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土湿陷性的试验及评价方法
消除湿陷性

一、垫层法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
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
垫层的设计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面。
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理地基。
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
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二、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一般采用2.5~3.0t的重锤,落距4.0~4.5m,可消除基底以下1.2~1.8m黄土层的湿陷性。
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
因此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重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一般认为,是将一定重量的重锤以一定落距给予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达到增大压实度,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
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黄土和黄土状土。
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
一、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二、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三、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mm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
从以下表1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
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
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
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危害及处理措施研究

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危害及处理措施研究摘要:黄土在天然含水率时一般呈坚硬或硬塑状态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的或中等偏低的压缩性,但遇水浸湿后,部分黄土即使在其自重作用下也会发生剧烈的沉陷,强度也随之迅速降低。
本文对失陷性黄土的成因、黄土的湿陷性的危害及黄土湿陷处理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Loess in the natural water content is generally rigid or hard plastic state and has high strength and low or moderate to low compression, but the water soaked, part of loess even in its gravity will be severe subsidence, strength also decreases rapidly. 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collapse loess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hazards and measures of problem analysis and research关键词:失陷性黄土;成因;危害;措施一、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
黄土的湿陷性是指黄土在天然低湿度下往往具有明显的高强度和低压缩性,但遇水浸湿后会发生变形大幅度突增和强度也随之迅速降低的现象。
湿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黄土具有明显的遇水连接减弱,结构趋于紧密的有利于湿陷的特殊成分和结构。
黄土湿陷性强弱与其微结构特征、颗粒组成、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在同一地区,土的湿陷性又与其天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有关,并取决于浸水程度和压力大小。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因浸水后土的结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广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
(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也有的老黄土不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和黄土状土。
具湿陷性)一、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造成的危害,二、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在未受水浸湿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地基强度迅速降低。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附加下沉,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三、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而粉土颗粒中又以~70%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的粘土颗粒较少,.005mm,小于0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0.05~的25mm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占总重约14.28% 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
中砂颗粒。
从以下表1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中土孔隙土中水分不断蒸发,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面积约占我国黄土总面积的60%,大部分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土层厚度从几米到十几米,最后达30多米。
本文主要阐述了黄土湿陷性的判定、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评定以及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标签:湿陷性黄土;判定;湿陷等级;地基处理措施1、黄土地基湿陷性原因及分类1.1原因分析黄土在我国一般分布于中部、西部和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氣候条件下长期作用产生的特殊性质的土。
黄土中粉粒分布概率达到六成以上,富含大量的硫酸盐、碳酸盐等物质,具有孔隙率高的特点,可保持直立的边坡状态。
黄土形成期间,受降雨条件的影响,导致松散的颗粒大量集聚在一起,长期干旱气候导致颗粒内部水分大量蒸发,最终结果是少量水分连接内部盐分,形成了粗颗粒接触连接的形式,即为沉淀类别的胶结物。
随着时间延长,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土体颗粒之间的距离变小,内部引力、结合力、毛细作用下的连接力增大,引起土颗粒之间的抵抗作用增加,降低了土粒之间的密实度,形成多孔隙形式的粗粉土颗粒。
大量的工程实践与研究表明,黄土结构、物质特性是湿陷的主要原因,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浸润效果是产生湿陷的次要原因,也是外部的主要影响因素。
黄土在受水浸润状况下,土体之间的可溶性盐发生软化、水解状况,导致聚集物支撑骨架的强度下降,土体受自身重力、外界压力的影响致使结构破坏,进而发生土颗粒滑移现象,导致大量的附加作用产生沉陷结果,称为湿陷性黄土。
1.2黄土地基湿陷性的分类理论上,对湿陷系数<0.015的黄土定义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0.015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可分为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大类。
黄土受外部水浸湿的影响产生沉陷的为自重湿陷,受自身重力与外界压力共同影响产生湿陷的为非自重湿陷。
针对上述两种类型的黄土,需要进行室内浸水(饱和)压缩试验,以保证对其理论湿陷系数的精确定量化分析。
GB 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月日www.bzfxw.com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年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月日www.bzfxwom前言在修订期间广泛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多次讨论和修改修改和增加的主要内容是原规范附录一中的名词解释通过修改和补充作为术语列入本规范第体现了它在本规范中的重要性并解决了各类建筑的名称出现在将其放入本规范的第章第陷性的试验将陕西关中地区的修正系数由改为改为累计至基底下值和录十黄土的承载力表基础底面积ww.bfxw.cm将原规范附录二中的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附表在本规范附录中原规范通过全面修订本规范实施后对全面指导我国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在执行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北路号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兰州有色金属建筑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兰州设计院主要起草人文君田春显刘厚健朱武卫任会明汪国烈张敷张苏民沈励操杨静玲邵平张豫川张炜李建春林在贯郑永强武力赵祖禄郭志勇高永贵高风熙程万平滕文川罗金林www.bzfxw.om总则术语和符号术语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新近堆积黄土沉积年代短压力下变形较大的全新世压缩变形天然湿度和结构的黄土或其他土湿陷变形湿陷起始压力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湿陷系数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自重湿陷系数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在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w w.b zf xw .c o m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湿陷量的计算值剩余湿陷量防护距离防护范围符号孔隙比含水量液限.b zxw .c o m基本规定并应符合表表建筑物分类当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不同时xw .c o m防水措施在基本防水措施的基础上对防护范围内的地下管道应增设检漏管结构措施减小或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勘察一般规定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各阶但应符合初步ww .zxw .c o m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场地湿复杂场地地形起伏很大工程地质测绘除应符合一般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或附录调查既有建筑物的现状级土样质本规范附录其数量应为取土勘探点总数的少于现场勘察和试验等工作w.bfxwcom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用在平初步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宜按表表其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地基压缩层深度的预估值确定控制性对新建地区的甲类建筑和乙类中的重要建筑应按本规范条进行现场试坑浸本阶段的勘察成果应查明场地湿陷类型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依详细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条划分的建筑物类别以及工程地质条表w .b zf xw m表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按建筑物或建筑群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当场地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以内时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土样的质量等级应为试样浸水宜用蒸馏水试样浸水前和浸水后的稳定标准应为每小时的下沉量不大于在压力以内每级增量宜为大于每级增量宜为wwbzxw.c测定湿陷系数算起基底下以内的土层宜用和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分级加荷稳定试验终止试样上覆土的饱和密度式中土的孔隙比自重湿陷系数式中下附加下沉稳定后的高度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压力以内每级增量宜为压力每级增量宜为分别加至不同的bf.cm下如相对差值大于在现场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可采用单线法静载荷试验或双线法静单线法静载荷试验个或试验终止双线法静载荷试验在同一场地的相邻地段和相同标高应设其中另个应在现场采用静载荷试验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承压板的底面积宜为每级加压增量不宜大于各测读观测的下沉量小于试验结束后于坑底宜铺设置深度及数量宜按个方向均wfxw.com黄土湿陷性评价当湿陷系数值小于当湿陷系数值等于或大于值的大小分为下列三种当当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大于地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矛盾时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式中层土的自重湿陷系数陇东陕北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应自设计地的土层不累应符合下列规定湿陷量的计算值式中在缺ww.zxw.om的湿陷量的计算值累计至基底下在自重其中湿陷系数以下为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当按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确定时应在取其转折当曲线上的转折点不明显时当按室内压缩试验结果确定时在曲线上宜取所对应的压力作为因素按表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设计一般规定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或剩余湿陷量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和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条第款和www.om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符合本规范条第款和条第款的要求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但在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严格防水措施对各类建筑采取设计措施除应符合条的规定外还可按下列情况确定场地内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较薄和湿陷系数较大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对乙类建筑和丙类建筑均大于其附加压力与在新近堆积黄土场地上条规定计算场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避开洪水威胁的地段避免将重要建设项目布置在很严重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或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和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等地段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ww .zf w .c o m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陡槽的表防护距离的计算起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得小于湿陷性黄土层厚度的内不宜小于在建筑物周围在建筑物周围不得小于厚的灰土面层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wcom建筑物的平面为冲沟发育的山区地段在转弯及跌水处路基顶也可采用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多层砌体承重结构的建筑妥善处理建筑物的雨水排水系统多层建筑的室内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材料的水落管其末端距离散水面不应大于集水面积大的其坡度不得小于当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檐口高度在以内宜为场地不得小于的回水坡或散水的宽度宜为散水应用现浇混凝土浇筑其下应设置厚的土垫散水宜每隔对采用严格防水措施的建筑地面坡向集水点的坡度不得小于w.b zf xw c o m对地下室内的本规范结构设计基湿陷等级或地基处理后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或剩余湿陷量以及建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和基础型式墙体宜选用轻质材料并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和基础刚采用桩基础或采用减小沉降的其他有效措施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倾斜值在并采取丙类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应小于洞顶与管道及管洞边与承重外墙转角处外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洞底距基础底不应小于洞宽的应按下列要求设置单层厂房与单层当地基处理后的剩余湿陷量分别不大于时均应其他各层宜隔层设置当地基www.bzfxw.com对采用严格防水措施的多层建筑水平间距不宜大于不应小于主梁或开间轴线间距的门窗洞孔边缘至土板的支承长度在砖墙上不宜小于管道接口应严密不漏水地下管道应结合具体情况ww .b zf xw m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适当降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检漏管沟或有电汛检设计检漏管沟除应符合本规范于在使用和构造上需保持地面检漏管沟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或墙处不得断开检漏管沟穿出外墙应符合本规范检漏井应设置在管沟末端和管沟沿线的分段检漏处但检漏井可与检查井或尚应在土垫层上设ww .b zf xw .c m对重点监采用管沟敷设的供热管道条和应采用与管沟相应的材料及做法在防护距离其深度不应小于应符合本规范地下风道和地下烟道的入孔或检查孔等当确地基计算本规范条和但其中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可按表表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式中zxw .c o m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基础底面积当基础宽度大于正式中和可按本规范类别由表查得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计算基础埋置深度应自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时基础埋置深度可自室外地面标表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bzf.m桩基础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和设备基础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和上拔力的建筑或基础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求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较常用的桩基础可分为下列几种向承载力特征值应按本规范附录的试验要点在现场通过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浸水试当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进行浸水确有困难时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有关经验公式和本规范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ww.bzxw.com可采取减小桩侧负摩擦力应严防雨水和地表水流入当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施工时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工程桩规范地基处理一般规定理应符合下列要求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性黄土层上每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础底面宽度的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应小于w ww .b zf xw .c o 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当地基湿陷等级为级时应小于当地基湿陷等级为级时应小于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不应小于单层及多层建筑均不应大于地基压缩层的深度的如小于式中在基础底面下深度处土的附加压力值在可计算至对筏形和宽度大于的基础可取其基础宽度的式中地基处理后下式计算条形基础矩形基础ww.bzxw.cm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一般为用灰土处理宜取大值当时可取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力修正系数宜取湿陷性黄土表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雨和防冻措施选择垫层法和挤密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束后的静载荷试验要点ww o m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湿陷黄土的湿陷量时应在工程现场采取有代表性的扰动土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小于或等于大于其超过压实系数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土并利用基坑内或宜取该场地天然土的塑限含水量为其填料厚取样的数量及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层取样点位置宜在各层的中间及离边缘强夯法或试验性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土w.bzfm重新进行试夯一般可取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强夯施工击遍数等参数宜与试夯选定的相同夯击遍数宜为均应小于选择强夯方案处理地基或中所列的相应单击夯击能表测检查强夯施工记录基坑内每个夯点的累计夯沉量不得小于试夯时各夯点平均夯fx.co挤密法采用挤密法时并应取挤密孔的孔位孔心距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孔心距预钻孔直径个孔之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不宜小于当挤密处理深度不超过挤密处理深度超过为个孔之间土的最小挤密系数式中孔内填料宜用素土或灰土必要时可用强度高的填料冬季每台班不应少于www.bx.cm预浸水法浸水准为最后的平均湿陷量小于陷性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和纠倾单液硅化法和碱液加固法采用单液硅化法或碱液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前应在拟加固的建筑物附至沉降稳定止w ww .b z f x w .c o m硅酸钠溶液的模数值宜为式中地基加固前土的平均孔隙率溶液填充孔隙的系数可取灌注孔的间距压力灌注宜为加固拟建的设备基础和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应小于且每侧不宜少于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时灌注溶液的压力宜由小逐渐增大但最大压力不宜超过深度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既有建筑物或设备基础的地基时在灌注硅酸钠溶液过程中即停止灌注溶液行检测近干土时可采用氢www.bfxwcom加固黄土需氢氧化钠量约为干土质量的碱液浓度宜为采用双液加固时氯化钙溶液的浓度宜为坑式静压桩托换法坑式静压桩托换法适用于基础及地基需要加固补强的下列建筑物施后独立基础的中心或四角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较大的承重部位方桩边长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桩尖插入非湿陷性黄土中的深度不宜小于夯实混凝土浇筑密实使其与纠倾法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既有建筑物湿法纠倾主要为浸水法干法纠倾包括横向或竖向掏土法ww.bzfxw.com量时纠倾施工前在既有建筑物地基的压缩层内当土的平均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时宜采用距离拟纠倾建筑物施工一般规定场地修通道路和排水设施砌筑必要的护坡及挡土墙等敷设管道时应对建筑物及其周围范ww.zfxw.om现场防护临时搅拌站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不应小于并应通水检查给水支管应装有阀门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在现场堆放材料和设备时对需要浇水的材料宜堆放在距基坑或基槽边缘基坑或基槽的施工当大型基坑内的土挖至接近设计标高而下一工序不能连续进行时宜在设计标高以上保留于夯实至散水垫层底面或至室内地坪垫层底面止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w w .b z f x w .c o m倍的开挖深度内进行土体垂直节理和防止水流入裂缝内宜采用饱和状态下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设计与验算在基坑内或基坑附建筑物的施工施工中应防止雨水或地面水流入地基施工完毕以内当发现地基浸水湿陷和建筑物产生裂缝时查管道和水池的施工各种管材及其配件进场时施工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的地基与基础时应将基槽底夯实不少于管道敷设完毕金属管道的接口焊缝不得低于当昼夜温差大或在负温度条件下施工时铺w w w .b z f x w .c m应进行次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规定的表防合用管道的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保持恒压无漏水现象时严密性试验工作压力加对每一分段均应进行次严密性试验室外埋地无压管道闭水试验的方法雨水管道闭水试验的水头按上述试验水头进行闭水试验经为保ww.bzfx在管道外缘的上方范围内应仔使用与维护一般规定在使用期间发挥有效作用维护和检修每隔次其他建筑宜每半个月检查每年应全面检修如散水发生倒坡时必须及时修补和调整在建筑物周围清除淤积物整理沟堤供暖前必须对供热管道进w w w .b z f w .c o m每年应根据地区水准控制观测记录应及时整理附录黄土地层的划分表附录判别新近堆积黄土的规定堆积环境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颜色结构w w .c o m利用判别式判定当式中土的孔隙比压缩系数或土的天然含水量土的重度附录钻孔内采取不扰动土样的操作要点米即取土间距为慢速钻进压入法土段土薄壁取样器其内径不宜小于控制面积比为表黄土薄壁取样器的尺寸ww .b z f x w .c o m其废弃并重新采取土样应及时校正或更换图黄土薄壁取样器示意图附录各类建筑的举例表fxcom附录水池类构筑物的设计措施埋地管道与水池之间或水池相互之间的防护距离陷性黄土场地建筑物防护范围内的水池类构筑物当技术经济合理时预埋件和穿池壁的套管应在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灰土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应设www.bzfxw当有困难时宜将建筑物分成若单元之间拉开一定距离房屋的单元长高比不宜大于当门廊等减少主体建筑下沉对门廊等附属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附加对地下室和地下管沟应根据地下水位上升的可能判断场附录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浸水试验要点水如只测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小于如需要测定桩侧的摩擦力不宜小于湿陷性黄土层的深度水量达到饱和时在土的天然湿度下分级加载加至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预估值沉降稳定后向试坑内wwbzfxw.cm用工程桩作锚桩向承载力的确定等要求的有关规附录垫层静载荷试验要点及有关变形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土层厚度较大时倍和当桩孔按正三角形布置时板直径应为桩距的开挖试坑和安装载荷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试坑底面的直径或边长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或边长的倍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天然湿度和原状结构倍范围以外次压板的下沉量以后每测记当连续的下沉量小于且每级荷载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宜加至倍设计荷载下沉稳定后向试坑内昼夜浸水连续浸水时间不宜少于ww.bzf.com沉降卸荷可分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曲线形态确定当当曲线上的极限荷载小于比例界限的当曲线上的比例界限不明显时之比值即相对变形确定或可取或所对应的压力或或按相对变形确定上述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本规范用词说明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正面词采用不应或正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采用写法为的规定非必须按所写法为www.bzfxw.co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条文说明www.bzfxw.com总则规范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对建筑物危害性其要用于防止或减少地基受水浸湿结构措施主要用于减小和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使本规范是根据我国湿陷性黄土的特征编制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设工程除应基本规定防止不论工程大小采取一刀切w w w .b z f x w .c o m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小原规范把高度大于鉴于高和层及层以上体可结合本规范附录埋地设置的室外水池防止和减小建筑主要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可勘察一般规定地基作出评价必须有可行性研究ww .b z f x w .c o m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一再证明探井是保证取得级湿陷性黄土土样质量的主要手段国取土勘探点总数的本规范允许在有足够数量的探井拟取的土试样不受钻进操作的影响保持原状不然再好的取样工艺和科学的取土器也无为此本规范要求在钻孔中取样时严格按附录但是由于湿陷并发挥计算单现场勘察物等地质环境据瑞典移的因此工程建设尚应考虑是否会形成新的地质环境原规范第款中原规范第应进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本规范条改为甲类和乙类中的重要建筑wwwbzfxw.com判定场地湿陷类型原规范第款挂钩原规范第款勘探点的深度场地还应大于基础底面以下本规范将原规定大于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原规范中的黄土湿陷性试验放在附录六试验章第节现场静载现场试坑浸水试验主要用于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单线法试验较为复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只要对试样及试验过程控制得当两种方法但在双线法试验中天然湿度试样在最后一级压力下浸水饱和附加下沉稳定高度与浸w w w b z f x w .c o m。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今天,人们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建筑工程还是公路工程乃至于一些特殊的水利水电工程等,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条件下的问题,保证这些工程设施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应用前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程地质条件,黄土在遇水浸湿后,会出现增湿软化的情况,对于整体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旦出现附加压力,或者是土的自重压力作用,就会湿陷变形,不仅下沉量巨大,而且下沉速度极快。
湿陷性黄土本身具备湿陷的性质,如果在没有任何处理措施的地基上直接开始工程建设,就会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湿陷性黄土在颜色上主要呈现为黄褐、灰黄、棕黄、褐黄色,土壤当中的含盐量比较大,碳酸盐的含量尤其突出。
土壤当中的粉土颗粒含量较大,大孔性明显,整体呈现一种松散的结构状态,无层理,天然的剖面则表现为垂直节理,遇到水就会产生湿陷的现象。
在分布上,湿陷性黄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华中以及华东地区,东北地区也有少量存在。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容重为1.2~1.9g/cm3,天然含水量为7%~23%,孔隙比为0.78~1.50,液限为21.7%~32.5%,塑性指数为6.7~13.1。
2黄土湿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导致黄土湿陷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黄土的形成时代、密度、粘粒(土壤粒径小于0.002mm或2μm之土粒者)含量、孔隙性、形成过程以及含水量等等。
(1)形成时代:一般来说,从黄土地层的整体剖面来看,地表由上到下,第一层是中等湿陷层,第二层是轻微湿陷层,第三层及以下的黄土没有湿陷层,三层的分布不均匀。
(2)密度:黄土的密度相对较小,密度越大的话,土壤的密实性就越强,孔隙减小,黄土的湿陷性也就随之变弱。
(3)粘粒含量:黄土中的粘粒含量越小,代表黄土的湿陷性越强,与此相反,湿陷性弱的黄土当中粘粒含量是比较多的。
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不均匀沉陷防治摘要:基于公路路基沉陷的危害性,从施工、设计、现行规范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路基沉陷的原因,提出了有效防止路基沉陷的对策,从而提高公路路基的工程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强夯法;冲击碾压1 序言连霍国道主干线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TD12合同段属于第SJ3设计合同段的第四段即陇西县云田乡土山下至陇西段(K256+000~K259+606.799、LK1+000~LK4+100)路线全长6.706799km。
位于陇西县境内地处黄土高原。
路线主要位于渭河支流韩河河谷区。
在河谷及阶地上主要发育有第四纪冲积、洪积松散堆积物其中二级及以上阶地上部覆盖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下部为低液限粘土;山麓及坡脚处有薄层的第四纪残破积、崩积层;黄土梁区为典型的风积黄土区。
根据地貌成因分类原则本合同段公路沿线主要地貌为黄土梁地貌位于韩河二级以上阶地地形起伏较大路线穿越时需要深挖高填。
陇西地区黄土厚度大分布广泛该土层具湿陷性且湿陷性大。
拟建公路主要从渭河河谷区经过,其河床、河漫滩、低阶地无湿陷性黄土分布,黄土主要分布于河流的高地阶(二、三级阶地)和黄土梁卯区,高阶地和黄土梁卯区湿陷性基本相近,本区湿陷等级一般为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
2黄土及其湿陷性特点2.1黄土的工程分类及分布情况众所周知,黄土是一种特殊的黏性土,其粉土颗粒含量高,多孔隙且具有大孔隙,天然含水量小,呈黄红色,富含碳酸钙,易溶盐。
目前根据黄土沉积地质年代的不同,将黄土分为新黄土、老黄土和红色黄土3类。
老黄土不分成因一般不具有湿陷性。
新黄土可能具有湿陷性但不是所有的新黄土都具有湿陷性新黄土根据成因不同一般分为3类,公路工程建设时即采用这个分类。
见表1。
我国黄土地区的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主要分布在北纬34°~41°之间大陆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河北等省;湿陷性黄土也一般分布在山西、内蒙、陕西、甘肃、河南、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山西省的湿陷性地区则应该以运城地区为代表性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土湿陷性的试验及评价方法
摘要:填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常作为人工地基的一种。
建筑工程地
基处理多采用压实填土,设计主要通过控制填土的压实系数达到规范要求来实现
设计意图。
现阶段,填土的工程质量事故较为突出,而对于填土的勘察、检测一
般采用压实系数评价又过分单一,给填土的质量评定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填土的湿陷性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评价指标。
填土的湿陷性试验方法及湿陷性评
价方法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填土;湿陷性;湿陷试验
前言:近些年,工程质量事故中,填土质量问题较为突显。
并且填土一旦出
现沉陷,势必会导致上部结构同时出现质量问题,轻者墙体出现裂缝,重者可能
会出现梁体断裂等较为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填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必不可少,因为填土工程造价低廉,施工工艺简单,同
时也是一种传统的施工用建筑材料。
对于填土的正确认识,以及填土的勘察、检测、评价方法的正确运用,是保证填土工程质量的关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规定了压实填土采用压实系数进行强
度指标控制,因此在对填土的工程质量检测时,工程技术人员只对填土的压实性
指标进行检测、试验以及评定,往往忽略了填土的其他工程特性,这其中就包括
填土的湿陷性指标。
而填土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往往主要就是因为填土的湿陷性
造成的,所以对于填土的湿陷性的评价尤为重要。
对于填土的湿陷性试验及湿陷性评价的文献相对较少,不像湿陷性黄土那样
受到重视。
而且,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对于填土的湿陷性试验及评价方法知之较少,同时规范中关于填土的湿陷性表述也并不明朗,这就更加重了填土湿陷性试验及
评价的难度。
本文将对填土的湿陷性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提出笔者的一些理解和
建议。
1 填土的工程特性
1.1填土的分类
根据物质组成和堆填方式,可分为下列四类:
(1)素填土:由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等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不含杂物或含杂物很少;
(2)杂填土:含有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等杂物;
(3)冲填土:由水力填泥砂形成;
(4)压实填土:按一定标准控制材料成分、密度、含水量,分层压实或夯实而成。
由上述填土的分类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工程中采用的是素填土或压实填土;在海滨、湖泊等大型的工程可能采用冲填土;杂填土一般很少被作为地基土使用,很多是前人乱填造成的。
1.2填土的工程特性
填土的工程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填土的均匀性:因为填土物质组成繁杂,因此填土的均匀性呈现不同的状态。
杂填土、素填土的物质组成相对复杂,所以其均匀性相对较差,冲填土和
压实填土的均匀性相对较好,其中最易把控的应属压实填土;
(2)填土的密实度:填土的密实度和填土的成因、堆积时间等因素相关联,就填土的组份影响,密实度最好的也属压实填土,最差的要属杂填土;
(3)填土的压缩性:填土因沉积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会存在欠固结。
填土因不同的材料组成,压缩性的表现不尽相同,其中填土后期压缩最小的也应属压实
填土,其它类填土相对压缩性会相对较差;
(4)填土的湿陷性:填土的湿陷性不同于上述填土的其他特性,但是又与上述填土特性有一定的关联性。
填土的湿陷性主要是因为填土固结时间较短,孔隙
比相对较大,土骨架之间未形成有效胶结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而且现在的填土事
故多由于填土的湿陷性引起,但却被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所忽略。
综上所述,填土的工程特性多样,其中湿陷性往往不被重视,而湿陷性却又
恰恰成为填土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填土湿陷性的认识十分必要。
2 填土湿陷性的试验方法及总湿陷性量计算方法
具有湿陷性的填土,也可以被称作湿陷性土,因此填土的湿陷性试验方法可
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湿陷性土的相关规定进行湿陷性试验,
试验方法可以分为现场湿陷性试验和室内湿陷性试验。
2.1填土的湿陷性试验方法
(1)对于杂填土、素填土(含大量碎石等)、充填砂等类型的填土宜采用现场湿陷性试验。
现场的湿陷性试验可以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的
规定进行现场湿陷试验,试验采用的承压板为方板,方板边长可采用0.707m或0.5m。
设定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δs等于或大于0.023的土为湿陷性土,此处的
δs的取为0.023,可以参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条文中的相关说明,考虑到现场湿陷试验的影响深度为1.5b(b为承载板宽度),因此δs调整为
1.5×0.015=0.023。
此处,考虑承压板影响深度为1.5b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中现场湿陷试验采用的为1.1b存在差异,对于两者的不同还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2)室内湿陷性试验可参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中黄土湿陷性
试验方法。
应将δs>0.015的土层视为湿陷性土。
2.2填土的总湿陷量计算方法
(1)现场湿陷性试验:
湿陷性土地基受水浸湿至沉降为止总湿陷量Δs(cm),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ΔFsi——第i层土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cm);
hi——第i层土的厚度(cm),从基底算起(初步勘察时自地面下1.5m)算起,;
β——修正系数(cm-1)。
承压板面积为0.50m2时,取0.014;面积为0.25m2时,取
0.020。
其中不计入δsi<0.023土层,根据该规范的条文说明可知,其中的β为承压板边长的倒数。
采用上式表述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中的所采用的公式不同,相对较为复杂,《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的公式表述的更为清晰明了。
(2)室内湿陷性试验:
室内湿陷性试验总湿陷量的计算方法可以参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中
的公式计算:
式中:δsi——第i层土湿陷系数;
hi——第i层土的厚度(cm);
β1——修正系数,无经验建议取1.0。
其中不计入δsi<0.015土层。
2.3建议的填土总湿陷量统一计算方法
通过上述两种试验方法的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即使填土的试验方法不同,但最后计算的总湿陷量的原理相同,因此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即可,并且建议采用下式计算:计算时,现场湿陷性试验取δsi≥0.023的土层进行计算,室内试验采用取δsi≥0.015的土
层进行计算,式中其他符号同前。
3 填土湿陷性评价方法
确定了填土适宜的湿陷性试验方法,得到了填土的湿陷系数以及总湿陷量,应对填土的湿陷性程度和湿陷等级进行评价。
填土的湿陷性程度及等级的评价可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对于湿陷性土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3.1填土湿陷程度评价
其中湿陷程度采用了ΔFs进行评价,如下表1所示:
湿陷程度
综上所述,对于填土的湿陷性程度的评价建议均采用湿陷系数进行评价,其中现场试验湿陷系数采用0.023,室内湿陷试验采用0.015;对填土的湿陷等级进行评价可采用总湿陷量Δs进行,等级评价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相关规定进行。
4 结论
通过对填土的湿陷性的试验方法、湿陷程度、湿陷等级的分析、总计,笔者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填土的湿陷性很容易被忽略,填土质量事故度部分与填土存在湿陷性有关;
(2)、填土的湿陷性试验可根据填土特性采用现场湿陷试验及室内湿陷试验;
(3)、建议总湿陷量计算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计算时,现场湿陷性试验取
δsi≥0.023的土层进行计算,室内试验采用取δsi≥0.015的土层进行计算;
(4)、建议统一采用湿陷系数对填土地基的湿陷程度进行评价,对现场湿陷试验定义湿陷系数δs=ΔFs/b,对填土湿陷等级可以采用总湿陷量Δs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5)、对于现场湿陷试验承压板的影响深度采用1.5b是否合理,有待于将来进一步的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