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宁县介绍
《航拍中国》宁夏中卫介绍600字

《航拍中国》宁夏中卫介绍600字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六盘山和贺兰山分别矗立在它的南北两端,宁夏南部是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它的北部同时被3片沙漠包围,穿行而过的黄河孕育出了富庶的塞上江南。
我们的旅程从宁夏的最南端开始,飞越六盘山脉,拜访一片失而复得的森林,沿着清水河一路北上,探寻黄土地里的生机,在它与黄河的交汇处,见证宁夏最甜蜜的果实。
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有了水,再甜的梦想也可能实现,这是“西瓜”号专用水车,它满载着来自黄河的灌溉用水,为西瓜的生长提供保障,在这里,灌溉就像是一场接力,到站之后,水车里的水被分给每一位瓜农,再由它们送达给地里的每一株瓜苗,浇水之后的土地会被立刻蒙上一层地膜减少蒸发,长期缺水的历史曾让这片荒滩无人问津,如今黄河水一来,荒滩积攒的财富立刻兑现,超长的日照时间,悬殊的昼夜温差,加上地里丰富的硒钾元素,都是西瓜的最爱,7月硒砂瓜铺满大地,人们终于相信宁夏的夏天也可以甜美多汁。
黄河清水河最终在中宁县注入黄河,这是黄河支流与主流的相遇,也是宁夏的水系当中重要的一次汇流,黄河和清水河的泥沙淤积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土壤,这里孕育出了宁夏最火红的果实——枸杞,这是一种难以保鲜的果实,成熟的枸杞果一旦被摘下,常温下大约只能保存2到3天,枸杞干果,是这们最常见到的它的样子,说起来,枸杞与茄子和辣椒的关系最近,都属于茄科,但只有它拥有甘甜的口感。
这趟旅程从沙漠深入开始,欣赏难得一见的白色奇观,沿着铁路前进,看人们如何捆住流动的沙漠,邂逅一群悠然自得的奶牛,看一看戈壁上建起的高科技。
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沙漠,雪是最意想不到的客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把空气中稀少的水汽凝结成雪,大地也在一夜间变了颜色,在腾格里沙漠,这样的景色并非难得一见,每年,这里几乎都会有两次以上的降雪,不过想要亲自见证这样的奇观,唯有在最寒冷的时刻穿越沙漠,至少在180万年前,这片中国第四大沙漠就形成了,遇上大风天气,它就会展现出狂躁的一面,宁夏只是挨上了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就足以感受到它的威胁,一支队伍向沙漠发起了挑战,按照1米乘1米的尺寸,人们用麦草扎成一个接一个的方格,就这样,流动的沙被锁住了,草格间,绿草开始生长,先成条,再成片。
中宁枸杞甲天下

塞上江南鱼米香中宁枸杞甲天下中宁枸杞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6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三十六卷枸杞篇中记载:“春采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论述了枸杞全身是宝,并列出了数十种以枸杞为主的中药配方。
在明代萧如薰的《秋经》诗中也有“杞树珊瑚果,兰山翡翠峰”的佳句。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王泽辰的《银川小志》称:“枸杞宁安堡(现中宁县)产者极佳,粒大肉厚,家家种植。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卫知县黄恩锡在《中卫县志》的枸杞项下写道:“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
”短短的19个字,道出了当时中宁的枸杞产区、种植方式和市场规模。
在《竹枝词》中以“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发早丰”,描述了中宁枸杞的生产、市场、售价和种植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中宁枸杞作为宁夏为数不多的创汇产品,为国家外贸出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宁县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产地,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
近年来,中宁县、政府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加工、集团化销售”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推动、政策驱动、科技撬动、社会联动、市场拉动等有效措施,做优做强枸杞产业,使枸杞种植规模稳步扩大,营销网络日益健全,精深加工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目前,全县枸杞生产基地已发展至18万亩,预计生产枸杞干果3万吨,枸杞干果总产值达9亿元;中宁县建成了全国最大、功能最全、设施一流的中国枸杞商城,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52个“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年交易枸杞干果达5万吨以上,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吞吐港和枸杞价格的“晴雨表”。
开发出了枸杞果酒、枸杞籽油、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等六大类三十几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培育出了“宁夏红”、“早康”、“杞芽”等一大批知名品牌。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地理环境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侧。
地处东经105度26分-106度7分,北纬37度9分-37度50分之间。
东临利通区、青铜峡市,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县境东西宽约50 千米,南北长约 60 千米。
总面积4226.5平方公里。
气候
中宁县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中宁县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202.1毫米,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1%;年蒸发量1947.1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9.6倍。
地形地貌
中宁县整体地形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
境内海拔高度在2955米~1100米之间。
中宁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
县境四面环山,中部为低平盆地。
黄河从中部自西向东转北流过,两岸为引黄、扬黄灌区805.9平方公里,分为河南老灌区、河北灌区和长山头扬灌区3个部分。
黄河第一湾景点介绍

黄河第一湾景点介绍
黄河第一湾,指的是黄河在中国境内的第一个大湾,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中宁县。
这一景点是黄河上游风光的代表之一,被誉为“黄河第一湾”或“黄河九曲第一湾”,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地貌而著名。
以下是黄河第一湾景点的一些特点和介绍:
1.地理位置:黄河第一湾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离中宁县城大约40多公里。
该地地势较高,是黄河在这一段的一个拐弯转折点。
2.自然景观:黄河第一湾处地势险峻,河水蜿蜒而过,形成一道宽广的湾曲,两岸峡谷险峻,风光秀丽。
这里是黄河上游典型的峡谷风光,悬崖峭壁、奇岩怪石构成了壮观的自然画卷。
3.黄河风情园:在景区内,有建有黄河风情园,游客可以在园内了解黄河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
园内可能设置有一些展览馆、雕塑等,展示与黄河相关的文化元素。
4.观景台:为了更好地欣赏黄河第一湾的美景,景区通常会设立观景台,供游客俯瞰整个湾区,远眺河山之美。
5.游览活动:游客可以选择步行或者乘坐交通工具前往黄河第一湾,欣赏湾区的风光。
此外,景区可能还提供一些水上活动,如漂流等。
黄河第一湾以其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成为探访黄河上游地区的热门景点之一。
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黄河的雄奇与壮美。
请注意,景区的具体设施和服务可能有所变化,建议在前往时查看最新的旅游信息。
“中宁枸杞甲天下”碑记

“中宁枸杞甲天下”碑记中国枸杞之乡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
西临中卫平原,东以牛首山拱护,发源于六盘山的清水河与黄河在秀美、辽阔的中宁川区会合。
这里气候适宜,光热充足。
自西汉农业开发以来,在丝绸之路上久负鱼米之乡盛名。
从明朝开始,又以名贵药材宁安枸杞驰名中外。
中宁枸杞本名宁安枸杞,是世界上茄科植物中八十多种枸杞之一。
明朝中叶,宁安农民在野生植物中发现这一优良品种,开始探索栽培技艺,获得品质特佳果实,被朝廷列为贡品。
清初形成大宗名贵药材,占领全国枸杞市场。
在“各省人药甘枸杞皆宁产”的形势下,宁安堡成为全国枸杞商业中心。
每年金秋季节,各路客商云集,聚赶“果月”商机,盛况异常。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扶持发展中宁枸杞。
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中宁县为全国唯一的枸杞生产基地。
之后,中宁枸杞引种到宁夏各县及外省区,出现产品质量悬殊的局面。
1995年国务院在百家特产之乡活动中命名中宁县为“中国枸杞之乡”。
2001年又给中宁县颁发中宁枸杞证明商标。
中宁枸杞鲜果皮薄肉厚,味甘籽少,外形似红玛瑙。
干果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糖及锂锌硒铜等3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独到的治病健身功能,深受当代生物工程的青睐。
1999年10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宁时指出:“要利用这一特产优势,开发功能产品、名牌产品,走精品产业的路子。
”县委、政府以此作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措施的重点,推进中宁枸杞产业化步伐。
建设现代化枸杞市场是这项战略措施的一个重大步骤。
坐落在县城北郊的中宁枸杞市场是由宁夏计委批准、中宁红晟枸杞贸易公司包治云先生投资建设的全围唯一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专业市场。
第一期工程包括交易大厅、综合楼、烘干及分选车间等部分,建筑面积20473平方米。
经过一年施工,于2001年6月竣工投产,投资1968万冗。
中宁枸杞专业市场的兴建,承蒙区市县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上及宁夏农村信用联社、宁夏农业银行等金融单位的支持,籍此谨表谢意。
中宁县情简介

中宁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隶属中卫市管辖,政区面积4226.5平方公里,现辖5镇6乡、118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8个农林牧渔场,人口32.8万。
——历史文化悠久。
中宁最早于公元前114年(西汉元鼎三年)设朐卷县,已有2124年的置县史。
长期以来,随着政权交替更迭、民族融合迁徙以及各种文化的包容激荡,中宁文化融汇了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之精华,形成了枸杞文化、丝路文化、佛教文化、黄河生态文化等多元文化体系,留下了石空大佛寺、黄羊湾岩画、鸣沙华寺塔、隋唐秧歌、余丁钱鞭、刘庙舞狮等文化旅游资源,诞生了唐朝宰相浑瑊、清代固原守备周守玺、民国著名商人张文泰、民国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王含章等历史名人,涌现出曾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副局长的张子华,曾任宁夏省委委员、省政府副主席的孙殿才等革命先烈和冯志远、袁汉民、王俭等当代学者、专家,造就了中宁人走南闯北、吃苦创业、敢为人先的性格特征,形成了以“自信、自强、开放、包容”为主的杞乡人文精神。
——资源能源丰富。
境内石膏、煤、铁等储量大、品位高,尤其是具有三低三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密度、高强度、高发热量)特点的碱沟山无烟煤储量达6亿吨,石膏储量达100亿吨以上,石灰石储量达2亿吨左右,开发前景广阔。
水电能源充沛,黄河过境里程达68公里,年径流量318亿立方米,黄河流域面积2959.7平方公里,黄委会分配流量200立方米。
建有装机规模为2×330MW火电厂1座,330KV变电所2座、220KV变电所3座、110KV变电所7座;目前正在实施2000MW火电项目扩建和4个总装机容量达1600MW的风电项目建设,电力能源供应充足、价格低廉。
——交通区位优越。
中宁位于宁夏的几何中心,地处宁夏沿黄城市带东西、南北两条主轴线交汇的黄金地带,包兰、宝中、太中银3条铁路穿境而过,京藏、石中、中郝、中固、中盐5条高速公路和109国等3条国省道纵横交错,县城距银川河东机场、中卫香山机场约1小时车程,是有西北有名的“水旱”码头和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舟塔万亩枸杞观光园碑记

舟塔万亩枸杞观光园碑记
中国枸杞之乡——中宁县,地处宁夏河套平原南部、卫宁平原东端,总面积2959.7平方公里。
县境四面环山,中间平旷,黄河中流,沟渠纵横,是宁夏“塞卜-江南”古老灌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早在五百年前,中宁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开创了人工种植枸杞的先河。
历经数百载的兴衰与成败,沧桑与洗礼,终于培育成了品质优良的中宁枸杞,被世人誉为宁夏“五宝”第一宝:红宝。
六月杞园树树红,物换星移几度秋。
1961年,中宁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枸杞生产基地;1995年,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01年,“中宁枸杞”名牌取得国家工商局的证明商标。
为振兴枸杞产业,加快科技进步,化区位资源和科技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全县乃至全区枸杞生产的发展,中宁县人民政府创建了“中国枸杞之乡——万亩枸杞观光示范园区”。
舟塔乡示范园区始建于公元1996年。
该乡因境内有唐代大顺年问所建的纪念北魏刁雍将军在该地设置码头,首创宁夏黄河航运业的“宁舟宝塔”而得名。
宁舟宝塔的东面和西面是舟塔乡枸杞的主要产区,俗称“西乡枸杞”,是中宁枸杞的上品。
万亩枸杞观光示范园区是中宁县对外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它将以建设规模最大、品种最优、管理水平最高、单产和效益最好的业绩向区内外参观考察的朋友们展现杞乡人民的枸杞情结和红宝光彩。
富饶美丽的中宁,真诚地希望同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开展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与合作。
二00一年七月
编者注:碑立于舟塔乡铁渠村二队枸杞园。
碑记由县志办人员于2007年10月23日据碑抄录。
中宁黄羊古落简介

中宁黄羊古落简介中宁黄羊古落,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北部的余丁乡黄羊村,距离中宁县城12公里,距中卫市区38公里。
这个村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古就是驻军屯兵的战略要地和古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的重要走廊。
黄羊古落整体占地约453亩,村貌古朴自然,有保存较完好的古村民居建筑82处,200年以上树龄的就有1400余棵,其间巷道阡陌、纵横错落,树荫遮蔽、郁郁葱葱。
周边更是有明长城、直隶墩、双龙石窟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遗文化“黄羊钱鞭”的发源地。
“黄羊古落”后山山峦中遗存至今的长城、关隘、烽火台,见证了这里曾经是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而山下平原处自然成为了屯垦戍边的兵丁和迁徙而来中原移民的生活栖息地,而大片的黄河冲积平原便被开垦成为了良田。
“余丁”地名就是因为伤残老弱的兵丁和随军将领家眷安置于此而得名。
他们带来了中原农耕文化,融入了西北风土人情。
斗转星移、开枝散叶,到了明清时期,余丁黄羊村已繁衍成为了一个风光旖旎果林婆娑的美丽村庄。
传说中,前有成吉思汗的铁骑在这里被迫停下了脚步,扎寨开灶;后有康熙爷遍访贤良,在村里品尝了金丝小枣还有那碗蒿子面……“黄羊古落”,纯朴的西北人家在这里辛勤劳作、生生不息;身后的群山峰峦俯视着老村,默默地庇护;时有调皮的黄羊不甘寂寞结队前来造访,久而久之,这里得名黄羊湾。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发展以及外出人口增多,百年黄羊村面临空心化问题。
为此,中宁县紧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解码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他们通过积极承办乡村旅游暨枸杞饮食文化节等各项文化旅游活动,致力于建设融合非遗文化、乡土风情、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
同时,以古落、艺术、文化、大漠四大元素为核心,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打造具有强辨识度、可游度和认同感的新潮文艺村,旨在成为西北地区原乡风味和艺术气质兼备的“颜值第一村”、西北最潮“微度假精品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宁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青铜峡上游,是古“丝绸之路”进入华北与关中的要冲,是西域进入东南沿海、南下广州、香港、澳门、台湾,出口东南亚各国的“快速通道”之一。
包兰、中宝铁路,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县城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42公里,全县面积4198平方公里。
中宁县现有人口2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8万人,占81.5%,辖5个镇、5个乡、2个管委会。
古老的中宁自西汉元鼎三年立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悠久历史。
中宁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中转要冲,宝中、包兰铁路和正在勘察的中太铁路与109国道、101、102省道穿境而过,石中、中营、中郝、中固四条高速公路将在中宁交汇,中宁已成为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中宁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物产丰饶。
发源于六盘山脉的清水河和黄河洪泛区交汇的神奇土地孕育了一枝独秀的中宁枸杞,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之美誉,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1961年,中宁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中宁枸杞品质得天独厚,早在明朝中叶,《本草纲目》就有记载,清乾隆年间,黄恩锡曾写诗赞曰:“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
中宁枸杞浑身是宝,春采其叶,名天精草;夏采其花,名长生草;秋采其子,名枸杞子;冬采其根,名地骨皮,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和32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
“中宁枸杞”品牌蜚声海内外,证明
商标已经国家工商总局公示批准使用,成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县总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总产量可达1.8万吨,分别占自治区的1/3和1/2,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l/3来自枸杞产业。
中宁山川秀美,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古老的历史文化与浓郁的穆斯林风情相互融合,形成了逶迤壮观的明长城、石空石窟、牛首山寺庙群、泉眼山古今水利工程、黄河文化城、南河子公园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点,星渠柳翠、余丁早春、石空灯火、牛首佛光、黄河古渡、芦沟烟雨,历史上就十分有名。
黄河大桥东边这一片,就是县委、政府为开发中宁旅游资源而建设的黄河文化城和黄河水上乐园,是夏季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石空大佛寺创建于唐朝,随山形而凿石窟,以九间没梁洞而闻名于世,是古丝绸之路一一灵州道上的珍贵文物,也是宁夏佛教的知名寺院,不时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光考察,成为自治区黄金旅游线的游览胜地之一。
胜金关是中宁和中卫的交界线,其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过去,中宁县是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工业弱县。
近年来,中宁县域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今年以来,县委、政府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保持
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态势。
截止8月底,全县GDP达到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4.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119万元,同比增长17.04%。
工业经济活力增强。
全县计划新上、技改、续建工业项目共46个,总投资9.8亿元,现已开工建设33个,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6亿元,实现增加值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和21.8%。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76.2万亩(含喊叫水乡),夏粮总产达到4503万公斤,同比增长7.3%。
更新发展枸杞2.1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预计总产突破1.8万吨,枸杞产业产值达到7亿元。
新发展二元母猪912头、种公猪56头,引进种羊493只、优质秦川母牛580头,从新西兰进口优质奶牛500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43.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35万只,奶牛存栏达到6167头。
新增各类养殖园区6个,总数达到65个。
中宁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年初确定的44个城建项目已开工 32个,开工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4亿元,投资1825万元新修道路7条、31.5公里。
中宁的城市面貌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县城人7.2万人,城市化率达到36.2%。
新堡镇西路,该路东接省道201线,西至迎宾大道,全长700米,是新堡镇与县城对接的一条重要通道。
迎宾大道北起县城宁安南街,南至石中高速公路中宁出口,全长3.3公里。
迎宾大道的建成,加速了中宁县城向南与新堡镇的对接,与县城宁安南街、宁安北街相连,形成中宁十里长街,
是中宁县城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宁安南街是2002年县上为取直老南街投资2900多万元新打通的一条街道,两侧共分8个标段,公开出让,由开发商开发建设。
目前,8个标段均已建成风格迥异的商贸和住宅建筑,与宽敞的街道、绿化和休闲广场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中宁县城的特色建筑风格。
中宁的个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已走在了全区的前列,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达到7438家个,其中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4家,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规模最大的企业资产达到近7亿元。
2003年实现社会总产值25.7亿元,增长22.5%;实现增加值7.7亿元,增长21.6%占全县GDP的55%,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共落实宏威公司与赛马集团合资、香山集团与英联公司合资、早康公司与日本正龙株式会社合资等招商引资项目30个,引资总额9.32亿元,已落实资金 2.86亿元。
中宁枸杞的特色优势和个体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优势是中宁经济的潜力所在。
中宁县委、政府针对这一实际,深刻分析县情,把县域经济的发展准确定位在枸杞产业和个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狠抓猛促,做大做强这两大产业,可以说牵住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也正是由于这两个特色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才使中宁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就业压力得到缓解,经济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