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指在路面维护和修复过程中,利用特殊设备和工艺将老化、损坏的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再生利用,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目的的一种先进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和养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道路养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一、冷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指利用冷搅拌、冷铣刨、再生混合料等设备将老化、破损的路面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实现对路面的维护和修复。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现场回收的老化路面料进行再生混合料的制备,再结合冷铣刨和冷搅拌等工艺,重新进行路面施工,形成新的路面结构。

冷再生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热法施工来说,具有环保、节能、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冷再生技术的施工流程1.路面评估与准备在进行冷再生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路面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路面的老化程度、损坏情况、结构特点等,并据此确定施工方案以及所需设备和材料。

然后对路面进行清扫和预处理,清除杂物、灰尘等,确保施工区域的清洁和平整。

2.冷铣刨冷铣刨是冷再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专用设备对老化、损坏的路面进行铣刨,将路面材料进行回收、破碎和混合,形成再生混合料。

冷铣刨设备能够精确控制铣刨深度和铣刨质量,确保回收的路面料质量。

3.再生混合料制备在冷再生设备中,将回收的路面料与添加剂、沥青混合,经过搅拌、均匀混合,形成再生混合料。

再生混合料的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其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4.均匀铺铺再生混合料经过制备的再生混合料,需通过铺铺设备将其均匀覆盖在路面上,然后通过压路机对再生混合料进行压实,确保其牢固粘结在路基上,形成新的路面结构。

5.养护与验收经过再生混合料施工后,需要进行养护,确保路面料的充分固化和粘结。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工质量验收,检测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质量等,确保冷再生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沥青路面老化机理及诱因分析

沥青路面老化机理及诱因分析

沥青路面老化机理及诱因分析摘要:老化是沥青路面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已有实践探究了沥青路面老化机理,以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设置加速老化试验,并将其与自然光老化做对比,以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等参数为依据分析老化规律。

研究发现,自然光照射下的沥青老化进程较室内试验更为强烈。

关键词:沥青路面;老化机理;诱因分析1沥青路面光老化1.1沥青路面光老化原理研究发现沥青在紫外线照射下的老化速度较暗处要更快,这一特性也被称为光老化。

当沥青油膜厚度较大时,紫外线在沥青老化中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表面10μm范围内,在更深范围内的沥青老化则受到结构破坏后氧化作用的影响,老化速度相对较慢。

根据自由基理论,沥青光老化速度与氧化产物初始反应速度存在密切关系,在辐射能的刺激下沥青分子将生成自由基,其反应过程如下:其中,为产生初始自由基的速度,影响着光老化速度,并受到紫外线强度的影响。

按照自由基理论进行分析时,沥青老化速度、辐射光强之间不存在正相关性。

这主要是由于沥青厚度差异引起样品辐射吸收能力不同导致的。

沥青材料具有较大辐射能吸收系数,因此经由沥青薄层辐射得到的分布梯度也较大。

根据已有研究,沥青的光老化速度可按照以下经验式确定:其中,x为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量;、n常数;I s为太阳辐射光强。

按照上式也可解释为何太阳辐射光强差异较小,但对应光老化速度相差较大。

1.2沥青路面光老化试验结合我国沥青道路实际运营条件,分别选择室外光老化条件与室内紫外线条件设置试验。

其中室外试验将沥青以均匀摊铺的方式分布铁板上,并固定于房顶,以室外自然光条件照射1年后回收至实验室测定材料性能。

室内试验按照室外自然光试验数据,选择老化当量年时间制定紫外光加速辐射方案,并对老化后材料测定性能。

2光老化后沥青试验性能2.1针入度沥青试样在室内、室外老化试验处理后,不同环境温度下测得针入度指标,当量软化点、针入度指数、A值、K值及脆点。

光老化后的沥青混合料呈现出针入度指数及当量软化点上升、针入度及低温抗裂性下降的变化趋势。

浅谈沥青路面的老化机理

浅谈沥青路面的老化机理


9 2
广东建材21 年第 1 期 01 1
锚 雌
研究与探讨
色 方法 化 的原 因各 国 学 者 对 其 机 理 做 了大 量 的研 究 。K f h dq i e a iu 在凝 胶 渗透糕求—峰 的基 础 上 结合 核磁 共振 法对 最 Mh m a [认 为 沥 青 的 老 化 是氧 化和 轻 质 组 分 的挥 发 老化 沥青 的芳 烃和沥 青质 研究 , 终发现 老 化后 的芳烃 u am d 造 成 的 ,并 认 为氧 化 作 用 存在 于沥 青 的整 个 使 用 过程 减少 、 沥青 质增 多 。 再综合 其他 学者 的研究 , 学者 普遍认 中。M n us 为 沥青 的所有 物 理 化 学变 化 都源 于沥 为沥 青在 老化 过程 中有聚 合和 团聚 反应 。 eg l 认 E 青 的氧 化 作用 。Ta lr。 为沥 青 老化 的主 要原 因是 1 光老化 r xe 认 E . 4 轻 质 组 分 挥 发 、 化 、 部 结构 变 化 、 聚 合 、 缩 聚 。 氧 内 光 热 光线 中 的紫外线 能量 比较 高 , 它可 以切 断高聚 物 的 M h m dA iD aa n oa e 1 h la [认为 沥 青 的老 化主 要 是 因为氧 分子 链或 者引起 发光 化 学反应 , 但光 化 学一般 是在 材料 化、 轻质 组分 的挥 发 以及 熟矿料 对 沥青 中化 学 组分 的选 的表 面进行 。 据 M r i 根 a tn的研 究报 告结果 , 光波 中 的紫 择性 吸 附和 吸收 而 引起 的 。综 合起 来 , 当前 研 究者 认 为 外线对 沥 青老化 的影 响只 会发 生在 沥青表 层 im以内, m 沥青 老化 主 要有 以下 几个 原 因: 因此 路 面表 层 沥 青 老化 的发 展 比面层 内部 的沥 青 要迅

浅谈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

浅谈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
to s dy t gi roc s of as hal i t n ur o e va ati n, th t ge ra on tu he a ng p es p t n he at e f th ri o us he re ne ti of he gi t a ng
论 出 发 ,研 究 沥 青 在 老 化 过 程 中 其 性 质 的变 化 规 律 ,从 而 为 老 化 沥青 的再 生找 到适 宜 的途 径 和 方 法 。 2 沥 青再 生 的胶 体 理 论
性 质 ,这 类 沥 青 一 般 为凝 胶 型 沥 青 。除 沥 青 质 的 相对 浓 度 外 , 沥 青 质 的性 质 或组 成 对 沥 青 的 胶 体 状 态 也 有 很 大 的影 响 。
而 为 老 化 沥 青 的 再 生 找 到 适 宜的 途 径 和 方 法 ,最 后 对 回收 沥青 过 程 进 行 了评 价 。 【 关键 词 】 沥 青路 面 ;沥 青 再 生 ; 沥青 老 化 ;再 生机 理 ;胶 体 理 论
【 图 分 类 号 】 U 1 中 46 【 献标识码 】 A 文 【 章编号 】 17—93(00 505—2 文 6 4 4 9 2 1 )0 — 1 10
[ e o d 】a p a tp v m n K y w r s s h l a e e t:a p al e y l n s h t r c c i g:a p a t a i g:r g n r t o e h n s s h l g n e e e a i n m c a i m:c l o d l o l ia
A ppl a i n fA s hal g ng a i to o p c ta i nd e e r to m e han s r g ne a i n c im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摘要:如何处置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和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材料,通过再生加以利用是当代公路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由于沥青价格连年上涨,养护经费增长有限,因此加强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对降低沥青路面养护成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再生原理,并简述了沥青再生利用的效益以及施工工艺,仅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再生,施工方法Abstract: how to disposal on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repair and reform produc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waste material, through the regeneration use contemporary highway construction is a strategic problem. Due to the price rise in successive years asphalt, maintenance funds growth is limited, so to strengthen the asphalt pavement recycled, reduce the cost of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eneration principles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introduces the asphalt recycling benefits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only for reference.Keywords: asphalt reclamati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养护与维修任务也日益繁重。

再生

再生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大量进入维修养护期,全行业对沥青路面再生应用技术的呼声和需求高涨;同时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问题也日益突出。

文章从沥青再生原理、沥青再生技术分类及特点、国内外应用概况、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沥青路面再生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

1 前言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投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

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料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按照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15-20年),从现在起,每年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废弃量将达到每年220万吨之巨,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5亿人民币,而这个数字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的。

10年以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1000万吨,届时通过再生利用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

因此,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有极大的意义。

2 旧沥青路面再生原理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路面再生专用设备的翻挖、回收、加热、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重新铺筑于路面的一整套工艺。

旧沥青路面在车轮荷载与自然力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会发生老化现象。

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也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同时导致沥青性能下降。

旧沥青再生的机理研究目前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是“相容性理论”,认为沥青产生老化的原因是沥青胶质物系中各组分相容性降低,导致组分间溶度参数差增大,认为掺入一定的再生剂使其溶度参数差减小,沥青即能恢复到(甚至超过)原来性质。

另一理论是“组分调节理论”,认为由于组分的移行,沥青老化后,各组分间比例不协调导致沥青路用性能降低,认为通过掺加再生剂调节其组分,可使沥青恢复原来的性质。

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详细解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详细解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详细解析一、概况介绍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投资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缺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就地热再生:这种再生法就是利用沥青路面热再生联合机组来就地完成沥青路面的热再生修复。

原有路面材料100%地利用,不需要搬运废料及废弃物堆放场地,可减少环境污染;能够改变个别的混合料成分,以便给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比;可以快速就地再生,并随着工程进度开放道路交通,对交通干扰最小,现在国外应用很广。

沥青路面的现场热再生就是原有沥青路面再生100%在现场完成,先加热软化原沥青路面以便于耙松,然后将耙松的沥青路面充分拌和,随后进行摊铺碾压。

沥青路面的老化主要是其沥青中轻质组分减少,石料的少量损失,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通过添加再生剂调节旧沥青路面中老化沥青的化学组分,来恢复老化沥青的性能,同时补充少量新拌沥青混合料来调整原有沥青混合料级配,以达到沥青路面再生效果。

新沥青混合料和再生剂按需要比例加入。

通常新沥青混合料控制在再生混合料质量的30%以内。

各种材料的添加率根据原沥青路面性能分析及其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并符合相应的混合料规范而确定。

依据所使用的工艺可将现场热再生细分为三种,即耙松整形再生、重铺再生和复拌再生。

1、耙松整形再生:先用加热设备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然后用设备本身自带的耙松装置将路面耙松整形,同时添加再生剂,然后用压路机碾实。

2、重铺再生:先用加热设备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接着铣刨旧沥青层,不同的是将铣刨下来的沥青料直接进行摊铺,紧接着在其上面再摊铺一层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用压路机碾实。

3、复拌再生:先用加热设备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再用铣刨机铣刨旧沥青层,然后按一定比例添加再生剂再添加用来调整集配的新料,搅拌后将混合料收集排放到摊铺机上进行摊铺,最后用压路机碾实。

沥青路面的老化与再生应用

沥青路面的老化与再生应用

制润滑油时的抽出油 、润滑油 、机油及重油等 , 有些 植物油也可作为再生剂 。
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再生剂技术标准 , 将几种再 生剂的实测技术指标值汇表如表 1所示 。
表 1 几种再生剂的实测技术指标值汇总
材料 粘度 /25℃ /pags
流变指数 /25℃
芳香烃含量 表面张力 /25℃ 薄膜烘箱试验
张 强 1 , 王 鹏 2 (11山东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营市公路管理局监理中心 , 山东 东营 257091; 21山东省市公路局监理中心 , 山东 东营 257091 )
摘要 : 分析沥青路面的老化机理 , 沥青老化的原因以及沥青路面的再生应用 。针对沥青路面 老化机理加入再生剂改变沥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沥青路面的再生主要是沥青的再生 , 沥青再生的 机理目前有两种理论 , 一种理论是 “相容性理论 ”, 该理论从化学热力学出发 , 认为沥青产生老化的原因 是沥青胶体物系中各组分相容性的降低 , 导致组分间 溶度参数差增大 。如能掺入一定的再生剂使其溶度参 数差减小 , 则沥青即能恢复到 (甚至超过 ) 原来的 性质 。另一种理论是 “组分调节理论 ”。该理论是从 化学组分移行出发 , 认为由于组分的移行 , 沥青老化 后 , 某些组分偏多 , 而某些组分偏少 , 各组分间比例 不协调 , 所以导致沥青路用性能降低 , 如能通过掺加 再生剂调节其组分 , 则沥青将恢复原来的性质 。实际 上 , 这两个理论是一致的 , 前者是从沥青内部结构的 化学能来解释 , 后者是从宏观化学组成量来解释 。 312 再生剂的利用
参考文献
[ 1 ] 周安娜 , 朱静 1道路沥青老化过程中沥青组成与分子量分布的变 化 [ J ] 1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 2001, 1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
【摘要】沥青在施工与长期使用过程中,因受外界环境影响会逐渐老化,本文从沥青组分和胶体结构的变化来分析沥青的老化机理。

沥青再生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本文分别从组分调节理论和相容性理论来解释沥青的再生机理。

【关键词】化学组分;沥青老化;胶体结构;沥青再生
引言
由于沥青老化影响到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所以沥青老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道路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特别是在50年代后期,美国、加拿大、日本、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对沥青老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沥青老化原因及老化模拟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沥青老化仪器设备。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我国许多学者也积极加入到沥青老化研究的行列,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最早可回溯到1915年的美国,当时研究成果或经验极少。

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国外发达国家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沥青再生技术。

而我国对于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不够完善,严重滞后于道路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应对那些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铺筑的已超期服役、严重老化的沥青路面,以及随时可能爆发的新一轮石油危机等问题,如何处理和利用好废旧沥青混合料变得越来越紧迫.。

为了解沥青材料的老化机理和再生机理,首先需要知道沥青的化学组成。

一、沥青的化学组分
鉴于沥青组成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目前分析技术的限制,要将沥青分离为纯粹的单体,存在许多困难,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沥青组分的研究。

当前我国最为常用的是四组分分析,即将沥青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一般认为,沥青的化学组分与沥青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路用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饱和分对沥青起润滑和软化作用;芳香分是沥青质的分散介质,与饱和分共同赋予沥青流动性;胶质对沥青的粘结力、可塑性、延度有很大的影响;沥青质是沥青液态组分的增稠剂,其含量的多少影响到沥青的粘滞性及温度稳定性。

根据当前对沥青的认识,研究者普遍认可沥青的胶体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沥青之所以能成为稳定的胶体系统,是因为沥青质分子对极性强的胶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形成了以沥青为核心的胶团,而极性相当的胶质吸附在沥青质周围形成中间相。

由于胶团的胶溶作用,使胶团弥散并溶解于分子量较低、极性较弱的芳香分和饱和分组成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稳定的胶体。

在沥青胶体结构中,从沥青质到胶质,乃至芳香分和饱和分,它们的极性是逐步递变的,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所以,只有在各组分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相匹配时,才能形成稳定的胶体。

根据沥青中各组分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胶体结构。

沥青
的胶体结构可分为溶胶型、溶一凝胶型以及凝胶型三种胶体结构。

二、沥青的老化机理
(一)沥青化学组分变化
一般认为,沥青老化过程中,其饱和组分是比较稳定的,在整个老化过程中变化不大,芳香分较易发生氧化聚合反应,胶质中含极性官能团的组分通过分子间的聚合与缩和作用转变为沥青质。

即,沥青组分大致按芳香分一胶质一沥青质的路线向重质化的方向转化。

因此,沥青老化的过程可以认为是沥青化学组分移行的结果,由此引起沥青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通常表现为针入度变小、延度降低、软化点和脆点升高,沥青变硬、变脆、延伸性降低。

(二)胶体结构变化
随着沥青路面使用年限的延长,沥青质的浓度相对增大,老化加重,沥青材料各组分之间配伍失调,其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根据胶体结构理论,沥青老化之后其结构从溶胶型逐渐向溶一凝胶转变,若继续老化将会向凝胶型转化。

凝胶型沥青中沥青质含量很多,并有相当数量芳香度较高的胶质来形成胶团,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使胶团靠得很近,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此时,油分分散在网络空间中,导致沥青流动性和塑性降低。

同样根据相容性理论,作为溶剂的软沥青质和作为溶质的沥青质的溶度参数也发生变化,这就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兼容性,造成沥青性质的变化。

老化严重的沥青结合料和性能优良的初始沥青结合料相比,在常规路面性能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粘性过高;二是柔韧性不足。

其中,柔韧性不足是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不良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沥青的老化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破坏了原有沥青组成和结构的平衡,特别是使得芳香分和胶质向沥青质转化,沥青体系中芳香分和胶质减少,沥青质含量增加,破坏了沥青的胶体结构,沥青胶体对沥青质胶溶能力下降,使得沥青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粘度、软化点上升,延度衰减显著,各种性质均发生变化,最终表现为沥青路用性能衰降。

三、沥青的再生机理
从化学组分的角度来看,沥青再生就是老化的逆过程。

旧沥青再生的机理研究目前有两种理论,这是基于对沥青溶液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沥青溶液表现出一系列的胶体性质,沥青溶液中存在着三种成分;即憎液的沥青质颗粒;包围着憎液颗粒避免其发生聚合的亲液的胶质颗粒,胶质包围着沥青质形成胶团;悬浮胶团的油相。

当它们的相对含量和性质相配伍时,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胶体溶液。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沥青是以沥青质为溶质,而以软沥青质(沥青中除沥青质以外组分的总称)为溶剂的高分子浓溶液。

但对于沥青再生,这两种理论并没有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的。

组分调节理论是从化学组分出发,认为如将老化沥青和原沥青的化学组分进行比较,向老化沥青中加入所失去的组分(沥青再生剂),使组分重新协调,就能恢复沥青的原有性能。

这一过程是根据石油工业中生产调和沥青的工艺原理,所以再生沥青实际上是一种调合沥青。

尽管从理论上讲调节组分是再生的基本途径,然而根据旧沥青组分,对照优质沥青的组分,来确定旧沥青应该补充的组分及其数量,以获得品质优良的再生沥青的生产工艺却难以实现,并且最佳组分比例事实上也难于确定。

相容性理论从化学热力学出发,认为如能掺入一定的再生剂使沥青组分间溶度参数差减小,则沥青就可实现再生。

这一由希尔布兰德提出的“溶度参数理论”也常被作为沥青再生的理论依据。

这种理论认为,当溶质的溶度参数与溶剂(由胶质、油分构成的软沥青质)的溶度参数的差值小于某一定值时,沥青即能形成稳定的溶液。

由于相容性理论所采用的溶度参数指标与沥青的宏观物理性能(如流变参数指标等)有较好的相关性,前者从沥青化学结构的角度来阐述再生的机理,物理化学意义明确;后者从沥青力学行为的角度来描述再生的机理,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强。

所以,采用相容性理论作为老化沥青再生的指导理论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四、结语
沥青老化与再生原理关系到新建沥青路面的养护与废旧沥青路面的再生,特别是沥青再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应用对我国沥青路面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吕伟民.沥青路面再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申爱琴.道路工程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栗培龙. 道路沥青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耿九光. 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吕伟民.沥青再生原理与再生剂的技术要求[J].石油沥青,2007,21(6)
黄煜镔,周小平,吕伟民.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6)
谭忆秋,王佳妮,徐慧宁. 沥青结合料紫外老化机理[J]. 中国公路学报,2008,
21(1)
【作者简介】石伟(1988—),男,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硕士研究生,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