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女性闭经
妇科闭经疾病的中医诊治

妇科闭经疾病的中医诊治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闭经。
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对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因非药物所能奏效,不属本节讨论范畴。
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内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中医学将闭经称之“经闭”“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等。
西医认为闭经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疾病。
历代医著对闭经论述颇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肾脉……微涩为不月”。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有病肾风者……月事不来”;“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
《素问·阴阳别论》有“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尤在《素问·腹中论》创妇科第一首方“四乌贼骨一蕙茹丸“,治疗血枯经闭,至今常用。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认为:“因虚、积冷、结气”是“经水断绝”即闭经的病因。
《诸病源候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而致本病。
宋金时代认为闭经之病因有寒、热、虚、实四大类。
如《仁斋直指方·妇人论》指出:“经脉不行,其候有三:一则血气盛实、经络遏闭……一则形体憔悴、经脉涸竭……一则风冷内伤,七情内贼以致经络痹满。
”这些观点至今指导妇科临床实践。
《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特别提出痰滞、肾虚、津液耗伤引起闭经的论述,发展和完善了闭经的病因病机。
《脉经》曰“少阳脉革,少阴脉细,……妇人则经水不通。
”为后世进一步研究闭经提供脉象理论基础。
《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对脏腑病变血少、血滞而导致闭经以脏腑辨证来治疗的论述,尤其是《傅青主女科》提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的观点,为从肾治疗虚证闭经等月经病提供了理论根据。
【病因病机】月经的产生是脏腑、天癸、气血、冲任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27闭经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27闭经闭经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异常,连续3个月或更久不来月经。
中医认为闭经是由于气血调理失衡所致,可以通过中医的师承医案进行分享,以提供参考和启发。
案例一:患者:李女士,27岁,有3个月未来月经。
主诉:闭经,情绪烦躁。
辨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肝郁气滞,脾气虚弱。
治疗:调理气血,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汤加减。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的气滞和脾虚证型,以柴胡疏肝汤为主方,加减药物后,调理了患者的肝气郁滞,同时补益了脾气,形成了气血调理平衡的效果。
治疗效果:服用药物两周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闭经症状消失。
案例二:患者:王女士,36岁,有5个月未来月经。
主诉:闭经,情绪低落,乏力。
辨证: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气血不足,脾气虚弱。
治疗:调理气血,补益脾气。
方药:四物汤加减。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气血不足和脾气虚弱证型,以四物汤为主方,加减药物后,补益患者的气血,调理了脾气的弱虚,恢复了气血的平衡。
治疗效果:服用药物一个月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闭经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改善,乏力症状减轻。
案例三:患者:张女士,33岁,有4个月未来月经。
主诉:闭经,头晕乏力。
辨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气血亏虚,肾阴不足。
治疗:调理气血,补益肾阴。
方药:当归养血汤加减。
治疗过程:根据患者气血亏虚和肾阴不足证型,以当归养血汤为主方,加减药物后,补益了患者的气血,滋养了肾阴,从而改善了气血的失调症状。
治疗效果:服用药物三个月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闭经症状消失,头晕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师承医案对闭经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因此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辩证加减药物,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补益脾气、滋养肾阴为主要治疗原则。
为了达到长期的疗效,通常需要持续服用一段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善等方面,以加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女性如果超过18周岁还没有来月经,或未婚青年有过正常月经,但已停经3个月以上,都叫闭经。
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中医称其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血槁”。
西医认为正常月经有赖于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协调,以及子宫内膜对性激素有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可以导致闭经。
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精神因素和药物科引起下丘脑功能失调直接影响垂体功能,以致卵巢功能紊乱,发生闭经;产后大出血致垂体功能减退可出现闭经;卵巢发育不良或卵巢肿瘤时产生过多雄激素,致经量减少,可致闭经;子宫发育不良、过度刮宫、严重感染如子宫内膜结核也可导致闭经。
中医认为闭经的病因病机按“辨证求因”的原则可分为虚实两种。
虚者肾精亏损,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冲脉不通,冲为血海,经道受阻故经血不能下达。
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造成闭经;实者多由寒湿凝滞、气血淤滞、痰涎壅滞造成。
故中医治疗以突出“养血、暖宫”为主。
其次,精神因素亦有很大影响。
故中医讲究调情志,肝主疏泄,主情志,故以疏肝理气为治。
现将闭经的几种证型的证、治介绍如下:1.肝肾不足型表现为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少苔,脉沉细弱。
治以补肾养血调经,方用归肾丸。
主要方药有当归、熟地、山药、杜仲、牛膝、山萸肉、炙草、鸡血屯、益母草。
2.气血虚弱型表现为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闭经,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弱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方选人参养荣汤或归脾汤。
主要方药有人参、白术、当归、茯苓、川芎、白芍、生地、牛膝。
3.阴虚血燥型表现为经血由少渐至闭经,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调经,方选二阴煎、育阴灵。
主要方药有生地、当归、枸杞、麦冬、柴胡、丹皮、枣仁、玉竹、丹参、枳壳。
闭经针的原理

闭经针的原理闭经针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女性闭经问题的治疗中。
闭经是指女性在正常生理期内没有月经周期的现象,这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异常及其他身体疾病有关。
闭经针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其原理基于中医理论,包括经络系统和气血循环。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这是一种无形的传导系统,负责在体内传递气血和信息。
闭经针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调整人体内的气血流动,从而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卵巢功能。
具体来说,闭经针刺激穴位可以促进卵巢的雌激素分泌和卵泡的发育,从而达到促进排卵和恢复月经的目的。
此外,闭经针还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增加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使其更容易剥落,引起月经的来潮。
闭经针治疗的核心是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
根据中医的理论,闭经针主要选择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神阙、大椎和关元等。
足三里位于下肢的胫骨前缘和胫骨后缘之间,是调节血液循环和内分泌的重要穴位。
神阙位于脐部上方,可以直接作用于卵巢盒和子宫,调节月经周期。
大椎位于颈椎第七椎间隙上凹陷处,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关元位于脐部正中央,可以调节腹部的脏器功能和子宫收缩。
在闭经针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中医诊断,了解闭经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然后,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
一般情况下,闭经针的刺激方法包括针刺和灸疗两种。
针刺是将细针插入穴位,以刺激经络系统,恢复月经的正常循环。
灸疗则是利用艾灸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通过扩张血管,调节内分泌功能。
闭经针的治疗周期和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治疗周期需要多次针灸疗程,每周至少一次。
治疗的效果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显现。
在接受闭经针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此外,对于有心理因素引起的闭经,闭经针也可以辅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闭经针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并没有得到现代医学的广泛认可。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闭经是指女性在正常经期结束后,连续3个月或以上不来月经。
根据中医的观点,闭经可以分为五大分类,并有相应的中医调理疗法。
一、气滞血瘀型闭经气滞血瘀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内服药物过犹、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稀少、色暗而块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疏肝理气:常用方剂有柴胡桂枝汤、逍遥散等。
2. 活血祛瘀: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调经活血汤等。
二、肝肾不足型闭经肝肾不足型闭经多由肝肾亏损、病后虚弱、生活规律不当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延长、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益肝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三、脾胃虚弱型闭经脾胃虚弱型闭经多由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减退、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肢冷、面色无华、精神疲乏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调理脾胃: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2. 补益气血:常用方剂有归脾汤、八珍汤等。
四、湿热蕴结型闭经湿热蕴结型闭经多由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稠厚、色深而多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清热利湿: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大腹泻散等。
2. 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神血宝石散、三黄石膏散等。
五、心肾不交型闭经心肾不交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不调、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补心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以上是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的介绍。
若遇到闭经问题,请尽早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以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
郝万山治疗闭经的验方

郝万山治疗闭经的验方
1. 茯苓四逆汤,这个方剂主要由茯苓、白术、甘草、干姜组成,具有温中健脾、温经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凝闭经、脾胃虚寒所致
的闭经。
2. 当归四逆汤,这个方剂主要由当归、白芍、生姜、甘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寒凝闭经的情况。
3. 芍药甘草汤,这个方剂主要由白芍、甘草组成,具有活血调经、缓解痛经的作用,适用于经血不畅、痛经引起的闭经。
4. 茯苓四逆加味汤,在茯苓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入当归、川芎、
红花等药物,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寒凝闭经、经血淤滞等情况。
5. 艾叶暖宫汤,这个方剂主要由艾叶、川芎、当归、生姜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的作用,适用于寒凝闭经、经血不畅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闭经的原因复杂多样,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调整。
此外,中医治疗闭经还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疗法,以及调整生活习惯、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措施。
最后,闭经属于疾病范畴,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方剂。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郝万山治疗闭经的验方,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闭经的中医治疗方略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成都610072 闭经的病因涉及范围广而复杂,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常有关,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食品污染的出现,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剧,以及避孕节育措施使用不当,均可引起生殖内分泌调节轴的功能失常,致使闭经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
对于闭经,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1 闭经的中医学认识中医学认为闭经的常见病因有虚实两种,虚者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致精血不足,冲任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湿壅滞致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临床亦可见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之虚实夹杂的病证[2]。
2 闭经的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闭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原则为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治疗方法主要有辨证分型治疗、辨证与辨病治疗、中成药治疗等,但需排除内科疾病和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闭经。
2·1中医辨证治疗2·1·1虚证(1)肾气虚血亏证。
症见初潮时间推迟,或因月经延后量少、色淡暗,渐至月经停闭,伴见腰酸,尿频,舌淡红,脉沉细。
治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选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或寿胎丸合四物汤加枸杞子、鸡血藤、益母草、红泽兰。
(2)肾阴虚精亏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红,渐至月经停闭,伴见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淡红,脉沉细。
治以滋肾养阴,活血调经,方选归肾丸加覆盆子、桑椹子、灸鳖甲、鸡血藤等。
(3)气血亏虚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渐至月经停闭,伴见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神倦乏力,唇舌色淡,脉缓无力。
治以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选人参养营汤或八珍汤加丹参、鸡血藤等。
(4)脾肾阳虚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暗,渐至月经停闭,伴见面色晦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性欲减退,夜尿增多,舌淡胖大,脉沉弱。
治以温肾健脾,活血通经,方选右归丸或二仙汤加川芎,桂枝、益母草等。
中医中药治疗闭经的方法

中医中药治疗闭经的方法女性朋友们如果是出现闭经的话身体就会逐渐的衰老,尤其是自己脸部的皱纹就会增加,甚至是脸上看起来黯淡无光的,如果是闭经超过3个月左右的话就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产生,甚至是可能导致绝经的情况出现,所以一定要引起注意的,通常来说还是通过中医中药的方法来治疗闭经的。
验方一处方:泽兰通经饮一支箭、牛膝、藁本、益母草,每付约120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付药,煎好分三碗,早中晚各一碗服下,疗效:15付一疗程,治愈率100%。
验方二处方:当归、白芍、赤芍、丹参、白术、桃仁、茯苓、肉苁蓉各15克、附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两次。
疗效:服药6--40剂,有效率达96.6%,治愈率为90%。
验方三处方:当归、白勺、元肉各15克、小麦60克、红枣20个、甘草10克。
用法:日1剂,水煎,服两次,一个月为1疗程。
疗效:连服2-3疗程,治愈率达100%。
泽兰叶10克,水鱼1只,米酒少许。
将活的水鱼用热水烫,使其排尿后,切开去肠脏。
泽兰叶研末,纳入水鱼腹内(甲与肉同用),加清水适量,放瓦盅内隔水炖熟,加少许米酒服食。
每隔l天1次,连服3—5次显效。
本方适用于阴虚血燥之闭经。
向日葵梗9克,猪爪250克。
先将猪爪(猪蹄壳)洗净,刮去污垢,用河沙在锅中炒泡,再淘洗干净后放入砂锅内,用文火煨炖至烂熟。
猪爪煨烂后,加入向日葵梗,煮几沸熬成浓汁,去渣,饮汁,每日2-3次,每次20-30毫升。
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之闭经。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医中药治疗闭经的方法是什么,大多数闭经的患者都是继发性闭经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的话还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缓解,甚至是好转的情况,不过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来对症下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女性闭经
中医对治疗女性闭经这个方面,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刘细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远嫁异域的公主。
西汉年间,乌孙国王昆莫为求熄烽怀柔,带着一千匹良马和许多珍宝献给汉武帝,请求汉武帝将一个女儿嫁给他。
汉武帝便派人核选宗室之女,江都王刘建之刘细君压魁。
刘细君有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容。
又能歌关舞,吟诗赋辞,才艺超群。
她兴冲冲的进宫方知是远嫁异域。
刘细君来到乌孙国,虽被封为第一夫人,但难有温暖可言。
终日忧心忡忡,积虑成疾,乃经水不通,乌孙国王派人医治也难有效。
汉武帝怜其艰苦,派使者送给刘细君生活用品及书籍。
刘细君闲来无事翻书,发现茜草乃通经行血之药,便试之,用茜草根煎酒服,一日即通。
令乌孙国医叹服不已。
但刘细君毕竟是奉旨远嫁,孤独的生活,艰难的岁月使她异常悲哀,最后还是抑郁而死。
从这个伤感的故事中,我们得知,中药之中的茜草对舒通经血确有显著的疗效。
从而在现今也不失其领域之重要地位。
不由得感慨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医济苍生111
2014年5月13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