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网密度计算方法
第2章 气藏开发方案设计

18 废弃产量 按SY/T6098规定执行 19 废弃压力 按SY/T6098规定执行
20 递减率 气田(藏)产量开始下降时,对应前一年产量减少幅度, 用百分数表示。分为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 21 自然递减率 未考虑各项措施增产量的递减率,
DN 1 Qgwh Qgn Qgi Qgwht 100%
Rqc Q pre 100%
Q
i 1
5
rpi
42 已投产气井
完成地面建设配套设施,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并投入生产的气井。 43 气井开井 当月内连续生产24h以上的井定为开井,间歇采气井在一日内生产达 到规定时间的定为开井。 44 计划关井 由于作业占用、方案实施、调整方案、试井及用户等因素影响,上 报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意关井的气井。
2.3 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方法
二、开发技术政策-开发指标设计
2、气井废弃产量 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的定义,当天然气的生产 经营成本大于等于销售净收入时的产量即为废弃产量。根 据现场提供的气价、税、生产操作成本等经济参数进行计 算。天然气价格,平均单井操作成本,资源税为增值税, 城建税,教育附加费。
45 气井利用率 报告期开气井数与全部投产井数之比
Rgu nop n gd nshp 100%
46 天然气商品率 报告期天然气商品与天然气工业产量之比
Rcn Qvgo Q go 100%
47 天然气生产自用率 报告期内生产自用气量与天然气工业产量之比,
Rgp Qapu Q go 100%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参考工作图
油藏动态分析及效果评价指标总结

➢ 耗水率为每采出单位体积的原油消耗的注水量; ➢ 物理意义为:注采比为1时的耗水率;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定义
➢ 注采井数比:开发单元中注入井开井数与生产井开井数之比; ➢ 注采比:开发单元注入水地下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 注采井压差:注水井地层压力与生产井地层压力之差; ➢ 累计亏空量: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量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 吨聚增油量:聚驱累计增油量与累计注入干粉量之比;
流
分
体
布
性
特
质
征
驱动能量
渗流特性
天 然 能 量
驱 动 类 型
润 湿 性
相 渗 曲 线
毛 管 压 力
驱 油 效 率
一、油藏分类 油藏分类
原油 性质 低粘油 <5 中粘油 <20 高粘油 <50 稠油 >50
凝析油
挥发油
高凝油
圈闭
构造 圈闭
地层 圈闭 水动力 圈闭
复合 圈闭
传 统 分 类 法
储集岩 岩性
一、油藏分类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三、油田生产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多、快、好、省)
供
注
油
采
集
水
水
藏
油
输
子
子
子
子
与
系
系
系
系
处
统
统
统
统
理
系统整体 性指标
注水子系 统指标
采油子系 统指标
水水
物
能
井 驱 驱 水 地 质 注水 量
网控动驱质 指 井 指
老油田加密调整中合理实用井网密度研究

ER— ED 一 e。 () 1
式 中, 。为水 驱油效 率 , 数 ; 为采 收率 , E 小 ER 小数 ; - 厂为井 网密度 , / i n为井 网指数 , 口 k ; n 决定 于油层 连通
[ 键 词] 井 网 密度 ;增 量 法 ; 现 值 ; 济评 价 ;加 密 调 整 ;投 资 决 策 关 净 经 [ 图 分类 号] T 3 7 中 E 2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9 5 (00 1 38— 3 0 0 7 2 2 1 )O —0 1 0
网密 度就是 根据所 研究油 田处 于不 同的开发 阶段 ,在经 济最佳 和经济 极限井 网密度 之 间优 选一 种 比较 实
用 的井 网密 度 。其 优化原 则是第 一次 加密 阶段 ,此 时油 田处 于开发 中期 ,油 田的地 质特征 已经基 本认识 清楚 ,经济 风险相 对较小 ,可 以选用 经 济最 佳 和 经 济极 限 平 均 的井 网 密度 ;而 二 次或 三 次 加密 调 整 阶
性、 水油 流度 比 、 非均质 特征 , / i 口 k 。 n
[ 收稿 日期]2 1 一O 0 0 1一l 6
[ 作者 简 介 ] 解 宏伟 ( 9 1一 ,女 ,1 9 17 ) 9 6年 大 学毕 业 ,高 级 工程 师 ,博 士 生 ,现 主 要 从 事 油 气 田开 发 工 作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汉石 油学院学报) 21 年 2 00 月 第 3卷 第 1 2 期
J un l f ia dG s eh o g (.P ) F b21 V 1 2 N . ora l n a cn l y JJ 1 oO T o e.00 o 3 o1 .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为合理区域的油田开发工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满足预期的经济目标,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井网密度。
标签:井网密度;经济效益;1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合理井网密度的概念为在当下的开发环境和具备的条件下,为实现最低的储量损失,尽可能的提升开发效率,维持更长时间的稳定产出,在经济层面所能接受的最大采收率对应的分布密度。
这里的“合理”是相对特定的环境来说的,当环境和外部条件出现改变的时候,之前的平衡可能被打破,那么就演变为“不合理”。
所以,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以及不同时间下,合理井网密度会出现变化,并非维持固定数值。
而关系到井网密度数据的因素重点为以下几个部分:(1)储层的分层性、连续性及宏观非均质性对井网密度影响这里的分层性就是油藏板块垂直方向划分的单油层的具体数目,具体环境中考虑运用每口井钻发现的油层数目进行描述。
而连续性即为小层在特定平面中分布区域的数值大小,通常借助相应的分布函数来进行描述,而非均质性即为不同油层之间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渗透率的差异状态。
通常而言,砂岩分层性越明显,连续性不足,非均质现象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定更大的井网密度。
(2)储层流体流度对井网密度的影响流体流度是关系到采收率的物理因素。
当注采压差维持不变时,采油效率跟稳产界限保持不变的情形中,流度越小要的井距离就变小。
(3)油藏的储量丰度及构成对井网的影响储量丰度的概念为在一定区域面积中,地质储水量以及相应开采储量的大小,而这里的采储量运算时,将一定区域面积中的储量跟水驱采收率进行相乘而得到。
在另外的条件保持大致相同时,考虑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油藏可采储量的丰度越大,那么更深入提升井网密度的空间也变大。
在储量构成方面,低渗透区域所占比例越大,意味着难开采部分变多,因此设定的井网密度相应提升。
(4)油田每口井生产能力及加密调整边际经济效益对于开采油井的产出能力进行加密调整十分有必要,这也会直接关系到油田的累积增加产能。
名词解释

1、累积注采比:指注入剂(水或气)的累积注入量的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累积采出量的地下体系之比。
它是反映注采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
累积注采比为1时叫注采平衡,大于1时叫超注,小于1叫欠注。
2、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指年产油量与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如按实际年产量计算,则称实际采油速度。
它表示每年实际采出的油量占地质储量或可采储量的百分数,也是衡量油田开发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按折算年产量计算,则称折算采油速度。
它表示按目前生产水平所能达到的采油速度。
3、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率定义为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
实际油藏中使用阶段末、初的含水率之差比上阶段末、初的采出程度之差来计算。
即公式I=Δfw/ΔR。
4、地层系数:地层有效厚度H(m)与有效渗透率K(mD)的乘积。
5、地层流动系数:地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除以流体粘度。
6、滚动勘探开发:是一种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油气田而提出的一种简化评价勘探、加速新油田产能建设的快速勘探方法。
它是在少数探井和早期储量估计,在对油田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高产富集区块优先投入开发,实行开发的向前延伸;同时,在重点区块突破的同时,在开发中继续深化新层系和新区块的勘探工作,解决油气田评价的遗留问题,实现扩边连片。
这种“勘探中有开发,开发中有勘探”的勘探开发程序。
7、油层动用系数:8水驱特征曲线:累积注水量和累积产油量在对数坐标夏,呈现的线性关系曲线9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变化值10主裁比:单位时间注入水与产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11净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油水井数12驱动方式: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依靠那种能量来驱油13面积注水:油井和水井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开发区上原始可采储量:又称为总可采储量或最终可采储量,它是在现代工业技术条件下,能从已探明的油气田或油气藏中,可以采出的具有经济效益的商业性油气总量。
老油田经济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的改进

c
×
[ r 1 a 一 O ( + a 川Y× G (+ ) r1 ) ( + L + L ) z ( + 1 。 一 31 )
一
到 各年 , 这是不 符合 老油 田开发 实 际情 况 的 , 文通 本 过 递减 率法来 预测 老油 田产量 ; 外 , 在很 多研究 另 现
( + ) 一 ( +口 ( 一 D ) 1 1 升 1 ) 1 ( + )
因影响 最终经 济效 益 的因 素很 多 , 往 的 研 究往 往 以
考 虑不 够全 面 , 油 田开 发过程 中 , 充分 考虑 影 响 在 应
ZL1 一 ( 一 D ) ( + ) 1 , 1 J
f
M =
兰 ± 二 [ 二
( D 1 卜 + )
啬
等
Z一 LJ 十
一
㈦
c 4
1 理 论 推 导
设 油 田调整后 最初 的年产 油 量 为Q。 开 发 年 限 ,
一
丁内的综 合递 减率 为 D,则开发 年 限 丁年 内 总的产 ,
油量 为
Q
2 实例分析
以双河 油 田江 河 区 为例 N一 6 1 5 ; o . 1口/ i E 一0 6 5 ; 8 . tf =9 2 k ;D n .4 7 a
V — Vl— V2一 V3 () 6
一
值 为 当总利 润 为最 大值 时 , d d 即 r ̄ f=0时 , 应 对
的井 网密度 _ 为经 济合 理井 网密 度 , , ’ 即
0 1 ; 1— 0 0 ; 2— 0 0 ; — l 元 / ;D .7 L .7 L .3 Z 2 吨
d /f V d =7
盟
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确定

De e m i a i n o c n m i i i o l te n e st fo l e d t r n to fe o o c l tf r we l m pa t r d n iy o if l i
Z uW ej a( erlu E gneigColg, n te nv ri ,igh u4 42 , hn )YuGa mig Ya e e g e . h nu nP toe m n ier l eYa gz ies yJn z o 3 0 3 C ia, o n , nW i n ,t 1 n e U t f a
r l t n h p b t e n i p ta d o t u ,c mu a ie o lp o u t n o i ge welwi c n mi i ti c lu ae , n h n wel eai s i ew e n u n u p t u lt i r d ci f s l l t e o o c l s ac l td a d t e l o v o n h mi p t r e st e e o o cl t a e d tr n d Co i i gwi c u l a a t i a i l a a c lt d r a o a l c n mi at n d n i t t c n mi mi c n b ee mie . mb n n t a t a t h s r ceh sc l u ae e s n b ee o o c e yoh i h d , t l t o ewel atr e st yd r ai gfr u a w ih g ie i a d g s r d cin i r e l n t i e sd l n n i r h l p t n d n i b e i t m l, h c u d sol n a o u t no d r o ei ae aml s r l g a d mi f t e y v n o p o t mi i i a od t ei v s n a t ee po a in a d d v l p n . v i e t h n me t sei t x lr t n e e o me t w nh o Ke r s e o o cl t w l p t r e st, o u ad r ai n e h n e i rc v r . y wo d : c n mi mi e l at n d n i f r l e v t , n a c do l e o e y i , e y m i o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油田开发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 隔层:是指厚度较大,渗透性较差的一种夹层,在注水开发中对流体具有隔绝能力。
*夹层:是指油层之间或有效厚度之间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可分为层间夹层和层内夹层。
*岩性夹层:指有效厚度段内由于渗透性明显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岩性界面,往往不能够形成遮挡作用。
* 物性夹层:是指层间或有效厚度段之间的不渗透或低渗透不够有效厚度标准的夹层,其中的Ⅰ、Ⅱ类型夹层往往能够起到纵向遮挡作用。
套补距:是指最末一根套管法兰短接上平面到钻盘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数值上套补距等于油补距加上四通高。
当遇有不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时,套补距与油补距相等。
油补距:也叫补心高差,是指转盘方补心上平面至套管四通上平面的距离。
人工井底:指油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内最下部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
水泥返高:指固井时,油层套管和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里,水泥上升的高度。
水泥帽:固井时,从井口往下40米这段的油层套管与井壁之间用水泥封固,这段水泥封固段叫水泥帽。
水泥塞:固井后,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这段水泥柱称为水泥塞。
钻遇率:指钻井过程中,实际钻遇某一地层的井数与总井数的百分比。
*单层平均厚度:由于某一单层在地下产状分布不一致,导致该层在不同井点的厚度不均,将各井点钻遇的该层厚度之和与总井数的比值称为单层平均厚度。
水驱控制程度:是指可以受到注水效果的那部分储量所占该套井网总储量的百分比,或指与水井连通厚度占该套井网总厚度的百分比。
油层动用程度:指受到注水波及的油层厚度占该层系油层总厚度的百分比,或指在当前分层测试手段下出油厚度的百分比。
注采强度:注水强度与采油强度的统称。
注水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
采液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液量。
采油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注采比:油田注入剂的(水、气)地下体积与采出液(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月(年)注采比:月(年)度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累积注采比:累积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累积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驱╱聚合物驱井网密度当前国内外还没有直接给出普适性的聚合物驱合理井网密度的公式。
相对较成熟的技术是预测聚合物驱的产油量及较水驱的增油量问题。
因为水驱井网技术较成熟,所以本文尝试在水驱井网密度基础上推导出普适性的聚合物驱井网密度公式。
井网密度问题是油气田开发界长期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投入开发之前还是正式投入开发之后,都必须对井网密度进行论证,井网密度直接关系到开发井网对油藏的水驱控制程度和油藏的水驱采收率,因而直接影响油藏的开发效果,同时它对油田的经济效益也至关重要。
在对国内近年推导油气田水驱井网密度的有关文献进行了调研之后,现对近年水驱井网密度的确定进行初步的总结。
所谓井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井口数。
同样,也可以用一口井所控制的开发面积的大小开表示井网密度。
国外油田常用后一种表示方法,而国内则沿用前一种表示方法。
确定井网密度是油气田开发的一种投资决策行为,因为井网密度是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方面,井网越密,对提高原油采收率越有利;另一方面,却使得油气田开发总投资明显上升。
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井网密度,既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井网密度细分为合理井网密度(或称经济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或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通常,人们会用曲线交会法,迭代法,试算法等来求极限井网密度。
求合理井网密度时,通常使用微分方法用公式中的利润对井网密度求导,然后使用与求极限井网密度相同的方法。
他们的计算公式各有不同,结果准确度也不一样,原因在于各自针对的油气藏类型不同,开发时期不同或者是否考虑利息和税收等因素。
A.水驱极限井网密度所谓极限井网密度是指在一定的开发及地质条件下,开发井网密度的设置使得油气田在主开发期内的总投入等于总产出,达到盈亏平衡,这时的井网密度就称为极限井网密度。
经过文献调研,确定经济极限井网的公式较多,在80年代,张素芳提出了单井极限控制储量法,首先求出油藏面积下每一口生产井在盈亏平衡时,理论上能控制的最大储量,进而求出极限井网密度。
但是该方法并不完善。
单井极限控制储量法只考虑了开发投资的利息却忽略了逐年操作费用的利息和逐年销售收入的利息,经济评价参数显然并不完善。
所以,97年凌建军等对该方法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修正的单井极限控制储量法”。
新的方法在原来理论的基础上考虑进了逐年操作费用的利息和逐年销售收入的利息,使得该理论在经济评价中更合理。
以后有人在新方法中又考虑进了税金的问题加以完善。
在1986年,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俞启泰首先把前苏联学者谢尔卡乔夫公式与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法相结合起来进行计算,这样既考虑了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又考虑了井网密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近年来又有更多的人在此基础上利用谢尔卡乔夫公式,提出新的极限井网密度公式。
这些公式的基本思路都是与经济评价参数结合后,利用曲线交汇或者迭代法求出极限井网密度。
比如刘斌提出的统计分析法,朱圣举的交会法等。
此外,也有人从纯经济的角度,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比如凌建军的将来值法和张树林的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是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算到投资期初,将来值法则是折算到期末,而且张树林的方法考虑进了税金的问题。
但总的而言,这类方法没有考虑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率的关系并且假设产量恒定(实际生产中应该是递减的),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近年有学者在这种思路的基础上考虑了产量递减,使得这种方法也趋于完善。
现在总结出以下六种比较典型的推导水驱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
a. 将来值法将来值法[6]是将当前现金值折算到将来某一时间的方法。
推导:⒈ 参数说明:地质储量N ,含油面积A ,原油采收率E R ,主开发期内可采储量采出程度E T ,主开发期年数T ,贴现率 i 单井总投资M (包括钻井投资,地面投资,其他投资),单井年操作费用P ,原油价格G ,原油价格上涨率α,年操作费用上涨率为β,单井极限控制储量为N lim ,极限井网密度为S lim ,并设在主开发期内各年保持相同产量。
⒉ 主开发期内的单井总采油量:T R T E E N Q lim = (1.2.1.1)⒊ 主开发期内单井每年采油量:T E E N Q TR j lim =(1.2.1.2) ⒋ 主开发期内原油销售收入的将来值:()()()()⎪⎭⎫⎝⎛+-⎪⎭⎫ ⎝⎛++-⎪⎭⎫ ⎝⎛++++= ++=+--=∑i i i i i GT E E N i G T E E N V T T T R JT J TJ T R IN 1111111111lim 11lim ααααα (1.2.1.3)⒌单井开发投资的将来值:()Ti M V +=11 (1.2.1.4)⒍主开发期内单井操作费用的将来值:()()J T J TJ i P V --=++=∑11112β (1.2.1.5)⒎单井开发纯收入将来值:(1.2.1.6)⒏单井极限控制储量:令V NET =0,则可求出单井极限控制储量:()()()()()⎪⎭⎫⎝⎛+-⎪⎭⎫⎝⎛++-⎪⎭⎫ ⎝⎛++++⎪⎭⎫⎝⎛+-⎪⎭⎫⎝⎛++-⎪⎭⎫⎝⎛++++++=++i i i i i GT E E i i i i i Pi M N T T T R T T T 11111111111111111limααααββββ (1.2.1.7) 当单井储量等于单井极限控制储量,则主开发期内单井逐年原油销售收入及其利息正好抵消开发投资及其利息与操作费用及其利息之和。
⒐极限井网密度: 极限布井数:limlim N NWELL = (1.2.1.8)极限井网密度:AWELL S limlim =(1.2.1.9)适应性评价:将来值法考虑了开发投资及其利息,而且考虑了主开发期内逐年销售收入及其利息和逐年操作费用及其利息,同时还考虑了原油价格和操作费用的上涨因数。
但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井网密度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也没有考虑产量递减规()()()()()⎪⎭⎫⎝⎛+-⎪⎭⎫⎝⎛++-⎪⎭⎫ ⎝⎛++++-+ - ⎪⎭⎫⎝⎛+-⎪⎭⎫⎝⎛++-⎪⎭⎫ ⎝⎛++++=--=++i i i i i Pi M i i i i i GT E E N V V V V V T TT T TT R NETIN NET 11111111111111111lim 21ββββαααα律,因此只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b. 综合经济分析法综合经济分析法[7]是早期应用到油田的方法之一。
推导:由前苏联学者谢尔卡乔夫推导的描述油田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 af D R e E E -= (1.2.1.10)其中,E R 是水驱采油率,E D 是驱油效率,f 为井网密度(km 2/井),a 是一系数,对具体油田是一常数。
两端同时乘以NKaf D R e NKE NKE -= (1.2.1.11)其中,N 是地质储量,K 是原油价格 总投资额可以看成是和井数呈正比:M=nbb 为每一口井的总投资额,n 为井数,M 为油田总投资额。
油田总投资额包括钻井费,地面建设费和油田开发管理费。
n=F/f (1.2.1.12)那么有:M=F/f*b (1.2.1.13)极限井网是NK R E -M=00=--b f Fe NKE af D (1.2.1.14)变换:f FbNKE f Dln ln+=α (1.2.1.15) 这就是极限井网密度。
适应性评价:综合经济分析法考虑了井网密度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但这个方法没有考虑进资金的时间价值。
因此也只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c. 净现值法推导:净现值法[8]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方法,净现值的定义是在给定的贴现率(或基准折现率)下将油气田开发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同一时间点(通常为期初)的现值代数和。
其表达式为:()()ttTt i CO CI NPV -=+-=∑10(1.2.1.16)开发期内每年单井的原油产量为:TR E N Q TT lim 0=(1.2.1.17) 开发期内单井的销售收入现值为:()()tTt TT pv i P TR E N R -=+=∑100lim (1.2.1.18)开发期内投资现值(设总投资在第零年的一次性投入):()I I pv = (1.2.1.19)开发期内单井生产成本现值:()()tTt PV i C C -=∑+=01 (1.2.1.20)开发期内单井的销售税金及附加现值:()()tTt T r PVr i r P T R E N R -=+=∑100lim (1.2.1.21) 所以:()()()tTt TT t Tt tTt T T i r P TR E N i C i P TR E N I NPV -=-=-=∑∑∑+-+-++-=00lim 00lim 111 (1.2.1.22)令NPV=0单井的极限控制储量N lim 为:()()()()()⎥⎦⎤⎢⎣⎡+-+-⎪⎭⎪⎬⎫⎪⎩⎪⎨⎧⎥⎦⎤⎢⎣⎡+-++=T TT r T T i i i r R E P T i i i C I N 11111110lim(1.2.1.23) 单井的极限布井数W lim 为:limlim N NW =(1.2.1.24) 单井的极限井网密度为:SW f limlim =(1.2.1.25) 适应性评价:净现值法不仅考虑了整个开发期内的投资,生产成本和原油销售收入的时间价值,而且还考虑了税金问题,但它没有考虑井网密度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
d. 交会法交会法[9]是一种将文字推导与图形有效结合的方法。
推导:根据谢尔卡乔夫推导的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S a D R e E E /-=油田开发期内原油销售收入的将来值为:[]()()()[]12/11......111/--+++++++=t S a D i i i t e NE G V (1.2.1.26)G 为原油价格, i 为贴现率。
开发投资的将来值为:()()()[]()1222211........111--+=++++++++=t t i ASM V ii i i i i i ASM V (1.2.1.27)M 为单井总投资。
开发期限内维修及管理费用的将来值为:()()()[]()[]ii ASP V i i i ASP V tt 111 (1113)123-+=+++++++=- (1.2.1.28)P 为单井维修及管理费用。
则净收入的将来值为:[]()()()[]()()[]ii ASP i ASM i i i t e NE G V V V V tt t S a D 1111......111/112/321-+-+-+++++++=--=---当V=0时,S 即为极限井网密度li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