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复习总结 (1)

半导体集成电路复习总结 (1)
半导体集成电路复习总结 (1)

1、隐埋层杂质的选择原则;

①杂质固溶度大,以使集电极串联电阻降低;

②高温时在硅中的扩散系数要小,以减小外延时隐埋层杂质上推到外延层的距离;

③与硅衬底晶格匹配好,以较小应力因此最理想的隐埋层杂质是砷(As)

2、外延层厚度包括哪几个部分,公式里的四项分别指什么?

延层厚度应满足 Tepi>Xjc+Xmc+TBL-up+Tepi-ox

集区扩散结深Xjc 、集电极耗尽区宽度Xmc、埋层扩散上推距离TBL-up和为外延淀积后各道工序生成的氧化层所消耗的外延层的厚度tepi-ox;

3、双极集成电路工艺中的七次光刻和四次扩散分别指什么?

七次光刻:N+隐埋层扩散孔光刻;P+隔离扩散孔光刻;P型基区扩散孔光刻;N+发射区扩散孔光刻;引线接触孔光刻;金属化内连线光刻;压焊块光刻;

四次扩散:隐埋层扩散;P型隔离扩散;P型基区扩散;N+发射区扩散;

4、集成和分立的双极型晶体管结构上有何区别?

在pn结隔离工艺中,典型NPN集成晶体管的结构是四层三结构,(NPN管高浓度N型扩散发射区,NPN管P型扩散基区,n型外延层(PNP管集电极),p型衬底 EB结BC结CS结)而分立的是三层二结结构

5、扩散电阻最小条宽的确定原则;(P58)

①设计规则决定的最小扩散条宽Wmin

②工艺水平和电阻精度要求所决定的最小电阻条宽Wr,min

③流经电阻的最大电流决定W r,min

分析了对电阻最小条宽的三种限制,在设计扩散电阻的最小条宽时应取其中最大的一个

6、SBD与普通二极管的相比,有哪些特点?

①SDB的正向导通压降Uth小;

②小注入时SDB是多子导电器件,改变电压时,响应速度快;

③SBD的反向饱和电流Ids大;

④SDB正向电压温度系数小;

7、集成电阻器和电容器的优缺点;(P55)

优点:元件间的匹配及温度跟踪好

缺点:①精度低,绝对误差大;③可制作范围有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②温度系数较大;④占用的芯片面积大,成本高;

11、横向PNP管的直流电流放大倍数小的原因;(P31-34)

①存在纵向PNP的影响

A.在图形设计上减少发射区面积与周长之比

B在工艺上可采用增大结深及采用埋层工艺等方法

②横向PNP管本身结构上的限制

A.其横向平均基区宽度不可能做得太小

B.发射极注入效率低

C.表面复合影响大

12、减小NPN晶体管中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 CS的方法;(P24)

①在工艺设计上,采用加埋层的方法以减小rcs ,在满足工作电压要求情况下减小外延层电阻率和厚度,采用深N+集电极接触扩散以减小rcs。

②在版图设计上,电极顺序采用BEC排列来减小L EC,以减小rc2 ,采用双集电极或马蹄形集电极图形减小rc2,但芯片面积及寄生电容增大了。

13、衬底PNP 的特点;(P37)

①纵向PNP 管的C 区为整个电路的公共衬底,直流接最负电位,交流接地。适用范围有限,只能用作集电极接最负电位的射极跟随器。

②晶体管作用发生在纵向,各结面较平坦,发射区面积可以做得较大,工作电流比横向PNP 大。

③ 因为衬底作集电区,所以不存在有源寄生效应,故可以不用埋层。

④外延层作基区,基区宽度较大,且硼扩散p 型发射区的方块电阻较大,因此基区输运系数和发射效率较低,电流增益较低。

⑤由于一般外延层电阻率ρepi 较大,使基区串联电阻较大。

14、集成二极管中最常用的是哪两种,具体什么特点?(P40)

①集成齐纳二极管:反向工作的BC 短接二极管,没有寄生PNP 效应,且储存时间最短,正向压降低;

②次表面齐纳管:单独BC 结二极管,不需要发射结,面积可以做得很小,结电容小,开关时间短,正向压降也很低,且击穿电压高

15、SCT 的工作特点?(P43)

(1)当SCT 工作于正向工作区或截止区时,有(V BE >0 V BC <0或V BE <0 V BC <0)SBD 处于反偏状态,可以忽略其作用,此时SCT 相当于一般的NPN 管

(2)当SCT 工作于反向工作区或饱和区时,V BC >0,此时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V BC 小于SBD 的导通压降,SBD 仍未导通,所以I B ,=I B 。

②V BC 大于SBD 的导通压降,于是SBD 导通,I B 被分流,晶体管的V BC 被钳位0.45V

16、MOS 集成电路工艺中提高场开启电压的方法?(P46)

①加厚场氧化层的初始厚度,并严格控制随后加工中的腐蚀量。

②在场区注入(或扩散)与衬底同型的杂质,以提高衬底表面浓度,但掺入杂质要适当。

1. CMOS 反相器设计采用两种准则:

①对称波形设计准则; ②准对称波形准则。

3.饱和E/E 自举反相器的输出高电平比电源电压低一个开启电压;耗尽负载反相器,负

载管为耗尽型MOSFET ,其栅源短接。

4.有比反相器和无比反相器(P119)

①有比反相器在输出低电平时,驱动管和负载管同时导通,其输出低电平由驱动管的导通电阻R ON 和负载管的等效电阻R EL 的分压决定。为了保持足够低的低电平,两个等效电阻应保持一定的比值;

②无比反相器在输出低电平时,只有驱动管导通,负载管是截止的,在理想的情况下,其输出低电平等于零。

5. 什么是导电因子,其值是多少?

导电因子:L

W C k OX ???=μ21 6. CMOS 反相器三个工作区之间的关系(P122)

8.CMOS 反相器功耗的组成?(P129)

由动态功耗P D 和静态功耗Ps 组成;

①动态功耗:开关瞬态电流造成的功耗P A 负载电容的充电和放电造成的功耗P T ; ②静态功耗:反向漏电流造成的功耗;

9.噪声容限是指与输入输出特性密切相关的参数.通常用低噪声容限和高噪声容限来确定

高电平噪声容限:驱动门最小输出高

电平与接收门最小输入高电平之差的绝

对值V NMH =|V OH ,min -V IH ,min |

低电平噪声容限:驱动门最大输出低

电平与被驱动门的最大输入低电平之差

的绝对值V NML =|IL ,max -V OL ,max |

IH OH H OL

IL L V V NM V V NM -=-=

10. CE 理论:器件尺寸可以减小寄生电容

和沟道长度,从而改善电路的性能和集成

度。MOS 器件尺寸缩小后,会引入一系列

的端沟道和窄沟道效应。MOS 器件“按比

例缩小”的理论是建立在器件中的电场迁移和形状在器件尺寸缩小后保持不变的基础之上,称为恒定电场理论,简称CE 理论。(P136)

11考虑一个电阻负载反相器电路:VDD=5V ,KN`=20uA/V2 ,VT0=0.8V ,RL=200K Ω,W/L=2。计算VTC 曲线上的临界电压值(VOL 、VOH 、VIL 、VIH )及电路的噪声容限,并评价该直流反相器的设计质量。

解:K N =K N `(W/L)=40uA/V 2 ∴K N R L =8V

-1 V in

V OL =V DD -V T0+1/K N R L -2(V -V +1/K R )-2V /K R DD T0N L DD N L =0.147V

V IL = V T0+1/K N R L =0.925V V IH =V T0+8V /3 K R DD N L -1/K N R L =1.97V

∴V NML =V IL -V OL =0.78V

V NMH =V OH -V IH =3.03V

V NML 过小,会导致识别输入信号时发生错误。为得到较好的抗噪声性能,较低的信号噪声容限应至少为V DD 的1/4,即V DD =5V 时取1.25V 。

1

16.第160页表8.1

17.动态门电路解决电荷再分配的方法(p159)

①使MOS管电路中总的内部节点电容应小于一个限定的值,输出电容Co和内部电容Ci

的比值至少应为10:1,使的输出电压不可能造成下一级门的错误动作;

②如果需要一个很大的MOS管电路,可以在输出端附加一个电容;

③采用或非结构也有助于减小电荷再分配效应;

④对内部节点电容进行预充电。

19.传输门电路主要类型(p161)

NMOS型、全传输门型、CMOS型、PMOS上拉管型

21.课后习题8.4和8.5

24.存储器的分类及组成(p192)

结构:存储体、地址译码器、读写电路

25.掩膜编程ROM工作原理(P194)

26.现场可编程ROM分类及其结构(P198)

PROM一般采用双极型电路

分类:熔丝型PROM 、结破坏(击穿型)PROM

27.各类MOS 单级放大电路的特点(P260) N 1N 2U DD U i Uo ①共源放大器

② E/E 放大器 ③ E/D 放大器 ④ MOS 源跟随器

⑤共栅放大器⑥共源共栅放大器固定栅式CMOS放大器CMOS互补放大器①电阻负载MOS放大器(共源放大器)

电阻作为负载元件的缺点:

高增益要求大阻值

电阻值存在很大偏差,不易控制

②E/E放大器(二极管负载)

栅漏相接,工作在饱和区,M1、M2都工作在饱和区,M1为放大管,M2为负载管;

③ E/D放大器

负载管N2栅源短接,V GS=0,E/D放大器的增益受衬偏调制效应的影响显著,通过减小负载管的衬偏调制作用,可以获得较高增益;

④ MOS源跟随器(共漏级放大器)

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电压增益小于近于1的特点;

⑤共栅放大器

输出与输入相同,且输入阻抗很低;输出阻抗高,故可用作电流源;高频特性好,无电容Miller效应;

⑥共源共栅(cascode)放大器

M1、M2组成共栅电路,M3为负载管,共源共栅放大器可以削弱放大管M1的电容影响,有利于展宽频带,并可以起到信号与负载的隔离作用;

⑦CMOS放大器

(1)固定栅式CMOS放大器

其中NMOS管M1为放大管,PMOS管M2为负载管,PMOS管的栅接固定电位VB,输入信号只加到NMOS管的栅源上,由于阱的隔离作用,两个MOS管的衬底可以分别接到各自的源上,因而基本上消除了因衬底效应而导致的性能退化。

(2)CMOS互补放大器

在相同工作电流下,电压增益远高于E/E、E/D放大器,输出电阻也比它们的高,而且有两种性能相接近的互补管子,可以使许多模拟电路简化;缺点是工艺复杂、占用管芯面积较大;

28.精密匹配电流镜能达到精密匹配是由于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①增加了T3射随器缓冲,改善了I B引入的电流传输差;

②利用R1=R2的负反馈,减小ΔV BE引入的电流差;

③为抵消I B3的影响,在T2的集电极增加射极跟随器T4,利用T4的,抵消I B3,进一步

提高了Ir和Io的对称性

29.电流镜镜像电流的计算(P272)

30.采用有源负载的放大器的优点?

⑴有源负载的交流阻抗r AC很大,所以使每级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 V提高。因而可以减少放大器的级数。简化频率补偿;

⑵有源负载的直流电阻R DC很小,所以为获得高的电压增益A V不需要很高的电源电压,因而有源负载放大器可以在低压、小电流下工作;

⑶运放采用有源负载差分输入级,可不需要额外原件,即可实现“单端化”

31.集成运放有四部分组成:

差分输入级、中间增益级、推挽输出级和各级的偏置电路

32.模拟集成电路对输出级的要求主要是:

①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幅度大,能向负载输出规定数量的功率,而且静态功耗小;

②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在前级放大器和外接负载间进行隔离;

③能满足频率响应的要求;

④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

33.集成运放的版图设计过程与数字集成电路一样,也分为几个步骤:

①划分隔离区;

②元器件图形和尺寸设计(晶体管的图形尺寸;电阻的设计;电容的设计);

③布局和布线(力求原件排列紧凑减小寄生效应影响;对要求对称的元件尽量对称;采

用热设计的方法;引出端的排列应与通用运算放大器的统一标准一致)

34.集成电路设计包括逻辑设计、电路设计、版图设计和工艺设计。通常有两种设计途径:正想设计和逆向设计。

I)正向设计流程:

①根据功能要求进行系统设计(画出框图);

②划分成子系统进行逻辑设计;

③有逻辑图或功能块功能要求进行电路设计;

④由电路图设计版图,根据电路及现有工艺条件,经模拟验证再绘制总图;

⑤工艺设计,如原材料选择,设计工艺参数,工艺方案,确定工艺条件,工艺流程;II)逆向设计:提取横向尺寸;提取纵向尺寸;测试产品的电学参数;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 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 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 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 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 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 1010-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 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小学英语知识点总结

小学英语知识点汇总 一、小学英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8个: My your his her its our your their 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我们的你们的他(她、它)们的 2、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特点: 1)译成汉语都有"的" eg:my 我的their 他们的2)后面加名词:eg:my backpack his name 3)前后不用冠词a an the This is a my eraser(错误) That is your a pen(错误) It's his the pen(错误)

3、I(物主代词)my you(物主代词)your he (物主代词)her we (物主代词) our 注:在变物主代词时,把原题所给的词加上的,再译成单词就可以了。 二、小学英语名词性物主代词 1、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样有8个: Mine yours his hers its ours yours theirs 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我们的你们的他(她、它)们的 2、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特点: 1)译成汉语都有"的" 2)后面不加名词3)名词性物主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

Eg:1、the pen is mine 钢笔是我的(mine=my pen) 以上就是小学英语名词性物主代词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三、小学英语单数的句子变成复数的句子把单数的句子成复数的句子很简单:变法是把能变成复数的词变成复数,但a或an 要把去掉。特殊疑问词、形容词、国家及地点通常不变。 Eg:把下列句子变成复数 1, I have a car ----we have cars 2, He is an American boy. ----They are American boys 3, It is a car ----They are cars

高中数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2-1 第一章:命题与逻辑结构 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真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 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 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第二章:圆锥曲线 知识点: 1、求曲线的方程(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建、设、限、代、化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y 及其他的点; ③找出满足限制条件的等式;

地理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1 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可以是自然风景、文物古迹,也可以是民俗风情) 2 旅游资源的内涵:1)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一般不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2)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3)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 旅游资源的特点:1)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2)空间上的地域性;3)季节上的变化性;4)美学上的观赏性;5)吸引力的定向性;6)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4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时,尤其要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这是旅游资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类型 1 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如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宇宙等自然要素及其互相组合的自然景观。(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地文景观类、气象气候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和宇宙类) 2 人文旅游资源是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技创造的载体和轨迹,如文物古迹、文化艺术活动、科技与建筑成就、文化娱乐活动等人文景观。(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古迹和古建筑类、现代建筑成就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1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的共同财富。它是指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 2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 3 世界文化遗产:(略) 4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中国南方喀斯特。 5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6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中国古琴、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的长调民歌 7 认识和研究世界遗产价值的必要性: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程度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8 世界遗产具有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对保护世界遗产的“三个负责”态度:第一,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第二,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第三,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的交给子孙后代。 9中国的十大旅游胜地 自然旅游资源有:长江三峡(湖北、重庆);桂林山水(广西);黄山(安徽);杭州西湖(浙江);日月潭(台湾)。人文旅游资源有:故宫(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苏州园林(江苏);承德避暑山庄(河北);秦陵兵马俑(陕西)。 10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观赏 1 旅游景观的观赏要注意:1)了解景观特点;2)精选观赏点位;3)把握观赏时机;4)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5)提高审美素质。 2 如何了解景观特点: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 3 园林的构景手法:主配、层次、框景、借景。 4 自然美的表现形式:形象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 5 自然景观位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6 把握景观的观赏时机 第二节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参考名师伴你行) 一黄山 1位置: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2 特点:号称天下第一奇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赞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是我国南方珍贵的植物宝库和天然生物园。 3 成因:黄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是由地质、地貌、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共同造成的。(黄山典型的花岗岩和断层构造,使黄山成为一座花岗岩断块山,但是由于前山的岩体中节理长而深,大而稀;后山节理密集,长短深浅不一,形成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自然风光)(黄山地处温暖湿润的北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都比较显著。由于海拔高、空气湿度大,所以经常出现云海飘渺、烟雾朦胧的壮丽景观) 二夏威夷 1 特点:以热带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多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大熔炉。 2 成因:1)热带风情——地处热带,但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2)火山景观——较频繁而宁静的火山喷发活动,没有强烈的爆炸过程;3)多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大熔炉——种族多样,民族构成多样。 三长城 1 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西岸的虎山,全长6300千米。它因建筑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历史价值之高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世界著名的奇观,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长城(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长城的特点: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建筑体系;2)长城的构筑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3)重视气候、水

小学英语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小学英语知识点汇总 目录 第一章词汇分类集中复。。。。。。。。。。。。。。。。。。。。。。。。。。。。。。。。2第二章常用短语汇总。。。。。。。。。。。。。。。。。。。。。。。。。。。。。。。。。。。。。。。。。。。。。。。。。。。。。。5 第一节动词短语。。。。。。。。。。。。。。。。。。。。。。。。。。。。。。。。。。。。。。。。。。。。5第二节介词短语。。。。。。。。。。。。。。。。。。。。。。。。。。。。。。。。。。。。。。。。。。。。。。。。。。。。6 第三节特殊疑问词。。。。。。。。。。。。。。。。。。。。。。。。。。。。。。。。。。。。。。。。。。。。。。。。。。。。7 第四节缩写词。。。。。。。。。。。。。。。。。。。。。。。。。。。。。。。。。。。。。。。。。。。。。。。。。。。。。。7 第五节时间词和短语。。。。。。。。。。。。。。。。。。。。。。。。。。。。。。。。。。。。。。。。。。。。。。。。。。。7 第六节常见介词。。。。。。。。。。。。。。。。。。。。。。。。。。。。。。。。。。。。。。。。。。。。。。。。。。。。。8 第七节时间介词at、on、in的用法。。。。。。。。。。。。。。。。。。。。。。。。。。。。。。。。。。。。。。。。8 第三章日常用语。。。。。。。。。。。。。。。。。。。。。。。。。。。。。。。。。。。。。。。。。。。。。。。。。。。。。8 第一节小学生口语100句。。。。。。。。。。。。。。。。。。。。。。。。。。。。。。。。。。。。。。。。。。。。。。8 第二节英语日常用语。。。。。。。。。。。。。。。。。。。。。。。。。。。。。。。。。。。。。。。。。。。。。。。。9 第三节日常用语分类。。。。。。。。。。。。。。。。。。。。。。。。。。。。。。。。。。。。。。。。。。。。12 第四章主要问句汇总。。。。。。。。。。。。。。。。。。。。。。。。。。。。。。。。。。。。。。。。。14第五章常用词性。。。。。。。。。。。。。。。。。。。。。。。。。。。。。。。。。。。。。17第一节名词。。。。。。。。。。。。。。。。。。。。。。。。。。。。。。。。。。。。。。。。。。。。。。。。。。。。。。。。17 第二节冠词。。。。。。。。。。。。。。。。。。。。。。。。。。。。。。。。。。。。。。。。。。。。。。。。。。。。。。。22 第三节介词。。。。。。。。。。。。。。。。。。。。。。。。。。。。。。。。。。。。。。。。。。。。。。。。。。。。。。。27 第六章常见介词(连接词)的用法。。。。。。。。。。。。。。。。。。。。。。。。。。。。。。。。。32 系动词B e的用法。。。。。。。。。。。。。。。。。。。。。。。。。。。。。。。。。。。。。。。。。。。32 第二节Do的作用。。。。。。。。。。。。。。。。。。。。。。。。。。。。。。。。。。。。。。。。。。。。。。。。。33 第三节介词for的用法。。。。。。。。。。。。。。。。。。。。。。。。。。。。。。。。。。。。。。。。。。。。。34 第四节With的用法。。。。。。。。。。。。。。。。。。。。。。。。。。。。。。。。。。。。。。。。。。。。。。。。34 第五节Some与any的用法。。。。。。。。。。。。。。。。。。。。。。。。。。。。。。。。。。。。。。。。35 第六节How many与how much的区别与用法。。。。。。。。。。。。。。。。。。。。。。。。。。。。。。。。36 第七节H ave和ha s的用法。。。。。。。。。。。。。。。。。。。。。。。。。。。。。。。。。。。36第八节Do和does的用法。。。。。。。。。。。。。。。。。。。。。。。。。。。。。。。。。。。。。。36 第七章重要句型。。。。。。。。。。。。。。。。。。。。。。。。。。。。。。。。。。。。。。。。。。。。。37 第一节一般疑问句。。。。。。。。。。。。。。。。。。。。。。。。。。。。。。。。。。。。。。。。。。。37 第二节特殊疑问句。。。。。。。。。。。。。。。。。。。。。。。。。。。。。。。。。。。。。。。。。。。。。38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强、弱电解质 1、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 强酸:盐酸、H 2SO 4、HNO 3 强碱:KOH 、NaOH 、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Cl 、K 2SO 4、AgCl 、BaSO 4 2、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 弱酸:H 2CO 3 CH 3COOH H 2SO 3 HF HClO H 3PO 4 H 2SiO 3 H 2S 弱碱:NH 3.H 2O Al(OH)3 Mg(OH)2 Cu(OH)2 Fe(OH)3 Al(OH)3 水:H 2O 弱电解质电离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应分步书写,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例: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 2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3.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 3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O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以CH 3COOH CH 3COO - + H + 的电离平衡为例: (1)加热,平衡正向移动,因为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2)加水,平衡向正向移动,C(H +)浓度减小(外界条件改变为主),C(CH 3COOH)浓 度减小,但 ) ()(COOH CH C H C 3+比值增大,因为醋酸的浓度减小的幅度更大; (3)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消耗了H +) (4)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增大了CH 3COO -的浓度) (5)加入冰醋酸(纯的醋酸),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但醋酸的电离 度减小; 三、电离平衡常数 以CH 3COOH CH 3COO - + H + 的电离平衡为例: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COOH CH C H C COO CH C k a 33+-= K a 大小只与温度有关,Ka 的大小可以反映弱电解质的强弱程度,酸越弱,Ka 越小; 四、水的电离平衡 1、水的电离:H 2O H + + OH - ,25℃时,C(H +) = 1X10-7mol/L ,C(OH -) = 1X10-7mol/L ,此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1X 10-14 ,温度升高,Kw 增大,但纯水仍显中性; 2、pH 计算公式:pH=-lgc(H +),反过来已知pH 大小,也可求出c(H +)=10-pH 五、盐类的水解: 1、写出下列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NH 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 3COONa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点汇总(必看)

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 表示某一事物,有具体的和抽象的之分。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强调:不可数名词都默认为单数,所以总是用is或者was; 最好不要根据some、any、a lot of等词去作判断,以免受误导。 1、可数名词如何变“复数形式”: a.一般情况下,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 ;读音:清辅音后读[s],浊辅音和元音后读[z]。 b.以s. x. sh. ch结尾,加-es,如:bus-bus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watch-watches ;读音:[iz]。 c.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 再加-es,如:family-families, strawberry-strawberries ;读音:[z]。 d.以“f或fe”结尾,变f或fe为v, 再加-es,如:knife-knives ,thief-thieves;读音:[z]。e.以“o”结尾的词,分两种情况 1)有生命的+es 读音:[z] 如:mango-mangoes tomato-tomatoes hero-heroes 2) 无生命的+s 读音:[z] 如:photo-photos radio-radios f. 不规则名词复数: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licewoman-policewomen, snowman-snowmen, mouse-mice, 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fish-fish, people-people,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 2、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 如果要计算不可数名词所表达的数量,就得在数词和不可数名词之间加上“量词+of”。

数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命题与逻辑结构 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 ?,则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 ?,则p 6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 q ?,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是真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物理选修1-1+知识点小结

知识点小结 一、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 1、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2、伏打于1800年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他的发明为科学家们由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揭开了电力应用的新篇章。 3、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 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展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说明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对电与磁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预示了电力应用的可能性。 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 6、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他的理论,足以与牛顿力学理论相媲美,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 7、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被誉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频率的单位。 二、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1、避雷针利用_尖端放电_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2、各种各样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等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_来工作的。 3、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我们使用的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点汇总!

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点汇总! 01 人称代词 主格:I we you she he it they 宾格:me us you her him it them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our your her his its their 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ours yours hers his its theirs 02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 (1) 一般在形容词或副词后+er older ,taller, longer, stronger (2) 多音节词前+more more interesting, etc. (3) 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再+er bigger fatter, etc. (4) 把y变i,再+er heavier, earlier (5) 不规则变化: well-better, much/many-more, etc. 03 可数词的复数形式 Most nouns + s abook –books

Nouns ending in aconsonant +y - y+ ies a story—stories Nouns ending in s,sh, ch or x + es a glass—glasses a watch-watches Nouns ending in o+s or +es a piano—pianos a mango—mangoes Nouns ending in for fe - f or fe +ves a knife –knives a shelf-shelves 04 不可数名词(单复数不变) bread, rice, water ,juice等。 05 缩略形式 I’m= I a,you’re = you are,she’s= she is,he’s = he is it’s= it is,who’s =who is,can’t =can not,isn’t=is not等。 06 a/an a book, a peach an egg,an hour 07 Preposition on, in ,in front of, between, next to, near, beside, at,behind. 表示时间:at six o’clock, at Christmas, at breakfast

高中化学选修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 2 O与NH 4 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H 2 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表示方法都是有ΔH时才有负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