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课文中的插图

如何用好课文中的插图
如何用好课文中的插图

第十三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如何用好课文中的插图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绝大多数课文均配有插图。我们在教学这一类文章时,如何充分发挥插图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不可回避,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图的直观、形象、生动,可以有效辅助学生体会文本,加深理解。但若忽视插图或看图不得法,则会白白浪费这一媒体资源。通过有序看图、看说结合、把握看图时机、自配插图等手段,将使这一形象生动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回归文本,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看图得法;有序看图;看说结合;看图时机;宜迟不宜早;自配插图。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一年级上册共有课文20篇,每篇课文均配有插图;二年级上册共有课文34篇,每篇均有插图;三年级上册共有课文32篇,同一样每一篇都配有插图……由此可见,配图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这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插图生动、形象、直观、简明地描述了课文主要内容。结合文字,学生很容易就弄明白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往往会更有兴趣,而插图就是激励他们学习动机的兴趣点之一,我们不应该忽视插图的存在。

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图形资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里谈谈我的一些浅见。

一、看图得法——有序看图,看说结合

在指导孩子看图时,应该教给孩子看图的方法,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看图和说话的整合训练,也即说图。

(一)有序看图

看图不得法的学生,在看图时,往往是只看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而且不讲顺序,杂乱无章地看。这种看图方法,将导致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就忽略掉图中的细节甚至重要部分,也就降低了看图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有序看图。

1.按方位顺序看图。

可以按照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之类的顺序,有序地

观察插图。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6课《小摄影师》一文时,就可以按照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来观察:图上左边的画是人物是高尔基,他手里正拿着一张报纸,右边画了一个小男孩,他正在摆弄一架照相机……按照这样的顺序,学生很容易就把图上的内容看得一清二楚。

2.按文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看图。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夜书所见》时,就适合按照诗句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观察插图:读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时,仔细观察图上的“梧桐树”;读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时,观察图上的“江”……

无论哪种方式,只要有了顺序,就有了方向,就不容易遗漏,从而避免看漏,或者看了过后仍然云里雾里,不明所以的情形。

(二)看说结合

光看图,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体验上,为了加深理解,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图上的内容,而说图也是有方法的。

1.说图的顺序。

在孩子了解了基本的看图方法以后,就可以尝试进行说图的练习。说图时,一般按照看图的顺序进行,也即:先看到什么,就先说什么;是按从左到右顺序看了,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说。

2.抓住特征表达。

在最开始的说图过程中,常常会听到学生这样说:“这个人是高尔基,那个人是小摄像师。”我认为,说图时应当尽量少用“这、那”之类的指示代词,而应当抓住被描述对象的特征来表达。

仍以《小摄影师》一文为例,为了表达哪个人是高尔基,哪个是小摄影师,我们可以这样说:图上左边的人是高尔基;图上有胡子的是高尔基;图上坐着的人是高尔基;图上拿着报纸的是高尔基;图上年纪大的人是高尔基……对于高尔基的描述,我们能轻易找到这么多种不同的说法,而每一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抓住了高尔基在图画上的某个特点进行描述。

通过说图练习,不仅可以训练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

二、看图时机——宜迟不宜早

笔者认为,无论插图多么精美,又或者多么传神,多么契合文本内容,但它终究不能代替文字符号。而语文这门学科,字才是重中之重,文之根本。我们应该让孩子多通过对文本的反复诵读、思考、讨论、体会等方式,先最大程度地加深孩子对文本的体验。而这种对文本的体验,是看图所不能代替的,故看图可适当少一些、晚一些,把更多、更早的时间用来阅读文本,体验文本,因而看图宜迟不宜早,此为其一。

其二,图会在某种程度上给孩子造成思维定式,约束其想像空间。虽然图片具有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等诸多优点,但只要图片一出来,孩子们就会不自觉地认为“哦,原来香港这样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也许我们未曾注意到,图出现的一刹那,带来的是瞬间的惊艳,而扼杀的却是无限的想像!这正是插图的“副作用”。

如果我们能把握住时机,有意识地少看、晚看一会儿,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去想像,只有在最真正需要看图的时候才引导孩子去看,那孩子们的想像力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三、发挥想像——自配插图

正是由于插图无意识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孩子们的想像空间,我们更应该努力打破这一禁锢,还给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自配插图”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画一画他们心中认为最贴近文本的插图。我在教学《赵州桥》一文时,就让学生根据文字的描述,画一画“你眼中的赵州桥”。虽然学生们还是会受到了教材中插图先入为主的影响,但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各自的创意。这个世界,一成不变的东西已经太多,缺少的不正是天马行空的大胆想像和创新吗?看着他们的画作,我忍不住在课堂上为他们大声点赞。

图是为文服务的,它只是一个辅助。采用看图,说图,画图的方式教学,不过是为了更加轻松地理解文本。语文教学最终还得回归到文章本身,它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多个角度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终极目的,这才是语文教学之根本。

参考文献:

[1] 吴玲.浅谈看图学文教学中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2(06)(147-147)

[2] 王淑范. 浅谈聋校新教材的看图学文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1999(09)(29-30)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妙用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妙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因其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深深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我每学期都要听几十节语文课,每当看到老师视插图而不见,弃插图于不用都会感到十分的可惜。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 , 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插图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插图学拼音。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因其年龄特点往往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 他们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 , 一年级教材中拼音部分的内容就可以较好地发挥插图的作用帮助他们学习拼音,学习生字。 拼音这部分内容中,几乎每一幅图都为学生提供了象形的事物,如教学“ e ”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知道“ e ”的形状像水中鹅子的倒影,“ e ”的发音就是“鹅”的一声,然后再通过给拼音组词扩词来记住四个声调,这样就使拼音的音、形、义和实物较好地联系

了起来,便于学生的识记和发音。 二、利用插图学生字。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识大量的字。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讲没有一定的兴趣激发是很难保证识字任务的顺利完成。长春版语文教材就很好地运用了插图来帮助学生识字。如:《汉字家园》中的课文 --- 《鸟的乐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看图,把图中的小鸟与汉字相互对应起来,让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记忆,这样就使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了起来,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巩固了识字效果。再比如对于一些象形字的认识,教师常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观察图到观察象形字,再到简化字,利用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让学生在记忆生字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魅力。 三、利用插图学词语、学句子、学课文。 课文插图大多数是配合学习词句、课文来设计安排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插图,让孩子在看图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学文并通过图文对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长春版教材二年下册中的幽默《雨后春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疑惑不解”的意思。可以启发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问学生: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吗?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再图文对照后就能很快地说出词语的意思。对一些重点句子,尤其是难理解的句子教师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且,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课文文字所无法替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且,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巧用课文插图,就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中,图文并茂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习效果相对就好。究其原因,是因为插图比文字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较快领悟出相关文字的内涵。这也说明,充分地利用插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辅助语文教学大有益处。而学生观察、利用插图,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射出学生对这课文的喜欢,给了学生多一个理解课文的机会,也

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在菜花丛中捉蝴蝶的欢乐情景。这节课上,我没有逐字逐句地学习诗意,而是在屏幕上出示了课文的插图问学生:“同学们,这幅图美不美?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插图。在学生的感官得到满足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然后,我再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这样,便亲切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作者描写的春天农村景色中,并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生动的语言。 二、巧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启发学生从前后两幅图的联系上,引导学生知道“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还利用插图让学生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裸露”等词语的意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插图虽小,但作用甚大。合理使用插图,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图画中发展思维,提高想象力。而且,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不仅是帮助学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作者:————————————————————————————————日期: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观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倡“乐学原则”。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如教学《亲人》一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的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好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

点。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杆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准确生动地观察描绘人物的能力,更准确地把握了老战士这一人物典型的形象。 第三、利用好插图,能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如教学完《长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充分利用好插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新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需要记忆背诵,这无疑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插图转化为文字,学生就容易记忆了。如《卢沟桥的狮子》

最新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观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倡“乐学原则”。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如教学《亲人》一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的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好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杆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准确生动地观察描绘人物的能力,更准确地把握了老战士这一人物典型的形象。 第三、利用好插图,能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如教学完《长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充分利用好插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合理运用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合理运用教学案 例 《元日》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说了不少过春节时快乐的情景。你们想知道古代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吗?请大家看课文插图。(出示课文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和你们过的春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从图中我知道古时的小朋友过年也很快乐。他们喜欢放鞭炮,只不过他们放的是最原始的一种爆竹,而我们放的是更漂亮的烟花。他们还跳呀,蹦呀,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们肯定在喊着:“过年喽!过年喽!” 师:你的观察力、想象力都是一流的。我仿佛也听到了小朋友的欢呼声。 生:从图门上的春联我还知道古人过年也有贴春联的习惯。 《回自己的祖国去》的教学片断: 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来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图

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生1:华罗庚一家人坐船要回国。 生2:华罗庚和他的家人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请同学们默读1——9自然段,找一找你是从哪里知道华罗庚要回国的?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很多,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插图使文章的内容形象化,有的插图展示了文字言犹未尽的意思,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是语言文字所无法替代的。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的,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课文的内容,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案例1中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中初感知古人过年时的情景,找到图与文的契合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古诗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作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英语教材中课文的插图,图片精美,细致传神,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插图就像是英语教学中的调味剂,如果教师善于运用这把金钥匙,就会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利用好插图辅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借助插图,导入故事教学; 预测语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辅助学生复述等,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用插图,导入故事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紧扣故事教学目标,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话题,将为整个故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故事教学导入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目前,除了采用谈话、唱歌、TPR 活动、猜谜语、做游戏等导入方式外,我们觉得借助插图,精心设计导入,同样也能高效地导入故事话题,让课堂教学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英语三下Unit 10 Mocky's store 第一课时故事教学时,第一幅插图,画面呈现许多物品,Mocky 正在一块木板上写着字,字还未写完,于是,我让学生猜一猜,他写的是什么?由于之前学生认识了各种商店,如:bookstore, shoe store, flower store, toy store 等,学生多数都猜到是Mocky's store 。我又顺势用英文问学生,这真的是Mocky 的商店吗?语调带着怀疑。引起学生疑惑。“那,我们一起到故事里去看看吧。”我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顺利地导入了故事教学。 二、巧用插图,预测语篇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常采用视听动画、阅读文本等方式直截了当地感知、理解和体验故事。其实,在故事学习时,教师不妨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利用插图提供的直观线索,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故事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测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像力。 例如,在教学Unit 10 Mocky's store 时,Lulu 来到Mocky's store 买东西,我引导学生看图,Lulu 想买什么东西呢?让学生预测Lulu 与Mocky 对话的内容。学生借助已有的购物生活经验,猜测Lulu 在询问要买的的东西,或问价钱等,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对话的动画来解疑、释疑。由于学生急切想知道他们的预测正确与否,所以在之后的视听对话、理解文本和获取文本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异常地专注认真,整篇故事的学习就在验证预测结果的过程中轻松顺利地完成。 由此可见,借用插图让学生预测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推断和探究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借助插图,训练表达能力 教材是学生练习说话的一块沃土。小学英语课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往往使人浮想联翩,激情飞扬。你看那贴近孩子生活的场景图、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景色……学生更是喜闻乐见。插图一般都能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课文插图,诱导学生的无意识活动,当学生入情入境,情绪处于高潮时,再有机的进行教学,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Unit 8 ,第22 页,课后练习Read and check 中有五幅关于动物的简笔画,生动形象。在完成读一读选一选的练习后,我感到这五幅图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巧用课文插图 让古诗教学变得更容易

巧用课文插图让古诗教学变得更容易 发表时间:2018-09-03T09:41:56.6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作者:李司龙[导读] 古诗词语文教学内容是相对较难的内容之一,学生对其内容的教学背景及相应的年代的社会生活环境了解甚少,导致其学起来有困难。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在课本的正文中添加了相关的图片,利用插图传递给学生相关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愿意主动的投身到古诗文的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古诗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将难的问题变得更加简 单,从而帮助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学习,运用好相应的 李司龙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650000 【摘要】古诗词语文教学内容是相对较难的内容之一,学生对其内容的教学背景及相应的年代的社会生活环境了解甚少,导致其学起来有困难。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在课本的正文中添加了相关的图片,利用插图传递给学生相关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愿意主动的投身到古诗文的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古诗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将难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从而帮助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学习,运用好相应的古诗语言,提升语文学习成绩。【关键词】课文插图;古诗;容易;巧用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154-01引言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及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语文古诗教学方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基本教学素质,也是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式。小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点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知识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喜欢上语文古诗文,加强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文的技巧。本研究利用学习课文中的插图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古诗,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深入到古诗文学习中。 一、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心理状态 1、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动机 经过3-4年语文学科的学习,小学生已经对语文学科有了根深蒂固的学习体会,然而升入小学六年级以后,开始增加对古诗文阅读及教学的相关要求,这对小生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文阅读时只是当成一种新鲜事物去体验,并没有真正懂得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所在,也是语文考试中丢分最容易的一个环节。学习古诗文来应付考试成为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有的学生直接放弃古诗文阅读的深层次学习。 2、小学生古诗文阅读思维模式的建立 从调查分析看,在小学这个学习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建立主要是以抽象思维为主,主观性的意识虽然也很强,但也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段,而古诗文的学习需要背诵,死记硬背是基础,理解是关键,活学活用是提升古诗文阅读及鉴赏的前提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体验为过程,以合作探究为方式,以终身发展为目的。”所以要在古诗文阅读思维建立基础之上,加强课堂教育教学,把知识和兴趣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小学生古诗文阅读思维模式的有效建立。 二、利用课文插图进行故事教学的分析 1、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对于古诗教学来说,由于其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也是必学点,因此不能进行强制学习,而是逐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完善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整体感觉。在古诗课文中,往往会出现插图的课文,插图上的内容有些涉及到古诗的作者,有些涉及到古诗当代的生活环境,因此借助古诗课文中的插图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当时作者创造古诗的心情及心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古诗的产生背景,实现对整个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及整体性。 2、图文并茂教学,以图绘文 在相应的插图教学中,作者往往将所有的创作意境融入到整个诗词中,因此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借助插图所传递的相关内容,不断的吟诵诗句,用心感受诗句所蕴含的诗意。学生在清楚的了解到相关的诗意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将诗意的内容及相关的结论进行充分分析,以实现整个文章的相关内容的有效性,进而将学生的情感及实际的朗读内容充分的应用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利用相应的插图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的过程中,再组织学生对整个古诗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最好是进行分组朗读,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诗意的有效的把握,实现对古诗整体含义的了解与把控,进而提高其语言的运用能力。 3、利用插图,巧妙的解释相应的诗词 古诗文的关键字词直接反应着整个诗词的主要韵律及含义,体现着作者的主要思想意识,因此借助相应的插图的内容及主要性,将古诗的相应字词进行逐个分析,形成有效的古诗文诗词的利用,将整个古诗文的诗词进行解释,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学生也更加容易从中领会整个古诗的写作意境。通过插图的欣赏及解读,能够很好的反应出整个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小学古诗阅读教学的创新教学法的环节,让更多的教学内容通过读插图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体现。为了有效的实现插图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张插图能够与古诗文的主旨大意相匹配,从而实现对整个古诗文课文中插图效果的有效的利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课文中的插图是利用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点进行的教学方式,其结合了古诗文的集中思想意识,通过插图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完善整个语文古诗文的教学思路及过程。作为小学生,应逐步的对插图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自身提升对古诗内容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军然. 例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3, 2(21):12-14. [2]白玉权. 重视文本插图让古诗词教学充满诗情画意[J]. 教育革新, 2014(4).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理论学习材料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之理论学习材料 北关小学课题组燕 现行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插图的功能一般可分为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促进功能。所有课文插图都兼具以上三项功能,只是对于某一幅具体的课文插图来讲,功能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并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 一、有效使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如人教版第一册《小小的船》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图中美丽的星空、弯弯的月牙、可爱的小姑娘都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在引入时,不妨让学生说说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顺势引导,课文的小诗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文本,且对文本产生兴趣,也会为

课文的学习铺垫好一定的情感基调。二、有效使用插图,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关注到了“漂”和“飘”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我在请学生区别这两个同音字时,同时引入了课文中的两插图,并请他们仔细想想纸船和风筝是怎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好朋友的。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纸船是顺着水漂来的,要用‘三点水’的漂”,“风筝是靠风飘上天的,所以要用‘风字边’的飘”。这样,一个难点顺利解决了,同时图片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又如《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只要请孩子们仔细地观察图片即可,可以通过图中阿切尔的动作、眼神、站的位置以及跟酒馆里其他人的对比,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这类理解上的难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最易出现的,有效地使用插图,图文结合,可以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有效使用插图,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最常碰到的习作方式是看图写话,而我们发现,善于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的学生,其习作质量一般来说要领先于其他同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若能常常渗透对课文插图的观察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一年级下册中有篇课文叫《棉花姑娘》,

巧用插图理解课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1781662.html, 巧用插图理解课文 作者:杨妍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4期 内容摘要:多媒体课件确实能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课文内容,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一种最简便适用的教学资源——插图。课文插图是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 部分,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妙用这些插图,会让语文课堂增色不少。 关键词:插图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每次讲公开课前,老师们花费时间最多的不是写教案,不是了解学生,而是做课件。没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多媒体课件确实能 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课文内容,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一种最简便适用的教学资源——插图。 翻开新语文书,最先吸引学生的不是文字,而是色彩艳丽的插图,课文插图是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妙用这些插图,会让语文课堂增色不少。 一.利用课文插图,激趣导入新课 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我出示插图,让学生猜猜:这是个什么建筑物?在斜塔上站 着的是谁?他为什么从斜塔抛下两个铁球?下面站着的是些什么人?结果怎样?学习《跳水》一课,我先安排学生看图,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看过插图后,疑窦丛生:猴子怎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怎么会走上那么高的地方呢?孩子面临生命危险,他会怎么做呢?甲板上举枪的这个人想干什么?最后这个孩子得救了吗?有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了。 二.利用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以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追上去”和“迎上去”二词,学生不好理解,“追”和“迎”这两个带有 方向性的动词,通过看画就容易了。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小蝌蚪朝一个方向游去,后面的说在“追”前面的;两条鲤鱼朝着蝌蚪面对面地游过来,就叫“迎”。这样对图讲解,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了。这样的插图运用,既能达到理解词义,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 三.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中插图的妙用

古诗中插图的妙用 【摘要】我国古代就有诗情画意、诗画一家的说法,诗离不开画,画离不开诗。诗画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崔峦老师在《教材主编对您说》说“教科书图文并茂,且有厚重感”“新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见,开发教材资源,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为例,谈谈在古诗词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关键词】古诗词插图妙用 一、借助插图导入新课,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用诗词中的插图来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古诗词营造氛围,vbn1课堂伊始,我这样导入“童年是美好的,纯真的,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美丽的故事。这三幅插图都描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谈一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谈谈看到插图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出示书上的三幅插图,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村居》,浓浓的三幅中国画,让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调。看到《村居》图,有的学生感觉到很悠闲,舒适,心境惬意,有的学生很向往这种童年生活。看到《舟过安仁》图,图中两个小孩坐在船上打着伞,有的学生很是羡慕,因为是在北方,虽然每个孩子对划桨撑船很陌生,但是很好奇,还有的学生感到这两个小孩太调皮,特别好玩。看到《清平乐·村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有的学生感到这一家子很温馨,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每个学生看着插图都谈到了自己的理解,这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化难为易,准确定位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有一处“茅檐低小”,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茅檐”?书上的注释中这样写道“茅屋的屋檐”。茅屋距离现在的学生非常遥远,“茅屋的屋檐”怎么给学生解释清楚呢?这首诗的插图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赭石色的屋檐上铺满了茅草,略微探出了墙壁一些。通过看插图,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注释中所说的“茅屋的屋檐”。“低小”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到底低到何种程度,小到何种程度呢?学生理解同样有些困难,我同样借助于插图,让学生再细致地观察插图中“矮矮的小小的房子”,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低小”的具体概念。借助课文插图就实现了教师用许多语言所解释不清的东西。《牧童》这首诗中的“铺”字的理解,同样可以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在学生读完“草铺横野六七里”后,我让学生看图,“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大很大的原野‘铺’满了草,大家看,图中的原野上那么多草,到处都是,一望无际。”联系插图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铺”的一望无际,感受到了广阔的原野和草的茂盛。 三、借助插图丰富想象,画中有画,天马行空

如何用好课文中的插图

第十三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如何用好课文中的插图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绝大多数课文均配有插图。我们在教学这一类文章时,如何充分发挥插图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不可回避,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图的直观、形象、生动,可以有效辅助学生体会文本,加深理解。但若忽视插图或看图不得法,则会白白浪费这一媒体资源。通过有序看图、看说结合、把握看图时机、自配插图等手段,将使这一形象生动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回归文本,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看图得法;有序看图;看说结合;看图时机;宜迟不宜早;自配插图。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一年级上册共有课文20篇,每篇课文均配有插图;二年级上册共有课文34篇,每篇均有插图;三年级上册共有课文32篇,同一样每一篇都配有插图……由此可见,配图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这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插图生动、形象、直观、简明地描述了课文主要内容。结合文字,学生很容易就弄明白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往往会更有兴趣,而插图就是激励他们学习动机的兴趣点之一,我们不应该忽视插图的存在。 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图形资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里谈谈我的一些浅见。 一、看图得法——有序看图,看说结合 在指导孩子看图时,应该教给孩子看图的方法,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看图和说话的整合训练,也即说图。 (一)有序看图 看图不得法的学生,在看图时,往往是只看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而且不讲顺序,杂乱无章地看。这种看图方法,将导致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就忽略掉图中的细节甚至重要部分,也就降低了看图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有序看图。 1.按方位顺序看图。 可以按照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之类的顺序,有序地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有效利用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有效利用 城关镇中心小学吴德花 【内容摘要】:插图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之后,很多老师忽视了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利用,造成了这一重要教学资源的浪费。本文从教学之前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学中发挥插图的作用,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效率;教学之后利用插图做好重点段落的背诵、拓展想象、总结延伸等三个方面谈了插图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课本插图有效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众多丰富的课程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课本的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进行了全面的统计: 从上面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插图在教材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若在公开课中没有多媒体的介入,似乎就不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时代气息。教师往往是费劲心思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将垂手可得的课本插图置之不理,舍近求远。虽然现在小语界倡导“务本、求简、务实”的家常课,但仍有许多老师抛开教材中插图或是对插图进行简单的处理,使课本那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变成一堆“彩色垃圾”。 插图是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精心安排绘制的。它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插图,能帮助学生轻松地识字、释字、学文。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插图的有效利用。

不可忽视语文课本中的插图

不可忽视语文课本中的插图 发表时间:2013-01-22T09:11:32.39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周长青 [导读] 教材中精美的插图,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像对待课文文本一样加以充分运用,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插图在文中的作用 周长青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 教材中精美的插图,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像对待课文文本一样加以充分运用,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插图在文中的作用,恰当的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会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的感受文章的内容和美感。 一、利用插图预习课文 大部分插图是课文中关键内容的再现,往往插图一现,全文就豁然开朗。教师可让学生先观赏插图来预习课文内容。有些记叙文课文如《老山界》、《最后一课》等,通过欣赏插图,学生就可以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了。有些课文,特别是说明文所解说的事物,或复杂,或闻所未闻,而课文插图可起到示意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边读课文边看插图。如《苏州园林》身处农村没有去过苏州,更别说游览苏州的园林了,而如在预习时结合课本前面彩色插图,就可以明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些游记和写景散文,课文中有些配了景点图,学生就可以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先欣赏一番美景了。 二、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由图引出课文,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通过文图的衔接点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 我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也就充分利用了课前的彩色插图。由于我们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对紫藤萝花比较陌生。讲该课的那天,我没有急忙叫同学们翻读课文,而是翻到课前的插图《紫藤萝》,并要求仔细观察,看看紫藤萝花整体形态有何特征?花穗有何特征?花朵有何特征?同学们对我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仔细地观察图画,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我抽了几位中等成绩的同学回答提问,结果都回答得很准确。紧接着继续追问:“面对这盛开的紫藤萝花,你有何感慨呢?”这样就顺利地导入了该课。这样自然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解读中去,寻找相关的语句来印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插图进行阅读教学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考虑用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插图往往同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密切相关,教师可利用插图作为解读难点的突破口,化难为易。文章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是对人物的刻画,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同样作为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它也包含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生活体验以及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高渡浓缩,精辟的理解或延伸,也有的是对课文某一片断精心的描绘,也有的是对课文重难点的直观展示。这些无不渗透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文章旨意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幼时记趣》一文时,就把课文右边的插图与课文的文字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课文中写道:“又留蚊于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在该段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鹤唳云端”的图景,而我们的画家将这段抽象的语言文学用自己的画笔,将文中意象采用放大,夸张的手法,与文字所描绘的内容进行了对接,直观地凸现了童真、童趣的纯朴美好。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段落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四、利用插图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欣赏插图的过程也就是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这些插图,作出自己的评价,而给插图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大语文”教育者张国生就极力推崇这一方法,他在上“荷”专题中的《爱莲说》这篇课文时,展示了不同形态的荷花图,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给图取名或配以诗文。学生兴致极高,根据不同莲的特点,分别取名“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给图命名,用文字来诠释图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利用插图练习写作 看图作文是作文训练方式之一,因它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课文中插图,可以练习写作。 如:我在教完《天净沙?秋思》一曲后,布置了看图认文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该插图——《古道西风瘦马》,并按要求作文: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的任何文体均可;③文中要有细致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④要写明作者正往什么地方走去。 这幅画与该曲对接得很准确,很仔细。画中明确了原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同时还描绘了元曲中所没有的内容——远山和人物的肖像。更富有创意的是这幅图画在远山的山垭上,有一轮圆圆的落日,那落日的余辉又给老树、昏鸦等涂上了一抹金黄的颜色,使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因而,这幅图画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很大,适合学生看图作文。 这次作文很成功。在我收来的作文中,有对画面进行语言描绘的,也有对画面意旨进行剖析的,也有对人物心理进行穿透的,也有对断肠人去向乃致命运进行想象的,可谓精彩纷呈,趣味横生。 利用插图练习写作,将写作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六、利用插图进行美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课文中,很多插图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 中外文化名人、学者、民族英雄的插图凝聚着他们的人格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他们的画像来感受他们卓越的思想、济世的抱负、旷达的胸怀,引起学生的景仰之情。如:古诗《别云间》中的插图“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描写了诗人在监狱里泪流满面挥笔作诗的情景,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从而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总之,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配置插图可使教科书具有跃出的生命,不仅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且复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插图帮助我们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无疑是实验教材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听力教学中课文插图中的有效利用

听力教学中课文插图中的有效利用 摘要: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每个单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的第一课时都有大量的听力训练,绝大数听力 训练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图片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直观性强,有利于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 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听力教学等同于听力测试, 教学停留在“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层面上,忽视了对插图资源的有效 利用。根据笔者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们英语教学应该有效地利用课 文插图。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论述了在听力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课文插图。 关键词:听力教学;课文插图;有效利用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每个单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的第一课时都有大量的听力训练,绝大数听力 训练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图片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直观性强,有利于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 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听力教学等同于听力测试, 教学停留在“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层面上,忽视了对插图资源的有效 利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插图的作用来开展有效教学。笔者在听力教 学中尝试在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阶段合理利用插图。 一、听前利用插图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利用他们对插图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来激 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中“Section B 1b,1c”(见图1) 的听力内容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设计三个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is the man doing? Why is he doing? 形象的插图和有针 对性的问题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展开激烈的 讨论并希望通过听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或猜测,这样的听力教学将更为有效。 图1 2.预测内容,导入新知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会主动进行预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的听力材料中都配有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 或照片,这些图片形象直观、主题突出,有利于学生预测听力内容。 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 1What’s the matter? ”中“Section A 1b”(见图2)的听 力练习要求学生将Nancy , Sarah , David等5 个学生排序,这个练习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看插图并回答问题:“Where are they? What’s the matter with each person in 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 the name of each person? ”引导学生猜测 对话内容。学生在听对话的过程中会非常专注,这样整个听力训练就会在学生验 证预测结果的过程中顺利完成。 图2

小学英语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资料

小学英语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1.引言 课本插图(教材插图)称为课本插画,是指刊登在课本中用以说明课文内容的图画,它对教材内容做形象的说明,是教材知识的一种呈现形式,起到加强教材内容感染力和版式活泼性的作用。目前,新课标教材插图在各学科教材中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新教材通过增加插图数量、改变插图形式、丰富插图内容,以及密切插图与文字关系,不仅亮化了教材形式、活化了教材内容,而且大大增加了新教材的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插图不仅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并且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一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小学英语教材大多选用彩色卡通画作为插画主要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教材内容和语言情景,如何有效运用这些插图,提高教学水平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2.小学英语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材中编绘了大量的课文插图,这些图形象直观、活泼生动、趣味盎然,但大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对英语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处理,认为与英语内容密不可分的插图可有可无[1],于是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或 是轻描淡写、走马观花地进行处理,割裂了图文关系,可见,从而浪费了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并未对课本插图的作用引起重视,

宝贵的教学资源,削弱了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课本插图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供直观的视觉信息,弥补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不足上,并且与小学生英语学习有着密切联系。首先,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英语作为我国非母语语言,大多小学生作为入门者对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美丽插图,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欲望。其次,插图能促使学生把英语和现实情景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小学英语课本经常选用情景对话内容,并经常配以场景图画,教师若能科学、有效地运用插图组织教学,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而运用情境进行语言训练是外语教学常用的手段,最终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运用插图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课本中的较长的语篇常常会有连环式插图,教师可同小学生一起讨论插图内容,初步对文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为学生顺利阅读铺平道路。最后,课本插图对训练听力有一定的作用。小学生作为英语启蒙阶段,课本上不少听力训练都配有插图,以起到提示内容的作用,没有图的帮助,学生很难捕捉有用的听力信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听力前利用插图来猜测听力内容,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听力状态,并拓展学生听力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小学英语课本插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