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知识目标:

1、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2、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及研究意义。

3、掌握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过程。

4、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难点

1、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物质循环的过程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一)

(一)导入

1、出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及图片,让学生写出其中的食物链。(相互讨论,确保食物链写

法正确)

2、质疑:本食物链代表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代表下一个营养级以上一个营养级为食,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了物质和能量。

师讲述:生物在捕食的过程中就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了物质和能量,那么能量是怎样流入生物系统的,通过

什么样的途径,又流向哪里?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知——能量流动

1、学生结合课本“能量流动过程”插图,自学5分钟,然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哪里?

B、能量是怎样进入植物体的?

C、能量沿什么样的途径流动?

D、能量流动的去向是哪些?

E、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分别展示本组的结论,其他小组点评。师适时引导。

3、师总结:生态系统流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从而进入生

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它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能量流动的去向有三个,即: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利用,分解者分解。流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一般只有上一个营养级的10%—20%,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能量流动维持各个营养级的生命和繁殖后代,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

(三)知识应用

1、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全面丰收。右图是该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等

生物作为。

(4)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率。

(5)该生态系统是根据的原理建立的。

(6)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成分是。

(通过本题,是学生及回顾了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巩固了本节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教学过程(二)

(一)导入

1、质疑: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请学生讨论: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2、学生回答:物质可以被重复利用

下面我们将以碳循环为例探究物质循环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物质循环

1、学生结合课本自学碳循环的相关材料5分钟,然后小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在生物体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3)碳在无机机环境与生物体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

2、小组交流,分别展示本组的结论,其他小组点评。师适时引导。

3、师总结归纳,以图示的形式展示碳循环

4、质疑:

(1)碳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

(2)除了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能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请同学们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并指出这里的物质是什么?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循环的范围有多大?

(3)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那么,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呢?两者之间又有何联系?

(通过回答,及时总结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形成知识体系)

5 、探讨、分析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解决的办法

质疑:

(1)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那么地球上的资源是不是用之不竭的呢?请大家思考问题: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2)温室效应将带来哪些危害呢?

(3)我们应该如何尽量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呢?

(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三)知识应用

1、刚进入2010年,反常天气便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

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图中的①②分别指。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其在碳循

环中的作用可用反应式来表

示。

(4)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为减缓二氧化碳气

体的排放,联合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据图

分析可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是。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本知识点,也知道了本

知识点与本章的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

识。)

教学随想:

本小节内容虽不多,但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能量流动及其他章节的联系很紧密,教学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物质循环概念时,多给学生时间理解: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往复。

(2)碳循环的形式、特点、过程的归纳,要用好投影片,直观地理解各个环节的生理变化,强化知识点在习题中的应用。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运用表格的形式既可以节省时间,也相当于自学提纲,有利于学生有序的思维活动,真正起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助作用。

(4)探究性实验能否确实完成是一个问题,千万不能走个过场,学生学了之后还是不会做实验设计,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以及必须遵守的原则,落实到位。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应以小结的形式概括本小节内容,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学会学习的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