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股静脉穿刺法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静脉采血对于明确诊断和治疗以及抢救时机至关重要。
然而,小儿的血管比较细小,采血针头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导致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容易造成溶血和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危重患儿的抢救中更为困难。
因此,股静脉穿刺法成为一种有效的血标本采集方法。
近年来,我们科室共有292例婴幼儿和其他静脉采血困难的患儿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0.5%,二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7.3%,三次穿刺成功率达到100%。
实践证明,采用股静脉穿刺法,能够提高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患儿仰卧,用小沙袋垫高穿刺侧臀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
2.助手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使穿刺侧髋部外展45度并屈膝90度角,助手固定不穿刺侧的下肢及膝关节。
患儿双下肢基本成“蛙状位”,充分暴露穿刺点。
3.操作者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左手食指(包括甲沟)及患儿穿刺部位皮肤。
4.在患儿腹股沟中、内1/3交界处,用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波动点后,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波动点内侧0.3-0.5cm处垂直刺入,然后慢慢向上提针,边提边抽回血。
有回血时固定针头,抽取所需量,拔出针头。
5.棉球压迫针眼处5分钟预防出血。
6.整理床单位。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出血。
2.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反复多次穿刺。
3.如抽出鲜红色血液,提示穿刺误入动脉,立即拔出针头,压迫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4.除垂直进针外还可斜刺,即在腹股沟下方1-3cm处,以30-45度角刺入,向搏动点内侧刺去,然后缓缓向后退针,边退边抽回血,见回血可固定针头取血。
5.穿刺后需要观察局部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6.腹股沟处易被大小便污染,穿刺前应充分消毒皮肤。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正确了解股静脉解剖位置,科学选择静脉穿刺点,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引言在婴幼儿的医疗中,抽血是一项常见的操作。
而对于婴幼儿来说,股静脉是一种常用的抽血通道。
但是由于婴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股静脉抽血的方法选择以及操作技巧都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对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进行分析,供医务人员参考。
方法一:经皮股静脉穿刺经皮股静脉穿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婴幼儿股静脉抽血方法。
其操作流程如下:医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抽血位置,一般为婴幼儿的股腘部,然后使用消毒液对该位置进行消毒处理。
接着,医务人员使用一根尖头针对股动脉进行定位,并在动脉旁边进行穿刺。
当抽液开始时,医务人员需要确保血管内无血液回流,然后可以进行抽取血液。
经皮股静脉穿刺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时间短暂、并发症较少。
但是由于婴幼儿的股静脉较为细小,穿刺时需要特别小心,以免造成血管损伤或者出血。
超声引导的股静脉穿刺的优点是能够准确找到股静脉位置,避免了股静脉损伤的风险。
但是其缺点是需要额外的设备支持,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两种方法优缺点对比对比起来,经皮股静脉穿刺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迅速,适用于急诊情况下的抽血操作。
但是存在着股静脉损伤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技术不够娴熟的医务人员来说。
而超声引导的股静脉穿刺则能够准确找到股静脉位置,避免了股静脉损伤的风险,但是其操作复杂,耗时较长,适用于一般条件下的抽血操作。
结论对于急诊婴幼儿股静脉抽血操作,经皮股静脉穿刺和超声引导的股静脉穿刺都是常用的方法。
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需要在保证操作迅速的尽量避免股静脉损伤的风险。
希望本文能够对婴幼儿急诊抽血操作提供一些帮助。
股静脉穿刺术

股静脉穿刺术
一、适应证
适用于婴幼儿穿刺取血。
操作方法
(1)患儿取仰卧位,脱去一侧裤腿,将穿刺侧腹股沟处垫高,用尿布覆盖会阴,以免患儿排尿污染穿刺部位。
(2)将患儿大腿稍外展、外旋,并由助手固定
(3)触得股动脉搏动后(一般在腹股沟中1/3与内1/3交界处,新生儿可在近中点处),局部皮肤消毒,在动脉内侧垂直刺人;或在腹股沟下lcm 处呈45°角刺人,若不见血,则--面保持注射器负压,一面退回注射器,直至抽得血液。
针头拔出后以棉球压迫2~3分钟。
三、注意事项
(1)有出血倾向者忌用此法,以免出血难止。
(2)如穿刺时偶然刺人股动脉,则抽出血液为鲜红色,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处数分钟以防出血。
(3)穿刺后应注意观察有无继续出血。
如穿刺失败,不宜再于同侧穿刺。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急诊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见的操作之一。
在临床急诊中,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股静脉抽血,以获取急诊患儿的血清,对于可能存在严重疾病的患儿,及时进行血液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一些儿科医生来说,对于急诊婴幼儿股静脉穿刺的操作比较困难,因此不同的穿刺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儿科医生的需要。
一种方法是传统的直穿法,该方法需要使用针头直接从股囊中穿刺至股静脉。
在操作中,医生需要通过触摸,定位婴儿的股动脉和股静脉的位置,并确定穿刺点,然后插入穿刺针,沿着股骨的前缘旋转针头,直到针头进入股静脉,并随着股骨旋转,使穿刺针的方向跟随着股骨的方向自然转向,以减少损伤和出血。
采用传统的直穿法,需要儿科医生掌握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婴儿,并且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素较多,容易导致穿刺失败、出血等问题。
另一种方法是间接穿刺法,该方法相对传统的直穿法更加简单,操作中每个步骤都比较清晰明了。
医生首先要找到股前阴治的韧带,然后将患儿的大腿呈90度弯曲,并向外侧侧卧,以便于儿科医生查找股静脉。
然后医生可以选择在左侧或右侧进行股静脉的穿刺,可以选择从股前外侧切口位置稍稍向腹侧穿刺,但是要注意穿刺角度,采用与大腿近平行的方向。
在穿刺时需要将穿刺针先沿着韧带推进到股骨处,然后适度偏向中央进行,明确感觉到穿刺针已经进入了股静脉中,可以向试管注入吸入器抽取血液。
总体来说,虽然传统的直穿法经验要求较高,但是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灵活运用,示意图操作很直观,在熟练后实施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而对于不熟悉儿科针扎的医生,间接穿刺法更加简单易行,操作也更加安全,对于医生和患儿的损伤都会更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婴儿的皮下组织松弛,需要控制穿刺深度,避免伤及深度的器官和骨骼。
总之,对于急诊婴幼儿的股静脉穿刺,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情况,合理选择穿刺方法,以确保操作的快速和准确,同时也需要注意确保婴儿的安全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背景小儿股静脉穿刺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通常用于小儿静脉输液、输血等需要经静脉给药的治疗过程中。
由于小儿的静脉系统比成年人脆弱且难以找到合适的穿刺点,小儿股静脉穿刺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正确掌握小儿股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减少穿刺操作的风险至关重要。
二、穿刺前准备在操作小儿股静脉穿刺前,必须明确患儿的年龄、体重、性别、身体状况等影响穿刺的重要参数,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1.选取合适的穿刺器材小儿股静脉穿刺需要采用一次性穿刺器材进行操作,这种器材一定要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绝对干净和无菌。
同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来选择合适的导管和穿刺针。
在医疗操作中,由于小儿的静脉较细小且脆弱,尤其是早产儿和新生儿更是如此,因此需使用较小规格的导管和穿刺针。
2.定位切口在进行小儿股静脉穿刺前,需要在股动脉上方和髌骨下方的股动脉三角区域内找到合适的穿刺点。
在定位切口时应该注意避开患儿的脉管,避免对血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穿刺操作下面是小儿股静脉穿刺的具体操作步骤:1.患儿取半侧卧位,用布或者纱布将患肢展开固定。
2.洗手消毒,戴好手套,穿刺针镶入针头,拉开针盖,使针头处于暴露状态。
3.用碘酒或者75%酒精对股动脉区域进行消毒,等消毒液晾干。
4.穿刺针尖沿着股动脉方向斜切入皮肤,一次穿刺到股静脉内,如阻力大,应稍作调整,不可盲目用力推进。
5.确认进入股静脉后,拉出穿刺针内芯,将导管插入穿刺针内,用穿刺针推入导管,使导管进入股静脉。
6.导管插入后感觉到进口松动即为插入正确,再用眼观察导管在皮下部位是否稍有膨隆即可确认是否插入到位。
7.将导管固定好,并连接输液管或抽血管即可。
四、注意事项1.操作前需对常规操作进行反复饰演,减少患儿的情绪波动。
2.小儿股静脉穿刺前,应充分测量患儿多项生理指标,以便在发生不良反应时采取及时和正确的处理措施。
3.在股动脉三角区域内寻找穿刺点时,应该避开患儿的脉管、神经及其他皮下结构,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急诊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抽血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操作技术,对于确诊、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由于婴幼儿股静脉极为细小且较浅,穿刺操作相对复杂,因此选择适当的穿刺方法对于提高操作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抽血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直接穿刺法和间接穿刺法。
直接穿刺法是指通过直接穿刺股静脉进行抽血。
操作方法如下:确定穿刺点,即股骨内侧髁突下缘与大腿内侧韧带交界处。
然后,用酒精擦拭穿刺点,将婴幼儿背部平放在医生的左手掌心上,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婴幼儿大腿;医生利用右手的拇指指压在穿刺点上,用左手的食指推动婴幼儿大腿使之略微外展,并随即用右手拇指指压于穿刺点上,边压边顺利将穿刺针尖端进入股静脉腔内。
当血液自穿刺针尖端迅速涌出时,换上抽血管,顺利抽血。
若抽血时遇到困难,可稍微向吸引采血管。
间接穿刺法是指通过导丝辅助穿刺股静脉进行抽血。
操作方法如下:选择一条粗细适中、柔软度好且不易弯曲的导丝,并将导丝的末端用无菌棉球包裹;然后,确认穿刺点位置,用酒精擦拭穿刺点;医生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固定婴幼儿大腿,右手拇指指压在穿刺点上;医生将导丝迅速甩入穿刺点,导丝进入股静脉后,再迅速推入20-30mm。
此时,右手的食指固定导丝,医生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固定导丝,右手拇指移入取血位置,采取抽血前后的预防措施。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直接穿刺法相对简便,操作迅速,对于抽血时间敏感的急诊环境非常适用。
直接穿刺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大量的静脉血供,因此在需要大量血液样本的临床情况下,直接穿刺法是首选方法。
但直接穿刺法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穿刺针误伤,引起皮下血肿、淤血等并发症,因此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间接穿刺法操作技术要求稍高一些,但由于穿刺方式更为精准,因此在操作上相对安全。
间接穿刺法通过导丝的辅助,减少了直接穿刺对血管的损伤。
间接穿刺法对于婴儿股静脉发育不完善、血管多曲等情况下,操作相对简便,成功率较高。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引言在临床急诊医学中,婴幼儿的股静脉穿刺抽血是一项常见的操作。
由于婴幼儿的肌肉和皮下脂肪较厚,血管较小,因此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
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股静脉穿刺抽血的过程更加复杂。
本文将对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进行分析,并提供临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一、传统穿刺抽血法1. 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接触病人和家长,获取家长的同意,确认病人身份和病史。
准备所需器械和材料。
(2)位置定位:将婴幼儿平卧在床上,腿部略微伸直。
医生用手触摸到股骨粗隆,并将手指由上而下按照静脉走行方向摸索,定位股静脉的位置。
(3)消毒处理: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穿刺部位皮肤,待皮肤干燥。
(4)穿刺:医生用另一只手握住婴幼儿的小腿,将穿刺针在穿刺部位垂直穿刺,一旦穿透皮肤,迅速将针头向心脏方向推进,并抽取血液。
(5)固定和处理:抽血后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固定,并嘱咐家长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
2. 优势与不足传统股静脉穿刺抽血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且适合于紧急情况下使用。
这种方法对医生的操作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穿刺过程疼痛较大,且容易造成局部出血和感染。
二、超声引导穿刺抽血法1. 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同传统穿刺抽血法。
(2)超声引导:在进行穿刺抽血前,医生通过超声仪对婴幼儿的股部进行检查,确定股静脉的位置、走向和直径。
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将穿刺器准确定位于股静脉处,降低了穿刺的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3)穿刺:在超声引导下,医生准确穿刺股静脉进行抽血。
(4)固定和处理:同传统穿刺抽血法。
2. 优势与不足超声引导穿刺抽血法通过超声检查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血管位置,减少了误刺和并发症的几率,提高了抽血的成功率。
由于超声引导的帮助,医生对于血管的损伤也更小,因此穿刺过程相对更加舒适,甚至可以节约抽血时间。
超声设备的使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且可能增加了操作的时间和成本。
三、注意事项1. 对患儿家长的宣教工作医生在进行抽血前应当向患儿家长充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操作的风险,获得家长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

急诊婴幼儿股静脉两种穿刺抽血方法分析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和幼儿需要进行急诊穿刺抽血。
股静脉是一种比较方便的穿刺部位,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穿刺过程是很痛苦的,因此在穿刺抽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以减轻孩子的疼痛和不适。
本文将主要介绍两种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抽血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对临床医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有所帮助。
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抽血方法一:Seldinger法Seldinger法是一种常用的静脉穿刺技术,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
它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快捷,较少创伤和疼痛,并且对于难穿的患者也比较适用。
该技术的主要步骤如下:1、采用无菌技术,将穿刺用具(钢针、导管)取出,并按照要求放置于手套中。
2、采用无菌技术准备穿刺部位表面,移开患者的下部衣裤,选择股静脉穿刺点,采用一种麻醉剂(如利多卡因)进行麻醉。
3、握好针头,弯曲成45度角,把针头插入股静脉,向距离约0.5cm处推进,接着不停地轻轻扭动针头,直到感觉到针头进入静脉内。
4、通过针头内径将导管零件输入股静脉内,气泡条线确定导管进入内,导管稳定后缓慢拔出针头,滑针固定导管。
5、泵入0.9%的生理盐水清洗导管,然后连接注射器或采血管装置,进行穿刺抽血或输液。
分层法是一种适用于股静脉穿刺抽血的传统方法,适用于新生儿和幼儿。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穿刺用具,能够减轻孩子的疼痛。
但是该方法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且成功率相对较低。
该技术的主要步骤如下:2、旋转结扎带,在皮肤上几厘米处扎紧,使股动脉停止搏动。
3、根据静脉表浅靠近表皮,取下方皮肤皱度处,用无菌针头尾部深入穿过皮下组织平行于血管,使针头端定位,在针头端朝向中腺水平向前抬起皮肤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静脉两侧,针头对准皮肤上静脉中央,对照透视图,按照穿刺点位置向上角度的方向插入针头,向两侧分离静脉壁,插入深度抽取需要的样本量。
穿刺方法比较分析Seldinger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相对简单,针头内植入导管的过程中能够减轻儿童的疼痛,还能保证抽取的样本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您好:我是您孩子的责任护士小杨
•
③您可以说一下孩子的床号和姓名吗?1床王兰
•
④王兰妈妈,您好,我看一下孩子的腕带,孩子现在
怎么样?
•
⑤现在遵医嘱为您孩子采集血,这项操作就是了解孩
子血液中钾、钠、氯等的值,输液参考,请您不要紧张配合
我好吗?
•
⑥我看一下孩子采血部位的皮肤情况
•
⑦您先休息,我去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 之一
• 目的:
• 1)全血标本:测量血沉及血液中某些物质如血 糖、尿素氮、肌苷尿素、肌酸、血氨等 的含量
• 2)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及肝 肾功能等
• 3)血培养标本:培养检测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 等
二、常用穿刺部位
• 1位置:大腿外展与躯干呈45度角,垫高穿刺处, 膝关节呈90度角呈蛙状,助手固定患儿双膝关节
6、穿刺后检查
局部有无活动性出血,无出血方可离去
• 病历:儿科1-1 王兰 女 生后2天住院号: 123456 主因 呕吐入院 , 现病情平稳 无吸氧 查体R-18次/分 P-124次/分 T36.5℃ BP-70/40mmhg 遵医嘱为病人 采集血电解质
• 核对医嘱
• 洗手
• 评估病人①核对病人床头卡
• 2垂直进针法:在腹股沟韧带中下1/3处扪及股动 脉搏动,针头与皮肤呈90度,沿股动脉搏动内侧 0.5cm处刺入。
• 3斜刺法:在腹股沟下约1-3cm处,针头与皮肤 呈45度角向股动脉点3-0.5 cm处呈向心方向刺 入
• 注意事项:
• 1、消毒面积一般大于5cm
• 2、严格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 洗手、戴口罩
• 物品:碘伏、棉签、治疗巾、一次性采血针、检验单
• 携用物到床旁: • 1.核对 • 2.请您告诉我以下您孩子的名字 • 3.您准备好了吗? • 4.穿刺部位下垫治疗巾 • 5.消毒穿刺皮肤>5cm • 6.配采血器 • 7.常规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 • 8.再次核对 • 9.穿刺 • 10.穿刺部位按压至不出血5-10分钟 • 11.再次核对 • 12.用物处理、洗手、记录
• 3、病情严重,凝血功能低下,髋关节脱位、股骨 骨折、股静脉处肿胀、皮肤有破损者,不宜在患 侧进行股静脉穿刺
• 4、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反复穿刺,以防形成 血肿
5、若抽出血液呈鲜血色,表示误入股动脉,需立即
拔出针头,局部按压5-10分钟,放松后仍需观察
有无出血现象,以免引起出血及皮下血肿,必要
时加压包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