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储层的渗透性较差的油藏,无压力驱动力,采油困难。

为了有效的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需要采用合适的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

布井方式是指在油田开发的初期,根据地质构造、岩性、油藏特征等条件,合理的选择井位和井口布置方式。

低渗透油藏的布井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井布井方式直井布井方式是指井身直立于地层的垂直方向,利用管柱的重力作用将石油产出井口。

直井布井方式适用于地层倾角较小的低渗透油藏。

该布井方式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但是采收率较低。

2. 斜井布井方式斜井布井方式是指井身呈倾斜或水平方向钻进地层,在具有较大储层厚度和倾角的地层中,采用斜井布井方式可增加井身的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

斜井布井方式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水平井、斜井等技术手段,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井身,增加石油的开采面积。

合理注采井网是指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根据油藏的特征和动态分析,确定合理的注采井排布方式,以提高采收率和采油效率。

合理注采井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直井排布方式直井排布方式是指井口与井口之间保持等距排布,以保证各个井口之间的均衡注采作业。

直井排布方式适用于注采井井距较小、井口数量较多的情况。

2. 平面网状排布方式平面网状排布方式是指按照水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直线进行井口的排布,形成网状结构。

平面网状排布方式适用于井距较大、储量较大的油藏,可在平面上充分利用储层资源,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需要综合考虑油藏的地质特征、岩石物理特征、油层测井数据等信息,通过地质建模、油藏动态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最佳的布井方式和合理的注采井网,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的设计对于油田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一、低渗透油藏简介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

由于渗透率低,油藏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能力较差,因此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耗费更多的成本和精力。

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低渗透油藏的研究和开发越发重视。

二、布井方式的选择布井方式是指油田内部井的排列方式,不同的布井方式对于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储层渗透率低,传统的均质布井方式难以满足油藏的开发需求。

需要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布井方式。

1. 网格状布井方式网格状布井方式是将整个油田按照等距离排列的方式布置井网,以便于对油藏进行较为均匀的开发。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网格状布井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储层资源,提高油田的开采率。

网格状布井方式也便于油田的管理和监控,能够更好地把握油田的动态变化情况。

2. 多向开发布井方式多向开发布井方式是指油田内部按照不同方向布置井网,以便于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藏。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油藏中的油层水平分布不均,因此采用多向开发布井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油藏的开发需求,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

三、合理注采井网设计除了布井方式的选择外,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同样至关重要。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可以更好地进行油藏的开采和注采调整,提高油藏的开采效果。

1. 注采井配置优化在低渗透油藏中,需要根据油藏的特点和地质条件进行注采井的配置优化。

合理配置注采井可以更好地进行油藏的驱替和调整,提高采油效果。

通过优化注采井的配置还可以节约开发成本,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2. 注采井流量分配注采井的流量分配是指在油田内部进行注采油的分配,以实现最大程度的采油效果。

水驱低渗油藏井网密度计算的新方法

水驱低渗油藏井网密度计算的新方法
E = E e ac R d ~ / s () 2
从该式可以看出 :
对于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藏来说, 由于其油层传导
能力低 , 生产能力差, 行列注水方式或点状注水方式 中 注水井与中间排生产井距离偏大, 一般不太适应对开发 的要求 , 大多数低渗透油藏 都采用面积注水方式, 而面 积 注水 的井 网从 几何形 状 来看 可 以分为两 类 , 是方形 一 井 网 , 是三角 形井 网 。 一 参照文献[—] 将各种面积井 网的井距与井 网面 12 , 积及 水驱控 制 面积 的换算关 系进 行统 计 , 见表 1 详 。 根据文献E J 3的思路, 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把 以上 l 0 种基本 井 网类 型 按 照 几何 规 则— —三 角 形 井 网 和方形 井网分割开 , 分别统计 , 根据上述在不 同井 网下 的特征
开发的砂岩油 田, 水驱采收率等于注水波及系数与水驱 油效率的乘积 , 其表达式为:
ER = E () 1
2 世纪 7 O O年代 初 , 联学 者 谢 尔 卡乔 夫在 假 设 非 苏 均质油层 、 均匀布井 、 油层压力 及饱 和着牛 顿流体 等 保持 开采条件下 , 推导 出 了井 网密度 与水 驱采收率 的关 系式 :
表 1 面积注水井 网特征参数表
因此接 下来 , fS l即关 系水 驱 控 制 面 积 与 生 对 /—3
产井控制面积之比与注采井数 比做 了试探性的回归 , 根 据 回归 的结 果来 看 , 论是 三角 形 井 网还是 方 形 井 网 , 无 其变化趋势线接近重合, 见图 1 。 方形 井 网 回归公式 为 :
1 问题的提 出 从 宏观角 度 出发— — 即从 整 个 油 藏来 综 合 考 虑 部 及 系数 也将 随之增 大 ; 之 当 注采 井 数 比逐 渐 减小 , 反 油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1.渗透率法:该方法是根据油藏的渗透率进行计算。

根据渗透率和井
底压力,可以计算出有效井距。

有效井距应该保证储层能够有效被利用,
即根据地质条件和储层性质确定最优的有效井距。

2.井间干扰法:该方法是通过实际井网动态监测和分析,确定合理的
井距。

通过对存在的井网进行动态监测和干扰分析,可以判断不同井距下
的井间干扰情况,从而确定合理的井距。

3.水驱试井法:该方法是通过进行水驱试井,确定合理的井距。

通过
在水驱试井区进行不同井距下的试采,观察试采效果,评估油藏的水驱过程,进而判断合理的井距。

4.数值模拟法:该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油藏开发过程,确
定合理的井距。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井间距离下的生产情况,评估油藏开发效果,从而确定合理的井距。

5.试井法:该方法是通过进行试井,确定合理的井距。

试井是指在已
有的井网中选择一部分井进行试井,通过观察试井的结果,可以判断不同
井距下的采收率和产能,从而确定合理的井距。

总的来说,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
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确定。

综合应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
定低渗透油藏的合理井距,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通常指地层渗透率小于 1mD 的油藏,具有含油饱和度高、油水相对渗透率差、油-water相互作用强等特点,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低。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益,需要采用适当的开发方式与合理的注采井网。

低渗透油藏开发注重储层的整体利用,同时也要考虑水驱效率的提高。

布井方式是指在油田内按照一定的方式设置钻井位置和段深,以实现最优采收率的受产层地质条件影响的分布方式。

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而言,布井方式主要包括完全无序布井、交错布井、单向水平井等。

完全无序布井:完全无序布井即从地表以一定的密度进行钻井,无论方向,钻完就开始开采,使得油井的布置方式是无序的、随意的。

这种方式下易造成一井相对于其相邻井产出过多或过少,二者产量差异过大,且生产周期长,研究表明,生产水割与开发方法不同但均在10%以上,并且造价较高。

完全无序布井不存在注采井网的概念,都是单井开采。

交错布井:交错布井是指以某一指导水平裂缝或不规则水平面作为开采面,沿着不规则方向逐井逐层进行开采,使得油井的开采方向与轨迹交错排布。

具体而言,是钻斜井或水平井并配合人工压裂技术将储层破裂,在不规则方向上开采不同层系油层。

这种方式下,反复渗透、油气聚集到裂缝、间隙或缝洞内,由于完全使用水力压裂,压裂液千万不得与坑支水交汇,也就是需要将压裂水直接排到地下。

这种方式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但相对于无序布井,产出了稳当的增量,并实现了水驱动。

单向水平井:单向水平井指以一定的倾角钻进地下储层,朝向一个方向扩展开采,只有一个储层的单两股水平井。

这种方式下,水平井完全依据储层理论按一定位置和方向布置,保证了每口井的储层厚度和油水分界面的稳定性。

在单向水平井的情况下,注采井网相对规范,可以使用二维或三维注采井网模式,按一定的距离布置注采井,有效地提高了油藏开采取点数,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和水驱效率。

合理注采井网合理的注采井网可以提高采油效率并保证采油平衡,对低渗透油藏来说,尤其重要。

低_特低_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确定的新方法探索

低_特低_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确定的新方法探索

·48·
钻 采 工 艺
DR ILL 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08年 9月
Sep. 2008
当 qA = qB = q时 ,式 ( 6)可简化为
v
=
2aq 2πr1 r2
=πar1qr2
(7)
式 (7)与一般的油气藏渗流力学文献上的等注
入量一源一汇表达式是相同的 。这说明推导的不等
(2)
而 co s∠AMB = cos∠CDM
(3)
由渗流速度与流量的关系可以得到
v1
=
qA
2πr1
(4)
v2
=
qB
2πr2
(5)
由式 ( 1) ~式 ( 5)可以得到渗流速度方程
v=
qA2 r22 + qB2 r21 - qA qB ( r21 + r22 - 4a2 ) 2πr1 r2
(6)
式 (6)就是无穷大地层中一源一汇同时工作

31卷
Vol. 31
第 5期 No. 5
DR

ILL
采 工
ING & PRODUCTION

TECHNOLO
GY
开采工艺
·47·
低 (特低 )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确定的新方法探索
陈家晓 1 , 黄全华 2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气工艺研究院 2 西南石油大学 )
一 、一源一汇注采系统 稳定渗流速度的推导
假设在无穷大地层中 ,存在着一口生产井 A 和
一口注水井 B (实际上只要离边界相当远即可 ) , 相
距为 2a, M 为地层中任一点 , 如图 1 所示 。注水井

低孔低渗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方法与优化调整

低孔低渗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方法与优化调整

79油田位于坳陷南部储层砂体属于辫状河道沉积,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0.8 %,平均有效渗透率0.4×10-3μm2,为低孔、超低渗、低丰度的致密砂岩岩性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大,油井技术极限井距小是影响油田区的致密砂岩油藏储量提高的重要阻碍,这使得储层压裂改造亟不可待。

储层普遍发育裂缝,天然裂缝、压裂人工缝的综合作用,使得确定油井井距的工作变得愈加困难。

本文首先是通过实验测定启动压力梯度,接着得出了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确定了储层油井技术极限井距。

本文认为,为更有效更准确地确定油井的井距,在工作中应该测量储层裂缝发育程度。

一、启动压力梯度1.实验方法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平均渗透率的关系满足幂函数。

n K αλ= (1)式中:λ一启动压力梯度,MPa/m;K一地层平均渗透率,mD;α、n—回归系数,采用油藏实测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回归获得。

2.数据处理对11块储层岩心进行室内单相流体渗流实验。

实验时根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公式得到启动压力梯度。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和回归关系式为:383.0050.0−=K λ (2)由资料分析可知,对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显著。

岩心的渗透率越小,流体流动所需要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而且当渗透率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后,其启动压力梯度急剧增大。

二、技术极限井距在一定技术极限条件下,油井周围处在拟达西流或接近拟达西流状态下的径向距离叫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

常规油田开发中,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的2倍看作为技术极限井距。

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处的驱动压力梯度为:d r d P d r d P w2l n ⋅∆= (3)式中:ΔP—生产压差,MPa;d一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m;rw一井筒半径,m。

若要实现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处的油流动,驱动压力梯度至少应等于该点处的启动压力梯度,结合式(2)(3),可以确定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383.0050.02l n −=⋅∆K d r d P w(4)油田储层平均渗透率为0.4mD,原始地层压力为20.0 MPa,初期生产压差为8.0 MPa~10.0 MPa,根据式(4)计算得技术极限生产(泄油)半径为38 m~46 m,技术极限井距为76 m~92 m。

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井 网密 度和储 层特 性 、 流体 性质 、 地层 能量 决定 了储 量 控制 程 度 、 采 收率 和 经 济效 益 。井 网密度 过 大, 水驱 控 制程 度 低 , 无法 达 到 理想 的开 发效 果 , 井 网 密度 过小 , 成本高, 无 法达 到 最 高 的效 益 , 合理 的
3 4
内蒙 古石 油化 工
2 0 1 3 年第 1 6 期
油藏合理井 网密度 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张 秀丽
( 大港油 田勘 探开发研究院 , 天津 3 0 0 2 8 0 )
摘 要 : 选择 合理 井 网密度 是 油 田开发 设计 的核 心 内容 , 科 学合 理 的井 网密度应 该是 既能达 到储 量 损 失小 、 最终采 收率 高、 采 油速 度较 高和 开发效果较 好 , 又能取得 较好 的经济效 益 。 本 文介 绍 了几种 常见
济 角度 , 通过 多种公 式对 断块 油 田井距 进行 了计算 ,
在 实 际开发 中取到 了 明显 的效果 。 1 技术井 网密度 计算 方法
0 . 0 0 3 8 7 1 S
( 式1 )
1 . 1 . 3 大港 油 田经验公 式 ( 式2 )
ER =0 . 0 6 9 7 6 2 +0 . 0 4 2 0 5 0 4 1 g[ ] +0 . 4 4 1 9 3 3 ( p
V k —— 渗 透 率 变 异 系 数 ( 标 准 差 除 以均值 ) , f ;
S —— 井 网密 度 , we l l / k n。 i 。
1 . 2 水驱控 制程 度与 井 网密度法
表 2 国 内 油 田 水驱 控 制 程 度 与 井 网密 度 统 计 关 系表
I 墒J 壹 叠 劓 tO 一 _。 , ’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 第27替 第2期 大灰石油地质与开芡P.(j.0.D.D. 2008年4月 文章编号:1000—3754(2008)02—00884)3 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 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 张凤莲 ,崔玉婷 ,郭 振 ,李小冯。 (1 t},【司地质大学,JL;7.100083;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卜采油厂,黑龙汀大庆l644l5 3.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以采收率与井 网密度关系式为基础,考虑油田开发期限内原油销售收入的将来值、开发投资的将来值和开发期限内 维修管理费用的将来值,利用投入和产出的平衡关系,得到了涉及水驱油效率、最终采收率及油藏参 数等多因素务件下的低渗透油田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朝阳沟油田 朝948区块的合理井网及极限井网密度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油田需要,为油 田加密确定井网密度大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油田开发;井网密度;采收率;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TE329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identify rational and ultimate well spacing density fo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ZttANG Feng—lian。CUI Yu—ting ,GUO zherl ,LI Xiao—feng 

(1.China ̄rtlil’ersit ( /’GeoloA ̄,Beijing 100083,China;2.No.10 Oil Production Compan) of Daqing Oil Field Cotnlmn、Ltd.,Daqing 1 644 1 5,China;3.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 1 633 1 8,China) Abstract:H(1、 ̄to identifx’ratio]ral and uhimate well spacing density has alwa) S heen a headache{luring the develop— 

lrlelrt of lob permeahilit)reservoirs Based on the COl’relation between recover)'factor and well spacing.a rational and ul— timatc w ell spa{’ing(tensitx calculat i ̄)it method in particular for low penneability reservoirs involving influential factors of 、 ̄ater flooding P ( iem ,ultimate 1’eeoc,’P and reservoir parameters is proposed herein,using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s of input all(]OtttI)ut.( onsidering future、’alues of crude oil sales revenue,investment and nmintenance cost within oil field do\Plotmwnt peri ̄)d.Tire method is applied to Bloc’k Chao一984 in Chaoyanggou Oil Field for rational and uhimate Ⅵell spa, ing densit)predi{ tion.Result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for the oil field and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rl lo、 Pl1 pattent infilling. Key words:h}w permeal}ilit ̄reseB’oir:oil field deveh}pment;well spacing densit) ;reoox ery factor;econonfie aluation 

个低渗透油田(油藏),无论是投入开发之前 还是_F式投入开发之后,都必须对井网密度进行论 证.井网密度埘最终采收率及经济效益都至关重 要。。 然而,以往的方法,要么仅考虑了投资的利 

息,而未号虑逐年管理费用和原油销售收入的利息; 要么是虽然考虑J 以』-因素,但又未考虑井网密度对 最终采收率的影响“。’ =本文提供了一种计算合理 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新方法。它克服了以往方 法的不足~该方法可以对投入开发后的油田(油藏) 

是否具有继续可加密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1 理论方法 据前苏联学者谢尔卡乔夫研究, 网密度具有如下关系 ER=EI)e 收稿日期:20074)8—21 作者简介: K1札连(1965一),女,河南南阳人.商级1佳帅,从事油减J.程理论及应用研究 最终采收率与井 (1 1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4月 张凤莲等: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 .89. 为 E。——水驱油效率,小数; 当Y,=Y4时,即可求出合理井网密度S合理。 E ——最终采收率,小数; s一井网密度,w ll/kmz。 2 求解过程 

油田开发期限内原油销售收入的将来值( 21计算过程 

V1=G(NEDe /£)× [1+(1+i)+(1+i) +……+(1+i) ]= G(NEDe /£)[(1+i) 一1]/ (3) 式中G——原油价格,元/t; 贴现率,小数; Ⅳ——原油地质储量,10 t; £——开发期限,a。 开发投资的将来值( )为 ASM[1+(1+i)i+(1+i) i+……+ (1+ ) i]=ASM[(1+ ) ] (4) 式中 A——含油面积,km ; ——单井总投资, 

兀。 开发期限内维修管理费用的将来值( )为 

ASP[1+(1+i)+(1+ ) +……+(1+i) ] ASP[(1+i) 一1]/ (5) 式中P——单井维修及管理费用,元。 则净收入的将来值( )为 V=V1一V2一 =G(NEDe /£) [(1+i) 一1]/i—ASM(1+i) 一 ASP[(1+i) 一1]/ (6) 当V=0时,S即为极限井网密度S。 。 令Y1=G(NEDe /t)[(1+i) 一1]/ (7) Y2=ASM(1+i) 一 +ASP[(1+i) 一1]/ (8) 当Y =Y 时,即可求出极限井网密度s。 。 当dWdS=0时,S即为合理井网密度,即 dV/dS=dV /dS—dV2/dS—d /dS=0 (9) 即dV1/dS=d( + )/dS (10) 由式(3)、(4)、(5)有 dV1/dS=(aGNED/t)× {[(1+i) 一1]川(e- ̄/S/S ) (11) d( + )/dS={M(1+i) ‘+ ASP[(1+i) 一1]川A (12) 将式(11)、(12)代人式(10)得 (0GⅣE /£){[(1+i) 一1]/ }(e- ̄/S/S )= {M(1+i) +ASP[(1+ ) 一1]/ }A(13) 将上式整理得 (aGNED/t){[(1+i) 一1]川e = {M(1+ ) +ASP[(1+ ) 一1]/i}AS (14) 令Y =(0Gl^7E。/t){[(1+i) 一1]/ }e一 (15) Y4={M(1+i) ~ +AsP[(1+ ) 一1]/i}AS (16) 求解过程中所用水驱油效率(E )由水驱油实 验得到,然后根据目前的井网密度及标定采收率回归 得出井网密度常数(a),对于一个确定的油藏来说, 井网密度常数是固定的。本研究经过回归得到朝阳沟 油田朝948区块井网密度常数(a)值为6,39。 极限井网密度:根据式(7)、(8),利用油田经 济参数,计算不同原油价格下Y 、Y ,在直角坐标系 中建立Y 与S、Y 与S关系曲线,其交会点所对应 横坐标即为该原油价格下极限井网密度。 合理井网密度:根据式(15)、(16),计算不同 原油价格下Y,、Y4,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Y,与S、 与S关系曲线,其交会点所对应横坐标即为该原油价 格下合理井网密度。 2.2所用参数 以朝阳沟油田朝948区块为例,计算该区块的合 理井网及极限井网密度,所用参数:A为3,33 km , Ⅳ为226×10 t,En为61,4%,ER为18%,t为30a, 为100×10 元,P为16.678×10 元,i为0.12。 2.3根据不同原油价格确定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 网密度 以G=1 200元时为例,用交汇法做图得到朝阳 沟油田朝948区块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 (图1和图2),同时还计算了不同原油价格情况下朝 阳沟油田朝948区块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 (表1)。该区块目前井距为300 in,当油价为25美元 /桶(1 500:Yr./t),合理井距在210 1TI左右,正好符 合300 in井网对角线加密。 

图l交会法求合理井网密度(G=1200; ̄) Fig.1 Rational well spacing de ̄sity identification using intersection me廿帕d(G=1200) 

该区块基础井网为300 in×300 in反九点井网, 目前已采用对角线加密方式进行加密调整,井距为 2 10in,基本符合本文所论证的合理井距209m。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