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本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传染病知识讲座(一)

传染病知识讲座(一)

传染病知识讲座(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对于传染病,了解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常见的传染病种类非常重要。

本文将通过讲座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正文:传染病知识讲座将围绕以下五个大点展开:一、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1. 传染病定义及其与非传染病的区别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特点3. 传染病在不同群体中的流行情况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 掌握个人卫生常识,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体液等2.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如清洁厕所、合理储存食物等3. 加强免疫接种,预防特定传染病的发生4. 采取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避免食源性传染病的传播5. 定期进行传染病筛查,早期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三、疾病防控的重要性与措施1.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与维护2.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3. 建立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4. 必要时采取隔离与隔离措施,控制传染病的蔓延5. 加大科研力度,探索新的防控技术和药物四、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与治疗1. 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2. 水源传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3. 粪口传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4. 血液传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5. 性传播疾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五、应对不同传染病的策略1. 阐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作用2. 介绍不同传染病的早期预警与救治措施3. 教授应急情况下的自我防护措施4. 推广现代医学手段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5. 传染病知识普及与传播的重要性总结:通过本次传染病知识讲座,我们了解到传染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了传染病的定义、预防与控制、症状与治疗、防控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增强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关注,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环境。

2024版传染病防控健康知识讲座

2024版传染病防控健康知识讲座
深入探讨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策略,包 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社区防控、医疗救治等 方面的具体措施。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分析了传染病防控的成功经 验和教训,强调了多方合作和全民参与的重要性。
2024/1/28
24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分析
防控意识不足
部分公众对传染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控意识薄 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
如艾滋病、乙肝、梅毒等,通过血液、精液 等体液传播。
2024/1/28
消化道传染病
如痢疾、甲型肝炎等,通过食物、饮水等消 化道途径传播。
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
如疟疾、登革热、狂犬病等,通过昆虫叮咬 或动物接触传播。
5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如性接触、母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注射器、接触 污染物品)、空气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以及食物和水传播。
传染病防控健康知识讲座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传染病基本概念与分类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手段及药物选择 •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传染病基本概念与分类
2024/1/28
3
定义及特点
2024/1/28
11
各类传染病典型症状介绍
2024/1/28
流感 麻疹 水痘 腮腺炎
突发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可伴有咳嗽、咽 痛等呼吸道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眼结合膜炎,特征性表现为口腔 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皮疹,呈向心性分 布,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预防传染病讲座稿(实用13篇)

预防传染病讲座稿(实用13篇)

预防传染病讲座稿(实用13篇)预防传染病讲座稿第1篇一、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早春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天气多变、时寒时暖、雨水逐渐增加,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

当冷空气和干燥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贫血和营养障碍;另外,室内通风换气较差,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而入,以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

它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

它是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早春季节外界气温较低,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而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1、在公共场合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

2、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到处飞扬,一旦被人吸入就会感染。

3、手是传播病菌的另一帮凶。

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当病人拿物体时,在这些物体表面就会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用手接触了这些东西,就能沾上病菌,如果事先不彻底洗手就去挖鼻子,病菌就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而感染。

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1、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4~16日。

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起病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直径3~5mm,呈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

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传染病知识讲座讲课讲稿

传染病知识讲座讲课讲稿

传染病知识讲座讲课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还会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1、空气传播:有些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例如流感、麻疹等,它们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尘埃传播。

2、接触传播:有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例如手足口病、性病等,它们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3、血液传播:有些传染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例如艾滋病、乙肝等,它们可以通过血液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昆虫传播,例如蚊子、苍蝇等,它们可以通过叮咬传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传播。

三、预防传染病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不随地吐痰等。

2、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接触病人和接触病人的物品,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

3、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心态等。

4、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

四、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1、流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呼吸道隔离,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接种流感疫苗等。

2、水痘:避免接触病人和接触病人的物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3、性病:避免不洁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等。

4、手足口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等。

5、艾滋病:避免不洁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等。

6、乙肝:接种乙肝疫苗等。

7、结核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呼吸道隔离等。

8、登革热:避免接触蚊子等昆虫叮咬等。

9、埃博拉出血热:避免接触病人和接触病人的物品等。

10、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呼吸道隔离等。

幼儿园家庭教育讲座讲课讲稿尊敬的家长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家庭教育讲座。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一)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一)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给受体,导致感染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加强感染源控制、断链传播路径、提高宿主抵抗力等方法进行防治。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希望能提高大家对传染病的认识,让我们共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正文内容:一、加强感染源控制1. 提高病原体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及时发现感染源。

2. 推广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

4. 防止食物和饮水污染,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5. 对疫情爆发地进行封控,减少感染源的传播。

二、断链传播路径1. 提高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机制,确保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2. 隔离和治疗感染者,阻断传播途径。

3.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4. 讲究个人防护,使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降低感染风险。

5. 建立良好的卫生保健体系,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

三、提高宿主抵抗力1. 推广疫苗的使用,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 健康饮食,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4. 提倡充足的睡眠,休息好,保持身心健康。

5. 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

四、加强团队合作1.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各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应对传染病。

2. 推广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提供准确的疫情信息。

3.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的威胁。

4. 建立科学研究机构,持续进行传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

5.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防治的认知。

五、总结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措施,从感染源控制、断链传播路径、提高宿主抵抗力、加强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加强个人防护习惯、提高卫生水平、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合作等措施,我们有信心有效防治传染病,共建健康和谐的社会。

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目录1. 内容概要 (3)1.1 夏季气候特点 (4)1.2 气温与湿度如何影响疾病发生 (4)1.3 讲座目标与重要性 (5)2. 夏季常见传染病概述 (6)2.1 肠道传染病 (7)2.1.1 诺如病毒感染 (9)2.1.2 沙门氏菌病 (10)2.1.3 其他细菌性肠炎 (11)2.2 呼吸道传染病 (12)2.3 虫媒传播疾病 (12)2.3.1 登革热 (13)2.3.2 蚊虫叮咬相关的病毒性疾病 (14)2.3.3 蜱传疾病 (15)3.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6)3.1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7)3.1.1 食物和水污染 (18)3.1.2 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物品 (20)3.2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1)3.2.1 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22)3.2.2 日常接触传播 (23)3.3 虫媒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 (24)3.3.1 意想不到的途径 (25)3.3.2 如何减少与媒介昆虫的接触 (26)3.4 综合预防措施 (27)3.4.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28)3.4.2 注意饮食卫生 (29)3.4.3 改善居家环境卫生 (30)3.4.4 恰当地使用防疫药品 (31)4. 健康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 (32)4.1 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33)4.2 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5)4.3 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36)4.4 定期健康检查,防患于未然 (37)5. 外伤急救与处理 (38)5.1 基本伤口处理 (39)5.2 中暑与热射病的现场急救 (40)5.3 虫咬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应对 (42)1. 内容概要夏季传染病概述:简述夏季高温环境下传染病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如中暑、腹泻、感冒等。

常见传染病介绍:详细介绍几种夏季高发传染病的传播方式、症状表现及危害程度,如痢疾、登革热、手足口病等。

预防措施介绍: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介绍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培养、饮食卫生安全、避免蚊虫叮咬等。

传染病基本知识讲座精品课件

传染病基本知识讲座精品课件
最新 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最新 PPT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甲、乙、丙三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①鼠疫、 ②霍乱
最新 PPT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③病毒性肝炎④细菌性和阿 米巴痢疾⑤伤寒和副伤寒⑥艾滋病⑦淋病 ⑧梅毒⑨脊髓灰质炎⑩麻疹⑾百日咳⑿白 喉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⒁猩红热⒂流行性 出血热⒃狂犬病⒄钩端螺旋体并⒅布鲁氏 菌病⒆炭疽 (21)流行性乙型脑炎 23)疟疾 (24)登革热(25)肺结核(26)新生儿破伤风、 血吸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
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最新 PPT
肺结核
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 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肺结核(80%)。
流行病学:传染源: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传播 途径:呼吸道传播为主;易感人群:对结核杆菌缺乏特异性免 疫力的人。(一个传染源一年可以传染10到15个健康人)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发病率可列为各种传染性疾病之首。 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非常严重,据WHO发布的公告,全 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例,死亡50万~100万人。
最新 PPT
流感的特点
流感的影响-每年的流行: 儿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老年人和高危人群的
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在流感流行的年度发生超 额死亡、超额住院现象,影响经济; 缺勤、停工增加,有资料表明:每100名门诊患儿 有6-15名可归因于流感,每100名儿童使用抗生素 有3-9名可归因于流感,冬季高达30%的超额抗生 素处方是由流感造成的
最新 PPT
艾滋病
➢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一种名为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 所致的疾病。它可以使人类的免疫系统 (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御系统)逐渐降低并 最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皮肤斑丘疹。
易感人群:未接种麻疹疫苗的 儿童及成人。
水痘
病原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症状
发热、头痛、乏力及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 布,以躯干、头面部多见,四肢较少。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及成人。
猩红热
病原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症状
发热、头痛、咽痛、杨梅舌、环口苍白圈及颈部淋巴结肿 大,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压之褪色 ,疹退后伴脱皮。
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教育, 提高防控意识。
家庭环境中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开窗通风
做好家庭清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病毒浓度 。
定期清洁家居表面,尤其是高频接触区域 如门把手、桌面等。
提倡分餐制
增强免疫力
家庭成员尽量分开用餐,避免共用餐具和 食物。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提 高身体免疫力。
做好个人防护
就医过程中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合理用药指导原则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建议使用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避免滥用抗生素
以免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性增加。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传染病基础知识
01
掌握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病原体、宿主
室内通风与消毒管理
勤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 气新鲜。
常消毒
对门把手、桌面、地面等高频接触 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清洁消毒。
分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进入21世纪,一些老的传染病仍在危害;霍乱、 鼠疫、结核(450万)等古老传染病继续危害, 流行在全球仍未控制
• WHO报告,全球48种常见疾病中,40种是传 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
• WHO报告,全球死亡5200万,其中1700万死 于传染病
• 传染病仍是全球危害最大的疾病 • 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环境
自然因素
传理传染源:传染源报告制度是早 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传染源包括 病人、病原携带者。传染源的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防制传播流 行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是切断传播途 径的重要措施,包括(1)消灭污染环境 的病原体和(2)消灭传播媒介(杀虫措 施)。除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 子)
流行性感冒
• 病原体检测是区别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最关键的手段。 症状:患者常突起高热39℃至40℃,一般先是畏寒,继之 发热,头痛(前额为重)、全身酸痛(特别背部与四肢更 甚)等全身症状较重,部分病人有轻度喷嚏、流鼻涕、鼻 塞等症状。病人表现软弱无力、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 血。严重时会并发肺炎、哮喘、喉炎、心肌炎等。 提醒: 一旦发现发热性“感冒”病人、持续发热3天者、 发热性“感冒”者在1户出现多例或多户续发的情况,应怀 疑是流感,必须尽早去医院诊断、隔离、治疗。 加强自我保健是关键
童为主 • 夏秋季多发,8~9月达高峰
预防措施
• 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个人卫生 • 加强晨检 • 从业人员定期体检 • 加强日常卫生管理 • 病人及时报告、隔离治疗 • 食具、用品、粪便消毒 •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 宣传教育
3、疫情具有突发性,变化快,灾害和社会动乱时 , 极易爆发流行。
4、可续发或诱发多种慢性病和癌症的发生。 5、有特异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成本-效益高。 6、传染病防治是一项政府行为,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多部门配合。
传染病的特点(2)
• 有特异的病原体: • 有流行病学特性:传染性、免疫性 • 流行性: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3 3、保护易感人群:针对性注射疫苗, 提高人群免疫力,包括主动或被动特异 性免疫力。
常见的传染病
一、流感
流感的特点 • 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原导致的疾病,一种最易传播、最难
控制的疾病 • 一种经常横扫全球肆虐人类的疾病,一种最善于易容 最
狡猾的 敌人 • 一种传染性很强、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的呼吸道传染病。
➢ 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包括AIDS病人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 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 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 一般的工作、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 1、共同进餐不会传染上艾滋病。 2、共同电话、电脑等办公用品,握手、礼节性拥抱等不会传染 艾滋病。 3、同住、同用一浴池、坐便器不会传染上艾滋病。 4、咳嗽、打喷嚏、谈话不会传播艾滋病。
传染病没有国界、地界。 • 地方性: • 季节性
重点传染病分类(1)
1 肠道传染病:粪-口传播。
霍乱、脊髓灰质炎、甲肝、戊肝、伤寒、肠出血 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痢疾、病毒
性感染性腹泻等。
2 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
肺结核、流感、麻疹、白喉、流脑、风疹、军团 菌、SARS。
重点传染病分类(2)
• 流行现状: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病人数居世 界第二位。现有结核病人450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50万, 每年新发病人145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13万,75%的 肺结核病人年龄在15-54岁。结核病疫情具有“四高一低” 的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疫 情递减速度低。
感冒有普通和流行性之分
• 普通感冒 病因: 引起的病原体很多,常见的有鼻病毒、副流行性
感冒病毒群等。 症状:一般表现为呼吸道局部症状比较重,有鼻塞、
流清涕、咽痛、头痛、全身不适,而全身症状较轻,一般 不发热。
提醒: 由于普通感冒的病原体种类及其型别很多,病后 又无交叉免疫,所以人体会多次得病,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男女老少都可得病,其中以幼儿为最多。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发病率可列为各种传染性疾病之首。 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非常严重,据WHO发布的公告,全 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例,死亡50万~100万人。
流感的特点
流感的影响-每年的流行: • 儿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老年人和高危人群的
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在流感流行的年度发生超 额死亡、超额住院现象,影响经济; • 缺勤、停工增加,有资料表明:每100名门诊患 儿有6-15名可归因于流感,每100名儿童使用抗 生素有3-9名可归因于流感,冬季高达30%的超额 抗生素处方是由流感造成的
3. 经血液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4.性接触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淋病等
5.母婴传播:艾滋病/HIV感染、乙肝、丙肝、梅毒、 淋病等
6.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疟疾、血吸虫病、流行性 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脑、登革热、狂 犬病、炭疽等。
传染病疫情形势严峻
– 人群易感性:对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影响流行过程的二个因素:
1 、自然因素:指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 包括地理、气象和生态等条件对流行过程 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
2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 条件以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流行有决 定性影响。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 丙类传染病: (28)丝虫病(29)包虫病(30) 麻风病(31)流行性腮腺炎(32)风疹(3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4)除霍乱、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过程。
细菌性痢疾
• 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严重者会出 现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等 • 潜伏期为数小时~7天,一般1~4天
细菌性痢疾
• 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 • 传播途径包括粪-口途径感染传播和水、食物、日
常生活接触,常借助食物、水引起爆发 •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托幼、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甲、乙、丙三类,共37种 • 甲类传染病:①鼠疫、 ②霍乱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 乙类传染病:③病毒性肝炎④细菌性和阿 米巴痢疾⑤伤寒和副伤寒⑥艾滋病⑦淋病 ⑧梅毒⑨脊髓灰质炎⑩麻疹⑾百日咳⑿白 喉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⒁猩红热⒂流行性 出血热⒃狂犬病⒄钩端螺旋体并⒅布鲁氏 菌病⒆炭疽 (21)流行性乙型脑炎 23)疟疾 (24)登革热(25)肺结核(26)新生儿破伤风、 血吸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
影响感染的因素
• 潮湿和冷空气,拥挤的公共交通,人群聚集,空 气不流畅
• 现代化的旅行速度 • 儿童、学生是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者:发生流感,
缺课增多,把病毒带回家传给家长,成人患者增 多,老年人因肺炎住院率增多。
流感病毒
• 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 丙三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有两种,这两 种表面抗原会发生变异,其中甲型流感病 毒的这两种表面抗原最易发生变异。专家 观察到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有时只有一种 抗原发生变异,有时两种都变;形成一个 新亚型(如甲1、甲2)而发生质变。
性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
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肺结核
• 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 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肺结核(80%)。
• 流行病学:传染源: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传播 途径:呼吸道传播为主;易感人群:对结核杆菌缺乏特异性免 疫力的人。(一个传染源一年可以传染10到15个健康人)
流感预防
• 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措施 • 居室要保持空气流通。流感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
此,在秋冬季易发季节,要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 流通、新鲜。 • 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避免交叉感染。 • 加强户外锻炼,提高抗病能力。要有乐观的心态。消极、 情绪化、紧张过敏的人,往往免疫系统比较脆弱。愉快的 情绪则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 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内粘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 除细菌、病毒的功能。 • 接种疫苗
传染病基本知识
益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讲课提纲
• 传染病的特点 • 当前疫情特征 •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重点传染病的预防 • 学校传染病管理要求
传染病的特点(1)
1、有传染性、对社会有较大影响,如同星火燎原, 一人患病, 众人受威胁。
2、威胁较年青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 体 弱老年人 易受袭击,后果严重。
• 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 环节、二个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
物。(患者、 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麻疹、肺结核、非典) 水、食物、苍蝇(伤寒、甲肝、痢疾、霍乱) 日常生活接触( 手、用具、玩具等) 虫媒传播:蚊子、虱子、跳蚤等(疟疾、乙脑等〕 血液、体液、血制品:乙肝、艾滋病等
艾滋病
➢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一种名为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 所致的疾病。它可以使人类的免疫系统 (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御系统)逐渐降低并 最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