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权威解读82
机构改革背景下对档案行政执法的思考

153作者简介:王瑞雪(1989— ),女,汉族,河南固始人。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部署,经中央备案审查通过,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复,《西安市机构改革方案》应运而生。
按照方案,市档案局(市档案馆)的行政职能划入市委办公厅,市档案馆仍作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不再保留市档案局牌子。
1月31日下午,西安市档案馆(局)举行了“西安市档案局”摘牌仪式,更名为西安市档案馆,其原有行政职能移交至西安市委办公厅,从原有的“局馆合一”转为“局馆分离”的管理体制。
如今,西安市机构改革已一年有余,如何在现行背景下提高档案执法能力和水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持续维护政府公信力,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档案法治环境,依然是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机构改革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影响《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重要变革”。
从“局馆合一”到“局馆分离”,在为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开辟了新局面的同时,也难免要迎来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一)档案机构改革对档案行政执法的积极影响一是改变了之前政事不分的档案工作格局。
以西安市为例,改革前局馆统一的模式,实际上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从法律角度上看,《档案法》在对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开展约束的同时,也对档案行政管理主体——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制约。
在局馆合一的模式下,档案文化事业机构与行政管理机构区分不清,难免面临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情况,既不符合政事分开的管理原则,也影响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局馆的分离,使原来的“两套班子一套人马”变为“两套班子两套人马”,有利于避免“局馆统一”带来的职能混淆、经费划拨与人员配备不明确等现实问题,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心履行行政职能,档案馆更好履行档案保管与利用等业务职能。
70年机构改革回顾

新中国70年政府机构改革历程回顾与成效政府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载体和保障。
作为上层建筑,政府机构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八次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了政府机构,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回顾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历程,以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为例,按照机构改革的主要特征和目标来划分,可大致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一)以精简机构、克服膨胀为主要特征和目标的政府机构改革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下设政务院,新中国的政府机构框架初步建立。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下设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政务院,其中政务院下设35个委、部、署、院。
随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通过,国务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政府机构设置进入正轨。
1954年后,随着各级机关的相继建立,政府机构开始增设,到1956年,国务院机构总数达81个。
为此,从1956年到1959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
1958年撤销合并了国家建设委员会等10多个单位,1959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和撤并。
从1960年到1964年,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政府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主要以事业单位为重点,对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同时进行精简。
但到1981年,国务院部委达52个、国务院工作部门达到100个,数量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
1982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机构改革启动。
这次改革对政府部门和机构进行了撤并,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100个减少为61个,国务院所属部委由52个裁并为42个。
全面解读2018年第十九届三中全会PPT模板

《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出台背景及意义
全会强调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
党和国家 机构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
还不完全适应
同 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还不完全适应
■ 全党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下决心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 的障碍和弊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必然要求
《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的主要内容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然要求
谢谢聆听
的步伐,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出台背景及意义
全会认为
开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好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对
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出台背景及意义
全会提出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 障。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点的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完 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 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试题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试题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认证人员未按照()要求,应当进入现场而未进入现场进行审核、检查或者审查的,属于出具虚假或者严重失实的认证结论。
A.认证方案B.审核方案C.认证规则D.认证程序2、设立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外方投资者应为在中国境外具有()年以上相应领域认证从业经历的机构。
A.1B.2C.3D.53、2003年1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该法规建立了既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认证认可管理制度。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4、产品质量应当(),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A.设计合格B.生产合格C.评估合格D.检验合格5、“十四五”质量认证工作,要坚持()的发展要求,以提升从业机构及人员能力为根本,着力提高服务发展水平;A.专业化B.规范化C.集约化D.市场化6、管理体系认证依据认证特性划分为( )个认证领域。
A.6B.7C.8D.97、认证监管中,()未按照认证规则要求,应当进入现场而未进入现场进行审核、检查或者审查的属于否决项。
A.认证人员B.实习审核员C.实习检查员D.观察员8、认证机构申请者应有()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
A.8B.9C.10D.119、2001年8月,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认监委,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
A.合格评定B.认证认可C.检验检测D.市场监管10、()是世界各国的王牌认证机构组成的最权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认证机构联盟组织。
A.国际认可论坛B.国际认证联盟C.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D.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11、认证机构出具虚假的认证结论,或者出具的认证结论严重失实的,撤销批准文件,并予公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负有直接责任的认证人员,()其执业资格。
深刻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丁元竹
【期刊名称】《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当前,全面贯彻落实《决定》和《方案》的精神和要求,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改革任务。
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咨询作用,于2018年3月1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邀请部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本刊从2018年第4期开始开设“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专栏,陆续刊登专家学者的发言。
【总页数】3页(P6-8)
【作者】丁元竹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又踏层峰望眼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诞生记
2.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要思想引领地方机构改革(上)
3.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稿和方案稿的说明
4.习近平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强调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习近平在深化党和
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强调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谈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谈谈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全国人大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对国务院现有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充分体现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和主题特色。
其中,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引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应急管理部将分散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消防)、民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地震局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国家减灾委、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等的应急管理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对全灾种的全流程和全方位的管理,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二、意义从实践来看,应急管理部的成立至少有三项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部门协同。
应急管理在本质上是集体协作。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整合了多个政府部门,有利于减少这些部门之间进行相互协作的难度,提升应急管理的协同绩效。
此外,随着社会力量的发展和国家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支持,以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其实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也有利于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对接,提升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绩效。
二是有利于流程优化。
一般公众通常不区分“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这两个概念,将应急管理主要理解为事后的应急响应。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风险无处不在,应急管理不但包括灾难发生之后的应急响应,也包括日常的预防和准备,以及灾后恢复。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将应急响应与日常管理统筹起来,有利于提升日常的预防与准备,推动风险的源头治理,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有利于标准统一。
按照现有的机构设置,应急管理的不同内容在不同政府部门的叫法也略有不同,例如,应急办系统通常将应急管理的流程区分为预防与准备、预警与监测、救援与处置和善后与恢复;在民政系统和减灾委系统,则叫做减灾、防灾、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流程。
机构编制法定化的三重意义及其改革面向

2019·11专题策划作者简介:谭波(1979—),男,河南商丘人,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摘要:机构编制法定化的提法,带来了潜在的“大编制”理念的融入,成为行政组织法治建设的“扳手”,也成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扭矩”。
实现编制资源的进一步法定统筹使用,做好党内编制法制与国家编制法制的衔接,促进编制违纪违法责任的坐实,才能更利于机构编制法定化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编制;法定化;改革中图分类号:D9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017渊2019冤11-0010-06机构编制法定化的三重意义及其改革面向谭波(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机构编制法定化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中的新提法。
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被作为第七部分,并且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机构编制法定化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保障”。
从表面看,机构编制法定化的含义似乎与之前的编制法制建设的提法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实际上它所带来的变化堪称质变,下一步其也将成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进器。
一、机构编制法定化的三重意义解读(一)机构编制法定化带来潜在的“大编制”理念《决定》第七部分明确提出:“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这一表述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传统视域下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编制”概念的理解。
一般来说,“广义的编制是指一个组织的职能、规格,该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各类机构的配置,人员定额和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等”,“狭义的编制是指一个组织的人员定额、各类人员结构及领导职数”咱1暂。
对“编制”的狭义界定其实恰好等于“三定”规定中的“定编制”所要表达的内涵,而对“编制”的广义界定则包含了“定机构”和“定编制”两个方面的内容,甚至还囊括了“定职能”的含义。
正确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系

正确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系作者:李君如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5期【摘要】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的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与此同时,又要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保证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根据十九大的战略部署,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及相配套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是一个“啃硬骨头”的重大改革举措。
特别是,这一举措不仅直接向当年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对象“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发起冲锋,而且强调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受到广泛关注。
而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关系。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的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与此同时,又要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保证改革的成功。
首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之所以会成为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由我们的制度特点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这是第一条。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是贯彻和落实这一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
其次,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新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就决定了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方向:一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二是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三是满足13亿多中国人民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需要;四是满足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意义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01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 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 合理设置地方机构
02
03
04
05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2.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领导人民 进行四个伟大,必须从组织机构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 解决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 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我们党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领导人民 进行四个伟大,必须从组织机构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 解决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 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权威解读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一)背景
十九届三中全会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京 召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 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 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 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 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 础上提出的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 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 建议名单,决定将这两个建议名单分别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 团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 随着“两会”的召开,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人选成为 新一届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新一届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实现国家机关领 导人员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的依法、有序更替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中全会聚焦改革形成惯例
与以往主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十九届三中全会聚焦深化机构改革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管 大方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管具体施工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二)意义
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作为上层建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需要适应社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基础变化而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 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 为解决当前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必须按照坚持和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一、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O V E R N A N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