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结合部癌与手术

合集下载

腹腔镜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病人手术的护理分析

腹腔镜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病人手术的护理分析
作孔 : 此孔与脐连 线 中点穿 ̄ U 5 m m T r o e a r 建 立手术者辅 助操作孔 : 右侧 报 告医生及 时处理并准确 记录性 质和量。
腋前 线肋缘下2 c m 穿 ̄ 5 r a i n T r o e a r 建立助 手辅助操 作孔 : 此孔 与脐
1 . 3 . 3 . 3基础 护理
所有患 者采取仰 卧位 , 双 下肢外展 4 5 。 , 采 用0 . 5 % 碘伏 溶液常 规 术 后3 — 5 天 每2 4 h 瑞素 l O 0 0 m l 持 续 滴入 。 ③ 在 手术后 的2 4 h 内护理 人 消毒手 术视野。 脐下缘 0 . 5 c m , 切 开l O m m d x 口, 穿刺 l O m m T r o c a r 建 立 员需要 密切 观察 各 引流管 的情况 , 如果在 手术后 2 h 内出现 引出血 液 c O 气腹 , 在左侧 腋前线 肋缘下2 c t n 穿 ̄ 1 2 m m T r o e a r 建立手术者主 操 > l O O m l 或者是在手术后2 4 h 引出血液 > 5 0 0 m l 的可定为术后出血 。 立 即
4 2 % 左右, 而 死亡率也 同样 比较 高, 占到 了3 5 % 左 右“ 。 所 以对 于胃癌 的 察 , 主要 观察 的有切 口和穿 刺孔 的数 目、 引流管 的数 目 和 放 置的具体 治疗和 护理尤为关 键 。 胃癌 源于 胃壁最 表层 的粘 膜上 皮细胞 , 能够 侵 位 置。 对所 以患者 进行心 电监护, 严密 观察组 患者 的生命 各项 体征 , 犯到 胃壁 的各 个深度 。 在本 次研 究 中选择 我院收治 的4 0  ̄ E ] 胃癌患者, 并且保 持各个 管道 的绝 对通畅 。 对 患者 的心 率、 血压 、 呼 吸以及体温 对所有患者 进行近 端 胃癌根治 术, 并且对 患者 进行 了与之相对应 的术 等 等情 况监 视 。 观 察 患者在手 术后 的进食后是 否有 饱胀 和呕 吐的现 前、 术 中、 术后护 理配合措施 。 收 效甚 好。 现报 告如— F a 象, 并且根 据观察 呕吐中有无 胆汁来判断 吻合 口 发 生输入空肠 袢梗 阻 1资 料与方 法 还 是输 出空肠 袢梗 阻 , 以便 给 予相应 的持 续 胃肠减 压 及支 持 疗法 的 L 1一 般资料 处理。 选择我 院在 2 0 1 1 年6 月 ̄ U 2 0 1 2 年6 月收治 的4 0 例 胃癌 患者, 其 中男 1 . 3 . 3 . 2管 道护理 2 8  ̄ J 1 , 女1 2 例。 患者年 龄在3 6  ̄7 8 岁之 间, 平均 年龄为 ( 5 3 . 4 ±9 . 2 ) 岁。 ① 护理 人 员 需要 合 理 的 固定 住 胃管, 避 免 出 现 打折 和 脱 落 的 所有患者在手术之 前都进行 常规 胃镜和钡 餐检查 明确 诊断为 胃癌 , 在 现 象 。 每 天2 次 口腔 护理 , 保持 口 腔 清 洁湿 润 , 严密 观 察 口腔 并发症 全J ]  ̄ C T 检查 和胸部X 线 片检查下 所有患者排 除了肝 、 肺 以及 其他部 位 转移 征象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2)贲门型:与贲门上皮相似,有胃小凹和黏液腺,但无主细胞和壁细胞。 (3)特殊肠化生型:又称III型肠化生或不完全小肠化生型,分布于鳞状 细胞和柱状细胞交界处。具有不完全小肠或结肠表型,表面有微绒毛 和隐窝,杯状细胞是其特征性细胞。



BE的异型增生(见附表)

1.低度异型增生(Low-grade dysplasia, LGD ):组织结 构正常,细胞核增大浓染,但胞核不超过细胞大小的1/2,可 见有丝分裂相。杯状细胞和柱细胞的黏蛋白减少,并可见 到萎缩的杯状细胞。


Siewert等(2006)根据近年切除的1346例 “连接部”腺癌观察到Ⅰ型、Ⅱ型和Ⅲ型肿瘤之 间有明显的人口学和形态学的差异。如Ⅰ型肿瘤 多见于男性(男:女=9.1:1),主要发生于 Barrett食管黏膜上;Ⅲ型肿瘤男:女为2.1:1, 仅2%显示Barrett黏膜,60%的肿瘤呈弥漫性 生长。Ⅱ型肿瘤生长形态介于Ⅰ型和Ⅲ型之间, 男:女为4.8:1,组织类型更介于Ⅱ、Ⅲ型之间。

由于这些局限性,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2000年提出一新的分类法,根据这一分 类,发生于GEJ的肿瘤也被分为3型。此分 类法的优点是便于区分病理发生与临床特 征各不相同的食管与胃近端腺癌,以便进 行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
WHO分类法 食管腺癌(全部位于GEJ上方) GEJ腺癌(跨过GEJ) (近端)胃腺癌(全部位于GEJ下方)

Barrett食管(BE)

1950年,英国胸外科医师Barrett报道了他 在手术和尸检中发现食管远端鳞状上皮被 柱状上皮(肠样或胃样)替代的现象,此后,这 一现象被称为Barrett食管(BE).
Barrett食管定义及诊断标准的演变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2020完整版)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然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

SiewertⅠ型和Siewert Ⅲ型分别参照食管癌和胃癌的分期系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对于Siewert Ⅱ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将对SiewertⅡ型AEG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争议,进行简要阐述。

结合当前文献以及笔者经验,建议当肿瘤浸润食管≥3 cm时,应经胸入路行彻底纵隔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当肿瘤分期较早、肿瘤长径≤4 cm、且食管受累<3 cm时可经食管裂孔近端胃切除术+食管切除术。

而消化道重建方式可据术者经验和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上下5 cm之间并侵犯食管胃结合部的腺癌[1]。

自70年代以来,AEG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约80%的食管癌病例发生在欠发达地区,而在新发AEG的患者中高达59%在东亚/东南亚地区[2]。

中国一项胃癌单中心登记研究发现,1988—2012年间,AEG的比例从22.3%上升到35.7%[3]。

AEG预后差,往往被发现时,已经处于进展期,据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相关数据显示,ⅠA期患者的10年存活率为65%,更晚期患者的10年存活率为3%~42%[4]。

目前,AEG的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5]。

外科手术作为AEG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原发灶并行根治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其主要目的。

Siewert分型是目前最被广泛认可的AEG分型方法,对于肿瘤术前分期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6]。

Siewert Ⅱ型被认为是真正的AEG,其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近1 cm至远2 cm的区域,而EGJ 上1~5 cm为Siewert Ⅰ型,EGJ下2~5 cm则为SiewertⅢ型[1]。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治疗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治疗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R 3
作为 消化 道常 见 的恶性肿 瘤 .食管 胃结 合 部癌 的发 病率较 高 、 预后 差 。早 期 诊断 、 早期 手术 是 提高
术后 生存率 的关 键所 在 我们 于 2 0 0 0年 3月~ 0 8 2 0
月患 者 中 . 肿 瘤复 发 .占 7 . 5 7.为 主要 原 5例 1 %(/ ) 4
应 本病 特点 。
示: 癌 2 腺 5例 , 癌 1 鳞 9例 , 肉瘤 2例 : 癌 术后 淋 巴结 送检 4 / 6例 阳性 44 1 . 术方 式 : 部病 例 均无 明显 手术 禁 忌症 . 用 2手 全 采
32早 期诊 断 : . 南于 此病 变 部位 的特 殊性 . 治疗 的预 后 远不 及食 管 中下段 癌和 胃体 癌 文献 报告[ 门癌 2 1 贲 切 除 比食 管 癌切 除术后 5年生存 率低 1 倍 本组 术 后 1 内死 亡 9例 . 年 生存 大 于 3年仅 1 4例 . 食 管 较 癌 和 胃癌 低 分析 原 因可 能 由于解剖 位置 原 因使 本 病症状 出现 晚 , 就诊 晚 : 期 抗酸 治疗 能缓 解症 状 是 早
气 管插管 气静 复合 全身 麻醉 经 左胸 切 V 2 I 6例 . 左
胸腹 联合 切 口 1 3例 , 经腹 切 口 7例 行 近 胃+ 门+ 贲 食 管下 段 切除 3 6例 . 胃+ 门 切除 6例 . 胃+ 全 贲 全 贲 门+ 胰尾 切 除 2例 .探 查 2例 常规 切 除 病 变部 脾 位+ 巴结清 扫 吻合方 式 : 淋 胃食 管主 动脉 弓下 吻合 2 8例 .胃食 管下段 吻合 8例 .空肠食 管 下段 吻合 8 例 。吻合器 吻合 3 0例 . 法缝 合 1 手 4例

食管癌的治疗方案

食管癌的治疗方案

食管癌的治疗方案食管癌,是指发生在食管内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由于食管位于消化系统中的关键部位,治疗食管癌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病变程度,可以选择全食道切除术、部分食管切除术或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癌组织,并且避免癌细胞扩散到周围组织和淋巴结,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二、放疗治疗放疗治疗是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或其他方法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阻止其分裂和生长。

放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补充治疗。

放疗可以减小肿瘤的体积,缓解症状,并且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以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三、化疗治疗化疗治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放疗的补充治疗。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等方式使用。

化疗虽然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化疗药物时需要慎重考虑剂量和治疗周期。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选择性作用于癌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标,从而抑制或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由于食管癌的发生与多个基因异常有关,因此靶向治疗可以精确地作用于这些异常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目前,针对食管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针对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分子靶标。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摧毁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食管癌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会受到肿瘤抑制,因此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帮助患者抵抗癌细胞的侵袭。

综上所述,食管癌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

对于不同病程和患者情况的食管癌,需要结合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并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规划。

食管胃结合部癌(AEG)

食管胃结合部癌(AEG)

国际抗癌联盟(UICC)尚未对食管胃结合部癌做出定义,并建议对于发生于食管胃结合部的恶性肿瘤仍采用食管癌或胃癌来分类。

但是食管癌和胃癌在分类上有较大不同,两者在流行病学资料、诊断、治疗方面的数据不具可比性。

比如,食管癌淋巴引流主要是到食管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处,分为NO(淋巴结阴性)和N1(淋巴结阳性);而胃癌淋巴引流主要是到腹部淋巴结,按数目分为NO(淋巴结无转移)、N1(1~6个淋巴结阳性)、N2(6~15个淋巴结阳性)、N3(>15个淋巴结阳性)。

目前,关于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分型主要有Siewert分型和Liverpool 分型。

(一)Siewert分型此分型是Siewert等基于食管胃结合部的解剖学特点提出的分型,也称Munich分型。

他们认为,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应属同一种疾病,即食管胃结合部癌(AEG)。

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解剖学上贲门远近各5cm这段范围内的癌。

可分为三型:Ⅰ型:远端食管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1~5cm处。

Ⅱ型:贲门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lcm~下2cm处。

Ⅲ型:贲门下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下2~5cm处。

Siewert等研究发现,相对于Ⅱ、Ⅲ型AEG患者,Ⅰ型患者有以下特点:①男性患者比例大。

②更倾向于有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史。

③与肠化生、Barrett食管等关系较为密切,80%的Ⅰ型患者有肠化生改变。

④Ⅰ型淋巴引流方向向上可至纵隔,向下可至腹部,而Ⅱ、Ⅲ型主要引流至腹部。

(二)Liverpool分型英国利物浦的Dolan等对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分子机制等研究后也指出两者是同一种疾病,并于1999年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提出了Liverpool分型。

该分型将自咽至十二指肠间的上消化道分为食管、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三部分,又将食管以胸廓入口和第8胸椎为界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胃以角切迹为界分为近侧胃、远侧胃和重叠部分胃(含近、远侧各超过50%者)三种。

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作者:张中兴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5期【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4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资料,施行全胃+贲门切除1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远端食管切除21例,全胃切除+远端食管切除4例。

结果本组40例患者行手术全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肿瘤复发者5例,食管下端癌患者与贲门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与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生存率与五年生存率比较,贲门癌患者明显高于食管下端癌患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癌;贲门癌;远端食管癌目前,医学界对食管胃结合部癌尚未做出定义,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议采用食管癌或胃癌来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有Siewert分型和Liverpool分型。

而Siewert分型是目前被国际胃癌协会(IGCA)、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所接受,被视为公认的分型方法。

Siewert 分型可分为三型:Ⅰ型:远端食管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1~5 cm处;Ⅱ型:贲门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1 cm~下2 cm处;Ⅲ型:贲门下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下2~5 cm处[1]。

临床中食管胃结合部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远端食管加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06年6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例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6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例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5~76岁,病程5~14个月。

临床症状:反酸、恶心11例,剑突下疼痛31例,伴进行性吞咽困难17例。

所有患者均行经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腺癌21例,鳞癌17 例,癌肉瘤 4 例,且符合Siewert分型,食管下端癌病例22例,贲门癌病例20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远处转移,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李宇1,毕小刚21 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太原 030001;2 山西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EGJ)且在EGJ以内5 cm的腺癌,近年来,AE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研究表明,早期AEG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早期AEG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进展期。

因此,对于AEG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最有效治疗方式,由于食管胃结合部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Siewert Ⅱ型,在手术路径、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微创技术应用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治疗;微创技术;综合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2.028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2-0111-05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且在EGJ以内5 cm的腺癌[1]。

日本东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研究显示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AEG占胃癌比由2.3%增至10.3%[2]。

一项来自我国研究数据显示,1988-2012年,AEG占胃癌比例由22.3%升至35.7%[3]。

近年来AEG发病率上升,引起胃肠外科、胸外科特别关注,并且食管胃反流病(GERD)、肥胖、饮酒和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逐渐成为AEG发病高危因素[4]。

研究表明,早期AEG 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5],但我国早期AEG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进展期。

因此,对于AEG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最有效治疗方式,由于EGJ位置特殊,AEG外科手术治疗在多学科、多中心存在很大争议,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影响AEG外科治疗效果,近年来内微创技术提升、靶向治疗应用对AEG治疗有较大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ewertⅢ型则为全胃切除和距病变上缘5厘 米的食管下段切除术,手术操作主要在腹 部,是否需要做全胃切除尚存有争议,特 别是早期病变。对于病变局限于黏膜或黏 膜下,并且无淋巴结转移的证据,可考虑 行近端胃切除术而取代全胃切除术,但其 缺点经常造成胃食管返流以及不同程度的 食管炎。
7
8
surgical time (A) blood loss (B),
3
SiewertⅠ型主要反映出来的是食管下段的 病变,故以据病变上缘5-10厘米的部分食管 和距病变下缘5厘米的近端胃行切除术,手 术入路以经右或左开胸进行为宜;
SiewertⅡ型距病变上缘5厘米的食管下段切 除,下缘可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术,手术入路以腹 - 胸两切口或胸腹联合切 口为宜;
19
Questions
Transthoracic : left thoracic, right thoracic, thoracoabdominal approaches; The optimum extent of lymph node resection is still controversial; OS:recommend the transthoracic approach as the preferred option for type I tumors and the transhiatal approach for type Ⅱ and Ⅲ tumors;
Transthoracic vs transhiatal surgery for cancer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1
2
distal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s (AEGⅠ) true cardia carcinomas (AEG Ⅱ) subcardiac gastric cancers (AEG Ⅲ).
13
A: All Siewert types B: Siewert Ⅰ
14
C: Siewert Ⅱ; D: Siewert Ⅲ
1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horter hospital stay, lower 30-d hospital mortality and decrease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ith the transhiatal approach compared with the transthoracic approach. Moreover, a potential survival benefit was achieved for type Ⅲ tumors using the transhiatime (C) hospital deaths (D)
10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
11
anastomotic leak (A)
12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B)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C)
20
THANKS!
21
16
17
18
Conclus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urvival rate,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etween transthoracic resection group and non-transthoracic resection grou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