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思考

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思考
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思考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前沿, 2014, 3, 11-16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journal/ass

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10.12677/ass.2014.31003

The Thought of Improving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Min Xiong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Email: 374412358@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

Received: Dec. 23rd, 2013; revised: Jan. 3rd, 2014; accepted: Jan. 17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by scholars was very deep, bu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is the sum of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dealing with local affairs, which is a kind of brand-new explanation. First of all,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include abilities of prediction, policy analysis,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crisis managem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 response and so on. Second,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promoting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mainly include two aspects: the factors of government and the factors of citizen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that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effective ways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a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own ability in China.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Ability; Improvement

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思考

熊敏

云南大学,昆明

Email: 374412358@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

收稿日期:2013年12月23日;修回日期:2014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4年1月17日

摘要

学者们对于地方政府能力的研究已经相当很深入,但是基于视角的不同,笔者认为地方政府能力是地方政府处理地方事务的各项能力之和,是一种全新的解释。首先,地方政府能力应包括预测能力、政策分析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危机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回应能力等。其次,制约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政府自身因素,第二是公民因素。最后,基于制约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因素提出了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地方政府提升自身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地方政府;能力;提升

1. 地方政府能力的含义

关于地方政府能力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对其进行划分。从纵向的角度看,地方政府能力体现在政府行为的全过程之中,是政府在行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运用政策解决地域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发展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制定政策方案、政策实施、政策反馈等若干环节。从横向的角度看,政府能力是政府发挥自己的功能,在处理地域社会的各种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能力[1]。笔者认为,地方政府能力是地方政府处理地方事务的各项能力之和,即包括预测能力、政策分析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危机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回应能力等。

2. 地方政府能力的基本内容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地方政府能力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基于全过程的分析方法,笔者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预测能力

正如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政府部门》中指出:“有预见性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2]。”预测能力体现在地方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一种可预知性。地方政府作为直接面对公众的国家行政机构,当其能够根据所在地的各种环境对其辖区范围内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和对策建议时,能够对政府治理产生巨大的作用。

2.2. 政策分析和执行能力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中间环节,一方面要求其能够正确解读政策,有良好的分析、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其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地方政府作为管理其辖区的主要力量,对于本地区的各项事务应是最了解和最清楚的。地方政府应积极地与中央政府沟通,以便正确理解其内容,不至于与中央政策背道而驰。正如威尔逊所说,“‘贯彻’一部宪法比制定一部宪法更加困难了”[3]。执行力是提升地方政府效率的保证。任何一项政策,若没有人去执行,那么它也只是一纸空文,不会产生实际的意义。地方政府应具备较高的政策执行力,这是政府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对公民负责的最好回应。

2.3. 危机管理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灾难和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也使灾难和危机的危害程度扩大。地方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和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等,危机管理便成为当代政府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政府危机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针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全过程的理论,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防患于未然。在危机发生之前,地方政府应根据专家意见或信息系统的提示,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警。其次,建立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再次,危机要及时处理。最后,在危机处理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做好恢复工作。

2.4. 资源整合能力

各级地方政府拥有的人力、信息、交通、卫生、安全等资源各不一样,所以其整合资源的能力先天条件下是不一样的。但是,地方政府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地方政府资源整合的经验,提升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并且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发展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

2.5. 回应能力

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越来越积极主动的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各级地方政府在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应积极了解公民的需求、落实公民的需求、满足公民的需求。

可见,地方政府能力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能力,当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任务后,又进入下一阶段。正是在这样不断的循环中,提升地方政府的能力。其图示如图1。

3. 制约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3.1. 政府自身因素

1) 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

首先,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减少了税收收入,但其职责却增加了,出现了严重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状况。这为地方政府管理地方事物增加了难度。

其次,有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方政府在占据先天优势资源情况下,就能够积极创收。当创造的税收收入再次投入到本地区后,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发展,而且还会吸引其它地方的人来投资,其结果是创造了更多的税收收入,这诚然是一个乘数效应。然而对于有些经济发展不好的地方来说,其结果却恰好相反。

Figure 1.Local government capacity analysis chart

图1. 地方政府能力分析图

2) 政治制度

有学者指出,政府能力结构内部各单项能力之间发展不协调是政府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顺其思路,我们可以推测,当政府各个部门的能力不均且又不能及时协调时,就如木桶原理一样。一个部门的工作不力影响到其他部门的工作,从而降低了整个政府部门的效力。

3) 文化制度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有些文化促进了我国的发展,而有些传统的、封建的思想却已经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例如官本位思想:一方面当前的公务人员还没有转变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公众也还没有正视自己的公民角色。这两种思想的存在,使政府能力的提升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受到阻碍。

4) 公务员素质

按照国家职位分类表分类公务员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唯一不同的是公务员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因为公务员在占据政治、经济、信息等优势资源的政府部门工作,所以有些公务员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损害社会大众的利益。另外,公务员的素质不高还表现在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之上。公务员素质已经直接影响到政府能力的提升。

3.2. 公民方面的因素

1) 公民政治冷漠

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逐渐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但是由于目前的相关制度背景对公民参与存有敌意,而且公民的参与意识不强,所以出现了政治冷漠的现象。

2) 公民参与能力不足

随着政府对于“专家”或者“学者”的依赖,专家意见被日益奉为解决政府所面临问题的必要手段,而普通大众的民意却大大贬值。此外,由于当今世界各种事务的极端复杂性,而大多数公民缺乏一定的参与时间和能力,最终导致了公民参与能力不足。

3) 公民参与成本高昂

公民参与成本高昂不仅表现在显性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上,而且表现在隐形的心理成本上。如果公民参与某项决策,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权利,那么公民会对这次的参与感到遗憾。公众由于并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被重视的感觉,所以降低了其下次参与的热情。

4. 提升地方政府能力的有效途径

4.1.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能力与政府职能有着甚为密切的联系。政府职能决定着政府能力的基本内容和方向,而政府能力的大小则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府能力要作出与之相适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政府能力结构,以消除政府能力过剩和短缺现象,从而促使政府能力的提升。

具体而言,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可以从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中进行思考。众所周知,有限型政府就是职能有一定限度的政府。政府职能的这种有限性决定了政府能力的作用必须有一定边界,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政府履行何种职能,那么政府就要具备与履行的职能相对应的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从审批型政府转为服务型政府方向努力[4]。目前,行政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效率低下,已成为当前阻碍经济发展的侄桔。所以,为了提高政府的能力应该促进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的完善,切实把审批的范围减下来,程序规范起来,才能切实做好服务型管理,真正做到服务型政府。

4.2. 加强政府化解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

评价一个政府的治理能力,不仅要看它在社会生活正常情况下的表现,更要看它在国家出现灾难和公共危机时候的表现,即政府的公共危机处置能力。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化解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社会力量合作的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得还不完善,所以更多是依靠青年先进组织等社会团体的带头作用和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其次,政府要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的能力[5]。一些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已经不是对一国政府的执政能力的考验,常常需要多国或全世界联合应对。比如我国在抗击非典传染病的高潮时期,政府主动与世界卫生组织协同作战。再如,我国今年3月发生的H7N9禽流感,再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组织的支持。这些国际合作,不仅能够使突发性危机得到良好的处理,而且能够促进政府间在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

4.3. 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6]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政府能力的首要支撑要素。强劲的政府能力离不开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撑,政府能力归根结底要靠政府公务人员来体现,人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具体来说,首先要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应积极慎重建立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法规体系,依法进行管理。自《公务员法》实施以来,对加强公务员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次,要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最后,应大胆探索不断改革公务员制度。政府应借鉴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公务员的选拔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培训制度等。

4.4. 建立服务型电子政务,加强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为政府的高效运作提供了技术支持,让社会能够共享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这不仅减轻了政府负担,而且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必须由政府负责信息支持和社会协调工作的局面。

首先,建立服务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建设公用电子资料库和推进政府业务电子化。其次,加强培训和教育,逐步提高公民的现代信息意识和通讯技术水平。再次,做好各方面的技术防范措施,保证电子政府的安全性[7]。就目前而言,微博上有些人故意造谣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何将公民的话语权和公共利益进行平衡,这需要从法律法规上下工夫。最后,需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电子政府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

4.5. 加强公民参与

公民对公共行政的参与是行政民主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内容,必须按民主行政的客观规律,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对策,形成公民参与制度和规范[8]。政府在提高其能力的过程中应该以公民的需求为前提,考虑公民的利益为前提,真正做到公民参与、公民决策。

具体来说,应做到:第一,政府在制定一项政策时,应充分收集民意,为民意的表达拓宽渠道,正确引导民意的表达。第二,在收集民意之后,政府应公开信息,将即将决策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利益主体召集起来,在综合政府相关部门、学者(专家)、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意见后再进行决策。第三,政策在实施之前应进行公示。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与公众沟通,让公众了解,避免信息垄断造成的不良影响。

总之,地方政府能力提升问题是政府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地方政府能力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需要政府自身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公众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只有两者在一种良性互动中不断增进相互的信任,才能够真正实现政府能力的提升、政府也才能做到公众满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国志(2008) 地方政府软能力建设研究——以苏州为例. 硕士论文, 苏州.

[2]戴维·奥斯本, 特德·盖布勒(2006) 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政府部门. 周敦仁, 译, 上海译文出版

社, 上海.

[3][美]威尔逊(1987) 《行政学研究》中译文. 国外政治学, 6, 32.

[4]郭文理(2005) 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 硕士论文, 郑州大学, 郑州.

[5]刘利琳(2006) 从公共危机看政府能力建设. 硕士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6]赵辉(2004) 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的思考.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1, 48-50.

[7]曾葆(2005) 打造电子政府: 提升政府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In: 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

社会”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8]黄丽华(2005) 地方政府能力建设与公共治理创新. 黑龙江社会科学, 3, 18.

管理者领导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管理者领导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赵成筠: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任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副教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家 卓越领导力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领导能力和有效的管理能力经常与“魄力”相混淆。管理人员必须使他们的领导方式与所处环境相匹配。一个组织中绩效的产生由资源、流程和人员三个因素构成,而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一个组织中人员的能力和行为文化是否适应组织的发展,领导力是杠杆。领导层能否有效地激励其下属、并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下属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影响人员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企业一提到领导能力提升,首先想到的是领导艺术、企业文化、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等,而并没有对真正的学习需求做系统化、客观的分析,在考虑领导能力提升时,更应该注重考虑哪些能力是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的,哪些能力是领导最缺乏的,用何种方式去提升领导能力更有效,领导能力提升的程度如何衡量?如果能将领导能力提升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将能够使之有的放矢,与企业的具体实践真正有效结合。 一、领导能力提升具体做法: 第一步:建立领导能力模型和标准。 一个人的能力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胜任力,即完成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意愿和文化,即对公司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和承诺,即“想做事”和“能做事”。结合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具体情况,基于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设置领导层胜任能力和文化要求及标准,作为衡量领导能力是否胜任岗位要求的依据。 第二步:对领导层胜任力现状进行评估 寻找目前领导层能力差距,根据这些能力差距设计所需领导能力提升的方面及内容。 第三步:领导技能和专业技能学习。 因为评估形成的能力差距是基于岗位具体工作的,因此利用在职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结合企业的重点工作成立跨部门专题项目小组,设定专题项目的目标,运将所学的能力应用到专题项目的推广。 第四步:定期对领导胜任力进行评估, 并与上期胜任力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分析出经过学习后胜任力提升的幅度,并根据目前存在的能力差距进行下一阶段的标准设定、能力提升,循环往复,从而实现持续的领导能力提升。 通过以上步骤,将使领导能力培养结合具体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持续提升,并实现

提高领导干部的六个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的六个能力 在很多时候,领导就是决定因素,任何健全的规章制度,都需要人去抓好贯彻落实。老师讲了,在使用干部时,要把握好三个问题即:...领导干部关键是要要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举才之德、护才之魄。三、提高协调沟通能力。沟通协调分三个层... 我在参加学习培训的过程中,老师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的讲课上,讲得很实在,很具体,作为领导干部,如果都按照老师讲的这样来实践操作,那肯定是德才兼备的好干部,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为现实中,的确存在领导干部能力不强、感情办事、关系用人的问题,所以,我有必要把老师的讲课作为提纲式的整理出来,分享给朋友们:当领导,一定要当个好领导。关键就是要提高六个能力: 一、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关键要会处理四个关系:1、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即全局与局部;2、处理好轻与重的关系,即一般与重点;3、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即部署与落实;4、处理好先与后的关系,即急事与难事。会处理这些关系就叫统筹兼顾,也是一种能力。 二、提高识人用人的能力。这个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个难题,很多人在讲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任用要做到适人适位,但多只是说的到而难以做到。在很多时候,领导就是决定因素,任何健全的规章制度,都需要人去抓好贯彻落实。老师讲了,在使用干部时,要把握好三个问题即:德才兼备者:重用; 有才无德者:巧用; 有德无才者: 小用。 在生活中,要求领导在任用干部时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老师讲了,懂艺术的领导 页脚内容1

也要会“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这样,还会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用人方面,老师讲了一个例子:李鸿章带三个人去找曾国藩,要他任用这三个人,这三个人站成一排,曾国藩出来一看,马上表态:左边那个“小用”,安排在后勤岗位比较适合。中间那个“不用”,叫他回去。右边那个要“重用”。李鸿章奇怪了,问曾国藩是怎么回事?曾答:左边那个,憨厚老实,做事认真,但成不了大气,因为在看他时,头始终是低着的,眼睛不敢看我。中间那个,奸猾,有野心,这种人不可用,因为他的眼神古怪,眼睛乱看,我在看他时么他不看我,我不看他时么他又偷看我,眼睛转轱辘转。右边那个沉着、严肃、忠诚,这种人有前途,因为他眼光平视,姿势不变。 当然这也是肢体语言的一种表现。在古时候,识人有11种方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8、远使之而观其忠。 9、近使之而观其敬。 10、烦使之而观其能。 11、杂之以处(相处的处)而观其色。意思就是把他放进男男女女人多的环境里,看他是否好色。 页脚内容2

领导行为

领导行为 摘要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管理者不得不跟上外界的变化,并带领员工适应变革的要求。其中领导行为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了领导的内涵及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三个经典领导理论进行了介绍;其次,详细介绍了变革型领导行为和交易型领导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并将变革型领导行为和交易型领导行为做了比较分析;然后,介绍了变革型领导行为和交易型领导行为对员工的影响;最后又指出我国对领导行为理论研究的不足与欠缺,并介绍了领导行为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领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行为、趋势

1前言 (1) 2领导理论概述 (1) 2.1领导的定义 (1) 2.2领导与管理 (2) 2.3经典领导理论 (3) 2.3.1领导特质理论 (3) 2.3.2领导行为理论 (4) 2.3.3领导权变理论 (6) 3领导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7) 3.1变革型领导行为 (7) 3.2交易型领导行为 (9) 3.3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行为的比较 (10) 4两种领导行为对员工的影响 (12) 4.1交易型领导行为对员工的影响 (12) 4.2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的影响 (13) 5领导行为的研究趋势 (14) 6结论 (15) 7参考文献 (17) 8致谢 (18)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外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内外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但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难题既不是市场和信息,也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人才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优秀人才选择离开公司,不是因为薪酬和福利待遇不高,更主要的原因是对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不认可。但领导行为发挥作用的机理仍然是个“黑箱”。因此,为了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适应新世代的发展,并且更好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对中国企业中的领导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领导理论概述 2.1领导的定义 从世纪初开始,学者们就进行了领导理论的系统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于领导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都是根据个人的观点,从他们个人所感兴趣的角度来定义领导。Stogdill曾对学者们对领导的定义做了综述,最后发现:学者们对领导的定义完全不统一,有多少人去定义领导就有多少个定义,而且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的,包括特质、影响、行为、角色关系等等。1998年美国著名领导理论研究学者Yukl提出了8种代表性的领导定义。具体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领导定义说明 时间研究者定义 领导是指个体引导团体活动朝向共同目标的行为。1957 Hemphill&Coon s 1978 Katz&Kahn 领导是超越组织例行指导之机械式顺从的一种影响 力。 1984 Rauch&Behling 领导是影响有组织的团体的行动以达到团体目标的 一种过程。

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所获辖区内社会公众普遍信任而拥有的权威性资源,它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政府各项制度改革和建设的一块基石。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之关键所在。政府公信力的的高低反映了人民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对政府效率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克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各种负面因素和民众对政府的信用危机,化解信用危机的有效方法是秉承科学发展观的治世理念,完善制度建设的公民参与机制,定位政府角色和保证制度建设的制度刚性与公正性,来全面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用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论文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提高社会保障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所谓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在其公共行政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建立起的一种信任关系。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升政府公信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增强政府公信力不仅是实现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增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政府公信力,是经济社会信用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部分,

新晋管理人员领导力提升

二、正确认知领导与领导力 1.正确认知领导 作为新晋管理人员,想要正确认知领导,一定要做追随者和了解自己的工作范畴。 成为追随者 新晋管理者与领导的实质就是追随关系,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追随能力。一方面,人通常具有追随他人并使之成为领导者的愿意;另一方面,追随的对象往往是认为可以实现愿望、要求和需要的人。 了解工作范畴 新晋升管理者的工作范畴,一般包括做事和管人两个重要方面。其中,在管人方面又需具备两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即沟通力和领导力。 2.正确认知领导力 领导力就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在实质上讲,领导力是管理人的能力。要想具有管理人的能力,首先要知人、知心,能够从员工的外部表象分析其内心需求。 3.提升领导力的方法与技巧 提升领导力的方法 提升领导力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通过进行执行力的修炼,努力提升执行能力; 第二,通过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修炼,增长自己的才干; 第三,通过进行沟通能力的修炼,让企业上下融合; 第四,通过进行激励用人能力的修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要点提示 提升领导力的四种方法: ①执行力的修炼; ②解决问题能力的修炼; ③沟通能力的修炼; ④激励用人能力的修炼。 提升领导力的技巧 最为新晋管理者,想要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管理人心、员工激励。 管理人心。真正的管理是人本管理,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实质是管理人心。要想管理好人心,不是无限度地满足员工的欲望,而是要将人心引向正确、科学、理性的世界观。例如,可以利用人的心理特征,通过对少数违规行为的奖励,来敦促员工自觉改正错误。 【案例】 对吸烟者的奖励

刘老师到某无线电研究所负责推进企业文化,领导拜托他帮助戒烟。于是,他制定了一个方案:吸烟者不罚钱,不吸烟者罚钱。 刚开始,大家都不理解这个方案。研究室里有7个人,每人的月工资是3000元。如果只有某位员工吸烟,那么也只有他自己月底拿3000元工资,而其他六位 不吸烟者却要因此而罚钱。假如他每月吸烟25次,其他人就要被罚25次;每次 罚一百元,月底便只剩下500元。如此下去,那位吸烟者就会满怀愧疚,怎么可 能还不戒烟呢? 从案例可见,如果某人的处事方法和原则,与组织中的多数人存在差异,其一贯行为将难以继续下去。管理者应利用好人的心理特征,从人性的角度思考,知人善任,管好人心。 员工激励。要想管理好人心,还要了解员工的想法和要求,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种管理行为就叫“激励”。 激励是管理者把拥有的激励资源,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作用于被管理者,从而激发工作动机,使其产生积极行为,达成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采取激励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员工的个人需要,一方面满足了员工的追求。 第一,个人需要。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个人需要作为支撑。正因为个人需要的存在,才有可能使人产生动机和积极性。一般而言,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两类。其中,物质的需要,维系着人们的生存;精神上的需要,维系发展。 第二,员工追求。员工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加入到组织中来,通过完成自身使命,进而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著名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洛,把员工的追求称为“第三思潮”或“人本主义思潮”。同时,他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员工的类型特征,来完成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1.调动新员工积极性的九大规范 通过认识新员工,并了解其最大需求,可以按照九大方法来调动其积极性。 第一,进行公司介绍或入职培训使其融入团队。新员工经常会表现拘谨、缺乏归属感。管理者应主动为其介绍企业或部门的相关情况,必要时可以通过培训使其尽快融入团队。 第二,为新员工讲解职责要求。 第三,为新员工讲解职务应承担的工作任务。 第四,为新员工讲解工作流程。 第五,为新员工讲述工作标准。 第六,通过培训教会新员工如何工作。 第七,如果新员工在培训后仍难以胜任工作,管理者应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提高领导能力的几个途径

《学习与实践》 2011年2月第5期(总第154期) 《学习与实践》2011年2月份市公司党群工作部主办 试论提高领导能力的几个途径 北京市南区邮电局局长兼书记徐丛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超前的思维能力,敏锐的判断能力,果断的决策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超强的感召能力,杰出的用人能力,宽广的包容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等等。 在邮政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的加剧,利益格局的调整,出现了以前我们没有遇见过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有着根本不同,决定了其提升具有艰难性、复杂性、累积性等鲜明特征。只有不断掌握核心能力提升的科学规律,积极探索核心能力提升的科学途径,形成组织与个体良性互动机制,才能真正把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推向新高度。提升领导者核心能力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必须提高决策的谋略能力 深谋远虑属于谋略策划范畴,是对领导全局工作的长远规划。提高对上级单位决策的科学理解能力,是一个基层领导者战略头脑的高层次要求,它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决策方面和工作好坏的政策界限等。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市公司的工作部署,按照“效益为先,升位晋级,优秀升格,勇争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了营销建设,进一步强化了能力建设,进一步构建了和谐企业氛围。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领导者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决策的关键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独立思维能力,不能事事依赖上级,也不能照葫芦画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拿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办法。 我局结合市公司的激励政策,本着效益优先原则,对“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引导各支局、专业公司重视收入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完善了“升位晋级”考核奖励办法,引入“高效收入”概念,将收入质量与效益纳入权重系数,对各支局升位晋级排名依据和奖励方式进行调整;加大对重点业务、高效业务、开发项目的奖励力度,重奖重罚,体现业绩。完善了“工效挂钩办法”,加大对高效收入和劳产率的挂钩比重,引导各经营单位更加注重收入的效益和质量,使一线职工收入与本单位经营业绩密切联系。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创造性。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决策的特点是:随机因素比较多,变化快,决策的层次化空前复杂,这就要求决策人必须有创新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接触新事物,涉足新领域。 2010年,我局为更好的落实市公司网格化营销工作,提出了“十百千”的工作目标。并且从营销队伍、营销支撑、营销管理、营销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从多个渠道充实了营销队伍。通过薪酬激励、晋升机制、转岗培训等措施,多渠道充实营销队伍。二是,通过落实“网格化营销”深化了“三位一体”营销格局。出台了《南区局2010年网格化营销工作方案》,细分营销网络,组建营销团队,并制定了重点网格区域开发的专项机制,深化了“区局-专业公司-支局”三位一体的营销格局。三是,丰富了营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在继续推行培训积分制基础上,落实重点项目专项培训;提升新营销员营销素质;继续组织专业公司开展“送培训下支局”活动,切实为一线营销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2009-11-17 09:40:32| 分类:管理知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领导有效性是近几十年来管理心理学非常重视的问题,因而形成了多种理论。这里介绍主要的几种,以便为学习、研究领导有效性提供参照。 一、领导素质理论(trait theories of Leadership) 这种理论的兴趣在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也就是说,它关心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具有何种素质。这种理论源远流长,因而可分为传统与现代两个派别。 1.传统素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素质是与生俱来的,不具备天生领导素质的人不能当领导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持这种观点。循着这种思路进行研究的人有美国心理学家吉伯(C.A.Gibb)等人。吉伯于1869年提出天才的领导者应具备以下七项天生的素质:善言辞;外表英俊潇洒;智慧过人;具有自信心;心理健康;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外向而敏感。另一位心理学家斯托格迪尔 (R.M.Stogdill)认为领导者应有十个方面的素质:才智;强烈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内驱力;坚持追求目标的性格;大胆主动的独创精神;自信心;合作性;乐意承担决策和行动的后果;能忍受挫折;社交能力和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 这种理论虽然可以启发人们看到领导者确实有某些独特素质,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否定了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二是有些因素互相矛盾或与实际相抵触。如许多具有这样素质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成功的领导者。相反,出色的领导人并非个个英俊潇洒,能言善辩。三是没有区分各种素质的相对重要程度和哪些素质是谋取领导地位所需要的,哪些素质是维护领导地位所必需的。 2.现代素质理论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领导者的个性特征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现代素质理论家的研究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心理测量法对领导者的气质、性格、行为习惯进行测验,并通过心理咨询以矫正或治疗;二是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提出评价领导者素质的标准,并通过专门的方法训练、培养有关素质。一般认为,前一种研究主要注意领导者素质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因而比较注重领导者素质的测量和改善。后一种研究主要注意后天的环境因素等对领导者素质的作用,因而比较重视领导者素质的培养。 这方面研究比较突出的有美国心理学家吉色利(E.E.Chiselli)。吉色利采用语义差别量表测定领导者的素质,并对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吉色利得出的领导者素质可分为三大类,13个因子(见下表10-1): 表10-3-1领导者素质表

试论政府应如何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学年论文 )

学年论文 题目:试论政府应如何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院别:政法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姓名:韦正杰 学号:2011214243006 指导教师:毛学群老师 日期:2014年10月21日

试论政府应如何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试论政府应如何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下,发展的机遇可能平地而生,灾祸也可能从天而降。2003年岁初的“非典”危机和2004年春季的“禽流感”疫情以及现今2014年“登革热”事件,对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验,特别是当年的“非典”,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给全球经济造成300多亿美元的损失,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超过39亿美元。因此,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国家成功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和危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危机管理;危机预防;管理实践;公共管理 - 1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年论文 引言:本文主要概述我国政府对待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并且浅论我国政府应当如何提高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以更好地从危机中获取民心,增强政府的威望和坚定党的领导和前进方向。 1、危机与公共危机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引发的现实危险会中止进程,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根据危机事件的主体不同有个人危机、企业危机、公共危机的区别。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公共危机。所谓公共危机就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并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产生的,如地震、洪水、雪崩二是人为引起的,如恐怖事件、经济过度波动。自然危机是天灾,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为危机是人祸,更具偶然性,危害也更大。由于人们对人为危机的认识还很不够,政府对人为危机的预警、动员、救治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2、我国政府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从古至今,尽管各级政府已经过无数次各类危机的考验,积累了一些应对的经验和办法,但是,以往政府在处理这些危机时,往往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上升到公共危机管理的高度去认识,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当问题出现以后,往往临时组织一个班子,根据情况具体处置。这虽然也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处理危机的成本很高,矛盾不少,表现出面对灾难时应对措施的临时性和政府调控的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国应对各种危机所暴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就表现在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当危机的前兆出现以后,不能正确地识别,从而将危机消灭在摇篮里,此外,公共危机意识淡薄还表现在当危机发生后,由于相关机制的欠缺而处置不力,致使很多机会丧失。就象SARS在广州爆发后,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也没有健全的危机管理体制及时应对,才使危机蔓延,进而在人群中造成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 2.2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充分认识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是干预和解决公共危机的前提。公共危机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危机的突发性。公共危机的爆发突然,时间短促,传播迅速。公共危机的这一 特征要求政府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形成正确的判断,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使可能的损失最小化。在这方面,SARS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SARS初始在佛山,后来蔓延到广州。由于我们对它的传染性认识不足,也由于没有危机的预处理机制,使得危机爆发阶段的信息不全面,所需的物资(如呼吸机、全能防护服等)匮乏,对医护人员也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 2 -

(完整版)提升领导力必须要全面提高3种领导能力

提升领导力必须要全面提高3种领导能力 当今社会,领导干部不再是简单的签个字,开个会了,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而领导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提升领导力,需要提高决策、执行和管理三种能力,这是时代和发展的要求。 1、提高全员执行能力。 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体现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提高执行能力是提升领导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全面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办事,切实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大力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靠文化引导职工、约束职工,在内部形成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不折不扣、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要严格落实执行责任制,制定详尽可行的工作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执行落实责任体系。要切实增强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严禁推诿扯皮的行为,杜绝“各扫门前雪、不管瓦上霜”的现象,强化沟通交流,加强团结协作,切实提高全员整体执行能力。 2、提高机构管理能力。 强化内部管理有助于规范工作行为、提高管理水平,能增强领导干部掌控全局的能力。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工作监督,严格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机构管理能力是提升领导力的核心,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财务管理、业务工作、质量管理、工程招投标和大宗物资采购等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苗头性和倾向性的东西,把监督贯穿到特检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服务促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工作,建立新型的管理服务型检验体系。要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加强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及时搞好交流沟通,形成监督合力,完善监督体系,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领导管理能力和对全局的控制能力。张宇先生 ——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财务领导力学院院长、独家讲师! 管理会计领域的金牌讲师,国资委下属企业CMA集训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特聘讲师。 3、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科学的决策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提升领导力的前提基础,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和善于集思广益。一是要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坚持蹲点调查,学会“解剖麻雀”,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坚决反对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善于啃硬骨头,选择“老大难”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摸索到规律性的东西,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集思广益。领导干部要善于总揽、不要独揽,要善于决断、不要盲断,凡是涉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决议,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必须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虚心听取大家意见,在吸纳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再做出决定。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提升领导干部"五种能力"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这为新时期、新阶段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构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手握权力,引领发展方向的各级领导干部。济阳县积极落实党的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和影响力这五种能力,使他们在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学以兴业,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 惟学方能广明德慧。济阳县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尤其是 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把学习作为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第一要求来落实,作为履行职责使命的第一能力来锻造,作为日常工作生活的第一兴趣来培养; 营造领导干部领学之风,强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率作用; 紧贴现实问题作为实际教材,突出前瞻性和针对性,积极研究济阳县在济南市“北跨”战略中如何把握历史机遇问题,切实做到知行统一; 建立了一套激励学习的长效机制,使县委学习小组模式成为一种常态化行为,

切实把学习内化为一种人格,外化为一种形象。在这次学习落实四项监督制度活动中,济阳县通过培训、分散教育、集中学习、以考促学等一系列学习形式,使四项监督制度真正落实到了每一个领导干部和组工干部。 二、善做甄别,努力培养领导干部的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人皆有之,作为领导干部而言,除了坚强的自信心,还需要勤于思考和善于调查研究,这对于我们是否能够准确判断是至关重要的。毛主席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把调查研究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做出判断的第一参考和根据; 同时要学会正确判断事务和甄别真假的科学方法,认真分析事件的外在表现和实际内涵,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用全面的、系统的、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济阳县领导干部把对知识的涉猎和制度的深挖作为提高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坚持制度深挖,始终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为依据,严格按实际政绩和“四德”表现提拔和使用干部。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为领导干部做出判断提供了参考。通过党校培训、现场模拟等方式逐步加大对科级以下基层干部判断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基层干部能够看清认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避免出现暴力执法,影响社会和谐。 三、科学务实,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

提升领导力精彩观点:企业领导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企业领导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简介:所谓领导力提升,其实就是做正确事情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领导也需要通过充电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领导公司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迈进。高层领导的领导力提升就更应该足够重视。那么对于高层,什么是做正确的事情呢? 领导,一个组织者的代表、带头者,是众多员工信赖依靠的一个。身为一个领导,他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员工或下属,他更要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使更多的人相信,从而使自己的事业更为壮大。可如何提高领导能力,却是每个人都头痛的事情。 所谓领导力提升,其实就是做正确事情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领导也需要通过充电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领导公司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迈进。高层领导的领导力提升就更应该足够重视。那么对于高层,什么是做正确的事情呢?又该如何通过做正确的事情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呢?以下四个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一、以身作则 所谓以身作则,是指高层管理者要在企业价值观、公司制度规定、流程运作等方面做员工的表率,为员工树立坚持原则,按原则办事情的榜样。通常,高层是价值观、制度与流程的倡导者,他们最关心这些机制安排的完善性,最关心这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所以,经常,命令从这里发出,智慧从这里汇集,成果从这里体现,当公司上下经过紧张忙碌之后,形成了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安排,形成了高效的流程运作机制,成果形成了,但效果并不一定按照预期的体现。为什么?哪里出了问题?高层这里的做事方式出了问题,明明制度规定了的事情,有些人不按制度办事,找高层协调,这时候高层经常会从事情的本身出发,直接解决问题,动用企业赋予自己特有的职权,直接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解决方案提了出来,而作为制度管理部门看到领导已经发了话,已经做出了决定,也就不敢再提制度的事情。下属之所以不敢再提,还有一层因素,就是这些人认为领导决定的就是正确的,听领导的准没错,错了也没事,有领导担任,责任由领导背。这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是领导的榜样没有树立好,领导习惯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原则办事情,导致上行下效,下属不愿主动提醒领导,更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混论,有制度不执行,有流程不按流程走,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氛围紧张。

领导行为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分析

领导行为对组织成员绩效影响分析 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企业中,其实也可以说,没有绩效不好的员工,只有缺乏领导力的领导(主管),因为领导(主管)的领导力对下属的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 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员工个人的角度来讲,员工绩效取决于员工能力、态度和行为。一般而言,能力具有稳定性,而态度与行为就成为影响员工绩效变化的重要变量。过去,我们在分析员工态度与行为影响因素的时候往往局限于员工本人,而往往很少来关注他们的领导(主管)的领导力因素。 领导者行为之所以影响员工绩效,简单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的原因。首先,领导(主管)掌握着组织赋予的正式权力,控制着对员工奖惩大权,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奖励和惩罚,以及资源配置权力。领导(主管)运用他所控制的奖励和惩罚的偶然性程度以及方式、对员工的资源调配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第二,主管与员工之间的私人关系、主管是否给予员工关心和支持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将影响员工对主管和组织的归属感。主管是否为员工创造条件取得成功,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反馈,是否能积极帮助员工排忧解难都将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影响员工的绩效表现。 中华文化下领导(主管)对员工绩效影响尤为显著

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员工态度和行为更易被领导者行为所影响,领导(主管)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大量对于中华文化的研究表明,中国人崇尚等级、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人际关系,不仅仅因为其工具性价值(比如关系在商业交易中的普遍运用),更因为其在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中的重要作用。有学者说认为,中国人“被个人的人际关系网包围,而这个关系网则定义或构成了个体的存在、并且控制个体的思想和大脑”。因此,领导(主管)的领导方式、如何对待下属尤其是主管如何评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强烈地影响员工对自我的定义。当下属的自我概念感觉受到领导(主管)的不公平公正对待,怠工与低绩效就成为必然。 其次,中国人尊重权威与领导。领导对员工行为的评价对于他们如何评价自己、工作积极性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如果领导表现出关心员工的需要、给他们提供资源和支持、鼓励员工克服困难去实现目标,那么下属很可能认为这个领导关心他们并且相信他们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建立起更积极的自我概念,结果他们会更努力的工作。另外,如果下属认为自己应该为出色地完成了一件工作而获得奖励,或者应该为没有完成任务而得到惩罚,然而主管却不顾他们的客观绩效而对他们莫名其妙地横加指责,那么员工可能就会对原先的自我概念产生怀疑并改变对自我的看法,从而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伤害。

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四种能力

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四种能力” 濮阳县白堽乡中心校校长潘洪亮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四种能力“理思路、用干部、带头干”的工作方法和“保持清醒头脑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工作标准的各项要求。着力提高四种能力。 一、要着力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是提高素质,改进各项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 二、要着力提高驾驭能力 对工作、对队伍的驾驭能力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思想是否成熟,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工作方法是否科学,工作能力是否高强的重要体现。 教育、学校工作点多,面广,线长,任务重,压力大,群众关注度高。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 要突出认真 要突出具体 要突出持续 (一)、突出带头认真 要认真抓,抓认真,认真负责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境界。 抓班子、带队伍,难就难在认真,贵在认真,只要认真起来就不难,领导干部“较真”了,没有做不好的工作,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对于个人来说最怕保持

认真的生活态度,对于工作来说,最怕时刻保持认真的工作热情。中心校领导认真,各中小学领导就认真,中心校干部“大而化之”,各中小学领导就不认真了。 (二)、要抓具体、具体抓 把一项项决策,一件件工作分解为一个个看得见,摸的着,可操作的具体行动,制定出具体方案,采取措施,认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抓反复、反复抓 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基功于一役。对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基础性工作要持之以恒的抓,周而复始的抓,才能见成效。比如安全工作,它是一种常态工作,经常讲会麻痹,不常讲,同志们会松懈。教学工作是一项攻坚工程,不常抓(比如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是否缺课迟到,教师工作的激情与热情的调动等,这些去年十月份教育局下发的教学十一项常规工作都有安排),就会动摇基础,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调动,学生的基础没有抓牢,教学工作没夯实,教育质量就难以保障。 (四)、要深入基层、深入课堂、深入教学 时刻关注教育教学的的热点、难点,关注教师、学生的动态,针对教学、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共同商议调整工作思路与方法,制定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各项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减少领导拍脑子、乱政策。 (五)、要带头抓、抓带头

提升组织领导能力的3个有效方法

提升组织领导能力的3个有效方法 赵成筠: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任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副教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家 卓越领导力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不能不抓,更不能松懈放任自流。改革开放到了关键时期,到了攻坚阶段,市场经济瞬息万变、腐败手段千就万化,腐败方式层出不穷,作为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反腐针对性、实效性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基层执法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笔者认为应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工作领导组织领导能力、纪检监察机构的协调能力,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把反腐倡廉工作下到一线,落到实处,确保基层纪检监察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成绩。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应做好如下三点: 组织领导能力提升方法一、强化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龙头”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反腐倡廉的“龙头”。落实责任制的过程就是纯党风、清政风、带行风的过程。基层执法部门必须要坚持和完善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责任。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树立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负总责,重大问题亲自过问的意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意识,抓好分管部门和本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抓好责任分解,把反腐倡廉任务分解到每位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和具体承办人员身上,使每一项制度建设和工作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时间进度和工作质量要求。牵头部门要牵好头,协助单位要全力协助,责任人员要负责。提僧组织领导能力,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又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敢抓敢管,真抓实干。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穿到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安全监察等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就我们质监部门而言,要把质量管理责任制、执法打假责任制、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等各种责任制都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统起来,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往深处想,往实处做,管不好不撒手,管好了不松手。要加强对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和奖惩兑现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经常查一查:分工负责的工作抓了没有,该抓的工作落实了没有,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了没有,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该责任追究的追究了没有。 组织领导能力提升方法二、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履行两项职能。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源头治理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与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关系更加直接、更加密切。纪检监察机构要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助党组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部署和任务分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对需要多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要有效组织,合理调配,整合力量;对那些与部门业务紧密相关的工作,要充分发挥部门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组织而不越权,协调而不包办。

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思考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前沿, 2014, 3, 11-16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journal/ass 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10.12677/ass.2014.31003 The Thought of Improving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Min Xiong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Email: 374412358@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 Received: Dec. 23rd, 2013; revised: Jan. 3rd, 2014; accepted: Jan. 17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by scholars was very deep, bu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is the sum of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dealing with local affairs, which is a kind of brand-new explanation. First of all,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include abilities of prediction, policy analysis,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crisis managem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 response and so on. Second,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promoting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mainly include two aspects: the factors of government and the factors of citizen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that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effective ways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a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own ability in China.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Ability; Improvement 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思考 熊敏 云南大学,昆明 Email: 374412358@https://www.360docs.net/doc/932178586.html, 收稿日期:2013年12月23日;修回日期:2014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4年1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