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合集下载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_1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_1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摘要:生态风景园林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设施之一,是通过监理良好的任何自然环境,降低环境的破坏。

本文主要对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进行论述,积极推进城市美化。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方法一、前言在我国的城市园林中,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创造景观的措施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措施之一。

园林设计需要凸显植物本身的优势,将植物具有的各个特点完美的结合一起。

生态园林不但要将一般园林的设计经验灌注进去,并和生态理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遵循生态的相关知识和原理,通过建设科学的植物群落,讲究多样化、多层次和多结构,建立比较良好的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联系,以起到美化生态、降低环境破坏的目的。

植物是园林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也是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

植物可以让风景园林散发出活跃的气息.并带给观赏者一种充满生机的感觉。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有关部门和园林建设专家就以各种非生命物体,如假山、喷泉等作为园林建设的主要景观,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发展生态风景园林才是未来园林发展的方向。

因此,更多的园林设计师以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主体,使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各种草本素材,通过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实现了现代风景园林的建设,这种做法可以直接展现植物本身的美,给人一种贴近自然的感觉,并能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协调,改变生态环境.。

同时体现一种自然空间的美感.欣赏价值十足。

在进行园林设计和植物配置过程中,对于行道树花木都有很多种选择,而且这分析的是站在观赏者的角度、障碍物的高度、以及观赏者的位置和植物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其次是还要充分的考虑受到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由于季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成生态植物形成不同效果的障景。

二、对植物配置方法的分析1、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在园林植被的栽植上,还可以运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在道路的两侧栽培一到两行的植被,另外还可以运用规则式的手法配置一些耐荫灌木,对于裸露地表的区域来说可以栽植草坪或者地被植物。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摘要:植物是风景园林中最关键的元素,如果在设计时将植物配置与规划合理,那么整个风景园林设计可谓是成功了一半。

本文就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展开讨论,具体的阐述了植物造景的“三搭配”原则、植物配置方法以及园林设计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植物配置一、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功能1、植物是城市生态园林的空气调节器生物课中已经明确植物的巨大作用,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提高了空气质量;同时它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自身温度的同时释放大量的水蒸气,提高空气湿度,让空气更加清新。

因此它是生态园林设计的基础。

在绿化好的生态园林中,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到空气清晰、精神焕发,这正是植物释放出的大量氧气和水蒸气产生的效果,据调查,一般有绿化的区域比没有绿化区域的空气湿度高10%-20%。

2、植物是城市生态园林的气候改造者根据植物的生理机能,它不仅具有调节空气的作用,同时对于当地的气候也有较好的影响。

据调查,一般绿化好的城市,夏季中暑率很低,而冬季则较绿化不好或没有绿化的城市温度高出12℃。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所以,注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注重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让植物冬暖夏凉的作用得以体现已势在必行。

3、植物是城市噪音的消音器当今城市噪音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并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诸多伤害,科学证实,长时间处于噪音中的人容易出现精神不振、身心疲劳、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病症。

而植物,尤其是高大的树木会利用其浓密的枝叶将各种噪音有效地吸收和隔离。

研究证实,拥有良好树木覆盖的街道会降低5倍以上的噪音强度。

一、利用植物造景的“三搭配”原则利用植物造景能将大自然中的植物进行二次开发,既能改善周围环境的空气,又能美化生活环境。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遵循以下原则:1、品种搭配原则在园林设计中,植物品种的搭配至关重要,只有让景观一年四季都能给人不同的惊喜,园林设计才算成功。

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

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

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美化环境,还承担着生态保护、空气净化、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

在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必须考虑到其生态功能和风景效果,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美化环境:植物的色彩、形态、纹理和香气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2. 生态保护:植物可以改善土壤、水质和空气,有效阻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维护地质环境和生态平衡。

3. 调节气候: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温,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气候舒适度。

4. 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支撑了城市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5. 减少噪音:植物通过吸收声波和改变声传播途径,可以减少城市中的噪音污染。

由于不同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因此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对植物的功能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最佳的生态效果和美化效果。

植物的配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应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在植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其生长习性、适应性、观赏性和生态功能,以及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

2. 植物的组合:根据设计的要求和场地的特点,选择植物进行组合搭配,以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植物的组合应该注重色彩搭配、形态对比和层次分明,以增强景观的深度和层次感。

3. 植物的空间布局:根据景观布局和功能要求,合理布置植物的位置和分布,使其在空间中形成丰富的层次结构和环境气氛。

植物的空间布局要考虑到其生长需求、功能作用和景观效果,以实现最佳的空间利用效果和观赏效果。

4. 植物的维护管理:在植物配置中,要考虑到植物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合理规划植物的维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景观效果。

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其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风景效果的双重目标。

浅谈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浅谈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浅谈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摘要: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合理的植物配置是十分重要的,植物可以增强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感。

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遵循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发挥园林的观赏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规划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即为利用一系列草本植物(如灌木、乔木等)来创造景观,进而将植物自身的色彩美、线条美、形体美等予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植物配置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既可提高风景园林的艺术观赏性及绿化水平,又可体现出植物的群体美及个体美。

1.1科学规划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过程中,要对风景园林建设的地形特点、地理环境予以充分考虑,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地引入植物。

与此同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应该要尽量选择当地种类,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又能够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

此外,为了能够让风景园林设计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园林绿化部门可以在对本地植物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可以将一些已经引种成功的外来植物引入使用。

1.2优化布局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务必从植物景观的整体布局出发,根据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规划选择合适的植物总体框架。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在栽植的时候,可以科学的选择生态位置进行栽植。

2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2.1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科学合理配置树种。

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大多会选择乔木类,因乔木类花木的体量和观赏性特别强,为了突显花木的个体美,应采用孤植效果最佳,在庭院、草坪、道路交叉处或转折处、开阔的湖池岸边等地都可配置乔木类的树种。

2.2考察当地的土壤条件,科学合理配置树种。

比如银杏树和悬铃木等,虽然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喜土层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环境下生长。

还有大叶女贞在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栽培为最佳。

2.3参考环保的要求,科学合理配置树种。

前面已经讲到过每一种树木都有其不同的作用,所以在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浅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随着人们对绿化环境的重视,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植物配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设计目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植物生态学特点和审美要求等角度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浅析。

一、设计目的植物配置要根据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进行选择。

比如,如果设计目的是为了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那么应选取本土植物,根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在园区内建设湿地、林地、草地、花园等不同的生态空间。

如果设计目的是为了营造精神文化氛围,那么应选取具有文化特色的植物,如中国传统名花、盆栽等。

设计目的与植物配置的选择紧密相连,只有选择合适的植物才能达到设计目的。

二、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选择植物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的地理位置会有不同的微气候和土壤环境,需要根据土壤、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选取。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这样才能在园区的大环境中整合起来,达到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三、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植物配置也有很大影响。

选择适应环境的植物对生长发育、生产效益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保证绿化环境的整体协调性。

在气候条件相似的条件下,不同植物对人体健康影响、防风险、日照时间等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可忽略。

四、土壤质量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成败也有很大影响,在植物配置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依据土壤肥力、土壤类型、土壤湿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物,才能使园区内的植物成长得更健康,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五、植物生态学特点植物生态学特点也需要考虑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

植物种类不同,生态学特点也不同,比如生长速度、植株高度、生长习性等,因此需要对不同植物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

有一些植物在生长速度方面较快,生长高度较高,对于园区中的配套设施和其他植物造成的影响会与较小;而有一些植物生长速度比较缓慢,高度相对较低,植株比较矮小,适合用于景观小品的摆放或者搭配其他花卉。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的方式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的方式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的方式1.功能性配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具备一定的功能。

例如,通过选择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通过种植耐旱植物来节约水资源,通过种植具有吸音隔离功能的植物来减少噪音等。

通过合理配置功能性植物,可以为园林增加更多的生态价值。

2.色彩配置植物的颜色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选择红色和橙色的花卉可以营造出热情和活力的氛围,选择蓝色和紫色的花卉可以营造出温馨和宁静的氛围。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颜色的植物,可以使园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3.高低错落配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通过选择高低错落的植物配置方式可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在园林的中央区域选择高大的乔木,周围选择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可以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高度的植物,可以使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4.季节性配置生态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使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春季选择樱花和杜鹃等花卉,夏季选择蔷薇和玫瑰等花卉,秋季选择菊花和秋叶等植物,冬季选择松树和柳树等植物。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季节的植物,可以使园林四季皆有花开的美景。

5.生态环境适应性配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环境适应性,选择适合生长条件的植物。

例如,选择喜阳光的植物种类来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区域,选择喜阴凉的植物种类来种植在阴凉潮湿的区域。

通过合理配置适应生态环境的植物,可以使园林更加生态友好。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和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通过合理的功能性配置、色彩配置、高低错落配置、季节性配置和生态环境适应性配置等方式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浅谈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要点

浅谈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要点

浅谈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要点摘要:植物配置作为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优劣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好坏,影响到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和城市园林的品质。

文章分析了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提出植物配置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能够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城市园林设计思路相符合、绿化效果与艺术性同在的植物景观,从而提高城市园林的绿化质量,提升城市园林的品质。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1.1统一性原则在植物的选择上,成长的环境、适应的气候、植物的形体等方面都要做到统一调和。

在植物色彩方面,不要选择变化过度明显、比例安排不合适的植物,否则会出现复杂纷乱的感觉。

植物的安排也要遵循一定的比例,使得生态园林植物有序、合理,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除此之外,植物的选择还要和周围的建筑、基础设施等相协调,起到补足与美化环境的作用。

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相互协调,创造出一种舒适的环境,给人以放松的心态。

1.2生态性原则植物种类不同,其生态作用也各不相同,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将植物的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在充分利用植物资源的同时,也要避免植物物种间的竞争,从而构建起一个生态功能完善、结构科学、相对稳定的生态园林系统。

1.3美观性原则在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美观性的原则进行逐步的实现,这种目的的展现就是应该将生态型园林景观最大程度上进行大众审美的满足,这种思维与视野的满足可以缓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疲劳,展现生态型园林景观的特殊美感,实现艺术与科学的双重目的。

在进行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将植物造景的功能与相关的观赏价值进行进一步的展现,整体性的完善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按照人们对于植物的观赏眼光进行进一步的规划。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地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和生态性。

本文将围绕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

一、植物配置的重要性植物是园林景观的灵魂,植物配置直接影响整体园林景观的质量。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宜人的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而不合理的植物配置则会破坏景观的整体协调性,影响园林景观的美感。

植物还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植物种类在光照、水分、土壤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合理配置植物可以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同时也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改良。

1. 生态性原则: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生态平衡原则,植物配置应该符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植物进行配置。

2. 多样性原则:植物配置应该注重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的植物种类在颜色、形态、季节性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合理的植物搭配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3. 实用性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不仅要有艺术性,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比如可以根据植物的功能和特点来布置景观,比如用花木来做屏障,用攀援植物来做绿化墙等。

4. 季节性原则:考虑到不同季节对植物的影响,植物配置应该注重季节性植物的选择,让园林景观在不同季节都能展现出美丽的一面。

5. 区域性原则: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和功能要求,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布置方式,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园林风格。

1. 应用多层次布局:通过合理的层次布局,可以使植物的生长空间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还可以提升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2. 注重植物的协调搭配:在选择植物时要注重植物的色彩、形态、高矮、结构等因素的协调搭配,使整体景观更加和谐美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发表时间:2017-09-22T11:50:02.7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吴茵
[导读] 摘要: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合理的植物配置是十分重要的,植物可以增强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感。

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遵循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发挥园林的观赏效益和生态效益。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分院
摘要: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合理的植物配置是十分重要的,植物可以增强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感。

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遵循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发挥园林的观赏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规划
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即为利用一系列草本植物(如灌木、乔木等)来创造景观,进而将植物自身的色彩美、线条美、形体美等予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植物配置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既可提高风景园林的艺术观赏性及绿化水平,又可体现出植物的群体美及个体美。

1.1科学规划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过程中,要对风景园林建设的地形特点、地理环境予以充分考虑,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地引入植物。

与此同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应该要尽量选择当地种类,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又能够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

此外,为了能够让风景园林设计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园林绿化部门可以在对本地植物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可以将一些已经引种成功的外来植物引入使用。

1.2优化布局
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务必从植物景观的整体布局出发,根据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规划选择合适的植物总体框架。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在栽植的时候,可以科学的选择生态位置进行栽植。

2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
2.1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科学合理配置树种。

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大多会选择乔木类,因乔木类花木的体量和观赏性特别强,为了突显花木的个体美,应采用孤植效果最佳,在庭院、草坪、道路交叉处或转折处、开阔的湖池岸边等地都可配置乔木类的树种。

2.2考察当地的土壤条件,科学合理配置树种。

比如银杏树和悬铃木等,虽然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喜土层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环境下生长。

还有大叶女贞在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栽培为最佳。

2.3参考环保的要求,科学合理配置树种。

前面已经讲到过每一种树木都有其不同的作用,所以在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比如香樟树,因其具有树冠根广、枝繁叶茂、气势雄伟,且生长较快、冠形美观等优点,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其作为优良的庭院、街道和公园等风景区的园林绿化树。

香樟树还可以抵抗二氧化硫、臭氧等有害气体的侵袭,又有驱蚊等功效。

所以在城市园林或居民区配置树木时,应参考各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树种。

3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
3.1观花和观叶植物组合配置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形、气候、土壤多种多样,因此植物资源特别丰富,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树木宝库之一,是不少观赏树木的故乡,其中属于中国独有的银杏属、银杉属、福建柏属以及青檀属等奇特树种。

观赏树木都具有叶色漂亮且多变等特点。

比如银杏树,枫树、香樟树等,到了夏季香樟树作为街道两旁的观赏树,其郁郁葱葱的绿色映入眼帘十分清凉养眼,还有枫树到了秋季满目红色非常漂亮。

组合这些观赏树木和观花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观赏的时期。

同时,这些极具观赏性的树木也可独立放在街道两旁作为主景,而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3.2层次要鲜明
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美观而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就必须要做到层次和色彩搭配分明。

树叶与观花的颜色要互相搭配,搭配高矮不一的植物,如此便可凸显出观赏树木的色彩和层次。

还有每种树木的花开时间不同,有的在夏季开花、有的在秋季开花,为了能够延长观赏树木的观赏时间,可将不同花期的树种交替配置,如此就可延长观赏期。

3.3注意季节性的转变
生态风景园林景观里植物的配置一定要注意季节性的转变,避免出现单调和雷同的现象。

植物的配置要注意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景象。

按照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以下几种,如春天可选择桃树、紫荆,樱花等。

夏天较少,可选择蔷薇、月季等。

秋天比较多,比如桂花树、白桦树、红松、云杉等,特别是桂花树到了开花的季节,可谓是十里飘香,是秋天美化环境必不可少的一类树种。

冬天也相对较少,但自古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说明在冬季梅花树是不二选择,还有油松、龙柏等。

总的配置出来的效果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实体会到大自然的风光及其变化。

4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法
4.1树木种类的选择
在生态园林中,春季存在的观赏性植物有山桃、大山樱、秋子梨、榆叶梅等,而春季的观赏性植被有垂柳、小叶黄杨、金叶复叶槭等;秋季中常用的观赏性树木有木槿、桃叶卫矛、山楂等,还有叶子会变色的植物如五角枫、银杏、茶条槭、蒙古栎等观叶植被;冬季中具有观赏性的植被有忍冬、油松、华山松、红瑞木等植被。

生态园林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选用适宜的树木,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感。

4.2多层次搭配方法
错落有致的风景园林不仅能够缓解人的视觉疲劳还能够形成独特的景观形状体现地域特色。

通过对不同颜色树种和高低错落的树木搭配可以起到红绿相间、缤纷多彩、错落有致的效果。

例如通过对10m高的枫树、5m高的桧柏、3m高的红叶李、1m高的黄杨球的交叉配
置、错落排列来构成红、黄、绿等多层树丛的景观效果。

4.3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可以将观赏性的花和叶的植物组合起来,提高其观赏性;将花和树木结合起来,提高园林的层次感。

同时,可以运用对比、层次、背景等艺术手段,将植被的颜色、形态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园林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5美学艺术手法的应用
一是对比和衬托的应用。

对比与衬托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颜色和形态不同的植物配置上。

这不仅能给人一种协调感,也能够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

对比最典型的是高地错落的树木,衬托最典型的则是绿叶配红花。

二是动态与均衡的应用。

例如枫树、石楠多适合栽种在道路两旁,而柳树、松树则适宜栽在空旷处。

而植物的动态则是指的植物的四季变化,需要均衡分布由于四季变化而产生不同效果的植物,以达到和谐效果。

三是对层次与背景凸显手法的应用。

不同品种的花配置在一起,开花季节不同,可实现四季皆有花开的效果。

美学艺术手法的应用一是对比和衬托的应用。

对比与衬托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颜色和形态不同的植物配置上。

这不仅能给人一种协调感,也能够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

对比最典型的是高地错落的树木,衬托最典型的则是绿叶配红花。

二是动态与均衡的应用。

例如枫树、石楠多适合栽种在道路两旁,而柳树、松树则适宜栽在空旷处。

而植物的动态则是指的植物的四季变化,需要均衡分布由于四季变化而产生不同效果的植物,以达到和谐效果。

三是对层次与背景凸显手法的应用。

不同品种的花配置在一起,开花季节不同,可实现四季皆有花开的效果。

6结束语
城市生态园林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条件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作为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尤为重要。

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中,应认识到生态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并遵循植物配置相关原则,强化植物配置方案建设,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提高我国生态园林设计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熊忱忱.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环境与生活,2014,10:137,139.
[2]刘敬聪.浅谈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J].科技信息,2009,15:311.
[3]李爽.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