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医学词汇文化语义对比

合集下载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人体部位词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们是描述人体解剖构造、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基本单位。

在中文和英文中,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存在差异,这与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和认知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从认知视角出发,探讨英汉人体部位词语义拓展的异同之处。

一、基础语义在中文中,人体部位词通常指的是身体的各个分部,比如“头部”、“腹部”、“四肢”等等。

这些词汇在语言使用中具有明确的图像化、部位化特征,很容易让人们形成深刻的印象。

同样,在英文中,人体部位词也具有类似的特征。

常见的英文人体部位词包括“head”、“abdomen”、“limbs”等等。

总体来说,中英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部位词在基础语义方面极为相似。

二、拓展语义尽管在基础语义方面中英两种语言的人体部位词高度一致,但在语义拓展方面,仍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在中文中,很多人体部位词还可以引申为描述情感状态、身体感受等意义。

例如,“头痛”、“心肝”、“热汗”等等都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另外,中文中的一些人体部位词还可以引申为表示身体部位的符号或象征,例如“手”可以表示工匠、技能等等,“口”可以表示说话、饮食等等。

相比之下,英文中的人体部位词拓展意义相对较少。

虽然也存在一些可以引申为其他含义的词汇,比如“neck”可以表示街区,但总体来说,英文中的人体部位词拓展的语义相对有限。

三、文化影响中英两种语言中人体部位词的差异,与两种语言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认知传统密切相关。

中文中人体部位词拓展含义丰富,这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强调人体与情感、精神的紧密联系,强调人体和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英文中的人体部位词在语义上相对单一,这反映了英美文化中对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看法。

总的来说,在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方面,中文注重理性和感性的统一,英文则着重于形式和实质的一致。

综上所述,中英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部位词在基础语义方面相似,在语义拓展方面存在差异。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在不同语言中,对于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有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认知视角出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部位词进行语义对比和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在人体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些不同。

英语的人体部位词较为具体,一般以单个词汇表示,如head(头部)、arm(手臂)、leg(腿)等。

而汉语的人体部位词往往较为抽象,需要结合其他词汇或短语来表示,如“头部”、“手臂”、“腿部”等。

这也反映了英语的表达更加直接,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描述性词语进行表达。

在人体部位词的语义范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的人体部位词往往更加明确和精细,准确描述了人体不同部位的位置和功能。

英文的“head”不仅仅指头部,还包含头发、脑袋、面部等具体的部分;而汉语的“头部”则更加模糊,不能具体指代头发、脑袋等部分。

类似的例子还有,英文的“arm”可以指臂部及包括肩膀、胳膊、手等部分,而汉语的“手臂”只能指臂部。

英汉两种语言在人体部位词的引申意义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英语中,一些人体部位词可以引申为形容词或动词,进一步丰富了这些词的语义范畴。

英文的“leg”可以用于表示“走路的方式”(e.g. He prefers to walk lego),而汉语的“腿”则不具备这种引申的意义。

英文的“hand”还可以表示“帮助”、“交给”等意思,而汉语中则没有类似语义的拓展。

英汉两种语言在人体部位词的隐喻和比喻使用上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人体部位词常常用于隐喻和比喻的表达,赋予文字更生动、形象的意义。

英文中的“heart”可以隐喻为“内心”、“感情”的象征,而汉语中则没有这样的使用方式。

类似的例子还有,英文中的“head”可以指代“领导”、“负责人”,而汉语中则使用“头脑”、“首领”等不同的词汇。

在认知视角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部位词存在一定的语义差异。

英语的人体部位词更具体、明确,同时具备更丰富的引申意义和隐喻使用。

而汉语的人体部位词则更为抽象、描述性,具备更多的拓展方式。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人体部位词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它们用来指代人体的各个部分。

在不同的语言中,人体部位词之间的语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语义拓展来进行对比。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可以从两个认知视角进行对比。

第一个认知视角是感官视角,即人们通过感知身体部位的功能和位置来对其进行分类。

第二个认知视角是功能视角,即人们通过身体部位的功能来对其进行分类。

从感官视角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对人体部位的分类存在差异。

在英语中,人体部位主要分为头部、上肢、下肢和躯干四大类。

而在汉语中,人体部位则主要分为头、颈、胸、腹、背、手、臂、肩、腿、足等多个部分。

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语言区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关。

英语国家通常强调身体的整体性和功能性,而汉语国家则更注重人体各部分的具体位置和形态。

从功能视角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对人体部位的分类也存在差异。

在英语中,人体部位主要通过其功能来进行分类。

头部包括了头发、额头、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不同部分。

而在汉语中,人体部位的分类更注重部位之间的关联和位置关系。

手臂由手腕、前臂和上臂三个部分组成,手腕连接着手掌和前臂,上臂连接着肩膀和前臂。

这种分类方式反映了人们对身体部位之间关系的关注。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英语中,一些人体部位词可以引申为非人体的意义。

脖子(neck)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连接,如"the neck of a bottle"(瓶口);手(hand)可以用来指代某人的工作或技能,如"she has a good hand for drawing"(她擅长绘画)。

而在汉语中,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更多地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相关。

脸(face)可以用来形容情绪,如"他笑得很开心,一脸笑容";背(back)可以用来形容背后的某个人或事物,如"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支持团队"。

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原因及意义研究

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原因及意义研究

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原因及意义研究医学名词术语的英汉表达存在着显著差异,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具体文化和社会语境对医学、疾病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生命系统的复杂性三个方面。

这种差异性对推进标准术语或名称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理解医学、疾病与具体文化语境的关系,揭示医学的本质及其发展历史,促进人类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研究作为一个庞大的科技文化体系,医学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医学语词及其形成的医学语群来展现自己的。

透过医学名词术语表达的医学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技术等表象,我们看到了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展示。

探索英汉医学名词术语的表达规律,厘清这类词语表达差异的根源,对启示医者的思维和行为,揭示医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对于促进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的特点简单地讲,医学名词术语就是适合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医生、管理者和学生应用的标准化名词术语,原则上要求统一,不能出现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涉及有关客体、概念、定义和称谓等术语学基础内容的约定上,颁布了一系列的原则标准,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内科、外科、妇产科、细菌学和药物学等领域形成了医学名词术语英语命名体系。

肯尼思·F·基普尔主编的《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更是医学名词术语中疾病表达的集大成者。

研究表明,医学英语的语词绝大多数都含有希腊语和拉丁语成分,其中希腊源术语占到了48.2%,拉丁源占38.3%,英语源占12.2%(杨明山,2000)。

由于希腊源和拉丁源的构词相对比较固定,意义明确,所以从古至今医学术语大多采用希腊源和拉丁源来构造新词(薛俊梅,2008)。

英语医学名词术语通过加缀派生法、复合法、缩略法、转换法、转借法等构词手法建立起一整套术语标准化体系,该体系在词汇单位之间、意义与意义之间构成各种错综复杂的交叉联系,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关联;反义中涉及相对、相反的关系,同义中涵盖近义、交叉、包容的关系。

英汉医学语词的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医学语词的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医学语词的语义对比研究随着中西方医学的交流与融合,医学语词涉及语义的对比研究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概念一致性、语义层次、语用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中英医学词汇的对比研究。

一、概念一致性中英医学概念的一致性是医学语言沟通的基础。

中英医学词汇之间的概念关系及相互对应的问题一直是医学教育和医学翻译的重要难点之一。

例如“血脂”在中文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多种成分,而在英文中“blood lipids”往往指血液中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类似的,中文中的“乳头”不仅指女性乳头,还包括乳头周围的皮肤和乳晕,而英文“nipple”只指女性乳头。

此外,中英医学语言的快速更新和发展也带来了新概念的引入和新问题的出现。

例如“离子通道”、“基因修饰”等新概念在中英医学语言中的表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语义层次中英医学语言在语义层次上存在差异。

中文习惯以中心词为主,并通过词组与上下文语境来表达丰富的语义信息;英文则更注重句子的语法结构,在句子表达上更为直接简洁。

例如中文“支气管肺癌”用词精炼,但无法表达其具体恶性程度与病变位置等信息,而“bronchial carcinoma”不仅明确了病变器官以及恶性程度,同时也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此外,在具体实践中,中英医学语言的语义层次差异会直接影响中英医学翻译质量。

例如中文中的“胃镜”与英文中的“gastroscopy”存在一定的语义层次差异,“胃镜检查”“胃钡meal”等表达方式更能表达其具体的检查方法。

三、语用特征中英医学语言的语用特征也存在不同。

中文习惯采用简明扼要、缩略语、口语化等方式来表达“医学术语”,更加贴近实际的应用;英文则更偏向于规范化、标准化的表述方式,更加注重精度和规范性。

例如“糖化血红蛋白”在中文中常用“HbA1c”缩略写法,在口语化语境中达到了更高的传达效果;而英文会更倾向于在发文时给出完整表述“Glycosylated hemoglobin”。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在认知视角下,英汉两种语言对人体部位的命名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语义的拓展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人体部位词,探讨其语义拓展的异同点。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对人体部位的命名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

英语中的“head”对应汉语的“头部”,“leg”对应“腿部”,“arm”对应“手臂”。

这些词汇的语义较为准确,表达了人体不同部位的具体位置和形态。

人体部位词在认知过程中往往会具有更广泛的语义拓展。

在英语中,“head”除了指人的头部,还可以指物体的上部或首领的地位。

“the head of the company”表示公司的首脑,“the head of the table”表示桌子的最前端。

而在汉语中,对于这种广义的语义拓展则需要使用其他词汇来表达,如“领导”、“前端”等。

同样地,英语中的“heart”除了指人体的心脏,还可以表示感情、爱、勇气等抽象意义。

“have a heart”表示有同情心,“brave heart”表示勇敢的心。

“hand”除了指手,还可以表示帮助、传递等。

“lend a hand”表示帮助,“hand down”表示传递。

这些语义拓展在汉语中则需要使用其他词汇来表达,如“感情”、“勇气”等。

人体部位词在英语中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进行某种动作或动作的发源地。

“head”可以表示朝某个方向运动,“hand”可以表示给予、递交等动作。

“foot”除了表示脚,还可以表示步行或踢球。

这种用法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需要使用其他动词来表达。

在认知视角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部位词在语义拓展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英语中的词汇更倾向于具有广泛的拓展,可以用于表示抽象意义、动作以及对物体的形容。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人体部位词更加具体,需要使用其他词汇来表达广义的意义。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语言对于人体部位的认知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词汇的语义差异,尤其是在人体部位词上。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差异
英语和汉语在描述人体部位时,存在着一定的定位差异。

在英语中,头部的部位词有head, face, eyes, nose, mouth等,这些词语在英语中比较具体和精确。

而在汉语中,头部的部位词有头、面、眼、鼻、口等,这些词语比较模糊和宏观。

这种定位差异导致了英语和汉语在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定位差异、语义延伸和概括表达上。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词汇语义上的差异,也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认知结构上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中,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避免语义误解和交流障碍。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

认知视角下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从认知视角出发,分析英汉人体部位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特点和差异。

研究背景方面,英汉两种语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人体部位词在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不同文化间的认知差异和语言结构的不同,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词义本身,还反映在人们对于身体部位的认知和描述方式上。

以手臂为例,在英文中可能包含肘部和手腕,而在中文中可能仅指上臂。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日常交流的准确性,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身体部位的认知模式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深入研究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对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际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体部位词的语义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问题。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分析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特点,探讨其文化背景及认知视角下的不同;二、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揭示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之处;三、探讨造成这些语义差异的原因,并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语义歧义。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汉人体部位词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语义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借鉴,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1.3 研究意义人体部位词是语言中常用的词汇之一,在日常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拓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人体部位的认知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通过研究人体部位词的语义特点及其在认知视角下的语义拓展,可以帮助语言学者深入探讨人类认知机制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为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英汉人体部位词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帮助中文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中关于人体部位的表达方式,为英汉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白求恩 医务士官学校学报编辑部 , 河北

要: 语 言是 文 化 的 镜 子 , 是 文化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得 以 存
语 言方式来表 达 自己的概念 。在语义差异 上出现语义包孕 、 语 义交叉 与语义分歧 的现象 。 有些英语单词在指称 概念 上有 明确
在、 演化 、 传承的基础 , 许 多早期的 医学语词 沉积较 多的民族宗
非 语词符 号 自它产生 的那一 刻起 , 便包 含着 深刻 而又丰 富 的 文化信 息 。这些信 息渗透在 语词 符号 的各个方 面 , 并最 集 中 地体现 为语词 的文化 种与概 念义 、 语 法义 以及修 辞义等 密切 相 关却 又并不 相 同的词义种 类 。 语 词符 号在不 同语域 的背景 下, 会 出现 不 同的 文化涵 义 , 许 多 早期 的 医学语 词 沉积 较多 的民族 宗教文化 。 文化 共核 使得人 类语 言之 间潜 存一些 相 同
征. 而 中西 民族 文化传统在 某些方面也存在 不 同, 因此 中西 医
学 词 汇表 现 为 既存 在 文 化语 义 的 重合 也 存 在 不 同 。 关键词 : 医 学词 ; r - ; 文化 语 义 ; 语 义 对 比
于源于普通词 汇 , 往 往表现为普通 词义上的重合 , 医学语域上 的词 义差 异 。例 如 , a d b o m i n a l d e l i v e r y( 剖腹产 ) , b r o w( f o o t )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额或足产式 ) , c i r t i c a l c a r e ( 病危护理 ) , c u t t o o t h ( 长 牙) 。 由于文化差异性还会带来不 同语言 的词汇场之间的“ 词汇 空缺 ” ,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 同一所指对象 时, 其词组 的字 面意
教文化。 文化 共 核 使 得 人 类 语 言之 间潜 存 一 些 相 同或 相 近 的特
的区分, 而汉语单 词却不 加区分地 加以笼统 概括 , 或反 之 。例
如, 英语 中 的“ s o u p ” 只能指 称食 物 , 不 能指称 药 物( 可用 “ h e r b
t e a ” 指称“ 汤药” ) , 而汉语 的“ 汤” 可 同 一 概 之 。英 汉 医 学 词 汇 由
带, 把世世代代 的人类历史 、 信仰 、 观念 、 悲哀 、 欢乐等文化情感
连成一个伟大 的整体。 语 词符 号在 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反 映一 个 民族的风俗习惯 、 文化背景 、 宗教信仰 、 思维方式等诸多文化
因素 的 隐 含 义 。 文化 共 核 使 得 人 类 语 言 之 间潜 存 一 些 相 同或 相
近 的特征 ,而 中西 民族文化传统 的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 同 , 因
此 中西医学词汇表现为既存在文化语 义的重合 也存 在不 同。
参考文献 :
不同。


语 义 重 合

种承载社会文化信息 的重要载体。 语 言是一条生动 丰富的纽
文化共核使得人类语言之间潜存一些相 同或相 近的特征 ,
处于不 同文化背景下 的民族会产生某些相 同的社会行为 、 思想 观念与语言表达 。 语 义重合指 的是 医学作为各个 民族所共有 的 生命科学 , 在英汉两种语 言词汇 中存在着指称 同一事物的单词 或 同一形式 的词组 , 产生语义重合 。 词汇多为表达人体表各部 、 人体器官名称 、 疾病 、 治疗等人类生命现象 的基本 医学词 汇 , 同 时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修辞意义上存 在重合。 例如 , a i r b e d ( 气
文化是 生 活 在不 同环 境 中 的世 界各 个 民族 世代 相 传 的 不 同生 活方式 及其该 民族所 持有 的独特语 言 。 语 言是 文化 的 镜子, 是 文化各个 组成 部分得 以存在 、 演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 承的基础 。由
于符号 能力 的产生 和运用才 使文 化得 以产 生 和存 在 。 语 词与
义有 时大 相径庭 。例 如 , p i g e o n b r e a s t ( 鸡胸 ) , G u i n e a p i g s ( 豚
鼠) , g o o s e l f e s h ( 鸡 皮疙 瘩 ) 。
由于文化 的不 同, 英汉医学词汇经常运用不 同的语用修辞 意义 来指称 同一对象 。例如 , s e a s i c k( 晕船 ) , a i r s i c k( 晕机 ) , c o a t e d t o n g u e ( 苔舌 ) , l f o o d i n g ( 血崩 ) , p e a r l e y e ( 白内障 ) 。西 医 的发展造就大量用 医生 的姓名合成的医学新词。 而商标词在药 名 中也频频 出现 。而汉语译文通 常采用意译 的方式表 达其含 义 。例如 , A c o s t a ’ 8 d i s e a s e ( 急性高山病 ) , p a s t e u i r z a t i o n ( 巴氏消
毒法 ) , Wi U e t t c l a m p s ( 威利特头皮钳 ) 。 语 言 与 文 化 常 常 是 互 构 的 ,语 言 往 往 又 是 文化 的 核 心 , 是
或 相近 的特征 ,而 中西 民族 文化 传 统在 某些 方 面也 存 在不
同, 因此 中西 医学 词汇表 现 为既存在 文化语 义的重 合也存 在
2 0 1 3年 4月
总第2 7 6 期
中职教育
英汉医学词汇文化语 义对 比
彭云 鹏 孙 彩 云 贡 树 基 3
f 1 .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8 1 ; 2 . 总参通信训练基地 ,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8 1 ) 张家 1 : 3 0 7 5 1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