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
ABC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以《呼啸山庄》中译本为例

文化学研究ABC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以《呼啸山庄》中译本为例陈燕燕(安徽省肥西中学,安徽肥西231200)摘要:刘宓庆提出原语语词审*依据"准(Appropriateness),*(Beauty),精(Compactness)"原则,本文认为此原则亦是文学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
本文对《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从*学角度运用ABC原则进行对比赏析,得出结论:让译文有审美价值,让读者的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应该是每个文学翻译者势力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文学翻译“准美精”审美1.引言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的重要分支,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翻译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普遍关注,关于文学翻译的研究层出不穷。
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在不懂得文学作品原文语言的情况下,翻译文本成为阅读的唯一根据。
由此,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和文学翻译工作者担负的责任可见一斑。
谈到文学翻译,首先要清楚文学及文学翻译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学的定义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第6版/。
丄:与"')简言之,文学是一艺术,要以之受和之%对于文学翻译,先生下过这样的定义:“文学的翻译是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读者在读译文的时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和美的享受。
”(引自1954年8月茅盾在文学翻译工作的)%先出的文学翻译“”到“文学翻译是种语言文化的竞赛,是一种艺术”,“文学翻译的是成为翻译文学”(,2005)。
可见,和文学翻译的一个原是艺术性,本文将从翻译学的角度赏析世界名著Wuthering Heights的中文翻译。
先出原语语词的审美依据ABC原则,:准(Appropriateness),美(Beauty),精(Compactness)(刘宓庆,2005:120)。
原语的语词要此原据,译文的语词要此原则。
本文将以此为,原典句段,分的译本。
2.《呼啸山庄》及作者简介《》和凯瑟琳的爱情,以希刺“爱——————人性”时形的。
《呼啸山庄》两中文译本两段译文对比评析

《呼啸山庄》两中文译本两段译文对比评析《呼啸山庄》是由英国著名作家勃朗特创作的经典作品,该小说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乡村景象为背景,描述了安德烈古德米特与他的小姨子海伦古德米特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古德米特家族中贵族的腐朽落魄的心酸经历。
该作品不仅在英国流传甚广,在世界各地也极具影响力。
就《呼啸山庄》的译本来说,有很多版本。
那么,不同译者对《呼啸山庄》作出的译文有何异同?本文就要围绕这一问题,着重对比分析一起著名的《呼啸山庄》两中文译本的两段译文,探讨它们的异同。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译文,由朱士保译的版本如下:“翠山环抱着古德米特家族的庄园-呼啸山庄,在夏季炎热的日子里像一座城堡似的突兀而起,山巅上矗立着一座青灰色的修道院,该庄园有三个与世隔绝的花园,其中有一个被称为月牙花园,它是安德烈和海伦喜欢散步的地方。
”与此同时,李国华译的版本是这样的:“呼啸山庄就翠绿的山脉环抱着,仿佛一座城堡般在夏日炎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山巅上墙壁深灰,耸立着修道院,庄园内有三个与世隔绝的花园,其中月牙花园是安德烈和海伦最喜欢散步打发时光的地方。
”从这两段译文对比来看,朱士保和李国华的译文在大致内容上是一致的,但有些细节上有区别。
朱士保在译文中用了“城堡似的突兀而起”等词语,强调了呼啸山庄耸立在自然环境中的营建气概。
而李国华则以“般在夏日炎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来描绘呼啸山庄,再突出了它屹立在炎热阳光中的场景。
另外,朱士保在“被称为月牙花园”一句中,选择了“被称为”一词,重点强调了月牙花园的命名。
而李国华则在“月牙花园一句中,使用了“是”来强调月牙花园的实际存在。
相比之下,两位翻译的译文都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但从句式、表达方式上看,朱士保的译文更加生动活泼,而李国华的译文则更加贴近原文,体现出较为严谨的翻译风格。
接着来看第二段译文。
朱士保的译文是这样的:“安德烈不只是痴恋着海伦,他也深深地爱着这里的一切,尤其是在冬季,他最喜欢在雪中走动,柏林山和月牙花园内都有他的脚印,他喜欢把雪中积起的小山坡当成滑雪场,他在呼啸山庄里所有的游乐活动都尽情享受。
从《呼啸山庄》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中分析英语被动结构的汉译

从《呼啸山庄》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中分析英语被动结构的汉译摘要】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和国外的交流也开始日益频繁,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开始成为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学研究,也开始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
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英语当中的被动语态,其使用较为常见,怎样才能将英语被动语态更加灵活、自然地翻译成所对应的汉语,这也成为了当今一些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主要以《呼啸山庄》为例,分析比较两个译本当中英语被动结构的汉译情况,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呼啸山庄》;译本;英语被动结构《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书中所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爱和仇恨的故事,在书中将爱与仇恨这两个线索进行交织汇合。
《呼啸山庄》的主人叫萧恩,收养了一个弃儿,并为其起名为希斯克利夫,让这名弃儿和自己的儿女们一起生活和接受教育。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逐渐的志趣相投产生爱意,但是萧恩的儿子对于希斯克利夫却厌恶至极。
所以当善良的老人死去以后,辛德蕾就变本加厉地对希斯克利夫百般羞辱。
之后在爱情和金钱的面前,凯瑟琳接受了富家子弟林顿的求婚,这使得希斯克利夫悲痛万分,他出走数年以后衣锦还乡,又开始了对辛德雷和林顿的保护,但是最终他放弃了仇恨,决定继续追随凯瑟琳。
1.《呼啸山庄》中关于被动结构的汉译汉语在其结构构词形态、句法上与英语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如果英语当中的动词存在有施动者,那么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和对应的汉语进行翻译都可以翻译成汉语被动时态。
但是有过半的英语但被动句当中都没有明显的施动者。
所以通过《呼啸山庄》的两个译本对于英语被动结构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较好地对目标语和源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行处理,进而最终使原文翻译成符合汉语表达策略的一种较好的文章[1]。
从英语被动句直译为汉语的角度来看,如果英语被动结构所表示的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在这过程当中,施动者是否出现都并不会对句子的含义产生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就能够对汉语结构的被动句进行直接的翻译。
呼啸山庄几种译本对照

呼啸山庄几种译本对照一、引言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一部经典小说,它深入地探讨了爱、复仇和家族关系等主题。
由于小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呼啸山庄已经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
本文将对几种中文译本进行对比,探讨它们在语言表达、翻译风格和阅读体验方面的差异。
二、《呼啸山庄》不同译本概览1.《呼啸山庄》王蒙译本2.《呼啸山庄》鲁迅译本3.《呼啸山庄》董秀岩译本4.《呼啸山庄》林美智译本三、语言表达比较1. 王蒙译本•语言流畅、自然•文笔较为简练2. 鲁迅译本•精炼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使用古文词汇3. 董秀岩译本•译文通俗易懂•词汇较为简单4. 林美智译本•语言简洁明快•采用了较多的俚语和俚语翻译四、翻译风格比较1. 王蒙译本•忠实于原著,力求传达原著的风格和意境•平衡了忠实原著和可读性之间的关系2. 鲁迅译本•不拘一格的翻译风格•将原著的情感和意境尽可能地还原3. 董秀岩译本•平实的翻译风格•追求语言的通俗易懂4. 林美智译本•较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流行性•根据当代文化做了一些改动和注解五、阅读体验比较1. 王蒙译本•阅读流畅,容易沉浸其中•较贴近原著的情感表达2. 鲁迅译本•使用了较多古文,给人一种古典美的感觉•阅读起来稍微费解3. 董秀岩译本•译文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有时会缺少原著的细腻情感4. 林美智译本•使用俚语和俚语翻译,给人一种亲切感•阅读时会有一些语言上的障碍六、结论通过对比以上几种译本,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译者的风格和翻译理念对最终呈现的读者体验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蒙译本在语言表达和翻译风格上都相对接近原著,给读者带来了较好的阅读体验。
鲁迅译本则因为使用了古文和较为精炼的语言,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适合喜好古典文学的读者。
董秀岩译本和林美智译本则更注重通俗易懂和现代化的表达,适合初读者或喜欢现代化语言的读者。
因此,在选择《呼啸山庄》的中文译本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译本。
《呼啸山庄》两中文译本两段译文对比评析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1837年出版的小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此书我国国内翻译版本颇多。
宋兆霖1996年的版本与高继海和薛风琴1999年合译的版本略有不同,选取三个段落,从翻译句子结构时的处理手法上,词汇的选择以及感情的传达等方面,对两个版本作一个简单的对比评析,以期提高大家对翻译方法的认识。
一、概述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该小说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呼啸山庄》讲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弃儿希思克利夫在收养他的家庭里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在他长大后采取了一系列报复行为,最终害死了自己心爱的人,而自己也在孤独和精神错乱中死去。
《呼啸山庄》目前在我国国内有多种译本,方平、杨苡、宋兆霖、高继海和薛风琴都译过该书。
本文选用宋兆霖1996年的版本、高继海和薛风琴1999 年合译的版本,从中各选取三个段落,就翻译时句子的处理手法、词汇的选择以及感情的传达等方面,对两个版本作一个简单的对比评析。
二、段落对比评析首先选择第十一章的两小段进行对比评析。
希思克利夫到林顿家找伊莎贝拉,被凯瑟琳以及女管家丁耐莉看到。
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的对话被林顿听到,林顿与希思克利夫发生冲突。
“Cathy,this lamb of yours threatens like a bull!” he said.” it is in danger of splitting its skull against my knuckles. By God! Mr.Linton,I‟m mortally sorry that you are not worth knocking down! ”[1]高继海和薛风琴译:“凯蒂,你的这只羔羊威胁起人来倒像头公牛!”他说,“要是碰上我的拳头,它的头盖骨可有碎裂的危险。
老天!林顿先生,我实在为你难过,你经不起我一拳就打倒了!”[2]宋兆霖译:“凯茜,你的这只羔羊吓唬起人来倒像头公牛哩!”他说道,“它的脑袋要是碰上我的拳头,只怕有粉碎的危险呢!说实话,林敦先生,我很抱歉,你还不配让我一拳打倒呢!”[3]就句子的处理手法上看,二者几乎一致沿用了原文的句子结构,没作什么大的变化。
【推荐下载】浅谈呼啸山庄汉译本翻译理论

浅谈呼啸山庄汉译本翻译理论对于深受十八世纪英国哥特式小说和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歌影响的神秘主义者和诗人般的作家Emily Bronte的不朽名着Wuthering Heights,国内有很多译本。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呼啸山庄汉译本翻译理论。
其中翻译大家方平主要采取意译的手法,抓住了原作的精神,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笔下生花,从目的语中信手拈来,使得译文流畅通顺,文章跌荡起伏,极具文采,实在是一部出色的译着;杨苡的译文则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这样就能紧扣原文,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着的形式和风格,从而使译文显得忠实,但相对来说不够灵活。
两位翻译家不仅在大的翻译原则上有所分歧,而且在某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上也有不同。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地分析。
首先,杨苡较为注重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对应原文的表层结构上面。
例如: Is Heath cliff not here? She demanded,pulling off her gloves,and displaying fingers wonderfully whitened with doing nothing and staying indoors. 杨苡: 西刺克历夫不再这儿吗?她问,脱下她的手套,露出了她那由于呆在屋里不做事儿显得特别白的手指头。
杨苡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8月版 方平: 希克历不在这里吗?她问道,把手套脱了下来,露出来好白好白的手指儿,那时因为成天呆在屋里,又不干活的缘故。
方平译译林出版社1990年8月版 评论:比较方平和杨苡的两种译文,很明显就能够看出来此处方平的翻译较好。
原因在于,杨以的翻译过于死板,将原文中的过去分词短语照搬过来翻译成定语。
但忽视了英语句子结构与汉语的句子结构子这一点上是很不同的。
有翻译界人士主张,如果一个句子其中的定语中超过三个的就应该不算是成功的翻译。
杨苡将文中的过去分词直接移植过来译成定语,首先这样过于死板,且定语过长句子结构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对比分析《呼啸山庄》两种中译本人物语言翻译

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对比分析《呼啸山庄》两种中译本人物语言翻译《呼啸山庄》是一部由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写就的古典小说,作品深受读者及学者们之喜爱。
它的两种中译本分别为《醉翁亭记》出版社版本和译林版本。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认为,不同的文本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语言表达上也可以看出渊源。
在《呼啸山庄》汉译本中,译者以不同的语言风格来翻译人物语言,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两种译本之间的差异。
《醉翁亭记》版本的译者采用了古典的文笔,故事语言精炼而不拖泥带水,富于文采而又不失表达的真实,把人物的言行传达清楚,让人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体味到英文原文的风格表达。
例如,艾米莉的一句话“Heaven forbid that I should wish not to be happy!但我却欣喜若狂地与他谈论!(Heaven forbid me to be unhappy; but to talk with him, I was overjoyed)”,译者将其译为“若我有心不快乐,愿天哪保佑!但我却十分陶醉与他谈话。
”这一句话,既迂回、弦外之音,又抽丝剥茧,勾勒出艾米莉出乎意料的强烈激情。
而译林译本的译者则追求贴近和准确,将古典文笔转化为当代语言,译出更加易懂和流畅的生动表达,使读者能深入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变迁。
例如,在艾米莉一句“Heaven forbid me to be unhappy; but to talk with him, I was overjoyed”的原句的情况下,译林译本将其翻译为“愿上帝保佑我不会不快乐,跟他聊天时我乐开了花”,突出了艾米莉的激情十足之处。
总的来说,《呼啸山庄》的汉译本中译者采用的两种不同的语言翻译风格大大地提升了本书的阅读体验,读者可以从《醉翁亭记》版本中着迷于古典文笔,从译林版本中体会到语言的生动、欢乐及其真实感受。
呼啸山庄翻译对比

桂译文:埃德加先生很少能鼓起勇气,落落大方地拜访呼啸山庄,因为恩肖的声望叫他 胆战er think his appearance there was distasteful to Catherine; she was not artful, never played the coquette, and had evidently an objection to her two friends meeting at all;
凯瑟琳
女主人公,老恩肖的女儿,辛 德雷的妹妹。与希斯克里夫是 玩伴,并且喜欢着他。与埃德 加结为夫妻。
辛德雷
本章的 “master”,凯瑟琳的 哥哥,因妻子的死亡变得堕落。 讨厌希斯克里夫,也不太喜欢 自己的妹妹。
内莉
故事叙述者“我”,呼啸山庄 和画眉山庄的仆人。
贰 篇 章
标题
章节内容介绍
02 章节内容介绍
《呼啸山庄》
第八章翻译对比及心得体会
翻译二班
目
录
一
第章
一节
二
部
人 物
分
第章 二节
三
介 绍
部
内 容
分
第章 三节
四
介 绍
部
翻 译
分
第翻 四译
对 比
部
心 得
分
体
会
壹 篇 章
标题
章节人物介绍
01 章节人物介绍
希斯克里夫
老恩肖捡来的孩子,喜欢凯瑟 琳,被辛德雷所鄙视。
1 24
3
5
埃德加
画眉山庄少爷,与凯瑟琳结婚。 讨厌希斯克里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摘要】滋生于欧美的当代比较语言学,并不一定能成功解决所有语言教学难题,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文章从词汇层次,特别是从语义学角度的词义分类和动机方面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
此外,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可为进一步作这方面的研究起一定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对比分析《呼啸山庄》语义学动机词义分类词汇的对比研究包括分析词态学和语义学。
本文从后者,即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
语义学是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1984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六年后英文本《语言学》出版。
Breal 在书中首次对语义学的研究从目标和方法角度作出了系统分析。
语义学被确立为一门分支学科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早期语义学、语源学、结构语义学和多元语义系统研究。
与传统语义学不同,现代语义学注重对词汇语义学和句法语义学的研究。
本文把重点放在词汇语义学上,这对于从词汇角度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中译很重要。
许余龙曾对比较语言学这样下定义:比较语言学是一门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有系统的共时描述,旨在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和相异之处,并找出这种相似和相异含义的语言学分支。
这为一些语言学家所接受,比较语言学也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开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关注过或一直重视着比较研究这一课题,如赵元任、吕淑湘、刘糜庆、王宗言、许国璋和B.L.Worf,Robert Lado(1957), Catford, Holmes, Hatim。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英文原版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艾米莉?q勃朗特的作品,艾米莉?q勃朗特因所写小说的独特而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称为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中国大陆上出现了三种中译版本,其中以杨苡和张玲、张扬两种译本最为流行,本文选这两种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
一、文献回顾1、词义的分类毋庸置疑,现代语义学的研究目标是词汇意义,而词义是难以定义和分类的。
根据现代朗文英语词典,“meaning”(意义)一词指的是:①意思;含义。
②重要性;价值;意义。
③意味深长的。
[1]684本文在此采用第一种定义。
一般而言,西方语言学界对词义有三种典型的分类。
Grice从应用语言的角度把语义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意义、应用永恒意义、场景意义和说话场景意义。
而Kitty则在Grice的研究基础上把句义分成两类:第一层意义和第二层意义。
此外,被认为对中国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家之一的Leech提到了七类词义:①概念意义;②隐含意义;③交际或风格意义;④情感意义;⑤他人反射意义;⑥搭配意义;⑦词干意义。
并且,他把第二类和第五类并称为联想意义。
这几类意义有着共同的特征,如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词义的变化等等。
但是,Leech仍然认为意义没有完整的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区别。
尽管这些分类存在局限性,本文仍沿用Leech的七种分类的理论来对《呼啸山庄》进行对比分析。
2、构词的动机Stephen Ullmann, 陆国强、许余龙和束定芳这些语言学家认为,在意义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被称作动机,它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动机,一类是语义动机。
[2]此外,束定芳对动机有着强烈的研究理念,她把一些词称作“晦暗词”(opaque words),另外一些称作“透明词”(transparent words),[3]这最初是Stephen Ullmann生造来区分词语的模糊动机和明显动机的。
本文更倾向于Stephen Ullmann和许余龙的分类,前者认为构词的动机分为三类:语音动机、词形动机和语义动机,而后者在分析词性和词义基础上补充了一个新的种类,即“文字理据动机”(motivation for written form)。
[4]二、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1、根据构词动机的对比分析上文提到,Stephen Ullmann和许余龙提出了四种动机。
语音动机的赞同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词的发音和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而文字理据动机的支持者却认为词形和词义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
以杨苡中译为例说明:1)English: “Mr. Heathcliff!”I said. [5]1杨译:“希刺克厉夫先生吗?”我说。
[6]1张译:“你是希思克利夫先生吗?”我问他。
[7]1翻译专有名词时,译者通常采用音译的方法。
然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人员应注意用词的选择,也就是说,避免使用易导致多余联想和令人不悦的字词,等等。
杨苡将“Heathcliff”译作“希刺克厉夫”,这似乎违反了上述原则,因为汉语是象形文字,译名中汉字“刺”和“厉”便令人产生了不愉快的联想。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英文“Heathcliff”一词可分成两部分:“Heath”和“cliff”。
根据现代朗文英语词典,“Heath”意为:①草木丛生的荒地;②一种叫石楠的植物。
[1]486“cliff”意为:(尤指海岸的)石、冰、土的峭壁;悬崖。
[1]180由此,英文的英雄Heathcliff的名字隐含着“作为开拓者的那种对上流社会残酷、野蛮的复仇”,而杨苡在她译本的附录中更多注意了这一点。
坦言之,杨译比张译要好,显示了原文词语的隐含意义。
然而,杨译在以下句子的翻译上因违反了上述规则而没有张译好:2)English: Mrs. Dean laughed.[5]71杨译:丁太太笑起来。
[6]56张译:迪恩太太大笑起来。
[7]713)English: Miss Cathy rejected the peace―offering of the terrier, and demanded her own dogs, Charlie and Phoenix. [5]228杨译: 凯蒂小姐不要那猎狗,那作为求和的礼物,她要她自己的狗,“查理”和“凤凰”。
[6]184张译:凯茜小姐拒绝接受这条用来和解的狗, 又讨回了她自己的狗,“查理”和“菲尼克斯”。
[7]228在例2)中,杨苡虽然采用了同化和通俗化的音译法,却不是处理专有名词的最好方式,因为当这个版本在中国发行时,不懂英语的地道中国读者会误以为“丁太太”是位中国妇女。
例3)亦然。
在跨文化交际中音译专有名词是无异议的。
本文限于篇幅,不再对这一主题作过多分析。
2、根据词汇语义学进行的对比分析如上所述,Leech把词义分成了七种类型,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其中的概念意义、社会意义(或风格意义)、情感意义和搭配意义。
(1)谈谈词语的概念意义。
词语的概念意义,Nida称之为词语的所指意义或指明意义,认为概念意义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词典里查到的意义;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仍保持的不变意义;③被认为是语义构成的意义;④同一词语可能具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概念意义。
因此,概念意义在语言教学中很容易应付。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融为一体的事实,对处理充当文化载体的词语,包括语义相符和语义包含的词语,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
那么,怎样处理这些充当文化载体的词语呢?国家之间在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和风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产生词语歧义。
面对这种歧义,译者会采用音译、借用或创造新词等方法来补充外来词。
此外,为了使读者熟悉外国文化,必要时应介绍一些与这类词语相关的背景知识。
举例如下:1)English: The Lord help us! [5]2杨译:求主保佑我们![6]2张译:老天爷帮帮俺们吧![7]22) English: I could not half tell what an infernal house we had.[5]75杨译: 我们的住宅活像地狱,简直没法向你形容。
[6]60 张译: 我们这所宅子成了怎样一个阴曹地府,我连一半都说不上来。
[7]75众所周知,上帝和魔鬼曾经对大多数西方人有过相当强烈的影响,因此,诸如“Lord”, “heaven”, “Satan”, “inferno”, “hell”等词一直频繁出现在英语词组和句子里,而中国的宗教信仰总体上与西方不同,文化差异就出现了。
杨苡利用外来词将“the Lord”译成“主”, “infernal house”译成“地狱”,而张玲、张扬则分别译作“老天爷”和“阴曹地府”。
后者地道的汉译给读者阅读提供了方便。
比较而言,由于杨译符合上文所提原则,也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就这两个例子而言比张译要好。
下一例张译却比杨译好得多:3) English: However in my dreams, Jabes had a full and attentive congregation; and he preached-good God.[5]25 杨译: 在我的梦里,杰别斯有专心听讲的满堂会众。
他讲道了――老天爷。
[6]21张译:然而在我做的梦里,杰伯却是会众满堂,而且都聚精会神听他布道。
他在宣讲――啊,仁慈的上帝呀![7]25 (2)社会意义(或风格意义)。
这一意义通常结合语言所使用的社会或场所而获得。
一般说来,风格意义可分为三种类型:正式义、中性义和偶然义。
而英文风格意义要复杂得多。
Crystal 和Davy在Investigating English style 一书中考虑到了语言的上下文问题,包括方言、时期、音域、身份、风格、独特性等。
Martin Joo把不同的英文风格互相区分开来了:①亲近型;②偶然型;③询问型;④正式型;⑤文言型。
后来,在Crystal 和Davy理论的帮助下,Leech认识到了有关课文、句子、词汇甚至发音对译解词语隐藏的社会意义的重要作用。
之后,他拓展了这一研究。
总之,译者应该记住“proper words at a proper place on proper occasions for proper participants”。
例如:1) English:“What are ye for?”he shouted. “T’ maister’s down I’t fowld. Go round by th’ end ot’ laith if ye went to spake to him.”[5]9杨译:“你干吗?”他大叫。
“主人在牛栏里,你要是找他说话,就从这条路口绕过去。
”[6]7张译:“你干啥?”他大声叫到,“俺家老爷在羊圈,你跟他说啥,打粮仓那头绕。
”[7]9经比较,作者认为第二句汉译比第一句好。
因为约瑟夫在小说《呼啸山庄》中是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仆人,他不会说标准英语,“干啥”、“俺家老爷”、“跟”、“说啥”、“打那头绕”等完美地展示了他低下的身份和作为仆人受过教育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