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稻谷书屋)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稻谷书屋)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稻谷书屋)

第三讲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一)

——分布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

第一节分布分析法

“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区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后面的“d?”的不同,前者写为“的”,状语后写为“地”,后者写为“得”。这是书面上的不同,是人为区分的,并不反映语言事实。其原因有三:

1.读音完全一样;

2.把本来相同的语言成分写成不同的形式,如两个“很出色地/的”;

3.把本来不同的语言成分(不同功能的)写成了相同的形式,如“悄悄地消失了”和“慢慢地消失了”。前者只能做状语,而后者还能做谓语。

一、“的”分合的理据

有人认为“的”就是只有一个,可是朱德熙先生将其分为三个,分别是副词性的、状态性的和名词性的,分别用“的1”“的2”“的3”表示。

朱德熙先生之所以主张分为不同的“的”,是因为注意到不同的“X”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的功能不同。比如:偏偏的、渐渐的;静静的,嫩嫩的;木头的,写的。如果“的”是同一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上的差别?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采用把“X的”的不同,归结为其中“X”的不同的呢?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现在大多数都主张分为不同的“的”的理据有三个:

○“的”是个虚语言成分,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又是后置定位的语言成分,其性质取决于“X+的”以后的性质;

○同一个“X”加上“的”可以形成不同的“X的”,有许多兼类的现象,如“突然”,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定语;

○不同性质的“X”加上“的”可以形成相同的“X的”,如“木头的”、“红的”、“写的”、“我提出的”、“大型的”。

二、研究方法

作者自己指出,“本文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假定为X——跟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由此分离出‘的’性质来。”

其实作者在这里贯彻的是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方法,具体的表现是:首先,根据对立原则,即将加“的”后形成的“X的”之间的对立归结为“的”的对立,从而区分为不同的“的”;其次,成分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如“突然”、“共同”等,通过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来考察。

三、“的”的性质和作用

根据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文章“的”字分析为不同的单个“语素”,至于“X的”是词,还是比词大的单位,文章没有说明,同时也没有说明“的”是词尾还是虚词。“的”的性质:

○虚语言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指标是抽象的语法意义);

○是黏着的,不能单说;

○是一个定位的语言成分,跟别的语言成分组合位置是固定的,而且总是后

置的。

“的”的作用:

○假如别的语言成分是“X”,“的”总出现在“X的”组合中,形成“X”和“X的”的对立,如“好——好的,人——人的”;

○形成不同的“X的”的对立,如“认真的”、“学习的”、“渐渐的”。

四、“X的”性质的具体分析

1.副词性的“X的”,比如“渐渐的”、“慢慢的”、“早早的”

“X的”只能做状语,不能作主宾语、谓语,不能做定语,不能做补语,不能加“不”,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

2.状态词性的“X的”。形容词包括三类:

A.干净,认真,红,好,

B.通红,碧绿,贼亮,雪白,白森森,

C.马里马虎,糊里糊涂,小里小气,白不呲咧

其中A组可以受“很”“不”修饰,,可以做主语,可以出现在“X不X”格式里,B、C两组则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有必要区分为性质和状态两类。由于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与状态形容词具有相同的语法特点,统称为“状态词”。

状态词性的“X的”可以做定语,也可以做状语,但不能作主宾语、做谓语、做补语,不能受“不”、“很”修饰,不受数量词修饰。

3.名词性的“X的”,如干净的、吃的、木头的、男的

名词性的“X的”能作主宾语,可以作谓语,定语,可以受数量词修饰。

五、三种“X的”语法功能表:

主/宾谓定状补不~ 很~ 数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