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析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析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析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析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2005年7月21日

1.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 2%。

人民币汇率由 1 美元兑换 8.27 元人民币变为 1 美元兑换 8.11 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 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2.实行更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是由盯住美元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一篮子货币是指选择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密切的若干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国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是汇率形成的又一重要依据。

二)2010年6月22日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1.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

节。

3.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二、改革的背景

一)2005年7月21日

1.国内动力长期的贸易顺差。

贸易收支长期不平衡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如引起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另一部分原因是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投机。

2.国际压力

日本是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2002 年,日本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 年针对日本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另外,美国国会议员已经提交法案,动议向所有在美出售的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除非人民币做出相应金额的升值。美元持续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对西方主要货币也跟着贬值,各西方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纷纷呼吁人民币升值。

二)2010年7月21日

1.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三年间,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稳定,远低于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升幅,使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趋于平稳。

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都遭遇较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