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结合部癌

合集下载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发布时间:2021-07-12T12:20:57.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王雨霖[导读]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王雨霖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根据食管癌高发群体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年来,食管鳞癌发病率得以降低,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却逐年上升。

国外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食管鳞癌发病率,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症具有密切关联,这也是食管肿瘤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相关机构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存在遗传威胁,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

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演变机理下,当前食管癌贲门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以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于重视萎缩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干预治疗过程中,应从降低肠化方面下手,这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将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肿瘤;临床;病例特点从临床医学方面来看,食管胃交接部,恶性肿瘤=食管腺癌与贲门腺癌两个病症,具有鉴别困难的特点。

在国际肿瘤编码规则中,将贲门腺癌解剖编码为C16·0,隶属胃癌范畴。

相对而言,美国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较早,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调查活动发现,在所有肿瘤类疾病中,贲门腺癌和食管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患者数呈增加趋势,从而引发国内外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近几十年里,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发病率逐渐下降,而贲门腺癌发病情况却得不到缓解。

因此,本文将基于流行病学知识下,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和判定《中国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在1989年颁布,这也是我国早期针对贲门腺癌制定的诊治指南,其中明确指出,贲门腺癌判定期间,主要检查食管胃交界线下2·0cm,在医疗事业高速发展下,2011年关于食管癌的新规定发布,食管腺癌诊断期间,主要检查食管胃交界线上方或侵犯交界线处病变,食管胃交界线下方5·0cm内的近端胃癌,是病变常见位置,诊断过程中注意,贲门癌指未侵犯交界线的病变,此部位一旦产生肿瘤,从医学方面考虑,一般不建议采取Siewert分型。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2)贲门型:与贲门上皮相似,有胃小凹和黏液腺,但无主细胞和壁细胞。 (3)特殊肠化生型:又称III型肠化生或不完全小肠化生型,分布于鳞状 细胞和柱状细胞交界处。具有不完全小肠或结肠表型,表面有微绒毛 和隐窝,杯状细胞是其特征性细胞。



BE的异型增生(见附表)

1.低度异型增生(Low-grade dysplasia, LGD ):组织结 构正常,细胞核增大浓染,但胞核不超过细胞大小的1/2,可 见有丝分裂相。杯状细胞和柱细胞的黏蛋白减少,并可见 到萎缩的杯状细胞。


Siewert等(2006)根据近年切除的1346例 “连接部”腺癌观察到Ⅰ型、Ⅱ型和Ⅲ型肿瘤之 间有明显的人口学和形态学的差异。如Ⅰ型肿瘤 多见于男性(男:女=9.1:1),主要发生于 Barrett食管黏膜上;Ⅲ型肿瘤男:女为2.1:1, 仅2%显示Barrett黏膜,60%的肿瘤呈弥漫性 生长。Ⅱ型肿瘤生长形态介于Ⅰ型和Ⅲ型之间, 男:女为4.8:1,组织类型更介于Ⅱ、Ⅲ型之间。

由于这些局限性,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2000年提出一新的分类法,根据这一分 类,发生于GEJ的肿瘤也被分为3型。此分 类法的优点是便于区分病理发生与临床特 征各不相同的食管与胃近端腺癌,以便进 行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
WHO分类法 食管腺癌(全部位于GEJ上方) GEJ腺癌(跨过GEJ) (近端)胃腺癌(全部位于GEJ下方)

Barrett食管(BE)

1950年,英国胸外科医师Barrett报道了他 在手术和尸检中发现食管远端鳞状上皮被 柱状上皮(肠样或胃样)替代的现象,此后,这 一现象被称为Barrett食管(BE).
Barrett食管定义及诊断标准的演变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摘要当前,学界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关注度日渐升高。

食管胃结合部跨越胸腔和腹腔两大解剖区域,具有不同于食管和胃的组织学特征,相关学科对其定义和分型等基本问题普遍存在分歧。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总结各方观点,对食管胃结合部给出了全面的定义。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在概念上逐渐扩展为复杂的功能解剖区域,范围涵盖了远端食管至近端胃。

食管胃结合部的静脉和淋巴管网具有双向流动的特点,是该部位肿瘤侵袭和转移规律的重要解剖学基础。

Nishi分型和Siewert分型的出现,推动了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研究的发展。

Siewert分型获得广泛认可,被相继引入国际主要临床指南。

目前一般建议,Siewert Ⅰ型和Ⅱ型肿瘤分期和治疗参照食管癌处理,Siewert Ⅲ型肿瘤参照胃癌处理。

但日本食管癌和胃癌治疗指南中,对食管胃结合部癌仍使用Nishi分型。

近期,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对当前相关领域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建议。

只有回归基本的解剖学、生理学视角,加强多学科的沟通合作,借助新兴的生物信息学、数字技术、材料科学技术,才有望走出传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型和分期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引起学界的日益重视[1, 2]。

但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横跨胸腔和腹腔两大解剖区域,又具有不同于食管和胃的组织学特征,即便是定义、分型等基本问题,不同学科的认识并不一致,东西方学者的观点也多有分歧,从而导致治疗策略、手术方式、预后判断等关键问题难以统一观点[3]。

除腺癌外,EGJ还会发生鳞状细胞癌,其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又与AEG不同。

我们拟从历史的维度,对EGJ及AEG定义和分型的变迁,以及存在的争议和分歧加以梳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然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

SiewertⅠ型和Siewert Ⅲ型分别参照食管癌和胃癌的分期系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对于Siewert Ⅱ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将对SiewertⅡ型AEG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争议,进行简要阐述。

结合当前文献以及笔者经验,建议当肿瘤浸润食管≥3 cm时,应经胸入路行彻底纵隔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当肿瘤分期较早、肿瘤长径≤4 cm、且食管受累<3 cm时可经食管裂孔近端胃切除术+食管切除术。

而消化道重建方式可据术者经验和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上下5 cm之间并侵犯食管胃结合部的腺癌[1]。

自70年代以来,AEG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约80%的食管癌病例发生在欠发达地区,而在新发AEG的患者中高达59%在东亚/东南亚地区[2]。

中国一项胃癌单中心登记研究发现,1988—2012年间,AEG的比例从22.3%上升到35.7%[3]。

AEG预后差,往往被发现时,已经处于进展期,据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相关数据显示,ⅠA期患者的10年存活率为65%,更晚期患者的10年存活率为3%~42%[4]。

目前,AEG的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5]。

外科手术作为AEG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原发灶并行根治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其主要目的。

Siewert分型是目前最被广泛认可的AEG分型方法,对于肿瘤术前分期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6]。

Siewert Ⅱ型被认为是真正的AEG,其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近1 cm至远2 cm的区域,而EGJ 上1~5 cm为Siewert Ⅰ型,EGJ下2~5 cm则为SiewertⅢ型[1]。

食管胃连接处癌体位检查的诊断(一)

食管胃连接处癌体位检查的诊断(一)

食管胃连接处癌体位检查的诊断(一)【摘要】目的应用不同体位检查提高食管胃连接处癌的显示率。

方法用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食管胃连接处癌258例,其中早癌63例。

用立位、右前斜卧位、左前斜卧位和俯卧位检查,同时用正反两个方向翻转和钡剂流动的方法显示病变。

结果癌显示率早癌立位最低,黏膜破坏、龛影和充盈缺损分别为11.83%、4.8%和5.04%,左前斜卧位明显提高,分别是24.4%、21.69%和23.23%。

结论双对比造影的多体位、正反翻转和钡剂流动能提高食管胃连接处癌的显示率。

【关键词】食管胃连接处癌体位检查X线检查【Abstract】Objective:ToimproveX-raydetectingrateofthecancerat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Inexamination,greatattent ionwaspaidtopatient’spositiontodisplaythelesion.Methods:GIdouble-contrastradiographywasperformedin258caseswithcancerofesophagogastricjunction,and 63caseswasearlycancer.Applystandposition,rightanteriorobliquelyingposition,leftanteriorobliquel yingpositionandpronepositiontodotheexamination,lesioncanbedisplayedinpositiveandnegativeori entationthroughpatientturnover,andbariumliquidflowatthesametime.Results:Amongcancerdetectingrateofstandposition,earlycancerwasthelowest.Thedetectingofmucosaldest roy,niche,fillingdefectwas11.83%,4.8%and5.04%,respectively.Thedetectingratewasgreatlyimprove dinleftanteriorobliquelyingposition.Thedetectionrateofmucosaldestroy,niche,fillingwas24.4%,21.6 9%and23.23%,respectively.Conclusion:Esophago-gastricjunctioninmultiplepatient’sposition,positiveandnegativeorientationpatientturno ver,andbariumliquidflowwithdoublecontrastradiographycanimproveX-raycancerdetectingratesigni ficantly.【Keywords】EsophagogastricjunctioncancerPatient’sexaminationpositionX-rayexamination食管胃连接处包括食管下端前庭部和贲门加上胃小弯近贲门处及紧挨着贲门的胃底部,又称食管胃结合部。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最新指南及共识解读2020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最新指南及共识解读2020
•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保证食管切缘和胃切缘的肿瘤学安全性有重要价值,建议术中 酌情开展,特别是局部病期偏晚或经腹切除者。
AEG 切除范围:
• SiewertⅡ型AEG的食管切缘与肿瘤下切缘观点更新: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 分期为cT1的SiewertⅡ型AEG,建议食管切缘距离肿瘤上缘≥2 cm。 • 分期≥cT2的SiewertⅡ型AEG,建议食管切缘距离肿瘤上缘≥5 cm。 • SiewertⅡ型AEG上切缘送术中快速冰冻 病理切片检查应列为常规。 • 建议分期为cT1 的SiewertⅡ型AEG的下切缘≥3 cm。 • 建议分期≥cT2的 SiewertⅡ型AEG的下切缘≥5 cm。
called tumours of the oesophagogastric junction,即肿瘤中心位于EGJ上下5cm范 围内的腺癌,并且跨越或接触EGJ。
• 由于该疾病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其定义、分型、分期、手术路径、切除范围、 淋巴结清扫规范、消化道重建方式、新辅助治疗等尚存在诸多争议。
EGJ 定义: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
2020.03.15
AEG 定义:
• WHO在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AEG定义为: Adenocarcinomas that straddle the junction of the oesophagus and stomach are
AEG 切除范围:
• 全胃切除是Siewert Ⅱ(长径>4 cm)、 Ⅲ型的AEG建议选择的切除方式, 尤其是局部进展期AEG。
AEG 切除范围: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外科专业组;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中国分会;中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研究协作组;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肿瘤学组;胡建昆;陈龙奇;季加孚;李印【期刊名称】《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24(16)2【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自颁布以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提升了我国AEG的外科治疗水平。

经过5年的临床实践,该共识普适性和可行性已得到广泛证实。

鉴于AEG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趋势及其解剖部位、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特殊性,AEG成为近5年来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不断有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发表。

但是,对于AEG的定义、分型、分期、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规范和消化道重建等外科问题,仍旧存在争议。

鉴于此,有必要对2018版的共识进行更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整合并分析5年来新的最佳临床证据,参考最新国际指南与共识,结合我国外科专家组意见,针对AEG外科治疗关键环节,包括AEG的定义和分型、手术径路、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及外科围手术期治疗等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相关推荐建议,以期更好地规范AEG的外科治疗方式。

在本共识中未解决的相关问题,尚需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逐步探索和解决。

【总页数】20页(P133-152)【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外科专业组;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中国分会;中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研究协作组;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肿瘤学组;胡建昆;陈龙奇;季加孚;李印【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管状胃重建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治疗的共识与争议3.《子宫颈胃型腺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解读4.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来那度胺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食道癌晚期治疗方案

胃癌食道癌晚期治疗方案

一、引言胃癌和食道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胃癌和食道癌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预后较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晚期胃癌和食道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对胃癌食道癌晚期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胃癌食道癌晚期治疗方案1. 放疗放疗是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疗可分为局部放疗和全身放疗。

(1)局部放疗:适用于肿瘤局部较大、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放疗可减轻肿瘤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全身放疗:适用于肿瘤广泛转移、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全身放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轻肿瘤负荷。

2. 化疗化疗是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甚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1)单一化疗:适用于肿瘤负荷较轻、病情较稳定的患者。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顺铂、卡培他滨等。

(2)联合化疗:适用于肿瘤负荷较重、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减轻化疗副作用。

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有FOLFOX、FOLFIRI、ECF等。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肿瘤、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姑息性手术:适用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无法切除的患者。

姑息性手术可减轻肿瘤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根治性手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胃或食道、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根治性手术可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

4.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是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治疗的辅助手段。

中医中药可调整机体免疫、改善症状、减轻化疗副作用。

(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君子汤、八珍汤、龙胆泻肝汤等。

(2)针灸治疗:针灸可调节人体气血,改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内关等。

5. 支持治疗晚期胃癌和食道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症状。

支持治疗包括:(1)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食管胃结合部的腺癌主要发生于贲门。
王立东的研究发现贲门部肠化生发生率仅为30%,相关性不大。 Ruol等研究认为贲门癌与肠化生相关,69%一86%的贲门癌周围 组织中可见肠化生。因此,肠化生与贲门癌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病机制(二)
? 不典型增生与 AEG 有些学者认为贲门癌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类似,经历炎 症.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癌的过程。虽然贲门癌与食管腺癌 均经历不典型增生的阶段,但贲门部不典型增生是由肠化生发 展而来还是直接由炎症发展而来尚存在争议。 王立东提出我国的贲门癌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可能经历黏膜慢 性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一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一浸润性癌的过程。 贲门组织或不经历肠化生直接发展至不典型增生最终发展为腺 癌”。
杨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新概念(J)。继续医学教育。2005,20(10):88-91.
食管胃结合部癌( AEG )
? Siewert(1998年)等基于食管-胃结合部的解剖特点,认为远端 食管癌和贲门癌属于同一种疾病,首次提出了食管胃结合部癌的 概念。它以贲门近侧和远侧各5 cm为界,此区域内的肿瘤以其主 体病变为准被区分为三个部分:
? 外科情况
? 耳前、耳后、枕后、下颌下、颈部、双侧锁骨上、滑车上、腹 股沟、腘窝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平 稳,触觉语颤对称,胸廓挤压征阴性,肋间隙无明显增宽、缩 窄,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 腹部情况:
? 腹平坦,腹式呼吸运动存在,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肠型,腹 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未触及胆囊,墨菲氏 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 4次/分,未 闻及气过水声,振水音及血管杂音。
? 现病人术后第四天。
食管胃结合部癌( AEG )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指在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与胃单层柱状 上皮呈锯齿状交界处,即贲门部附近发生的癌。 迄今为止,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精确定义及分类、分期及外科 手术入路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其一:肿瘤来源于食管上皮 化生还是胃上皮,不同来源决定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二,这 一部位肿瘤有两个方向淋巴结转移可能,即胸内或上腹部。
? ①I型: 远端食管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1—5 cm处; ? ②Ⅱ型:贲门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l cm~下2 cm处;③Ⅲ
型:贲门下癌,位于食管一胃结合部下2~5 cm处。Siewert分型 被国际胃癌协会(IGCA)和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等多数学者所 接受,是较为公认的分型方法。 ? 2000年WHO提出一种新的分类:即食管腺癌(全部肿瘤在食管胃 连接处上方);胃食管连接处腺癌(肿瘤骑跨食管胃连接处);近侧 胃腺癌(肿瘤在食管胃连接处下方)。
发病机制(三)
?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已经明确,但幽门螺杆菌与食管 胃结合部癌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有学者推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 能是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保护因素。
?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贲门癌的致病因素。其可能的致 病机制是幽门螺杆菌因胃一食管反流进入贲门部,当机械性摩擦 或胃液侵蚀造成黏膜损伤导致炎症、糜烂发生时,幽门螺杆菌与 该处黏膜特异性黏附,自由摹异常增多,导致细胞组织损伤,一 旦病变细胞出现异常增殖,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癌.
? 上腹部CT:符合贲门占位性病变,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 淋巴影,未见腹水征。
? CEA略升高,CA19-9升高。血常规、生化、凝血、输血前四 项均未见明显异常。
? 术前诊断:贲门癌。 ?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于 2011年11月20日在全麻下行经胸腹
联合切口贲门癌根治术。手术顺利。
? 术后给予禁食水、补液、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 治疗。
辅助检查
? 胃镜 ? 食管:距门齿约 38cm处可见管腔狭窄,粘膜表面可见一不规
则溃疡,延续至贲门处,质脆,界欠清,被覆秽苔,触之易出 血。贲门可见一巨大溃疡,延续至胃底,界欠清,触之易出血。 近贲门处可见一肿物表面破溃。 ? 诊断:贲门占位(性质待定,癌可能性大) ? 病理诊断:(贲门):乳头状 -管状腺癌Ⅱ级,部分区域为粘液 腺癌。 ? (食道):粘液腺癌。
大体分型
早期胃癌 病变仅侵及粘膜及粘膜下层 者,不论病灶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 均为早期胃癌。 分为Ⅰ型(隆起型)Ⅱ型(浅表型)Ⅲ型(凹陷型)
进展期胃癌 癌侵润穿过粘膜下层达肌层或浆膜,称为进展期胃癌,亦称中、晚 期胃癌 分为Ⅰ型(结节型、隆起型)Ⅱ型(溃疡局限型) Ⅲ型(溃疡浸润型) Ⅳ型(弥漫浸润型、革袋胃)
? 超声: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异常。
? 心脏结构与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 心电:1、窦性心律,肢体导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造影剂呈分叉状进入贲门,贲门上方食道 左侧壁局部欠光整,似可见一线状龛影,胃底贲门左侧见一软 组织团块影,边缘尚光整,大小约 4*3cm。X线印象:贲门占 位。
杨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新概念(J)。继续医学教育。2005,20(10):88-91.
分期
? I型淋巴结的分期类似于食管癌。 ? Ⅲ型淋巴结的分期应用于胃癌分期系统。 ? Ⅱ型淋巴结的分期依据观点不一。
发病机制(一)
? 胃食管反流病与 AEG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胸骨 后烧灼感、反酸、疼痛等症状及组织损害。多数学者认为在胃酸、 胆汁等反流刺激相互作用下,食管下段上皮细胞损伤,使食管黏 液腺内的多能干细胞分化为柱状上皮细胞以适应改变的腔内环境, 进而发生肠化生,导致癌的发生。
食管胃结合部癌 -教学查房
病历资料
姓名:徐某,男性, 64 岁。 主诉:吞咽阻塞感 10 余天。 现病史:于入院 10 天前出现吞咽阻塞感,进干饭是明显,稍有胸
痛、食欲减退,无呕血、黑便,无腹痛及腹胀,无咳嗽、咳 痰,未在外院诊治,我院胃镜检查:贲门占位(性质待定,癌 可能性大),门诊以贲门占位 -癌?收入院。 病程中,无明显消瘦。 既往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无手术、外伤史。 外科情况 生命征平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