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研究方法

政治学研究方法

政治学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社会中政府、政治结构、政治关系、国家政策以及政治文化等政治性现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理论方法和实证方法,本文将主要集中介绍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选定研究题目:选定研究的具体话题,确定研究的立足点,然后根据自身的研究目的和背景,进行相应的研究。

2. 勾勒研究范围:勾勒研究范围时,要确定自身研究的空间、时间和实物范围,以便使调查数据更有条理、更准确,逐步确定研究所涉及的政治现象的细化程度。

3. 加工分析数据:完成采集数据后,要加以分析,比如收集的数据如果是新闻,就要进行整理、筛选以及汇总;如果是专业调查表,就要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已完成对数据的清晰处理。

4. 进行归纳总结:把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获得客观情况,把社会现象灵活呈现出来,从而为发表报告结论提供依据和支持。

5. 作出评价与改进:把采集到的数据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研究的角度,加以专业的分析,并以此来作出评价与改进。

实证方法是政治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政治学研究者提

供可靠的专业数据,发表专业、准确的报告,从分析天体现象、审阅

历史文献到参加实地调研,它们既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也可以帮

助政治学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话语及洞悉政治本质,从而研究出能更好社会及政治发展的方案和策略。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1.政治学的规范性一般指的是政治哲学,政治学的科学性一般指的是政治科学。 2.政治科学3次发展高峰:a.芝加哥高峰b.行为主义高峰c.理性选择/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高峰。 3.行为主义特征:规律性;可证性;技术性;数量化;系统性;纯科学;整合性。 4.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定性研究:就是指没有具体的数字,从理论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提出对策与建议。如果结合实例,便可做成实证研究。定量研究: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调查问卷、相关指标的设计,然后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对问卷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计量研究或数学模型研究,以根据数据模型的计算结论得出有倾向性的意见。 5.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是关于经济目标、经济结果、经济决策、经济制度的合意性的研究,它解决经济过程中“应该是怎样”的问题,旨在对各种经济问题的“好”、“坏”做出判断。 6.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7.概念的功能:a.分类;b.比较或排列;c.量化;d.设模。 8.概念的评估:a.概念的经验内涵b.概念的系统内涵c.概念的有效性 d.概念的可靠性。 9.政治心理的特性:a.自发性b.社会性c.复杂多样性d.相对稳定性。 10.政治心理学的学科特点:a.从微观的政治心理出发,对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b.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c.更强调科学的方法,以判断数据收集过程的可靠性以及用于验证前提假设的证据之有效性。 11.政治心理分析方法的三种范式:a.心理-政治学派:强调政治心理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表现形式,注重揭示政治活动的心理规律(伊文、狄伦佐)b.政治-心理学派:重点探究政治过程乃至社会经济过程对个体的影响(华生、托尔曼、斯金纳)c.政治-心理交互作用学派:场心理学: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k.温勒) 12.人格对政治的影响:政治效能感;权威主义;离群和疏远;权利动机;教条主义。 13.理性选择分析方法:运用演绎-推理法则来建立理论。它的方法论具有追求形式和简化的特征,接受个体主义的原则。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哲学研究传统 政治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涉及的是基本的伦理性、说明性的和规范性的问题,所关心的是什么才是应该或必需发生的问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这一传统的创始人,在中世纪思想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那里得到重新阐释。 2、经验研究传统 力图对政治现实作出冷静客观的分析。17世纪以来洛克、休谟所阐发的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因此,一切假定和理论都应当在观察过程中得到验证。到19世纪,发展为由法国思想家孔德所阐释的实证主义理论,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将政治学变成科学的压力变得势不可当了。 3、科学研究传统 第一个运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政治问题的理论家是马克思。他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努力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使得他用自然科学的法则来预测未来。科学分析的时尚在19世纪成为一种主流。20世纪50-60年代,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政治科学的热情达到了顶点。用客观和量化的数据来验证各种假说。 缺陷:首先把政治仅局限在可直接观察和量化的领域,极大的限制了政治分析的范围。 另外倾向于使政治科学家背离整个规范政治思想传统。 最后强调价值中立原则,从而使既有政治安排合法化,政治学可能由此失去其批判力。 从宏观角度概括,我们也可以把政治学研究途径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权力研究途径 特点:可以说,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权力而展开的。权力被认为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所以通过研究权力来研究政治,是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权力研究包括如下问题:权力的性质和来源;政治体系中权力的制度安排,权力的实践方式。 2、制度研究途径 特点:政治制度是政治活动的基本框架和组织方式,所以,制度研究可以描述一个政治体系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提供关于一种政治生活的规范性方面的知识,他也可以告诉我们一种制度的起源、变迁和运作程序和规范作用。 3、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特点:政治往往以公共政策为表现形式。政策制定实施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政治过程,政策过程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实际过程,考察这个过程中各种要素的作用,分析某一政策的实际效果。 4、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特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组织和机构承担各种功能。各个组织制度的功能的正常发挥是维持一个良好政治秩序的基本条件。政治功能研究就是通过考察一个政治体系的功能的发挥来“诊断”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5、政治意识形态研究途径 特点:政治意识形态是对政治现实的反应。它表达了人们对政治生活的理解和信念。所以,政治意识形态的争论也是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通过研究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理解现实政治生活,把握政治冲突。 6、国际关系研究途径

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20世纪30 出现,许多政治学研究者对制度研究法提出了批评。他们指出,制度研究法忽视了对政治活动的主体──人的政治心理、动机的研究,并且仅仅局限于对政治机构内部活动和法律条文进行分析,而这些并不能包括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活动。他们主张政治学的研究重点应从政治制度转移到政治行为,提出用行为主义研究法取代制度研究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行为主义研究法逐渐崛起并在60年代未期达到顶峰,使制度研究法受到很大的冲击。7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研究法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制度研究法的地位开始回升。但人们在运用制度研究法时,也引入了行为主义研究法中诸如数量分析、心理分析等手段。实际上,制度研究法和行为主义研究法不是截然对立的,在对政治现象的分析方面,两者各有长短。 “历史比较法”就是通过两种或几种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来探索语言发展规律的方法。缺点是不能联系社会发展和语言的各个方面。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是分析历史事物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政治系统论 政治系统论(Systems Approach)的代表人物是戴维·伊斯顿。在.“什么是政治”部分,我们已涉及过系统理论。任何系统都有一些要素,政治系统的要素是输入、输出及反馈,这些也是政治系统理论的主要概念。从输入――输出来分析政治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政治思维方法。系统论主要关心的是系统内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结构一功能分析所关心的问题。 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实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而以政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它首先把政治看成是一个既有层次分工而又有完整系统地有机整体,即政治系统,政治现

政治学研究方法

论价值判断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中的角色定位 摘要:政治学的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是政治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主要方法,而价值判断在这两种研究方法之中的角色定位也各不相同。规范主义研究者将个人的价值理念贯穿于自身研究的始终;实证主义研究者则强调完全的摆脱价值判断,主张“价值中立”。然而,随着现实政治现象的不断变化和政治活动的日益频繁,价值判断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当中的角色定位也逐渐发生变化。关键词: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角色定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代政治学研究中,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关乎到政治学研究的成败。在政治学的研究中,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为当今政治学研究者所运用。而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则是凭借研究者自身的价值判断,这使得主观的价值判断或研究者的价值取向成为了政治学研究当中所难以避免的问题。 一、规范研究中的价值判断 所谓政治学规范研究就是运用思辨的方法,通过严格的逻辑论证,对政治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所做的价值判断。政治学研究不仅涉及元哲学问题,也需要价值判断。 在进行规范研究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基本的原则,然后再根据这些规则来判断所要研究的对象当下所处的状态是否符合研究规则,简而言之,规范研究就是需要说明研究对象“应该怎样、应当怎样”,并且强调研究过程中的逻辑性。当然,价值判断作为规范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研究者本身的价值倾向指引着规范研究。 首先,政治学发展历程中,价值判断在规范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领域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是以有意识有目的政治人作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学者真的能完全持中立态度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政治学研究不仅不能排除价值评价,而且必须以价值评价为基础,只有置身于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之内才能更加清楚和全面的得出研究的结论。如亚里士多德极力为奴隶制度辩护;阿奎那力图证明神权高于政权;霍布斯主张绝对的君主专制政权;洛克强调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议会主权,在他们的观点中都参杂着个人的价值理念。 其次,政治学研究中,基本的价值理念多元性。规范研究受研究者的基本价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 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 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 职能。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 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政治学研究范式演化与新趋势研究

政治学研究范式演化与新趋势研究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面临 着不同的挑战和变革。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 结构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学科,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随着时代的变 迁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也促使了政治学研究范式不断地演化和发展。本文将探讨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演化与政治学研究的新趋势。 一、政治学研究范式演化 1. 传统政治学研究范式 早期政治学研究主要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方面的问题,重 点研究政治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行机制,探讨政治机构的组成、职责和功能以及政治流程的运作机理等。这种政治学研究范式被 称为传统政治学,其典型代表是马克斯·韦伯和哈罗德·拉斯维尔。 2. 行为政治学研究范式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安东尼·道金斯提出了行为政治 学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把政治学的研究重点从政治机构和政 治流程转移到了政治参与者和政治行为方面。行为政治学借助心 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政治参与者的态度、价 值观、感情和行为的决策过程,研究政治参与者的行为模式及相 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这种研究范式对行为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非常大。

3. 结构政治学研究范式 1960年代后期,由威廉·里克纳提出的结构政治学研究范式引 领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潮流。结构政治学认为,政治制度和政治行 为是社会结构在政治领域的反映,通过政治结构、文化和经济环 境等方面因素对个体的政治行为产生影响和限制。这一研究范式 的典型代表是所谓的现代化理论,试图通过研究人口、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因素,分析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如何决定其 制度形态、政治行为和战略目标等。 二、政治学研究的新趋势 1. 多元方法论的应用 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与多元方法论不可分割。政治学研究亦然。 政治学的多元方法论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协作和融合是越来 越必要的。政治学家们选择不同的方法和范式,为政治学的发展 提供了新的领域和视野,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在方法上, 政治学家们积极借助定量研究、定性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历史分析和理论研究等多元方法,为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和 多元。 2. 比较研究的发展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 国家和政治制度为研究单位,主要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政

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读书笔记

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读书笔记 第1章假设、规律与理论:使用指南 1、理论是对同一类现象发生的原因或导致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假设的一般性陈述。它包含因果规律,解释以及前提条件这几部分。解释是把原因与因它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的因果规律或假设,表明因果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2、理论总是可以用箭示图表示,不能用箭示图表示的“理论”不是理论,它表明各个事务之间没有逻辑关联。理论的一个简化模型A到q到r到B。其中,A是自变量,B是因变量。A到B是主假设,A到q,q到r,r到B是解释性假设。还可以加上条件变量X,条件变量是构成前提的变量。一个通俗的例子可以表示为日照量(自变量)到光合作用量(中间变量)到草的生长量(因变量)(条件变量为降水量) 3、好的理论具有七个特征:解释力强(普遍性,重要性,解释范围);简洁性;令人满意;界定清晰(要点齐全,前提明确);可证伪;能解释重要的现象;有丰富的政策处方 4、创造一个理论的九种技巧 (1)考察外部案例,即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案例。 (2)密尔的“求同法”和“求异法” (3)研究变量的值很大或很小的案例:值很大很小与之相联系的原因或结果应该表现出相应的特征。(极值法) (4)可以选择变量的值在案例内发生剧烈变化的那些案例。

(剧变案例法) (5)反事实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不能帮助我们创造理论,但有助于帮助我们认清我们内心里相信的理论。例如:假如希特勒1932年就死了,世界会怎么样?(开脑洞法) (6)从政策争论中来推断理论。例:“如果共产主义在越南取得胜利,那么他就会在泰国等取得胜利”到“共产主义胜利具有传播性:一个国家共产主义胜利将提高共产主义在其他国家胜利的几率”到“革命具有传播性:一个国家发生的革命将提高其他国家发生革命的几率” (7)当事者或旁观者对所经历事情试图给出的解释的见解有助于我们发掘出理论假设。 (8)可以通过大样本数据来探究变脸之间的相关性。 (9)借鉴其他学科在某个领域的现有理论来对其他领域现象的解释来创造理论。 5、检验理论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观察法,其中观察法又分为统计方法和案例研究。 6、评价具体性解释的四个主要问题: 是否符合一般规律;是否适用于此种条件;是否满足前提条件;是否找到中间现象。 以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为例。 (1)解释是否例证了某个有效的普遍性理论。 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导致【一些物种】灭绝吗?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政治现象包括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方面,政治学原理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探讨政治的本质、缘由、功能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核心范畴、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政治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政治学原理的概念有多种解释和定义。从广义上讲,政治学原理是对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涉及到政治、行为、文化、制度、组织等多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政治学原理是关于国家政权、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分析,主要研究政治权力的形成、变化和运作过程,以及政治决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 政治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政治现象包括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方面。政治权力是政治现象的核心,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包括国家权力、社会权力、组织权力等。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规范化表现,包括选举制度、政治体制、宪政制度、对外关系制度等。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文化基础,包括价值观、信仰、思想等。 政治学原理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治学原理关注政治权力、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分析,强调结构和机制分析,与历史学、人文学科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理

论性和抽象性。二是政治学原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或社会问题解决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二、政治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1、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 政治权力是政治现象的核心,政治学原理研究政治权力的形成、变化和运作过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来源于何处,政治权 力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政治学原理的长期研究重点。 (2)政治权力与社会结构:政治权力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 作用关系是政治学原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政治权力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力量,同时也受制于社会结构,政治权力如何塑造和被塑造于社会结构之中,这是政治学原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3)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规范化表现,政治学 原理研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效果。 2、政治行为和政治文化 政治行为和政治文化是政治学原理的两个重要方向。其中,政治行为主要涉及到个体和群体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包括选举、抗议、示威、革命、斗争、竞争等各种形式的政治行为,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范式与实用主义方法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范式与实用主义方法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范式与实用主义方法 比较政治学的学生解释选举行为、政治网络、政治制度、有争议的政治、比较政治经济、福利国家、国际比较联系和国家。他们对这些关键政治问题的语用和因果分析的兴趣定义了比较政治学的“混乱中心”。本卷第一版强调了该领域的研究范式,将理性、文化和结构放在副标题中。自第一版出版以来的十年左右,这两个领域观点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存在。研究范式和实用主义因果解释之间的对比提供了推动我们大部分研究的智力摩擦。这些替代焦点构成了本版的主题和问题。为了超越范式之争,艾伦·扎克曼的章节提出了一种解释性策略,这就是一种前进的方式。他坚持认为,比较政治的解释必须符合明确的标准:满足的越多,结果越好。这些标准包括社会机制(因果机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些机制来源于强有力的理论命题。令人信服的解释还需要特定解释过程的经验证据。因为政治本体论要求解释适用于随机、多层次和内生现象,简单的因果声称是不够的。应用具有高解释力的先验概率的社会机制,并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将解释语言从不精确的口头陈述转变为清晰具体的论点。扎克曼看来,研究范式是强有力的解释性假设的来源,但它们并不是比较政治学的总和。马克·利希巴赫的这一章对当代比较政治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观点:尽管公开的范式之争已经平息,但范式驱动的教学和思维依然存在。在该领域的工具箱中,范式继续为许多当代比较主义者提供内容和方向——潜在的目的和逻辑。最重要的是,它们推动了该领域的创新动力,《比较政治学》第二版评估了研究范式和语用解释策略目前在该领域发挥的作用。为了更新对范式之争的评估,我们要求作者解决几个问题:理性文化结构之间的动态如何?范式之争的不同反应类型是什么?学者们目前如何对待这些方法?理性与文化结构的比较是否不再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人员在开始研究时是否还考虑到了跨时空的对话?他们是否仍在利用这场辩论来评估现有的理论?在发展新理论时,他们还会回到争论中吗?这些范式是趋同还是保持不同?哪个隐喻最能

浅析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

浅析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 浅析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 政治学方法论对政治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政治学研究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更关系到政治学的重大“元理论”[1]问题。因此,政治学方法论的发展和重大变动,一直是政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持久动力。 一、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一)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20世纪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方法,增加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政治学对现实政治生活的解释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政治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作出了科学的研究和回答。这些研究方法体现了如下特点: 1、遵从本土化原则。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我们知道,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要想进步,就要从本土出发,不断吸收本土的实践经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任何国家都不能独自存在。在与国际交流的同时,政治学的发展和创新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以其他国家的理论标准,来衡量中国的现实。要考虑到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20世纪以来,政治学的研究要更多地关注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无论是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还是完善各种政治制度,我们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让政治学研究符合我国的国情,使其具有本土化的特点。 2、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政治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发挥理论作用的同时,也要对政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因此,政治学具有理想主义的特色。但是许多政治学研究的具体问题都是特别现实的,在现有的条件限制下,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不能超出现存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政治学的研究要有现实主义的态度,不能超越现实。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才是科学的研究。处理好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政治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当代政治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务实精神。例如,

政治学定量研究

政治学定量研究 一、引言 政治学定量研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运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政治现象进行定量描述和解释,以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本文将从数据收集与分析、调查设计、统计推断、模型构建与检验、因果关系推断、预测与决策、政策评估与优化、跨学科方法融合等方面,对政治学定量研究进行介绍。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是政治学定量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获得对政治现象的定量描述。在数据收集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在数据分析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揭示政治现象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等。 三、调查设计 调查设计是政治学定量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方面。在设计调查时,需要考虑到调查的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和内容,采用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技术。同时,还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统计推断 统计推断是政治学定量研究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推断出总体特征和规律。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假

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在统计推断时,需要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误差控制,确保推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模型构建与检验 模型构建是政治学定量研究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抽象和简化,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预测。常用的模型包括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在模型构建时,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确保模型的预测能力和解释能力。 六、因果关系推断 因果关系推断是政治学定量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它通过对政治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推断,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常用的因果关系推断方法包括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在因果关系推断时,需要考虑到变量的内生性和外生性,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还需要对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修正,确保因果关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预测与决策 预测与决策是政治学定量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可以预测未来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决策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方案,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在预测与决策时,需要考虑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误差控制,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八、政策评估与优化

政治学结构主义

政治学结构主义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学科。在政治学的研究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其中结构主义是政治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本文将介绍政治学结构主义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1.政治结构主义 政治结构主义是一种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它强调对政治现象进行静态的、宏观的和整体的研究,关注政治现象之间的结构关系和相互作用。政治结构主义认为,政治现象是由一系列的结构所组成的,这些结构包括权力结构、组织结构、制度结构等。通过对这些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政治文化主义 政治文化主义是一种以文化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它强调对政治现象进行动态的、微观的和个体层面的研究,关注政治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政治文化主义认为,政治现象是由一系列的文化所构成的,这些文化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等。通过对这些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理解政治现象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 3.政治功能主义 政治功能主义是一种以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它强调对政治现象进行功能的、动态的和比较分析的研究,关注政治现象的功能作用和在不同社会中的适应性。政治功能主义认为,政治

现象是由一系列的功能所组成的,这些功能包括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正等。通过对这些功能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比较不同社会中政治现象的功能作用和适应性。 4.政治精英主义 政治精英主义是一种以精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它强调对政治精英进行研究和关注政治精英对政治的影响,关注政治精英在决策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政治精英主义认为,政治现象是由一系列的精英所组成的,这些精英包括统治者、政客、商人等。通过对这些精英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理解精英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5.政治制度主义 政治制度主义是一种以制度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它强调对政治制度进行研究和关注政治制度对政治的影响,关注政治制度的形成、演变和作用。政治制度主义认为,政治现象是由一系列的制度所组成的,这些制度包括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经济制度等。通过对这些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理解制度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总之,以上是政治学结构主义的主要流派和观点。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出发,对政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讲稿与参考书)

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讲稿与参考书) 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34学时) 一、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主要内容 第一讲刘胜湘: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第1次课) 第二讲孔凡义:定量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2—3次课) 第三讲刘建华:案例研究 (第4—5次课) 第四讲张荆红:比较研究方法 (第6—7次课) 第五讲刘新华:公共选择研究方法 (第8—9次课) 第六讲李格琴: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10—11课) 四、参考书目: 1.斯蒂芬·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陈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W.菲利普斯·夏夫利:《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新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诺曼·K·邓津:《定性研究:方法论基础》,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诺曼·K·邓津:《定性研究:策略与艺术》,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5.诺曼·K·邓津:《定性研究: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诺曼·K·邓津:《定性研究:解释、评估与描述的艺术及定性研究的未来》,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约翰·W·克雷斯威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崔延强主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9.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0.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1.林聚仁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周方银:《国际问题数量化分析》,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13.孙建军等:《定量分析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年版。 14.阎学通等:《国际关系研究适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胡宗山:《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16.李少军:《国际关系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陈振明主编:《政治学——概念、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斯坦因·U.拉尔森主编:《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任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9.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主编:《政治科学新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20.张铭、严强主编:《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叶娟丽著:《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22.严辰松著:《定量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阎学通主编:《国际政治科学》(季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创刊。 24.秦亚青:《权力、制、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5.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金

政治学研究中理论与方法的相互界定 (转载)

社会科学研究不外乎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探究事物背后的普遍规律,二是运用这些规律指导社会实践。在这两个目的之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归纳,从中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规律,便成为经验研究的核心任务,也使得实证主义方法成为包括政治学在内的现代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 对于政治学研究而言,一方面,研究者需要超越现实现象的繁复细节与个性特征,提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可证伪、可检验的理论假设。另一方面,对政治现象背后规律的探究只能在‚观察资料‛而非‚实验设计‛或‚半实验设计‛的基础上达成,这就增加了探究的难度。相对于强调微观基础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来说,政治学研究中‚分析单元‛和‚分析层次‛的特殊性也对定量科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出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学者试图运用定量方法的原则改良政治学中传统的定性研究方式,致力于将定性研究科学化,以适应实证研究的需要。①这种认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从分析原则到研究目的都可以完全统一的论点,实际上假定了这两类方法大体上可以相互替代,并独立于研究者所需探究的理论规律。而事实上,在经验研究中,学者们很难脱离具体的研究议题和实质的理论假设而孤立地考虑和选择研究方法。一系列关键问题是:研究方法和理论假设之间是否需要相互匹配?也就是说,不同的研究方法,是否倾向于导出不同的理论?不同的理论假设,是否又会促使研究者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如果理论和方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相互界定,那么研究者应该如何选择研究策略,以便更好地构建、验证和修正理论? 关于这些问题,查尔斯〃拉金(Charles Ragin)早在其1987年出版的《比较方法》一书中便已指出,研究方法对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他认为,在少量案例基础上进行的定性研究(简称小N定性研究)对人类行动体(human agency)和社会进程敏感,而在大量数据基础上进行的跨界定量研究(简称大N定量研究)则倾向于得出结构性解释。②拉金认为,结构性因素在单个案例中变化极为缓慢,因此以案例的方式观察这些因素的变化是十分困难的。大N定量研究则将传统的案例分解成变量、分布和关联性,其研究结果往往凸显结构性因素,而忽略人的作用。③ 拉金是在对比‚案例导向‛和‚变量导向‛的研究方向时,做上述判断的。 ④在他看来,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对理论的构建会产生影响,有时甚至会造成理论上的偏误。然而,在论述案例导向的研究方法对理论的影响时,拉金却似乎将案例导向研究混同于‚单一案例研究‛,而这两个概念本身却不尽相同。在这一点上,本文对拉金的论断表示质疑。事实上,无论是‚变量导向‛还是‚案例导向‛的研究策略,都有可能导出结构性解释。某些比较案例研究甚至以其结构性结论而著称。拉金的行文目的,原是强调定性案例研究在政治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这一两分法的解释却低估了定性研究在理论构建中的应用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