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
农村节水浇灌方案

农村节水浇灌方案简介随着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用水量,是当前农村节水浇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村节水浇灌方案,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方案一:喷灌喷灌是目前农村节水浇灌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如下:•塌实土壤,减少表土的风化和流失;•细小喷头作物覆盖面积广,弥散性好;•喷头高度低,施肥更加精准。
方案二:滴灌滴灌是一种高效的节水浇灌方式,其特点如下:•滴水设备可定向向植物根部输送水分和养分;•控制蒸散发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使幼苗更易生根、快速生长。
滴灌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要求对土壤质地等情况有一定了解,不适用于所有土地。
在使用滴灌前,需要先了解土壤类型、栽种植物的种类和生长周期等信息。
方案三:地下滴灌地下滴灌实现了滴灌和传统农业灌溉的结合,其特点如下:•系统伸展下,植物可充分利用耕地面积;•减少了放水量和水资源的流失,环境友好;•土壤温度适宜,冬季不冻坏灌头,夏季降温有利于作物生长。
地下滴灌操作相对复杂,需要进行严密的规划和安装。
方案四:间断灌溉间断灌溉是一种采用“多施少浇”的灌溉方法,其优点如下:•合理利用土壤的保水性能,能够避免小麦、玉米等作物花衰过早引起的低产、衰弱等状况;•有效降低各种因素对作物的伤害;•节约用水,提高效益。
方案五:旋转灌溉旋转灌溉是一种灌溉设备使用高空固定式或低空可移式的旋转灌具进行轮转灌溉,其特点如下:•适合在开阔的平原、山丘地带、大面积旱坪进行耕作;•可适应不同的土壤种类、畜群、作物安排和气候情况;•由于覆盖面积较大,可承担灌溉量大的任务。
结论农村节水浇灌方案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案的适用性需要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实际实施中,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和植物种类等因素,科学地实施节水灌溉,为保障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一、节水灌溉技术概述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灌溉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灌溉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同时减少土地盐碱化和地下水位上升等问题。
1.1 节水灌溉技术的核心特性节水灌溉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性:通过精确控制灌溉量,确保作物获得适宜的水分,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 经济性: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降低灌溉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 环境友好性: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 适应性: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气候条件。
1.2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场景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灌溉:在农田灌溉中应用节水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节约水资源。
- 城市绿化:在城市绿化和园林灌溉中采用节水技术,减少城市用水压力。
- 水果和蔬菜种植:在经济作物种植中使用节水灌溉,提高作物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节水灌溉技术尤为重要,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与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的地面灌溉到现代的精准灌溉,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
不同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2.1 传统节水灌溉技术传统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地面灌溉:通过渠道、沟渠等将水输送到田间,进行灌溉。
- 喷灌:利用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上,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
- 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滴在作物根部,提高水分利用率。
2.2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更加注重精准和智能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精准灌溉: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精确控制灌溉量和时间。
-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灌溉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

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2)1. 项目背景介绍 (3)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3. 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4)二、工程区域概况 (6)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6)2. 土壤类型与农作物种植结构 (7)3. 水资源状况及用水需求 (9)三、节水灌溉技术方案设计 (10)1. 设计原则及思路 (11)2. 灌溉方式选择 (12)3. 灌溉系统布局与规划 (13)4. 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 (14)四、水资源配置与利用优化 (15)1. 水源选择及水量保障措施 (16)2. 水质处理与净化流程 (17)3. 水资源调度及配置方案 (18)4. 节水措施与雨洪利用策略 (19)五、工程实施计划及进度安排 (20)1. 施工准备工作 (22)2. 施工进度计划及时间节点安排 (23)3. 质量保障与安全管理措施 (24)六、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25)1. 工程投资预算分析 (26)2. 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 (27)七、工程效益评估与风险控制 (28)1. 工程效益评估 (29)2. 运行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30)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以及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节水灌溉工程已成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以提高农业灌溉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还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水灌溉的号召,推动地方农业向节水型农业转型。
水资源短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及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农业生产用水压力日益增大。
农业发展需求: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为节水灌溉工程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确保工程实施后的节水效果达到预定目标。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是为了减少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具体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包括以下方面:
1. 灌溉制度优化: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
2. 土壤水分管理: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及时调整水分供给,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灌水利用效率。
3. 灌溉设备改进:采用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喷灌、微灌等,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灌水利用率。
4. 水源利用合理化:优化水源的配置和调配,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水危机。
5. 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调整灌溉水中的肥料含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施肥效果和作物产量。
6. 灌溉管理: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确保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和效果。
7. 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检测灌溉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灌溉效果,评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具体的规范内容还需根据灌溉区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节水灌溉总结

节水灌溉总结
节水灌溉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方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损耗,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以下是节水灌溉的一些总结:
1. 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流失,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
2. 根据作物需水量进行合理灌溉: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过量灌溉和不必要的水浪费。
3. 土壤改良和保水措施: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加入有机物质和
保水材料,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灌溉水的流失。
4. 定期检查和修复灌溉设施:定期检查灌溉管道、喷头等设施
的完好情况,及时修复漏水和故障,减少水的损失。
5. 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传感器、自动控
制器等,实现对灌溉的精确监测和控制,根据实际需水量和土壤湿度等信息,自动调节灌溉水量,提高灌溉的效率和节水效果。
6. 宣传教育和意识培养:通过开展节水灌溉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和公众对节水灌溉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使用节水灌溉方法和技术。
总之,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节水灌溉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利用,对促进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三大常用节水灌水方法

农田水利三大常用节水灌水方法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
1.1波涌灌溉。
波涌(沟)畦灌或称间歇沟(畦)灌,就是放人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向田间放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水然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此反复,这样可以使沿沟(畦)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匀。
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80%一90%。
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
1.2膜上灌(又称膜孔灌)。
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就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渗入土地,这样灌水效率高,一般可节水2535%;增产l5—20%,又不要专门的设施。
在采用地膜的田块上积极推广。
2、喷灌喷灌是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所以常用压力管道输水。
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等,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特别大差别。
2.1固定管道式喷灌。
干支管都埋在地下(也有的把支管铺在地面,但在整个灌溉季节都不移动),这样管理更省人力,可靠性高,使用期限长,只是设备投资很高。
2.2半移动式管道喷灌。
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
2.3滚移式喷灌支管。
是将喷灌支管广般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
在移动支管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进,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
2.4时针式喷灌机。
是将支管支撑在高2~3米的支架上,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象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
2.5大型平移喷灌机。
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
这样灌溉的面积就成矩形的。
2.6绞盘式喷灌机。
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
灌溉时渐渐将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边走边喷,可以灌溉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
2.7中、小型喷灌机。
关于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分析

关于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在农田水利灌溉中,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不仅能够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还能提高灌溉效率,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对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农田水利灌溉中水资源浪费的现状在当前的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着诸多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首先,灌溉方式的不合理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得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渗漏,真正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分有限。
其次,农田水利设施的老化和不完善也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
一些渠道存在破损、漏水的情况,导致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流失严重。
此外,缺乏科学的灌溉管理和规划,农民在灌溉时往往凭经验操作,没有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精准灌溉,造成了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二、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的重要性(一)节约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
而农业用水在我国水资源消耗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通过采取节水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合理的节水灌溉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精准地提供水分和养分,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水灌溉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投入,同时也能降低灌溉所需的能源、人力等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能够降低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保护生态平衡。
三、常见的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一)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农田灌溉中水资源输送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土渠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如铺设混凝土、塑料薄膜等防渗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的输送效率。
(二)喷灌技术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中。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介绍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介绍水是生命之源,在农业生产中,灌溉用水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关键。
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还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一、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精准的灌溉方式。
它通过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滴灌系统主要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滴头组成。
-水源可以是井水、河水或者水库水等。
首部枢纽则起着控制、过滤和施肥等功能。
它能调节水的压力,去除水中的杂质,还可以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实现随水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输配水管网如同人体的血管,将处理好的水输送到各个滴头。
-滴头是滴灌技术的核心部件之一。
它的出水量非常小,能够精准地将水送达植物根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深层渗漏。
这种灌溉方式特别适合于干旱地区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比如在一些沙漠边缘种植果树或者蔬菜的农场,滴灌可以保证每一株植物都能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既不会因为缺水而干枯,也不会因为水分过多而导致根部腐烂。
而且,滴灌还能减少杂草的生长,因为只有植物根部周围有水分,杂草难以在干燥的区域生长。
二、微喷灌技术微喷灌是介于喷灌与滴灌之间的一种灌溉方式。
它的喷头喷出的是细小的水滴,就像细雨一般。
-微喷灌系统包括水源、首部枢纽、输水管网和微喷头。
水源和首部枢纽的功能与滴灌类似。
输水管网将水送到各个微喷头所在的位置。
微喷头有多种形式,有的是旋转式的,有的是折射式的。
这些微喷头能够将水以扇形或者圆形的方式喷洒在作物周围的地面上。
-这种灌溉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增加空气湿度,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这对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例如在花卉种植园中,微喷灌既能为花卉提供水分,又能营造一个相对湿润的小气候环境,有助于花卉保持娇艳的色泽和良好的生长状态。
微喷灌的喷洒范围较大,相比于滴灌,它可以覆盖更大的面积,适合一些行距较宽的作物,如葡萄种植园。
而且,它的喷头安装相对简单,维护成本也比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节水工程田间灌水新技术体系的研究
[摘要]本课题从生产实际出发,在总结喷灌、管灌灌水技术优缺点、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喷—管结合,扬长避短,择优施灌”的田问灌水新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在主要部件与配套技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了田间应用考核,经受了1993年大旱的考验,试验地两茬作物夺得每亩l165.9kg的高产。
田间灌水新技术体系集喷灌与管灌优点于一体,可抗拒弄常的天气变化,提高各种农作物的灌溉保证率,既省水节能,又保证稳产高产,优于任何单一灌溉方式。
对于北京及类似地区满足作物需水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华北地区稳定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进一步提高节水效果,推动节水型农业建设意义重大。
[关健词] 田间灌水新技术体系农业节水研究
当前国内外农业节水工程主要有:渠道衬砌地面灌溉(简称渠灌)。
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灌溉(简称管灌),喷灌,微灌等。
这些不同的灌溉方式均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所以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至今未臻完善,有待深人研究。
在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的我国北方广大农田,多以管灌和喷灌两种节水工程为主要措施。
管灌是国际上发展最普遍的农业灌溉技术,早在80年代中期,当时的苏联和美国已分别有63%和47.5%的灌溉面积实现了管道化。
我国起步较晚,但近10年来发展迅速。
现在已成为华北地区主要的节水工程,到1993年已有5000万亩。
管灌作为一个节水灌溉系统,有投资较少,能耗较低,适应性强。
管理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配套技术尚不完善,也
存在如下缺点:给水栓(出水口)种类繁多,铸铁材料易锈蚀.操作欠灵活,与田间移动式软管连接不便;目前使用的田间移动式管道多用改性聚乙烯管,性脆易折裂,寿命短,不经济.同时因长度较大(一般长50m 左右)。
移动困难.操作不便等。
在配套不佳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田间仍保留土渠灌水.致使田间渗漏蒸发损失大.降低系统水利用率。
喷灌作为一种先进的节水工程技术具有灌水及时,节水明显,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
但由于其投资较高,能耗较大,致使其发展受到了地方财力和电网承受能力的制约,除北京近郊已形成规模外,在广大华北地区粮田喷灌面积较少。
管灌与喷灌各有其优缺点,以小麦和玉米为例分析如下:
喷灌在小麦和玉米的苗期,能及时喷洒,抗旱保苗,出苗率高是最大的优点。
但在小麦生长后期虽需水量大,但常为防止倒伏而灌水不足,影响千粒重提高,使水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在玉米后期则因株高群密,喷洒困难,甚至无法施灌,使产量降低。
1992年北京郊区遭大旱(全年降雨平均不足450mm),小麦和玉米两茬作物均遭干旱影响,致使喷灌粮田受到损失,而尤以玉米减产严重。
管灌在小麦和玉米苗期,难于迅速大面积施灌,对抗旱保苗不利,是其最大的缺点。
但在小麦和玉米的后期,可充分供应作物需水,对提高小麦、玉米产量能发挥水的最大效益。
鉴于以上分析,认为在完善管灌配套技术的基础上,在给水栓处增设小系加压喷灌的设施,将喷灌与管灌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既能抗旱保苗,又能充分供水促产,从而开发一种新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对于华北地区稳定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进一步提高节水效果,推动节水型农业建设,保障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田间灌水新技术体系的组成
在管灌工程基础上,完善其配套设施,并利用给水栓接小泵加压喷灌,组成一个“喷—管结合.扬长避短,择优施灌”的技术体系,集喷灌、管灌优点于一体,使农田灌溉提高保证率,不再受异常气候变化的制约。
这种田间灌水新技术体系适合我国国情.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有农业节水综合配套购新技术。
其组装如图l所示。
图 l新技术体系组装示意图(A端示意喷灌体B端示络管地面灌状况),新技术体系由下述
几部分组成:
1.井 2.潜水泵 3.配电设备(漏电保护器) 4.安全阀 S.给水栓 6.活络管7.低压输水管道8.给水栓9.水泵加压装置10.支管11.竖管12.喷头状况.意活
水源——井灌区农用机井满足低压输水管道要求,一般使用现有水泵。
低压输水管道——满足低压输水要求的各种管道。
如薄壁 PVC管、水泥土管、现浇混
凝土管、波纹塑料管等。
已有的可以应用,新建区可因地制宜发展。
给水栓——已有的给水栓加以改造,新建的宜采用工程塑料配套型给水
栓。
活络管——即一种新型带有快速接口的短型软管。
用以替代灌水毛渠。
小泵加压喷灌装置——由与水源并泵同步运行的水泵及电机组成,喷头选用低压远射程大流量型;喷灌支管采用铝合金管或 PVC塑料管;铝合金管作竖管。
安全保护设施——包括首部安全阀及漏电保护器。
这种新技术体系可根据需要灵活操作,适宜喷灌时则喷灌,适宜地面灌时则用活络管灌,它既可抗旱保苗,又能保证作物需水高峰充分供水,真正做到在任何恶劣气候条件下,对各种需水规律不同的作物提供水分需要,保证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
二、新技术体系组成部件与配套技术
2.1 新型给水拴
新型给水栓是在“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04—01一15)“管灌”部分专题出水口考评基础上,经过对各种给水栓优缺点的分析,扬长避短,并考虑与下级部件能快速连接进行设计研制的(见图2)。
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为了使管灌与喷灌相结合,以形成一个“择优组合、完善配套、并可分步实施”的新技术体系,对管灌给水栓接小泵加压喷灌进行了研究。
这项措施需满足喷灌系统与低压管道系统配套应用,连接方便,工作同步,且必需喷洒及时、均匀,而投资相对低廉的技术经济要求。
2.3.1 给水栓接小泵加压喷灌系统组成
如图5所示,
1.给水拴2.快接给水栓软管3.加
压装置4.小泵出水口快速接头
5.喷灌连接软管6.喷灌支管 7.低
压喷头 8.喷灌立管
该系统由低压输水管道、给水栓、加压装置、喷灌管道、低压喷头以及连接附件等组成。
低压喷头选择时,考虑到喷灌只用于苗期快速轮灌.因此只要求喷洒射程较长,强度较大并喷洒均匀,对雾化程度要求不高,故选用了ZY-2型低压大流量远射程喷头。
其性能如下:喷咀直径8/3.1mm,喷头压力2kg/cm2,射程1.8m,当喷头间距为18×18m时,喷洒强度为12.1mm/h,已能满足灌溉要求。
加压装置,根据与水源井泵能同步工作的原理,选配BQl10—76一150A型小型水泵,配套动力4kW,对进出水口加工改造便于用软管及快速接头连接,其规格性能如表3所示。
表3 加压装置规
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节能、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的田间灌水新技术体系,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本项研究由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通县水利局和通县宋庄水管站共同协作完成,主要参加入有杨竹心、潘贵新、傅淑敏、薛琪等同志,研究工作得到种玉麒、胡树森和连振同志的技术指导。
10水利水电1班
史鑫
101404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