中西方商务礼仪文化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商务礼仪文化差异

09涉外会计3班姓名:应征学号:20090510030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悠久的礼仪之邦。礼仪不仅仅是礼貌的传达,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方式,正如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所以礼仪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都有着自己的文明礼仪,大家遵循这自己礼仪的同时,都是想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让人类的文明永久流传。

商务礼仪是礼仪的一种特定表达方式,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为了我体现相互的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仪表礼仪,言谈举止,书信往来,电话沟通等技巧,从商务活动的场合又可分为办公礼仪,宴会礼仪,迎宾礼仪等。所以商务文化在商务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商务礼仪可以给对方以真诚,良好的影响,可以增加对方的信任度,对促进双方合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世界之大,不同的民族和国度都有这不太相同的商务礼仪,下边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中西方的商务礼仪文化有何不同之处。

首先,在中国的文化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量,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人生的意义常常与“忘我”或者“牺牲”相联系。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西方则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主张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这种价值的差异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它是决定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因素。一些在西方人眼里视为“隐私”的事情,在中国人眼里确实关心他人的具体体现。如果见面寒暄询问别人的年龄,籍贯,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家庭情况,体重等都属于很正常的事情,而在西方,这些都属于隐私,询问这些问题均被视为没有礼貌。在中国老朋友可以不用敲门就进入你的房间,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使是一件小事要问,他们也需要先打电话,询问主人是否方便来家拜访。

其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里,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因此,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奉行的则是线性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这种差异主要导致例如以下两种差别:首先,在国际商务活动

中,中国人不重视预约,有时候即使预约,也不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而西方人则注重预约时间,且严格的遵照预约时间安排活动。其次,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看门见山,且在谈判中不喜欢暂停和保持沉默,而是习惯于速战速决。然而,中国人则喜好感情投资,喜欢宴请或者送礼,在交杯换盏中达成一致,商务活动进程一般比较缓慢。

再者,中国人吃饭的时候喜欢热闹,很多人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气氛。除非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从古至今大多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而西方人在用餐时,喜欢幽静,自然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碗碟不可以碰撞发出声音,吃东西不可以发出声音。不同之处还有西方人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坐,夫妇也分开而坐,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是不礼貌的。并且用餐时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这于中国人的习惯大有不同。

最后,在送礼的礼仪中也有很多不同,送礼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外商务人士都讲究送礼以增进友谊.中西方的差异在于,中国虽然都会讲”礼轻情意重”,但通常都认为礼物越贵重越好,过于简单或者廉价的礼物不仅起不到增进感情的目的,反而有可能会得罪对方。西方人送礼比较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味,例如,送给女主人一束美丽的献花,送给朋友一瓶名酒或工艺品,总的来说,他们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同样收到礼物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回应。中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会再三推辞,盛情难却收下礼物之后也会说“让您破费了”并且不会当面拆开礼物。恰恰相反,西方人总是爽快的收下礼物,当面拆开且表示惊喜和感谢,他们认为,赞扬礼物宛如赞扬送礼者。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会认为中国人有些冷淡,会认为是你不重视他送的礼物,甚至不尊重他。通晓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用英语而中国人会觉得西方人迫不及待,或者认为这是贪婪,举止粗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日趋密切的中西交往中,我们必须正视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同时加强专业礼仪人才的培养。这必然要求高校向社会输送既能通晓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涉外活动的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

重视,给予大力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