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1、我国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一)、车多路少、道路稀疏

1、机动车增长率13%—14%,城市道路增长率3%。

2、我国人均道路是发达国家的1/4。

(二)、交通拥挤、车速低、事故多;

(三)、城市交通组织结构不合理;

(四)、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五)、交通公害严重;

(六)、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

解决方法:(一)、发展快速干道、改变道路网布局;

(二)、加强交通控制与组织管理;

(三)、研制新型交通工具;

(四)、提高道路面积率;

(五)、开展交通流理论研究。

(六)、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网结构;

2、交通流的三要素的关系,试用格林希尔兹的相关理论推导三者之间的关系。

⑵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亦小,而车速很高(接近自由车速)。

⑵随着密度逐渐增加,交通量亦逐渐增加,而车速逐渐降低。当车速降至V0时,交通量达到最大,此时的V0车速称为临界车速,密度 K0称为最佳密度。

⑶当密度继续增大(超过K0),交通开始拥挤,交通量和车速都降低。当密度达到最大(即阻塞密度K j)时,交通量与车速都降至为零,此时的交通状况为车辆首尾相接,堵塞于道路上。

⑶最大流量Qmax、临界车速V0和最佳密度K0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特征值。当

Q< Qmax,K> K0,V< V0时,交通属于拥挤;当Q≤Qmax ,K≤K0,V≥V0

时,交通属于畅通。

由上述三个参数间的量值关系可知,速度和容量(密度)不可兼得。因此,为保证高等道路(快速路、主干路)的速度,应对其密度加以限制(如限制出入口、封闭横向路口等)。过外多以交通密度作为衡量高等级道路运营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一般性道路着重考虑满足较大交通容量,对速度则不能有过高要求。于是在道路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各方面均与高等级道路有所不同。

3、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如何

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间隔的距离即为车头间距,记为h d ,单位为m/veh,它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

当车头间距的间隔用时间(秒)表示时则为车头时距,记为h t ,单位为s/veh。

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式:h t=h d/v (s/veh)

4、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和模拟规划区域交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预测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依据城市规划对城市交通的要求,设计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低公害和经济的科学合理的交通系统,以便为未来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种用地模式服务,并作为规划决策和政策制定的依据。

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交通规划是实现城市交通现

代化的基础;(2)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手段;(3)交通规划是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基本措施;(4)交通规划是获的交通运输最佳效益的有效途

径。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总体设计,交通调查,交通需求预测,方案制定,方案评价,信息反馈与方案调查。

5、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规划主要是确定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车辆数的客运交通路线网。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公交客运路线上行驶车辆数的确定;W行= M日双向/M日效(veh)

·公交客运交通路线规划;

·站点布置;

·出租汽车规划。

6、商业步行街区规划应考虑哪些问题

商业步行街(区)规划主要考虑的问题有:

·步行街(区)内步行系统、道路横断面组合要适应步行交通需要;步行区内的道路应结合地形、形状和商业文化设施对人流的吸引等,有机协调的布置主街和环通疏导的支路,起疏导作用的支路间距不得大于160m。步行主街的路幅宽度一般可采用10~15m,并应满足清扫车、消防车、救护车及警车等特殊车辆的进入需要。商业步行区内步行道路和广场的面积,可按每平方米容纳~人计算。

·与周围服务地区应有便捷客运交通相联系;商业步行街(区)距城市次干道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步行街(区)进出口距公共交通停靠站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

·停车场的合理布置。

7、城市道路网基本结构形式及主要优缺点有哪些

·方格网式道路(又称棋盘式道路网)

优点是这种路网上交通分散,灵活性大。缺点在于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放射环式路网

这种路网的优点是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在明确道路功能上有其优点。缺点是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道路。

·自由式路网

其主要优点是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型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缺点在于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8、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形式是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优点:占地少,车道使用灵活。

缺点:通行能力低,安全性差。

·双幅路(两块板)

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为行人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便于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且道路使用灵活性降低。

·三幅路(三块板)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道路绿化、道路照明和

市政管线敷设;减弱了交通公害的影响。

缺点:占地多,投资大,在公汽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影响。

·四幅路(四块板)

优点:兼有二、三幅路的优点。

缺点:与三幅路相同,且所需占地和投资较三幅路更甚。

9.确立车行道路拱曲线形式的原则是什么常用的路拱曲线有哪些

原则:1.路面种类

2.道路纵坡。当道路纵坡>5%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类路面路拱横坡度宜≤%。

3.车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则路拱坡度应选择得平缓一些,不然路拱高度太大,会影响车行道和道路断面观瞻。

4.车速。车速高的道路上,路拱坡度宜小,但应便利排水。

常用的路拱曲线有抛物线型、屋顶型和折线型。

10.城市道路平面线性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主要内容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1)直线:一次直线长度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当设计车速v≥60km/h,直线长度宜满足A、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大于或等于设计车速的6倍;B、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大于或等于设计车速值的2倍。(2)圆曲线:

圆曲线的曲率半径和圆曲线长度对横向力作用的影响最大,主要内容便是合理确定圆曲线半径和圆曲线长度。(3)缓和曲线:A、有足够的长度;B、有合理的曲线形式。平面线性设计就是关于这三种线性及其组合关系的设计,同时兼顾纵断面与之组合的效果。

11、缓和曲线的功能是什么如何控制缓和曲线的性能

功能: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

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如何控制:1)旅客感觉舒适:

汽车行驶在缓和曲线上,其离心加速度将随着缓和曲线曲率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过快,将会使旅客有不舒适的感觉。

2)超高渐变率适中

由于缓和曲线上设有超高缓和段→如果缓和段太短,则会因路面急剧地由双坡变为单坡而形成一种扭曲的面→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

3)行驶时间不过短

缓和曲线不管其参数如何,都不可使车辆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过短→司机驾驶操纵过于匆忙→一般认为: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至少应有3s。4)路容美观

从行驶舒适度与超高变化率→Ls→随R↑→Ls↓;

从视觉连续性角度→Ls→随R↑→Ls↑。

12、城市道路纵断面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哪些平纵线型如何组合才能保证线型的顺畅

(1)因素:确定道路的纵坡、变坡点位置、竖曲线和高程设计,并以平顺线型衔接,

保证排水通畅,路基稳定,土石方填挖基本平衡,从而达到适应各级道路的基本要求,并体现工程的经济可行和技术合理。

(2)a)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时,两者应相互重合,竖曲线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b)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c)当平曲线缓而长,纵断面坡差小/平纵曲线技术标准都很高时→对平纵曲线没有过多要求→平坦地区高速公路设计很重要!

d)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13、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纵断面图的图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此外是注解部分,分别位于图纸下方的注解栏和地面线、设计线上注解两类。前一类依次标注:地质土质情况、坡度/坡长、设计高度。地面高度、施工高度、道路里程,直线平曲线及交叉口等内容

;后一类主要反映竖曲线设计情况、桥涵位置、水准点位置及标高等,附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在市区干线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图上,尚需注出道路的路名及交叉口交点标高、街坊地坪标高、重要建筑物出入口标高、沿路水准点位置及标高等。

14、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包括:(1)平面设计: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2)进行交通组织设计,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3)竖向设计:合理地确定交叉口的标高,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15、何谓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其要点如何

所谓竖向设计(也称立面设计)其实质是对一个面的标高进行设计。

要点:1.相交道路等级不同,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其纵坡维持不变。2.相交道路等级相同,交通量差别不大,而且有不同的道路纵坡时,则一般不改变纵坡,而调整其横坡度。

3.为了保证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

4.在交叉口处布置进水口,应不使地面水流过交叉口的行人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个道路。

5.交叉口整个面的坡度应平顺,不应有突变的情况。(此为ppt上的答案,书上的在p221)

16、交叉口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些要求

人行横道应尽量沿人行道延伸方向设置,减少行人绕行距离。停止线在人行横道线后至少1m处,并应与相交道路中心线平行。

17. 立交匝道、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的功能各是什么

(1)在立交处连接立交上、下道而设置的单车道单方向的转弯道路。

(2)满足车辆减速或加速行驶的需要。

(3)1.消除主线上的交织车流,将其转移到集散车道上来。

2.减少主线上的进出口数目。

18城市管线综合的基本任务是什么难点在哪里

任务: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难点:

19机动车停车场车位布置形式有哪些车辆进出车位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1)1.平行停放: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平行,相邻车辆头尾相接,顺序停放,是路边停车带或狭长场地停车的常用形式2.垂直停放: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垂直,驶入驶出车位一般需倒车一次,用地较紧凑,通道所需宽度最大。3。斜向停放: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成30°、45°或60°的斜放方式。

(2)1.前进停车、前进出车2、前进停车、后退出车3、后退停车、前进出车20简述交通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获得最好的交通安全率、最少的交通延误、最高的运输效率、最大的通行能力、最低的运营费用,以取得良好的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意义:根据现有的道路网及其设施和出行分布状况,对各种出行加以指导性管理,使整个系统从时间上和空间分布上尽可能地得到协调,以减少时间、空间上的冲突,从而保证交通的安全与畅通,充分发挥道路网的作用。

21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点控制,是指采用交通信号机独立地对一个交叉路口进行控制。点控制分为定周期和感应式两种。(2)线控制,是在某段主干路连续若干个相邻的交叉路口,施行相互关联的自动信号控制。(3)面控制,是指对一个区域内形成的道路网络交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综合的全面控制。

22一般情况下,路侧带和分车带各包括哪几个部分各部分宽度如何确定

路侧带包括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三部分。

(1)人行道宽度可按下式计算,Wp=Nw/Nwl

式中:Wp为人行道宽度;Nw为人行道设计小时行人交通量(p/h);Nwl为1m宽人行道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p(h·m))

(2)根据我国部分城市调查资料,大多数城市仅在主要交叉口处或繁华地带设置行人护栏,而大多数护栏沿着路缘石边或距路缘石以内地方安设,护栏多为钢管材料,如不设基座,宽就够了。因此《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只设行人护栏的设施带为~。护栏与路缘石的距离应满足行车侧向余宽的要求。

(3)绿化带若用做植树则其最小宽度为;若用做植草皮、花丛或常青灌木丛则为~

分车带包括分隔带和两侧路缘带。P149

23锯齿型街沟的功能及其设计要点如何

(1)功能:在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当道路纵坡度小于最小纵坡值(一般情况下i=,特殊情况下i=)时,设计锯齿形街沟,以利于水流排入雨水口,达到改善街沟排水效果的目的。

(2)设计要点:1、一般情况下,根据一定的雨水口间距L设计锯齿形偏沟,故i1,i2,h1,h2应互相协调,以适应L值。2、 h1应有一定的高度要求,避免暴雨时路面水涌上步道,且偏沟横坡i1’不能为反坡,最好也不为平坡,h1≥

10cm。3、 h2取值应保证立道牙又足够的埋深,h2不应太高,h2≤25cm。4、 i2与 i1方向相反,其值应小,但应保证水流有一定的坡度,即i2≥%,过大则使h2及 i1值增大。5、锯齿形偏沟宽b应视路面宽度而定,并考虑因h1,h2值影响路面横坡i1’, i1’的大小。一般不超过一条车道宽。6、一般情况下,锯齿形偏沟应符合的条件为:i1’>0,i2’≤%,h1≥10cm,h2≤25cm,i1及 i2<%。不能符合此条件时,则应通过计算调整雨水口的间距。7、为准确地保证锯齿形偏沟坡度变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有利于路面施工,凡设置锯齿形偏沟的路段,应采用平石与立道牙结合的街沟形式。

24如何考虑划分OD小区

答:1、同质性:分区内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尽量使其一致;

2、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分区界限;

3、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以便能利用行政区政府现成的统计资料;

4、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内重心可取为路网中的结点;

5、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个;

6、分区人口适当,约10000~20000人。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0802 学号:U200815144 姓名:袁波 指导教师:邹志云 职称:教授 日期:2011.01.01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 课程背景介绍 (1)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 1.2.1 设计目的 (1) 1.2.2 设计要求 (1) 1.3 设计资料 (2) 1.3.1 A市基本资料 (2) 1.3.2 A市出行调查资料 (3) 1.3.3 出行调查成果 (4) 1.3.4 未来出行分布增长率 (4) 2 资料数据处理 (5) 2.1 路网简化 (5) 2.2 交通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交通需求预测 (5) 3.1 交通生成预测 (6) 3.2 交通分布预测 (6) 3.2.1 全日出行分布 (6) 3.2.2 公共交通出行分布 (12) 3.4 交通分配预测 (13) 4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概述 1.1 课程背景介绍 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往往可将交通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作为《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部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不错的平台,从中,学生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思考专业上相关知识在应用实践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2.1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2 设计要求 运用《交通规划》课程所学知识,规划A城市路网,并提交设计成果,设 计成果应包括: 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图纸(图幅:297×420mm): 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 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城市道路与交通 考试题目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绪论 P5填空 干线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P6简答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哪四类?并简答其特点。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打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P11 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停发方式:

P17 图 机动车的回车场地的常用形式和尺寸(单位:m): 第二章 P29 交通流按交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车流;人流;混合交通。 交通流按输送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客流;货流。 交通流按交汇流向可分为:交叉;合流;分流;交织流。 描述流通流特征的三大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 P30 通行能力是指: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也称理论通行能力。 P31 可能通行能力:是指一一直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改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设计交通能力:是指以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的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设计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交通二班 学号:090240000 指导教师:朱卫华

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管理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交叉口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存车地区,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尚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排队。

城市道路与交通试题及答案

系别专业姓名学号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城市道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城市交通:分为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内部交通是连接城市各组成部分的各种交通的总称,城市交通网主要由道路、高速路和轨道交通组成;有的还建有市内水道网。对外交通是城市对外联系的各种交通的总称。 设计车速:指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车速。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m,物高为0.1m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立体交叉:利用跨线结构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交通量、行车速度和车流密度被称为交通基本参数。 2、城市道路可分为四类:主干道、次干道 3放射环式路网和自由式路 4、城市道路的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5、自行车一条车道宽度为1m,道路一侧自行车道路面宽不应小于为3.5m。 6、路拱的作用是利用路面横向排水。 7、道路横断面是由路肩、行车道、中间带、排水沟、防护工程等部分组成。 8、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6倍。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_2倍。道路圆曲线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圆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形式宜采用回旋线。 9、城市道路一条机动车车道宽通常采用_3.50米,自行车一条车道宽为1.5米. 10、适合自行车骑行的纵坡宜为2.5%,道路最小纵坡一般为0.5%。 11、在平面交叉口上引起交通矛盾和影响通行能力最甚的车流是机动车流。通常可以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修建立体交叉的方法来改善。

交通规划考试试卷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空,计15分) 1 规划的概念是指确定目标和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2 出行的定义为从起点到终点的一次移动。 3 对调查区域而言,出行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和过境出行三类。 4 出行目的分为工作、上学、自由、业务和回家五种。 5 揭示喜好和表明喜好两种交通调查方式的区别在于:揭示喜好是用实际行动揭示自己的喜好,而表明喜好是用自己的意识行为表明喜好。 6 重力模型按约束条件分为无约束重力模型、单约束重力模型和双约束重力模型三类。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计20分) 1 在国内的大城市,根据中国国情,应该大力发展:(C) A. 私人小轿车 B.自行车 C. 公共交通 D. 摩托车 2 随着样本母群数量的增加,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抽样比例可以:(A)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加 3 在下面的四种方法中,不能用于出行生成预测的方法是:(B) A. 增长系数法 B. 重力模型法 C. 时间序列法 D. 回归分析法 4 在下面的四个模型中,仅考虑了交通费用对住宅选址的影响,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的土地利用模型是:(D) A. 汉森模型 B. 统计分析模型 C. 劳瑞模型 D. 凯因模型 5 以下人物中哪位将Frank-Wolf 算法用于求解Wordrop 平衡,解决了均衡分配的难题:(A) A. LeBlanc B. Beckmann C. Wordrop D. Floyd 6 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自行车这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C) A. 单调降低 B. 单调升高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城市道路与交通考试卷.doc

一、填空题: 1. 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标志两大类。 2.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满足城市用地布局需求和满足各种市 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4.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5. 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三大类型。 6. 道路设计年限包括道路交通量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7.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 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 9.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和高架分离式。 11.环道一般采用左转车道、交织车道、右转车道三种车道。 12. 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着手。 13. 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出 - 出、出 - 入、入 - 出、入 - 入。 14. 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信号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15.道路照明以满足路面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和眩光控制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 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三种。 17.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明沟系统、暗管系统、混合式系统。 18. 交通标志三要素有眼色、形状、符号。 19.雨水口可分为平式、立式和联合式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23. 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单排一侧排列、单排路中排列、双排对称布置、双排交错布置。 二、单选题: 1. 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A. 城市快速路 B. 城市主干路 C. 城市次干路 D. 城市支路 2. 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A. 明沟系统 B. 人工疏导系统 C. 暗管系统 D. 混合式系统 3. 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A. 生理效果 B. 习惯思维 C. 心理效果 D. 舒适依赖感 4. 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 4%,那么合成坡度为[ ] A.1% B.3% C.5% D.7% 5. 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 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 3秒,绿灯 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A.20 秒 B.41 秒 C.15 秒 D.38 秒 7. 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A. 圆形 B. 长方形 C.椭圆形 D. 卵形 8. 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A. 车行道 B. 路缘带 C. 分车带 D. 路旁建筑物

交通规划期末总结复习试卷试题.docx

-------------精选文档 ----------------- 第一部分交通规划概论及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各要素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出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目 交通规划的定义:根据交通系统的现状和特征,用科学 标和总体布局和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和措施,确保规划 的方法预测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和交通发展对交通系 期的交通系统的交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满足社会 统的供给要求,确定特定时期的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 经济发展对交通系统的要求。 建设规模和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说方法,以达到 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①交通系统现状点差,②交通系交通需求和供给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 统存在问题诊断,③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④交能、环保的目的。 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⑤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 交通规划的分类: 评价,⑥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⑦通系 1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 统规划的实施。交通规划的编制:规划领导小组、规划 管道运输系统的规划,同时包括五大运输方式下的专项 办公室、规划编制课题组。 规划。 指导思想:要有战略高度、要有全局观点、体现可持续2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小城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发展观点、符合经济发展要求。 规划。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 交通规划的原则:服务经济发展、综合运输协调发展、规划。 局部服从于整、近期和远期相结合、需要和可能相结 交通规划的层次划分:1 、城市交通系统的层次划分。2 、 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区域交通系统的层次划分。 规划的期限:近期1-5年、中期5-15 年、远期15-30 交通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年,最长不要超过50 年。 一、目的:① 服务经济——通过规划使交通系统促进经 第二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② 服务国防——通过规划使交 一、交通区划分。 通系统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③ 服务人民——通 定义:由于考虑到交通源一般是大量的,不可能对每个过规划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出行提供方便、快捷、安全、 交通源进行单独研究,所以在道路交通规划研究过程中,环保、经济的交通系统。 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称为交通区。 交通规划的任务:通过客观的、实际的、深入的调查、 目的:全面了解交通源与交通源之间的交通流,即将交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最短线路

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设计 一、问题描述及设计目的 城市公共交通最短线路,利用邻接矩阵来构建交通节点,邻接矩阵的行列编号即为交通中的节点,有行列决定的数据即为权值 基本的输入信息和条件: 1. 输入总的节点个数,即为交通中的站点数目 本程序中,站点的数目最大值为100。 2. 输入存在的通路,即为弧两个站点之间是联通的 弧的数目是有限制的,数目小于站点数目[n*(n-1)]/2 3. 输入存在通路的两点,即为两站点 站点编号要小于站点总数目

二、应具备的功能 1. 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始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 2. 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相反,该问题是已知终结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在无向图中该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完全等同,在有向图中该问题等同于把所有路径方向反转的确定起点的问题。 3. 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三、设计思想、主要算法的实现、基本操作、子程序调用关系 1.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 按路径长度递增顺序求最短路径算法。 2.Dijkstra 算法的基本步骤 设V0是起始源点,S是已求得最短路径的终点集合。 V-S = 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的集合,初始时S={V0},长度最短的路径是边数为1且权值最小的路径。 下一条长度最短的路径: ①V i V - S ,先求出V0到V i中间只经S 中顶点的最短路径;

②上述路径中长度最小者即为下一条长度最短的路径; ②将所求最短路径的终点加入S 中; 重复直到求出所有终点的最短路径。 3.存储结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图结构类型(mgraph)存储抽象交通图的信息。其中:各站点间的邻接关系用图的邻接矩阵类型存储;图的顶点个数及边的个数由分量n、e表示,它们是整型数据。 数据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 int no; //顶点编号 InfoType info; //顶点其他信息,这里用于存放边的权值 } VertexType; //顶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图的定义 { int edges[MAXV][MAXV]; //邻接矩阵 int n,e; //顶点数,弧数 VertexType vexs[MAXV]; //存放顶点信息 } MGraph; //图的邻接矩阵类型 查询站点间的最短路程距离和路径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与引道 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 和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 11.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对象、以 目的开发出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 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 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 - ):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 -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

第一组试题 1 (40分)设计一个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城市居民出行OD 调查的调查表,至少包括15个问题。 2 (60分)按表1、表2给出的现状OD 表和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以及表3、表4给出的现状和将来行驶时间,利用重力模型(其中,i O 与j D 分别表示小区i 的发生交通量和小区j 的吸引交通量,ij c 为小区i 与j 之间的行驶时间,,,αβγ是待定参数) ()()i j ij ij O D q c β γα= 以及平均增长系数法,计算出将来OD 表,需要写出详细计算步骤。假定收敛标准为0.01。建议利用C 语言或Matlab 编写程序计算,提交程序可加分。 表1 现状OD 表(单位:万次) 表2 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表3 现状行驶时间 表4 将来行驶时间

第二组试题: 3 (40分)为掌握某公交线路流量、流向,请设计公交随车调查内容,并研究出一个合适方法,阐述如何获取公交线路乘客的流量特征、平均乘距等信息。 4 (60分)利用矩阵迭代法,基于C 语言或Matlab 编程寻找以下网络中任意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必须提交计算机程序(程序占20分)。 矩阵迭代法的过程: Step1. 构造以距离为权的矩阵(称为距离矩阵D ); Step2. 对距离矩阵实施操作:(2)(2)*[]ij D D D d ==,其中(2)1,2,...,min {}ij ik kj k n d d d ==+,这里的n 为网络节点数目,*表示矩阵逻辑运算符,,ik kj d d 是距离矩阵D 中的相应元素; Step3. 对距离矩阵实施操作:(3)(2)(3)*[]ij D D D d ==,其中(3)(2)1,2,...,min {}ij ik kj k n d d d ==+,这里的(2),ik kj d d 分别表示距离矩阵(2),D D 中的元素; Step4. 对距离矩阵实施操作:()(1)()*[]m m m ij D D D d -==,其中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综合练习题要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A、1067; B、1000mm; C、762mm; D、1435mm 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 A、G201; B、G101; C、G302; D、G203 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A 方案一;B 方案二 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 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 A、1:1:2:4;B 、1:2:3:7;C 、1:2:3:4;D 、1:2:5:4 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 A、方格网; B、环形放射式路网; C、自由式路网; D、放射式路网 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

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 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 B、主要干路 C、支路 D、高速公路 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3、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对危险品、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哪?()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综合练习题要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 A 、1067; B 、1000mm ; C 、762mm ; D 、1435mm 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 ) A 、G201; B 、G101; C 、G302; D 、G203 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 )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 ) 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 ) A 、1:1:2:4; B 、1:2:3:7; C 、1:2:3:4; D 、1:2:5:4 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 ) A 、方格网; B 、环形放射式路网; C 、自由式路网; D 、放射式路网 B D C A 城市 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

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 B、主要干路 C、支路 D、高速公路 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