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剂量表

儿童用药剂量表
儿童用药剂量表

......

三、儿科用药剂量表

1 抗微生物

1.1抗生素

1.1.1青霉素类(包括复方制剂)

药物

青霉素(青霉素G钠)

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磺苄西林(磺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用法和用量

肌注:

一般感染:

2.5万~5万单位/(kg·d)

80万~160万单位/(m2·d)

分2 ~ 4次

静滴:

肺炎败血症:

10万~20万单位/(kg·d)

流脑:

20万~40万单位/(kg·d)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及亚急性心内炎:

40万~60万单位/(kg·d),每6小时一次鞘内:

5000~10000单位/日(1000单位/ml)

胸腔内:

5万~10万单位/次(2000~5000单位/ml) 喷雾用:

5万~10万单位/次(5万单位/ml)

肌注:

60万~120万单位/次

每半月或每1月1次

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患儿,作预防感染措施

口服:

50~100 mg/(kg·d)

分3~4次

肌注或静注:

80~200 mg/(kg·d)

分3~4次注入

严重者:

可用300 mg/(kg·d)

静注:

40~80 mg/(kg·d)

严重病例:

可达180 mg/(kg·d)

分2~4次

口服:

3个月~1岁,62.5mg/次

1~7岁,125mg/次

7~12岁,187.5 mg/次

﹥12岁,250 mg/次

3次/日

静滴:

30 mg/(kg·次),3~4次/日1.1.2头孢菌素类(包括复方制剂)

药物

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头孢拉定(先锋霉素VI)头孢克洛(头孢氯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呋肟)

头孢曲松(头孢三嗪)

头孢克肟

头孢他定(头孢羧甲噻肟)

用法和用量肌注或静滴:

30~50 mg/(kg·d)

分2~3次

严重感染:

100 mg/(kg·d)

分2~4次

口服:

50~100 mg/(kg·d)

分3~4次

肌注或静滴:

同上

口服:

20~40 mg/(kg·d)

分3次

一日量不超过1g

口服:

30~100 mg/(kg·d)

分2~4次

肌注或静滴:

60 mg/(kg·d)

分2~4次

严重感染:

可加至100mg/(kg·d)

药品不可嚼碎服用,故5岁以下小儿不宜用肌注或静滴:

20~80 mg/(kg·d)

分1~2次

口服:

3~6 mg/(kg·d)

分2次

肌注或静注:

30~100 mg/(kg·d)

分2~3次

1.1.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物用法和用量

氨曲南(噻肟单酰胺菌素)肌注、静滴:50~100

mg/(kg·d)分2~3

1.1.4氨基苷类

药物用法和用量

链霉素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1.5酰胺醇类肌注:

15~30 mg/(kg·d)

分2次

新生儿剂量:10~20 mg/(kg·d)

肌注、静注:

5~10 mg/(kg·d)

分2~3次

药物用法和用量

氯霉素

1.1.6大环内酯类口服、肌注:

25~50 mg/(kg·d)

分4次

新生儿:

不超过25 mg/(kg·d)静滴:

25~50 mg/(kg·d)(浓度2.5~5 mg/ml)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药物用法和用量

红霉素

克拉霉素(甲红霉素)阿奇霉素(阿红霉素)口服:

20~40 mg/(kg·d)

分3~4次

静滴:

20~30 mg/(kg·d)

分2~3次

(浓度0.5~1 mg/ml)

口服、静注:

10~15 mg/(kg·d)

分2次

口服:

10 mg/(kg·d),1次/日连服3日

1.1.7其它类

药物用法和用量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万古霉素

磷霉素

1.2磺胺类口服:

10~20 mg/(kg·d)

分3次

肌注、静滴:

15~25 mg/(kg·d)

分2次

静滴:

20~40 mg/(kg·d)

分2~4次

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

口服(磷霉素钙):

50~100 mg/(k g·d)

分3~4次

静滴:

50~200 mg/(kg·d)

分3~4次

(40mg/ml)

药物用法和用量

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

1.3抗结核病药口服或肌注:50 mg/(k g·d)分

2次(以SMZ计

算)

药物异烟肼

硫酸链霉素

利福平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1.4抗真菌药

用法和用量

口服:

10~20 mg/(kg·d)

顿服

肌注:

20~30 mg/(kg·d)

分2次

鞘内:

1 mg/(kg·d)

(应稀释至5 mg/ml)

分2次

喷雾:

300 mg/(2 ml·次)

2~4次/日

口服:

10~20 mg/(kg·d)

空腹顿服或分2次

新生儿不用,3个月内婴儿少用

口服:

20~30 mg/(kg·d)

分3~4次

口服:

15~25 mg/(kg·d)

分2次

病情严重者开始时用25 mg/(kg·d),好转后减量

药物用法和用量

制霉菌素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乙)伊曲康唑(依他康唑

氟康唑

氟胞嘧啶

1.5抗病毒药物口服:

5万~10万U /(kg·d)

分3~4次

外用:

5万~10万U

分2~3次

静滴:

开始时

0.1~0.25 mg/(kg·d)

每日一次

以后渐增至1mg/(kg·d)口服:

3~5 mg/(kg·d)

分1~2次

口服:

1~2 mg/(kg·d)

每日1次

静滴(用于3岁以上儿童):浅表真菌感染:

1~2 mg/(kg·d),每日1次深部真菌感染:

3~6 mg/(kg·d),每日1次1岁以下儿童禁用

口服、静注:

50~150 mg/(kg·d)

分2~4次

药物用法和用量

金刚烷胺(金刚胺)口服:

3~8 mg/(kg·d) (总

量不超过150mg/d) 分

2~3次

利巴韦林(病毒唑、三氮唑核)口服:

10~15 mg/(kg·d)

分3~4次

肌注、静滴、静注:

10~15 mg/(kg·d)

分2次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口服:

10~20 mg/(kg·d)

1次/4h

静滴:

5~10 mg/(kg·d)

每日3次

2.抗寄生虫药

2.1抗疟药

药物

磷酸氯喹

磷酸伯氨喹啉(伯氨喹)青蒿素

2.2抗阿米巴病药

药物

甲硝唑(甲硝哒唑)

磷酸氯喹

2.3抗血吸虫病药

用法和用量

口服:

①首剂:25 mg/kg

②治疗6~8小时后及第2~3日,各服1次,12.5mg/(kg·次)

③预防:

12.5 mg/(kg·次)

每周1次

口服:

0.2~0.3 mg/(kg·次)

3次/日

连服8日

口服或肌注:

总量15 mg/kg,分3日用完

用法和用量

口服:

治阿米巴:

50 mg/(kg·d)

分3次服,连用5~7日

抗厌氧菌、治滴虫:

15~20 mg/(kg·d)

分3次服,连用5~7日

口服:

第1、2日20 mg/(kg·d)

分2~3次

以后10 mg/(kg·d)

分1~2次,连服14~20日

药物

酒石酸锑钾

吡喹酮(环吡异喹酮)

用法和用量

静注:

20日疗法:

25 mg/kg,总量分20日静注,每用药6日停1日,注射后绝对卧床2小时

儿童禁用3日疗法

口服:

10 mg/(kg·次)

3次/日,连服2日

2.4驱肠虫药和抗其他寄生虫病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

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阿苯达唑)口服:

驱蛔虫:3mg/(kg·d),晚饭后顿服

驱钩虫:2mg/(kg·d),晚饭后顿服,连服2日

口服:

驱钩虫:

12岁以上400mg/次,10日后重复1次驱蛔、蛲、鞭虫:顿服400 mg,12岁以下200 mg

3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3.1中枢兴奋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

洛贝林(盐酸山梗菜碱)尼可刹米

3.2镇痛药

药物

盐酸吗啡

盐酸哌替啶皮下、肌注、静注:

0.3~3 mg/次,必要时每隔30分钟可重复使用一次

用于治疗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和重感染所致呼吸衰竭

皮下、肌注、静注:

10~15 mg/(kg·次)

必要时每30分钟可重复一次

用法和用量

皮下:

0.1~0.2 mg/(kg·次)

1岁以内不用

口服、皮下、肌注、静注:

0.5~1 mg/(kg·次)

婴儿忌用

磷酸可待因

芬太尼

曲马多

3.3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物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对乙酰氨基酚(醋氨酚)

吲哚美辛

双氯芬酸(双氯灭痛)口服:

镇痛:

0.5~1 mg/(kg·次)或3 mg/(kg·d)分4~6次

镇咳:

1/3~1/2上述量

肌注:

1~2 μg/(kg·次)

每日2~4次

口服:

1 mg/(kg·次)

肌注、静注:

1~2 mg/(kg·次)

用法和用量

口服:

解热:

30~60 mg/(kg·d)

分4~6次或5~10 mg/(kg·次)

抗风湿:

80~100 mg/(kg·d)

分3~4次,后期减量

口服:

10~15 mg/(kg·次)

分3~4次服

3岁以下儿童慎用

口服:

0.5~1 mg/(kg·d)

每日2~3次

可用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口服:

2~3 mg/(kg·d)

分3次

肌注:

1.5 mg/(kg·次)

每日1次

3.4抗癫痫药和抗震颤麻痹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苯巴比妥(鲁米那)口服:

2~3 mg/(kg·d)

分2~3次

(渐加量直至发作控制后继用原剂量)

肌注:

6~10 mg/(kg·次)

苯妥英钠

地西泮(苯甲二氮卓)

氯硝西泮

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氟哌啶醇(氟哌丁苯)丙戊酸钠(抗癫灵)

苯海索口服:

3~8 mg/(kg·d)

分2~3次

肌注:

3~5 mg/(kg·次)

癫痫持续状态:

5~10 mg/(kg·次)

该药不良反应较大,故小儿不做首选

口服:

<1岁1~2.5mg/d

幼儿不超过5 mg/d

5~10岁小儿不超10mg/d

注射:(缓慢静注)

0.25~0.5 mg/(kg·次),但不能超过20mg/次

6个月以内的婴儿禁用

口服:

0.03~0.05 mg/(kg·d)

分2~3次

(从小量开始,渐增至发作控制)

维持量:0.1~0.2mg/(kg·d)

口服:

止痛:

10~20 mg/(kg·d)

分3次

抗癫痫

5 mg/(kg·d)

分2~3次

口服:

3~12岁的精神病或多动症患儿,开始0.05mg/(kg·d),分2~3次服,5~7日后酌情增加至0.1 mg/(kg·次),每日2~3次

口服:

开始15mg/(kg·d),分3次,以后根据情况每周增加5~10mg/(kg·d),直至发作控制,但不应超过40 mg/(k g·d)。单用此药20~40mg/(kg·d),与其他药合用时相应减量

静滴:

0.5~1 mg/(kg·h)

持续或重复滴注

口服:>5岁

1~2 mg/次,3次/日

4岁以下儿童不用或慎用

托吡酯泰必利口服:(12岁以上)

第一周,每晚口服50mg,以后每周增加剂量50~100mg,不超过1600mg/d,每日1~2次

口服:

4~8 mg/(kg·d),分2~3次

3.5镇静药、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

苯巴比妥钠(鲁米那)

水合氯醛

盐酸氯丙嗪(氯普吗嗪)氯氮卓

哌醋甲酯

4 麻醉药及辅助药物镇静、催眠:

口服:

2~3 mg/(kg·次)

2次/日

抗惊厥:

肌注:

6~10 mg/(kg·次)

必要时过4小时可重复,极量不超过0.2 g/次镇静、催眠:

口服或灌肠

每次30~40 mg/kg

抗惊厥:

口服或灌肠

每次40~60 mg/kg

儿童一次极量不超过1 g

口服、肌注、静注:

0.5~1 mg/(kg·次)

口服:

0.5 mg/(kg·d)

分3~4次

常用于5岁以上患儿

5 mg/次

口服:

0.5~0.75 mg/(kg·次)

2~3次/日

肌注、静滴:

0.5 mg/(kg·次)

一日总量不超过40 mg

6岁以下小儿避免使用

药物

氯胺酮

丙泊酚

普鲁卡因(奴佛卡因)利多卡因(赛罗卡因)丁卡因(的卡因)

泮库溴铵

维库溴铵

用法和用量

静注:

1~2 mg/(kg·次)缓慢

肌注:

4~8 mg/(kg·次)

个体间差异大

静滴:

诱导麻醉:2~2.5 mg/kg

维持麻醉:

0.1~0.2 mg/(kg·min)

9~15 mg/(kg·h)

3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浸润局麻:0.25%~0.5%溶液,一次量0.5~1.0 g

神经阻滞麻醉:1%~2%

硬膜外麻醉:2%~4%

腰麻:2.5%~5%

表面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还用于心律失常。

小儿常用量随个体而异,一次给药总量不得超过4.0~4.5mg/kg,常用0.25%~0.5% 溶液,特殊情况才用1.0%溶液

治疗心律失常:1~3 mg/(kg·次)

眼科用:0.5%~1%溶液

耳鼻喉科用:1%~2%溶液

总量不超过20ml

硬膜外麻醉用:0.25%

静注:0.06~0.1mg/(kg·次)

新生儿0.02~0.05 mg/(kg·次)

维持量0.5~1.5 μg/(kg·min)

对新生儿、未成熟儿作用时间长达60~120分钟,使用时注意过量

插管剂量:

0.1~0.15 mg/kg

静注:

首剂量0.08~0.1 mg/kg

追加量0.025~0.05 mg/kg

婴儿地本品较敏感,应先试用小量,恢复时间较成人长

5 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5.1钙拮抗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维拉帕米口服:

1~2 mg/(kg·次)

2~3次/日

静注:

0.1~0.2 mg/(kg·次)(需缓滴)

5.2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药物用法和用量

地高辛(狄高辛)

毛花苷丙

5.3抗心律失常药

药物

美西律

普罗帕酮口服:

饱和量:

<2岁,0.06~0.08 mg/kg

>2岁,0.04~0.06 mg/kg

口服分3~6次完成,1~2日用完,以后用上述量的1/4为每日维持量。

静注:

饱和量:

<2岁,0.04~0.06 mg/kg

>2岁,0.02~0.04 mg/kg

早产儿、新生儿宜用1/3或1/2量

静注、肌注:

饱和量:

<2岁,0.03~0.04 mg/kg

>2岁,0.02~0.03 mg/kg

分数次注射,维持量为饱和量的1/3~1/4.亦可改为口服洋地黄制剂

静注困难可肌注,但作用较慢

用法和用量

口服:

3~5 mg/(kg·次),3~4次/日,稳定后可减量

静注:

开始2~3mg/kg,加5%葡萄糖液20ml,缓注,如无效可半小时后再注一次,维持量0.75~1 mg/min

口服:

1~3 mg/(kg·次),2~3次/日,宜在饭后或与食物同用,不可嚼碎

静注:

20~40 mg/h,严密监护

门冬氨酸钾镁

氯化钾

胺碘酮(乙胺碘呋酮)

5.4防治心绞痛药

药物

双嘧达莫(哌醇定)

5.5降血压药

药物

可乐定(可乐宁)

硝普钠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口服:

<5岁,1片/次

>5岁,2片/次

3次/日

静滴:

5~20 ml/次

1次/日

(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缓慢滴注)

口服:

0.5~1 g/次

或0.1~0.2 g/(kg·d)

3次/日

静滴:

0.1~0.2 g/(kg·次)

口服:

5~10 mg/(kg·d)

分3次,4~8次后改为5~6 mg/(kg·d)

用法和用量

口服:

0.5~0.1 mg/(kg·次)

3次/日

肌注:

0.2~0.3 mg/(kg·次)

用法和用量

口服:

0.001~0.005 mg/(kg·次)

2~3次/日

静注:

0.003 mg/(kg·次)

加入5%葡萄糖液中慢注

静注:

1~1.5 mg/(k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

5~15滴/分钟

口服:

开始1 mg/(kg·d),逐渐增加,求得最低有效量,最大可增至6mg/(kg·d),分3次

硝苯地平(心痛定)硫酸镁口服或舌下含服:

10~20 mg/次,3次/日

静注:

1 mg/次

喷雾剂:

1.5~2 mg/次

肌注:25%溶液

0.2~0.4 mg/(kg·次)

静滴:1%~2%溶液

0.1 ~0.15 g/(kg·次)

一半剂量在15~20分钟内滴入,余量在90分钟内滴完

5.6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

盐酸肾上腺素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正肾上腺素)

重酒石酸间羟胺

多巴胺(3-羟酪胺,儿茶酚乙胺)

盐酸苯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

硫酸阿托品

多巴酚丁胺肌注:0.5~1mg/次用于过敏性休克

静滴:

新生儿~1岁,0.3~0.5 mg/次

2~12岁,0.5~1 mg/次

加入5%~10%葡萄糖250ml中

每分钟0.02~1μg/kg,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严防药液外漏,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肌注:

0.1 mg/(kg·次)

静注:

0.3~2 mg/(kg·次)

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稀释,速度以维持有效血压为度。从小量开始,无效时间可逐渐加量。滴注时最大效果并非立即发生,因此每当增加剂量时,必须观察10分钟以上,才能决定

静滴:

10~20 mg/次,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缓慢静滴,滴速应保持在2.5~10μg/(kg·min)。开始以10~15滴/分钟滴注,待血压平稳,休克症状好转后,再逐渐稀释浓度,减慢点滴速度,直至休克完全恢复再停药

皮下、肌注:

0.1~0.25 mg/(kg·次)

1~2小时1次

抗休克:静注,0.03~0.05mg/(kg·次)

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后使用,需根据病情需要15~30分钟用一次

滴注:

10~20 mg/次

用5%葡萄糖稀释后滴注,速度2.5~10μg/(kg·min),一般从小剂量开始,视病情调整剂量。

酚妥拉明(甲磺酸苄胺唑啉)

氢溴酸东莨菪碱

氢溴酸东莨菪碱

(654-2)口服:

1~1.5 mg/(kg·次)

3~4次/日

口服效果差,仅为注射给药的20% 静滴:

0.2~0.3 mg/(kg·次)

必要时4~6小时重复

见解痉药

见解痉药

6 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6.1祛痰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

氨溴索

乙酰半胱氨酸

愈创木酚甘油醚6.2平喘药口服:

1.2~1.6 mg/(kg·d)

3次/日

喷雾(10%浓度)

1~3 ml/次,2~3次/日气管滴入(5%浓度):

0.5~2 ml/次,2~6次/日口服:

100 mg/次

2~4次/日

口服:

3~5 mg/(kg·次)

3~4次/日

药物用法和用量

盐酸麻黄碱(盐酸麻黄素)盐酸肾上腺素口服、皮下、肌注:

0.5~0.75 mg/(kg·次)

最大1次不超过30 mg 分3~4次

过敏性休克:肌注

0.5~1 mg/次

急性支气管哮喘:皮下注射

0.25~0.5 mg/次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沙丁胺醇(羟甲叔丁肾上腺素)

特布它林(间羟叔丁肾上腺素)

福莫特罗

异丙托溴铵

氨茶碱舌下:

5岁以上2.5~10 mg/次

每日2~3次

气雾吸入:

0.25%吸入

每日2~3次

口服:

0.1~0.15 mg/(kg·次)

2~3次/日

控释片

4 mg/次(3~12岁)

2次/日

气雾吸入:

1~2喷/次

每4小时 1次

口服、皮下:

1.25~

2.5 mg/次

2~3次/日

喷雾吸入:

1~2喷/次

口服:

4 μg/(kg·d)

分2~3次

气雾吸入:

40~80 μg/次,3~4次/日

口服:

4 mg/(kg·d)

每日2~3次

静注:

2~4 mg/(kg·次)

5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6.25~12.5mg/ml)

静滴:

2~4 mg/(kg·次)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2 mg/ml)

对肝脏或心脏功能差的小儿,剂量宜较小,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

6.3 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及平喘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

复方甘草合剂(棕色合剂)口服:

1 ml/(岁次)

每日3~4次不

用于婴儿期

7 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7.1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

7.1.1 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和胃酸分泌抑制剂

药物

雷尼替丁

奥美拉唑

麦滋林-S颗粒

7.2胃肠解痉药

药物

硫酸阿托品

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氢溴酸东莨菪碱

用法和用量

口服:

大于8岁

3~5 mg/(kg·次),2~3次/日,于早晚饭时服

静注:

儿童不用

婴儿、8岁以下儿童慎用

口服:

0.4 mg/(kg·次)

1次/日

口服:

<6岁0.355 g/次

>6岁0.67g/次

3~4次/日

用法和用量

解痉:

口服、皮下:

0.01mg/(kg·次)

极量0.3 mg/次

抗休克:

静注:

0.03~0.05 mg/(kg·次)

用盐水或葡萄糖稀释后静注,根据病情需要隔15~30分钟用一次

口服:

0.3~2 mg/(kg·次)

每日3次

肌注、静注:

0.5~1mg/(kg·次),用于感染性休克时,每15~30分钟一次,至血压恢复即减量停用

口服:

0.006 mg/(kg·次),每日3次

皮下、肌注:0.006mg/(kg次)

极量:0.5 mg/次

乳幼儿、婴儿应慎用

7.3促胃肠动力药、止吐药和催吐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

甲氧氯普胺口服:

0.2~0.3 mg/(kg·d) 3

次/日,饭前30分钟服

肌注(必要时):

0.1~0.2 mg/(kg·次)

多潘立酮

7.4 泻药与止泻药7.4.1泻药

药物

硫酸镁

酚酞

开塞露

液状石蜡

7.4.2止泻药

药物

八面体蒙脱石口服液剂:0.25ml/(kg·次)

片剂:0.3~0.5mg/(kg·次)

滴剂:1~2滴/(kg·次)

3次/日

直肠给药(栓剂)

<2岁,2~4枚(幼儿用,10mg)/日

>2岁,2~4枚(儿童用,30mg)/日

肌注:

0.2~0.3 mg/(kg·次)

婴儿期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岁以内应特别慎用

用法和用量

口服:

0.15~0.25 mg/(kg·次)

睡前或必要时服

口服:

3 mg/(kg·次),1~2次/日

肛门注入:

5~10 ml/次,慢慢插入肛门,将药液挤入直肠,保留5分钟口服:

0.5 ml/(kg·次),睡前服

用法和用量

口服:

新生儿,1/4袋/次,3次/日

1岁以下,1袋/日

1~2岁,1~2袋/日

2~3岁,2~3袋/日

1岁以上3袋/日

分3次

急性腹泻,首剂可加倍,慢性腹泻剂量酌减

8 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药物用法和用量

呋塞米(呋喃苯胺酸)

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螺内酯(螺旋内酯固醇)

甘露醇口服:

2~3 mg/(kg·d)

分2~3次

静滴、静注:

1~2 mg/(kg·次)

口服:

1~2 mg/(kg·d)

1~2次/日

口服:

2 mg/(kg·d)

分3~4次

静注:

1~2 g/(kg·次)

必要时可6~8小时用药一次

9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9.1促凝血药

药物用法和用量

维生素K1肌注、静注:

10 mg/次

1~2次/日

用于凝血酶原过低症、新生儿出血病、阻塞黄疸等,静注应缓慢,一分钟不超过5mg

氨甲苯酸(抗血纤溶芳酸,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静注:

0.1 g/次

溶于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缓慢滴注

血凝酶(巴曲酶,蛇凝血素酶)肌注:

0.2~0.5 kU/次

1次/日

一般疗程为2天

外用:

蘸药压迫止血

治疗新生儿出血,宜与维生素K合用酚磺乙胺口服:

10 mg/(kg·次)

2~3次/日

肌注、静注:

0.125~0.25 g/次

2~3次/日,视病情可增加剂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