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论课大作业设置探讨

人工智能导论课大作业设置探讨

摘要:大作业的设置对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求解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文章在笔者多年从事人工智能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人工智能导论课的大作业设置问题,提出大作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说明选择四子棋作为大作业的理由,给出四子棋大作业的评分规则,并对学生的大作业总体情况进行分析,验证选择四子棋作为大作业题目的合理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作业;博弈

现在很多课程都设置了大作业,这对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求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多年来,我们在人工智能导论课上一直设有大作业,受到了同学们较好的评价。下面就如何设置大作业问题,谈一点我们的体会,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1-2]。

1大作业应具备的条件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曾经选择过不同类型的题目作为大作业,比如五子棋程序、基于拼音的整句输入法、基于归结的问题回答系统等。这些题目虽然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五子棋程序,如果采用一般的简单规则,则存在先手必胜的策略,而正式比赛规则又过于复杂;而且五子棋是一个比较大众的游戏,有的同学下棋水平比较高,而有的同学则不熟悉,这样大家不在同一个起点上,对于不熟悉的同学存在着不公平。基于拼音的整句输入法、基于归结的问题回答系统等,则缺乏趣味性,少了同学之间的“竞争”,不利于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思考,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大作业,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与课程学习内容紧密结合。

2) 趣味性强,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3) 背景知识简单易懂,以便让学生集中在与课程有关的内容中,而不是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背景知识上。

4) 规模适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诸如程序的存储空间问题等。

5) 尽可能对所有同学都是公平的,不存在部分同学熟悉,部分同学不熟悉的情况。

经过认真的总结和思考,最终我们选择了四子棋作为大作业的题目,并对传

统的四子棋规则加以改良,使其尽可能地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大作业的最终要求是,用程序实现一个四子棋程序,并通过比赛的方式评判大作业的成绩。

2为什么选择四子棋

在说明我们为什么选择四子棋作为大作业之前,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四子棋。图1是一个四子棋的棋盘,由M行N列组成。游戏双方分别持不同颜色的棋子,设A持白子,B持黑子,以某一方为先手依次落子。假设为A为先手,落子规则如下:在M行N列的棋盘中,棋手每次只能在每一列当前的最底部落子,如图中的红点处所示,如果某一列已经落满,则不能在该列中落子。棋手的目标是在横向、纵向、两个斜向共四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上,使自己的棋子连成四个(或四个以上),并阻止对方达到同样的企图。先形成四连子的一方获胜,如果直到棋盘落满双方都没能达到目标,则为平局。

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四子棋作为大作业题目呢?

首先,四子棋规则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明其比赛规则;其次,四子棋的规模适中,每一步的可落子点不多;第三,四子棋是一个博弈类的游戏,趣味性强;第四,可以用博弈树搜索等方法求解,与课程内容联系密切;第五,四子棋虽然简单,但是几乎所有同学以前都没有遇到过,所以对大家都是公平的。这些都能很好地满足我们前面提到的大作业应具备的几个条件。

3对四子棋的改进

为了更好地适应大作业的要求,我们对传统的四子棋游戏规则做了一些扩展,以更利于程序求解,避免存在必胜策略,使得同学们集中在求解策略的设计上。改进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算法的作用,二是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必胜策略的影响。为此,我们对传统的四子棋规则做了如下的改进。

1) 棋盘大小不固定,双方博弈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机地产生棋盘的大小。

2) 随机地增加一些不可落子点。

比如在图2所示的棋盘中,“红叉”点就是一个不可落子点。当“红叉”点的下面落满了棋子时,只能在“红叉”点的上面落子,而不能在“红叉”点出落子。

对四子棋这样的两点改进,主要是为了避免静态的必胜策略的使用,引导大家更多的关注动态策略的使用,根据当前局势,实时地计算最佳的落子策略。

图2不可落子点的说明

4大作业评判规则

如何评判大作业的成绩对学生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赛会制”和“探索制”两种评判机制。

所谓的赛会制,就是建立一个比赛平台,所有同学的程序提交到平台上,按照以下规则参加比赛。

1) 正确性验证。要求同学们针对四子棋问题实现一个α-β剪枝程序[3],给定一些特定的节点,判断剪枝是否正确。通过正确性验证者获得基本分。

2) 全体同学采用大循环的方式进行比赛,任何两个程序之间进行两局比赛,先手后手各赛一局。

3) 要求5秒内必须完成一次走步。

4) 胜者获得2分,负者获得0分。

5) 平局时,用时少者获得1+x分,用时多者获得1-x分。

6) 按照获得的总分数进行排名。

7) 要求就大作业内容写一篇小论文,根据排名和论文情况给出总成绩。

为了鼓励同学创新,探索新的方法,除了“赛会制”外,我们还设立了一个“探索制”供学生选择。选择探索制的同学,要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比如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寻找评判局面优劣的方法、权重系数等。要求写出一篇论文,对所用方法进行介绍,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实验等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选择探索制的同学,虽然也参加比赛,但是最终成绩主要体现在论文的完整性和水平上,不看具体的成绩排名。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对于一些优秀的同学比较有吸引力。

5结果分析

在先期少数同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从2010年开始全面在人工智能导论课上实施四子棋大作业,共有160名同学选择了“赛会制”的方式完成了四子棋大作业。为了验证该大作业的合理性,我们对大作业总体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结果如下:

1) 全部同学都通过了正确性测试。这是因为我们事先给出了一些测试样例用于学生自测,通过了这些样例后再提交基本就没有问题了。通过对部分同学的调查,也确实发现一些同学在做正确性测试之前,对α-β剪枝算法理解有误,通过写程序并测试程序的正确性发现了理解上的问题。这也可以看出正确性验证在这里的重要性。

2) 全部160个学生的程序中,无一人全胜,也无一人全败,即便是总成绩

第一名也失败了22局,而最后一名也取得了18局的胜利。

3) 平局数很少,在全部比赛中,只有176局平局,仅占全部比赛的0.69%,平均人均平局数为1.1局,平局数少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4) 先手后手胜负比较均衡,经统计,先手胜与后手胜的局数之比为10:9,虽然后手稍微劣势一点,但总的来说变化不大,再加上任何两组程序都是先手后手各赛一次,总体上可以消除先手后手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以四子棋作为人工智能导论课的大作业是可行的、合理的,尤其是经过了改良之后的四子棋,在各个方面都是很均衡的,适合作为大作业使用。

6结语

以四子棋作为大作业,是我们对人工智能导论课的一次尝试,通过各方面的分析可知,这次尝试是成功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人工智能课程的兴趣,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在做大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阅读了大量的论文,对有关博弈问题,甚至是人工智能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改进大作业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文虎. 精心铸精品理念须先行[J]. 计算机教育,2008(13):46-49.

[2] 张彦航,孙大烈,战德臣. 通过大作业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07(7):24-26.

[3] 马少平,朱小燕. 人工智能[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应宏,刘福明,熊江,等. 计算机课程作业改革的实践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2):47-48.

Exploration on Project Design in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UANG Yu1, MA Shaoping2

(1.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2.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Course project helps a lot for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thoroughly, and to improve their capability of problem solving, algorithm design 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n related courses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ject design for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proposes several essential prerequisites to set up a course project. Siziqi, which is a similar but simpler chess game to Gobang, is designed as the course project with specified reasons and evaluation rules.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are further made on the students’solutions, which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take Siziqi as a project for AI.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rse project; game

(编辑:姚彦如)

人工智能导论 课件 PPT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标准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人工智能”是21世纪计算机科学发展的主流,为了培养国家建设跨世纪的有用人才,开设《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人工智能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中涉及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能”观念;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提高智能产品的使用能力,为今后的工作中的智能设备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 2.了解人工智能对现代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3.了解人工智能定义、研究领域、发展、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未 来与展望; 4.了解知识表示、知识图谱、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智能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及智能体与智能机器人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力,开拓学生的科技视野; 2、能够熟练使用生活中常用的人工智能产品; 3、熟悉人工智能对工业、医疗、安防、社交、机器人、无人驾驶、

家居、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渗透。 (三)素质目标 1、养成善于思考、深入研究的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2、培养细致缜密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沟通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 3、养成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三、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全景式介绍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与热门应用领域,以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为线索介绍学习领域。通过案例导读引入相应领域的学习,通过案例延伸理解学习领域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进入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学习。 课程内容:

人工智能导论

人工智能导论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通过计算机和其他相关技术,模拟或复制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人工智能的发展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本文将从AI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探讨AI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AI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解释。从狭义上看,AI指的是计算机系统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能力。从广义上看,AI包括了解决问题、学习、推理、思考等方面的智能行为。AI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56年,当时由达特茅斯会议提出,并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自此以后,AI经历了数次繁荣与停滞的周期,近年来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二、AI的应用领域 在如今的社会中,AI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 1. 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技术是AI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通过感知、识别和决策等能力,实现车辆的自动行驶。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不仅挑战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路径规划等关键问题,也对交通安全、车辆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和比对,从而 完成身份识别的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边境管理、移动支 付等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安全和便利性。 3. 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将人的语音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理解的文字 或指令。随着语音助手如Siri、Alexa等的普及,语音识别技术在智能 家居、语音交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机交互方式。 4. 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交叉技术, 其目标是研制出能够模拟人类行为的智能机械设备。机器人已经广泛 应用于工业生产、服务业、医疗保健等领域,释放出巨大的劳动力和 创造力。 三、AI面临的挑战 尽管AI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人工智能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 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 随着AI应用的不断增长,个人用户的数据受到更多的关注。如何 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是一个亟待解决 的问题。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论文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论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教学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论文篇一 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摘要:文章从人工智能及其研究内容,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内容,重点探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教学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它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过程,在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人工智能 1.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其精确定义是:一个电脑系统具有人类知识和行为,并具有学习、推断、判断来解决问题、记忆知识和了解人类自然语言的能力。 2. 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与教学实际关系较为密切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1)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人工智能研究初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其他内容的研究基础,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的知识表达和推理技术。

在教育领域中,研究问题解决的实际意义在于,把人类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赋予计算机,使其能够按照人类的思维规律进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2)模式识别。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近三十年来在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后期它又受到了人工智能科学的影响,得到了新的发展。因此,常被作为人工智能学科的一个分支。 简单地说,模式识别就是研究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来识别事物和环境的方法。所谓模式是指那些供参照模仿用的理想化的标本。因此,具体来说,模式识别的含义就是识别出给定的事物与哪一个标本相同或相似。模式识别有时可以理解为模式分类,即判别给定的事物应该属于哪一类标本。被识别的给定事物通常是字母、符号、汉字、图像、声音、语言、景物,也可以是统计数字、图表、教授状态、学习状态等,应用于教育时则称为教育模式识别和学习模式识别。 (3)自然语言理解。对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NLP)的研究能为实现人机自然语言直接通信提供可能,并减少软件生产的负担,从而间接地推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自动化操作效率。因此,它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研究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自然语言是人机对话的最方便的语言,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把自然语言作为程序语言来使用,使计算机直接执行自然语言,不需要中间的解释过程。 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有助于人机对话的实现,从而能够增进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把原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条件下的计算机主动变为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条件下的人机交互主动。 (4)专家系统。所谓专家系统是指一个(或一组)能在某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的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系统。其特点在于能把人类专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的启发性知识、判断性知识分成事实与规则,以适当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建立知识库,并基于知

《人工智能导论》全套教案

第三章机器学习 课题名称:机器学习 学习过程:

(4)金融风控系统——京东金融风控 (二)知识归纳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的学习能力,从实际例子中学习得到知识和经验,不断改善性能,实现自我完善。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也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实现方法。它从样本数据中学习得到知识和规律,然后用于实际的推断和决策。它和普通程序的一个显著区别是需要样本数据,是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 经验(历史数据) 计算机系统 (机器学习模型) 性能 (预测精度)机器学习定义 机器学习和人类学习的比较 机器学习发展: 机器学习属于人工智能中一个较为年轻的分支,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繁荣阶段

机器学习范围: 机器学习跟模式识别,统计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着很深的联系。 机器学习与相关学科 任务实施 1、介绍AlphaGo大战李世石的案例,播放百度Apollo无人驾驶车辆驶过港珠澳大桥的视频、特斯拉无人驾驶宣传视频、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无人机梯队视频,在亚马逊网站浏览一件商品查看其推荐的相关商品。通过这些案例介绍让学生相互讨论,对机器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接触。然后让学生查阅思考:(1)、查询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2)、查阅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和方向(提示:百度无人驾驶技术、阿里巴巴城市大脑、腾讯智能医疗、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最后教师总结,给出机器学习的定义,并介绍机器学期和人类学习的比较。 2、介绍机器学习的发展历程,并给出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技术和事件。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找到对机器学习发展有共享的人物和代表事件。并说明其中有一段事件机器学习停滞不前的原因。最后教师使用时间轴方式总结机器学习的发展历程。 3、让学生分别找出机器学习在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

人工智能导论教案

人工智能导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 2. 掌握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技术方法; 3. 了解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5. 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 - 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人工智能的分类和技术体系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关系 2. 人工智能技术方法 -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 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挖掘

- 图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 - 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 3. 人工智能应用与展望 - 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和交通领域的应用 - 人工智能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 2. 实践与案例分析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性项目,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3. 小组合作与展示 将学生分为小组,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并组织学生作品展示,促进交流与学习。 4. 网络资源与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收集和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技术文档和案例分享。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 1. 课堂参与与讨论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讨论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人工智能知 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 实践项目与作业 考察学生在实践项目和作业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人报告与小组展示 要求学生撰写个人报告,对某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研 究与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展示,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 4. 期末考试 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考试,考察学生对人工智能理论与 技术的整体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 《人工智能导论》(第二版),作者:李佳明等。 2. 参考书籍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全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服务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专业数字化改造,培养学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信息技术素养。课程可开设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2.课程作用 数字社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改变了产业,产业走向数字化,也改变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高等职业学校纷纷进行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升级。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认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掌握Python基本语法并能进行简单编程,学习人工智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了解其在各行各业的基本应用,训练富于联想的计算思维、编程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学习,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3.课程衔接 本门课程无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为各专业具备数字化内涵的课程。 二、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程遵循思政引领、教学内容“真、准、新”、服务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理念,选用AI技术活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种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立德树人,涵养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工匠精神。内容来自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应用的真实职业工作场景,并融入人工智能在物体识别、无人驾驶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体现教学内容的“真、准、新”。基于各行各业数字化升级背景,教学内容与各专业需求紧密结合,AI赋能专业与课程数字化转型,培养学生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以任务驱动+项目载体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三个梯度将人工智能知识层层递进,把学生带入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第一梯度学习人工智能发展和基础知识;第二梯度是Python编程与计算思维训练;第三梯度学习人工智能应用项目,体验和探究人工智能应用。 同步运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实践平台展开教学,实践案例分为体验式、交互式和DIY 式三个层级,体验式案例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它操作简单,单人实践,在线完成,如机器人写诗、AI人脸融合等案例。交互式案例目的是增加

人工智能导论 王万良

人工智能导论王万良 人工智能导论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扩展和承担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科学。近 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领 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将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是一项研究如何制造和实现智能的科学和技术。它不仅涉 及到对一般智能的复制和模拟,还涉及到对智能的理解和创造。人工 智能研究领域包括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开发智能系统,使其能够拥有类似 人类智能的能力。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在美 国举行,标志着人工智能研究的正式开始。在这次会议上,人们提出 了“机器能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概念,并开始研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之后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经历了高峰期和 低谷期。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出现,人 工智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提供风险管理和投资分析等服务;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技术;在娱乐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出逼真的虚拟现实体验。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四、人工智能的挑战 尽管人工智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拥有道德观念以及如何避免滥用人工智能等问题。其次,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受到黑客攻击,导致严重的后果。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不平衡,有些国家和地区比其他国家更具优势。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五、结语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人工智能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我们也要注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确保其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

人工智能概论课程作用及实施方案

人工智能概论课程作用及实施方案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模拟和复制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概论课程逐渐成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作用及实施方案。 一、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作用 1. 培养学生AI思维:人工智能概论课程通过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核心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培养AI思维,即学会用人工智能的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 提供人工智能知识基础: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人工智能知识基础。这些知识不仅对于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和工作的人员至关重要,对于其他领域的学生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3. 培养跨学科能力:人工智能概论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了解和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4. 提升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概论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人工智能知识,提出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实施方案 1. 课程设置: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应作为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应包括人工智能概念与基本原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内容,同时注重课程与实践项目的结合,提供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 2. 教学方法: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现人工智能算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践项目: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应设立实践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项目可以包括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的实现等。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考核评价: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考核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传统的笔试和作业,还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的解答、实践项目的报告和演示等方式进行考核,以全面评价学生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探索与实践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探索与实践 1 前言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正在深刻地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人工 智能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其 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增加人工智能和思政的融 合元素,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索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升。 2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简介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 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人工智 能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等等。同时,为了满足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为民、 励志、创新、和谐等良好品质,本文将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中 思政元素的设计。 3 课程设计与思政元素融合 3.1 增加社会背景分析 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时,增加一些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分析,将有助于引导学生探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带来的影响。例如,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医疗水平,缩短诊疗时间等,

但也带来了医疗人员培训、隐私保护等问题。通过这些社会背景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要有深入的思考,注重实践应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2 强化伦理道德教育 在学习人工智能的应用时,不仅要了解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还需要强调伦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例如,在人工智能应用于人类生 命保障领域(如自动驾驶)时,应明确强调人类生命至上的价值观, 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注重道德规范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引导学生学 习要有深刻的领悟,注重人类本质。 3.3 加强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要想掌握这门课程,光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需加强创新意识 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人工智能 相关的竞赛和实验室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创新实践中,增强对技 术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引导思考、讨论等方式,促进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全面发展。 4 总结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 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的交流与应用、出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等方面都 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背景分析、伦理道德教育、 创新实践等内容,将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的性质、应用 和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的关联等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高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人工 智能专业,为培养高质量的人工智能人才做出贡献。然而,针对 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设置的讨论和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关于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础课程的设置 人工智能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如数学、计算机、电子工程、 统计学等。在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部分,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计算机学科的 基础课程,还涵盖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数学学科基础课程,以及电路原理、数字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 电磁波等电子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 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的实际需求,可以把这些基础课程中重点与 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解析,以便在后续的专业课程 中更好地应用与拓展。 二、核心课程的设置 人工智能专业与其他计算机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关注人 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其核心课程设置也具有独特性。在核

心课程的设置上,人工智能专业可以考虑添加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1.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是计算机系统在没有被显式编程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在人工智能专业中添加机器学习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机器学习的原理与应用。 2.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探究计算机系统如何理解、分析、生成自然语言的一门技术。在人工智能专业中添加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课程,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情感分析等方面的技术。 3.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型数据集中发掘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在人工智能专业中添加数据挖掘相关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如何对大数据进行处理、挖掘与利用。 三、实践课程的设置 人工智能专业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并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 1. 项目实践:在课程设置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让他们跨越理论知识的界限,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旨在开发出能够模拟和表现人类智能的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针对这一趋势,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本文将围绕人工智能课程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课程介绍 人工智能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的人工智能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案例和实验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将涵盖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如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并介绍相关算法和工具的应用。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知识讲解 课程的开始将涉及对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包括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主要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等。学生将了解到人工智能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它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2. 人工智能算法与技术 在此部分,课程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各种算法和技术。这包括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结构及其训练方法、决策树算法等。学

生将学习如何应用这些算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相关实例分析。 3. 实验与项目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课程将设置实验和项目环节。学生将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算法和技术,完成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验和项目。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图像识别算法来训练一个识别人脸的模型,或者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一个问答系统。 4. 人工智能伦理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伦理问题的探讨也变得至关重要。课程的最后一个部分将涉及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如隐私、安全、道德等方面。学生将学习如何在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应用中考虑伦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 课程的讲授将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师将讲解相关概念、算法和技术,并通过示例进行深入解释。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笔记和参考资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实践

大学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计划

大学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一门研究和开发智能计算机系统的学科,已经成为当下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基础算法、智能决策、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场景; 2. 理解人工智能的核心方法和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3. 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伦理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 1. 人工智能概述

- 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和前沿技术 -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2. 人工智能基础原理 - 智能计算和问题求解 -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对比 - 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机器学习算法与模型 - 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的基本原理 - 常见机器学习算法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深度学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 4. 人工智能应用 - 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对话系统 - 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 - 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 5. 人工智能伦理和社会影响 -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和挑战

- 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和就业的影响 -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风险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理论讲授:通过授课方式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 2.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编程实践和案例分析,掌握人工智能方法和技术的具体应用; 3. 课堂讨论: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 小组项目: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研讨和实践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5. 学术研究:引导学生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研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1. 课堂参与(10%):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 2. 作业(30%):布置编程作业或课后练习,考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3. 期中考试(30%):笔试形式,考核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

浙大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课程作业

在指定的主题上,我将按照你的要求撰写一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文章会从简到繁地探讨浙大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课程作业,让你能更 深入地理解这个主题。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课程作业。这门课程通常涉 及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基础算法和系统设计,是学习人工智 能方向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从基础的数学知识到深度学习等领 域的内容,内容非常广泛。 现在让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浙大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课程作业中都 包含哪些重要内容。基础的数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包括线性代数、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这些数学知识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础,也是进 行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研究的必备知识。算法设计和分析是这门课程 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经典的算法,并能够分析其时间复杂 度和空间复杂度。系统设计与实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需要 熟悉不同人工智能系统的架构和实现原理。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浙大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课程作业的具 体要求。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通常需要完成一些编程作业,在实际的 数据集上实现各种人工智能算法,比如分类算法、聚类算法和回归算 法等。这些作业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些常见的机器学习框架,比如TensorFlow、PyTorch等,还要求他们能够分析和理解算法的原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算法。

在总结回顾部分,我个人认为,浙大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课程作业是一门非常重要且有挑战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算法,还可以通过实际的编程作业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算法理解能力。这对于日后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能够对你对浙大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课程作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希望你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对这个主题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符合你的要求,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浙大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课程作业。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课程作业是一门涵盖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基础算法和系统设计的重要课程。学生在课程中将接触到从基础的数学知识到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内容,内容非常广泛。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算法设计和分析,以及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际的编程作业,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算法理解能力,对日后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这些数学知识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础,也是进行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导论》周苏教案模板

《人工智能导论》周苏教案模板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 深入探讨。本文将以《人工智能导论》周苏教案模板为主题,介绍人 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并进行个人观点和理解的 共享。 二、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1.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简称本人,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出来的能够模拟人类智 能的系统。这些系统可以通过学习、推理和自主规划等方式,完成一 系列任务并模仿人类智能的行为。 2. 人工智能的分类 根据其功能和应用范围,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具有人类智能水平,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工 智能系统;而弱人工智能只能完成指定任务,不能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3. 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 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图像识别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和应用。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1. 商业领域 在商业领域,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市场预测、客户关系 管理等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高竞争力。 2. 医疗健康领域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包括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人工智能的进步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和希望。 3. 智能交通领域 智能交通是人工智能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无人驾驶技术、交 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灯等等。人工智能的应用让交通更加安全、便 捷和高效。 四、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及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中的核心技术。由于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解决问题,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课程主要介绍人工智能问题求解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思想以及一些前沿内容,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有关问题的入门性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人工智能概述 了解人工智能研究的特点、内容、发展历史及未来,增加对人工智能学科的认识。把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2、知识表示 了解知识及知识表示的概念,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3、确定性推理方法 了解谓词公式化为子句集的方法。 4、不确定性推理方法 了解归结原理、方法。理解不确定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5、搜索求解策略 掌握搜索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6、智能计算及其应用 了解一些遗传算法的改进算法,了解遗传算法的应用实例。 7、专家系统与机器学习 掌握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一般结构等基本内容。 8、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了解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及其在模式识别、软测量等工程中的应用,了解Hopfield神经网络的特性及其在联想记忆、优化等工程中的应用。

9、智能体与多智能体系统 了解智能体与多智能体的概念与结构、多智能体系统的通信、协调、协作和协商等概念。 10、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应用 了解自然语言理解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11、人工智能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 了解智能游戏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五、课程学时安排 六、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人工智能导论大作业

人工智能导论大作业 题目:智能洗衣机模糊控制系统 一、选题的目的及要求 在简要概述智能洗衣机模糊控制原理基础上,对模糊控制算法下的智能洗衣机控制参数设计、模糊集以及模糊规则建立甚至模糊量化过程进行深度研究,从而探讨智能洗衣机在模糊控制理论体系下的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与仿真应用试验结果,旨在为我国智能洗衣机模糊控制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带来一定参考与启迪。 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智能化、自动化及机械化逐步成为我国家电产业发展的全新趋势,洗衣机作为家电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样如此。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家电制造企业对智能洗衣机关注度与重视度的不断提高,智能洗衣机品牌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我国智能洗衣机迎来了飞速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智能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必须随着洗衣机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充分为智能洗衣机各项功能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模糊控制理论及模糊控制系统分析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在此背景下,对智能洗衣机设计研发过程中的模糊控制理论及其模糊控制系统进行深度探讨与研究,也就具备重要理论意义和战略价值。 二、设计思路

在智能洗衣机的模糊控制过程中,模糊控制原理主要是在控制洗衣机按照人类日常洗衣经验所总结出的模糊控制相关规则,在采用数量化模型模糊量的基础上,利用单片机设备将相关模糊控制规则以及洗涤经验按照模糊规则赋值成为决策变量,自动反映在智能洗衣机模糊自动过程控制中。在智能洗衣机衣物洗涤过程中,衣物量的多少、面料种类等作为智能洗衣机模糊控制系统模糊量,必须采用大量实验验证,总结出人为洗涤方式所得到的相关经验数据,进一步转化为模糊控制规则,再借助智能洗衣机传感器设备接收数据信息,使智能洗衣机快速判断洗涤衣物量的多少、脏污程度甚至面料类别等,以此推测出模糊决策,实现对整个智能洗衣机注水量、洗涤时间、水流强弱、洗涤方式选择甚至脱水时间、排水时间等相关参数的输入与输出,确保智能洗衣机能在适当的控制性能变化及简化程序上得到更高效的洗涤效果。同时,也使智能洗衣机输入与输出过程中的模糊特性词集以模糊集合方式表示,转化为求取模糊集合隶属度函数这一现实问题,实现智能洗衣机洗涤衣物控制过程科学化。 三、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1.模糊控制算法的参数说明 在智能洗衣机模糊控制算法的参数选择过程中,为最大限度降低智能洗衣机模糊控制算法复杂程度,主要将智能洗衣机相关输入参数进-步简化, 利用衣物重量、衣物脏污程度两大参数进一步得到洗衣机水位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参数信息,换算得出智能洗衣机洗涤时间、洗涤次数以及净水量、补水量等相关数据,再利用测量值进一步推演得到确定数值,减少智能洗衣机模糊控制过程中相关算法的参数输入。与此同时,智能洗衣机洗涤过程总用水量及预估初始用水量,则借助衣物总量获得,已用水量则借助实际用水量与预估用水量求差值的方式取得。 2.模糊集与模糊规则的建立 在初步确定智能洗衣机模糊控制算法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确定洗衣机模糊控制基于模糊规则的对应关系。在此过程中,主要将模糊词集分为输入量、输出量以及过程量三大类别,输入量主要借助智能洗衣机设备中的传感器设备得到衣物重量以及衣物脏污程度,输出量则作为待定参数,包括智能洗衣机实际洗涤时间、洗涤次数以及补水量的多少,利用少、中、多等诸多模糊词表示。过程量是在模糊控制算

【内容详尽-格式完美 5000字+】人工智能大作业任务书实验报告

大作业任务书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题目:人工智能:生成智能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人工智能:生成智能 摘要: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抗与博弈的思想也逐渐被应用于许多真实场景,如围棋,对抗游戏等。不过,这篇文章所探讨的是基于博弈思想的深度学习鉴别生成模型—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以下简称GANs)的前沿进展。本文从生成模型的角度出发,针对GANs,使用了交叉熵作为生成器与判别器的损失函数,在基于Tensorflow的深度学习平台应用数字手写数据库MNIST证明了GANs的实用性与收敛性,此外,还综述了近期许多改进的GANs,探讨了其不同应用数据库场景的结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博弈;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交叉熵 一、引言 深度学习旨在发掘在人工智能具有丰富的,分级的能够表征各种数据分布的模型,比如自然界的图像,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1]。深度学习隶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与机器学习具有交叉互容的关系,2012年ImageNet挑战赛正式拉开深度学习的序幕,或者说是深层神经网络。深层神经网络由传统的单层感知机,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发展而来,其为了解决高维数据的维度灾难,模型训练难以泛化,标准解难以收敛等诸多难题。后续许多研究者投身深度学习领域,并将其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如医疗图像诊断,无人驾驶,语义识别,场景识别等等,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在深度学习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包括了鉴别模型,通常是那些将高维、丰富的特征输入映射到类属标签的模型。这些显著的成功主要基于反向传播和Dropout算法,使用具有特别良好性能的梯度的分段线性单元。由于难以去逼近极大似然估计和相关策略中出现的许多难以处理的概率计算问题,以及由于在生成上下文中难以利用分段线性单元的优点,深度生成模型的影响较小。深度生成模型的成功为深度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之后有许多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深度生成模型可以分为有监督与无监督,主要还是在于无监督地应用,用于在没有目标类标签信息的情况下捕捉观测到或可见数据的高阶相关性,可以通过从网络中采样来生成有效样本。

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初探

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初探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为了使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的AI素养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探究初中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STEAM教育是一种注重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近年来,STEAM教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和应用。人工智能课程作为STEAM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研究。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人工智能课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STEAM 教育和人工智能课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初中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验证和分析。 根据STEAM教育理念,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 通过讲座、演示和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安排学生进行人工智能项目实践,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人工智能主题讨论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然而,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践时遇到了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本研究基于STEAM教育理念,对初中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