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内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情况报告

2012年国内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情况报告
2012年国内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情况报告

2012年国内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一、2012年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介绍

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天气、地质灾害等因素影响,钢铁市场需求不旺,企业、社会库存上升,钢材价格低迷,企业效益下降,行业整体亏损严重,陷入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

(一)全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1.钢铁生产持续高位运行,日产水平屡创新高。

201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17亿吨,同比增长4.7%;生铁

6.58亿吨,增长3.7%;钢材9.53亿吨(含重复材),同比增加6770.50万吨、增长

7.6%。 4400

4900

5400

5900

6400

6900

7400

7900

8400

8900 11.1011.1111.1212.0112.0212.0312.0412.0512.0612.0712.0812.0912.1012.1112.12万吨图1 全国粗钢、生铁、钢材产量情况

月粗钢产量月生铁产量月钢材产量

从钢铁行业全年走势看,2012年全国生产呈现出上半年上升、下半年回落的趋势。全国钢铁产量自3月份开始超越2011年创下的历史记录,全面进入新时代。其中粗钢产量连续五个月单月产量维持在6000万吨以上,生铁产量除6月为5571.50万吨外、3月后其他各月产量都在5700万吨一线, 钢材产量连续五个月单月产量维持在8100万吨的高位上。

从日产情况看,2012年全国平均日产粗钢196.31万吨/日,比2011年增长3.10%。粗钢日产水平随着钢铁总量自3月份后持续突破2011年上半年创下的历史高位。其中4月份,全国粗钢日产水平突破了2011年6月份创下的历史记录,达到201.92万吨/日;生铁、钢材日产水平突破3月份创下的历史记录,分别达到189.25万吨/日、270.23万吨/日。6月份,钢材日产水平继续突破,达到惊人的281.58万吨/日。如果以4月份的粗钢、生铁日产水平和6月份的钢材日产水平测算,全国生铁、粗钢、钢材产能已释放到年产6.91亿吨、7.37亿吨、10.28亿吨水平。 130.00

150.00

170.00

190.00 210.00

230.00

250.00

270.00

290.00 万吨图2 全国粗钢、生铁、钢材日产水平

钢日水平铁日水平材日水平

2. 增幅回落,区域发展不均衡。

2012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产量同比增幅分别比2011年回落4.2、4.7和2.2个百分点。从各地区看,新疆、贵州、福建、吉林、云南、广西等地粗钢产量增速超10%;山西、江苏、河北等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4%、8%和6.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而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及重庆、湖南等产能集中度较高省市产量下降超过7%。

3.消费疲软,钢材库存维持在高位。

2012年我国粗钢(折合量)表观消费量为6.72亿吨,同比仅增长1.84%,钢材表观消费量为9.1亿吨,同比增长6.93%——粗钢、钢材表观消费增长幅度相比2011年的8.04%、11.77 %出现了高达

77.13%、41.17%的大幅回落,说明国内钢铁市场相当的疲软。受市场需求低迷影响,2011年以来的钢材高库存局面依然维持。

企业库存方面,纳入《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旬报》统计的会员企业2012年以来平均各旬钢材库存总量为1031.90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143.91万吨、增长16.21%。

图3 各旬钢材销售结算和库存情况

18000000

16000000

14000000

12000000

10000000

8000000

钢材销售结算量钢材库存量

6000000

社会库存方面,除12月份外,2012年其他各月库存都在1000

万吨、甚至1200万吨以上(1月库存1161万吨、11月库存1142.05万吨,其他9个月月都在1200万吨以上)。12月份,全国22个城市5大类钢材社会库存986.65万吨,环比减少11.9万吨,下降1.19%,为全年最低水平。其中钢材市场库存总量887.45万吨,比11月减少10.33万吨,下降1.2%;港口库存99.2万吨,比11月减少1.56万吨,下降1.5%。和2012年最高时候的3月份(1491.02万吨)相比,12月份的社会库存下降了504.45万吨,降幅达33.83%。

1123.7 1161.0 1467.7 1491.0 1438.6 1368.6 1321.1 1331.4 1307.5 1204.7 1142.1 1142.1

986.7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600.0 2011.122012.012012.022012.032012.042012.052012.062012.072012.082012.092012.102012.112012.12

万吨图4 国内22个城市钢材库存变化

22个城市社会库存

4.钢材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大幅增长,但价格下跌。 2012年我国共出口钢材5573.21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684.90万吨,增幅14.02%,出口总额514.80亿美元,同比增长0.5%,但钢材出口均价累计同比下降11.92%;进口钢材1366.75万吨,比2011年同期减少192.0万吨,减幅12.34%,进口总额178.10亿美元,同比下降17.5%,钢材进口均价累计同比下降

5.86%。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11.1011.1111.1212.0112.0212.0312.0412.0512.0612.0712.0812.0912.1012.1112.12图5 全国钢材进出口及同比情况月进口量

月出口量进口同比出口同比 钢材进、出口数量相抵,2012年净出口钢材4207.46万吨,比2011年同期的3330万吨增加了877万吨,增长26.33%;净进口钢锭、

钢坯39.72万吨。以材、坯、锭折合成粗钢计算,2012年累计净出口粗钢约4436.30万吨(钢材按0.94折算)。

从进出口金额看,2012年钢材累计进口金额为178.05亿美元、钢坯4.93亿美元、钢锭0.47亿美元,3项合计进口金额为183.45亿美元;钢材累计出口金额为514.84亿美元,钢锭、钢坯合计469.78万美元,3项合计出口金额为984.62亿美元。进出口金额相抵,2012年我国钢铁产品累计贸易逆差为801.17亿美元。

5.钢材价格震荡下行,直到年底才出现企跌止稳迹象。

钢材价格自2011年8月下旬开始出现逐步回落以后,一直维持下跌局面。2012年的前8个月,钢材价格呈现出先上行后下跌的态势;后4个月,钢市小幅回升后又平稳略降。进一步细看,是在3、4月份出现了一段短暂回升,但5月份掉头往下,出现一波快速下跌后小幅盘整,到7月中旬又出现一波急速下跌,直到9月末,才刹住下跌势头、出现止跌企稳迹象。 -25

-20-15-10-5051015-35-15

5

25

45

65

85

105

125

145

图6 钢材价格变动情况

指数比上月升跌上年同期比上年同期升跌月环比(%)同比%

2012年钢材价格水平总体低于2011年。尤其是从4月中旬开始,市场出现连续大幅下跌,价格一度跌至1994年水平。截至12月28日,CSPI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31点,比2011年同期的

120.45点下跌15.14点,跌幅达到12.57%。而1994年这个指数刚推出时为100点,也就是说,经过18年的发展,我国的钢材价格几乎又跌回到了原点。

6.企业效益低下,亏损面加大。

2012年以来,钢铁企业效益进一步下降。纳入协会统计的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0亿元、利税740.89亿元、利润总额15.81亿元,分别比2011年同期下降4.31%、54.33%、98.22%,销售利润率仅0.04%。 -2000000020000004000000

6000000800000010000000-600000-400000

-20000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1600000

图7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近两年盈利状况

当月利润总额本年累计利润总额

从分月情况来看,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除3、4、5、10、11月份分别盈利20.84亿元、17.91亿元、14.03、3.07、32.81亿元外,其他6个月都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额较大。截止11月份,累计亏损的企业达到了30家,亏损面接近40.0%,亏损面比2011年同期的7家扩大了4倍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301.12亿元,是2011年同期亏损额15.16亿元的近20倍。尽管12月份单月实现利润33.32亿元,使行业全年累计利润达到15.81亿元,但仍然有23家企业处于亏损局面。

7.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其他企业投资比重超八成

2012年,我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额为1529亿元,同比增长23.7%,增幅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额为5055亿元,同比下降2.0%,而上年同期是增长14.6%。增幅虽比上年大幅回落,但投资总额则创历史新高,预计形成新增钢铁产能5000多万吨。

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完成累计完成投资(含矿山)1182.15亿元,较2011年同期降低24.39%。在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投资同比大幅降低的情况下,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长17.4%,且非重点企业占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3.6%,远超重点统计企业。

(二)2012年钢铁行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

1. 中小企业无序增产,产业集中度明显下降。

2012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旗下重点企业根据市场形势主动减产。全年来看,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减产364.27万吨,下降0.60%。

反观其他中小企业,不减反增,甚至其增长还呈现出盲目无序状态。仅1-10月,其他中小企业就生产粗钢10831.37万吨、生铁7637.37万吨、钢材31652.48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1827.73万吨、870.64万吨、4326.22万吨,增长20.30%、12.87%、15.83%;而其同比增速,几乎每月都高达两位数,其粗钢产量同比增速甚至有近八个月都超过了20%。

这一增一减,使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和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明显下降。仅从上半年情况看,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最高时为1月份的85.0%、最低为3月份的81.38%,而2011年同期的平均水平为85.27%、2011年全年的平均水平为86.63%;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

最高时为1月份的65.76%、最低为6月份的56.47%,而2011年同期的平均水平为63.50%、2011年全年的平均水平为63.27%。

12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中产量居前的10家企业,粗钢产量之和占全国总量的份额为46.92%,比2011年同期的57.98%降低了11.06个百分点;前20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份额为61.41%,比2011年同期的67.24%下降6.84个百分点。 64.1 65.0 65.2 68.4 68.6 67.2 64.2

63.5 61.4 61.6 62.8 61.7 61.4 61.3 58.1 61.1

62.6 61.4 48.5 49.4 50.2

51.9 52.1 58.0 48.7 48.2 46.6 46.5 47.6 46.7 46.3 46.2 43.5

45.6 46.9 46.9 35

4045

50

556065

70

图8 产业集中度情况

前20大钢铁企前10大钢企业

结合2011年纳入协会统计的会员家数没有现在多的因素考虑,可以认为重点企业粗钢、钢材产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较2011年同期有所下降的现象,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他(中小企业)粗钢、钢材产量的大量增加。在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如果其他中小企业在钢材价格稍有回升的情况下,不遏制住加大马力恢复生产的冲动,则国内钢材市场很可能陷入更为严重的供过于求局面。

2.供大于求,使钢铁行业陷入极度困难。

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6.2%,增速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机械、汽车、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增幅也有较大回落,钢铁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一直延续,粗钢产能利用率仅达到72%。

由于下游行业需求不足,产能过大,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

分突出,钢材销售异常困难;同时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下跌,挤压了钢材流通商的利润空间,资金链出现断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使钢铁企业之间竞争,特别是产品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钢铁行业出现了自新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

3.进口铁矿石高价位,钢材低价位,吞噬了钢铁企业微薄的利润。

2011年钢材价格长时间处于低位,进口铁矿石价格尽管也有所下降,但明显小于钢材价格。1-11月钢铁企业每吨钢材平均结算价格同比下降729元,而同期企业进口铁矿石采购成本每吨仅下降了236元。

同时,只要钢材价格稍有上涨,进口铁矿石便立即跟涨,且涨幅远远高于钢材价格。以10月份为例,钢铁协会钢材价格指数环比仅上涨2.9%,但同期进口铁矿石订货价格比最低时(9月份第三周)却已上涨15.9%。钢材价格与进口铁矿石价格涨跌不同步,且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远远高于钢材价格的状况,吞噬了钢铁企业微薄的利润。使钢铁企业采购进口铁矿石成为高风险的游戏,许多企业就是因为没有“踩准点”而陷入亏损。

4.高额税负以及地方不合理收费,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

由于矿产资源税等税率调高导致企业税负增加,一些地方为保证税收不减少而向钢铁企业超前征税。同时一些地方的不合理收费项目,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使企业苦不堪言。

另外,一些税制的不尽合理,也抬高了钢企的成本。比如流转税是根据营收来确定,但钢铁企业虽然营业额较大,但成本过高,导致在行业利润下降9成的情况下流转税仅少交了1.5%。

5.财务、销售费用大幅上升,三角债暗流涌动。

2012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达到802.75亿元,同比大幅上升24.29%;销售费用达到329.66亿元,上升3.64%。

同时,还出现了三角债的苗头。截止12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应收帐款净额达到了1008.11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15.11%;应付帐款净额达到3914.96亿元, 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7.51%。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已针对国务院领导批示的“三角债”问题,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摸底。从摸底的情况看,“三角债”问题在不同行业不同程度存在,并有进一步蔓延扩大的风险,其中钢铁、机械、煤炭行业较为突出。

6.行业自律有待加强,恶性竞争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企业自律不够,在钢材销售中竞相压价;二是一些企业采取少开或不开发票等偷税手段,低价销售钢材,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秩序;三是由于一些地方打击不力,致使假冒、伪劣钢材充斥市场。

二、2013年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走势预测

从总体上看,2013年钢铁行业运行环境要好于2012年,钢材需求与2012年相比将有所增长,但今年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低估。因此,全行业对2013年的市场形势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可以确定,在国内经济增速减缓、下游需求未现好转和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大环境下,国内钢铁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观,钢铁企业微利局面难以有效改善。

不过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对拉动国内钢材需求、改善国内钢材供求关系产生积极影响。预计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在7.5亿吨左右,粗钢表观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接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的粗钢需求峰值弧顶区(7.7-8.2亿吨),粗钢消费需求增长将趋于平稳。

(一)需求形势有所好转,但不容乐观。

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为2013年钢铁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体上看,2013年的钢铁行业运行环境应该要好于上年,钢材需求会有所增长。

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比上年略有降低,但仍是较快增长。从刚刚公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仍将发挥关键作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略低于上年实际增长19%的水平,仍是较快增长;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今年城镇化率目标为53.4%,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除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外,“三农”、交通和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欠发达地区等领域年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2013年新建铁路投产里程5200公里以上、新建公路8万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100个、运输机场10个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资金投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的加快,预计将对拉动国内钢材需求、改善国内钢材供求关系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二)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

2009年春,工信部李毅中部长在国新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未来三年不再新批钢铁项目”。但根据我们钢铁协会统计,全国粗钢生产能力2009年为7.18亿吨,2010年为8.00亿吨,2011年达到8.63亿吨,每年都继续新增几千万吨产能,2012年许多地方还在继续投资扩产。据报道,2012年仅唐山?邯郸两地就有10多座高炉投产,新增产能达到2000多万吨?钢铁产能的继续无序扩张,必然导致

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会长期存在甚至进一步加剧,钢材价格也将长期在低位波动。

(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降本增效难度大。

美欧日陆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推动了铁矿石、煤炭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2013年,我国也将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资源、能源价格、财税等改革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企业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投入、运行成本都会增加。此外,2013年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仍将持续,资金成本仍会继续上升。

(四)钢材出口难度将加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2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联合国12月18日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也认为,2012年度的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趋弱,而且预期在未来2年间仍将持续减弱。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为2.4%,2014年预期为3.2%,这一预期目标与联合国半年前的预测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大多数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欧洲的有关国家,目前陷入了以种恶性循环的困境之中。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困境将以外溢的方式影响到发展中国家,而且一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还面临自身内部固有的问题。因此,伴随着主要的经济不确定性与趋向下滑的风险,对未来两年的预期仍具有挑战性。欧元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的进一步加重及发展中国家的硬着陆,都会导致一场新的全球性衰退。

(五)贸易摩擦增多

在全球经济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背景下,国际市场钢材需求也会随之下降,受此影响,我国钢材出口难度必然加大,也必将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2012年以来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贸易调查就

有9起,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涉及欧盟、巴西、印尼、中国台湾、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涉及产品有盘条、涂层板、镀(铝)锌板、无取向硅钢和不锈钢等品种。2013年1月中旬,欧盟委员会又以中国政府向本国钢铁企业提供补贴为“依据”,拟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涂层钢产品征收高达50%的反补贴关税。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升温,2013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将遇到更大的阻力。

三、宏观调控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总结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钢铁工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第一,认真思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 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等战略要求,探究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全行业一项重要工作。要认真研究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的行业对策建议。现在中央下决心要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我们必须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有关工作,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推进钢铁行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钢铁产业素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实现路径。认真摸清钢铁企业发展现状,为规范钢铁企业生产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三,深刻总结新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破解行业发展难题,认真思考今后10年钢铁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探究发展规律,创新行业和企业发展理念。加强钢铁行业重大发展问题研究,组织有关研究院所、钢铁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开展“2020

年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愿景”研究,谋划钢铁产业发展的远景蓝图。

第四,认真思考钢铁行业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应肩负的历史责任,以及所面对的机遇、压力和挑战,研究钢铁工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和途径。

第五,认真思考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开放水平,研究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措施建议。认真思考加强钢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思路,积极探索钢铁企业由材料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的新模式;加快推进钢材流通模式的创新,努力建立稳定有序、合作共赢、低成本、高效率的钢材流通新模式。

(二)着力化解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

推进山东、河北、云南、江苏等地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过剩产能。建议推行并支持优秀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机构调整,逐步改变当前钢铁行业低盈利、高消耗的局面。适时调整行业准入门槛,逐步将淘汰落后设备及生产线转向淘汰落后企业,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创造和扩大国内钢材需求,消化一批过剩产能。研究适合我国钢铁产能转移的境外投资重点区域,鼓励国内有实力钢铁企业“走出去”,转移一批过剩产能。

(三)推进重点企业兼并重组,在更深层次上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引导、鼓励和支持重点钢铁企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钢企兼并重组,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积极推动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参与国内现有矿山资源、焦化企业的整合,参与国外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

国家在鼓励大企业兼并的同时,对于那些成长性较好的中小钢铁企业,国家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两头互动,即提高集中度又保持钢铁业竞争活力。

(四)加快实施宽松、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

可以预计,当前疲弱的市场环境还将持续一定时间,贷款难度和贷款利率还会持续高位,钢铁行业本已紧张的资金链还将受到进一步考验,若无新的低成本资金流入,难保行业财务问题和三角债问题不继续恶化。

为此,建议政府下一阶段针对行业困难加快实施宽松、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并改进流动管理、引导信贷投放,保证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市场流动性能得到充分供应。

(五)减轻企业税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面对钢铁行业的困难局面,希望国家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缓解企业当前的困难。如对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以产顶进、兼并重组等工作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对企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和国内矿山开发等给予必要的减免税政策,并免交各种基金和收费等。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另外,为保护国内高端产品生产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应有利益,建议国家恢复实施“以产顶进”政策。

(六)科学配臵矿产资源,着力提升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

加大相关政策扶持,科学配臵矿产资源,提高国内钢铁企业与国外矿山企业的议价话语权。建议国家在矿产资源配臵上,对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予以优先考虑,以市场化操作提高大型钢铁企业资源掌控水平。

加强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建设,为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国内企业和海外矿石企业积极参与平台交易。进一步规范铁矿石流通秩序,逐步将钢铁行业规范企业与进口铁矿石流向挂钩,优化铁矿石资源配臵。加强铁矿石预警机制研究,探索建立健全信息监

测、咨询、组织网络等系统建设。

(七)继续推进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加强对企业节能环保情况的跟踪,推广重点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开展绿色钢铁制造、循环经济及低炭工艺技术,洁净钢工艺、重大课题与新技术的研究,加强节能环保统计数据的规范,以行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为标杆,对低于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的落后企业征收低水平使用能源、资源税,通过税收杠杆实现优胜劣汰。

有关部门应制定、严格执行相关节能环保标准和配套奖惩政策措施,而不应仅针对企业是否建设、安装相应装臵。另一方面,尤其要加强对部分民营和小型钢铁企业的环保执法力度,使企业能站在同一环保标准下良性竞争。

在行业内推行“自愿减排碳交易”,让那些没有投入、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出资向那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完成甚至超额任务的企业购买指标,促使行业更多地把资金投向节能减排,促进整个行业和社会的进步。

(八)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大扶持重点企业力度

严格新增产能准入机制,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建设大、优、强的钢铁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全行业集中度。

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严格新增产能准入机制,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执笔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李小川

核稿人: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邢俊玲刘耀东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2006年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30日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马忠普就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内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已经回落到14%左右。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别为22.61%、21.99%和25.75%。2004年以后,我国控制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2003年进出口钢坯、钢材折合净进口钢3624.5万吨。当年国内钢产量22116万吨。国内资源总量25740.5万吨。 2004年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净进口钢1361万吨钢。当年国内钢产量28048万吨,资源总量29409万吨。2004年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4.25%。

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34936万吨。同比增长24.56%。进口钢材2581万吨、钢坯131.41万吨;出口钢材2052.26万吨、钢坯706.85万吨,折合成粗钢进口、出口相抵后全年净出口粗钢12.3万吨。 根据钢协数据,2005年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2005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为33524万吨。与2004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29409万吨相比表观消费资源总量增加了14%。 换一种研究思路看看,2004-2005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水平是多少?按2003年净进口钢3624.5万吨计算。2004年的净进口1361万吨,相当于减少国内资源2263.5 万吨。2005年净出口123万吨,与2003年相比,相当于减少3636.8万吨两年合计减少钢资源5900.3万吨。按两年国内钢产量63287万吨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消化国内钢的资源增幅9.32个百分点。 从全国12个主要城市钢材市场线材社会库存统计看,虽然它不能反映全国的库存量,但采集点的变化趋势却能反映库存的变化情况。从调查地区库存情况看,虽然月度库存不断变化,但2005年12月同2004年12月的库存水平是接近的。这种情况表明,我国2005年度钢材社会库存虽然出现下降趋势,但考虑同时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因素,消费水平比较符合实际。这表明受投资总量控制,我国钢材需求增幅的范围已经从前3年连续增长20%以上回落到2004-2005年期间14-15%左右。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0年一季度"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 2010年一季度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中国传动网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010年一季度生产粗钢1580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11.2万吨,增长24.52%;一季度粗钢日产水平175.57万吨,相当于年生产粗钢6.41亿吨的水平,比2009年粗钢平均日产水平155.57万吨,提高12.86%,一季度粗钢生产总量明显过高。2010年一季度钢材生产的品种中,螺纹钢筋生产3014.9万吨,同比增长14.8%,同比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线材2490.3万吨,同比增长22.4%,同比增幅加快14.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一季度生产冷轧薄板469.0万吨,同比增长34.81%;冷轧薄宽带钢714.2万吨,同比增长66.6%;镀层板634.1万吨,同比增长58.9%;涂层板110.9万吨,同比增长36.7%;电工钢板135.4万吨,同比增长47.8%,上述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上年同期均为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幅大幅度提高,说明钢材品种结构优化进展显著2010年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7%(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1.5%)。一季度三大动力的增幅均明显高于今年初的预期,对国内市场钢铁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一季度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15326.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748.45万吨,增长21.85%,保持国内市场需求高增长的态势,这是造成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的根本原因。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010年年一季度进口钢材411.14万吨,钢坯15.65万吨,折合粗钢进口453.0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34万吨,增长4.22%;2010年一季度出口钢材870.95万吨,钢坯1.22万吨,折合粗钢出口927.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81.29万吨,增长69.75%。2010年一季度出口与进口相抵,粗钢净出口474.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62.75万吨,增长3.24倍。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趋势向好,但下一步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由于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而各国钢铁生产总量大幅上升,全球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特别是美国、欧盟限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下一步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态势依然严峻。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2010年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含矿山在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2.4个百分点。目前,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势必增加全行业的总体产能,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2010年年1-2月对钢协会员企业进行统计,吨钢综合能耗613.38千克标煤/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85%;吨钢耗新水量4.18立方米/吨,下降8.44%;企业外排污染物总量中,化学耗氧量外排总量下降2.17%,二氧化硫下降4.46%。另一方面,由于粗钢生产总量增加,1-2月企业烟尘外排总量上升0.66%,工业粉尘上升1.51%。5.国内市场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随着"十二五"人才规划的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钢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一、2005-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 人力资源统计基本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中心对钢铁行业2005-2010年人力资源进行了有关数据调研统计。参与统计企业钢产量的比例达到全国产钢量80%以上,本文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性,其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基本代表我国钢铁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1.职工文化结构情况 2010年,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中,博士生人数为878人、硕士(包括研究生班、双学士学位)14756人、本科145002人、专科216287人、中等职业教育150938人、高中249890人、初中及以下199916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博士106人、硕士3251人、本科37029人、专科53568人、中等职业教育30511人、高中38922人、初中级以下37708人。 图1 2010年职工文化结构 图1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人才结构还有待优化,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偏少,高学历文化结构人才还有待提高。 2005年与2010年相比,统计企业中,博士研究生比例增加了%,硕士生增加了1%,本科生增加了%,专科生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减少了%,高中生减少了%,初中及以下减少了%。 表2表明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由粗放式发展逐步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钢铁行业对员工的需求总体上呈现出"学历由低到高"的趋势。 2.职工职称结构情况 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职工为27526人,中级职称的职工为7947 4人,初级职称的人数为90237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高级职称6515人、中级职称24011人、初级职称22785人,具有职称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的%。 2005年与2010年相比,拥有高级职称的职工占总职工百分比提高了%,中级职称提高了%,初级职称降低了%。 图2 2005-2010年职工职称结构变化情况3.职工技能等级结构情况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高级技师5246人、技师37201人、高级工261712人、中级工178462人、初级工及以下214896人,其中女职工高级技师413人、技师3441人、高级工44964人、中级工2 9199人、初级工及以下45405人。具有职称和工级的职工总数为894754人,占参加统计职工总数的%。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强烈推荐类】2019年中国钢铁行业调查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拐点得到确认,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 2002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虽历经风波,但钢材价格总体上呈稳步回升的趋势。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迅速,拉动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 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一年。由于高关税、配额制等钢材贸易壁垒的取消,市场经营环境急剧变化,钢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经受了WTO 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经历了运用世贸规则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在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在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的钢铁行业政策更是紧扣国际脉搏。从钢材市场价格运行态势看,我国钢材价格伴随国际价格脚步,在2002年初创出近20年的低位,经过这一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考验,行业拐点得到确认。2003年3月份以来的钢材价格下跌,可以认为是价格涨幅过大的合理回归。 图1、近年我国主要钢材综合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钢材信息。 WTO 恐慌期和消化 临时保障措施期 拐 点 最终保障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时期,正处在恢复之中。据国际钢铁协会调查资料,2002年国际钢材表观消费量(实际估算)为7.84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0%。而中国2002年达1.82亿吨,比2001年增加7.0%。国际钢铁协会(IISI)在罗马召开的第36次年会上,发表了如下的预测:2003年世界的钢铁的表观消费预计是8.41亿吨,比2002年增加4.9%。特别是消费增加显著的中国,预计2003年表观消费1.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4.5%,维持高增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IISI预测世界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2.9%(2001年1.1%,2002年1.7%),中国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7.8%(2001年7.3%,2002年7.5%)。而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和钢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看,2003年钢铁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将完全可能再次超过IISI的预测。 2003年一季度全球钢材消费量为20124.4万吨,同比增长7%。除独联体外,世界主要地区钢材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一季度,北美钢材消费量为2916.3万吨,同比增长6%;欧盟为3657.7万吨,增2.7%;独联体为816.9万吨,降5.5%;亚洲为8410.6万吨,增16.6%。其中,中国为5194万吨,增23.7%;日本为1734.5万吨,增6.7%;韩国为10108.6万吨,增3.6%;中国台湾为463.4万吨,增13.6%。从一季度主要地区钢材消费所占的比重来看,北美、欧盟、独联体等地区都有所降低,只有亚洲增加。一季度亚洲地区钢材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41.8%,比去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主要是中国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25.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个百分点。中国在2002年被国际公认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后,2003年对国际钢铁行业的影响力在进一步加大,我国钢铁行业到了“不是中国看世界,而是世界看中国”的时候了。 图2、2002年世界各区域钢产量

钢材行业分析报告

钢材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钢材行业基础知识 (2) 第一节钢材的分类及用途 (2) 第二节钢材行业专业术语 (11) 第三节钢材行业计量方法 (13) 第四节建筑用钢材品牌 (14) 第二章钢材仓储保管和运输应注意的事项 (15) 第三章钢材经营的风险及规避措施 (17) 第四章钢材优劣识别常识 (20) 第五章影响钢材市场价格走向的因素 (22) 第六章经销商实力的判断 (26) 第七章钢材行业的市场、前景、阶段分析 (27) 第八章对钢贸企业提供担保应注意的事项 (32)

第一章钢材行业基础知识 第一节钢材的分类及用途 钢材主要分为四大类:板材、型材、管材、建材(线材)。其中板材主要包含:冷卷板、热卷板、中厚板、容器板,碳结板、花纹板、电镀锌板、锰板、彩涂板,镀锌板、热轧带钢、容器板、冷板、热板;型材包含:工字钢、槽钢、角钢、H型钢、大中型材、圆钢、高工钢;管材包含:无缝管、焊管、不锈钢管、螺旋管;建材主要包含:普线、高线、螺纹钢。下文将逐一介绍该四类钢材。 一、板材:钢材行业的板材一般俗称钢板。 (一)钢板 1.钢板定义: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的扁平钢材。 薄钢板定义:用热轧或冷轧的方法生产的厚度在0.2-4mm之间的钢板,宽度在500-1400mm之间。 2.钢板分类: (1)按厚度:薄板,中板(小于20mm)厚板(20-60mm)特厚板(大于60mm)(2)按生产方法:热轧和冷轧 (3)按表面处理:镀锌,镀锡,复合钢板,彩色涂层钢板 (4)按用途:桥梁,锅炉,造船,屋面,装甲,汽车,结构,电工钢,弹簧钢板(5)按脱氧方式: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 3.中厚板的用途:各种容器,炉板,炉壳,桥梁及汽车静钢钢板,焊接构件等。 4.材质介绍: Q:普通碳素结构钢屈服点。 Q235的韧性,塑性,强度,焊接性能最好。 Q345是低合金钢 Q235,A,B,C,D是指性能中冲击温度的不同。 Q235A不做冲击,B,室温20度冲击,C,0度,D,-20度。 (二)卷板 1.热轧工艺生产流程: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来势凶猛,致使中国钢铁企业陷入极大困境,大多数钢铁企业均陆续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伴随着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全国钢铁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经济复苏时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的钢铁企业多元化,国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 首先是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 其次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8大公司的经营格局。到2010年,首钢的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 再次重钢在1991年初就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10年规划,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环境产业、矿山资源开发和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非钢重点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重钢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重钢销售总收入的30%左右。 最后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局势。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减产限产行动,这或许是一场严峻的转型变革。伴随着钢价直线坠势,国内钢铁行业顿时从“富豪”变成了“穷汉”,包括华北的首钢、华中的武钢、东北的鞍钢等均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出厂价远低于其固定成本或平均变动成本,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大,只能全线停产,中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也经历了在危机中的艰难曲折。 (1)国家的宏观政策。尽管钢铁行业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但当前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迎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政府系列支持出口政策的推出,将更有利于出口市场健康成长,国内钢铁行业之间整合并购保护先进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钢铁业重新散发活力。虽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武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内主流大型钢铁企业,正集体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2)铁矿石进口量激增。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远超中国钢企的预期。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107万t,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66亿t,而2008年同期仅为4.09亿t,累计同比增长了38.4%。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6亿t左右,受此影响预计2010年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3)面临的国际威胁。在供给大于需求的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下,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经历了“持续下滑、触底回升、回调盘整”三个运行过程,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前行。在世界经济开始回转时期,作为世界代表的美国以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钢铁贸易战,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激增。8月份欧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钢出

2020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1/6需求疲软钢价高位钢 材市场运行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钢铁行业201*年度分析报告 201*年钢铁行业回顾 1、201*年世界和我国钢铁长江三角洲地区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国际钢铁协会的数据资料统计,201*年全球64个主要产钢国家和 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4.9亿吨,增长6.8%,再创历史新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量,粗钢产量也创新非常高,达到6.955亿吨,同 比增长8.9%,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45.5%,四分之一比提高近个百分点。 我国201*年上半年化肥粗钢生产还处于较高水平,但进入下半年,受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市场需求下降影响,粗钢产量继续减少。由于 铁矿石等原料价格相对于钢价格下降有滞后效应,中国钢厂陷入了 “用高价格矿石生产,以低价格销售钢”的困境,更为重要去年四季 度以来,由于供求累积累积和成本增高等因影响,导致放缓我国钢铁 行业出现利润大幅下滑,亏损面扩大。据中才钢协布的数据显示, 201*年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75亿元,比201*年减少42亿元,同比下降4.51%。亏损企业扩大到8家,共计亏损32.8亿元,亏 损面达10.4%。 2、201*年钢价格波动较大,产品结构性矛盾进步突出由于国际国 内经济环境变化,受需求增长趋缓、产能释放较快的双重拉伸,钢铁 行业产品系统性矛盾进步突出。建筑较,加工较差的局面依旧,这与 前强调指出几年我国过度强调板带比,引导国内钢厂超前发展加工有关。具体表现为:线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增长近成五以上,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2/6而加工用中厚宽钢带表观消费高速增长不足百分之二,两本人相差较大。 3、钢厂资金成本大幅增加 由于国内整体永盖省,致使全产业链企业产业链资金资金紧张,钢厂应收、应付账款额大幅度上升。据中钢协统计,1-11月77大中型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上升19.82%,应付账款净额同比上升 23.86%。部分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不得不放缓或是停止暂停部分项目的投资建设。1-11月固定成本同比上升37.18%。因股份制银行取消对企业贷款利率银行间优惠,严控新增贷款,加之钢铁行业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升高,债券融资导致钢厂股权融资成本快速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同时中钢协会员焦化厂钢厂长期贷款下降6.17%,短期贷款大幅上升,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加大。 二、201*年钢铁行业发展战略状况预测 从国内外市场需求看,预计201*年中国粗钢增速减半,总体产量将超7亿吨,增长4%左右。 钢铁作为实体木材经济重要的原料,其需求低迷所反映出的是我国整个制造业、甚至整体经济政策的低迷。去年末,中央经济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明确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目标,这为今年钢铁行业平稳发展创造了定理论依据。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20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震荡和不稳定。国内经济发展减速,内需增长缺少下行压力,房地产、汽车、造船、铁路基建等主要钢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充满不确定性。需求不振将迫使钢厂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3/6减产,钢厂通过阶段性限产杰列来拉低谋求压低矿价,钢铁企业盈利状况给与有望局部得到定改善。

大学生钢铁集团公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钢铁集团公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钢铁集团公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我于暑假期间在位于武汉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进行了几天的考察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我对武钢有了一些了解,对我们的国有企业有了一些感触。 武钢是1958 年建厂投产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武汉市属特大型钢铁企业。经过40 多年的不断发展,集团现拥有总资产245亿元,净资产121 亿元,已形成了450 万吨铁、500 万吨钢、500 万吨钢材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生产薄板、中厚板、圆钢、螺纹钢、角钢、槽钢、线材等系列产品以及冶金焦碳、尿素、复合肥、煤化工等副产品,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是我市的支柱产业部门,也是国家重点扶植的钢铁部门,每年为国家创收利税10 多个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邯郸的一个耀眼的明珠,是我们邯郸人的骄傲。几年前,在全国曾经卷起了一股武钢热,全国上下都在号召学习武钢的先进管理经验。我怀着找到武钢繁荣的秘密的想法,来到了武钢的钢铁围墙之中。 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漫步在一幢幢巨大的车间厂房之间,穿梭在一根根管道之下,领略真正的创造的伟大。那边铁水顺着下面的出钢口流下,飞溅出灿烂的火花,红红的铁水经过了一段传运变黑变硬一根根钢材便由此而成了。一想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处处都是钢铁的身影,就马上感到了这创造的伟大了。农业保证了我们的吃饭温饱问题,科教文卫事业为我们提供了后方的支援,还有各种服务行业使生活更加舒适,而真正能带来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能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

的,就是我们的工业。看到武钢秩序井然,繁荣炼钢的情景我就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所学的专业是自动化,这里就是我将来奉献青春的火热田野,我现在提前置身于这钢筋水泥的围墙之中,心情是无比的激动。我能有机会熟悉这里的环境,了解生产的工艺流程,实在是难得的很。我能亲眼看到自动化为我们省下的力气,自动化为我们创造的价值。在1XX年以前,人们恐怕还是自己在家股风炼铁炼钢的吧?——一个老汉左手拿着一把大铁钳,上面刚从炉里取出的铁块,右手拿着锤子用力向铁块砸去外国的船坚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只用木船架着几架土炮向敌人还击,一艘艘沉入了海底,是何等的惨烈?我们的耻辱不是我们没有粮食养不活华夏的儿女们,而是我们的工业落后使得我们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解放后,我国的工业的飞跃发展起来,我国的国际地位由此一步步提升上去了。现在我感到我的所学是多么的重要,大学的课程一定要学好,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符合21 世纪工业自动化大生产下的工作的要求。我的实践活动另我对本专业有了更高的热情,使我的将来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在有限的实习期间,我了解了整个企业的大体情况,正式接触了新时期的各种各样的工人,不同却高效的办事方法,也受到企业氛围的熏陶。我感到受益非浅。 首先,我熟悉了武钢的工艺流程。工人们把石灰石和铁矿石运到烧结厂进行初步的加工,连同在炼焦厂加工的煤一起送进巨大的高炉里进行煅烧,形成了铁水灌进鱼雷铁水罐车送往转炉,在氧气顶吹之下,进行更高温度的煅烧,使得铁中的含碳量进一步降低,并调节铁水里的其

钢材贸易行业现状分析

前言 我国钢贸企业众多,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营钢贸的企业有20万家,各类钢材交易市场1500 家左右。目前钢贸企业集中度低且多数规模偏小,国内年销售量能够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100万 吨以上的只有6家,而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2012年 每个季度中国钢铁业都在亏损,这也是该行业史上首次全年亏损。我司本年项目审查中钢贸企业无一通过 ,作为担保业务中还会接触到的行业,有对其进行深度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钢材品种依照用途可以分为建筑及工程用钢、结构钢(机械制造用钢、弹簧钢、轴承钢)、工具 钢、特殊性能钢、专业用钢(桥梁、船舶、锅炉、压力容器、农机)。与钢贸相关的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 资、制造业钢材用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77.3%,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用钢量超过50%,钢贸企业作为销售 环节与上述信息有关联。 钢贸行业具有下列特点①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实力偏弱。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③缺乏避险机制, 钢价大起大落风险较大。④定价机制是以供应商为主,话语权不足。⑤经营模式固定、资金需求量大。 钢贸企业未来发展应在于①争夺话语权,与钢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钢材 品种规格,定需定量的同时拓展市场占有率。③实施规模经营,通过重组并购产生年销售量超过100万吨 的大型钢贸企业。 我们认为作为钢贸企业上游的钢铁业多次提速进行跨越式发展,而全国钢材消费量受国际金融危机、房地 产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等原因增速明显低于产量,2003年以来产量与消费量缺口明显拉大,2011年实 际产能已达6.6亿吨。由此造成短期内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1至

2020中国钢铁行业调查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拐点得到确认,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 2002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虽历经风波,但钢材价格总体上呈稳步回升的趋势。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迅速,拉动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 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一年。由于高关税、配额制等钢材贸易壁垒的取消,市场经营环境急剧变化,钢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经受了WTO 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经历了运用世贸规则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在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在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的钢铁行业政策更是紧扣国际脉搏。从钢材市场价格运行态势看,我国钢材价格伴随国际价格脚步,在2002年初创出近20年的低位,经过这一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考验,行业拐点得到确认。2003年3月份以来的钢材价格下跌,可以认为是价格涨幅过大的合理回归。 图1、近年我国主要钢材综合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钢材信息。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时期,正处在恢复之中。据国际钢铁协会调查资料,2002 年国际钢材表观消费量(实际估算)为7.84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0%。而中国2002年达1.82亿吨,比2001年增加7.0%。国际钢铁协会(IISI )在罗马召开的第36次年会上,发表了如下的预测:2003年世界的钢铁的表观消费预计是8.41亿吨,比2002年增加4.9%。特别是消费增加显著的中国,预计2003年表观消费1.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4.5%,维持高增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IISI 预测世界GDP 的增长率为2003年2.9%(2001年1.1%,2002年1.7%),中国GDP 的增长率为2003年7.8%(2001年7.3%,2002年7.5%)。而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和钢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看,2003年钢铁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将完全可能再次超过IISI 的预测。 2003年一季度全球钢材消费量为20124.4万吨,同比增长7%。除独联体外,世界主要地区钢材消 WTO 恐慌期和消化 临时保障措施期 拐点 最终保障措施

钢铁集团公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钢铁集团公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我于暑假期间在位于武汉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进行了几天的考察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我对武钢有了一些了解,对我们的国有企业有了一些感触,暑假到钢铁集团公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武钢是1958年建厂投产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武汉市属特大型钢铁企业。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集团现拥有总资产245亿元,净资产121亿元,已形成了450万吨铁、500万吨钢、500万吨钢材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生产薄板、中厚板、圆钢、螺纹钢、角钢、槽钢、线材等系列产品以及冶金焦碳、尿素、复合肥、煤化工等副产品,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是我市的支柱产业部门,也是国家重点扶植的钢铁部门,每年为国家创收利税10多个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邯郸的一个耀眼的明珠,是我们邯郸人的骄傲。几年前,在全国曾经卷起了一股武钢热,全国上下都在号召学习武钢的先进管理经验。我怀着找到武钢繁荣的秘密的想法,来到了武钢的钢铁围墙之中。 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漫步在一幢幢巨大的车间厂房之间,穿梭在一根根管道之下,领略真正的创造的伟大。那边铁水顺着下面的出钢口流下, TOP100 排行飞溅出灿烂的火花,红红的铁水经过了一段传运变黑变硬一根根钢材便由此而成了。一想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处处都是钢铁的身影,就马上感到了这创造的伟大了。农业保证了我们的吃饭温饱问题,科教文卫事业为我们提供了后方的支援,还有各种服务行业使生活更加舒适,而真正能带来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能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的,就是我们的工业。看到武钢秩序井然,繁荣炼钢的情景我就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所学的专业是自动化,这里就是我将来奉献青春的火热田野,我现在提前置身于这钢筋水泥的围墙之中,心情是无比的激动。我能有机会熟悉这里的环境,了解生产的工艺流程,实在是难得的很。我能亲眼看到自动化为我们省下的力气,自动化为我们创造的价值。在1XX年以前,人们恐怕还是自己在家股风炼铁炼钢的吧?——一个老汉左手拿着一把大铁钳,上面刚从炉里取出的铁块,右手拿着锤子用力向铁块砸去……外国的船坚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只用木船架着几架炮向敌人还击,一艘艘沉入了海底,是何等的惨烈?我们的耻辱不是我们没有粮食养不活华夏的儿女们,而是我们的工业落后使得我们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解放后,我国的工业的飞跃发展起来,我国的国际地位由此一步步提升上去了。现在我感到我的所学是多么的重要,大学的课程一定要学好,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符合21世纪工业自动化大生产下的工作的要求。我的实践活动另我对本专业有了更高的热情,使我的将来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在有限的实习期间,我了解了整个企业的大体情况,正式接触了新时期的各种各样的工人,写作不同却高效的办事方法,也受到企业氛围的熏陶。我感到受益非浅。 首先,我熟悉了武钢的工艺流程。工人们把石灰石和铁矿石运到烧结厂进行初步的加工,连同在炼焦厂加工的煤一起送进巨大的高炉里进行煅烧,形成了铁水灌进鱼雷铁水罐车送往转炉,在氧气顶吹之下,进行更高温度的煅烧,使得铁中的含碳量进一步降低,并调节铁水里的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达到钢的要求。钢水出炉之后,有两条途径可走。(1)经过冷却使之变硬,在连铸车间把它们铸成板坯,方坯和矩形坯。这些钢坯还不能称做钢材,它们还需要进行轧制以符合各种再生产部门的需求。经过轧制生产出的棒材,线材,角钢等便是最后的产品了。(2)钢水还须经过一座lf炉进行深加工,此时的钢铁的质量更加优异。这些钢材经过薄板坯连铸连轧后还要经过一个大的酸洗池进行酸洗处理,以便使之镀锌。这样就生产出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2.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00年增长0.21个百分点,接近83%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钢铁生产板管比为40%,比2000年下降1.6个百分点。(资料来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上)我国钢铁企业对信息化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已开发出30余个实验系统,不少系统在局部业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些系统拘泥于当时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多数IT系统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有隔膜,所以作为整体系统留用的不多。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都为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意识增强;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验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钢铁企业信息

化过程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须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 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的动荡调整中,很多企业是靠信息化练好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影响较大;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根据规划完成任务。同时,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方面做出了表率。 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容。中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进90%等等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有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