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

合集下载

顺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顺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顺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顺昌县人民政府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编制矿产资源规划的目的和依据 (1)二、规划适用范围 (1)三、规划适用期限和基准年 (1)第二章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2)一、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二、上轮规划实施概况 (2)三、矿产资源现状及供需形势 (6)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11)一、规划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三、规划目标 (13)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5)一、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5)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15)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1)一、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 (21)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规划分区 (21)三、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28)四、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 (30)五、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31)第六章矿业权市场建设 (33)一、规范矿业权市场机制 (33)二、矿业权有偿出让计划 (33)第七章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33)一、总体要求 (33)二、矿山保护和治理控制指标 (34)三、矿山生态环境重点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 (34)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区域和工程规划 (34)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措施 (35)第八章保证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37)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提高规划意识 (37)二、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体系 (37)三、全面实施矿产资源规划 (37)四、推进地质矿产勘查投资主体多元化 (41)五、依法行政管理,保证规划实施 (41)第九章附则 (42)附图:1.顺昌县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图(1∶100000)2.顺昌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与保护规划图(1∶100000)3、顺昌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100000)4、顺昌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1:100000)附表:1.顺昌县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2.顺昌县2007年度主要矿区储量基本情况表3.顺昌县2007年度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4.顺昌县2007年度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5.顺昌县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6.顺昌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表7.顺昌县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7-1.顺昌县2007年矿产资源勘查项目一览表8.顺昌县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表9.顺昌县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9-1.硕顺昌县2007年主要矿山采矿权登记表10.顺昌县矿业经济区规划表11.顺昌县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规划表12-1. 顺昌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分区表12-2.顺昌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规划表13.顺昌县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表14.顺昌县县级以上(部分)文物保护单位表15-1.新建矿山最小开采规模目录15-2.已建生产矿山最小开采规模目录第一章总则一、编制矿产资源规划的目的和依据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顺昌县环境保护局二ΟΟ四年三月目录1、前言 12、工作范围 23、区划依据 24、目标 25、区划原则 36、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3 6.1、自然环境 46.2、社会经济 67、生态环境保育建设和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7 7.1、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成绩 77.2、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88、生态功能区划 10 8.1、生态功能区划相关的重要自然和人文环境类型 10 8.2、生态功能区划背景图编制 12 8.3、生态功能区划图编制 12 8.4、生态功能小区说明 13 8.4.1、顺昌东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10572101) 13 8.4.2、顺昌北部、东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1) 14 8.4.3、顺昌郭岩山自然保护和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20472102) 15 8.4.4、顺昌西部中、低山、丘陵重要文化遗产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3) 15 8.4.5、顺昌中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1) 16 8.4.6、顺昌南部中、低山水土保持(恢复)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4) 17 8.4.7、顺昌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5) 18 8.4.8、顺昌中北部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2) 18 8.4.9、顺昌华阳山自然保护区和重要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3) 19 8.4.10、顺昌西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4) 20 8.4.11、顺昌中部城镇和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5)20 8.4.12、顺昌元坑矿山生态保护(恢复)生态功能小区(12057106) 21 参考资料 23 附件一:顺昌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敏感类型图斑登记表附件二: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实施方案附件三:《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专家审查意见附件四: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图1、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顺昌县城市环境规划(规划文本)

顺昌县城市环境规划(规划文本)

顺昌县城环境规划修编(规划文本)第一章总论1、环境规划修编《顺昌县城市环境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是《顺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的配套规划,是顺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环保战略方针。

本规划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应纳入顺昌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制定区域开发计划,城区发展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加工布局时,应按规划目标进行环境评估,提高环境综合决策能力。

2、环境规划修编基本原则(1)本规划应有指导性。

本规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

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严格保护使县城经济建设符合生态发展,用以协调由于县城扩大后所产生的环境生态与资源,经济、社会诸方面的矛盾,综合整治原遗留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环境失调的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2)本规划重在公众参与。

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人翁和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监督环保。

(3)本规划应有适用性。

本规划作为县政府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在保护和实施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基本能为当地环境,财力所接受,使环境规划目标从制约型向适应性、超前性方向发展。

(4)本规划应有连续性。

以原环境规划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和其它部门的成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滚动性。

(5)本规划应有统筹性。

通过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有机调配,合理调整县城布局和产业结构,使其污染得到控制,达到预期目标,又能让各种产业得到调整和发展。

3、环境规划修编的地域范围本规划修编建设范围:规划区北至北门山、井垄;东至伏洲、余坊;西至贵岭电站;南至炼石水泥厂、龙头岩。

重点为县城建设用地面积为5.5Km2。

4、环境规划修编的期限以2000年为基准年,在资料不足时采用1999年或2001年数据,规划期限: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5、城市性质顺昌县城市性质:顺昌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我省水泥工业及其生活服务基地之一,以发展矿产和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市。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所辖8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所辖8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所辖8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5.26•【字号】闽政文〔2024〕192号•【施行日期】2024.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所辖8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南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八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南政综〔2024〕5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通过的《邵武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武夷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建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顺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浦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光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松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政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统称《规划》)。

《规划》是县(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你市指导所辖县(市)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紧扣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要使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邵武市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工业经济强市,推动武夷山市打造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建瓯市打造绿色产业强市、文旅融合城市,推动顺昌县打造森林康养基地、生态园林城市,推动浦城县打造现代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闽浙赣省际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光泽县打造现代农业和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山水垂钓城市,推动松溪县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绿色生态旅游城市,推动政和县打造茶竹产业集群、生态文旅城市。

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环评(简本)

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环评(简本)

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第1章总则1.1 规划背景及必要性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引导我国公路交通发展走向,2007年5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全国共有196 个城市被纳入规划范围,确定国家公路运输枢纽179个,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南平市被确定为福建省5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是位于重要节点城市的国家级公路运输中心,主要由提供与周边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省际之间以及大中城市之间的公路客货运输组织及相关服务的客货运输站场组成,将与国家高速公路网共同构成我国最高层次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网络。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与浙江、江西交界。

南平既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又是福建拓展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户籍总人口310.1万,常住人口290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50.3万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621.65亿元。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采取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发展。

未来南平市将着力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峡西岸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枢纽。

目前,南平公路客运站规模普遍较小,停车面积不够,候车环境拥挤,可拓展空间有限,与城市交通体系衔接不畅,站点布设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南平都市区组团发展及客流增长的需要;尚没有成规模的公用型公路货运站场,难以适应未来工业产业、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需要。

规划建设公路运输枢纽对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推动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南平市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2010~2020)》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在南平市的具体实施,规划建设南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发挥南平独特的区位优势、促进海峡西岸闽北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中心、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运输中心建设,既符合交通运输部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战略部署,也是南平市建设成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需要。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18•【字号】南政综〔2021〕129号•【施行日期】2021.08.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南政综〔2021〕1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南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南平市人民政府2021年8月18日(此件主动公开)南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18〕17号)精神,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闽政〔2020〕12号)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指南,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总体思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覆盖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提供有效环境支撑。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降低;空气质量PM2.5年平均浓度不高于22μg/m3,臭氧污染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不低于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不低于93%;水、土地、能源等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不突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前 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地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生态功能区是宏观的、导向性的,以自然因素为主的区域划分,它是指导各地遵循自然规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根据省政府、环保部统一部署,省环境保护厅委托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完成《福建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同时,深入研究,编制《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

为保证《区划》更符合我省实际、更具可操作性,我们以《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生态功能区划为基本框架,先行开展县(市、区)域的生态功能区划,并以此补充、修正全省《区划》方案。

至2004年底,全省84个县(市)区的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在此基础上,区划编制单位对全省进行了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县级生态功能区划成果,修订省级区划方案,编制完成了《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区划》利用1∶10万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通过收集各厅局相关背景图件和资料,利用GIS和遥感技术,结合野外实地核实,划分生态功能区并量算面积。

《区划》范围为全省84个县级行政单位(不含金门和马祖),海域为12海里国家领海界以内的近岸海域。

《区划》结果,全省共划为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

其中,生态区是根据生物气候带的自然分布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2个生态区;生态亚区是在生态区的框架下,根据地貌结构及相应的自然与经济特征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5个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是在生态区、生态亚区的框架下,突出自然与人的关系,根据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地域的细分,全省共划分为107个生态功能区。

《区划》明确了我省各区域在保障全省生态安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写本)湖北省环境保护局2004年12月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坚卫副省长副组长:夏贤忍省政府副秘书长杨家志省环保局长成员:熊茂浩省计委副主任周顺民省财政厅副厅长张感山省水利厅副厅长余胜伟省农业厅副厅长詹世良省建设厅副厅长林志慧省交通厅副厅长阎新民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天汉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和坤省林业局副局长刘晓鸣省环保局副局长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晓鸣湖北省环境保护局自然处处长:李炜技术承担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协作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技术负责人:方芳沈渭寿技术组成员:望志方燕守广张彗说明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及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湖北省环保局在全省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组织编制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编。

同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省环保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等8个部门召开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部门论证会,会后依据各部门意见进行了详细修改,于2005年编制完成《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批稿)》。

此后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修改和审定,完成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全部修编工作。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系统研究区域生态因子及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为生态系统资源信息的配置提供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系统学理论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保障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稳定性、生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生物资源保护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是: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特点及生态环境敏感区;3、明确各功能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4、整合全省资源,评价不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各功能区发展方向,指导分区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顺昌县环境保护局二ΟΟ四年三月目录1、前言 12、工作范围 23、区划依据 24、目标 25、区划原则 36、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3 6.1、自然环境 46.2、社会经济 67、生态环境保育建设和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7 7.1、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成绩77.2、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88、生态功能区划108.1、生态功能区划相关的重要自然和人文环境类型10 8.2、生态功能区划背景图编制12 8.3、生态功能区划图编制12 8.4、生态功能小区说明13 8.4.1、顺昌东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10572101)13 8.4.2、顺昌北部、东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1)14 8.4.3、顺昌郭岩山自然保护和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20472102)15 8.4.4、顺昌西部中、低山、丘陵重要文化遗产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3)15 8.4.5、顺昌中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1)168.4.6、顺昌南部中、低山水土保持(恢复)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4)178.4.7、顺昌南部中、低山、丘陵林业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5)18 8.4.8、顺昌中北部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2)18 8.4.9、顺昌华阳山自然保护区和重要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3)198.4.10、顺昌西部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4)20 8.4.11、顺昌中部城镇和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572105)208.4.12、顺昌元坑矿山生态保护(恢复)生态功能小区(12057106)21参考资料23附件一:顺昌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敏感类型图斑登记表附件二: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实施方案附件三:《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专家审查意见附件四: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图1、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制定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育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顺昌地处福建西北部,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汇合处,位于东经117°29′40″~118°14′47″,北纬26°38′10″~27°12′04″。

东北与建瓯相依,东南与南平衔接,南与沙县为邻,西与将乐接壤,西北与邵武毗连,北与建阳交界。

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31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991.95平方公里。

全县辖双溪、水南、元坑、郑坊、大干、埔上、洋墩、仁寿、洋口、际会、建西、大历、岚下、高阳共14个乡(镇),共13个居委会,129个行政村,997个村民小组。

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42468人,人口密度为121.7人/平方公里。

顺昌资源丰富,被誉为“林海粮仓”、是全国十个“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是我省重要林业县和世界重要杉木产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顺昌确定了“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利用型产业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县”的战略定位,把生态作为产业来保护和经营,实现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最佳结合,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随着经济的发展,顺昌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也同样发生巨大的变化。

同时,人们对环境影响的方式及环境的要求也随着不断变化,在这总背景下,在全省的生态功能区划中,顺昌划为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区建溪流域亚区建溪流域西南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区富屯溪流域亚区富屯溪流域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富屯溪干流河谷与泰宁——将乐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

为此,我们根据顺昌内部不同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要求,根据是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服务功能。

同时考虑顺昌生态环境在国家、福建及闽江水源生态保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提出的划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划分的要求,基本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分类方案与编码系统(暂行)》的要求,对全县进行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以便为生态环境的保育、管理及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空间定位目标。

2、工作范围区划工作范围为顺昌县行政界内。

3、区划依据(1)《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26日印发,国发[2000]38号(3)《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国家环保局,环办[2002]8号(4)《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规范》(建议稿),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文件,2000.3(5)《中国21世纪议程》,1994.3.25,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6)《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环保局,1995.7.19,环然[1995]444号(7)《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2000.3.18,闽政[2000]文81号(8)《顺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9)《顺昌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10)《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办法》(11)《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4、目标(1)明确顺昌县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明确顺昌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3)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与生态环境高敏感区;(4)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5)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生态保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5、区划原则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杂货内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3)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

(4)相似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得趋于内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但必须注意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的一致性。

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标准。

(5)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所划分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6、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6.1自然环境顺昌属福建西北山地丘陵区,地处武夷山系杉岭东伸支脉,分别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向中部伸延,形成由东北向中部,西北向东部,西南向中部递降的趋势。

除东南面外,县境均有千米以上的中山环抱,最高为岚下境内的郭岩山,海拔1383.7米。

境内有富屯溪、金溪两条主要河流,汇集于城关向东流入延平的闽江。

整个地形是山峦起伏连绵,纵横交错,河谷错综其间,水系发达,切割强烈,地形变化复杂,沿河两岸多河谷盆地。

地理轮廓大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比例格局。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全县年均日照时数1716.8小时。

年平均气温18.7度,无霜期330天,年平均降雨164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2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据气象统计资料,顺昌县主导风向西北风,地面风速小,年平均风速1.2m/s,主导风向NNW,风频11.4%,次主导风频NW,频率9.1%,年静风频率41.8%。

境内有富屯溪和金溪两条干流和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仁寿溪、高阳溪、麻溪、鹭鹚溪、蛟溪等11条支流,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全县地表水充足,富屯溪、金溪等主要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2.03亿立方米,枯水年94.75亿立方米,平水年138.46亿立方米,人年平均占有地表水资源8492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2.0326亿立方米,2000年地表水资源总量20.8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04亿立方米。

土壤主要以红壤为主,还有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共6个土类,15个亚类,45个土属,42个土种。

全县耕地中生产潜力较高的一、二级土壤占51%;非耕地以红壤为主,一、二级土壤占99.79%。

据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99195.1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836.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5%;园地面积9125.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8%;林地面积157827.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2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40.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交通用地1462.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3%,水域面积3960.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9%;未利用土地6540.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8%;全县人均土地面积0.8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69公顷。

全县林业权属有林地面积15.78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4.05万公顷,人工林面积8.10万公顷,毛竹面积3.803万公顷,是全国十大“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森林覆盖率77.8%。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229.73万立方米,毛竹立株数7726万根,林木种类1390多种。

植被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雨常绿阔叶林带。

建国初林分面积组成是6阔4针,体现了典型地带性森林。

现在的林分面积已逆向演变为7针3阔。

森林植被11个群系纲,种类有187科713属1399种,蕨类33科58属106种,裸子植物9科l9属30种,被子植物145科636属1263种。

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6种,主要有樟木、楠木、檫树、三尖杉、红豆杉、银杏等。

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14种,省重点保护的种类有10种。

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县天然林、毛竹林、县级自然保护区、小区森林中。

全县野生动物116种,国家一级保护的5种,如黄腹角雉、山鸡、华南虎、金钱豹等。

国家二级保护的12种,如鸳鸯、角鸡、大灵猫等,省级保护的13种,一般性保护的86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