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质沉淀现象综述

合集下载

F油田降压开采过程中沥青质沉淀规律

F油田降压开采过程中沥青质沉淀规律

F油田降压开采过程中沥青质沉淀规律尚希涛;邢庆河【摘要】沥青沉降是影响原油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其沉淀机理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控制沥青沉淀,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依靠自然能量开采的F油田原油的沥青沉淀析出规律和沥青沉淀量变化规律.沥青沉淀析出实验研究表明随着压力的降低,沥青沉淀现象的发生对应有一个临界压力(AOP).当压力低于AOP高于泡点压力时,沥青沉淀随压力降低而增加,当压力高于AOP时不会发生沥青沉淀;不同温度也会对沥青的沉淀造成影响,与储层相比井筒靠近井口附近发生沥青沉淀的概率更高;沥青的沉淀量实验研究表明,沉淀量随压力先降低后增加,在近似饱和压力处沉淀量最大.【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2(000)017【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沥青沉淀;CII因子;沉淀实验AOP;沥青沉淀量【作者】尚希涛;邢庆河【作者单位】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83;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沥青质是油藏原油中的一个重要组分,在一次采油和气驱提高采收率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造成沥青质的沉淀,这种沉淀既可发生在储层中又可能发生在井筒、分离器、地面管线及油罐等设备中。

程度轻的使生产操作困难,增加操作成本,影响原油集输。

程度重的可使油井报废。

如果沥青的沉淀发生在油藏中,析出的沥青质会吸附在岩石的表面,改变岩石的润湿性,而在井眼附近的沥青质沉淀可以造成地层孔喉的堵塞,封死油井,造成采收率降低甚至无法采出油藏中的原油[1~5]。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沥青质沉淀机理,沥青沉淀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沥青质的沉淀规律,对于避免和控制沥青质沉淀,提高油田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目前国内外在沥青沉淀实验方面主要针对于低渗储层注入溶剂,尤其是注入CO 2时的沥青沉淀规律进行研究[6~10]。

另一方面由于进行沥青质的实验都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实验设备昂贵、实验步骤繁琐,且实验周期长、工作量大,文献中相关报道的实验数据很少,因此对于高产自喷井中沉淀规律进行分析的在文献中也较少出现。

沥青路面产生沉陷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产生沉陷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

浅谈沥青路面产生沉陷病害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病害在路面反映,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施工时注意工程质量,预防不必要的病害产生,并提出采取相应对策治理。

【关键词】路面;病害;原因;预防;治理随着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沥青路面技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路面技术性能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又反映了公路的服务水平。

随着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轴载越来越重,使沥青路面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坑凹、接缝台阶、波浪、碾压车辙、桥涵与路面接茬不平、跳车等路面不平整现象,本人就出现的沉陷现象借此分析、初探沥青路面产生沉陷病害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一、沉陷问题分析沥青路面产生沉陷病害的因素很多,如施工人员素质、路基施工质量、桥头涵洞两段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路面材料的质量及超载车辆多等有关。

本人对沥青路面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谈以下感受。

1.现象路基不均匀沉陷,会引起路面的跟随下沉,严重下沉处周围会出现明显裂缝,使行车感觉到颠簸不适。

2.原因分析(1)路基填料控制不好,路基不均匀沉降,如怀悦线广宁段,发现部分拆迁路段路基是由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填筑的,由于土质原因,采用高液限粘、含水量高的土填筑的路段,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路基不均匀沉降。

(2)半挖半填路基的接合部处理不当、路基的压实度不足,如珠木线江屯至南街段属于旧路改建项目,半挖半填路基较多,当路面完成后,出现了沉陷、沉陷和裂缝,是由于路基填料的含水量大,施工单位力量不够,未能按规范要求挖台阶施工,造成路基于填料接缝接合部产生裂缝和沉降,路基压实机具不足,使路基土壤的密实度偏低,土体透水性增强,造成水分集聚和侵蚀路基,使路基土软化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3)特殊地基路段、路基防护排水不完善,如珠木线江屯至南街段的部分路基沉陷,是由于对原地基勘探不祥,有部分路基修筑在软土地段,因软土的压缩性大,在自重的作用下产生沉降,部分路段是由于路基的防护、排水系统不完善,造成湿陷性黄土的不均匀沉陷、水流不畅,引起路基变形。

沥青质问题研究与分析

沥青质问题研究与分析

沥青质问题研究与分析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沥青质由于能够堵塞油井、出油管线、地面设施和地下地层而为人们所熟知。

通过实验室分析和油田作业能够预防或减轻沥青质沉积现象。

目前,正通过新技术利用这些颇让人费解的碳氢化合物寻求了解油藏形成机理的一些更好方法。

Kamran Akbarzadeh Ahmed Hammami Abdel Kharrat Dan Zhang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Stephan Allenson Nalco 能源服务公司美国得克萨斯州Sugar Land Jefferson Creek Shah Kabir雪弗龙能源技术公司得克萨斯州休斯敦A. (Jamal) Jamaluddin 马来西亚吉隆坡Alan G. Marshall Ryan P. Rodgers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国家强磁场实验室美国佛罗里达州Tallahassee Oliver C. Mullins 得克萨斯州休斯敦Trond Solbakken Hydro 墨西哥湾公司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在编写本文过程中得到以下人员的帮助,谨表谢意: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Ballard Andrews ,Soraya Betancourt ,Denise Freed 和Martin Hürlimann ;休斯敦雪弗龙能源技术公司的Myrt E. Cribbs ;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的Tara Davies ,James Du 和Ray Kennedy ;得克萨斯州Sugar Land Nalco 能源服务公司的Peter Eichelberger ;休斯敦的Doris Gonzalez ;Sugar Land 的Gregory Kubala ;佛罗里达州Tallahassee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国家强磁场实验室的Jeremiah M. Purcell ,以及委内瑞拉Maturin 的Carlos Alberto Torres Nava 。

稠油CO_2吞吐腐蚀_结垢和沥青沉淀研究进展

稠油CO_2吞吐腐蚀_结垢和沥青沉淀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6-12-26;改回日期:2007-08-27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课题编号:cxjj27011) 作者简介:李科星(1981-),男,200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博士在读,主要从事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6-6535(2007)05-0021-04稠油CO 2吞吐腐蚀、结垢和沥青沉淀研究进展李科星1,蒲万芬1,宋 丹2(1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21中石化四川石油管理局,四川 成都 610051)摘要:从发生机理、影响因素、监测和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当前C O 2吞吐中发生的腐蚀、结垢、沥青沉淀等问题的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稠油C O 2吞吐中的腐蚀、结垢和沥青沉淀等问题应以预防为主,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不能忽视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稠油;C O 2;腐蚀;结垢;沥青沉淀;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E357145;TE983 文献标识码:A前 言开发储量巨大的稠油油藏是缓解我国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

C O 2吞吐被看作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影响该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C O 2吞吐过程中引起的腐蚀、结垢以及沥青、石蜡絮凝沉淀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 CO 2腐蚀C O 2对钢材的腐蚀主要包括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2大类,油田工程实践中遇到的腐蚀大多数属于后者,包括点蚀、缝隙腐蚀、应力龟裂等类型。

现场观测发现C O 2腐蚀主要发生在油井井筒和集输管线等部位。

以中原油田文13-127井和文13-257井[1]为例:文13-127井套管内壁分布有腐蚀坑,管内壁腐蚀面平稳,腐蚀沿管轴纵向延伸呈马蹄形,其横断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深谷状,管壁穿孔处周边锐利,界面清晰;文13-257井油管腐蚀部位为油管接箍丝扣处,其他部位几乎无腐蚀,丝扣中部腐蚀阶梯向管壁纵深发展。

石油沥青质聚沉的微观机理_卢贵武

石油沥青质聚沉的微观机理_卢贵武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8)0120067206石油沥青质聚沉的微观机理卢贵武1,李英峰1,宋辉2,于迎辉1,王春雷3(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数理系;2.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工艺所;3.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CN PC04E7038、CN PC200622008)摘要:应用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溶剂2沥青质分子相互作用体系的周期性结构模型,研究硝基苯、喹啉、吡啶、12甲基萘、二溴甲烷、苯6中不同溶剂对沥青质聚沉过程的影响。

通过对沥青质聚合体构型和其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分析,确定了沥青质聚沉的主要驱动力,讨论了常温和加热条件下不同溶剂对沥青质聚合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研究表明,范德华相互作用能在沥青质聚合体内占据主导地位,静电相互作用能相对较小;分子间的π2π相互作用是促使沥青质聚合最主要的驱动力,杂原子的存在可能是促使沥青质分子聚合的主要原因之一;溶剂苯和硝基苯对沥青质聚沉有显著的抑制或解聚作用,可作为沥青质沉积的抑制剂和清除剂。

图5表1参16关键词:沥青质聚沉;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相互作用能中图分类号:TE311 文献标识码:AMicromechanism of petroleum asphaltene aggregationL U Gui2wu1,L I Y ing2feng1,SON G Hui2,YU Y ing2hui1,WAN G Chun2lei3(1.De partment of M athematics and Physics,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B ei j ing102249,China;2.T heSecon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Service,Changqing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B ureau,Qing y ang745100,Chi na;3.College of Physics and Micro2elect ronics,S handong Universit y,J inan250100,China) Abstract:The periodic molecular structure model of solvent2asphaltene system is constructed using molecular mechanical and molecular dynamical methods.The influences of six solvents(Nitrobenzene,Quinoline,Pyridine,12 methylnaphthalene,Dibromomethane,Benzene)on the aggregate process of asphaltene molecules are investigated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higher temperatures.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f structure and energy,the main interaction for the asphaltene aggregate is determined,and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for the asphaltene stability in different solvents is discussed at300K and573K temperatures.It is found that VDW inter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asphaltene aggregate.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is small compared to the VDW interaction.And theπ2πinteraction is the leading force for the aggregation of asphaltene molecules.The presence of heteroatom might be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 asphaltene polymerization.Benzene and nitrobenzene have a prominent inhibiting or disassociating effect on the asphaltene aggregation,and they can be chosen as inhibiting and scavenging agents.K ey w ords:asphaltene aggregate;molecular mechanics;molecular dynamics;interaction energy0引言原油中沥青质的聚沉导致石油生产、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出现许多严重问题。

道路沥青紫外老化研究综述

道路沥青紫外老化研究综述

道路沥青紫外老化研究综述摘要:道路沥青材料受紫外老化后性能会发生改变,沥青路面的服役年限会受到影响。

为推进道路沥青材料紫外老化的研究,本文总结了沥青紫外老化机理以及紫外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常用的沥青抗紫外老化材料。

关键词:道路沥青;紫外老化;综述;1.引言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耐磨,便于施工等特点,沥青成为我国重要的道路建筑材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环境因素(氧气、水、热、光)作用下,沥青性能逐渐劣化,发生老化现象,降低沥青路面运行年限。

根据老化机制不同,沥青老化可划分为两种:热氧老化和紫外老化。

其中,沥青分子的化学键在太阳光中的紫外光辐射下断裂,沥青发生老化行为的过程称为紫外老化。

沥青紫外老化现象在高海拔、强紫外光辐射地区更为显著,研究沥青紫外老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热氧老化现象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规定了统一的模拟测试技术以评价热氧老化后的沥青性能,比如采用旋转薄膜加热老化(RTFOT)以模拟短期老化,用压力老化(PAV)以模拟长期老化[1]。

然而,对于紫外老化现象的研究较为缓慢,尚未形成一种深刻的认识。

因此,为推进沥青紫外老化现象的研究,延长沥青路面在紫外光辐照下的使用年限,本文总结了沥青紫外老化机理以及紫外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常用的沥青抗紫外老化材料。

1.沥青紫外老化机理目前关于沥青紫外老化机理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上形成了自由基理论,宏观上形成了胶体理论。

(1)自由基理论早在18世纪,Toch等人对放在不同颜色的玻璃板下的相同沥青进行太阳光照射,结果显示紫色玻璃板下的沥青破坏现象最为明显,因此提出紫外光对沥青在氧化作用下的降解起着促进作用[2]。

自由基理论对这一作用作出了解释。

根据自由基理论,沥青在紫外辐照的作用下生成大分子自由基。

大分子自由基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和羰基官能团。

两种官能团能吸收紫外光线,促进沥青进一步老化降解。

伊朗Y油田沥青质沉淀分析及预测

伊朗Y油田沥青质沉淀分析及预测

伊朗Y油田沥青质沉淀分析及预测李光涛;姚明坤;孙菲【摘要】采用固相沉淀测试系统针对伊朗Y油田原油进行沥青质沉淀实验,确定沥青质发生沉淀的热力学条件,通过相态模拟方法预测沥青质沉淀包络线图.根据井筒中的温度和压力剖面,分析不同生产参数下沥青质在井筒中沉淀的规律.当压力高于沥青沉淀初始压力时不会发生沉淀,当压力低于沥青沉淀初始压力而高于泡点压力时,沥青质沉淀随压力降低而增多;随着原油产量的升高,沥青质在井筒中的初始沉淀点逐渐向井底移动,沉淀区间长度先加大然后逐渐减小.【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6【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沥青质;沉淀压力;沉淀量;包络线图;相态模拟;趋势预测【作者】李光涛;姚明坤;孙菲【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29;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29;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9伊朗Y油田位于伊朗西南部,储层埋藏深,当前开发层系为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油藏,油藏流体复杂。

在油田钻井及实际生产过程中,井筒或地面生产管线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沥青质沉淀。

研究表明,沥青质与吸附在其表面的胶质分子以胶束形式稳定存在于原油中[1-5]。

温度、压力及组分的变化会打破沥青质-胶质胶束的平衡,使沥青质分子聚集、沉淀。

在石油生产、储运和加工过程中,沥青质沉淀会造成地层、井筒、管线、分离器以及生产设备的堵塞,降低生产效率,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

解决沥青沉淀问题已成为石油工业重点研究课题。

本次研究中,采用固相沉淀激光测试系统针对伊朗Y油田原油进行沥青质沉淀实验。

实验中,首先测试出伊朗Y油田原油在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的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Asphaltene Onset Pressure,缩写为AOP),确定沥青质发生沉淀的热力学条件;然后通过相态模拟绘制出沥青质沉积相包络线,并结合取样井的井筒温度剖面、压力剖面,分析不同生产参数条件下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淀规律。

储层中的沥青沉淀带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_胡守志

储层中的沥青沉淀带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_胡守志

天然气地球化学收稿日期:2006-07-31;修回日期:2006-12-11.作者简介:胡守志(1976-),女,湖北公安人,博士,从事油气藏地球化学研究.E -mail :h ujoy @soh u .com .储层中的沥青沉淀带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胡守志1,付晓文2,王廷栋2,李延均2(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湖北武汉430074;2.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在世界很多油气田的储集层中,都发现了天然形成的沥青沉淀带,说明储层中沥青沉淀带的存在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地质现象。

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沥青沉淀的机理与成因判识、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等方面,很少涉及沥青沉淀带对油气分布的影响,即使涉及的少数研究成果也都是从单一油田来进行分析,还未曾对其共性进行总结,此外,勘探家对钻探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储层沥青重视不够,从而使得一些与沥青沉淀带有关的隐蔽型油气藏未能及时发现。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例,总结了3种不同成因储层沥青沉淀带的可能位置和储层沥青沉淀带的形成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指出沥青的沉淀对于油气藏不仅只有破坏作用,也有可能起到封堵作用而形成一种非常规类型的油气藏,关于这一点在勘探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储层沥青沉淀带;氧化降解;气侵脱沥青;焦沥青;油气分布中图分类号:TE122.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7)01-0099-050 前言在世界很多油气田的地下储集层中,都发现了天然沉淀的沥青[1-18],说明储层中沥青沉淀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地质现象。

从成因上讲,储集层中沥青沉淀具有多种成因[1-13,14-18],但造成这些沥青大量沉淀,最终能形成固体沥青封堵带的机制主要3种[2,5,6,8]:①氧化降解作用;②脱沥青作用;③油藏原油热裂解作用。

已报道的研究多集中在沥青沉淀带的形成机理与成因判识[1,3,6-9,11,17,24]、沉淀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2,5,16,18]等方面,除少数研究成果[2,8,21,22]外,很少涉及沥青沉淀带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质沉淀现象综述
一、沥青质的物化特征
二、胜利油田沥青质分布特征 三、沥青质沉淀的机理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的因素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因素
压力
温度
影响 因素
流体组成
孔隙特征
石油所处的状态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因素 组成
沥青含量
沥青质是原油中极性最强的部分,这些极性物质以单 体形式存在,当浓度较高时,就可能以氢键或电子 的给体一受体形式相结合,而形成沥青质聚集体一 超胶束、簇状物和絮状物等,甚至沉淀下来
沥青质沉淀现象综述
2011年2月
油气体系中有机固相沉积问题一直是石油工业界 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它一直伴随着石油生产和加工的 各个环节,在油气藏储层、开采设施、集输管道以及
加工设备中都会出现有机固相沉积现象。
研究石油沥青质的沉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于 油气藏的预测以及解决由于沉淀所引起的开采问题都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油所处的状态
在静止状态,沥青质的沉淀速度比较慢,沉淀的颗粒 也很疏松,对储层的破坏作用比较小,而且很易重新 溶解或随流体一起运移。当石油处于流动状态时,沉 淀的沥青质一般充填在狭小的孔喉处,且与矿物结合 得比较紧密,对储层的破坏作用比较大,解堵也比较
困难。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因素
孔隙特征
孔隙的大小对沥青质的沉淀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沥青质 聚集絮凝颗粒一般较小,当孔隙的孔喉半径较大时,沥青 质不易沉淀而是随着流体一起运移,当孔隙喉道半径与颗 粒大小相当时,沥青质才会在孔隙喉道处沉淀,从而堵塞
敬请批评指正
三、沥青质沉淀机理 分子溶液理论
沥青质的沉积和溶解是完全可逆的
沥青质
胶质
芳香族
沥青质视为固相溶质,除沥青质、蜡等固相以外的原油作为溶液。沥 青质溶于原油中呈分子形态。原油中溶解沥青质的多少由沥青质在原 油中的溶解度决定,沥青质是否沉积是由原油溶解沥青质是否达到饱 和而决定的。 逐渐否定了原油是分子溶液的理论而接受了原油的胶体分散体系理论
轻质油
普通原油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7 0.75 0.8 0.85 0.9 0.95 1 1.05 1.1 1.15 1.2
沥青质
轻质油 普通原油 稠油
二、胜利油田沥青质分布特征
油 层 埋 藏 深 度 与 胶 质 、 沥 青 质 关 系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00 2000 3000 米 4000 5000
平衡的破坏和固体颗粒的形成
沥青质颗粒的沉淀
三、沥青质沉淀机理 沥青质沉淀危害
改变油-岩之间的润湿性,引起润湿性反转,严重影响油 气的运移和开采
在沥青质沉积堵塞和微粒迁移堵塞共同作用下,储集层 渗透率下降、毛细管压力大幅度上升。
沥青质在原油开采、运ຫໍສະໝຸດ 和后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沉淀 现象,使油井、管道部分堵塞,造成采油工作量加大、 成本增高。
胶质
沥青质
%
二、胜利油田沥青质分布特征
原 油 层 位 与 胶 质 、 沥 青 质 含 量 关 系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Ng Es1 Es2 Es3 Es4
胶质
沥青质
沥青质沉淀现象综述
一、沥青质的物化特征
二、胜利油田沥青质分布特征 三、沥青质沉淀的机理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的因素
于或低于这个范围,沥青质都不会沉淀。 在泡点压力之上,当压力降低时,油的溶解度参数降低是由其密度的降低 所致。在泡点压力之下,当压力降低时,气体从油中释放出来,液相中重 组分的含量相对增加,导致相体系的溶解度增大,使沥青质不易析出。
30
20
压力
10
沥青质沉淀区
0 0 100 温度 200 300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因素 压力影响
二、胜利油田沥青质分布特征 三、沥青质沉淀的机理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的因素
二、胜利油田沥青质分布特征
80 70
胶质
稠油
原 油 密 度 与 胶 质 、 沥 青 质 含 量 关 系
60 50 40 30 20 10 0 0.7 0.75 0.8 0.85 0.9 0.95 1 1.05 1.1 1.15 1.2
一、沥青质的物化特征
沥青质分子形态特征
沥青质 扫描电镜 图(放大倍数 100 倍)
沥青质 扫描电镜 图(放大倍数 2000 倍)
沥青质具有大分子结构,沥青质结构单元通过较强的分子力作用缔合在一起, 形成表面光滑平整,具有亮泽,类似于晶体形貌,结构紧密的沥青质结构
沥青质沉淀现象综述
一、沥青质的物化特征
一、沥青质的物化特征
沥青质是含氮、硫、氧元素结构最为复杂的碳氢化合物 和含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碳氢衍生物所组成的化合 物,沥青质是石油中最重、结构最复杂的大分子组分。
沥青质能溶解于苯、三氯甲烷、二硫化碳但不能溶解于 石油醚和乙醇中。
一、沥青质的物化特征
沥青质的分子结构
沥青质的平均分子结构模型
中等分子量沥青质的结构模型
5MPa
7MPa
11MPa
14MPa
20MPa
23MPa
27MPa
30MPa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因素
温度影响
升高体系温度有利于沥青质在油中的溶解,温度对沥青
质沉淀行为的影响要看石油本身的组成和性质而定,对
于不同的原油,沉淀的温度点可能提前也可能滞后,沉 淀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因素
胶质浓度
当胶质含量低于临界胶质浓度时,将产生沥青质 沉淀,高于该浓度时,则不会产生沉淀。 当轻烃组分增加时,相当于降低了油相中胶质的浓度, 反之则相当于增加了油相中胶质的浓度。因此,油分 浓度的变化对体系具有与胶质浓度相反的影响
油分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因素 压力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下,只有压力在相应的范围内才会发生沥青质沉淀,压力高
通道。因此,在相同沉淀条件下,低渗储层比高渗储层更
容易导致沥青质的沉淀。
结束语
结束语
获取图像
图像识别
颗粒计算
结果分析
结束语
沥青质沉淀现象极为复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 首先需要仔细分析具体的油藏特征和石油组分, 确定影响沥青质沉淀因素, 通过调节这些影响因 素,来防止或解决沥青质的吸附和沉淀问题,保证 石油开采的顺利进行。
三、沥青质沉淀机理 胶体溶液理论
沥青质
胶质
芳香族
溶有沥青质的原油以比较稳定的分散胶体形式存在。 分散相的核心是沥青质,沥青质外附着的是胶质, 由此构成胶束分散于油中。
三、沥青质沉淀机理 发展阶段 由于沥青质所处的环境(温度、压力、石油成分、外 加溶剂)变化。首先发生絮凝,带电的极性沥青质分 子通过静电作用聚集在一起,形成絮凝体,随着絮凝 体的体积不断增大,形成大的空间胶体。由于絮凝的 沥青质带有正电荷和极性,极易吸附在带负电的岩石 矿物表面,并逐渐在岩石表面沉积下来。
沥青质沉淀现象综述
一、沥青质的物化特征
二、胜利油田沥青质分布特征 三、沥青质沉淀的机理
四、影响沥青质沉淀的因素
一、沥青质的物化特征
胶质是一种高极性的表面活性物质,其平均分子量 在600-3000之间,相对密度为0.99-1.08。胶质能 溶解在石油醚、苯、三氯甲烷、二硫化碳,不溶于 乙醇。 胶质对沥青质在原油中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热或氧化,胶质可以转变为沥青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