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肺部CT征象(大量图片)

肺部CT征象(大量图片)

1.肺小叶内间质增厚常见于肺纤维化。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病理基础:小叶内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肺泡间隔的间质增厚。

此征象主要位于肺的外围部分。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CT表现:在HRCT上小叶内间质增厚造成细网状影。

细线影间隔几毫米,呈现细网状或筛孔状影像。

2.肺实质索带:指粗细一致,长2-5cm的线状致密影。

见于肺纤维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增厚,也称为“长线”。

常呈周围性,与胸膜面接触。

肺实质索带的病理基础:在某些患者代表连续增厚的小叶间隔线;也可代表支气管血管周围纤维化区域的粗糙的瘢痕或伴随着肺或胸膜纤维化的肺不张区域。

肺实质索带的CT表现:这种非间隔性的索带常呈数毫米厚、形态不规则,伴随临近肺和血管支气管结构的明显变形。

3.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通常见于间质性肺部疾病,HRCT容易识别。

小叶间隔增厚的病理基础:间质内存在积液,细胞浸润或纤维化。

小叶间隔增厚的CT表现:周围肺野内,增厚的间隔线长约1-2CM,可勾画出整个小叶轮廓,通常延伸至胸膜表面,大致与胸膜垂直。

在中心肺野,增厚的小叶间隔勾画出直径1-2.5CM的小叶。

4. 肺血管造影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原发性肺淋巴瘤、阻塞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所致的肺组织实变。

肺血管造影征病理基础:病变或事变的肺组织未累及肺内血管,所以于增强扫描的CT 图像上可见树枝状的明显强化的肺血管。

肺血管造影征的CT表现:CT增强扫描,于病变的或实变的肺组织内从肺门指向肺外周的树枝状的高密度影,逐渐变细。

5.胸膜下曲线影又称胸膜下线,此征象为在胸膜下1CM内与胸膜平行的线状影像。

胸膜下曲线影的病理基础: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及肺泡萎缩。

胸膜下曲线影的CT表现:最多见于下叶后部,胸膜下几毫米厚,平行于胸膜的2-10CM 的曲线状致密影。

6.蜂窝征:指广泛的肺间质与肺泡纤维化造成肺泡的破裂与细支气管扩张,产生典型的有特征性的蜂窝样表现或蜂窝肺。

可见于导致“终末期肺”纤维化的任何疾病过程。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高分辨率CT表现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高分辨率CT表现

1 4 2・
医技杂志 2 0 1 3 年2 月第 2 O卷第 2 期
J o u n r l a o f P r a c t i c a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2 0 , N o . 2
床探讨 本病的影像学分度和分期 , 并观察 临床 治疗 后 的影像
学表现 , 以便进一步提 高影像学诊断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临床资料 : 收集 2 0 0 8 -2 0 1 1 年按中华 医学会 呼吸病学会 关 于特发性 肺 间质纤 维化诊 断和治疗 指南标 准确诊 9 8 例,
r a p h y a n d p u l mo n a r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i n s u s p e c t e d t h r o b o m e mb o l i c
d i s e a s e . A J R, 2 0 0 0 ,1 7 4 ( 1 ) : 6 1 . 6 5
的临床影像 学研究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 志,2 0 0 2 ,2 5 ( 7) : 4 1 2 —
41 6 .
『 4 1 宋光义 , 胡茂清. 韩丹 , 等. 多层螺旋 c T肺血管造影对 P E的 诊断价值. 实用放射学杂志 , 2 0 0 8 , 2 4 ( 1 ) : 2 0 — 2 4 . 『 5 ] 盛蕾 , 马得廷. M S C T 不 同层厚 的最 大密度投影在肺 动脉栓寒 诊断 中的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 0 0 9 , 1 9 ( 2 ) : 2 1 9 — 2 2 2 . 『 6 1 管强 , 张亚芳 , 韩峰 , 等. 急性髂一 股静脉 血栓形 成 5 O 例手术 治疗体会. 山西医药杂志 , 2 0 0 1 , 4 5 ( 4 ) : 3 2 7 — 3 2 8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1 6 )

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正文:一、背景介绍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间质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多种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也有所差异。

影像学在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分类。

二、病因分类1.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s)1.1 单纯性间质性肺纤维化(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1.2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1.3 血管源性间质性肺炎(vascu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pneumonia,VP)1.4 周围型肺泡炎结节化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1.5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ILD,RB-ILD)2. 继发性间质性肺病2.1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2.2 药物和放射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病2.3 感染相关间质性肺病2.4 肺泡弱小化症2.5 硬皮病相关间质性肺病2.6 小细胞肺癌相关间质性肺病2.7 其他少见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三、影像学表现1. HRCT(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特征1.1 磨砂玻璃影1.2 纤维化改变1.3 肺泡壁增厚1.4 胸膜下弥漫性结节状浸润1.5 支气管扩张1.6 肺泡填塞1.7 肺气肿2. HRCT的表现模式及分类2.1 UIP型2.2 NSIP型2.3 COP型2.4 RB-ILD型2.5 DIP(难治性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型 2.6 P(急性间质性肺炎)型2.7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肺炎2.8 特发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3. 影像监测指标的评估3.1 磨砂玻璃影的面积3.2 肺纤维化的程度3.3 肺容积的变化3.4 支气管扩张的分级3.5 肺泡填塞的程度3.6 气体交换功能的评估四、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内容:1. 附件一:HRCT影像示例2. 附件二:影像学评估表格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IIPs: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特发性间质性肺炎2. UIP: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单纯性间质性肺纤维化3. NSIP: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4. VP:vascu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pneumonia,血管源性间质性肺炎5. COP: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周围型肺泡炎结节化肺炎6. RB-ILD: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ILD,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7. HR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8. DIP: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难治性特发性间质性肺炎9. P: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急性间质性肺炎。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
1. 肺实变
肺实变是指肺部组织发生炎症或感染导致肺实质密度增加的表现。

肺实变的特征包括:
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阴影,密度较正常肺组织高。

可见支气管血管束模糊、叶间裂增厚,以及胸膜反应。

病变区域可以呈现结节状、斑片状或大片状。

2. 肺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是指肺部间质纤维增生,导致肺实质受损及广泛纤维化的表现。

肺间质纤维化的特征包括:
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网格状、粗糙状甚至紊乱状的结构。

可见间质纤维条索增粗、增长,肺容积减少。

伴有肺气肿现象,肺纹理模糊,胸膜粘连。

3. 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肺部局部呈现出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病理性病灶。

肺结节的特征包括:
影像学表现为直径小于3厘米、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病灶。

结节的形态可以是单发、多发、实性或毛刺状等。

4. 肺大泡
肺大泡是指肺部出现的单个或多个直径大于1厘米的囊状病灶。

肺大泡的特征包括:
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囊状病灶。

可能伴有气液平面或气囊征象。

5. 肺内钙化
肺内钙化是指肺部组织中出现的钙化沉积。

肺内钙化的特征包括:
影像学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的高密度结节或斑点状阴影。

钙化灶的形态可以是单发、多发、分散或群集。

以上是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
准确诊断和评估肺部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
参考。

肺间质疾病影像表现

肺间质疾病影像表现

肺间质病变
发生于:慢性间质性肺炎、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结节病、癌性淋巴管炎、结缔组织病(红斑 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 尘肺(矽肺、煤矽肺、石棉肺)、组织细胞病 X、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CT:界面征、小叶间隔增厚、小叶中心结构 增厚、胸膜下线、长疤痕线(扭曲肺结构)、 蜂窝样改变、结节影、牵拉性支扩、磨玻璃样 改变。
不同原因的肺水肿
(1)心源性肺水肿:左心衰(见于心梗、二尖瓣 病变。
(2)肾性肺水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合并尿 毒症--水钠潴留、左心衰-肺水肿--上腔静脉 、奇静脉增宽(血管蒂增宽。
(3)肺微血管损伤性肺水肿:除肺水肿外,还可见 出血及细胞渗出– 肺血分布正常、无袖口症、间隔线 。肺泡实变斑片状,肺野外为分布。毒性气体吸入 、胃液吸入、药物、溺水、颅内压升高、高原性肺 水肿、复张性肺水肿。
叶间裂(厚度小于1mm,边缘光滑,均一厚度)
肺小叶(直径1-2.5CM)
小叶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
小叶间隔INTERLOBULAR SEPTA
肺静脉PULMONARY VEIN
腺泡PULMONARY ACINI
正常小叶间隔NORMAL SEPTA
68-YEAR-(风湿性关节炎)
蜂窝肺
部分层面小叶间隔增厚
风湿性肺疾病,肺纤维化、蜂窝肺。
蜂窝壁厚0.8-1MM,胸膜下3-4cm范围内或 近叶裂处;早期囊腔小而少;囊壁为折叠破坏 的肺泡壁及气道壁。
74-YEAR
蜂窝肺
IPF: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磨玻璃密度:肺野周围—活动性肺泡炎症。 网状改变:小叶间隔、小叶中心结构增厚—蜂窝状改
变的前期。 蜂窝状改变: 胸膜下间质纤维化:胸膜下弧线状影、脏层胸膜及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附47例分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附47例分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附47例分析)
彭启亮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2(033)011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IPF的临床资料。

结果:男性多于女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咳、呼吸困难、Velcro叶罗音、杵状指、紫绀的临床表现。

胸部影像呈间质状纤维化表现,易出现呼吸衰竭。

结论:本病胸片诊断较为困难,HRCT可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
病变位于肺下叶后底段,胸膜下分布是其特点,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利条件。

【总页数】1页(P2362-2362)
【作者】彭启亮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7例分析) [J], 关长群
2.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诊断(附54例分析) [J], 胡少平;俞红文
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附47例分析) [J], 彭启亮
4.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影像学诊断 [J], 王文革;刘丽媛;吕鹏启
5.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影像学诊断 [J], 王文革;刘丽媛;吕鹏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课件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医学课件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胸膜下弓线影
小叶间隔增厚、扭曲,与早期病变中出现的小叶间隔增厚不 同,小叶间膈线在增厚基础上有不同程度扭曲,伴有邻近气 腔的过度充气膨胀。
小叶间隔增厚
1、小叶间隔增厚
2、小叶内间隔增厚
小叶间隔增厚
网状及细点状阴影
网状及细点状阴影
网和结节影伴局限性肺气肿
肺界面征
肺界面征
肺界面征
肺界面征

患者左乳癌术后 化疗前
化疗后出现磨玻璃样片影
磨玻璃样影
早期的小叶间隔增厚主要见于胸膜下区,在HRCT上呈现为 与胸膜垂直,并到达胸膜的线样阴影,长1-2cm,边缘光滑
患者,女,41岁,结缔组织病
肺间质纤维化的常见CT表现
(二)晚期,主要病变为慢性纤维化,主要表现为:
1、胸膜下弓线影 2、小叶间隔增厚 3、网状阴影及细粒样阴影,后者认为是索条状纤维性病 变的断面像 4、肺界面征,表现为血管、支气管界面及胸膜面不规则 5、蜂窝状阴影 6、肺气肿,(以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多见) 7、支气管扩张 8、局灶性肺野密度增高,病理基础为斑片状纤维化或支 气管受牵拉扭曲、扩张等引起的局灶性肺不张。
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呼吸系统解剖
肺泡 肺 肺内各级支气管
肺间质
肺叶—肺段—亚段— 次级肺小叶—腺泡
肺小叶解剖
小叶中心由终末支气管及伴随的 支气管动脉、淋巴管组成 小叶周围是含有小静脉和淋巴管 的纤维间隔 小叶中心和周围结构之间是肺泡 管、肺泡囊及肺泡
在薄层CT 上,尤其有病变时, 可确定小叶的3 个基本组成 部分: 小叶间隔及间隔结构、 小叶中心区(小叶中心结构) 和小叶实质。
No Image
网线状影的构成(部位)
1.小叶间隔 2.小叶核心 3.小叶内间隔 4.蜂窝 5、6.细支气管粘液栓和管壁增厚 7.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 8.叶间胸膜增厚 9.胸膜下间质增厚 10.胸膜下曲线

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肺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影像学是诊断和监测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X线检查、CT扫描和MRI三个方面介绍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X线检查是最早应用于肺部疾病诊断的方法之一。

在肺间质纤维化的X线影像中,可以看到以下特征:肺纹理增强、肺门及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边缘模糊、膈肌升高等。

此外,肺间质纤维化还可导致肺容积减小,胸廓外形改变等。

X线检查快速、简单,但对于早期和细微的纤维化病变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CT扫描是肺间质纤维化影像学评估的主要方法。

高分辨率CT (HRCT)是一种特殊的CT扫描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肺间质纤维化表现。

CT影像中,肺间质纤维化呈现为以下特点:线状高密度影(瘢痕),尤其是皮肤皱褶状影像;肺纹理增强,出现肺实质与血管间的实质间隙消失;间质增厚,表现为纤维组织在肺实质间的增生;蜂窝样影像,即空洞形成,代表气腔破裂和瘢痕塌陷。

MRI对于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诊断具有一定优势。

MRI技术可以提供多个面向的图像,尤其适用于对膈下、心包以及纵隔的检查。

在MRI中,肺间质纤维化的表现包括:肺组织信号异常,呈低信号或中低混合信号;局灶性纤维化表现为肺叶或叶段信号改变;可见肺胸膜增厚和脂肪体积减少等。

在结论中,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主要有X线检查、CT扫描和MRI。

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肺部病变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在不同患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综合不同影像学方法的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肺间质纤维化。

总之,了解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评估中,X线检查、CT扫描和MRI是最常用的方法,它们可以提供疾病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并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