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产业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国动漫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
随着国内外动漫市场的不断壮大,中国动漫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发展历程、市场潜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目前,中国动漫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2024年,中国动漫产业总规模达到2385亿元,同比增长21.6%。
动漫市场受众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形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兴形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中国动漫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202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动漫、游戏等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动漫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二、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动漫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受到前苏联和日本动漫的影响,中国开始制作自己的动漫作品。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推出了一批经典的动漫作品,如《葫芦娃》、《猫和老鼠》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动漫产业迎来了爆发期。
2002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国传统动画片创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国传统动漫作品,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
2003年,中国首次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国际动漫节,标志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正式启动。
三、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潜力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消费潜力巨大。
随着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动漫作为一种时尚文化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兴形式逐渐兴起,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动漫产业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动漫产业十年发展历程回顾前言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而今天这里要盘点的,正是这十年来国内的动漫产业发展状况。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内动漫发展的历史。
中国动漫的发展历史回顾20世纪20年代初,《大力水手》等一批美国动画登陆中国。
1922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兄弟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成为中国最早的两部动画片。
1935年,万氏兄弟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1942年9月,万氏兄弟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片成为当时继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
1953年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诞生。
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诞生。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工厂。
中国动画片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的试制成功。
1960年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的制作完成。
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
1961年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集:1961,下集:1964)诞生,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创下了中国美术片输出的最高纪录。
1957年~196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共摄制105部影片,其中动画片40部,木偶片37部,剪纸片16部,折纸片3部,木偶纪录片等9部,从业人员也达到380多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动画原创人才。
中国动漫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
中国开始引进日本动漫作品,如《蜡笔小新》、《美少女战士》等,这些作品在中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2000年以后,中国动漫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动漫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许多中国的电视台开始制作和播放国产动漫作品,如《西游记》、《大闹天宫》等,这些作品受到了年轻观众的追捧。
在2000年代中后期,中国动漫行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
成立了很多动漫制作公司,如欢乐传媒、光线传媒等。
同时,中国的动漫产业链也逐渐完善,从原创IP的创作、动画
制作、商品开发到影片的发行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动漫行业进一步迈向了国际市场。
许多国产动漫作品开始走出国门,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商业成绩。
如《猫和老鼠》、《哆啦A梦》等在国际市场上都取得了成功。
中国
的动漫文化也逐渐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
与此同时,中国动漫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原创内容的不足。
相比于日本、美国等国家,中国的动漫作品的原创性还有待提高。
其次是市场竞争激烈。
在中国,动漫市场竞争激烈,大量的作品涌现出来,但同时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此外,著作权保护、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总体来说,中国动漫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改革的推进,相信中国的动漫行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最新文档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一、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的阶段回顾(一)萌芽期(1926—1978年)中国动漫起步较早,早在1926年,万氏兄弟便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开启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大门。
其后,在20世纪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影院片《铁扇公主》。
接下来在1961年到1964年期间创作的《大闹天宫》不仅成为万氏兄弟的颠峰之作,更是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
在这一时期,中国动漫发展经历了两个小高潮,即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此期间制作出品的《小蝌蚪找妈妈》(1960)、《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等动画片,吸收传统中国元素,展现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如水墨画工笔画等民族性元素,不仅获得了国际性大奖,更为中国动画赢得"中国学派"的美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这一时期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功不可没。
(二)形成期(1979—2003年)随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动漫作品开始尝试性地按照市场的需求向产业发展的路径转变。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之后,初步形成了中国动漫产业的雏形,92年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经济政策进一步回暖,中国的动漫产业也在这一期间得以补充和完善。
中国动漫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体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基调,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探索阶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动漫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许多国内的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映。
在这一时期,有三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国外动画片的引进,最早的有《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等;二是动画片制作公司悄然诞生;三是中国开始成为动画片的加工生产基地。
中国动画发展史

《黑猫警长》
《哪吒闹海》
《阿凡提》
《三个和尚》
《天书奇谭》
《雪孩子》
1985—1995年(低迷时期)
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 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中国动 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从85年开始, 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 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 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
代表作:《葫芦娃》《舒克和贝塔》《山水情》
《葫芦娃》
《舒克和贝塔》
《山水情》
1995年—至今(再次复苏时期)
说起95年以后的动画,确实很难让人骄傲,这段 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 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圣 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 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 下,我们的国产动画也开始了反思。
国产动画步入21世纪所存在的问题:
国产动画得不到青年支持的原因
(一)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 国产动画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 定位过底,跟不上时代潮流。相比之下国外动漫更受到青年的欢迎。
(二)中国动画相对国外较为粗糙,一直被年轻人视为动画而 不是动漫。
(三)国家对国产动画扶持不当, 缺少真正的发展政策。
(四)国产动画缺少创意,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教育 性过重,不受80、90后欢迎。
(五)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六)中国动画抄袭现象严重,抄袭动画的质量极差。
我国动漫的发展历程

我国动漫的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早在1922年,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闹轰烈山》诞生,这标志着中国动漫的开端。
然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动漫的发展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动漫产业逐渐崛起。
1984年,《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打开了中国本土动漫制作的先河。
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动漫产业逐渐增强。
1990年代中期,一些优秀的作品如《葫芦娃》、《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开始出现,取得了广泛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中国动漫的发展逐渐迈入新的阶段。
2001年,中国推出了首部全3D动画电影《七十二层奇楼》,这是中国动漫产业迈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
随后,一批原创动画如《西游记》、《魁拔》等获得了成功,为中国动漫产业树立了标杆。
在技术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动漫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电子游戏和动漫的结合,也使中国的动漫产业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如今,中国动漫已经成为一个庞大而多元化的产业。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动漫作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完善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为动漫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崛起阶段和跨越阶段,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未来,中国动漫产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动漫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日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时期:1、1922-1945年—萌芽时期;2、1946-1965年—发展时期;3、1966-1976年—枯萎时期;4、1976-1989年—恢复时期;5、1990至今—动漫产业链完善期。
1922-1945年—萌芽时期1941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拍摄的动画影片《铁扇公主》,这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
万氏三兄弟因而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
在此之前,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撰制了动画片《过年》。
这两部动画片虽然早于《铁扇公主》,但它们没有产生影响。
1946-1965年—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政策相对宽松,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中国动画片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
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建国初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采用适合儿童的故事脚本,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在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ff一么是黑的》(1955);在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
1956—1966年,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流。
题材多样,技术创新,民族特色明显,乃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一大特点。
另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7年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具备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
震惊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集1961年、下集1964年)诞生在这一时期,《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其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人,对新材料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摄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1963年,随即推出水墨动画片《牧笛》。
中国动漫发展史

中国动漫发展史动漫是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看,动漫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例如日本。
而反观中国动漫产业虽然在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曾一度超越美国和日本,但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我希望中国青少年能了解中国动漫发展的历史,并投身其中,重新使我们中国动漫业凌驾于世界前列。
早期探索期(20年代—1949)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动画影片《大闹画室》,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在亚洲地区拥有当之无愧的先驱地位,日本动画的先驱人物就受到中国早期动画的影响,如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即坦言他是看到了《铁扇公主》才决定投身动画的。
蓬勃发展时期(1950~1965)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特别是由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并且曾多次获得国内外电影节的奖项。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文革停滞时期(1966-1976)中国动画遭到错误思潮的严重影伤害,神话、童话、民间故事题材遭封杀,动画片几乎被全盘“打到”,中国美术陷入绝境。
白银时代(1976~1990)经历了文革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而今天这里要盘点的,正是这十年来国内的动漫产业发展状况。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内动漫发展的历史。
中国动漫的发展历史回顾20世纪20年代初,《大力水手》等一批美国动画登陆中国。
1922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兄弟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成为中国最早的两部动画片。
1935年,万氏兄弟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1942年9月,万氏兄弟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片成为当时继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
1953年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诞生。
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诞生。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工厂。
中国动画片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的试制成功。
1960年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的制作完成。
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
1961年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集:1961,下集:1964)诞生,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创下了中国美术片输出的最高纪录。
1957年~196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共摄制105部影片,其中动画片40部,木偶片37部,剪纸片16部,折纸片3部,木偶纪录片等9部,从业人员也达到380多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动画原创人才。
文化大革命中,197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率先恢复生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共摄制动画片17部。
1978年—1989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
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片219部,产生了批代表中国动画片最高水平的优秀影片,如1979年的《哪吒闹海》、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2年的《鹿铃》、1988年的《山水情》、1978年的《狐狸打猎人》、1980年的《我的朋友小海豚》和《雪孩子》、1981年《猴子捞月》和《南郭先生》、1983年的《鹬蚌相争》和《蝴蝶泉》、1983年的《火童》、1948~1985年的《金猴降妖》、1985年的《草人》、《夹子救鹿》和《女娲补天》、1988年的《鱼盘》和《不射之射》等。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系列动画短片大量涌现,如1981~1988年《阿凡提的故事》、1984~1087年的《黑猫警长》、1987年的《葫芦兄弟》和《邋遢大王历险记》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业各种体制的制作单位多元发展。
1995年开始,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逐步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
同时中国动画开始转向大型动画连续片系列片,转入电视动画片大型化、连续化、系列化的国际潮流。
生产了如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3~1994年的《蓝皮鼠与大脸猫》、1995年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8年的《海尔兄弟》等动画连续片。
电脑技术在动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二维和三维电脑动画发展尤为迅猛。
中国动画开始形成了从策划、创作、传播到系列产品开发的“大动画体系”新概念。
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办。
2006年9月1日起,按照国家广电总局规定,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所有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年频道在每天17:00到20:00的黄金时间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
2009年春节,国产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取得过亿票房,创下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基地动画生产呈现出蓬勃活力,形成了东北动画产业发展带,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中心的华北动画产业发展带,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为中心的长三角动画产业发展带,以成都、重庆、昆明为中心的西南动画产业发展带,以长沙、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动画产业发展带。
总局一共批准了20个动画产业发展基地,2008年这些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完成国产动画片102047分钟。
从上面的历史年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动漫产品的出现远比我们一般所了解的时间更早,其最早的辉煌期出现在80-90年代,也因为那段时期的辉煌,中国动画被冠以“学院派”的称号。
中国的动漫产业现状在市场的需求之下,近十年来我国的动漫市场也在飞速向多元化发展,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也逐渐加大,国务院在2009年7月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特别强调要加快数字内容、动漫等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动漫产业被列为八大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之一。
2011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国家动漫精品工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为三部门共同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精品工程坚持动漫创意与动漫产品扶持同步、动漫创作与产业化开发并举,通过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推动产业链价值深度开发;同年9月,经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评选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的通知》,正式启动了首届动漫奖。
上述活动对促进动漫产业跨行业、跨领域良性互动,推动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各地市也有针对性地出台意见、办法,推动当地动漫产业发展。
鼓励机制的形成成为促进我国原创动漫发展的有利因素。
十七大以来,我国原创动漫成就显著。
五年间,在政策扶持下,在动漫企业的自身探索中,中国原创从单纯引进国外动漫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走出去道路,形成了从创意、制作到衍生品研发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新媒体动漫的发展与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原创动漫更呈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1月18日,以宣传我国东北地区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动漫连续剧《熊出没》正式开播,机灵聪明的“熊大”与憨厚可爱的“熊二”为了保护森林与破坏者“光头强”斗智斗勇,上演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许多看过这部动漫连续剧的观众表示,对里面的“熊大”、“熊二”以及“光头强”等角色印象深刻。
《熊出没》出品方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富源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其“得意之作”。
《熊出没》在制作阶段就已经进行了国际版权的预售,目前已经与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等地的客户签订了覆盖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版权销售合同,还引起了Cartoon Network、新加坡国家电视台等国际知名媒体频道的关注,并达成购片意向。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案。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经典动漫形象,“四大名著”等知名国产漫画,《兔侠传奇》、《秦汉英雄传》等高质量动画影片、电视片及《知音漫客》等高发行量的动漫出版物。
比起前几年对于动漫理解限于低幼化的观念,近年来如《我为歌狂》、《秦时明月》、《魁拔》、《战斗装甲钢羽》等作品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动漫产业开始向全年龄向发展的趋势,考虑到青年向的市场潜力,我国动漫产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价值。
另外,在漫画方面,新近崛起的有妖气、锋绘网等原创漫画连载网站也成为了非常好的原创漫画发展平台,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的动漫产业正在逐步前进。
《2011~2012年中国网络(数字)动漫产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435部,超过26万分钟,比2010年增加了18%。
来自2011年中国动漫提升与跨越高峰论坛的数据显示,我国动漫产业产值“十五”期末尚不足100亿元,2010年已达470.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
国产动漫代表《喜羊羊与灰太狼》除进军电影市场外,其动漫衍生品已经覆盖图书、音像、文具、玩具、服装等多个领域,据统计,其品牌价值已经超过10亿元。
此外,手机动漫异军突起也正成为动漫产品的重要营销渠道。
2010年4月正式落户厦门的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9000万元的收入,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收入3亿元。
搭乘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趋势,我国原创动漫的前景更加广阔。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首先,劣势方面,参考动漫业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日本等国家来看,中国动漫产业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对于市场潜力最大的周边产业并没有建设完善,而动漫、游戏、小说、影视等文化相关产业之间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而也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商业运作模式。
另外,我国动漫产业刚刚起步,国内的动漫数字娱乐,自主研发的能力弱,原创能力比较低,基本以引进加工代理运营为主,整个本土市场培育不健全,缺乏有影响力的原创民族动漫品牌形象,再加上动漫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盈利周期长的特点,国家政策的保护和资金支持还未有力地发挥作用,众多动漫企业仍然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
换言之,我国动漫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优势方面,首先我们具有庞大的市场,我国动漫产业市场空间巨大,需求远未充分释放。
其次,文化方面,我们五千年来的丰富文化资源决定了我们具有非常丰富的创作题材。
中国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成为世界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
另外,中国动画人很早就在动画创作中,把美国动画片的制作技术与中国民族艺术相结合,尝试了各种其他手法,如剪纸艺术,水墨画,折纸艺术,木偶等等,这是中国动画的一大优势,为中国动漫产业的腾飞做了坚实的铺垫。
而我们起步较晚这一点也不仅仅是劣势,所谓后发制人,即是说我们可以在其他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吸取经验,避开坎坷,用更快的速度追赶并超越其他国家的动漫产业。
而政策上对动漫产业的扶持,更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大助力。
总结纵观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这十年,其走向正在越来越多地照顾到青年受众的需求,在学习与摸索中迅速成长,逐渐完善。
而我国越来越多的动漫迷和越来越多的动漫展会也印证了我国动漫市场的巨大需求。
现在,我国动漫产业的覆盖网已经走出了电视媒体和纸质出版物的传统范围,更多地利用了网络、移动平台等新平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相关人士的努力下,我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未来或将成为文化产业链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