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步骤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方法及要点二○一三年五月

目录

一、概述 (3)

二、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 (4)

(一)墙身构造 (5)

(二)排水设施 (7)

(三)防水层 (8)

(四)基础埋置深度 (8)

三、重力式挡土墙的布置 (10)

(一)挡土墙位置的选定 (10)

(二)纵向布置 (11)

(三)横向布置 (12)

(四)平面布置 (12)

四、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计算 (12)

(一)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 (13)

(二)挡土墙稳定性检算 (14)

(三)挡土墙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检算 (19)

(四)挡土墙墙身截面强度检算 (21)

五、挡土墙常用设计参数 (25)

(一)墙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25)

(二)土与墙背的摩擦角δ (26)

(三)基底与地层间的摩擦系数 (26)

(四)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及容许应力 (27)

重力式挡土墙

一、概述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重力式挡土墙多用浆砌片(块)石砌筑,缺乏石料地区有时可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也可直接用混凝土浇筑,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配置少量钢筋。这种挡土墙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因而应用广泛。

由于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来维持平衡稳定,因此墙身断面大,圬工数量也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时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如果墙过高,材料耗费多,因而亦不经济。当地基较好,墙高不大,且当地又有石料时,一般优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当墙背只有单一坡度时,称为直线形墙背;若多于一个坡度,则称为折线形墙背。直线形墙背可做成俯斜、仰斜、垂直三种,墙背向外侧倾斜时称为俯斜,墙背向填土一侧倾斜时称为仰斜,墙背垂直时称为垂直;折线形墙背有凸形折线墙背和衡重式墙背两种,如图10-2所示。

a) 俯斜 b) 仰斜c) 垂直d) 凸形e) 衡重式

图10-2 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形式

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因而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但墙后填土不易压实,不便施工。当

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时,采用仰斜墙背将使墙身增高,断面增大,如图10-3所示,所以仰斜墙背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

图10—3地面横坡对墙高的影响

俯斜墙背所受土压力较大,其墙身断面较仰斜墙背时要大,通常在地面横坡陡峻时,利用陡直的墙面,以减小墙高。俯斜墙背可做成台阶形,以增加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

垂直墙背的特点介于仰斜和俯斜墙背之间。

凸形折线墙背系由仰斜墙背演变而来,上部俯斜、下部仰斜,以减小上部断面尺寸,多用于路堑墙,也可用于路肩墙。

衡重式墙背在上下墙之间设有衡重台,利用衡重台上填土的重力使全墙重心后移,增加了墙身的稳定。由于采用陡直的墙面,且下墙采用仰斜墙背,因而可以减小墙身高度,减少开挖工作量。

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也可用于路堑墙。

二、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

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必须满足强度与稳定性的要求,同时应考虑就地取材,经济合理、施工养护的方便与安全。

(一)墙身构造

重力式挡土墙的仰斜墙背坡度一般采用1:0.25,不宜缓于1:0.30;俯斜墙背坡度一般为1:0.25~1:0.40,衡重式或凸折式挡土墙下墙墙背坡度多采用1:0.25~1:0.30仰斜,上墙墙背坡度受墙身强度控制,根据上墙高度,采用1:0.25~1:0.45俯斜,如图6-4所示。墙面一般为直线形,其坡度应与墙背坡度相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墙趾处的地面横坡,在地面横向倾斜时,墙面坡度影响挡土墙的高度,横向坡度愈大影响愈大。因此,地面横坡较陡时,墙面坡度一般为1:0.05~1:0.20,矮墙时也可采用直立;地面横坡平缓时,墙面可适当放缓,但一般不缓于1:0.35。

图10-4 挡土墙墙背和墙面坡度

仰斜式挡土墙墙面一般与墙背坡度一致或缓于墙背坡度;衡重式挡土墙墙面坡度采用1:0.05,所以在地面横坡较大的山区,采用衡重式挡土墙较经济。衡重式挡土墙上墙与下墙的高度之比,一般采用4:6较为经济合理。对一处挡土墙而言,其断面形式不宜变化过多,以免造成施工困难,并且应当注意不要影响挡土墙的外观。

混凝土块和石砌体挡土墙的墙顶宽度一般不应小于0.5m,混凝土墙顶宽度不应小于0.4m。路肩挡土墙墙顶应以粗料石或C15混凝土做帽石,其厚度不得小于0.4m,宽度不小于0.6m,突出墙外的飞檐宽应为

0.1m。如不做帽石或为路堤墙和路堑墙,应选用大块片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

在有石料的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应尽可能采用浆砌片石砌筑,片石的极限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在一般地区及寒冷地区,采用M7.5水泥砂浆;在浸水地区及严寒地区,采用M10水泥砂浆。在缺乏石料的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可用C15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建造;在严寒地区采用C20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

为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根据地基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需设置沉降缝。在平曲线地段,挡土墙可按折线形布置,并在转折处以沉降缝断开。为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设计中一般将沉降缝和伸缩缝合并设置,沿线路方向每隔10~25m设置一道,如图10-5所示。缝宽为2~3cm,自墙顶做到基底。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0.2 m,当墙背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

图10-5 沉降缝与伸缩缝

(二)排水设施

挡土墙排水设施的作用在于疏干墙后土体中的水和防止地表水下渗后积水,以免墙后积水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

挡土墙的排水措施通常由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地面排水主要是防止地表水渗入墙后土体或地基,地面排水措施有:

1、设置地面排水沟,截引地表水;

2、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表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设铺砌层;

3、挡土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

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排除墙后积水,通常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布置一排或数排泄水孔,如图10-6所示。泄水孔的尺寸可视泄水量的大小分别采用0.05m×0.1m、0.1m×0.1m、0.15m×0.2m的方孔或直径为0.05m~0.1m的圆孔。孔眼间距一般为2~3m,干旱地区可予增大,多雨地区则可减小。浸水挡土墙则为1.0~1.5m,孔眼应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0.3m;如为路堑挡土墙,应高出边沟水位0.3m;浸水挡土墙则应高出常水位0.3m。泄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防孔道淤塞。泄水孔应有向外倾斜的坡度。在特殊情况下,墙后填土采用全封闭防水,一般不设泄水孔。干砌挡土墙可不设泄水孔。

图10—6挡土墙泻水孔及反滤层

若墙后填土的透水性不良或可能发生冻胀,应在最低一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0.5m的高度范围内,填筑不小于0.3m厚的砂加卵石或土工合成材料反滤层。既可减轻冻胀力对墙的影响,又可防止墙后产生静水压力,同时起反滤作用。反滤层的顶部与下部应设置隔水层。

(三)防水层

为防止水渗入墙身形成冻害及水对墙身的腐蚀,在严寒地区或有浸水作用时,时常在临水面涂以防水层:

1、石砌挡土墙,先抹一层M5水泥砂浆(2cm厚),再涂以热沥青(2~3mm);

2、混凝土挡土墙,涂抹两层热沥青(2~3mm);

3、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常用石棉沥青及沥青浸制麻布各两层防护,或者加厚混凝土保护层;一般情况下可不设防水层,但片石砌筑挡土墙需用水泥砂浆抹成平缝。

(四)基础埋置深度

挡土墙一般采用明挖基础。当地基为松软土层时,可采用加宽基

础、换填或桩基础。水下基础挖基有困难时,可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基础埋置深度应按地基的性质、承载力的要求、冻胀的影响、地形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

挡土墙基础置于土质地基上时,其基础埋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1m。当有冻结且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m时,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不冻胀土除外);当冻结深度超过1m时,可在冻结线下0.25m内换填弱冻胀土或不冻胀土,但埋置深度不小于1.25m。不冻胀土层(例如碎石、卵石、中砂或粗砂等)中的基础,埋置深度可不受冻深的限制;

2、受水流冲刷时,基础应埋置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

3、路堑挡土墙基础底面应在路肩以下不小于1m,并应低于侧沟砌体底面不小于0.2m。

挡土墙基础置于硬质岩石地基上时,应置于风化层以下。当风化层较厚,难以全部清除时,可根据地基的风化程度及其相应的承载力将基底埋于风化层中。置于软质岩石地基上时,埋置深度不小于1m。

挡土墙基础置于斜坡地面时,其趾部埋入深度和距地面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表10-1的要求。

表10-1斜坡地面墙趾埋入的最小尺寸(m)

三、重力式挡土墙的布置

挡土墙的布置是挡土墙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在路基横断面图和墙址纵断面图上进行。布置前应现场核对路基横断面图,不满足要求时应补测,并测绘墙址处的纵断面图,收集墙址处的地质和水文等资料。

(一)挡土墙位置的选定

1、路堑挡土墙的位置通常设置在路基的侧沟边。山坡挡土墙应考虑设在基础可靠处,墙的高度应保证设墙后墙顶以上边坡稳定。

2、路肩挡土墙因可充分收缩坡脚,大量减少填方和占地,当路肩与路堤墙的墙高或截面圬工数量相近、基础情况相似时,应优先选用路肩墙。若路堤墙的高度或圬工数量比路肩墙显著降低,而且基础可靠时,宜选用路堤墙。必要时应作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墙的位置。

3、当路基两侧同时设置路肩和路堑挡土墙时,一般应先施工路肩墙,以免在施工时破坏路堑墙的基础。同时要求过路肩墙墙踵与水平面成f角的平面不得伸入到路堑墙的基底面以下,否则应加深路堑墙的基础,或将两者设计成一个整体结构。

4、沿河路堤设置挡土墙时,应结合河流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河道工程来布置,注意应保证墙后水流顺畅,不致挤压河道而引起局部冲刷。

5、滑坡地段的抗滑挡土墙,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滑面的部位、滑坡推力,以及其它工程,如:抗滑桩、减载、排水等综合考虑;

6、带拦截落石作用的挡土墙,应按落石范围、规模、弹跳轨迹等进行考虑;

7、受其它建筑物如:房屋、公路、桥涵、隧道等控制的挡土墙,在满足特定的要求下,尚需考虑技术经济条件;

(二)纵向布置

纵向布置在墙址纵断面图上进行,布置后绘成挡土墙正面图,布置的内容有:

1、确定挡土墙的起讫点和墙长,选择挡土墙与路基或其它结构物的衔接方式。

路肩挡土墙端部可嵌入石质路堑中,或采用锥坡与路堤衔接;当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兼设时,其衔结处可设斜墙或端墙;与桥台连接时,为防止墙后回填土从桥台尾端与挡土墙连接处的空隙中溜出,需在台尾与挡土墙之间设置隔墙及接头墙。

路堑挡土墙在隧道洞口应结合隧道洞门、翼墙的设置情况平顺衔接;与路堑边坡衔接时,一般将墙高逐渐降低至2m以下,使边坡坡脚不致伸入边沟内,有时也可用横向端墙连接。

2、按地基、地形及墙身断面变化情况进行分段,确定伸缩缝和沉降缝的位置。

当墙身位于弧形地段,例如桥头锥体坡脚,因受力后容易出现竖向裂缝,宜缩短伸缩缝间距,或考虑其它措施。

3、布置各挡土墙的基础。墙址地面有纵坡时,挡土墙的基底宜做成不大于5%的纵坡。但地基为岩石时,为减少开挖,可沿纵向做成台阶。台阶尺寸应随纵坡大小而定,但其高宽比不宜大于1:2。

4、布置泄水孔的位置,包括数量、间隔和尺寸等。

此外,在布置图上应注明各特征断面的桩号,以及墙顶、基础、顶面、基底、冲刷线、冰冻线、常水位或设计洪水位的标高等。

(三)横向布置

横向布置选择在墙高最大处、墙身断面或基础形式有变异处。根据墙型、墙高、地基及填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等设计资料,进行挡土墙设计或套用标准图,确定墙身断面、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布置排水设施等,并绘制挡土墙横断面图。

(四)平面布置

对于个别复杂的挡土墙,如高、长的沿河挡土墙和曲线挡土墙,除了纵、横向布置外,还应进行平面布置,绘制平面图,标明挡土墙与线路的平面位置及附近地貌和地物等情况,特别是与挡土墙有干扰的建筑物的情况。沿河挡土墙还应绘出河道及水流方向、其它防护与加固工程等。

在以上设计图中,还应标写简要说明。必要时可另编设计说明书,说明选用挡土墙方案的理由,选用挡土墙结构类型和设计参数的依据,对材料和施工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主要工程数量等。如采用标准图,应注明其编号。

四、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计算

挡土墙是用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构造物,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挡土墙可能的破坏形式有:滑移、倾覆、不均匀沉陷和墙身断裂等。因此挡土墙的设计应保证在自重和外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全墙的滑动和倾覆,并保证墙身截面有足够的强度、基底应力小于地基承载力和偏

心距不超过容许值。这就要求在拟定墙身断面形式及尺寸之后,对上述几方面进行检算。

挡土墙验算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总安全系数的容许应力法;二是采用分项安全系数的极限状态法,以下主要介绍容许应力验算法,对于极限状态法可参阅相关资料。

(一)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根据荷载性质及发生概率分为主要力系、附加力系和特殊力系。一般情况下挡土墙只考虑主要力系的影响。在浸水和地震等特殊情况下,尚应考虑附加力和特殊力的作用。

主要力系是指经常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如图10-7所示,它包括:(1)由填土自重和列车轨道荷载引起的主动土压力,可分解为水平土压力和垂直土压力;

(2)墙身自重G;

(3)墙前土体作用于墙面上的被动土压力;

(4)墙顶上的有效荷载;

(5)墙背与第二破裂面之间的有效荷载Wr;

(6)基底法向反力R及摩擦力T;

(7)常水位时的静水压力与浮力

墙前被动土压力一般不予考虑,当基础埋置较深(如大于1.5m),且地层稳定,不受水流冲刷或扰动破坏时才予考虑。由于挡土墙前后土体相互作用,而达到被动状态所需的位移量大于达到主动状态的位移量,故墙后土体处于主动状态时,墙前土体难以达到被动状态,因此墙前的

被动抗力要比计算公式的被动土压力为小,目前尚无可靠的计算方法,根据经验,并为安全起见,一般取1/3的计算被动土压力值作为墙前的被动抗力。

附加力系是指偶然发生的或发生概率很小的力,包括:

(1)设计水位的静水压力和浮力;

(2)水位退落时的动水压力;

(3)波浪冲击力;

(4)冻胀压力和冰压力;

(5)温度变化的影响力。

特殊力系是指暂时的或属于灾害性的,发生几率极小的力,包括:(1)地震荷载;

(2)施工及临时荷载,如起吊机、人群、堆载等;

(3)水流漂浮物的撞击力。

挡土墙设计时,对于单线铁路应按有列车荷载与无列车荷载进行检算;双线铁路及站场内的挡土墙,除按轨道上均有列车荷载进行检算外,尚应按邻近挡土墙的一线、二线有列车荷载与无列车荷载等组合进行检算,并取不利的荷载组合进行设计。冰压力和冻胀力不与波浪压力同时计算,洪水和地震不同时考虑。

(二)挡土墙稳定性检算

对于重力式挡土墙,墙的稳定性往往是设计中的控制因素。挡土墙的稳定性包括抗滑稳定性与抗倾覆稳定性两方面。

1.抗滑稳定性检算

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性是指在土压力和其他外荷载的作用下,基底摩阻力抵抗挡土墙滑移的能力,用抗滑稳定系数表示,即作用于挡土墙最大可能的抗滑力与实际滑动力之比,如图10-8所示。一般情况下,有:

(10-1)

式中:∑N—作用于基底的上的总垂直力,即挡土墙墙身自重G、墙背主动土压力的竖直分力、墙顶上的有效荷载及墙背与第二破裂面之间的有效荷载之和,其值为:

—墙背主动土压力的总水平分力;

f—基底摩擦系数,其数值可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如无试验值,按表10-5采用。

沿基底抗滑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3,考虑附加力系时,不小于1.2。但设计墙高大于12~15m时,应注意适当加大值,以保证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性。

当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已满足而受抗滑稳定性控制时,可采用设置倾斜基底的方法以增加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性。基底倾斜度,一般地基不大于1:5;浸水地基,当f<0.5时,不宜设置倾斜基底;当0.5≤ f<0.10时,倾斜基底不大于1:10;当f≥0.10时,倾斜基底不大于1:5;岩质地基不大于1:3。

设置倾斜基底的方法,是保持墙胸高度不变,而使墙踵下降一个高度Δh,如图10-9所示,从而使基底具有向内倾斜的逆坡。与水平基底

相比,可减小滑动力,增大抗滑力,增强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墙踵下降了Δh,计算土压力时墙高也应增加了Δh,即计算墙高为:,由图10-9可知,

(10-2)

图10-8 滑动稳定性检算图10-9 倾斜基底

若将竖直方向的力和水平方向的力分别按倾斜基底的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分解,则倾斜基底法向力为:

(10-3)

切向力为:

(10-4)

式中:—基底倾角,即基底与水平面的夹角。

由公式(10-1)可知,设置倾斜基底后挡土墙的滑动稳定系数为:

(10-5)

由公式(10-5)可以看出,由于设置了倾斜基底,明显地增大了抗滑稳定系数,而且基底倾角越大,越有利于抗滑稳定性。

应当指出,除验算沿基底的抗滑稳定性外,尚应验算沿墙踵水平面上的抗滑稳定性,以免挡土墙连同地基土体一起滑动。因此,基底的倾斜度不宜过大。

图10-10 凸榫基础

增加抗滑稳定性的另一种办法是采用凸榫基础,如图10-10所示,凸榫基础是在基础底面设置一个与基础连成整体的榫状凸块,利用榫前土体所产生的被动土压力以增加挡土墙抗滑稳定性。

增加抗滑稳定性的措施还有:改善地基,例如在粘性土地基上夯嵌碎石,以增加基底摩擦系数;改变墙身断面形式等。但单纯的扩大断面尺寸收效不大,而且也不经济。

2.抗倾覆稳定性检算

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是指它抵抗墙身绕墙趾向外转动倾覆的能力,用抗倾覆稳定系数表示,其值为对墙趾的稳定力矩之和与倾覆力矩之和的比值,如图10-11所示,表达式为:

图10-11倾覆稳定性检算图10-12展宽墙趾

(10-6)

式中:

—稳定力系对墙趾的总力矩

—倾覆力系对墙趾的总力矩

(10-7)

(10-8)

一般情况下,抗倾覆稳定性系数不应小于1.5,考虑附加力时,不应小于1.3。当墙高大于12~15m时,应注意加大值,以保证挡土墙的倾覆稳定性。

当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挡土墙受抗倾覆稳定性控制时,可展宽墙趾,如图10-12所示,在墙趾处展宽基础可以增大稳定力矩的力臂,是增强抗倾覆稳定性的常用方法。但在地面横坡较陡处,会由此引起墙高的增加。展宽部分Δb一般用与墙身相同的材料砌筑,不宜过宽。重力

式挡土墙Δb不宜大于墙高的10%;衡重式挡土墙Δb不宜大于墙高的5%。基础展宽可分级设置成台阶基础,每级的宽度和高度关系应符合刚性角(即基础台阶的斜向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的要求,对于石砌圬工不大于35°;对于混凝土圬工不大于45°,如超过时,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板。

增加抗倾覆稳定性的措施还有:改变墙背或墙面的坡度以减少土压力或增加稳定力臂;改变墙身形式,如改用衡重式、墙后增设卸荷平台或卸荷板。

(三)挡土墙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检算

为了保证挡土墙的基底应力不超过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应进行基底应力检算。为了使挡土墙墙型结构合理和避免发生显著的不均匀沉陷,还应控制作用于挡土墙基底的合力偏心距。

如图10-13所示,若作用于基底合力的法向分力为∑N,它对墙趾的力臂为,则有:

(10-9)

合力偏心距e为:

(10-10)

基底合力的偏心距,土质地基不应大于B/10,岩石地基不应大于

B/4 。

基底两边缘点,即趾部和踵部的法向压应力、分别为:

(10-11)

式中:∑M—各力对中性轴的力矩之和,∑M=∑N· e;

W—基底截面模量,对单位延米的挡土墙,;

A—基底截面面积,对单位延米的挡土墙,A=B。

基底压应力不得大于地基容许承载力[σ],当考虑主要力系和附加力系组合时,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0% 。当按主要力系计算时,墙踵的基底压应力可超过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一般地区最大不超过30% 。

图10-13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检算图式图10-14基底应力重分布当︱e︱>B/10时,基底墙踵将出现拉应力,对于一般地基与基础间是不能承受拉力的,这时按无拉应力的平衡条件重新分配压应力,重新分配的压应力合力作用在距墙趾为的三角形应力图的形心上,该应力图一边长为3。如图10-14所示,基底应力图形将由虚线图形变为实线图形。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步骤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方法及要点 二○一三年五月

目录 一、概述 (3) 二、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 (4) (一)墙身构造 (5) (二)排水设施 (7) (三)防水层 (8) (四)基础埋置深度 (8) 三、重力式挡土墙的布置 (10) (一)挡土墙位置的选定 (10) (二)纵向布置 (11) (三)横向布置 (12) (四)平面布置 (12) 四、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计算 (12) (一)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 (13) (二)挡土墙稳定性检算 (14) (三)挡土墙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检算 (19) (四)挡土墙墙身截面强度检算 (21) 五、挡土墙常用设计参数 (25) (一)墙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25) (二)土与墙背的摩擦角δ (26) (三)基底与地层间的摩擦系数 (26) (四)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及容许应力 (27)

重力式挡土墙 一、概述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 它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重力式挡土墙多用浆砌片(块)石砌筑,缺乏石料地区有时可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也可直接用混 凝土浇筑,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配置少量钢筋。这种挡土墙形 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因而应用广泛。 由于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来维持平衡稳定,因此墙身断面 大,圬工数量也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时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如果 墙过高,材料耗费多,因而亦不经济。当地基较好,墙高不大,且当地 又有石料时,一般优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当墙背只有单一坡度时,称为直线形墙背;若多于 一个坡度,则称为折线形墙背。直线形墙背可做成俯斜、仰斜、垂直三种,墙背向外侧倾斜时称为俯斜,墙背向填土一侧倾斜时称为仰斜,墙 背垂直时称为垂直;折线形墙背有凸形折线墙背和衡重式墙背两种,如 图 10-2 所示。 a)俯斜b)仰斜c)垂直d)凸形e)衡重式 图 10-2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形式 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因而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但墙后填土不易压实,不便施工。当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指导书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指导书 一、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 1、选择挡土墙的位置 应根据路基横断面来确定挡土墙的位置 (1)路堑挡土墙的位置应设在侧沟外侧,挡土墙的高度和长度应保证墙顶以上边坡稳定。 (2)路肩挡土墙的位置,在直线地段按路基宽度确定。 2、拟定挡土墙的断面尺寸和形状 (1)拟定挡土墙的胸坡 当地面横坡较陡时,挡土墙胸坡直接影响墙的高度,胸坡较陡的挡土墙高度较小,胸坡较缓的挡土墙高度较大。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胸坡度,一般在地形陡峻的山区,采用1:0.05-1:0.20。对于路肩和路堤式挡土墙,应尽可能采用较陡的胸坡。在地形平缓的地区,一般采用1:0.20-1:0.35。 (2)挡土墙的墙背坡度及形式 挡土墙墙背坡度及形式,应力求使墙身结构经济合理,施工开挖量小,回填工程量少,施工便,保证安全,同时还应满足土压力计算理论的适用范围,回填前挡土墙必须稳定等要求。 墙背的形式与坡度也影响墙的高度,仰斜的墙最高,竖直的次之,俯斜墙背的最低。由土压力计算公式可知,仰斜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最小,竖直的次之,俯斜墙背的最大。一般说来,对于较低的挡土墙,应优先考虑仰斜及竖直墙背;对于较高的挡土墙,应优先考虑俯斜及折线形墙背。折线形墙背上部俯斜下部仰斜,综合了二者的优点,但其形状复杂,施工不便,一般只在墙身较高时才采用。 选择墙背形式时,必须考虑施工的要求。例如,路堑挡土墙,由于仰斜墙背可与开挖的临时边坡紧密贴合,而俯斜墙背则在施工后尚需填土,因此选用仰斜墙背比较合理。对于路堤、路肩挡土墙,仰斜墙背填土穷实比较困难,所以采用竖直与俯斜墙背比较合理。总之,挡土墙的墙背形式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的因素,经过试算、比较后才能确定。 在同一工点的挡土墙,其断面形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施工困难和影响墙的美观。

重力式挡土墙

第1章绪论 1.1 挡土墙的基本概念 挡土墙是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通常用块石、砖、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构成。 在路基工程中,挡土墙可以用来稳定路堤和路堑边坡,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并经常用于整治塌方、滑坡等路基病害。挡土墙在山区公路中应用更为广泛。路基的下列情况宜修建挡土墙:陡坡路段或岩石风化的路堑边坡;需要降低路基边坡高度以减少大量填方、挖方的路段;增加不良地质路段边坡的稳定,以防止产生滑塌防止沿河路段水流冲刷;桥梁或隧道与路基的连接地段;节约道路用地、减少拆迁或少占农田;保护重要建筑物,生态环境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段。 在铁路工程中广泛应用于支撑路堤或路堑以及隧道洞口、桥梁两端的路基边坡和河流岸壁等。在其他工程包括公路、铁路、水利、建筑及矿山建设中均普遍使用到挡土墙。 图 1-1挡土墙的结构图 按照墙的设置位置,挡土墙可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墙等类型(图 1-1)。路肩墙或路堤墙设置在高填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基边坡或

基底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收缩填土坡脚,减少填方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保护临近线路的既有重要建筑物。滨河及水库路堤,在傍水一侧设置挡土墙,可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也是减少压缩河床或少占库容的有效措施。造价。设置在桥梁两端的挡土墙,作为翼墙或桥台,起着护台及连接路堤的作用。而抗滑挡土墙则用于防治滑坡。 挡土墙各部分名称如图(图 1-1c)所示。靠填土(或山体)一侧为墙背,外露一侧为墙面,墙面与墙底的交线为墙趾,墙背与墙底的交线为墙踵,墙背与铅垂线的交角为墙背倾角α。墙背的倾角方向,比照面向外侧站立的人的俯仰情况,分俯斜、仰斜和垂直三种。墙背向外侧倾斜时,为俯斜墙背(图 1-1c),α为正;墙背向填土一侧倾斜时,为仰斜墙背(图 1-1a),α为负;墙背铅垂时,为垂直墙背(图 1-1b),α为零。如果墙背具有单一坡度,称为直线形墙背;若多于一个坡度,则称为折线形墙背。选择挡土墙设计方案时,应与其它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例如,采用路堑或山坡挡土墙,常须与隧道、明洞或刷缓边坡的方案作比较;采用路堤或路肩挡土墙,有时须与栈桥或陡坡填方等相比较,以求工程经济合理。 目前我国多采用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是由块石、毛石砌筑,它靠自身的重力来抵抗土压力。由于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取材容易而得到广泛应用。重力式挡土墙的缺点是当墙高超过五米时,要保证其稳定性,势必造成很大的体量,材料用量较多,不太经济。支护结构在各种土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在铁路、公路工程中用于支承路堤或路堑边坡、隧道洞口、支承桥台后台填土,以减少土石方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并经常用于整治塌方、滑坡等路基病害;在水利、港湾工程中支挡河岸及水闸的岸墙;在民用与工业建筑中用于修建地下连续墙等。随着大量土木工程在地形复杂地区的兴建,支挡结构愈加显得重要。支挡结构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安全。 1.2 挡土墙的基本类型 常用的挡土墙型式有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及锚定板式和加筋土挡墙等;道路工程中还可以根据挡土墙设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路肩挡土墙、路堑挡土墙和路堤挡土墙;根据其墙体材料可以分为砌石挡土墙、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而在理论研究中侧重于研究作用于挡土墙的荷载、挡土墙稳定边坡的作用机理等因素,所以在理论上一般根据其结构和受力机理等特点可分为:重力式挡土墙、衡重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臂式挡土墙、加筋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锚定板式挡土墙、土钉式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等。 (1)薄壁式挡土墙

衡重式挡土墙设计说明

衡重式挡土墙设计说明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衡重式挡土墙设计说明 一、编制依据 本图依据交通部颁发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GT D3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编制 二、适用范围 本图仅适用于本项目一般地区,浸水区或者地震区别行计算并作工点设计。 三、设计资料 1、荷载:路基规范挡土墙车辆荷载: 2、墙顶填土高度;0米 3、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35度 4、墙背圬工也填料间摩擦角;Ф/2(块石) 5、填料容重;21KN/M3;圬工砌砖体容重;24KN/M3 四、材料及构造 1、墙身及基础采用C20砼 2、基底应置于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基底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以 保证墙身稳定。 3、基础位于横向斜坡地段时,前址埋置深度S及襟边宽度L应满足表2 要求。 4、填料要求:应优先采用内摩擦角大、透水性好的填料,如小卵石、砾 石、料砂、石屑。

5、挡土墙与路堤采用锥坡连接,墙端伸入路堤应不小于75CM;挡土墙墙 端嵌入路堑原地层深度,土质地层应不小于1.5M,风化软质岩层应不小于1.0M,微风化岩层应不小于0.5M, 6、墙身在岩土分界线以上部分应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3米, 上下排交错布置,孔内预埋Ф5.59PVC管并长出墙背10CM,其端头用土工布滤布包裹,最下面一排汇水孔出口应保证排水顺畅,不得阻塞。在泄水孔进水口处设粗颗粒材料(大粒径碎石或卵石)以利排水。衡重台处应增设一排泄水孔。 7、在最底一排汇水孔处(一般设在岩土分界处)现浇30CM厚C20小石子 砼,并于其上加设Ф50MM软式透水管形成纵向排水渗沟,纵向排水渗沟可按单向坡或人字坡纵向引水,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也可形凹形坡,在凹形坡最低处设泄水孔将水引至路基以外,软式透水管技术标准;内径Ф50MM,纵向拉伸强度;1.46KN/5CM,CBR顶破强度; 4.07KN,渗透系数;2.75*10cm-1CM/S. 8、基坑回填指最代一排泄水孔以下部位采用石灰土,墙背回填指最氏一 排汇水孔以上部位采用透水性材料。 9、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及地质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间距一般为10至15 米;缝宽为2CM,沉降缝内用沥青麻絮沿内、外、顶三边填塞,深度为15CM。 10、墙址处地面横坡较陡时,挡土墙下部宜采用台阶式扩大基础,台阶高宽比应不大于1:2,且最外侧台阶宽度应不小于是2M,台阶底面应做成0.1:1逆坡状。软质岩石路段或墙高超过12米的较完整硬质岩石路

重力式挡土墙课程设计(通用版)

重力式挡土墙课程设计 作者姓名 学号 班级 学科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建筑工程系 提交日期

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二、 设计资料 1、线路资料:建设地点为某一级公路DK23+415.00~DK23+520.00段,在穿过一条深沟时,由于地形限制,无法按规定放坡修筑路堤,而采取了贴坡式(仰斜式)浆砌片石挡土墙。线路经过的此处是丘陵地区,石材比较丰富,挡土墙在设计过程中应就地选材,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节省工程费用。 2、墙后填土为碎石土,重度30/18m kN =γ,内摩擦角 35=ϕ;墙后填土表面为水平,即 0=β,其上汽车等代荷载值2/15m kN q =;地基为砾石类土,承载力特征值 kPa f k 750=;外摩擦角δ取 14;墙底与岩土摩擦系数6.0=μ。 3、墙体材料采用MU80片石,M10水泥砂浆,砌体抗压强1.142/mm N ,砌体重度30/24m kN =γ。 4、挡土墙布置形式及各项计算参数如下图所示: 图4-1 挡土墙参数图(单位:m )

目录 设计任务书 (2) 一、设计题目 (2) 二、设计资料 (2) 设计计算书 (4) 一、设计挡土墙的基础埋深、断面形状和尺寸 (4) 二、主动土压力计算 (4) 1、计算破裂角 (4) 2 、计算主动土压力系数K和K1 (4) 3、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 (5) 三、挡土墙截面计算 (5) 1、计算墙身重G及力臂Z G (6) 2、抗滑稳定性验算 (6) 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6) 4、基底应力验算 (7) 5、墙身截面应力验算 (7) 四、设计挡土墙的排水措施 (8) 五、设计挡土墙的伸缩缝和沉降缝 (8) 六、参考文献 (8) 七、附图 (8)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任务书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任务是路基工程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地完成挡土墙的课程设计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为进一步掌握本课程打下基础。 二、涉及内容 (一)题目: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二)设计资料: 某新建公路K2+310~ K2+420路段拟采用浆砌片石重力式路肩墙,具体设计资料列于下: 1、路线技术标准:一般三级公路,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8.5m; 2、横断面原地面实测值及路基设计标高如表1所示; 表1 实测横断面

3、K2+370挡土墙横断面布置及挡土墙形式如图1所示(参考); 4、填料为砂性土,其密度γ=18KN/m³,计算内摩擦角φ=35°,填料与 墙背间的摩擦角σ=φ/2; 5、地基为密实的砂砾石地基,其容许承载力σ=450Kpa,基底摩擦系数 µ=0.45 6、墙身材料采用5号片石,砌体密度γ=22 KN/m³,砌体容许压应力 σ=600 Kpa,容许剪应力τ=100 Kpa; 三、具体要求: 挡土墙设计包括挡土墙的平面、立面、横断面设计,其中挡土墙横断面设计以K2+370横断面为例。大致步骤如下: 1、挡土墙平面、立面布置; 2、挡土墙横断面布置,并拟定断面尺寸; 3、计算主动土压力; 4、验算挡土墙抗滑、抗倾覆稳定性; 5、验算基底应力及偏心距; 6、挡土墙的伸缩缝与沉降缝,以及排水设计; 7、绘制挡土墙立面、横断面; 8、编制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文件: 1、挡土墙平面、立面与横断面图; 2、设计计算说明书; 3、写出设计小结。 五、 要求文字整洁,全部完成设计图表后,应按一定顺序装订成册,所有图表格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学生应独立完成设计,发挥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查找有关资料。 五、主要参考资料 1、俞高明,金仲秋编著.《公路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 版.2005年10月。 2、姚祖康编著.《道路路基和路面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 社.1994年7月。 3、夏连学,赵卫平编著.《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出版.1997年9月。 4、邓学钧主编.《路基路面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2 年2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执笔:郑丹燕) 设计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内容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内容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 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土壤性质、设计要求等等。下面是关于重力式 挡土墙的设计内容的一些重要细节: 一、设计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稳定性、安全性、美观 性和经济性。其中,稳定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美观性和经济性 则是次要的,要在满足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实现。 二、土壤性质 在进行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时,需要先了解设计地区的土壤特性。具 体来说,就要知道土壤的压缩性、可抗变形性、承载力等等。这些信 息可以通过实地勘探、试验或者查看搜集的相关资料得到。 三、墙体结构 重力式挡土墙的墙体结构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混凝土墙体、石材结 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墙体结构,

同时需要考虑墙体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和美观度。 四、支撑构造 重力式挡土墙需要合理的支撑构造来保持稳定。通常采用的支撑构造有钢条、钢管、钢丝绳、混凝土等。在选择支撑构造时,需要考虑材质的强度、耐久性以及质量,同时考虑支撑构造与墙体的协调性。 五、排水系统 重力式挡土墙的排水系统也很重要,它可以有效地将渗透水排走,防止墙体破坏。据了解,常见的排水系统有集水沟、防滑材料和冲水系统等。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排水系统。 六、附加措施 除了以上几点,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附加措施,防止重力式挡土墙发生意外。这些措施包括防护网、遮阳板、绿化带等等。这些措施可以使挡土墙更加美观,也可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各种材料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施工条件、环境因素等等。只有在前期细致的调研和方

建公路浆砌片石重力式路堤墙挡土墙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资料: 某新建公路K2+345~K2+379路段采用浆砌片石重力式路堤墙,具体设计资料列于下: 1.路线技术标准,山岭重丘区一般二级公路,路基宽8.5m ,路面宽7.0m 。 2.车辆荷载,计算荷载为汽车-20级,验算荷载为挂车-100。 3.横断面原地面实测值及路基设计标高如表1所示。 4.K2+361挡墙横断面布置及挡墙型式如图1所示(注:参考尺寸: 1 1.4b =m,d l =0.40m,d h =0.60m ) 。 5.填料为砂性土,其密度=γ18KN/m 3,计算内摩擦角φ=35,填料与墙背间的摩擦角δ=2/φ。 6.地基为整体性较好的石灰岩,其允许承载力[]0σ=450Kpa ,基地摩擦系数为f =0.45。 7.墙身材料采用5号砂浆砌30号片石,砌体a γ=22KN/m 3,砌体容许压应力为[]600=a σKpa ,容许剪应力[τ]=100Kpa ,容许拉应力[wl σ]=60 Kpa 。 横断面原地面实测值及路基设计标高 表1

图1 K2+361挡墙横断面布置及挡墙型式示意图 (二)设置挡土墙的理由: 该地段地形复杂,山坡较陡,大多数路基属于半填半挖式,且填方量较大。为了减少工程造价,常常因地制宜,设置高低错落的台地。台地边界的处理一般采用二种方式,一种是自然放坡方式;另外一种是当自然放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或由于使用等理由,要求设计边坡超过土体允许最大边坡时,为防止土体坍塌或滑动,应设置不同形式的支挡构筑物,而挡土墙是最常见的形式。为了防止填方路基滑动,并且减少填方的数量,需要设置挡土墙。同时,该处路基挖方量较少,边坡能够在开挖后较稳定,所以不用设置路堑墙,只用设置防止路基沿边坡下滑的路肩墙或路堤墙即可。

重力式挡土墙及衡重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半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浇筑。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所以,重力式挡土墙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重力式挡土墙高度一般在5~6 m以下,大多采用结构简单的梯形截面形式,对于超高重力式挡土墙(一般指6m以上的挡墙)即有半重力式、衡重力式等多种形式,如何科学地、合理地选择挡土墙的结构形式,是挡土墙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重力式挡土墙靠自重维持平衡稳定,因此,体积、重量都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如果墙太高,它耗费材料多,也不经济。当地基较好,挡土墙高度不大,本地又有可用石料时,应当首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内配以少量的钢筋,墙高在6m 以下,地层稳定、开挖土石方时不会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地段,其经济效益明显。 重力式挡土墙的尺寸随墙型和墙高而变。重力式挡土墙墙面胸坡和墙背的背坡一般选用1:0.2~1:0.3,仰斜墙背坡度愈缓,土压力愈小。但为避免施工困难及本身的稳定,墙背坡不小于1:0.25,墙面尽量与墙背平行。 对于垂直墙,当地面坡度较陡时,墙面坡度可有1:0.05~1:0.2,对于中、高挡土墙,地形平坦时,墙面坡度可较缓,但不宜缓于1:0.4。 采用混凝土块和石砌体的挡土墙,墙顶宽不宜小于0.4m;整体灌注的混凝土挡土墙,墙顶宽不应小于0.2m;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墙顶不应小于0.2m。通常顶宽约为H/12,而墙底宽约为(0.5~0.7)H,应根据计算最后决定墙底宽。 当墙身高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基底压应力往往是控制截面尺寸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地基压应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可在墙底加设墙趾台阶。加设墙趾台阶时挡土墙抗倾覆稳定也有利。墙趾的高度与宽度比,应按圬工(砌体)的刚性角确定,要求墙趾台阶连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θ(图6—3),对于石砌圬工不大

重力式挡土墙

目录 1.设计资料 (2) 2.墙型选择 (3) 3.挡土墙布置 (4) 3.1基础埋置深度 (4) 4.挡土墙的构造和尺寸初拟 (4) 5.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 (5) 5.1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土压力 (5) 5.2复杂边界条件下的主动土压力 (5) 5.3土压力作用位置 (8) 6.挡土墙的验算 (9) 6.1抗滑移验算 (9) 6.2抗倾覆验算 (9) 6.3 地基应力及偏心距验算 (10) 6.4 基础强度验算 (10) 6.5 墙底截面强度验算 (10) 6.6极限状态验算法 (11) 7.改进措施 (15)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1.设计资料 (1)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为路基宽度26米,即:3.50(中间带)+4×3.75(行车道) +2×3.00( 硬路肩)+2×0.75(土路肩)。边坡坡度为1:1.5,高填方路堤段,中心填筑高度为10m ,地面坡度平均为5%。 (2)大体可变荷载只考虑正常利用情形下的行车荷载。 (3)挡土墙墙身材料,石料为MU30,砂浆为M7.5,其允许压应力为[]=1500kpa σ,允许剪应力为[]=190kpa τ 。 (4)地基为土质地基,以砂性土为要紧,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为0.36,地基的承载能力特点值为350kPa 。 (5)墙后填料为砂类土,填土重度取193 kN/m ,内摩擦角ϕ为︒34,粘聚力近似为0kPa 。 (6)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角δ为ϕ1/2。 (7)季节性冰冻地域,本地最大冻深为1.8m 。 (8)挡土墙设计荷载组合取组合Ⅱ。

(9)其他需要的建筑供给充沛,自行选择,相关资料参照标准选取。 2.墙型选择 常见的挡土墙形式有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加筋土式、锚杆式和锚定板式及桩板式等。重力式挡土墙要紧依托墙身自重维持稳固,取材容易,形式简单,施工简便,适用范围普遍。重力式挡土墙墙身截面大,圬工数量也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地基承载力的限制。若是墙太高,材料花费多,那么不经济。由于该路段填筑高度为10m,一样情形下挡土墙小于12m,挡土墙高度较小,而且本地有石料,因此在此设计当选择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背可做成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和衡重式五种。 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因此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但墙后填土不易压实,不便施工。当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时,采纳仰斜墙背将使墙身增高,断面增大,因此仰斜墙背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 俯斜墙背所受土压力较大,其墙身断面较仰斜为大,通常在地面横坡陡峻时,借陡直的墙面以减小墙高。垂直墙背的特点,介于仰斜和俯斜墙背之间。 凸形折线墙背系由仰斜墙背演变而来,上部俯斜、下部仰斜,以减小上部断面尺寸,多用于路堑墙,也可用于路肩墙。 衡重式墙背在上下墙间设有衡重台,利用衡重台上填土的重力使全墙重心后移,增加了墙身的稳固。因采纳陡直的墙面,且下墙采纳仰斜墙背,故能够减小墙身高度,减少开挖工作量。衡重式墙背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也可用于路堑墙。 由于地面平均坡度为5%,坡度较缓,墙背选择仰斜式,土压力较小,从而提高挡土墙的抗滑和抗倾覆能力,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要求也比较低,减小圬工量。同时考虑到路堤较高会有较高的土压力,应当适当增加墙顶高度,增加自重来抗击倾覆与滑移,若是仍然不知足,坡脚做为倾斜。

路基工程知识: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设计及基础处理

路基工程知识: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设计及基 础处理 1、工程场地概况 本段道路为一条互通式立交匝道,路基宽度为8.5m.该路基左侧边坡紧邻一条现状排水河道,路肩至河道底面高差约5.8m.为避免路基边坡侵入河道,压缩河床断面,设计考虑在该侧设置路肩挡土墙。该墙同时作河道护岸之用。 根据钻探揭露地层,该挡墙基础将置于素填土、淤泥质土等地层中,而素填土及淤泥质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力学性质差等特征,不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 2、挡土墙结构设计 2.1挡土墙类型

墙身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的用途,墙高和墙趾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在满足稳定性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按结构合理、断面经济和施工便利的原则比较确定。 根据场地现状,路肩墙埋置深度按不小于1m考虑,总墙高约7m.根据工程经验,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设计采用浆砌片石作为本挡墙的砌体材料。 2.2挡土墙设计 (1)墙身尺寸方案 根据沿线地形,设计选取大墙高处断面进行验算,该处墙顶至墙趾高为7m.设计初拟了仰斜、垂直和俯斜三种断面形式进行验算。墙身尺寸如下: a)仰斜式b)垂直c)俯斜式

(2)土压力计算 计算物理参数取值如下:圬工砌体容重:23.0kN/m3,圬工之间摩擦系数:0.4,地基土摩擦系数:0.5,砂浆标号:M7.5,石料强度:30MPa,墙后填土内摩擦角:35o,墙后填土粘聚力:不计,墙后填土容重:19.0kN/m3,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17.5o,地基土容重:18.0kN/m3,修正后地基土容许承载力:[б]=150kPa,地基土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墙趾值提高系数:1.2,墙踵值提高系数:1.3,平均值提高系数:1.0,墙底摩擦系数:0.5(墙底换填碎石),地基土内摩擦角:30.0o,土压力计算方法:库仑,挡墙节段长度:10m. 计算活载按2004路基规范挡土墙车辆荷载,在车行道7m 宽范围内满布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1.1,对挡土墙结构重力、墙顶上的有效永久荷载、墙顶与第二破裂面间有效荷载、填土侧压力、车辆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等进行荷载组合。 经计算等代均布土层厚度为0.724m.因基础埋置较浅,不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一、引言 挡土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用于实现土体的稳定和防止土体滑动。其中,重力式挡土墙以其结构简单、施工便捷、经济高效的特点,成为常见的土木工程中的挡土墙类型之一。本文将重点探讨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原理、主要构造要素以及设计考虑因素。 二、设计原理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墙体的自重和基底的摩擦力来平衡土体的侧压力,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具体而言,设计要满足以下原理要求: 1. 墙体自重原理:重力式挡土墙的墙体自重应足够大,能够抵抗土体的侧压力,防止挡土墙的倾覆和滑动。 2. 基底摩擦力原理:墙体与基底之间的摩擦力对于防止土体滑动至关重要。设计中需考虑墙体和基底材料的摩擦系数,并通过增大基底面积或采用摩擦锚杆等手段增加摩擦力。 3. 合理的墙体倾角:根据土体性质和工程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墙体倾角,使其既能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又能在经济和施工上具备可行性。 三、主要构造要素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还需关注以下主要构造要素:

1. 挡土墙墙体:墙体通常采用混凝土或砌石,具备足够的自重和抗压强度。墙体厚度和高度需要根据设计土体的压力和墙体所需的稳定性来确定。 2. 墙顶板:墙顶板承受着来自土体和荷载的压力,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平整度。一般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板。 3. 排水系统:重力式挡土墙需要考虑土体的排水问题,避免水分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中应合理布置排水孔或排水管,确保土体排水畅通。 四、设计考虑因素 在进行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土体性质: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应根据实际土体的性质、强度参数和侧压力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计算。 2. 设计荷载:考虑到挡土墙可能承受的附加荷载,如交通荷载、地震荷载等,需对设计荷载进行充分的考虑。 3. 稳定性分析:通过进行稳定性分析,确认挡土墙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并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和优化。 4. 施工和维护性:设计中需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墙体的日常维护要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长期可靠性。 五、结论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实例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实例 1、某二级公路重力式路肩墙设计资料如下: 1墙身构造:墙高5m;墙背仰斜坡度:1:0.25=14°02′;墙身分段长度20m;其余初始拟采用尺寸如图3-40示; 2土质情况:墙背填土容重γ=18kN/m 3;内摩擦角φ=35°;填土与墙背间的摩擦角δ=17.5°;地基为岩石地基容许承载力σ=500kPa;基地摩擦系数f=0.5; 3墙身材料:砌体容重γ=20kN/m 3; 砌体容许压应力σ=500kPa;容许剪应力τ=80kPa.. 图3-40 初始拟采用挡土墙尺寸图 2、破裂棱体位置确定: 1破裂角θ的计算 假设破裂面交于荷载范围内;则有: 14021730353828ψαδφ'''++-++=== 90ω<因为 00000111()(22)tan 0(00)(2)tan 222 B ab b d h H H a h h H H h αα=++-++=++-+ 01(2)tan 2 H H h α=-+ 00011(2)()(2)22 A a H h a H H H h =+++=+ 根据路堤挡土墙破裂面交于荷载内部时破裂角的计算公式:

tg tg θψ=-+ tg ψ=-()()3828 35382838281402tg ctg tg tg tg ''''=-+++ 0.7945=- 0.7291= 36544θ'''= 2验算破裂面是否交于荷载范围内: 破裂契体长度:()()050.72910.25 2.4L H tg tg m θα=+=-= 车辆荷载分布宽度:()12 1.8 1.30.6 3.5L Nb N m d m =+-+=⨯++= 所以0L L <;即破裂面交于荷载范围内;符合假设.. 3、荷载当量土柱高度计算: 墙高5米;按墙高确定附加荷载强度进行计算..按照线性内插法;计算附加荷载强度:q =16.25kN/m 2; 016.250.918 q h m γ=== 4、土压力计算 ()()()()01120 5.020 5.01722 A a H a H +++=++⨯+=0=h 0.9 ()()()()011122tan 5.0502tan 142 4.25222 B ab b d H H a α'++-++⨯++⨯-=00=h h =0+0-0.9 根据路堤挡土墙破裂面交于荷载内部土压力计算公式: ()()()()()() a 003654435tan 18170.7291 4.2549.25sin sin 365443828E A B KN θφγθθψ'''++=-=⨯⨯-=+'''''+cos cos ()()X a 49.25142173049.14E E KN αδ''=+=-+=cos cos ()()y a sin 49.25sin 1421730 2.97E E KN αδ''=+=-+= 5、土压力作用点位置计算: 5 1.36H =⨯=10K =1+2h 1+20.9 X101/3/35/30.9/3 1.36 1.59Z H h K m =+=+⨯=-查数学手册 X1Z -土压力作用点到墙踵的垂直距离;

重力式挡土墙计算书(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重力式挡土墙计算书(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挡土墙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内容 1.根据所给设计资料分析确定的挡土墙位置和类型; 2.进行挡土墙结构设计; 3.进行挡土墙稳定性分析; 4.挡土墙排水设计; 5.对挡土墙的圬工材料及施工提出要求。 二、设计步骤 1.根据所给设计资料分析挡土墙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次设计的浆砌石挡土墙是为防止墙后堆积的煤矸石坍滑而修筑的,主要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墙式建筑物。 2.拟定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及断面尺寸 给定资料:挡土墙高 3.5m,堆渣坡坡比为 1:0.5 。设此挡土墙为重力式挡土墙,为增加挡土墙的稳定性,设置水平基底,为方便计算,挡土墙长度取单位长度L=1m。设墙顶宽为b1=0.5m,墙背坡比为1:0.5 ,墙面坡比为1:0.2 ,地基深h=1m,前墙趾宽为0.5m,后墙趾宽为0.5m。则可计算基底宽B=3.95m,墙身与基底交接除宽b2=2.95m。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 浆砌石重度γ=22kN/m³,煤矸石堆积重度γ煤=12 kN/m³~18 kN/m³,取15 kN/m³,煤矸石内摩擦角φ=33°。地基与墙底的摩擦系数0.4 μ=,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角为δ=0.67φ=22.11°。

挡土墙草图 3.土压力计算 计算挡土墙主动土压力a E ,首先要确定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 Ka ,计算公式如下: 222)cos()cos()sin()sin(1)cos(cos ) (cos ⎥⎦⎤⎢⎣⎡-+-+++-=βεεδβϕδϕδεεεϕa K ① Ea=1/2*γ煤H ²Ea ② 式中: Ea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kN/m ),其作用点距基底h ′(土压力图形的形心距基底的距离)。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要点

1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要点 设计重力式挡土墙,一般先通过满足挡土墙的抗滑移要求确定挡土墙的总工程量,再进行细部尺寸调整,以满足挡土墙的抗倾覆要求。 断面形式的确定 根据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类型及其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断面结构。如果地面横坡比较陡峭,若采用仰斜式挡土墙,一定会过多增加墙高,断面增大,造成浪费,而采用俯斜式挡土墙会比较经济合理。只有在路堑墙、墙趾处地面平缓的路肩墙或路堤墙等情况下,才考虑采用仰斜式挡土墙。 挡土墙的截面尺寸的确定 重力式挡土墙是靠自身重力来抵抗土压力,在设计时,重力式挡土墙的截面尺寸一般按试算法确定,可结合工程地质、填土性质、墙身材料和施工条件等方面的情况按经验初步拟定截面尺寸,然后进行验算,如不满足要求,则应修改截面尺寸或采取其它措施,直到满足为止。 土压力的确定 挡土墙设计的经济合理,关键是正确地计算土压力,确定土压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布。土压力计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墙身、填土与地基三者之间的共同作用。计算土压力的理论和方法很多,由于库伦理论概念清析,计算简单,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库伦理论和公式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2重力式挡土墙的计算内容从安全地角度考虑,当埋入土中不算很深时,作用于挡土墙上的荷载有主动土压力、挡土墙自重、墙面埋入土中部分所受的被动土压力,一般可忽略不计。重力式挡土墙的计算内容主要进行稳定性验

算、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墙身强度验算。 挡土墙的稳定验算及强度验算 挡土墙的设计应保证其在自重和外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全墙的滑动和倾覆,并保证墙身截面有足够的强度、基底应力小于地基承载力和偏心距不超过容许值。因此在拟定墙身断面形式及尺寸之后,应进行墙的稳定及强度验算(采用容许应力法)。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通常选取一、两个截面进行验算。验算截面可选在基础底面、1/2墙高处或上下墙交界处等。墙身截面强度验算包括法向应力和剪应力的验算。剪应力虽然包括水平剪应力和斜剪应力两种,重力式挡土墙只验算水平剪应力。基底应力及偏心验算 基底的合力偏心距e计算公式为:e=B/2-Zn=B/2-( WZw+EyZx-ExZy)/(W+Ey) 在土质地基上,eWB/6:在软弱岩石地基上,eWB/5;在不易风化的岩石地基上,eWB/4。 3挡土墙稳定性增大的措施 设计、验算之后,为保证挡土墙的安全性,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 倾覆稳定性增大的措施为减少基底压应力,增加抗倾覆的稳定性,可以在墙趾处伸出一台阶,以拓宽基底,以增大稳定力臂。另外可以改变墙背或墙面的坡度,以减小土压力或增大力臂。改变墙身形式,如釆用衡重式、拱桥式等。 滑动稳定性增大的措施

毕业设计(论文)-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摘要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根据其刚度及位移方式不同,可分为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和临时支撑三类。根据挡土墙的设置位置不同,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墙等。设置于路堤边坡的挡土墙称为路堤墙;墙顶位于路肩的挡土墙称为路肩墙;设置于路堑边坡的挡土墙称为路堑墙;设置于山坡上,支承山坡上可能坍塌的覆盖层土体或破碎岩层的挡土墙称为山坡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劲砌片石砌筑,在缺乏材料的地区有时可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也可直接用混凝土直接砌筑,一般不配钢筋或在局部范围配置少许钢筋。这种挡土墙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 关键词:挡土墙;路堑墙;山坡墙;重力式挡土墙

目录 前言 (1) 挡土墙的作用 (1) 挡土墙各部位的名称 (1) 挡土墙的位置 (1) 挡土墙的分类 (2) 第一章设计要求 (3) (3) 第二章重力式挡土墙的简介及分类 (4) (4) (4) 第三章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 (8) (8) (9) (11) 第四章重力式挡土墙的验算 (11)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 (11) 挡土墙稳定性检算 (14) 第五章参考文献 (23) 第六章附图 (23)

前言 一:挡土墙的作用 在路基工程中,挡土墙的应用十分广泛。在高坡和陡坡路堤的下方设置挡土墙,可防止路堤边坡沿基底滑动,保证路基稳定,同时又可以收缩坡脚,减少填方和少占农田。滨河或水库路堤在临水一侧设挡土墙,可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同时也可避免压缩河床或侵占库容。在路堑地段设置挡土墙可支撑开挖后不能自行稳定的边坡,同时减少刷方高度和刷方工程量。在不良地质地段,常以挡土墙加固边坡。此外,挡土墙还被用来整治溜坍、滑坡等路基祸害。 二:挡土墙各部位的名称 图(一)挡土墙个部位名称的介绍 三:挡土墙的位置 根据挡土墙在路基横断面上的位置,挡土墙可分为路肩墙、路堤墙和路堑墙。 图(二)挡土墙设置位置的分类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构造与布置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构造与布置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构造与布置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构造与布置 常用的重力式挡土墙,一般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和沉降、伸缩缝 等几部分组成。 (一)墙身 1.墒背 根据墙背倾斜方向的不同,墙身断面形式可分为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式和衡重式等几种。 以仰斜、垂直和俯斜式三种不同的墙背所受的土压力分析,在墙高和墙后填料等条件相同时,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为最小,垂直墙背次之,俯斜墙背较大;因此仰斜式的墙身断面较经济。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的临时边坡较贴合,开挖量与回填量均较小。但当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时,采用仰斜式墙背会增加墙高,断面增大。故仰斜墙背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仰斜墙背的坡度愈缓,所受的土压力愈小,但施工愈困难,故仰斜墙背的坡度不宜缓于1: 0.3。 俯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大,相对而言,俯斜墙背的断面比仰斜式要

大。但当地面横坡较陡时,俯斜式挡土墙可米用陡直的墙面,从而减小墙高俯斜墙背的坡度缓些固然对施工有利,但所受的土压力亦随之增加,致使断 面增大,因此墙背坡度不宜过缓,通常控制a<21° 48’ (即1: 0.4)o 垂直墙背的持点介于仰斜和俯斜墙背之间凸形折线墙背系将仰斜式挡土墙的上部墙背改为俯斜,以减小上部断 面尺寸,故其断面较为经济,多用于路堑墙,也可用于路肩墙。 衡重式墙背可视为在凸形折线式的上下墙之间设一衡重台,并采用陡直的墙面。上墙俯斜墙背的坡度通常为1: 0.25~1 : 0.45,下墙仰斜墙背的坡度一般在1: 0.25左右,上下墙的墙高比一般为2: 3。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 墙,也可用于路堑墙。 2.墙面 墙面一般为平面,墙面坡度除应与墙背的坡度相协调外,还应考虑到墙趾处地面的横坡度(影响挡土墙的高度)。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墙面可直立或外斜1: 0.05~1 : 0.20,以减少墙高;当地面横坡平缓时,一般采用1: 0.20~1 : 0.35较为经济。 3.墙顶 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浆砌或干砌圬工。墙顶最小宽度,浆砌时边不小于50cm干砌 时应不小于60cm。干砌挡土墙的高度一般不宜大于6m浆砌挡土墙墙顶应用5号砂浆抹 平,或用较大石块砌筑,并勾缝。浆砌路肩墙墙顶宜采用粗料石或混凝土做成顶帽,厚度 取40cm干砌挡土墙顶部50cm厚 度内,宜用5号砂浆砌筑,以求稳定。 4.护栏 为增加驾驶员心理上的安全感,保证行车安全,在地形险峻地段的路肩墙,或墙顶 高出地面6m以上且连续长度大于20m的路肩墙,或弯道处的路肩墙的墙顶应设置护栏等 防护设施。护栏分墙式和柱式两种,所采用的材料,护拦高度、宽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1. 设计资料 1. 设计资 料 ........................................................................ 1 2. 挡土墙平面、立面布 置 (1) 某新建公路K2+345~K2+379路段采用浆砌片石重力式路堤墙,具体设计资料 列 于下: 1 •路线技术标准,山岭重丘区一般二级公路,路基宽 8.5m ,路面宽7.0m 。 2 •车辆荷载,计算荷载为汽车-20级,验算荷载为挂车-100。 3 •横断面原地面实测值及路基设计标高如表 1所示。 4•填料为砂性土,其密度# -18KN/rm ,计算内摩擦角 =35,填料与墙背间 的摩擦角-=/2。 附图:《重力式挡土墙平面图》、《重力式挡土墙立面图》、《重力式挡土墙横断面图》 3. ................................................................................................................................. 挡土墙横断面布置 4. 计算主动土压 7. ................................................................................................................................. 挡 5 8. 挡土墙偏心距及基底应力验算 9.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10. 挡土墙伸缩沉降缝及排水设施设计 8 目录 5.重力式挡土墙计算要求 4 6.挡土墙抗滑验 算 (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