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防伪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的防伪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的防伪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的防伪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防伪印刷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及防伪产品年产值已达十几亿元人民币,形成了防伪印刷技术产品这一新兴产业。

防伪印刷技术涉及的科学领域很多,例如光学、化学、电磁学、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印刷技术、图纹字码技术等,属於一门交叉边缘科学。其中防伪油墨技术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防伪印刷技术,主要围绕在各种证券及商品商标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纸张防伪

纸张是印刷各种证券的物质基础,一些采用特殊工艺制造的专用纸基本上就具有防伪特点,在专用纸张中采用的防伪技术主要有:

防伪纸张

防伪纸张作为防伪技术领域的新发展,其优越性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它是把全息图案直接制作在纸张上,除去了塑料信息层,因此很少有被复制的可能。

其次,这种防伪纸张上的图案可根据商家要求设计、制版,生产出商家需要的不同质地、不同克重的纸张70克到400克,如铜版纸、卡纸、纸板,并且它还可以像普通纸一样,再进行胶印、丝网印等,既可靠又方便。

其三,这种防伪纸的价格只略贵於普通复合金银卡纸,只相当於全息防伪商标价格的十分之一,且省去了贴标签的人工费,易被商家接受。

其四,直接用这种激光防伪纸张包装的产品,既可起到防伪作用,又十分美观。

其五,由於全息纸张废弃後可在泥土中风化,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它将日渐取代含有塑料膜的激光全息产品。

目前某些生产烟、酒、化妆品、食品的厂家已开始初步尝试使用激光全息防伪纸张,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预计这种新型的防伪包装材料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市场。水印纸

水印纸在制造过程中,可利用技术手段将所需要的标识、图案等做入纸中,这些图案平常情况下不易看出,只有对着强光才能看清,我国发行的较大面额人民币大都采用了水印纸印刷。水印在当今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仍被世界各国防伪专家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伪技术,继续被各国采用并有所发展,大多数国家的钞票、重要的国际文件、设施图纸和各种票证也切用水印纸印刷。如100美元纸张中就采用了「富蓝克林」人头像水印,我国大面额人民币纸张中制作了「天安门」、「毛泽东」等水印。水印除在货币纸张中被采用外,在其它票证纸张中也已被广泛使用。水印在纸张中的位置有固定的,不固定和半固定的几种。

水印纸的生产工艺是世纪意大利造纸专家发明的。因为它在制造过程中融汇了设计、雕模、制网、抄纸等复杂的工艺过程,因此常使造假作伪者束手无策。验看水印也是识别真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当然,包装装璜上大量使用水印防伪在现阶段尚是不经济,用特殊材料研制出一种油墨,将仿水印标记制印在普通铜版纸上,与水印效果极其相似。安全线

安全线是指在造纸过程中将一条金线或塑料线置於纸张中间。安全线最早使用的是特制金线,现在使用的是塑料线并已发展成多种多样,如微型字母安全线,荧光安全线等。其安全线的形状有直线、波浪形、锯齿形等,我国在货币纸张中

已采用直线安全线。据有关资料称,新版美钞不仅在纸中埋入金属线,而且金属线上缩微了只能用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的有关文字。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造纸技术也在汇融了其它技术後有了长足的进展,纸张品种琳琅满目,例如:可以在不同光线下反射出多种颜色的名片纸、珠光纸、激光虹膜纸、金属与纸张复合後形成的金箔纸、银箔纸以及再处理形成的压花纸、折光纸等。如果能合理利用它们的性能、特点,并控制进货渠道,作为防伪印刷用纸,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力是不可低估的。

红蓝纤维丝或彩点

在造纸过程中将红蓝纤维或彩色小片(点)掺入纸浆内,或在纸张未定型前撒在纸张表面,在紫外线照射下有荧光反射。红蓝纤维丝和彩点在纸张中有固定位置和不固定位置两种。

二、印刷技术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高质量包装印刷品的要求,包装印刷业近年来开始了大范围的技术革命,多种印刷设备的并用,多种印刷工艺的相互渗透,使印刷产品更加变幻莫测、丰富多彩。采用这些新技术印出的产品为试图做伪者设置了层层障碍和阻力。

平凸合印与多工序合印

一般高档包装装璜印刷品多设计有大面积的色块、多色序的连续调画面及复杂的线条、花纹图案等,给单一印刷手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平凸合印,即利用凸版印刷机压力大,着墨均匀的长处大面积的实地色块,用平版印刷机压力平柔的长处印四色连续调和复杂线条部份,这样扬长避短,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对於一些要求更高更复杂的印品,还可以采用手、凸、凹和平、凸、凹漏等多

工序合印。总之,印刷工序愈复杂、印刷难度愈大的包装装璜印品,防伪效果就

愈好。

多色串印

多色串印也称串色印刷,一般多采用凸版印刷机印刷,它是根据印品要求,在墨槽里放置隔板後,再在不同隔版里分别放入多种色相的油墨。在串墨辊的串动作用下,使相邻部份的油墨混合後再传至印版上。采用这种印刷工艺,可以一次印上多种色彩,并且中间过渡柔和。由於从印品上很难看出墨槽隔板的放置距离,故也能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如果在大面积的底纹印刷上采用这种工艺,其防伪作用将更为突出。

凹印技术

是指印版上图文部位是凸起的,印出来的图文,其油墨也是凸起的,而图文线条清晰,层次分明,手触即能感觉。这种印刷技术既对纸张有保护作用,又具有防伪性能。重要的证券便用凹印技术。凹版印刷的种类根据制版方法分为两类:雕刻凹版(有手工雕刻凹版、机械雕刻凹版),腐蚀凹版两大种类。

手工雕刻凹版印刷的防伪效果较好。与防伪油墨技术相结合。有些印刷防伪油墨的颜料颗粒较大,需要较厚的墨层,而凹版印刷的质感较强,两者的结合,会得到双重的防伪及装璜效果。如凹版印刷使用荧光油墨,既保证了凹版印刷的微凸感,又保证了荧光油墨的使用要求,两者的秘诀防伪功能也都得到了保证。

激光全息虹膜印刷

激光全息虹膜印刷是采用激光全息摄影手段,在防震室中制出模版,然後通过一定压力将图纹转移到某种载体上。其产品在度点光源照射下,可产生色彩斑澜的彩虹状的独特效果,且图像的立体感极强,深受消费者青睐,被一些有识之士称为世纪无油墨的彩色印刷术。目前多采用冷压涂镀和做成汤印膜直接热烫两种工艺。由於这种技术的制版工艺比较复杂,难度很大,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厂家能

够生产,所以防伪效果极佳。应特别指出的是,全息摄影是在防震室里利用激光光源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景物光波的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同时摄取,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构成景物的每一个质点,形成全部信息。在制版过程中,室内细微的空气流动都能导致全息图像颜色的变化,所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两件一模一样的全息图版。

手工雕刻版压力大多数包装装璜印刷品都要求将重点品名、图案凸起。这些图文凸起多采用化学腐蚀法制成凸版,上机後与石膏凹版合成压印来完成。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制作工艺简便、周期短等优点,但是压印後凸效果不佳,不具备防伪作用。所以目前有很多印刷厂采用雕刻版压印工艺。

手工雕刻版需选用质地较好的铜版材,靠雕刻师手工技艺将用户要求的图文(主要是图案)用雕刀分层次雕出,一般可雕出个层次。特别要指出的是,化学蚀版法只能作出一个层次,而且边缘部份的死角也不可能像手工雕刻那样做成一定孤度来提高压凸效果和防止纸张崩裂。由於雕刻师的技艺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掌握的,且不同的雕刻师有不同的雕刻风格,即使是同一雕刻师也不可能刻出两块一模一样的模版,所以,用这样的模版压印出的包装印品,不仅压凸效果好,层次丰富,压印率高,而且具有较强的防伪作用。

特种光泽印刷

特种光泽印刷是近年来包装印刷界较流行的新型印刷技术。特种光泽印刷工艺目前主要有金属光泽印刷、珠光印刷、珍珠光泽印刷、折光印刷、可变光泽印刷、激光全息虹膜印刷、结晶体光泽印刷、仿金属蚀刻印刷和哑光印刷等。其中金属光泽印刷是采用铝箔类金属复合纸,着以较透明的油墨,在印品上形成特殊金属光泽效果。珠光印刷是在印品表面首先铺以银浆,再着以极透明的油墨,银光闪

光体透过墨层折射出一种珠光效果。珍珠光泽印刷是采用掺入云母颗粒的油墨印刷,使印品产生一种类似珍珠、贝类的光泽效果。折光印刷是采用折光版通过一定压力将图纹压印在印品上产生光折射的独特效果。哑光印刷是采用哑光油墨印刷或普通油墨印後再覆以消光膜,可产出朦胧的弱光泽特色,因此也有较安全的防伪作用。

三、防伪油墨

所谓防伪油墨,即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伪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我国目前开发、应用的防伪油墨可分类,分别加以阐述。具体实施主要以油墨印刷方式印在票证、产品商标和包装上。这类防伪技术的特点是实施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甚至手温可改变颜色)、重现性强,是各国纸币、票证和商标的首选防伪技术。

紫外荧光油墨

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的特种油墨。按激发光源的波长不同,又可分为短波紫外线激发荧光防伪印刷油墨(激发波长和长波紫外线激光荧光防伪印刷油墨(激发波长为365nm)。根据油墨有无颜色分为有色荧光油墨和无色荧光油墨两种。其中常用的荧光材料按其组成分类主要有三种。其一,有机荧光材料是具有大共轭体的不饱和分子,多是日光激发,用於色彩明显的装饰,荧光稳定性差,易氧化分解;其二,经高温合成的无机荧光材料,是用於荧光屏、日光灯管的发光材料,具有抗幅射好,稳定性高,但在油性介质中难以分散。合成难度高、耐水性差;其三,化学合成的稀土有机络合物作为荧光材料。常规的有机稀土荧光络合物具有制备简单,在油性介质中易分散、溶解、细化,在可见光下无色,紫外光激发下表现较强的荧光效果。

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

在太阳光下,能发出可见光(800nm的防伪印刷油墨。这种油墨从表面上看是由於太阳作用而变色,实质上也是受紫外线照射而变色的。目前我国市场上已开发应用的几种此类油墨在太阳光(也可在紫外光)下,即发生变色效果,可以从无色变紫、蓝、黄等色,也可设计为从有色到无色变化,是防伪材料中的新秀、奇葩。

热敏防伪油墨(亦称热致变色防伪油墨)

在加热作用下,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根据变色所需温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手温型变色防伪油墨和高温变色防伪油墨。手温型变色防伪油墨是指在36℃温度下,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按照变色方式的差异,又可分为单变色可逆、多变色不可逆和多变色不可逆热敏防伪油墨。现在我国已经开发出五种手温型单变色可逆油墨,变色方式有:玫瑰红变无色,紫红变无色,蓝色变无色,绿色变无色,橙红色变无色也可设计为有色变成各种其他颜色;三种高温单变色可逆防伪油墨,变色方式有:粉红变蓝色、黄变红、红变黑等。热致变色物质可分为无机盐类、配位化合物、有机物(染料分子)和液晶高分子等。

反应变色油墨

各种加在油墨中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从而使油墨改变颜色,达到防伪目的。热敏防伪油墨的一部份,压敏变色油墨、湿敏变色都属於变色油墨。另外利用酸碱指示剂添加到油墨中,印成商标後,遇到变色剂,能使油墨的颜色发生变化,达到防伪目的。

磁性油墨

是用带磁性的氧化铁粉混入油墨中制成的专用油墨,现阶段主要用於印刷银行票证的磁性编码文字和符号,具有记录和存储信息的功效。将印有磁性编码的票

证投入磁码识读器中可辨识真伪。将其适当使用在包装装潢上,可具有较强的较安全的防伪性。

生化反应油墨

这类油墨中混入了能产生生物化学反应的物质成份,可以先用此油墨在包装品及需要防伪的印品上一个肉眼不可见的标记,然後,依据配方有针对性选择化学试剂,当采用微热、润湿、摩擦等方法操作时,文字或图案就会显露出来。由於该油墨中化学成份较复杂,做伪十分困难,一些绝秘文件、重要票证等均采用了这

种油墨印刷。

液晶油墨

液晶油墨中加进了具有结晶性能的化合物。液晶在微弱电流和温度的影响下,因晶格发生变化而显示出明暗图案与色彩。用这种墨印出的包装装潢品可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反应。如果用於印刷日历,将会随着四季温度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彩,是一种很有生命力、有待开发的新型油墨材料。将其推广使用在包装装潢领域,其防伪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印刷专用油墨

印刷油墨是由色料、填充料、连接料等混和而成的,其中色料的成分选择是决定印品色相及鲜艳程度的重要因素。墨色调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自然界中的一些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的彩度、亮度差异及一些固有色是人工合成无法实现的。不同油墨厂生产的同一型号墨,不同批次间,其彩色也不尽

相同。因此,一些用量较大的包装装潢品使用厂家,都把自己的产品定点在一些规模较大和技术较先进的印刷厂家印刷,同时又在油墨厂定制了每种产品印刷的专用油墨,其配方由油墨厂负责保密。

激光全息标识结合荧光加密防伪油墨

激光全息标识在商标、企业标识等领域已经广泛使用。但随着激光全息识别制备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能够生产激光全息标识的厂家已经很多。如果能在不损坏激光全息标识完整性的前提下,增加新的防伪措施进行二次加密,则能提高其防伪功能。

我国现已研究开发出一种激光全息标识二次加密综合防伪技术,即在激光全息标识上,经过一定工艺加入可检测的特殊荧光材料,在日光上肉眼看不见,在验钞仪器的紫外光下显示特殊的各色荧光图文,具有耐磨擦、耐热、检测方便、准确、防伪性强的特点,且制作成本增加较少。

涂改油墨

若在相应部位进行涂改时,就会出现某种密码。这种油墨主要用於印刷支票、汇票和单据等证券,如有人在汇票的面额数字上进行涂改或消除原有数字,就会立即出现「作废」字样。

四、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又称彩虹全息图片。它兴起於年代初,在国外已形成新兴产业,该项技术传入我国还是近几年的事。激光全息模压技术在光学中属全息光栅技术一类。它是利用激光全息原理,将成像物体或图级的印刷设备和材料进行快速复制的全过程。其产品与一般照片大不相同,它不仅可以再现原物的主体形象,还可以随视线方位不同,显现原物不同侧面的形状,利用白光衍射光栅的原理,呈现五光十色、绚

丽多彩的画面,给人以更加形象、鲜艳、逼真的美感,且技术性高,设备精良,工艺复杂,经加工後产品极易破坏,因而具有相当高的观赏、装饰、包装(局部和整体)和防伪价值。

年代末,美国、英国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又研制开发出激光全息技术。日前,此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其产品具有幅面宽(可达1.1米,而窄幅仅0.15米),生产速度快,是国内目前最紧缺、最理想的中高档商品的防伪包装材料,尤其是纸全息的出现以及纸全息和彩印的有机结合,是装饰业和印刷领域里的一次重大革命。激光全息制品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用途广泛、市场广阔。随着激光技术发展,激光全息技术在无损探伤、超微缩技术、立体白光、工艺美术、实物演示等领域的应用迅速扩大。最近,美国印钞公司也试图在印钞工艺中加入全息技术。

五、条形码防伪技术

商品条码是商品的一种代码,是人类为了计算机等商品进行有效管理而设计的。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使用商品技术,包括合理地选择条码的载体,合理地选择印刷的方法及印刷机器,合理地选择印刷的位置等等,那麽就有可能使得商品条码技术具有防伪作用。

目前普遍认为具有防伪功能的条码只有两种,一种是隐形条码(有覆盖式隐式条码、光化学处理的隐形条码、隐形油墨印刷的隐形条码),另一种是金属条码。

六、电码防伪标识及电话识别系统

电码防伪标识及电话识别系统,是通过在每一产品上设置一个随机密码,将所有入网产品全部纪录存档於防伪数据中心库,让消费者利用电话、电脑等工具核对密码的正确与否来识别产品真伪。这项防伪技术实施在同一实物上,实现高度防伪的目的。最典型的范例就是钞票,如人民币就采用了七种防伪手段。因此,各种化学防伪技术还应该与其他防伪技术结合,才能提高名牌产品的防伪力度。最後,我国有关高等学校、研究院所在国家公安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和防伪协会的领导下,去创造防伪世界的新天地。总之,综合防伪技术是我国防伪事业的必行之路。

编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编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据说第一个编译程序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很难讲出确切的时间,因为当初大量的实验和实现工作是由不同的小组独立完成的,多数早期的编译工作是将算术公式翻译成机器代码。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的编译程序能完成的工作十分初步,如只允许简单的单目运算,数据元素的命名方式有很多限制。然而它们奠定了对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FORTRAN等一批高级语言,相应的一批编译系统开发成功。随着编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编译程序需求的不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有人开始研究编译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提出并研制编译程序的编译程序。它的功能是以任一语言的词法规则、语法规则和语义解释出发,自动产生该语言的编译程序。目前很多自动生成工具已广泛使用,如词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LEX,语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YACC等。20世纪60年代起,不断有人使用自展技术来构造编译程序。自展的主要特征是用被编译的语言来书写该语言自身的编译程序。 1971年,PASCAL的编译程序用自展技术生成后,其影响就越来越大。 随着并行技术和并行语言的发展,处理并行语言的并行编译技术,将串行程序转换成并行程序的自动并行编译技术也正在深入研究之中。另外嵌入式应用迅速增长的需求,推动了交叉编译技术的发展.还有系统芯片设计方法和关键EDA技术的研究,也带动了专用语言VHDL等及其编译技术的不断深化。 编译实现方式的发展 -手工 机器语言 汇编 系统程序设计语言 -自动构造工具lex yacc gcc 推动编译技术发展的因素 语言型(计算模式) 计算机体系结构 语言型 -命令式(imperative language) -应用式(applicative) -基于规则的(rule-based) -面向对象的(object-oriented) -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案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材分析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整册书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延续和加深。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从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但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课堂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b.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 a.初步掌握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信息的来源的方法,尝试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b.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c.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 a.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c.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 五、教学方法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法 六、教学环境 硬件:局域网机房,教师机一台,学生机81台,投影仪

关于防伪印刷技术你全都知道吗

关于防伪印刷技术你全都知道吗? 防伪印刷是一种综合性的防伪技术,是属于特种印刷的一个分支。是指用印刷手段来防止未经所有权准许而进行仿制、复制或伪造。而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的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一般来说,防伪技术是为了达到防伪的目的而采取的,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应具有下列特点:难以复制和仿制,本身价格合理,易于检验,制作在产品上的防伪标识不能去除之后重复使用等。 其实,印刷防伪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防伪技术,包括防伪设计制版、精密的印刷设备和与之配套的油墨、纸张等。单纯从印刷技术的角度来看,印刷防伪技术主要包括:雕刻制版、用计算机设计版纹、凹版印刷、彩虹印刷、花纹对接、双面对印技术、多色接线印刷、多色叠印、缩微印刷技术、折光潜影、隐形图像和图像混有印刷。 防伪技术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假冒产品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如烟草、医药、化工、食品、服装、图书等领域,造假成泛滥趋势,对于消费者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假冒伪劣商品的非法流通,不仅极大损害了生产厂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对品牌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目前,“造假”已成为世界各国仅次于贩毒的第二大社会公害。如何实现产品防伪,杜绝赝品,减少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损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政府和企业。 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采用防伪技术,越来越多的群众注意学习防伪知识

。因此,防伪技术随产品和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在打击假冒、保护名优产品、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防伪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假冒伪造活动的日益猖獗,促进了各种防伪技术的发展。防伪技术在融入了先进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也成为多学科科技成果的组合和应用的结晶。 防伪技术的类别 现有防伪技术有数码防伪技术、条形码技术、二维码技术、激光全息防伪技术、隐形图像防伪技术、微缩防伪技术、折光潜影防伪技术、射频识别防伪技术、化学油墨防伪技术、纹理防伪技术等等,其分类方法不同类别也不同。 从实际应用来看,用得较多的是按防伪技术难易和复杂程度划分的类别,即下述的四类防伪技术。 第一类防伪技术:采用了极难仿造的防伪技术。 第二类防伪技术:采用了多种学科的防伪技术并经过适当加密处理的综合防伪技术。 第三类防伪技术:在一般的防伪技术基础上经过适当加密处理的技术。 第四类防伪技术:一般的防伪技术。 从识别方面,防伪技术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第一类是视觉防伪技术,如:多重激光防伪、一维、二维条形码防伪、荧光防伪、变温防伪、水印防伪等。我们将在下文中具体举例分析。 第二类是电子识别防伪技术,如:磁记录、IC卡等防伪标识。这种标识的确起到了很好的防伪

软件工程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_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首先浅谈下软件工程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自1968年北约组织的技术委员会正式提“软件工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软件工程已经成为一门迅速发展,内容极其广泛的综合性学科。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则、技术和方法的学科。从学术观点看,软件工程要以软件开发和维护为出发点,总结规律,建立科学概念,指定软件生产的规范,逐步形成理论体系。总之,软件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软件的生存率,降低软件的生产成本,改进软件的质量,增加可靠性。 1、软件技术发展早期 在计算机发展早期,应用领域较窄,主要是科学与工程计算,处理对象是数值数据。1956年在J.Backus领导下为IBM机器研制出第一个实用高级语言Fortran及其翻译程序。此后,相继又有多种高级语言问世,从而使设计和编制程序的功效大为提高。这个时期计算机软件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在当时的水平上成功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方面从Fortran及Algol60开始设计出了具有高级数据结构和控制结构的高级程序语言,另一方面又发明了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自动转换技术,即编译技术。然而,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除了科学计算继续发展以外,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和非数值计算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出现了操作系统;为了适应大量数据处理问题的需要,开始出现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软件规模与复杂性迅速增大。当程序复杂性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软件研制周期难以控制,正确性难以保证,可靠性问题相当突出。为此,人们提出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方法来克服这一危机。软件技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软件工程形成的初始阶段1968—1975 此阶段主要提出和探讨软件工程及当时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使用单个方法和工具以及改善组织管理手段加以解决。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1.调査、分析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统计、分析程序设计及程序出错的类型。 3.研制软件测试方法与工具。 4.提出改进软件质量的方法。 5.提出软件生产化的必要性与设想。 6.数据的抽象化和方式。 7.研究程序实现的技巧与措施。 从70年代初开始,大型软件系统的出现给软件开发带来了新问题。大型软件系统的研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可是研制出来的产品却是可靠性差、错误多、维护和修改也很困难。一个大型操作系统有时需要几千人年的工作量,而所获得的系统又常常会隐藏着几百甚至几千个错误。程序可靠性很难保证,程序设计工具的严重缺乏也使软件开发陷入困境。结构程序设计的讨论导致产生了由Pascal到Ada这一系列的结构化语言。这些语言具有较为清晰的控制结构,与原来常见的高级程序语言相比有一定的改进,但在数据类型抽象方面仍显不足。面向对象技术的兴起是这一时期软件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面向对象”这一名词在80年代初由Smalltalk语言的设计者开始提出,而后逐渐流行起来。 面向对象的程序结构将数据及其上作用的操作一起封装,组成抽象数据或者叫做对象。具有相同结构属性和操作的一组对象构成对象类。对象系统就是由一组相关的对象类组成,能够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标题: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2、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结合视频节目,通过问题研讨,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历史和发展趋势,能分析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 教学重点: 1、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2、正确分析信息技术的积极、消极两方面影响 教学思路: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比较杂,要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面面俱到的全部掌握很难做到,因此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本节课最需要注意和最难解决的问题。 根据教材这个特点和学生特点,因此在课程安排上: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再由IT单词含义引入新课,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对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这四种技术则给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课后自学,有效节省时间;信息技术的五个发展阶段作为记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记下就达到了目的,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勇敢回答;对于比较重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则通过学生回答、辩论赛等多种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后采用知识点评价和自我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课时:1 学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通过抢答的方式概括信息具有的基本特征:传递性 | 共享性 |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 价值相对性 | 时效性 | 真伪性 | 其他特性 (2)练习讲评 请几个同学举例,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阅读课本实例,结合课前预习,讨论文中的内容,填写表格,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1)IT的英文全称是什么?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四方面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2、小组讨论 (1)阅读课本材料,经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产生了哪些信息技术 主要特点 1 2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复习:完成下列填空题:(提问、回答) 一、关于多媒体的数字化: 1、录制一段时长1分钟、双声道、16位量化位数、44.1kHz采样频率的不压缩的音频数据是: A、10.1MB B、80.8MB C、17.2KB D、344.5KB 2、根据下图所示,有一个声音文件“第4讲附件录音.wav ”,每秒(ps)播放176kb(这里的k 仍旧表示千的意思,kb=1000b),那么播放23.40秒,需要多少存储空间(KB)? 176kb*23.40; 3、一幅1024×768像素的黑白(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A、1.5MB B、120KB C、96KB D、1.2MB (1) 4、一幅1024×768像素、256色的(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提示:28=256,) 二、分析下面的数制题: 1、十六进制数4FH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1001111)2 (B)(1011011)2 (C)(1010111)2 (D)(1011110)2 2、、若要分别表示一年的月份,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则最少需要 【A】 1位【B】 2位【C】 3位【D】 4位 3、十进制数121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__。 A、1111001 B、111001 C、1001111 D、100111 基本方法1:121反复除2求余数; 方法2: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看哪一个是121? 方法3: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 79H 39H 4FH 27H 十六进制数的幂展开计算结果就是十进制数:79H=7*161+9*160=121 方法4:7个1=(1111111)2=127,111=110 =6,127-6=121 三、其它概念: 1、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 存储容量最小单位是“位”(b it),存一个:0或1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1B=8b it ( B:Byte, 字节;存放一个字符,如:数字、字母、符号。) (2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

编译原理发展史

编译原理历史与发展 姓名:费张烨学号:09923206 指导老师:朱文华 基于形式语言理论中的有关概念来讨论编译实现问题。即 编译原理=形式语言理论+编译技术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虽然只有少数人从事编译方面的工作,但是这门课在理论、技术、方法上都对学生提供了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软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编译器是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计算机程序。编译器将源程序(source language)编写的程序作为输入,而产生用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 )编写的等价程序。通常地,源程序为高级语言(high-level language ),如C或C + + ,而目标语言则是目标机器的目标代码(object code,有时也称作机器代码(machine code )),也就是写在计算机机器指令中的用于运行的代码。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源程序→编译器→目标程序 编译技术的历史 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冯·诺伊曼在存储-程序计算机方面的先锋作用,编写一串代码或程序已成必要,这样计算机就可以执行所需的计算。开始时,这些程序都是用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 )编写的。机器语言就是表示机器实际操作的数字代码,例如: C7 06 0000 0002 表示在IBM PC 上使用的Intel 8x86处理器将数字2移至地址0 0 0 0 (16进制)的指令。 但编写这样的代码是十分费时和乏味的,这种代码形式很快就被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 )代替了。在汇编语言中,都是以符号形式给出指令和存储地址的。例如,汇编语言指令 MOV X,2 就与前面的机器指令等价(假设符号存储地址X是0 0 0 0 )。汇编程序(assembler )将汇编语言的符号代码和存储地址翻译成与机器语言相对应的数字代码。 汇编语言大大提高了编程的速度和准确度,人们至今仍在使用着它,在编码需要极快的速度和极高的简洁程度时尤为如此。但是,汇编语言也有许多缺点:编写起来也不容易,阅读和理解很难;而且汇编语言的编写严格依赖于特定的机器,所以为一台计算机编写的代码在应用于另一台计算机时必须完全重写。 发展编程技术的下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以一个更类似于数学定义或自然语言的简洁形式来编写程序的操作,它应与任何机器都无关,而且也可由一个程序翻译为可执行的代码。例如,前面的汇编语言代码可以写成一个简洁的与机器无关的形式 x = 2。 上世纪50年代,IBM的John Backus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对FORTRAN语言及其编译器进行开发。但由于当时人们对编译理论了解不多,开发工作变得既复杂又艰苦。与此同时,Noam Chomsky开始了他对自然语言结构的研究。他的发现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第二周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体会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认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4、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5、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6、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二、精讲: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1)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在别的程序上,这样就不易被察觉和发现.当病毒事先设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计算机病毒便发作,对计算机系统发起攻击。 (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都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这也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它可以随着带有病毒的软盘、光盘、电子邮件等,通过交替使用和网络,迅速传染到别的计算机系统。 (3)破坏性 刚才也有同学讲了很多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删除数据、修改文件、抢占存储空间。计算机病毒甚至可以使一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正常工作中断,或使一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危害到国家经济和安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信息技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了解。 ②有条件的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课程资源。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本课及运用“百度搜索”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提高他们的信息展示的能力。同时通过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广西教育出版社的桂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个人经验以及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料,来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教师需要铺设好思维阶梯,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用信息;学会搜集和展示信息;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探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信息沟通能力和信息展示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③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年中期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特网等汇成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核心与主流,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延伸,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分为: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 是信息技术群的核心。从公元前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17 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算并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 其指令与被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处理的所有数、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社会的“大脑”,那么通信技术就是现代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这里提到的通信技术应当广义地理解为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 可以预见, 在本世纪中叶之前, 现代信息技术仍将保持它在全球高技术中的先导地位, 在向着它的顶峰攀登的同时, 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包括生物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程, 同时, 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 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处于人类科学技术的更大变革的前夜, 信息化核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不仅值得科学家们高度关注, 更值得所有人类高度重视。如今,西方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领先中国,并且差距还比较大,国外信息化发展有着许多亮点,如电子信息材料整体稳步向前, 环保节能材料领域发展令人瞩目……展望未来,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2)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3)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

计算机软件的漏洞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软件的漏洞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在此前提下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成为了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无疑成为了控制安全漏洞的必要手段。本文针对目前安全检测中主要使用的动态检测技术和静态检测技术做了详细叙述,并且针对其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漏洞检测;技术 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承载下的计算机成为了很多人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伙伴。而随之而来的各种信息安全也成为了焦点问题。软件和硬件组成了计算机,而软件则是计算机系统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网络通信还是操作系统,再或者是一些应用程序都是软件形式存在的,这些软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漏洞,这就给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软件漏洞检测系统能够对计算机内的软件进行系统的扫描,准确的找出安全漏洞,并且进行有效的修复。软件漏洞检测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漏洞检测技术为人们的信息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 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的定义和特点 1.1安全漏洞的定义 所谓的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就是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弱点和缺陷,这些弱点和缺陷容易成为某一威胁的主要攻击对象,或者是对某危险事件具备较强的敏感性,或者是具备进行攻击威胁的可能性。软件中的安全漏洞产生有可能是设计者在开发该软件时,因为失误或者是系统本身潜在的不安全性导致的。 1.2安全漏洞的分类 1.2.1功能性逻辑漏洞 功能性逻辑漏洞影响软件正常功能的使用,例如在运行软件时,提示执行结果错误,或者是执行流程错误。 1.2.2安全性逻辑漏洞 安全性逻辑漏洞是之在运行当中,软件功能可以正常的使用,但是漏洞如果被攻击或者利用过以后,会生成一些恶意代码,导致软件运行错误,并且误执行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仍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其未来的发展情况非常值得期待。为此,本文主要论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够为该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应用 目前阶段,人们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高,小到普通百姓日常的网络应用,达到国家层面的信息统计和分析,都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给世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为了让这项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应用,笔者以自身高中生的视角,阐述计算机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情况,希望可以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1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强大,其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仍在不断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需要提升自身的各项性能,例如提升自身的安全性能、数据传输性能等,保障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操作水平,避免病毒入侵,要通过防火墙和系统建设提升病毒防御能力,还要降低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的难度,要使得其运行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网络结构设计能力,要提升网络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到合理划分,相关设计人员需要让计算机信息技术形成不同的结构层次,要形成相应的规范,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性能,笔者通过学习得知,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降低。同时,在优化处理器系统环节,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要提升系统的运行能力,提高其运行的效率。 2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许多环节中都有应用,其为各个环节都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笔者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较为明显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多的帮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 陆以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 本专题从七个方面介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第一个是微电子与光电子,第二个是现代通信技术,第三个是遥感技术,第四是智能技术,第五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第六是消费类电子技术,第七是信息安全技术。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 在讲这个之前,我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同一个领域都取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能不能说出来?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只拿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奖;也不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在化学和物理,不是同一个领域,她拿了两次诺贝尔奖。这个科学家叫巴丁,他是晶体管的发明人,因为他和肖克莱、布拉顿三个人一起发明了晶体管,1946年他们开展了这个研究,1947年观察到了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1972年因为他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发明了超导,所以第二次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他曾经开玩笑说他每次都得了三分之一,得了两次才拿到三分之二,他还必须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再合作一次,再拿一次,才能拿到整个诺贝尔奖。 我们言归正传,微电子学是什么?它是电子学的分支,它主要是研究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的技术,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工艺和测试等。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求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那如何研究出这种器件就是微电子学研究的内容。我们以一个它的发展线路来看一下,我刚才谈到巴丁和另外两个科学家,一个是肖克莱,他提出了著名的PN结理论,另外一个科学家叫布拉顿,他们三个于1946年1月在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小组,经过差不多两年,他们观察到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晶体管是分离电路,还不能满足我们体积小、低功耗的要求,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集成电路。从晶体管发展到集成电路已经有50年了,1952年英国科学家G.W.A. Dummer第一次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1958年以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科学家基尔比(Clair Kilby)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集成电路发展了五十年,它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我们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Gordon Moore)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他提出这个定律的时候是1965年,那时候他还不是在Intel,而是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做实验室主任,他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定律说的是芯片上的晶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就是24个月翻一番,到现在摩尔定律还在起作用。 我们前面说的是微电子技术,下面我们就再说一下光电子技术,为什么把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放在一起谈?光电看起来好像不相干,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他们是有密

ARM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实训报告

ARM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ARM公司介绍 ARM是一家提供RISC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公司,设计了大量高性能、廉价、耗能低的RISC处理器、相关技术及软件。适用于多种领域,比如嵌入控制、消费/教育类多媒体、DSP和移动式应用等。ARM 公司的总部位于英国剑桥,成立于1990年11月,在全球设立了多个办事处,是苹果、Acorn、VLSI、T echnology等公司的合资企业。 20世纪90年代,ARM公司的业绩平平,处理器的出货量徘徊不前。由于缺乏资金,ARM 做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决定:自己不制造芯片,只将芯片的设计方案授权给其他公司,由它们来生产。正是这个模式,最终使得ARM芯片遍地开花,将封闭设计的Intel公司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手机的快速发展,出货量呈现爆炸式增长,ARM处理器占领了全球手机市场。2010年,全球ARM芯片出货量达61亿片,远远超出预期的45亿片。 ARM公司发展现状 ARM 公司本身并不靠自有的设计来制造或出售 CPU ,而是将处理器架构授权给有兴趣的厂家。ARM 提供了多样的授权条款,包括售价与散播性等项目。对于授权方来说,ARM 提供了 ARM 内核的整合硬件叙述,包含完整的软件开发工具(编译器、debugger、SDK),以及针对内含 ARM CPU 硅芯片的销售权。对于无晶圆厂的授权方来说,其希望能将 ARM 内核整合到他们自行研发的芯片设计中,,通常就仅针对取得一份生产就绪的智财核心技术(IP Core)认证。对这些客户来说,ARM 会释出所选的ARM 核心的闸极电路图,连同抽象模拟模型和测试程式,以协助设计整合和验证。需求更多的客户,包括整合元件制造商(IDM)和晶圆厂家,就选择可合成的RTL(暂存器转移层级,如 Verilog)形式来取得处理器的智财权(IP)。藉著可整合的 RTL,客户就有能力能进行架构上的最佳化与加强。这个方式能让设计者完成额外的设计目标(如高震荡频率、低能量耗损、指令集延伸等)而不会受限于无法更动的电路图。虽然 ARM 并不授予受权方再次出售 ARM 架构本身,但受权方可以任意地出售制品(如芯片元件、评估板、完整系统等)。商用晶圆厂是特殊例子,因为他们不仅授予能出售包含 ARM 内核的硅晶成品,对其它客户来讲,他们通常也保留重制 ARM 内核的权利。 就像大多数 IP 出售方,ARM 依照使用价值来决定 IP 的售价。在架构上而言,更低效能的 ARM 内核比更高效能的内核拥有较低的授权费。以硅芯片实作而言,一颗可整合的内核要比一颗硬件宏(黑箱)内核要来得贵。更复杂的价位问题来讲,持有 ARM 授权的商用晶圆厂(例如韩国三星和日本富士通)可以提供更低的授权价格给他们的

信息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工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很多新兴技术不断的产生。比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等。其中我们生活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信息化技术。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的简称就是IT它是由它的英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而成,信息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某一项技术它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切切实实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超越了前所未有的时空距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存业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模式和生存方式,许多城市居民几乎可以说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信息通信技术的生活会 是什么样子。你比如说人们在城镇里乘坐的公交车所用的公交卡,家里面看的数字电视,电话手机等一系列通讯工具,网络,媒体,办公,超市,图书管理等等都需要用到信息技术。如今,通信工具已真正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主体。 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应用同样的在我们工作中 在各个企业中也是运用广泛,我们对于电子商务这个词汇应该不陌生。现在基本上各行各业都在发展电子商务。那么开展电子商务肯定会离不开电脑,网络等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我们都知道,企业间的沟

通其实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各类单位也离不开沟通。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云集的城市当中,信息沟通的变迁也让人惊叹。网上办公、网上交易、网上查询等一系列的互联网应用,使电话、宽带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电子商务活动手段。还有更高级一点的,我们经常在电视里面看到的一种会议模式那就是视频会议,视频会议系统的开通,为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节约了不菲的差旅费,而且提升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各级政府能通过这一手段迅速作出反应、部署。 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真的是影响到我们的方方面面,我们生活中离不开,企业中离不开,政府中也离不开。或许我们以前没有在意,其实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在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就以我们手中的手机作为一个例子,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的手机已经从早期的语音专家延伸到短信、彩铃、音乐下载、手机报、搜索引擎、游戏、手机定位、手机支付等多元化应用,从耳、嘴和眼等人类器官功能的单一发挥,演变为多器官多功能发挥的同时进行。短信、飞信聊天、炒股、买彩票……新技术为移动办公和休闲娱乐提供了不少便利。 总之,我们的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将会更加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便利。 旅管08-1班毕庆龙

eda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EDA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的交集越来越密切。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涉及通信、国防、航天、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领域工作中,EDA技术的含量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从而使它成为当今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之一。本文简单的介绍EDA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在未来的发展。 关键字:EDA,技术,应用,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technology and our life is more and more close intersection. With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national defense, involved in aerospace, industrial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and other areas of work, EDA technical content is increasing at an alarming speed, so as to make it become the forefro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EDA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the future. Key world: EDA ,development , 一、前言 1·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涉及通信、国防、航天、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领域工作中,EDA技术的含量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从而使它成为当今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之一。现代电子产品的性能提高、集成度和精密度不断的增加,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越来越快。采用传统的电子设计方法设计电路越来越困难,EDA 技术提高了电路的设计效率和可靠性,减少了劳动强度,给电子系统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EDA: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缩写,是90年代初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和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根据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完成的设计

防伪印刷技术的历史演变

防伪印刷技术的历史演变 市场上的防伪产品从技术特征和功能进化角度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五代产品: 第一代产品:以激光标签为代表的产品。 消费者也没有辨认标签真假的能力,标签也易于伪造,在缺乏可对比性的情况下,60%的伪造品与100%真品难以确认;其次是温变标签,消费者虽然易于识别但也易于伪造。同时演变的还有核径迹防伪等等。 第二代产品:查询式数码防伪标签。 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查询数码标签的真伪,因为每一个标签上密码数据都是随机生成,密码很难破解,伪造起来难度较高,而且成本相对比较低,辨别比较简单直观,所以至今为至很受各企业和消费者的信任。 第三代产品:纹理防伪标签。 纹理防伪是以包装材料本身固有的斑纹记号为防伪识别标记的一种防伪技术。自然界的斑纹总是千差万别的,如指纹、木纹、石纹、斑马纹、冰纹、干裂的地面等纹理都是随机的、唯一的、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利用这一原理,选用纹理清晰的包装材料制成防伪标签,对每一枚标签材料的斑纹记号进行拍摄、编号、建档、存入防伪数据库中。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传真、电话查询档案、辨别真伪。随机原理上提高了伪造难度。 第四代产品:安全线防伪纸技术及其应用产品,包括各类产品防伪说明书及合格证、防伪瓶贴、防伪标签等。消费者可以通过辨认安全线是否嵌埋在纸张中间来轻松实现真伪识别。这类防伪技术产品的仿制门槛极高,无法用印刷的方法实现伪造,真正做到了“易于识别、难于伪造”。因此,是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最为有效的防伪技术产品。 第五代产品:无线防伪技术----手机物联网防伪技术。通过在产品、包装等附上真知码防伪标签,该标签为双层设计,首层查询层,底层防伪层。消费者在自己的手机安装专用的真知码软件,扫描真知码防伪标签,根据手机端的信息反馈查询及验伪。手机物联网防伪技术精准的将产品和消费者定位。企业通过数据后台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实现企业在管理及营销端需求,一码多用,降低成本。真知码防伪标签具备信息容量大,防复制,抗毁损,识别速度快等特点,已成为中国防伪技术核心发展方向,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我国的防伪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的防伪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防伪印刷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及防伪产品年产值已达十几亿元人民币,形成了防伪印刷技术产品这一新兴产业。 防伪印刷技术涉及的科学领域很多,例如光学、化学、电磁学、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印刷技术、图纹字码技术等,属於一门交叉边缘科学。其中防伪油墨技术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防伪印刷技术,主要围绕在各种证券及商品商标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纸张防伪 纸张是印刷各种证券的物质基础,一些采用特殊工艺制造的专用纸基本上就具有防伪特点,在专用纸张中采用的防伪技术主要有: 防伪纸张 防伪纸张作为防伪技术领域的新发展,其优越性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它是把全息图案直接制作在纸张上,除去了塑料信息层,因此很少有被复制的可能。 其次,这种防伪纸张上的图案可根据商家要求设计、制版,生产出商家需要的不同质地、不同克重的纸张70克到400克,如铜版纸、卡纸、纸板,并且它还可以像普通纸一样,再进行胶印、丝网印等,既可靠又方便。 其三,这种防伪纸的价格只略贵於普通复合金银卡纸,只相当於全息防伪商标价格的十分之一,且省去了贴标签的人工费,易被商家接受。 其四,直接用这种激光防伪纸张包装的产品,既可起到防伪作用,又十分美观。

其五,由於全息纸张废弃後可在泥土中风化,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它将日渐取代含有塑料膜的激光全息产品。 目前某些生产烟、酒、化妆品、食品的厂家已开始初步尝试使用激光全息防伪纸张,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预计这种新型的防伪包装材料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市场。水印纸 水印纸在制造过程中,可利用技术手段将所需要的标识、图案等做入纸中,这些图案平常情况下不易看出,只有对着强光才能看清,我国发行的较大面额人民币大都采用了水印纸印刷。水印在当今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仍被世界各国防伪专家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伪技术,继续被各国采用并有所发展,大多数国家的钞票、重要的国际文件、设施图纸和各种票证也切用水印纸印刷。如100美元纸张中就采用了「富蓝克林」人头像水印,我国大面额人民币纸张中制作了「天安门」、「毛泽东」等水印。水印除在货币纸张中被采用外,在其它票证纸张中也已被广泛使用。水印在纸张中的位置有固定的,不固定和半固定的几种。 水印纸的生产工艺是世纪意大利造纸专家发明的。因为它在制造过程中融汇了设计、雕模、制网、抄纸等复杂的工艺过程,因此常使造假作伪者束手无策。验看水印也是识别真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当然,包装装璜上大量使用水印防伪在现阶段尚是不经济,用特殊材料研制出一种油墨,将仿水印标记制印在普通铜版纸上,与水印效果极其相似。安全线 安全线是指在造纸过程中将一条金线或塑料线置於纸张中间。安全线最早使用的是特制金线,现在使用的是塑料线并已发展成多种多样,如微型字母安全线,荧光安全线等。其安全线的形状有直线、波浪形、锯齿形等,我国在货币纸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