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环境工程微生物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微生物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和有害物质降解等过程的科学,其知识点主要包括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代谢与降解、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等。

下面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参与地球物质的循环,如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氮循环、硫循环等。

-微生物参与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降解过程,如有机物、重金属等的生物降解。

-微生物参与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如厌氧消化、好氧污泥法等。

2.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是环境中最广泛存在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生态特征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如细菌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弯曲菌等。

-微生物还具有耐寒、耐干、耐酸碱等特点,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3.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老期等阶段,其中指数期是微生物数量急剧增加的阶段。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芽孢形成、孢子形成等,不同方式的繁殖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受限于养分、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

4.微生物的代谢与降解:-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包括有氧代谢和厌氧代谢两种,其中有氧代谢产生较多的能量,厌氧代谢则在缺氧条件下进行。

-微生物通过产酸、产碱等方式调节环境pH值,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微生物通过降解酶的产生,可分解有机废物、降解有害物质等。

5.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可通过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生物降解等方式修复环境污染。

-微生物通过喜气微生物、耐酸碱菌等的应用,可以修复酸性废水、碱性废水等特殊环境。

-条件良好的微生物栖息地,如湿地、土壤等能提供较好的微生物修复效果。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和降解等过程,掌握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分类与特征、生长与繁殖、代谢与降解以及应用等知识点,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1-1、何谓微生物?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P27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

1.原核类(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2.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古生菌和非细胞型类(介于原核和真核之间)(病毒、亚病毒因子)⭐1-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表面积大。

微生物大多是单细胞生物,有点复杂的多细胞微生物也少有组织器官的分化。

2.吸收多,转化快。

一些微生物的呼吸速率也比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强数十至数百倍。

这个特性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3.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率。

4.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使其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

5.分布广,种类多。

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

6.杂居混生,因果难联。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一般都是许多种相互杂居混生。

1-3、环境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1.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培养及生理生化研究2.微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4.微生物对受污染环境的净化和修复5.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6.微生物产品1-4、试述显微镜的种类及与微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1.光学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3.扫描隧道显微镜2-2、如何命名微生物?种以上的系统单元有那几级?命名:一、俗名二、学名1、双名法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人名)+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斜体字)(正体字)2、三名法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可省略)+亚种或变种名的加词斜体斜体级:不知道2-3、试比较古生菌、细菌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2-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其中现代分子生物鉴定分两类:1.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遗传类型2.细胞化学成分作用鉴定指标2-5、试述16SrRNA寡核苷酸测序技术的原理、优点和简明操作步骤,并说明它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十章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十章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

第十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1.污(废)水为什么要脱氮除磷?答:污(废)水需要脱氮除磷的原因如下:(1)在好氧生物处理中,生活污水经生物降解,大部分的可溶性含碳有机物被去除,同时会产生NH3-N、NO3--N和PO43-、SO42-,其中,只有25%的氮和19%左右的磷被微生物吸收合成细胞,通过排泥得到去除,出水中的氮和磷含量仍未达到排放标准。

(2)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

但水体中氮磷过多,危害极大。

最大的危害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后引起水体缺氧,产生毒素,进而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使水源水质恶化。

不但影响人类生活,还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2.微生物脱氮工艺有哪些?答:微生物脱氮工艺有A/O、A2/O、A2/O2、SBR等工艺。

反硝化有单级反硝化和多级反硝化。

根据不同水质,通常有以下3种组合工艺,即碳氧化、硝化和反硝化三者的不同组合方式。

(1)碳氧化、硝化、反硝化分级(2)碳氧化和硝化结合,反硝化分级(3)碳氧化、硝化、反硝化结合3.叙述污(废)水脱氮原理。

答:污(废)水脱氮原理如下:(1)概述脱氮是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NH3转化为NO2--N和NO3--N。

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2--N(经反亚硝化)和NO3--N (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N2),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

(2)具体反应机理①硝化短程硝化:全程硝化(亚硝化+硝化):②反硝化反硝化脱氮:厌氧氨氧化脱氮:厌氧氨氧化脱氮:厌氧氨反硫化脱氮:4.参与脱氮的微生物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生理特征?答:参与脱氮的微生物及其生理特征如下:(1)硝化作用段及微生物①好氧氨氧化细菌好氧氨氧化细菌即好氧的亚硝化细菌,以NH3为供氢体,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产生HNO2。

其中的亚硝化叶菌属在低氧压下能生长,化能无机营养,氧化NH3为HNO2,从中获得能量供合成细胞和固定CO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案教案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目标:1.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环境工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3.掌握微生物在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作用1.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种类与功能3.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二、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应用1.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原理2.厌氧、好氧和微生物共存处理工艺3.常用的微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等三、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应用1.微生物在固体废物降解中的作用原理2.厌氧发酵和好氧堆肥处理工艺3.微生物堆肥工艺的优势和应用案例四、土壤修复中的微生物应用1.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原理2.微生物提供的生物阻隔修复方法3.微生物介导的生物降解修复方法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认识和理解。

2.案例分析:通过选取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和土壤修复方面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工程领域中微生物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处理废水、堆肥和土壤修复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掌握微生物技术。

4.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就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方法:1.知识考核:通过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3.讨论参与度评价:结合小组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在思考和交流方面的表现。

4.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课程报告,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资源:1.微生物学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3.实验室和实验设备;4.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繁殖、代谢及其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分支、研究方法、现状与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介绍一些实践应用案例。

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与作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状态、群落结构、生理代谢特性以及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微生物学过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作用在于揭示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形成、转化和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微生物学的分支与应用领域环境微生物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如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生理学、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分支相互交叉,共同推动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

环境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水体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处理等。

三、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包括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则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为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四、环境微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当前,环境微生物学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包括: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生态网络、微生物资源利用等。

此外,环境微生物学还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五、环境微生物学的实践应用案例环境微生物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众多,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案例:1.废水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实现废水处理;2.土壤修复:利用特定微生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如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等;3.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4.生物传感器:利用微生物构建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质量。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十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十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

周群英《环境⼯程微⽣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章污(废)⽔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预处理中的微⽣物第⼗章污(废)⽔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预处理中的微⽣物学原理⼀、选择题1.废⽔中的C:N⼤于286时反硝化正常,低于这个⽐值反硝化出现()不⾜。

A.碳源B.氮源C.⽆机盐D.⽣长因⼦【答案】A【解析】污(废)⽔中的BOD5:TN(即C:N)⼤于286时反硝化正常。

低于此⽐值时,反硝化出现碳源不⾜,要投加外碳源。

有的⼯程投加甲醇补⾜碳源,这不仅增加开⽀,甲醇对⼈还不安全,可改⽤⼄醇作碳源。

2.(多选)下列对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描述正确的有()。

A.都是⾰兰阳性菌B.都是⾰兰阴性菌C.都是厌氧菌D.都是好氧菌【答案】BD【解析】AB两项,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是⾰兰⽒阴性菌。

其⽣长速率均受基质浓度(NH3和HNO2)、温度、pH、氧浓度控制。

CD两项,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好氧菌,绝⼤多数营⽆机化能营养。

⼆、填空题1.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兰______性菌,且全部是______氧菌。

【答案】阴;好【解析】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是⾰兰⽒阴性菌。

其⽣长速率均受基质浓度(NH3和HNO2)、温度、pH、氧浓度控制。

其全部是好氧菌,绝⼤多数营⽆机化能营养。

2.煮沸法是最原始的对⽔的消毒⽅法,煮沸可以直接破坏病源菌的______。

【答案】蛋⽩质【解析】⽔的消毒⽅法有煮沸法、加氯消毒、臭氧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紫外辐射消毒、微电解消毒等。

其中煮沸法是最原始的⽅法,也是最简便有效的⽅法之⼀。

煮沸直接快速破坏病原菌的蛋⽩质,使其凝固发⽣不可逆变性。

3.紫外线辐射杀菌的机制有:______、______。

【答案】破坏蛋⽩质结构⽽变性;破坏核酸分⼦的结构【解析】紫外线辐射是⼀种物理⽅法,经过消毒的⽔化学性质不变,不会产⽣臭味和有害健康的产物。

紫外线辐射杀菌的机制为:①破坏蛋⽩质结构⽽变性;②破坏核酸分⼦的结构,如引起胸腺嘧啶形成胸腺嘧啶⼆聚体和DNA发⽣⽔合反应导致细菌死亡。

环境工程微生物名词解释

环境工程微生物名词解释

2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和碳源都来自于有机物,能源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TP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碳源直接取自于有机碳化合物。

它包括自然界绝大多数的细菌,全部的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4原生动物:动物界中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5适应酶:在细胞中合成量受效应物调控的酶。

如3半乳糖苷酶。

6厌氧消化: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7异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Heterotroph)。

异养的相对是自养(Autotroph );植物基本上都是自养,动物基本上都是异养。

异养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种方式。

8活性污泥: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各种生物和金属氢氧化物等无机物所形成的污泥状的絮凝物。

有良好的吸附、絮凝、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性能。

9污泥膨胀: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现象。

有非丝状菌性膨胀和丝状菌性膨胀两种,前者系因黏性物质大量积累而引起,后者系丝状菌异常增长而引起。

10 3 -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 3 -氧化酶系催化下进行氧化分解,由于氧化是在脂酰基的3-碳原子上的发生的,故称 3 -氧化12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单一丝网状细胞称为菌丝,菌丝集合在一起构成一定的宏观结构称为菌丝体。

13恒化培养:一种在长时间内保持微生物指数生长的培养方法,可以连续加入新鲜的培养基,并连续去除溢流而使培养的体积保持恒定。

14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成熟期的相对稳定状态,此时,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接近于相等,即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和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

)15指示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某些因素能产生非一般性反应或特殊信息的生物体。

它可以将受到的各种影响以不同症状表现出来,以此表征环境质量状况。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周群英)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周群英)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周群英第四版)目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2)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2)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2)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2)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2)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2)第一章病毒 (2)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7)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7)2、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7)3、荚膜、粘液层、菌胶团和衣鞘 (7)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2)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15)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20)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28)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35)第八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40)第九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44)第十章有机固体废物与废弃的微生物处理及微生物群落 (48)第十一章有机固体废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54)1,何谓堆肥法,堆肥化和堆肥? (54)2,叙述好氧堆肥的机理。

参与堆肥发酵的微生物有哪些? (54)3,好氧堆肥的运行条件有哪些? (55)4,好氧堆肥法有几种工艺?简述各个工艺的过程。

(55)第十二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60)1. 酶制剂剂型有几种? (60)2. 何谓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 (60)3. 酶和酶菌体固定化方法有哪几种?各用什么载体? (60)4.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有什么优点?存在什么问题? (60)5. 生物膜是固定化微生物吗?为什么? (60)6. 何谓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有哪几类? (60)7. 絮凝剂有几类?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生物处理中起什么作用? (60)8. 叙述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原理? (60)9. 微生物制剂有哪些用途? (60)10. 有几种产氢微生物?它们是如何产氢的? (61)11. 请叙述微生物产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控制在5d以上 ② 溶氧:一般控制在1.2~2.0mg/L ③ 曝气时间:控制适度曝气时间(4~8h甚至更长)。 ④ pH值:控制pH值为偏碱性(7.5~8.0):投加 NaHCO3 ——? 硝化过程消耗了碱性物质NH3,生成HNO3,水中 pH下降,对硝化细菌生长不利 ⑤ 温度:大多数硝化菌的最适温度为25~30℃之间。
一级标准的B标准


废水总磷含量
≤1.5(1)mg/L
氨氮(以N计) ≤8(15)mg/L
二、污、废水脱氮、除磷的具体指标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1.1 排入GB3838 地表水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 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 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 一级标准。
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二、污、废水脱氮、除磷的具体指标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4.1.2.2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 地表水Ⅲ类功 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 GB3097 海水二类功能水域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 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
2)EM的组成
EM是以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 乳酸菌为主的5科10属80多种有益微生物复 合培养而成的一种新型微生物活菌剂。
3)EM脱氮的原理

硝化过程: 2NH3+3O2→2HNO2+2H2O 2HNO2+O2 →2HNO3

反硝化过程:
NO3-+CH3OH+H2CO3→C5H7O2N+H2O+2HCO3NO2-+CH3OH+H2CO3→C5H7O2N+H2O+2HCO3C5H7O2N+NO3-→CO2+NH3+OH-
好氧区
(P)去除
部分回 流做种
PHB PHB
水中P
聚P 聚P 聚P 聚P
ATP+ PO43P 聚P
合成
分解
聚P
聚磷菌
聚磷菌
O2
聚磷菌
聚磷菌
O
-
O
-
O
-
O
-
O
-
O
P O
O
P O
O
P O
O
P O
O
P O
O
线状多聚磷酸盐
2. 聚磷细菌
—聚磷活性污泥:产酸菌和聚磷菌的混合

产酸菌:发酵产酸菌 聚磷菌:包括不动杆菌-莫拉氏菌群、假
四、微生物除磷原理、工艺及其微生物

(BOD:N:P)100:5:1——微生物 除碳的同时吸收磷元素用以合成细胞物 质和合成ATP等,但只去除污水中约19 %左右的磷。某些高含磷废水中残留的 磷还相当高,故需用除磷工艺处理。
1. 微生物除磷原理 依靠聚磷菌(兼性厌氧菌) 厌氧时释放磷,好氧时聚磷,再 通过排泥从污水中除去细菌
生态实验室开发
2. 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simul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反应原理
当好氧环境与缺氧环境在一个反应器 中同时存在,硝化和反硝化在同一反应器 中同时进行。
3. 厌氧氨氧化技术(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硝化阶段
NO2--N
反硝化阶段
N2
总反应式:
2NH4++3O2→NO2-+2H2O + 4H + 2NO2-+3H(电子供体有机物) →1/2 N2 + H2O + OH-
3)典型工艺
①SHARON工艺(single reactor for high ammonium removal over nitrite,亚硝化脱 氮)——荷兰Delft大学开发 ②OLAND工艺(oxygen limited autotrophic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氧 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比利时GENT微生物
2.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系统(A/O工艺)

废 水
缺 氧 反 硝 化 回流 沉淀池1 好 氧 脱 碳 好 氧 硝 化
沉淀池
出水
缺氧活性污泥回流
好氧活性污泥回流
A/O脱氮工艺(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
脱氮原理 1)缺氧反硝化
反应:NO3-—N反硝化还原为N2,溢出
水面释放到大气
碳源:原水中BOD
C.xerose Escherichia coli Hydrogenomonas sp.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干燥棒杆菌 大肠杆菌 氢单胞菌 溶壁微球菌
表4-1 能过量积累聚磷盐的微生物
Mycobacterium avium M.chelonei M.phlei M.smegmatis M.thamnopheos M.tuberculosis Nitrobacter sp. Nitrococcus denitrificans Nitrosococcus Nitrosomona europeae 鸟分枝杆菌 龟分枝杆菌 草分枝杆菌 耻垢分枝杆菌 蛇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硝化杆菌属 反硝化硝化球菌 亚硝化球菌 欧洲亚硝化单胞菌
表4-1 能过量积累聚磷盐的微生物
Caulobucter vibroides Chlorobium thiosulfatophilum Chromatium Clostridum sp. Claviceps purpurea Corynebacterium diphteriae 弧形柄杆菌 嗜硫代硫酸盐绿菌 着色菌属 梭菌属 白喉棒杆菌 白喉棒杆菌
2. 反硝化作用段微生物
1)反硝化细菌 所有能以NO3-为最终电子受体,将HNO3 还原为N2的细菌的总称 包括:假单胞菌属、副球菌属、产碱菌 属 革兰氏阴性菌 专性厌氧或兼氧。
2)反硝化段的运行操作
碳源:有机物(葡萄糖、甲醇等) 最终电子受体:
NO2- 、NO3 溶氧:反硝化菌是兼性厌氧菌,以在厌 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生活为宜,一般 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以下。 pH值:最适pH值为7.0~8.0 温度:10~35℃,反硝化速率随温度增高 而提高,60~75 ℃反硝化速率达到最大值
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等60多 个属,此外,部分亚硝化菌也有聚磷能力。
表4-1 能过量积累聚磷盐的微生物
Acetobacter suboxydans Acinetobacter calcoa ceticus A.lwoffi Aerobacter aerogenes (Klebsiella pneurnpniae) Azotobacter agilis A.vinelandii Bacillus subtilis Bacterium aerogenes B.cloacae B.friedlanderi 弱氧化醋酸杆菌 乙酸钙不动杆菌 鲁氏不动杆菌 产气气杆菌 敏捷固氮菌 棕色固氮菌 枯草杆菌 产气杆菌 阴沟杆菌 佛比杆菌
硝酸盐来源:回流出水中的硝化产物
2)好氧脱碳硝化


脱碳——氧化去除COD
脱碳菌——好氧有机物呼吸的细菌,以有机物为碳源 硝化菌——好氧氨盐呼吸的细菌,以 碳酸盐为碳源 (NH4+→NO2-→NO3-) 提问:为什么先脱碳、后脱氮? 脱碳菌的代谢产物是硝化菌的碳源; 有机碳源丰富时,脱碳菌世代周期短生长迅速 , 硝化菌氧利用不足,生长缓慢;
四、微生物除磷原理、工艺及其微生物

虽然磷在农业上十分重要,但是它可引起水 体污染,是造成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受磷 污染的水体,藻类大量繁殖,藻体死亡后分 解会使水体产生霉味和臭味。许多种类还会 产生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增长,人口的增加,含磷 洗涤剂和农药、农肥的大量使用,近年来水 体磷污染日益加剧。另外,也导致了沿海海 域曾多次发生赤潮事件。
(三)生物脱氮新技术 1. 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技术 2. 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 3. 厌氧氨氧化技术 4. EM脱氮技术 5.好氧反氨化脱氮技术 6.电极生物膜反硝化技术 7.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
1. 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技术
1)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
NH4+-N NO2--N
硝化阶段
NO3--N
一级标准

废水磷酸盐含量(以P计)
≤0.5mg/L
氨氮(以N计) ≤15mg/L
三、微生物脱氮工艺、原理及其微生物
(一)微生物脱氮工艺 1. 两级生物脱氮系统
2.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系统(即A/O工艺)
1. 两级生物脱氮系统
CH2OH 碱 去除BOD 硝化氮化 回流污泥 沉淀池 I
N2
沉淀池
原污水
关于PHB合成的几种理论模型
的乙酸吸收理论: 质膜外的CH3COO-和H+结合成中性分 子,进入细胞内再水解成离子CH3COO-和 H+,产生的ATP驱动H +排到体外,重建质 子驱动力,使CH3COO-不断被输入细胞。 体内的乙酸被合成PHB。 其中乙酸合成PHB时的还原力 (NADH+H+)由三羧酸循环(TCA)提 供。
包括:亚硝化单胞菌、螺菌、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专性好氧,化能无机营养,氧化
NH3/NH4+为HNO2。
2)氧化亚硝酸细菌—硝化细菌
包括:硝化杆菌、螺菌、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专性好氧,化能有机或无机营养,氧化HNO2为
HNO3。
3)硝化段的运行操作 ① 泥龄(θSRT):要大于硝化细菌的比增长速率,一
反硝化阶段
N2
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的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