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英汉语义对比浅析

英汉语义对比浅析
对“英汉语义对比”来说,内涵上是同一个概念,但从表达方式上却有着不同的差异。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探讨英汉语义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英汉语义对比浅析
1. 介绍
中英文有不同的发音,文法构造,在表达上也有大小不同,因此在语义上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文将对英汉语义对比进行浅析。
2. 英汉语义不同
(1)首先,汉语的语义旨在把准确的实际意义传达给接受者,而英语的语义则是把伦理道德、文化价值以及社会现象等连续性的概念或行为传达给接受者。
(2)其次,汉语的语义往往以“语言”的形式表达,这就导致汉语语义比较立体化,而英语则倾向于表达“释义”。
一个字可以表达多种不同
的意思,而一个英文单词只能表达一种含义。
(3)最后,汉语的语义更多地侧重于细节,而英语的语义则侧重于语句的整体意义。
这种差异使得汉语比较简洁明了,而英语更加动态富
有表现力。
3. 结论
英汉语义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会对二者在表达上带来不小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综合考虑语义、文法、习惯等因素,才能够把字面意思完
整地转化为准确的实际意义,进而达成良好的语言沟通。
第一讲:汉英语言对比

第一讲:汉英语言对比第一节汉英词汇对比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有其词汇。
词汇如同一个个细胞,组成了语言的有机体。
本节先从词汇着手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
-、词汇语义对比各民族都是通过词汇把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分解成无数概念。
词汇越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就越精细。
汉语和英语虽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都拥有丰富的词汇量。
汉语历史悠久,汉字的表意能力及组合能力很强;英语从拉丁语、古法语及其他语言中吸收了大量词汇,成为词汇量非常丰富的现代语言。
在汉英语言对比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对应词语,这是汉英翻译的语言基础。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语,多是反映操用这两种语言人民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的词,如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风雨雷电,人类自身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亲仇敌友、世态炎凉以及善恶美丑,等等。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不相对应的词语,主要表现为词语的空缺(无对应)和词义的差异(部分对应),例如:(1)山——hill, mountain (2)你,您——you鸡一hen,chick,cocks,rooster 江,河——river青——b1ue, green 父,母——parent借一lend,borrow 兄,弟一—brother兔一hare, rabbit 枪,炮——gun鼠一mouse,rat 嫁,娶一—marry 乌鸦一raven,crow 叔,伯一—uncle上列两组词语左有两端都不完全对应。
从汉英翻译的角度讲,第一组右端的单个英文词无法传达出左端汉语词的概括意义;第二组中右边的英文词又无法精确地限定左边词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
这些不对应现象给汉英翻译造成一定的可译度障碍,需要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加以克服。
例如:1.舅舅从桌上把花瓶拿去了。
Mother’s brother has taken the vase away from the table.2. 我属蛇。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反应不同的文化主客观世界的两种特定的表达形式。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现象纷繁复杂,有很多词在对方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语义,或者只是部分语义相同,绝大多数的词在语义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这种差别是自然现象,也是中英文化差异的反映和体现。
一、英汉语言中的不对应现象英汉语言的不对应关系分为两种:部分不对应和完全不对应。
部分不对应是指在两种语言中,局部处在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平面上,就如我们所说的貌合神离。
例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的意义有重合之处,它们都可以指有文化的人,但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却大不相同。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在中国农村有很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
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
此外,还有其他区别。
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
完全不对应现象,在英汉两个语种的词汇中都存在。
有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数英美人没有睡过中国的“炕”(kang, a heatable brickbed ),没有吃过“冰糖葫芦”(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没有用过中国的“秤”(steelyard)。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住过美国的motel(汽车旅馆),也没有吃过美国的各种pie (馅饼)。
类似这样的英语词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词,连词义相近的词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
再比如节气的划分,虽然有一些在英语和汉语中是对等的,如春分(Spring Equinox)、秋分(Autumnal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冬至(Winter Solstice),但是像清明、霜降、惊蛰等之类的节气在英语中都没有。
英汉语义对比对电大成人英语词汇教学启示论文

英汉语义对比对电大成人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摘要 :成人识记英语单词一直是成人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分析英汉词汇语义对应关系入手,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语义对比成人英语学习词汇教学在电大的学习过程中,广大学员最头痛的科目就是英语了,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识记是最大的难题。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语音,词汇,语法),是交际得以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所以词汇学习是贯穿英语学习始终的。
因此如何进行词汇教学,让学员能有效地记忆和使用英语单词已经成为成人英语教学的首要课题。
一、成人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1. 成人对母语在脑子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模式,像语音,词汇,语法等这一过程从每个人牙牙学语阶段就开始了,所以学母语时不一定了解它,自然而然地“由下而上”地掌握,而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时必须先确定说些什么,再了解该怎么说后才开始言语。
2. 成年人思维活跃,易联想,便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特别是在词义理解上,如果讲解地透彻一些,他们就能够很好掌握词汇的含义,并运用到恰当的场景中去。
3. 我们知道,记忆是事物的映像对大脑皮质刺激引起兴奋而建立条件反射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大,虽然阅历丰富了,理解力增强了,而成年人的工作,生活内容繁杂了,许多事物不一定能引起大脑的兴奋,建立的条件反射不巩固,于是便容易遗忘。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代谢也在日渐减少,因而造成智力,记忆力的减退。
不少学员都说自己常常花很多时间去记忆单子,但是就是记不住,所以说记忆力差是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
二、英汉语义对应关系本文将着重从英汉语义对比这个角度帮助成人学习英语词汇,有效地掌握每个单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得成人学员最大限度的利用所学词汇,尽可能地避免有词不会用的尴尬现象。
对于英汉语义对应关系,针对教学而言可以归纳为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以及不完全对应三种语义对应关系。
1. 完全对应完全对应(corresponding)关系是指英汉词语之间一一对应。
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读后感

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读后感一、词汇的语义层面。
1. 概念意义。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词汇具有相似的概念意义。
例如,“book”([bʊk],名词)和“书”(shū,名词)都表示一种纸质或电子的读物,用来记录信息、故事等。
它们在语义的涵盖范围上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book”还可以作为动词,有“预订”的意思,读音为[bʊk],例如“book a ticket”(预订一张票),而汉语中的“书”没有这种用法。
2. 内涵意义。
有些词汇的内涵意义在英汉之间有很大区别。
比如“dog”([dɒɡ],名词)在英语中有忠诚、友好的内涵,像“a lucky dog”(一个幸运儿),这里“dog”并非指真正的狗,而是一种褒义的表达。
而在汉语中,“狗”往往带有贬义,如“狗腿子”等。
二、词汇的形态结构。
1. 构词法。
复合词。
英语和汉语都有复合词的构词方式。
英语中的复合词如“blackboard”([ˈblækbɔːd],名词),由“black”(黑色的,[blæk],形容词)和“board”(板子,[bɔːd],名词)组合而成。
汉语中的复合词如“黑板”(hēi bǎn,名词),也是由表示颜色的“黑”和表示物体的“板”组合。
但是英语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更为灵活多样,有名词 + 名词、形容词+名词等多种组合形式,并且在书写上有的直接连写,有的用连字符。
而汉语复合词的组合形式相对固定,主要是按照语义关系组合。
派生词。
英语中派生词非常丰富。
例如“un happy”([ʌnˈhæpi],形容词),“un -”是表示否定的前缀,将“happy”(幸福的,[ˈhæpi],形容词)变成了相反的意思。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派生现象,但不如英语普遍。
汉语中可以通过添加词缀来构成派生词,如“老师”中的“老”(lǎo,形容词),在这里是一种词缀化的用法,用来表示尊敬。
三、词汇的文化内涵。
1. 文化负载词。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英语学习]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英语学习]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37909d3941ea76e58fa04ae.png)
record v. 记录, n. 唱片
兼三类的词:level adj. 平的, n. 平面, v. 平整 兼四类的词:full adj. 满的,adv. 十分, n. 全部, v. 变圆;
兼类词举例: He is not down yet. 他还没下来呢。(形作表) She’ll come down and see you. 她就会下来见你了。 (副作状) He walked down the river . 他沿河走去。(介词) They downed three enemy’s planes. 他们击落了三架敌 机。 (动作谓语) We’ll share ups and downs with you. 我们将和你同甘共 苦,风雨同舟。(名词作宾语)
不改变词性的词缀。)
C.作为辨认词类标记的,英语还有动词不定式的 记号to和冠词。
a.冠词可以标定名词,而名词是句法中主体成分之 一,找到它,在找到与之有呼应关系的动词,一个句子的 框架就可以立起来了)。
b.汉语则不同。如: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关于英、汉词语形态标志的对比 参见各词类对比
三、汉英词汇视点差异
汉英两民族在思维上差异,表现在语言思维视点上也有 差异——从不同的思维视角来看待同一事物 。其具体差 异如下:
1.汉英修饰词的转换
A. 有时英语修饰词与汉语相反的情况: 抢险车 a breakdown lorry (不等于 a lorry that has broken down) 防暴警察 riot police (即 anti-riot police)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有其优点,有利于词汇的组合与 灵活运用,但在英译时,由于汉英在形象与喻义、所指 与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语义不 准确。
英汉语义对比

姜还是老的辣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年老与年轻 (old and young)
flexible creative vigorous
范畴宽泛 有知识的人
教师 医生 工程师 等
向公众传播 推广一些东 西
知识分子 (intellectual)
宣传 (propaganda)
致力于研究、思考 和推论的人,特别 是致力于深奥、抽 象的理论问题有关 的研究。 大学教授
motel(motorist hotel主要供驾车旅行人的住宿,
旧物销售(把不要的个人物品置于汽车后备厢中或货摊上出售)
汽车旅馆)
谢谢观赏
03
Same Words Conveying different Associative Meanings
04
Words with Surface Similarity but Actual Sema in Different Cultures
3.3 语义的差异
Semantic Differences
第 五 组 : 杨 亚楠 唐 慧容
目录
CONTENT S
01
Words with Basically the Same Conceptual and Associative Meanings
02
Different Words Conveying the Same Cultural Meanings
to lose face
01
丢脸
Like father,like
son
02
有父必其父有其
子
From head to foot
03
从头到脚
Long hair and short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作者:王秋晓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10期内容摘要: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作为一种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词汇既是构成句子、段落乃至篇章的基础,也是语言这个庞大的系统耐以生存的支柱。
英语和汉语都含有丰富的词汇。
符号作为语言的载体,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被赋予含义的符号才能够在交际中使用,这样语言就转化为了信息,而语言的含义就是语义。
本文从英汉词汇语义现象出发,通过对英汉词汇语义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试图找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为英汉词汇互译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词汇语义对比翻译策略一.引言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曾说过:“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思想和生活的变化。
作为人们表达的基础,词汇载录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直接或间接地映射它所积淀的独特的文化蕴涵(陈原,1980)。
”在英汉词汇的对比研究中,语义对等的词汇并不鲜见,这使得英汉两种语言互译后,分别为以英语和汉语为母语的读者大体都能理解对方的语言所传达的含义。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等不同而导致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大量语义不对等的词汇,这就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因此,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英汉词汇语义对比意义是什么?千百年来,语言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出现了人类、出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出现了用于交流的语言符号之后,才有了所谓的意义。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意指作用中用以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语言符号称为能指,而把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称为所指,所指也就是意指作用所要表达的意义。
这说明,用来指意的东西(符号)和符号所指的东西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词汇是一套系统的符号,是符号蕴含的意义(语义)的载体。
19世纪,欧洲的比较学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种语言,发现有些语言的某些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有对应关系和相似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学号:19910522 班级:英语二班13K1 姓名:鲍俊喜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是在不同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且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义对比对应差别1.引言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
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2.汉英词汇总体对比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2.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
”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
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
《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
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
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2.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
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
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
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
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minibus及taxi等表示;C、汉语中“地毯”一词可指代英语中的carpet(覆盖整个室内地面)或rug(只覆盖部分地面);D、汉语中“国会”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Parliament(英国国会),Congress(美国国会)、Diet(日本国会)。
又如:速度speed 无方向性,普通用语;velocity 有方向性,多用于科技,主人master主仆关系;host 宾主关系;owner 所有者,借borrow 借入;lend 借出,穿衣wear 强调状态;put on 强调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时要格外注意,要明确原文词汇的语义,才能给出正确译文。
(2)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
与上述情况相反,有时英语中一个词的语义比汉语词汇的语义宽得多。
例:Linda’s brother married John’s sister.这句话就很难译成汉语,因为不知道brother 是Linda的哥哥还是弟弟,sister是John姐姐还是妹妹。
在英语中,称呼比较笼统,而汉语中,分类则详细具体,运用了许多称呼来指各种具体的关系。
如:marriage:聚,嫁;gun:枪,炮;morning:早晨,上午。
2.4英汉词汇语义的空缺对应。
《对比语言学概论》中提到“由于各国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各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特有的事物,而在语言中反映这些事物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就没有相应的对应”。
这类词汇都带有本民族的民族印迹。
如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三伏”和“三九”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语,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填补这种空缺,即把意义表示出来: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 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 如Vitamin是英国传入中国的,开始在汉语中表示为“维他命”后又根据意义表示为“维生素”。
遇到这类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释义:例如英语中brunch就可解释为早餐和午餐并作一顿的一餐,晚早餐,早中饭。
(2)译音:例:radar 雷达;coffee 咖啡;气功qigong;棕子:zongzi。
(3)综合:一种注释法表达不清楚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办法。
例如:汉语中的磕头:kowtow, to kneel, touching the ground with the forehead as a token of homage or deep respect among the Chinese.3.汉英词汇意义对比由于受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不但会有独特的词汇,即便对于表达相同或者相似概念意义的才会也有会有各自不同的内涵意义。
而且,内部涵盖意义的开放型、不稳定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以及语言使用的经济化趋势,导致新旧词义并存,从而产生多义。
这种想象给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和跨语言的交流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加大学习者对词义掌握的难度。
而且本身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很容易望文生义,而忽略了其内涵意义上的区别,但是,词的内涵意义在英语学习和实际交流中起到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了解和认知汉英词汇的意义十分必要。
词汇的内涵意义指某一个词组的意义的一个方面,这种意义是词在说者、听者的脑海中所形成的感情和想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或者说是超出纯概念意义的那部分意义,是相对于概念意义而言,包含各种比喻或引申义。
Leech(1974)说,“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显示人们对词汇所指内容的情感和态度。
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或者个人都可以给一个词附加上内涵意义。
有的词汇在两种语言里褒贬不一。
如pig-headed(猪脑的),在汉语中是贬义词,表示愚笨的意思,而在英美文化中,猪被看做是是很聪明的动物。
词汇的意义主要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3.1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近似。
《浅谈英语和汉语的对比研究》中提到“虽然内涵意义带有很强的民族性,但由于人类认识的普遍性,对一些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征的认知是一致的,因而对这一类事物所赋予的情感和态度也是相同”。
因此,这类词汇不但概念意义相同,连内涵意义也相似。
例如,“像狐狸一样狡猾”,英语是as cunning as a fox;”狼子野心”,英语是as greedy as a wolf;3.2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
内涵意义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不同民族对同一概念意义词汇所赋予的不同情感和态度,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同的内涵。
这种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在我们实际的应用和学习中也会起到一定的障碍。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丰富的色彩,而且人们在对其色彩的表达中也赋予其太多自身的情怀,比如:中国人喜欢红色,人们过年的时候贴红色的福字,结婚的时候穿红色的衣服,红色象征着喜庆、兴旺、成功等,而在英语,往往象征着粗俗、暴力、疾病等带有贬义。
如:go into ink(亏空)、red-handed(流血的、暴动的)、red-neck(南部农民、乡巴佬)等。
3.3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空缺。
由于受文化、风俗的影响,各民族赋予一些事物以特殊的意义与情感。
这些意义和情感通常只适用于本民族。
这种现象就形成了词汇文化含义上的空缺。
如:beaver(海狸),英语有勤奋、卖力的意思。
英语的eager beaver就是指为了讨好上司而卖力的人,中国因为受到地域的影响,并没有这种动物,所以,汉语对于这个词没有赋予什么内涵意义。
3.4词义无关,内涵一致。
这种现场指在韩语和英语中,学习者都能找到某种表达方式,可这种表达方式自两种语言中的意象毫无关联。
如“天涯何处无芳草”翻译成英语是there is other grass in the world,而地道准确的英语标语应该是there are lots of fish in the sea。
两种表达方式就字面意思来说毫无关联,可内涵意义却一致。
4.汉英习语对比4.1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文化与交际》中提到英国是一岛国,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源于航海事业或与水有关。
中国在亚洲大陆上,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因此,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
比如:西方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sink or swim不论成败still waters run deep大智若愚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中国挥金如土、瓜熟蒂落、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瑞雪兆丰年。
4.2民俗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表现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天壤之别。
众所周知,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对狗偏爱有加,把它视做人的伴侣和爱物,习语中含有“狗”的褒义用法比比皆是。
例如:top dog重要人物、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
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
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嘴吐不出象牙4.3宗教信仰的差异英美等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基督教相关。
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God for us 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中国主要以佛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佛教相关。
例如:借花献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