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及习题(进化心理学)【圣才出品】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及习题(进化心理学)【圣才出品】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及习题(进化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21章进化心理学

21.1 复习笔记

一、进化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一)进化论的理论基石

1.机能主义心理学

由于受到进化论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之所以充满智慧并不是因为人具有更多的理性,而是因为人比其它动物有更多的本能。

2.精神分析心理学

在弗洛伊德早期的理论中把人的本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命保存本能;另一类是性本能。这种本能论也显示出进化论思维的痕迹。

3.行为主义心理学

舍里曼证实,人很容易形成对蛇、高空的恐惧,但却不易形成对另外一些自然物,如汽车、电路板的恐惧。这说明动物和人天生就具有一种“预成性”的机制。这些研究使心理学又逐步为生物、遗传、进化等研究取向打开了一扇窗户。

(二)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

1.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经科学和基因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克隆技术的诞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于生物科学、基因工程的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进化心理学正是基于心理学与生物学趋于整合的过程中诞生的。

2.现代生物学的习性学和社会生物学

(1)习性学

习性学是研究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的习惯或行为的科学。习性学强调决定行为的根本因素源自进化,是基因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习性学的研究既促使生物学家关注适应的重要性,也迫使心理学家重新考虑行为研究中的生物学因素,从进化的角度看待人的心理和行为,预示了进化心理学的产生。

(2)社会生物学

社会生物学试图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用人的生物特征,特别是用基因的保持和延续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认为所有的社会行为都能找出进化的渊源,人的社会行为也是由其进化目的而得到传递的。

二、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过去式”的思维方式

1.进化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去发现、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机制。而过

去才是了解现在的关键。“过去”,不只是指个体的成长发展经历,更主要的是指人类的种系进化史。

2.进化心理学关心心灵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于心灵的解释可以采取两种观点:邻近的解释和终极的解释。邻近解释寻找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原因,而终极解释寻求的是最终的、根本的原因。进化心理学采取的是终极解释的观点。

(二)对现代心理起源观的反思

1.进化心理学把自己界定为认知科学阵营中的一个门类,进化心理学在吸取了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原则的同时,主张人的心理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由大量的功能专门化的信息加工机制所组成。

2.进化心理学认为,有机体的任何表现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他们还进一步指出,环境和基因一样也是进化的产物;有机体的遗传素质是环境因素起作用的前提。

(三)关于心理机制的核心观点

1.心理机制是进化的产物

进化心理学家主要采用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理论来阐释心理机制是如何进化的。他们认为心理机制是由生存环境选择形成的,如果某些心理机制有助于人类的祖先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那么它在进化过程中就会被保留下来。

2.心理进化源自压力与适应

进化的动力源自生存与环境的压力——生态学压力和社会压力。心理机制是在人对压

力的适应与选择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生存压力与适应是心理机制进化的首要动力。

(2)社会压力与适应是心理机制进化的环境动力。进化心理学认为,稳定的社会群体的出现为早期人类带来了强大的合作与竞争的压力,并直接导致自我意识的进化和发展。

(3)生殖和繁衍的压力与适应是心理机制进化的核心动力。从进化的角度看,繁殖后代比生存更为重要。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许多生理和心理机制实际上都是在解决这类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心理机制是“达尔文模块”构成的“瑞士军刀”结构

(1)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机制是由大量特殊但功能上整合设计的有机体处理面临的某种适应问题的机制,即“达尔文模块”构成的“瑞士军刀”结构。即人的心理由一些认知工具(即模块)装配而成,每种心理模块都有特定的功能。

(2)进化心理学还认为,支配人类认知结构的许多达尔文模块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4.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的结果

进化心理学者认为,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机制是社会行为的前提,但它对于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高度敏感,社会背景影响心理机制的表现方式、强度以及频率。

心理机制与环境的互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1)从历史的角度看,心理机制进化的动力之一就是人类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自然选择以及人对于这种压力的适当反应所带来的遗传性或获得性进化本身就充分显示出心理机制的环境制约性。

(2)从现实的角度看,环境因素对心理机制的表现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①文化背景影响心理机制表现的阈限。

②个体的发展经历使个体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

③情境输入影响心理机制的激活。

三、进化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一)关于认知心理问题的研究

进化心理学有关认知的研究力图表明,人类认知源自不确定条件下的问题解决历程。特定类型的问题以特定的认知模块或神经回路予以解决。人的认知系统具有多模块性,是由一系列“达尔文模块”构成的、用以解决不同适应性问题的“瑞士军刀”结构。

(二)关于社会心理问题的研究

进化心理学主张从适应的角度审视性别角色意识的差异,男性和女性所面临的适应问题的不同根源于生殖和繁衍。

1.男性和女性的繁殖成本不同

对于男性而言,往往只需一次性接触就可完成繁殖活动;而对于女性而言,繁殖过程要经历十月怀胎,产后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哺乳和抚育期方可结束。

2.男性和女性的生殖能力不同

大多数男性进入青春期后,其生殖能力差不多会保持一生;而女性的生殖能力则在达到

一个年龄阶段后衰退,直至丧失。这种差异使得处于生殖期的女性成为更富价值的性别,也使得男性之间为获得生殖优势而展开的竞争远大于女性。由此,男性便会形成一些特殊的心理机制以增强其繁殖机会,表现为勇猛、好斗、富于挑战性的竞争力,倾向于寻求与多个女性进行性接触。

3.对于男性而言,父亲身份比女性的母亲身份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女性完全可以肯定自己是所生的孩子是自己的;而男性则很难完全确认自己绝对是孩子的父亲。一些进化心理学者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富忌妒心、对性伴侣更富独占性,便是这种心理机制的具体表现。

4.对于女性而言,成功的繁殖和抚育后代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其对性伴侣的成功选择在进化心理学者看来,男性和女性所面临的适应问题的差异是导致二者性别意识、择偶取向乃至人格特征差异的重要因素。如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寻求更多的性伙伴,更倾向于采取短期配偶策略,更倾向于选择比自己更年轻的配偶等;而女性则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年长且具有经济实力的男性为伴,更倾向于采取长期配偶策略等。

(三)关于人格心理问题的研究

进化心理学者主张人格特征及其成因并非简单地起因于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因素,而是人类祖先漫长的适应与进化的沉淀。

1.对于配偶选择的人格特点上的差异

进化心理学认为,男性和女性对于配偶选择的人格特点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更喜

关于心理学的读后感

关于心理学的读后感 对心理学的东西一直有一些兴趣,也比较留意搜罗这方面的书。前些年在学校里偶得一本《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教社版),觉得里面的内容虽然简略,倒也清楚。 前些天,偶然又翻出这本书,挑了一些与幼儿心理有关的内容,细读了一遍。颇有所得,随手记录如下:*关于幼儿的自控能力 幼儿园老师在联系手册里说,悠悠是他们班的“小溜达”,上课时总喜欢走来走去,还喜欢走哪儿就把自己的小椅子带到哪儿。这让一直很注意培养他专注力的我很有点儿发愁,跟悠爸探讨,他不以为然,觉得小男孩儿就是坐不住,既然坐不住,那就让他溜达去好了。这本书里也谈到,幼儿自控能力比较弱,是生理发展的自然现象。不宜对此过高要求,否则容易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怪吓人的是不?看来,我也只能听悠爸的了,还是让他溜达去吧!只是有点儿对不住老师,把课堂纪律给弄乱了…… *关于幼儿的记忆力 幼儿阶段,形象记忆能力要优于语词记忆能力,无意识记忆(在游戏与生活中的记忆)要优于有意识记忆,其中5~6岁是一个分水岭。提高孩子记忆力,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比较有效的一是复述(教会孩子自己有意识地复述);而是找

出联系(利用归类等逻辑手段),两种方式都需要教育者有意识地示范、引导。 *关于幼儿的智商 测验幼儿的智商,主要是通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学者们对此做出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理解水平是关键——如果问题以他们较易理解的方式提出,得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这说明,幼儿智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理解力水平决定的。换而言之,很多时候,孩子们答错题,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他们没听懂。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孩子智力的差异,也就是理解力的差异。 我和悠爸都是学文的,所以我比较重视悠悠数学能力的培养。发展心理学对数概念的分期大致有三阶段,一是数数—点数,就是在实物点数中建立数量的观念;二是数字的抽象和序列,比如认识阿拉伯数字,有大小前后的概念;三是数的组成与运算,比如加减法等。每一阶段需要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循序培养。悠悠现在正处在二三阶段之间,教他加法老也记不住,看来我需要退回到第二阶段再给他打打基础了。 分类能力是逻辑思维的基矗家长可以多用一些实物,比如小汽车、积木、玩偶娃娃等训练孩子的分类能力。 幼儿情绪体验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自尊感。自尊的需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存储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存储于客观世界。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商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几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1)概念模型: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如果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用户只得自己创造,结果容易出错。概念模型是优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因为没有反馈,用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启动机器,从而丢失刚刚完成的工作;或是重复指令,使机器操作两次,造成不利后果。 3)限制因素: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因素,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的原因之一。 4)预设用途: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将不正确的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设计模型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型,用户模型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系统表象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和各种标示)。设计人员希望用户模型与设计模型完全一样,但问题是,设计人员无法与用户直接交流,必须通过系统表象这一渠道。如果系统表象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模型,用户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建立错误的概念模型。 自然匹配是指利用物理环境类比(physical analogies)和文化标准(cultural standards)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空间类比概念设计控制器,如控制器上移表明物体也上移;为了控制一排灯的开关,可以把开关的排列顺序与灯的顺序保持一致。有些自然匹配则是文化或生理层面的,例如,升高表示增加,降低减少,声音高表示数量多。 有趣的是,人们在使用日常物品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埋怨自己的倾向与常规的归罪习惯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人们习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与环境,而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与性格。 人的行动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确定目标 2)确定意图 3)明确行动内容 4)执行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课后习题】(第5章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圣才出品】

第5章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课后习题和详解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答: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条件有: (1)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近两千多年中哲学的发展已经为科学心理学的独立酝酿了必要的条件。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方法更为直接地促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科学。 ①19世纪,西方科学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的天文学、生理解剖学以及物理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已经获得巨大的进展,它们确立了科学的权威地位,同时也为心理科学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②这些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采用系统的观察法和实验法,这使得一些心理学家们意识到,要想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须把这些方法引入心理学的研究,这是使心理学成为科学的最直接的前提条件。 (3)社会历史条件 ①与英法相比,德国的资本主义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有了较快的发展,他们需要更迫切地发展科学和技术。德国资产阶级的这种立场和要求使得哲学心理学已经不能再满足于用内省思辨和简单的观察方法,由此时代的发展向心理学提出了挑战并提供了机会。 ②当时德国的思想家大都信奉理性主义,他们拒绝英国哲学的原子主义和功利主义,并反对联想主义。主张运用综合法代替原子论,赞成心理综合和意识分析.

③19世纪中期的德国已经建立了超过欧洲任何其他国家的大学,在本世纪早期进行了许多教育和社会改革之后,德国的大学可以为科学家和学者们提供非常精良的实验室装备,以用来更好地进行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其他科学研究。这也是科学心理学得以在德国建立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上条件的成熟促成了冯特在1879年的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建立意味着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开始,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确立。 2.冯特的新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冯特的心理学? 答:(1)冯特的新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 冯特旨在把心理学建成能够综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门基本科学。所以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研究个体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另一个是心理学还要研究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即民族心理学,也就是社会心理学,这是冯特所构建的心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毕生的兴趣。 ①对直接的意识经验的研究——实验的个体心理学 a.在研究对象上: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冯特认为虽然心理学和物理学都研究经验,但是有区别,区别在于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物理学研究间接经验。 b.在身心关系上:冯特在身心关系上主张身心平行论,他认为心理过程与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是一致的,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c.在研究方法上:冯特提出对直接的意识经验的研究的技术是实验的自我观察方法或实验的内省法,即把被试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在实验控制的条件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传统的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d.在研究任务上:冯特认为心理可以分析为各项元素,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是由这些元

2020心理学读书笔记4篇

2020心理学读书笔记4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心理学读书笔记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对教学过程,我是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归纳书中的观点: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书中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书里对此作归纳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8.1 复习笔记 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 青少年期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 11、12岁到14、15岁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个体正处于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青春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较生理发育速度来说相对平稳,因此青春期个体的身心发展出现种种特殊矛盾,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14、15岁到17、18岁也可称为青年早期,个体正处于高中阶段。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青年早期的个体在生理发育上已达到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一)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1.身体外形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1)身高的增长 青春期的个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次在1岁左右;第二次出现于青春期。

青少年身高增长速度和时间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男女生之间,也存在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同班级中的同龄人之间。 (2)体重的增长 体重的增长反映出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以及骨骼的增长和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情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男孩在12~14岁这段时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0千克,13岁是增长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女孩在11~13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5千克,11~12岁是增长高峰,13岁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3)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是青少年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的状态。具体表现为: ①在男性身上 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等。 ②在女性身上 第二性征则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变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等。 (4)头面部的变化 在青少年期,童年期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个体身体其他部分骨骼迅速增长,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却显著减慢,童年期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被头身比例协调所取代。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有关日用品心理学的书,侧重于告诉人们如何理解那些配备旋钮、刻度盘、控制键、开关、指示灯和仪表的物品。在书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观点:“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也就是说人的大脑空间还是有限的,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外界知识存储来进行操作。 诺曼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即设计应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以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为侧重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脑内部是以符号、符号结构以及符号操作来表征、解释外部世界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心里表征就代表了外部世界存贮在头脑中的“信息”。内、外两个世界不断的进行着信息的交换,这样的结构就解释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交换”的关系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个各种不同的麻烦,往往很多人会认为是自己太笨,然而事实却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有问题。这需要设计人员对产品的外观和易用性之间保持平衡,在设计产品时不能只注重外观,也不能只重功能,想要在保证设计的几项原则下把产品做到最好则需要从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考虑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差错,然后想办法避免这些差错,设法使操作具有可逆性,以尽量减少差错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设计中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

是可行的操作。2、注重产品的可视性。3、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4、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要利用各类自然关系和自然限制因素,尽量不要使用产品说明书或标示,即便确有必要也应当只用一次。 设计人员将复杂的操作过程变得容易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原则:1、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2、简化任务的结构。3、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5、利用自然和人为限制因素。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7、最后选择,采用标准化。第一项原则适用于功能较多的产品,将人脑与外界之间建立互补关系。第四项建立正确匹配关系则能将产品的易用性体现出来,它将产品的功能与开关相对应。 有些设计故意将产品的使用难度增大,以达到其使用目的,在这种设计上可以适当加大其难度但是又不能磨灭其易用性和有规可循。 设计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作为未来设计师的我们需要注重产品的易用性以用户为中心与用户建立良好关系,多加沟通,正确理解和使用书中的设计原则,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多加观察和思考,在设计师会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

绪论 ●心理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 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以罗伯特·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史家对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 ●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反对灵魂不死, 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原子论学派:德谟克里特,有关灵魂与感觉的认识,则显得更加贴近唯物主义倾向, 有些观点已接近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古希腊繁荣时期 ●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 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表示事物的性质和

内容,形式表示事物的存在的方式或状态,动力表示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变或运动的力量,而目的则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目标状态或缘由)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观。从日常观察入手,探讨了记忆的本质、特性、类别和条件,认 为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组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特性。并且,人的联想、情感、材料组织方式等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回忆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视觉和人类表情的研究。 近代西方 ●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哲学总结 ●唯物主义代表人物有:泰勒士、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恩培多克勒、 罗吉尔·培根、达·芬奇、特勒肖、布鲁诺、弗兰西斯·培根、笛卡尔、洛克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巴门尼德、奥古斯丁、阿奎那、 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完全可以成为一门科学) ●心身关系问题:一元或二元 ●知识的获得问题: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 ●天赋论学说(同经验主义对立) ●联想主义学说(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经验主义必须借助联想才能解释心理整体特性)●大脑机能定位与机能统一的争论有什么意义?一,巩固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二, 所使用的切除法、临床观察法、电刺激法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研究方法。三,推动了感觉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一直觉得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本文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 以前我对心理学一直抱着厌恶的态度,觉得心理学很枯燥无趣。但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说过: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整个心理学界无人可比。他撰写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和社会心理学教材都无一例外极为畅销。 从内容上看,该书既包含传统的主题同时又与时俱进。这本教科书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内容依次为心理学的故事、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神经科学与行为、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人的发展、感觉、短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智力、动机与工作、情绪、压力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而且还阐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应用的内容;不仅阐述了普通心理学的传统主题,而且还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传统主

题的新的发展趋势。与第6版相比较,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新增了进化论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不仅对于大家了解人“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书中的内容非常的丰富饱满。在此,只截取片段分享: 1、“你永远无法预言某一个人会如何行事,但却可以对人的一般行为做出精确的判断。个体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 2、解释分为不同层面,“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为不同的学科只是屈服了人类的软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神学 3、价值观—需求利益—态度—认知—行动,是相互影响的,这对影响力研究有重大的启发。 4、社会心理学研究要区分好“相关”与“因果”的关系。推理要有确凿的逻辑性。 5、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并非天生理性。人具有很多弱点。 6、社会冲突性的根源与和解的方式。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必然有深刻的影响。 7、物质主义的富裕并无代表着幸福。人的幸福感是与人们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比较倾向紧密联系的。金钱既能增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第一篇:《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对于“儿童”一词的明白,在曩昔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央发展的。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性,也很少有人认为儿童需要被掩护和特别看待。即便在本日,天下列国的差别文化,也使得大家对儿童的明白不一样,使得在与儿童交谈、游戏和拥抱儿童的方式和举动也很不雷同。有人强调儿童自身潜力的影响,还有人强调成年人扶养和教诲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受到基因和情况的配合影响。在早期,许多情况都是基因天禀的影响,越往后的发育,受情况的影响更多。在儿童出生前,分为胚芽期、胚胎期和胎儿期,每个事情都有特定的发育开始,同时也受到差别的危害的威胁。 儿童出生后,视觉发育上,会先鉴别表面,在发展到细节部位;同时,婴儿的可视最佳距离为30cm左右,即妈妈和孩子相视的间隔,而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脸。听觉的发育具有延续性,即出生前后的连续,婴儿在孕期7个月时,听觉体系开始发育,出生后对在子宫生活时听到的声音有特别偏好,出生后婴儿的声音鉴别本领已经很强,尤其偏好出生前经常听到的声音(音色、旋律) 幼儿生理发展历程中,干系的创建非常关键。他们的 第一次关系通常是产生在家里,幼儿与怙恃的干系是双向的,怙恃能够影响幼儿,幼儿同样可以影响家庭(父母)。幼

儿的 第一个关系(通常是母亲),对他们的康健更关键,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并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生理本领。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可以知道研究儿童亲密关系的形成。依恋是对特定的人的长期的干系。依恋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一般在3个月-4岁形成,分为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矛盾型不安全留恋和杂乱型留恋。幼儿的 第二个干系是伙伴关系,是一种程度的干系,与和怙恃的垂直型差别,伙伴关系更难维持,同时也同样意义特殊,尤其是社会性和智力的发展,社会性就是儿童本身找到一种认同感,回答“我是谁”,而儿童间的协作和探索,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大发展,而且比怙恃的传输,智力提拔更大。在搭档中的职位地方,主要有受欢迎的、被纰漏的和被排挤的,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生理题目的大概。 儿童通过各种干系情境中学习感情,它不只是起到粉碎作用,还具有积极的功效。1岁半开始,能用高兴、伤心、愤怒 和害怕来指称内涵的感情,在 第二年和 第三年,儿童出现内疚、骄傲、羞愧和难过,情绪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是相互 联系的。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分为最小化、最大化、面具规矩和替换规矩,2岁左右可以掌握最大化的规矩,比如为了 得到怜悯而浮夸的哭,而只有到了6岁,才华明白替换规矩。和智力本领一样,儿童的感情本领也差别,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一个特殊关键的部门,情绪能力的发展由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并连续整个儿童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就是

设计心理学(新版)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日常的设计》读书笔记 豆瓣上有一句《设计心理学》初版的评价:虽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书,思路还是有不少可以借鉴。而新版中则有这样一句自评:本书的第一版历久不衰,度过了黄金岁月。对一本关注技术的书来说,持续出版25年是不可思议的,现在仍然有参考价值。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本书对他们的设计工作并不会起到作用。实际上,只要你所做的事情与创作有关,不管是画画、平面、工业设计、周边、音乐等等,书中所有的理论都能为你所用,并且最大程度减少你在尝试之路上走的弯路。比如我曾无数次遇到一些人费尽口舌向我讲解某人作品中所蕴含的种种意义,却完全无视我压根没看过原作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假如我是用户,这可算是极其糟糕的用户体验了。 这本书偏理论,甚至偏论文那种调调,但是贯穿始终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却让我无比认同。或许应该说,我推崇的设计理念也是书中所写的,但是我没有大师那种深厚的的功力能分析出一本书,所以只能从大师的作品里汲取跟多的营养。 至于什么是设计的以人为本?我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把商品二字换成任何手边的东西来看): 1、拿到一件商品,仔细阅读了说明书后依旧不知所以然 2、拿到一件商品,大概看了看说明书就差不多能用起来了 3、拿到一件商品,不看说明书也基本能用 4、拿到一件商品,直接上手各种舒服 以上1234中,4就是充分研究了人们对需求的心理,并将用户的个人意识作用于商品设计中,使使用者尽可能以最自然的状态接触商品所有的细节。虽然这只是个简单且粗糙的例子,并不适用所有领域,但如果做到了4的程度,你的设计就相对完美的以人为本的设计。 书中原话:如果需要在产品上附加标注,才能把使用方法说清楚,这样的设计就有可能存在弊端。标注的确很重要,有时也必须存在,但是适当地应用自然匹配原则就能尽量减少使用标注的必要性。每当你考虑使用标注时,就应该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案。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 课后习题(第4章 近代欧洲的心理学思想——第6章 构造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4章近代欧洲的心理学思想 课后习题和详解 1.近代英、法两国心理学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英法两国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英法两国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 (3)英法两国心理学思想主要以经验论为主要理论特征; 经验论心理学思想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联想主义,主要是在英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②感觉主义,主要发展于法国,并形成感觉主义心理学; (4)英法两国心理学思想都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 2.简述笛卡尔的心理学思想。 答:笛卡尔是经验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心理学思想如下: (1)提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观念 笛卡尔推测,动物和人的神经和肌肉的反应,都由感觉器官的刺激而引起,有着内导和外导的特殊机制。这就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主张心身交感论 笛卡尔的二元论认为人兼有两种实体:人的身体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人的心灵是由精神实体构成的。在他看来,心灵和身体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又是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

(3)对情绪的本质、种类和机制等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 他认为,情绪是人的内在经验。他指出,情绪不是心灵的主动状态和功能,必须由外部刺激物来激发。笛卡尔认为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 3.简述贝克莱与休谟的心理学思想。 答:(1)贝克莱的心理学思想如下: ①对心理本质作了主观主义的解析 他主张心理是主体精神世界的产物,存在也是人的心理作用的结果。由此他得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公式:“存在就是被感知”,从而否定了客观世界的存在。 ②坚持用联想的原则解析心理现象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 a.由感觉直接得到的观念; b.由内心的情感和作用(自我反省)而感知的观念; c.借助于记忆和想象而形成的观念。 这三种观念的形成,都是和人的联想分不开的。在他看来,许多心理现象都不过是观念或感觉的各种不同的结合而已。 ③对空间知觉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他从经验和联想的原则出发,主张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经验联合的结果。 (2)休谟的心理学思想如下: ①休谟对知觉的本质和种类作了剖析。他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强调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惟一对象。

关于教育心理学读后感3篇

关于教育心理学读后感3篇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 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 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 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 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 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 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 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 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 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 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 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 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 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 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 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发展心理学》主要是介绍儿童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下面《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美】DavidR.Shaffer&KatherineKipp 翻译:邹泓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十章:语言和沟通技能的发展 本章探讨儿童语言的发展。内容包括:语言的五个成分,语言发展理论,在习得语言之前:前语言时期,一次一个单词:单词句时期,从单词句到简单句:电报句时期,学前期的语言学习,童年中期和青少年时期的语言学习,双语:学习两种语言的挑战和结果。 一、语言的五个成分。为了能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儿童必须习得语言的五个方面:语音,语言声音系统的知识;词法,说明单词怎样由语音构成的规则;语义,对黏着词素、自由词素(或单词)以及句子意思的理解;句法,说明怎样组合单词以制造句子的规则;语用,说明在不同的社交情境中怎样使用语言的规则。 二、语言发展理论。在语言习得上有三个主要的理论观点:学习理论家认为:儿童通过模仿他人言语而习得语言,语法正确的言语会得到强化,不过这一观点没有得到研究的支持。成人用儿童指向言语对年幼儿童讲话,并且要扩充和修正重塑儿童的原始句子;只要儿童有与之交谈的对象,即使没有这些环境支持,他们也会习得语言。

先天论者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语言处理能力,它在青春期前运行最有效。这表明为了学会听到的语言,儿童可能除了接触言语之外什么都不需要。先天论者认同语言普遍性,并且观察到,语言功能是受大脑的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控制的。父母听力正常的耳聋儿童和接触不合语法的混杂语的儿童都可以创造他们自己的语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似乎都在青春期之前的敏感期内进行得比较顺利。先天论者承认,他们不是很清楚儿童怎样过滤言语输入,也没有得到有关促进语言能力的重要发展。 交互论者认为:儿童从生理上准备好要习得语言。与生俱来的不是任何专门化的语言处理器,而是一个逐渐成熟并使儿童在大致相同的年龄发展出相似想法的神经系统。生理成熟影响认知发展,反过来,认知发展又影响语言发展。环境在语言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同伴在与儿童的交谈中不断引入新规则和概念。 三、在习得语言之前:前语言时期。婴儿准备好要进行语言学习:在前语言阶段,他们很容易区分像言语一样的声音,并且与成人相比,能对更多种音素表现出敏感性。他们从一出生就对语调线索敏感。到7-10个月的时候,婴儿已经开始把他人的言语分割成短语和像单词一样的单位。到2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发出咕咕声,到4-6个月的时候,开始发出咿呀声。之后,婴儿将自己咿呀声的语调和听到的语言的音调特性匹配起来,可以说出有音无义词。不到1岁的婴儿已经知道,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要交替进行,手势可以用于沟通和与

情感化设计与设计心理学读后感以及设计实例分析 - 副本

情感化设计与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在心理学上,人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包括三个层次: 本能, 行为和反思。本书的作者根据这三个层次,对情感 化设计进行了阐述。 首先,人的大脑有三种加工水平,其中,本能水平是自动的预先设置层,行为水平支配日常行为中的脑部活动,反思水平则是脑思考的部分。这是全书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从上至下是知觉驱动,从下至上是思维驱动。作者举了过山车的例子,坐过山车本身是会引起对害怕的本能感觉,但是过后又会因为是一种冒险刺激行为而感觉良好,还可以作为吹嘘的资本,所以坐过山车的行为是本能水平的焦虑与反思水平的快乐pk的结果。 针对这三种加工水平,设计也可以划分为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 本能水平的设计指的是产品的外形。人是视觉动物,对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 行为水平的设计应该是我们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关键就要看两点:是否能有效地完成

任务,是否是一种有乐趣的操作体验,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反思水平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有关,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会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快。产品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当物品的特殊品质使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当它加深了我们的满意度时,我们就会对他产生爱。 举例说,我们购买外观可爱有趣的物品,出于我们的本能,哪怕很多东西将来我们用不着,甚至同其它物品并不相配(如房间的各种装饰),但为了“好看”,有时我们会甘心掏钱;我们购买方便使用的各种工具,出于行为水平的反应,“如果功能不足或者没有益处,那么产品几乎没什么价值”;我们购买一些旅游记念品,哪怕他们看上去很普通,又不精致,也没什么功能,但却满足了我们反思水平的需要,在回忆的时候,它们往往十分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到一个有趣的例子。苹果在本能水平的设计已经无可挑剔,由于其良好的品牌形象,苹果已经某种程度上成为特立独行和简约高尚生活的代名词,因此在反思水平上也赢得了用户,至于行为水平上的设计,用得顺手的人当然赞不绝口,用得不顺手的人也因为另外两种层次上需求的满足暂且忍耐,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购买苹果的产品,不止是为了功能和设计,也是为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表达自己“想成为那类人”的心愿。从这个角度讲,更炫更酷的视觉设

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三篇

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三篇 之前也看过一些B84类的书,但大都可归于励志书籍,这本却不同以往,真的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巨著。记得,中特老师说,目前心理学在中国是一个朝阳专业。可以算是跟风吧,随作者,领略了一番心理学家的思维,确有不少的收获。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家的研究和论著,给出的结论大都是基于实验的。而提到的很多实验,如其书名,看似很荒诞的,却很有说服力;很多结论,有点出乎意料,但细细品味,却又隐含深意,感觉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是相符合的。以下是一些自认为有可能会“温故而知新”的一些实验结果或结论。 时间心理学: 1、运气好坏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决定的。幸运的人通常乐观开朗,而且充满活力,所以容易接受新的机遇和经验。相反,不幸的人性格相对孤僻,而且反应不够敏捷,所以常常对人生感到不安,不太愿意充分利用摆在面前的大好机会。 2、有些人的确有能力运用意志延缓或加速自己的死亡时间。 在一年的所有时间里,女性更有可能在自己生日后的一周内去世。相对而言,男性在生日前一周去世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一年中的任何其他时间。菲利普斯认为,这可能是因为

女性倾向于把生日看作一次庆典,所以总会期盼生日的到来;而男性更倾向于将生日作为回顾人生历程的时刻,他们会在生日临近的时候发现自己取得的成就其实非常有限,进而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压力,所以死亡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撒谎与欺骗心理学 3、真心的笑容和虚假的笑容之间最大的差异都写在了人的眼睛上:当人们露出真心的笑容时,眼睛周围的皮肤会形成皱纹;但当人们假笑时,眼睛周围的皮肤就依然是平平的。 4、鉴别谎言的最佳方法就是去聆听而不是去观看,说谎者通常说的话不多,不会给出太多的细节,而且使用表示“我”的单词I的频率远远低于说真话的人。 灵异心理学 5、有些看起来很诡异的体验,比如感觉到有神秘的东西存在,事实上都是风吹过打开的窗户时产生的低频声波所致。 决策心理学 6、人们宁愿穿沾有狗屎而且没有洗过的毛衣,也不想穿杀人狂魔穿过且已经干洗过的毛衣。 7、身高与地位之间的这种关系带来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外在的地位改变了,人们对其身高的感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学科。(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是不考证的,没有上岗证就诞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亦步亦趋,从马虎大意,一个孩子的身份转化成有母爱,有父爱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也是走向成熟的历程。 教育是终身的事,也预示着,当我们老去,还是有不懂的教育问题,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那就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求穷尽,只求日醒。) 人的儿童时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般为0-18岁) (原来总以为儿童仅仅是13岁以前的,青春期也是儿童的升级版,孩子还是个孩子,不当做完全的成人要求,也不当做绝对的孩子教育。随着个性化发展,自由的渴望,读懂他们的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沟通的钥匙。)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因为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德国哲学家辈出,康德、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莱

布尼茨、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谢林,真是个值得花费精力的国家。)弗洛伊德核心是情欲说,超我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龙岗书院王阳明要求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立志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志也无法完成。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同理,一个孩子具有善念、自我约束力、正的目标,学习就有东西,自然形成自推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 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好,我们孩子最爱自己的孩子,那何必过多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自毁自家的呢。要是更看重激发内推力,是不是轻松很多呢?) 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 (主动与内疚是希望父母高兴吧,这个时候只是想做听话的孩子,得到父母的表扬。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通过集体生活,真正具有了荣辱观,无论是一起嬉戏还是竞争,学知识,都造成孩子会跟同伴比较,抓住机会促进他们趋于勤奋、坚强、乐观的品质,逃离享乐、攀比、懒惰的价值观。) 4-7岁培养靠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性 (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天性使然,顺其自然,因材施教,不要做过多的干涉。) 7-16岁学习,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竞争,勤奋品质。 (当孩子刚入学要帮助他们适应,在前期多花精力,后期就轻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