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的意义

创伤急救的意义
创伤急救的意义

创伤急救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原则

1、煤矿井下现场急救的概念

创伤急救,或者说创伤现场急救,是在事故创伤发生的现场实施的,以紧急挽救伤员生命或防止伤情恶化或发展(二次损伤)为目的的院前抢救措施的总称。

2、创伤现场急救的意义

煤矿创伤大体分为机械性、非机械性和爆炸性三大类,以机械性外伤为最多。致伤方式有冒顶、片帮、机械撞击或切、割、绞以及放炮、爆炸、触电、溺水、中毒及窒息等,以冒顶和爆炸为最严重。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当发生人身损伤事故时,应首先抢救伤员。对于机械创伤、触电、气体中毒、溺水等的伤员,采取及时的现场急救措施,对挽救伤员的生命或避免伤情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送医院治疗康复赢得宝贵的时间。如:冒顶埋人,现场及时救人,清除口、鼻中异物并进行人工呼吸,伤员即可立即得救;给血管破裂出血伤员及时止血,可防止休克,使生命得到挽救;脊柱骨折的伤员若能得到正确的搬运,可防止继发损伤,避免致残截瘫;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挽救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据统计,严重创伤引起休克的伤员中,有2/3在25分钟内死亡。而这2/3的伤员若能在25分钟内经有效急救处理,可以挽救50%的人的生命。实际上,对于已引起心跳骤停的伤员来说,可以挽救生命的时间只有4~6分钟。

大量事实表明:2分钟以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可达70%;4分钟以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可达43%;6分钟以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为10%;10分钟以后进行抢救的成功率更小。延误抢救时机,即使经过抢救伤员有了心跳与呼吸。却没有意识成为“植物人”,或更多的伤员因为失去抢救机会而死亡。若完全依赖医务人员抢救,就会耽误许多宝贵的时间,或使伤员失去生存的希望。因此,只有让每个人都懂得现场急救的知识,在现场直接实施抢救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挽救伤员的生命。由此可见,事故创伤的现场急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创伤现场急救的主要内容

创伤现场急救的主要有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按压)、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抗休克等内容。

4. 创伤现场急救的原则

矿井中发生火灾、爆炸、水灾、冒顶等事故后,可能出现中毒、窒息、烧伤、大出血、骨折等伤员。救护队到来之前,在场人员应对这些伤员进行及时、合适的急救,并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

⑴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即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后搬运。

⑵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⑶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二、伤情的判断与分类

在井下事故中,一旦出现大批伤员,一般是先救重伤员,后救轻伤员,那么伤员的伤情如何判断呢,下面做一下简单介绍:

首先检查心跳、呼吸和瞳孔三大体征;并观察伤员的神志情况。正常人心跳每分钟60~90次,严重创伤、大出血时,心跳多增快。正常人呼吸每分钟16~18次,垂危伤员呼吸多变快、变浅或不规则。正常人两侧瞳孔等大等圆,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医学上称之为对光反应存在。严重颅脑伤的伤员。两侧瞳孔可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正常入神志清楚,对外来刺激引起反应,伤势

严重的伤员神志模糊或昏迷,对外来刺激没有反应。通过以上简单地检查就可以将伤情的轻重做出初步的判断。

根据伤情的轻重大致可将伤员分为三类:

⑴危重伤员。外伤性窒息、心脏骤停、深度昏迷、严重休克、大出血等类伤员须立即抢救,并在严密观察或抢救下,迅速送到医院。

⑵重伤员。骨折及脱位、严重挤压伤、大而积软组织挫伤、内脏损伤等,这类伤员多需手术治疗。对需要做手术的应迅速送医院,对暂缓手术的应注意予防休克。

⑶轻伤员。软组织擦伤、裂伤、一般挫伤等,可在井口保健站进行处噬,不必送医院。

如遇到一个伤员有多处外伤或复合伤时,应先使伤员的呼吸道通畅、止住大出血和防止休克,其次处理骨折、最后处理一般伤口。

抢救伤员“三先三后”的原则是:

⑴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⑵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助抢救。并在密切监护下安全护送上井。

⑶伤员送至井口保健站或矿医院,应加强急救措施,确切判断伤情程度,在伤情稳定时可转送.医院,伤情不宜转送时,请上级医生前来协助抢救。

⑷在急救过程巾应做好记录,在伤员转送局医院时,一起送上,或由了解情况的工人急救员护送,并向局医院陈述抢救经过。

⑸井下发生重大事故时,在局调度室与卫生处的指导下,组织专人解脱伤员,抢救治疗。

三、心肺复苏

⑴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判断有无意识

轻轻摇动被抢救者的肩部。高声喊叫姓名,或喊“喂!你怎么啦?”若无反应,立即用手指甲掐人中或合谷穴,大约5秒钟。

2)呼救

一旦确定被抢救者神志昏迷.立即呼喊周围人前来协助抢救。煤矿井下不同于地面,若呼救无人,应抓紧抢救,不能因喊人延误抢救时机。

3)摆正体位

被抢救者的正确体位是仰卧位,头、颈、躯干应平直无扭曲。

如果被抢救者面部朝向,呈俯卧或侧卧位,应小心转动,使全身各部分呈为一个整体,慢慢转动,特别注意保护颈部,可一手托住颈部,一手扶着肩部,平稳地将其转动为仰卧位。接着解开上衣、皮带。

4)疏通呼吸道

应首先清除呼吸道异物,然后采用仰头抬颌(或抬颈)法,使下颌和咽喉间被拉紧,舌根被连带上提,打开呼吸道。

5)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在畅通呼吸道后,用耳贴近被抢救者的口鼻,头部侧向被抢救者的胸部,眼观其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有无气体排出,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若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4次(图7-3)。

6)判断有无脉搏.

颈动脉靠近心脏,易于反应心脏情况,同时颈部暴露,便于迅速触摸。方法

是:用食指及中指尖先触及被救者的喉结,然后向旁边滑移2~3厘米。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是否搏动.切忌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供血。若摸不到脉搏.可断定被救者心跳已停止.应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⑵心脏复苏

1)心前区叩击术

心脏停止跳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发生呼吸衰竭,抢救无效又导致心跳停止;另一种是一开始就出现心跳停止,如中毒、触电等情况下。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

图7-1心前区叩击术

在心脏停搏后半分钟内,心脏的应激性是增强的,叩击心前区,往往可使心脏复跳。

叩击位置:从左侧乳头到胸正中之间的部位都可以。操作方法:用手握拳,举到距离胸壁上方约一尺左右的高处,连续叩击3~5次,如图7-1所示,并观察脉搏、心音。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改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

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在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作心前区叩击术,如果叩击无效,应及时正确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操作方法是:

首先将伤员仰卧木板上或地上,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其胶鞋。救护者位

于伤员左侧,

手掌面与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面上,使双手重叠,置于伤员胸骨三

图7-2心脏按压

分之一处(其下方为心脏)(图7—2),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地、冲击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压,使胸骨压下3~4cm(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就可以了);按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利于心脏的舒张。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按压过快,心脏舒张不够充分,心室内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压过慢,动脉压力低,效果也不好。

使用此法时的注意事项是:

1)按压的力量应因人而异;对身强力壮的伤员,按压力量可大些;对年老体弱的伤员,力量宜小些。按压的力量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放在手掌根部,着力仅在胸骨处,切勿在心尖部按压,同时注意用力不能过猛,否则可致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引起气胸等。

2)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应同时施行,一般每按压心脏4次,作口对口吹气1次,如1人同时兼作此两种操作,则每按压心脏10~15次,较快地连续吹气2次。

3)按压显效时,可摸到颈总动脉、股动脉搏动,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口唇、皮肤转为红润。

⑶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3种(见图7-3、图7-4、图7-5)。

1)口对口吹气法

口对口吹气法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

图7—4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造成伤员吸气(图7—3)。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16次。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

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2)仰卧压胸法

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

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入肺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20次(图7—4)。

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SO2、NO2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进行。

3)俯卧压背法

此法与仰卧压胸法操作法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图7—5)。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排出肺内水分,因而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适合

四、止血

1. 出血的种类与判断

图7—5 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枢纽,血液在心肌节律收律收缩的推动下,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先后经过大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到达组织,当血液到达各器官组织的毛细血管时,其中一部分液体成分就从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渗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进行交换。此后,一部分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进入毛细血管,则静脉引导血液匝I流入心脏。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

通常把各种出.出血归纳为三类: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急,可随心脏的跳动从伤口向外喷射;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徐缓地从伤.口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呈水珠样从创面渗出,常找丕到咀显~出血点,可自行凝结。

在估计伤员失血多的时侯,应先判断是外出血还是内出血,是大血管破裂还是中、小血管破裂,以便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外出血使人一见可知,不易忽视,然而在紧急情况下,背部伤口出血或被衣服遮盖,外边看不到血迹常被忽视,应引起急救者的注意,尤其是内出血更要引起注意。当伤员出现而色苍白、出冷汗、口渴、脉快而弱、血压低四肢发凉、呼吸浅快、意识障碍等情况,而身体表而无血迹时,我们要考虑到伤员有内出血的可能性。

2. 止血法

止血方法很多,常用暂时性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指压止血法

即在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处,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

图7-6加垫屈肢止血法

此法是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暂时性止血措施;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立即寻找材料,准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⑵加垫屈肢止血法

当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果没有骨折和关节脱位,这时可采用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图7—6)。

在肘窝处或膝窝处放人叠好的毛巾或布卷,然后屈肘关节或屈膝关节,再用绷带或宽布条等将前臂与上臂或小腿与大腿固定。

⑶止血带止血法

图7-7止血带止血法

当上肢或下肢大出血时,在井下可就地取材,使用胶管或止血带等,压迫出血伤口的近心端进行止血(图7—7)。

1)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①在伤口近心端上方先加垫;

②急救者左手拿止血带,上端留5寸,紧贴加垫处;

③右手拿止血带长端,拉紧环绕伤肢伤口近心端上方两周,然后将止血带交左手中、食指夹紧;

④左手中、食指夹止血带,顺着肢体下拉成环;

⑤将上端一头插入环中拉紧固定,见图7—8;

⑥在上肢应扎在上臂的上1/3处,在下肢应扎在大腿的中下1/3处。

2)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①扎止血带前,应先将伤肢抬高,防止肢体远端因淤血而增加失血量。

②扎止血带时要有衬垫,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以免损伤皮下神经。

③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因其均有两根平行的骨干,骨间可通血流,

所以止血效果差。但在肢体离断后的残端可使用止血带,要尽量扎在靠近残端处。

④禁止扎在上臂的中段,以免压伤桡神经,引起腕下垂。

⑤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即达到阻断血流又不损伤周围组织为度。

⑥止血带止血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lh,太长可导致肢体坏死,太短会使出血、休克进一步恶化。因此使用止血带的伤员必须配有明显标志,并准确记录开始扎止血带的时间,每0.5~1h缓慢放松一次止血带,放松时间为1~3min,此时可抬高伤肢压迫局部止血;再扎止血带时应在稍高的平面上绑扎,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绑扎。使用止血带以不超过2h为宜,应尽快将伤员送到医院救治。

⑷加压包扎止血法

主要适用于静脉出血的止血。其方法是:将干净的纱布、毛巾或布料等盖在伤口处,然后用绷带或布条适当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压力的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而不影响伤肢血循环为宜。

五、创伤包扎

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加压包扎有止血作用;用夹板固定骨折的肢体时需要包扎,以减少继发损伤,也便于运送医院。

现场进行创伤包扎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撕成的布条等进行。包扎的方法如下:

⑴布条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该法适用于头部、颈部、腕部及胸部、腹部等处。将布条作环行重叠缠绕肢体数圈后即成。

2)螺旋包扎法。该法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把布条渐渐地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一半或1/3,呈螺旋形,尾部在原位上缠2圈后予以固定。

3)螺旋反折包扎法。该法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开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布条上面,另一手将布条自该点反折向下,并遮盖前圈的一半或1/3。各圈反折须排列整齐,反折头不宜在伤口和骨头突出部分。

4)“8”字包扎法。该法多用于关节处的包扎。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两圈,然后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圈向上,一圈向下,两圈在关节屈侧交叉,并压住前圈的1/2。

⑵毛巾包扎法

1)头顶部包扎法。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角拉向头后打结,两后角拉向下颌打结。或者是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前角拉向头后打结,然后两后角向前折矗,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如毛巾太短可接带子。

2)面部包扎法。将毛巾横置,盖住面部,向后拉紧毛巾的两端,在耳后将两端的上、下角交叉后分别打结,眼、鼻、嘴处剪洞。

3)下颌包扎法。将毛巾纵向折叠成四指宽的条状,在一端扎一小带,毛巾中间部分包住下颌,两端上提,小带经头顶部在另一侧耳前与毛巾交叉,然后小带绕前额及枕部与毛巾另一端打结。

4)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毛巾斜折放在伤侧肩部,腰边穿带子在上臂固定,叠角向上折,一角盖住肩的前部,从胸前拉向对侧腋下,另一角向上包住肩部,从后背拉向对侧腋下打结。

5)胸部包扎法。全胸包扎时,毛巾对折,腰边中间穿带子,由胸部围绕到背后打结固定。胸前的两片毛巾折成三角形,分别将角上提至肩部,包住双侧胸,

两角各加带过肩到背后与横带相遇打结。

背部包扎与胸部包扎法相同。

6)腹部包扎法。将毛巾斜对折,中间穿小带,小带的两部拉向后方,在腰部打结,使毛巾盖住腹部。将上、下两片毛巾的前角各扎一小带,分别绕过大腿根部与毛巾的后角在大腿外侧打结。

臂部包扎与腹部包扎法相同。

⑶包扎注意事项

1)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的异物(如煤块、矸石等)应去除,但深部异物需运至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

3)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不可过松或过紧,结头不要打在伤口上,应使伤员体位舒适,绷扎部位应维持在功能位置。

4)脱出的内脏不可纳回纺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

5)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cm。

六、骨折临时固定

骨折固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防止因骨折端移位而刺伤邻近组织、血管、神经,也是防止创伤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⑴操作要点

1)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应使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物品。手边没有时,可就地取材,如板皮、树枝、木板、木棍、硬纸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均可代替。必要时也可将受伤肢体固定于伤员健侧肢体上,如下肢骨折可与健侧绑在一起,伤指可与邻指固定在一起。若骨折断端错位,救护时暂不要复位,即使断端已穿破皮肤露出外面,也不可进行复位,而应按受伤原状包扎固定。

2)骨折固定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在肩、肘、腕、股、膝、踝等关节处应垫棉花或衣物,以免压破关节处皮肤,固定应以伤肢不能活动为度,不可过松或过紧。

3)搬运时要做到轻、快、稳。

⑵固定方法

1)上臂骨折。于患侧腋窝内垫以棉垫或毛巾,在上臂外侧安放垫衬好的夹板或其他代用物,绑扎后,使肘关节屈曲90°,将患肢捆于胸前,再用毛巾或布条将其悬吊于胸前。

2)前臂及手部骨折。用衬好的两块夹板或代用物,分别置放在患侧前臂及手的掌侧及背侧,以布带绑好,再以毛巾或布条将臂吊于胸前。

3)大腿骨折。用长木板放在患肢及躯干外侧,半髋关节、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腿中段、踝关节同时固定。

4)小腿骨折。用长、宽合适的木夹板2块,自大腿上段至踝关节分别在内外2侧捆绑固定。

5)骨盆骨折。用衣物将骨盆部包扎住,并将伤员两下肢互相捆绑在一起,膝、踝间加以软垫,曲髋、曲膝。要多人将伤员仰卧平托在木板担架上。有骨盆骨折者,应注意检查有无内脏损伤及内出血。

6)锁骨骨折

以绷带作“∞”形固定,固定时双臂应向后伸。

七、伤员搬运

井下条件复杂,道路不畅,转运伤员要尽量做到轻、稳、快。没有经过初步固定、止血、包扎和抢救的伤员,一般不应转运。搬运时应做到不增加伤员的痛苦,避免造成新的损伤及合并症。搬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⑴呼吸、心跳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搬运。若没有懂得复苏技术的人员时,则可为争取抢救的时间而迅速向外搬运,去迎接救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

⑵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要把肩部稍垫高,使头部后仰,面部偏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和偏卧位,以防胃内呕吐物或舌头后坠堵塞气管而造成窒息,注意随时都要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⑶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风筒、刮板输送机槽、绳网等运送,但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运送。

⑷对一般伤员均应先行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护后,再进行转运。

⑸一般外伤的伤员,可平卧在担架上,伤肢抬高;胸部外伤的伤员可取半坐位;有开放性气胸者,需封闭包扎后,才可转运。腹腔部内脏损伤的伤员,可平卧,用宽布带将腹腔部捆在担架上,以减轻痛苦及出血。骨盆骨折的伤员可仰卧在硬板担架上,曲髋、曲膝、膝下垫软枕或衣物,用布带将骨盆捆在担架上。

⑹搬运胸、腰椎损伤的伤员时,先把硬板担架放在伤员旁边,由专人照顾患处,另有两三人在保持脊柱伸直位,同时用力轻轻将伤员推滚到担架上,推动时用力大小、快慢要保持一致,要保证伤员脊柱不弯曲。伤员在硬板担架上取仰卧位,受伤部位垫上薄垫或衣物,使脊柱呈过伸位,严禁坐位或肩背式搬运。

⑺对脊柱损伤的伤员,要严禁让其坐起、站立和行走。也不能用一人抬头、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运,因为当脊柱损伤后,再弯曲活动时,有可能损伤脊髓而造成伤员截瘫甚至突然死亡,所以在搬运时要十分小心。

在搬运颈椎损伤的伤员时,要专有一人抱持伤员的头部,轻轻地向水平方向牵引,并且固定在中立位,不使颈椎弯曲,严禁左右转动。搬运者多人双手分别托住颈肩部、胸腰部、臀部及两下肢,同时用力移上担架,取仰卧位。担架应用硬木板,肩下应垫软枕或衣物,使颈椎呈伸展样(颈下不可垫衣物),头部两侧用衣物固定,防止颈部扭转,且忌抬头。若伤员的头和颈已处于曲歪位置,则需按其自然固有姿势固定,不可勉强纠正,以避免损伤脊髓而造成高位截瘫,甚至突然死亡。

⑻转运时应让伤员的头部在后面,随行的救护人员要时刻注意伤员的面色、呼吸、脉搏,必要时要及时抢救。随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继续出血、固定是否牢靠,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走上下山时,应尽量保持担架平衡,防止伤员从担架上翻滚下来。

⑼运送到井上,应向接管医生详细介绍受伤情况及检查、抢救经过。

八、不同事故创伤的现场急救方法

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据统计,现场急救搞得好,可减少20%伤员的死亡;人员受伤害后,2min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70%,4~5min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43%,15min以后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则较低。

1. 有害气体中毒与窒息的急救

1)迅速将伤员抬离中毒环境,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取平卧位。

2)尽快请除中毒者口、鼻内防碍呼吸的粘液、血块等,使伤员仰头抬颌解除舌根下坠,以通畅呼吸道。

3)解开伤员的衣扣、裤带、注意保暖。

4)呼吸微弱或已停止,应立即做人工呼吸。

5)有条件时应给中毒者吸氧,即使呼吸正常也要吸氧,在没得到氧之前,必须做人工呼吸。

6)心脏停止跳动者,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进行复苏。

7)呼吸恢复正常后。用担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治疗,注意不要让伤员自己行走。

2. 对外伤人员的急救

⑴对烧伤人员的急救

矿工烧伤的急救要点可概括为灭、查、防、包、送5个字。

灭:扑灭伤员身上的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缩短烧伤时间。

查:检查伤员呼吸、心跳情况;检查是否有其他外伤或有害气体中毒;对爆炸冲击烧伤伤员,应特别注意有无颅脑或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

防:要防止休克、窒息、创面污染。伤员因疼痛和恐惧发生休克时或发生急性喉头梗阻而窒息时,可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为了减少创面的污染和损伤,在现场检查和搬运伤员时,伤员的衣服可以不脱、不剪开。

包: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外,对创面一般不作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以保持表皮。

送:把严重伤员迅速送往医院。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并随时观察伤情。

⑵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对这类伤员,首先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急救处理。止血的方法随出血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出血的种类有:①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而且是从伤口向外喷射。②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色,血流缓慢而均匀。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像水珠似的从伤口流出。

对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干净布条包扎伤口即可,大的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对于动脉出血应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加压包扎止血法及止血带止血法。

对于因内伤而咯血的伤员,首先使其取半躺半坐的姿势,以利于呼吸和预防窒息,然后,劝慰伤员平稳呼吸,不要惊慌,以免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使出血量增多。最后等待医生下井急救或护送出井就医。

⑶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对骨折者,首先用毛巾或衣服作衬垫,然后就地取用木棍、木板、竹笆片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后,抬送医院。对受挤压的肢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电缆皮,以免加重伤情。

3. 对溺水者的急救

溺水是人体全身淹没在水中,呼吸道被异物堵塞或由于喉头痉挛引起的窒息和死亡的伤害。煤矿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由于水势急,冲力大,躲避不及就会被水冲走,遭致水淹。

溺水者被救出水后,呼吸、心跳都已停止,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者称溺死。如呼吸停止而心跳尚未停止称近乎溺死。

溺冰的急救措施如下:

⑴救出伤员

首先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立即送到较温暖,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抢救。松开腰带,脱掉湿衣服,盖上干衣服,不使受凉。从现场至安全地点搬运时,应采

取俯卧位,头低脚高位。

⑵检查

以最快的速度检查溺水者的口、鼻因井下透水中泥沙、含量多,应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泥沙与污物,擦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检查有无其它合并伤。

⑶控水

呼吸道有水阻塞者可先行控水,但要尽量缩短控水时间,以免耽误抢救时机,控水时尤其要注意防止胃中液体吸入肺中。控水的方法如下:

1)使溺水者取俯卧位,救护者骑跨于伤员大腿两侧,用双手抱住伤员腹部向上提,使水流出。

2)急救者一腿跪地,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急救者的另一腿的大腿上使头朝下,并压其背部,使水流出。

3)将溺水者扛于急救者的肩上,急救者上、下耸肩或快步奔走使水溺出。

⑷人工呼吸

溺水者的呼吸已停止,心跳未停,立即做人工呼吸。

⑸胸外心脏按压

呼吸、心跳已停或呼吸已停、心跳微弱,立即进行心脏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 触电的急救

触电的急救要点:

⑴立即切断与带电物体的接触

1)以最快速度切断电源;

2)无法切断电源时,应设法使带电体直接接地;

3)以上两项做不到时,立即用干木棒等绝缘物体将人与带电体分开。

⑵人工呼吸

若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乎吸,口对口吹气法为好。

⑶胸外心脏按压

发现伤员心跳停止或心音微弱.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口对口人工呼吸。

⑷伤口处理

局部电击伤的伤口应早期清创处理,创面易暴露,不易包扎。以防组织腐烂、感染。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休克等情况。 2、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固定用物,避免神经、血管、骨骼及软组织的再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 3、了解伤员心里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物品:1、制式材料:各型号夹板、三角巾宽带和窄带数条、衬垫、绷带、颈托、腰部固定带等。 2、就便材料:布条、毛巾、雨伞、木棍、木板、纸板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骨折固定部位选择适宜体位 【方法】 1、锁骨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垫衬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窄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固定(将窄带一端由肩部绕过腋下,另一端由腋下绕过肩部)→拉紧三角巾的两端于背部打结→打结处加垫衬垫→尽量使两肩后张以达到锁骨固定效果→松紧适度→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2、上臂闭合性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在将要放置夹板部位垫衬垫(环绕上臂)→选择适宜长短不一的夹板两块(长夹板长度: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短夹板长度:不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或夹板一块→将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将短夹板置于上臂前内侧(一块夹板时置于外侧)→取绷带或带状物在上臂骨折部位上、下两端进行打结固定→再在适宜位置加一条固定带,使夹板固定牢靠→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若无夹板,也可用两块三角巾或绷带,一块将上臂呈90°悬吊于胸前→另一块叠成宽带状→将伤肢上臂与胸部固定在一起→松紧适宜→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3、大腿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大腿的外侧和内侧(长夹板的长度自腋下至脚跟,短夹板的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脚跟)→在骨隆突处、关节处和空隙处加衬垫→固定带分别置于在骨折上下端、腋下或腰部及关节上下处→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将固定带分别打结固定(足踝用“8”字形固定,脚与小腿部呈直角功能位)→若无夹板,也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中间加衬垫→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固定在一起→固定带松紧适宜→观察并记录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4、颈、腰椎损伤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环境安全可进行施救→呼叫伤员→确认伤情(伤员诉颈、腰部疼痛)→呼叫助手→准备用物(颈托、腰部固定带)→运用五拳法(头锁,胸锁,肩锁,改良肩锁,胸背锁)按步骤分别稳定及固定伤员头颈部→首先术者用“头锁”法,稳定伤员头部→助手检查伤员伤情(检查部位:头顶、额部、眼眶、鼻梁部、下

常见创伤急救办法

事故应急救援基本知识 【自救、互救、创伤急救】 车间可能造成的伤害有:电击伤、热烧伤、骨折、大量出血、溺水等。 ㈠、电击伤 1、什么叫电击伤? 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雷击也是一种电击伤。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至。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2、触电是如何造成的? ⑴、带电违章操作设备,造成操作人员触电。 ⑵、电气设备发生漏电现象,周围人员没有察觉,导致周围作业人员触电。 ⑶、管理不到位,没有执行停送电制度,误操作导致触电。 3、电击伤会出现发生哪些症状? ⑴、心搏停止;⑵、心律失常;⑶、呼吸衰竭;⑷、肌肉疼痛和紧缩;⑸、癫痫发作;⑹、麻木和刺痛;⑺、意识不清。 4、发现触电人员该如何抢救? 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作为救助者必须争分夺秒,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现有条件,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绝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这样不仅使触电者再次充当导体增加了电流的损伤,而且使救助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电击的威胁。 ⑴、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关闭电源:如触电发生在家中,可迅速采取拔去电源插座、关闭电源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刀的办法切断电流。 b.斩断电路:如果在野外郊游、施工时因碰触被刮断在地的电线而触电,可用木柄干燥的大刀、斧头、铁锹等斩断电线,中断电流。 c.挑开电线:如果人的躯体因触及下垂的电线被击倒,电线与躯体连接下很紧密,附近又无法找到电源开关,救助者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竹竿、手杖等绝缘物将接触人身体的电线挑开。 d.拉开触电者:触电者的手部如果与电线连接紧密,无法挑开,可用大的干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教学文案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一、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压包扎法: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这种方法急救中最常用。 2.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成四头带加压包,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常用于颈部、臂部等较深伤口。 3.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4.屈曲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窝内放置绵纱垫、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布带作"8"字固定。注意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能使用,因此法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止血带止血: 适用于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多或经其它急救止血无效者。常用气囊止血带或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急救时可用布带、绳索、三角巾或毛巾替代,称绞紧止血法。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止血带必须上在伤口的近心端,肘关节以下的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上臂,膝关节以下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大腿。 2.在上止血带前先包一层布或单衣。 3.上止血带之前应抬高患肢2~3分钟,以增加静脉回心血流量。 4.应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5~6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3~5分钟;松开止血带之前用手压迫动脉于近端。 5.扎止血带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好。 6.不可用电线、铁丝等作止血带用。

具体操作方法:橡皮带止血法:先在止血带部位垫一层布或单衣,再左手拇食中指持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绕肢体缠2~3圈,并将橡皮带未端压在紧缠的橡皮管下固定。 绞紧止血法:先垫衬垫,再将带系在垫上绕肢体一圈打结,在结下穿一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最后将棒固定在肢体上。 二、包扎 包扎在急救中应用广泛,其主要目的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敷料减少污染,固定骨折与关节,减少疼痛。常用的材料有三角巾、多头带、绷带,亦可用毛巾、手绢、布单、衣物等替代。 1.一般伤口包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迅速暴露伤口并检查,采用急救措施。 (2)有条件者应对伤口妥善处理,如清除伤口周围油污,碘酒、酒精消毒皮肤等。(3)包扎材料,尤其是直接覆盖伤口的纱布应严格无菌,没有时亦应尽量用相对干净的材料覆盖,如清洁毛巾、衣服、布类等。 (4)包扎不能过紧过松。 (5)包扎打结或用别针固定的位置,应在肢体外侧面或前面。 2.特殊损伤的包扎: (1)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包扎:用干净的碗扣在伤口上,或者有敷料或其它布类做成大于伤口的圆环;放在伤口周围,然后包扎,以免包扎时骨折片陷入颅内;同时保护膨出的脑组织。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的紧急处理 就拿常见的脚扭伤来说,扭伤后局部会迅速肿胀、淤血、皮肤青紫,这时候要用冷敷,不要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用碎冰装在塑料袋里,外面裹上毛巾,贴在受伤部位冷敷。也可用红花油、正骨水、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外用药活血化瘀,其他部位的软组织损伤也按这个原则进行处理。 二、烧烫伤的紧急处理 如果是轻度的、小面积的烫伤,可以用一些烫伤膏或者牙膏涂抹在烫伤创面,以减轻疼痛。如果是重度的大面积的烫伤,要赶快到医院烧伤科进行治疗。 三、被动物咬伤的紧急处理 如果被狗或猫咬伤、抓伤,可以用清水反复冲洗,将伤口内的污血挤出来,防止毒素吸收。如果伤口很深,要去医院进行专业清创。这样的伤口一般不用缝合,可以使用消炎药,让伤口自己愈合。并且一定到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 四、四肢骨折脱位的紧急处理 骨折脱位的处理原则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首先是止血,一般用局部压迫的方法止血,然后用纱布或者手绢、毛巾之类的东西覆盖,用绷带包扎紧,用夹板把肢体固定住,这样能

减轻骨折移位引起的疼痛,减少出血,防止骨折刺伤血管神经。 五、各种器官损伤或皮肤裂伤的紧急处理 胸部创伤:要用纱布或手绢按住伤口,然后在纱布上盖上不透气的塑料,用胶布固定,使伤口封闭,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及时送往医院。腹部外伤:如果是钝挫伤,会引起肝、脾、肾脏破裂,导致大量内出血,严重者有生命危险。要让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使腹肌放松。将伤口包扎,如果有肠管露出,千万不要把它放回去,要及时送往医院。头部创伤:头皮外伤由于血供丰富,出血量会很大,要迅速按压止血,赶快到医院进行清创缝合,做进一步检查。如果脑部损伤,会出现呕吐、头疼、昏迷,要让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不要让呕吐物堵住气道引起窒息,迅速呼叫救护车送到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

创伤急救措施

创伤急救措施 1、创伤急救基本要求: ?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 救治。 ?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平躺,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外部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 伤的可能性。 ?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复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 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2、止血急救 ?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复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 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

血量。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扎紧时间不宜超过 4 小时。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用。 ?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 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 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救治。若送医院途中较长,可给伤员 饮用少量糖盐水。 3、骨折急救 ?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 止伤势恶化。开放性骨折,伴有大量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 用干净布片复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 伤口内。 ?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它代替物放置在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必须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只能采用抬颏使 气道畅通,不能再将头部后仰移动或转动头部,以免引起截瘫或死亡。 ?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躺在平硬的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要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4、颅脑外伤 应使伤员平卧,保持气道通畅,若有呕吐,应扶好头部和身体,使 头部和身体同时转动,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耳鼻有液体流出时, 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于降低颅内压力。也不可用

常见创伤的现场急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常见创伤的现场急救 导语:四肢骨折立即用夹板,如无夹板,可木棍或树枝等临时固定骨折处,注意其长度要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二关节距离。 创伤是最常见的急症,据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伤、运动过度造成的互相冲撞、遭遇暴力和日常生活中的不慎碰撞和跌倒等引起的各类创伤,其呼救数始终占全年救护量的首位,大约占全年院前急救人数的30%~40%。由于这类伤员发生突然,伤情极其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意外事件,应当及时、高效地进行现场急救。 首先,应立即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电话中简单叙述伤员的数量、伤情、出事地点等,以便救护人员准备急救设备和及时到达事故现场。 现场急救,对不同的症状及时进行现场对症处理: 出血皮肤少量出血,可用消毒纱布(如无消毒纱布,则应就地取材,选用毛巾、布带等柔韧的类纱布物)压迫止血后包扎;喷射状出血,说明动脉破裂,应用钳夹血管止血,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可在出血伤口上端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动脉血管,用手指或手掌将血管压迫在所在部位的骨头上止血;对四肢出血,一般可用止血带或毛巾、手绢等扎在近心端,扎一小时放松2分钟。如出血过多或已休克者,应先在现场输血和补液后转送病人。 颅脑伤急救者应清除伤员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头偏向一侧,牵拉出舌头,以防舌头后坠和呕吐物返流到气管,造成窒息。如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切勿用棉球、纱布或其它物品堵塞,以免造成血液返流,引起颅内压升高,细菌也趁机逆行至颅内引起脑膜炎。此时,急救者应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轻擦流出的血液,保持局部清洁,并将病

常见创伤的急救护理

常见创伤的急救护理 创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伤是指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组织结构的破坏。狭义的创伤是指机械致伤因子造成机体的结构完整性破坏。按创伤的严重程度及依轻重缓急的处理顺序分为三类:危重伤、重伤、轻伤。 1.危重伤:创伤严重,伤员有生命危险,需行紧急救命手术或治疗。生命体征表现:呼吸<10次/分或>35次/分,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脉搏≥120次/分或<50次/分,意识障碍严重。如窒息、内脏大出血、颅脑伤合并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张力性气胸等。 2.重伤:伤员生命体征稳定,需手术治疗,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及适当检查,可力争在伤后12小时内急救处理者。如胸外伤不伴有呼吸衰竭、胸腹贯通伤而无大出血可能、深部软组织伤未发生休克等。此类伤员需严密观察,防止因处理不及时而转为危重伤员。 3.轻伤:伤员意识清楚,无生命危险,现场无须特殊处理,手术可延至伤后12小时处理。如为感染的软组织伤、闭合性四肢骨折、局限性烧伤等。 头部创伤 颅脑损伤可涉及头皮、颅骨和脑,其中心问题是脑损伤。 一、发病机制 1.加速性损伤(如木棒伤)主要发生在着力点下面的脑组织,故也称为冲击伤,而着力点对应部位产生的脑损伤称为对冲伤。 2.减速性损伤(如坠落伤)损伤着力点下方的脑组织,着力点侧因脑组织向着力点大幅运动,脑表面与颅前窝底或颅中窝底的粗糙凹凸不平骨面相摩擦,而产生对冲性脑损伤。 3.挤压性损伤(如头部被车轮碾轧伤)暴力从两个相对方向同时向颅中心部集中,除两个着力点部位的脑损伤外,脑中间结构损伤亦较严重,脑干受两侧来的外力挤压向下移位,中脑嵌于小脑幕裂孔和延髓嵌入枕骨大孔而致伤。 4.挥鞭样损伤暴力作用于躯体部造成头颈过度伸展,继而又向前过度屈曲造成躯干和颈髓上部损伤,此时颈部还可造成椎骨骨折或脱位,椎间盘脱出及高位颈髓和神经根损伤。 5.综合性损伤在以上四种因素中,同时三种或三种以上作用下颅脑所受的损伤称综合性损伤,这种损伤极严重,死亡率极高。 二、病情评估 1.病史 重点了解受伤机制和着力部位。 2.意识状态 是反映颅脑伤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也是反映脑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法进行评定,并记录。 GCS计分标准 睁眼反应(计分)言语反应(计分)运动反应(计分)自动睁眼 4 回答正确 5 按吩咐动作 6 呼唤睁眼 3 答非所问 4 刺痛能定位 5 刺激睁眼 2 胡言乱语 3 刺痛能躲避 4 不睁眼 1 只能发音 2 刺痛肢体屈曲反应 3 不能发音 1 刺痛肢体过伸反应 2 不能运动 1 注:总分为13~15分为轻型颅脑损伤,9~12分为中型颅脑损伤,3~8分重型颅脑损伤,计分越低,预后越差。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程图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止血是否有效等情况。 2、评估需要包扎伤口的部位及伤情(割伤、淤伤、刺伤、枪伤、挫裂伤等),确定是否清创及包扎方法,正确选择用物。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物品:1、制式材料:无菌敷料(棉垫、纱布)、无菌容器、绷带、三角巾、胶带,伤情记录卡等。 2、就便材料:纱巾、围巾、布条、毛巾、手绢、碗等。 环境:安全、相对清洁 体位:根据伤情选适宜体位。 【方法】 一、三角巾包扎技术 1、平结(也称外科结和方结)打结技术 将三角巾展开→左右手分别持两底角→右手持右侧底角向左手持底角环绕打结→再用左手持左侧底角向右手持底角环绕打结→打结完成。解开时将任意一角延U型结口一侧

拉直,即可迅速解开。 2、头顶部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顶部外伤。 取适宜体位→摘取伤员眼睛等饰物→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三角巾底边反折→正中置于伤员前额处→顶角经头顶垂于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扎紧→压住顶角→在枕部交叉→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固定(避开伤口和骨隆突出处)→将顶角向上反折嵌入底边→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3、风帽式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部多发伤。 分别将三角巾顶角、底边中点打结待用→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将顶角结置于额前→底边结置于枕后→将两底边拉紧并向外反折→交叉包绕下颌部后绕至枕后→在预先做成底边结上打结→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4、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胸背部受伤及肩部等受伤。 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发生气胸伤员应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将加带三角巾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垂在背部→三角巾底边中央正位于伤部下侧→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顶角上的小带将顶角于底边连接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5、单肩燕尾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作者:————————————————————————————————日期:

创伤抢救流程 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城市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不一定比基本生命支持的最终救治效果好。?创伤病人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1h内,此即刻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的破裂及呼吸道阻塞等。这类病人基本都死于现场,称为现场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人可能被救活,这是院前急救的难点。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h内,称为早期死亡,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这类病人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白金10分钟”期间是以减少或避免心脏停跳发生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为了达到改进创伤救治的效果,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要向“白金10分钟”努力。 诊断依据?1、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存在的外伤史,清醒者可出现伤处疼痛。?2、全身有一处或多处伤痕。 3、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救治原则 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 6.对合并胸腹腔何扭曲。?5.骨折需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7.离断指(肢)体、耳廓、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 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不能在现场拔出。 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 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转送注意事项?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3.必要时心电监测。4.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继续途中抢救。?5.对于无法控制的胸、腹腔内脏出血导致的低血压状态,不要把血压升到正常做为复苏目标,以收缩压80mmHg。平均压50~60mmHg,心率<120/min,SaO2>96%(外周灌注使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显示出来结果)即可。 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 到达现场,询问病史,判断为颅脑创伤 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

常见创伤急救2-40题

一、单选题 1、休克的失血量达血容量的32%,休克的分级是:()B A、Ⅳ级; B、Ⅲ级; C、Ⅱ级; D、Ⅰ级。 2、大量失血可定义为3小时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量的()B A、1; B、1/2; C、1/3; D、1/4。 3、目前最常用的复苏液体()C A、胶体溶液; B、高渗盐溶液; C、乳酸林格液; D、血液成分。 4、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时应用血或血制品是必要的。C A、10%; B、20%; C、30%; D、40%。 5、新的复苏目标应是()小时内使心脏指数、氧输送、氧消耗、血乳酸、碱缺失、胃粘膜内pH等反映组织灌注的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D { A、8; B、12; C、16; D、24。 6、骨骼肌通常能忍受局部缺血达()小时而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A A、4; B、6; C、8; D、10。 7、挤压伤灾难现场的静脉补液治疗的目标是保证每小时尿量超过()C A、100ml; B、200ml; C、300ml; D、400ml。 8、颅脑外伤严重且致命,病史采集应在()分钟内完成B A、1; B、2; C、3; D、4。 9、气胸的穿刺位置多为锁骨中线第()肋骨A A、2; B、3; C、4; D、5。 10、颈6神经根支配的主要肌肉B ! A、三角肌、肱二头肌; B、桡侧伸腕肌; C、肱三头肌; D、指神屈肌。 11、腰2神经根支配的主要肌肉A A、髂腰肌; B、股四头肌; C、胫前肌; D、提睾肌。 12、对污染的新鲜开放性骨折,至少在伤后()小时内施行清创术,可以避免发生感染C A、2-4; B、4-6; C、6-8; D、8-10。 13、多发伤的紧急治疗原则即“黄金()小时”原则A

常见创伤处理及急救措施

常见创伤处理及急救措施 常见创伤处理及急救措施 ㈠、电击伤 1、什么叫电击伤? 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雷击也是一种电击伤。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张,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至。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2、触电是如何造成的? ⑴、带电违章操作设备,造成操作人员触电。 ⑵、电气设备发生漏电现象,周围人员没有察觉,导致周围作业人员触电。⑶、管理不到位,没有执行停送电制度,误操作导致触电。 3、电击伤会出现发生哪些症状? ⑴、心搏停止;⑵、心律失常;⑶、呼吸衰竭;⑷、肌肉疼痛和紧缩;⑸、癫痫发作;⑹、麻木和刺痛;⑺、意识不清。 4、发现触电人员该如何抢救? 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作为救助者必须争分夺秒,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现有条件,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绝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这样不仅使触电者再次充当导体增加了电流的损伤,

而且使救助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电击的威胁。 ⑴、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关闭电源:如触电发生在家中,可迅速采取拔去电源插座、关闭电源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刀的办法切断电流。 b.斩断电路:如果在野外郊游、施工时因碰触被刮断在地的电线而触电,可用木柄干燥的大刀、斧头、铁锹等斩断电线,中断电流。 c.挑开电线:如果人的躯体因触及下垂的电线被击倒,电线与躯体连接下很紧密,附近又无法找到电源开关,救助者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竹竿、手杖等绝缘物将接触人身体的电线挑开。 d.拉开触电者:触电者的手部如果与电线连接紧密,无法挑开,可用大的干燥木棒将触电者拨离触电处。 ㈡、热烧伤 热烧伤的定义: 热烧伤是指火焰、开水、蒸汽、热液体或固体直接接触于人体引起的烧伤。其烧伤程度取决于作用物体的温度和作用持续的时间。 热烧伤的救护方法: 1、轻度烧伤尤其是不严重的肢体烧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10~20分钟,如不方便浸泡,可用湿毛巾或布单盖住在患部,然后浇冷水,以上伤口尽快冷却降温,减轻热力引起的损伤。穿着衣服的部位烧伤严重,不要先脱衣服,否则易使烧伤处的水泡皮一同撕脱,造成伤口创面暴露,增加感染机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骨折的固定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之一的固定术主要用于骨折的时候,因此,在学习固定方法之前要先了解骨折的症状和急救要点,才能正确地使用固定方法。 (一)骨折的分类:人体骨骼因外伤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时叫骨折。由于致伤外力的不同,可造成不同类型的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叫开放性骨折,未与外界相通的叫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依骨折线的走向不同,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等。还可按骨骼的名称分为股骨骨折、尺骨骨折、桡骨骨折等。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 (二)骨折的主要症状:骨折的类型和部位不同其症状不完全相同,但骨折的局部症状主要有: 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可用骨摩擦音。 2、肿胀:由于骨折端小血管的损伤和软组织损伤水肿,故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 3、畸形:由于骨折端的错位,肢体常发生弯曲、旋转、缩短等畸形,当骨折完全断离时,还可出现假关节样的异常活动。 4、功能障碍:骨折断后,肢体原有的骨骼杠杆支持功能丧失,如上肢骨折时不能拿、提,下肢骨折时不能行走、站立。

5、大出血:当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伤员往往发生大出血,出现休克。大出血多见于骨盆骨折。 (三)骨折的急救要点 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 l、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2.加垫:为使固定妥贴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3.不乱动骨折的部位:为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但是,现场急救时,搬动伤员伤肢是难免的,如为使伤员再次受伤的危险,要先将伤员搬到安全地方,在包扎固定时也不可避免要移动伤肢,这时可以一人握住伤处上方,另一人握住伤处下端匝着肢体的纵轴线作相反方向的牵引,在伤肢不扭曲的情况下让骨断端分离开,然后边牵引边同方向移动,另外的人可进行固定,固定应先捆绑断处上端,后绑下端,然后再固定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 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固定完成后应记录固定的时间,并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 (四)骨折固定的材料: 1、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 2、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创伤的急救处理一:

创伤的急救处理一: 创伤的急救处理一:冷冻喷雾剂的使用 冷镇痛喷雾剂又名冷冻剂,它是近年来国外广泛应用的新型止痛剂,对关节扭伤、肌肉拉伤、撞伤、踢挫伤(未破皮)等,有消炎、止血、防止肿胀发展的作用。 它不是麻醉剂,同以往我国用于浅表层麻醉剂氢乙烷性质不同。由于它能迅速止痛、止血,颇受足球运动员欢迎。不过,中医有不同看法,认为它对深部的血管破裂不一定有效,不如在患处用棉花、绷带加压包扎可靠,而且不留下受凉的后患。 所以,我国近来氢乙烷已停产,冷镇痛喷雾剂使用也还不够普遍。在应急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冰袋包扎24小时,或用冷水毛巾敷贴亦可奏效。 下肢顶撞或踢挫伤 轻度受伤者,局部皮肤微肿,疼痛不严重。稍加冷敷即可继续上场。重的则皮下出血,红肿部位大,或隆起大包,触手即痛。这时,即需利用上述喷雾剂加包扎处理。伤在大、小腿处的,可外加护套。赛后,还应用凉性中草药(如五虎丹或新伤一号)进行调敷,即助消肿止痛。每天敷药一次,轻者2—3天可愈;重者约需一周。还可配合按摩治疗,加速活血散淤。 如果场上发生骨折,或腹部、生殖器部位重度挫伤,还可能休克,则需立即抬出场外及时处理。挫伤后 24 小时内,切不可

热敷或热水浸泡,以防血管扩张,加剧出血、肿胀。这将不利于迅速恢复。 挫伤是皮下小血管、软组织损伤,肌肉纤维没有明显断者,可保持跑步、小量活动,不要停训,这有利于淤血肿胀的消散吸收。 踝关节扭伤 因场地不平或拼脚、或被对方蹬、踩、拌,使踝关节发生内翻或处翻或扭伤(就是“崴脚”)。 检查方法:看红肿程度;能否做屈伸踝动作;内、外翻韧带松不松;叩击足跟底部痛不痛等。 一般单纯性关节扭伤,是关节一周痛,肿在关节缝内,能做屈伸和内、外翻动作 若是跟腓前韧带损伤,大多是内翻式扭伤,外踝上部肿胀,局部压痛,做内翻重复动作时最痛;若是跟腓后韧带损伤时,外踝下部肿胀、压痛,做内翻动作时,如足背第5跖骨基底部疼、局部肿胀、压痛,足前拿挤压痛时,需照光 x 片,除外第 5 跖骨基底部骨折,踝屈伸动作如果受限,还需考虑小关节脱臼的可能。 如无骨折可疑,只是关节囊、韧带损伤,就在患处喷冻剂或冷敷,再加压包扎固定。 如是内翻式扭伤的,绷带要从外调向上包裹,以限制足踝再次内翻。扭伤重者,不能行走,应停止参加比赛,扭伤轻者,处理后可继续上场。赛后再对症治疗,一般踝关节扭伤,包括关节囊、韧带损伤,需外敷五虎丹或新伤一号,消肿止痛,高抬患肢。三天后开始深蹲、踝部按摩,促进囊内积液吸收。一般3—5天可

创伤急救的原则

创伤急救的原则 ●按一定的顺序对创伤病人进行恰当的评估 ●治疗威胁生命的创伤 ●利用放射学技术确认有意义的创伤 ●对创伤后病人状况的变化进行确认与及时反应 ●启动早期创伤的处理 通常建议需要处理创伤的医务人员使用美国外科学院的高级的创伤生命支持(ATLS)教程。 导致的死亡原因 创伤后死亡通常发生在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创伤发生后几秒到几分钟之内。在这个创伤早期,通常是严重的脑或高位脊椎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 (肝或脾), 其次, ●颅脑外伤或气管插管的病人行早期CT检查有助于发现颈椎骨折,早期行头颅CT检查时加入颈椎CT检查是很好的策略; ●患者因可能存在的颈椎骨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需向神经外科医生咨询; ●患者神清,反应灵敏,无精神改变,无颈部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可以排除颈椎骨折,无需放射线检查, ●其余的病人至少应进行颈椎侧面的视诊,包括后脑的基底部到第一胸椎的上缘; ●排除骨损伤并不能排除韧带损伤,MRI对检查韧带损伤是很有利的工具。 2.循环 病例研究: 一上腹部刺伤的年轻人被送往急诊室,凶器不明,目前收缩压90mmHg,心动过速,静脉输液能提高收缩压到100mmHg以上,但停止输液就恶化,患者末梢凉,烦躁。 -患者是否存在休克? -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推荐的治疗手段是什么? 出血是创伤后休克的最常见原因。早期经验性治疗包括通过两路大的静脉套管针补充晶体液(2L乳酸林格氏液)和体表压迫止血。经验性容量治疗的目标是血压维持正常,纠正心动过速和维持充分的组织灌注。当低灌注和静脉容量不足限制了外周静脉通道的建立时可选择留置深静脉导管(7F、8.5F、9F)或大隐静脉切开。无明显体表出血时应明确出血的部位包括胸片,骨盆平片,超声检查(focusdassessmntsonogaphyintraumaFAST),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部CT检查(如果病人能很快稳定); 快速控制体表出血的同时积极复苏,推荐出血部位的直接压迫,尽量避免夹闭出血的血管,以免损伤邻近的结构,如神经。尽快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以评估肾脏的灌注,即使是男性患者有尿道口出血、阴囊血肿或前列腺骑跨伤怀疑尿道损伤。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可以用来评估出血量。美国外科医师学院确认脉压差减小提示 b.头部 CT检查对头部损伤或部分意识改变的病人的早期评估是必须的。 c.脊柱 早期的颈椎侧位片对辨别大的颈椎损伤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对严重的颈椎损伤作出决断。 d.胸部 e.腹部 腹部平片常常不能反应太多的问题。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腹部顿挫伤病人应选择增强CT或腹腔诊断性穿刺。如果有条件超声检查(FAST)对腹腔游离液体的诊断非常快捷方便。FAST也不能确定就应行腹部CT或诊断性腹穿。 f.泌尿生殖道 血尿应行CT检查或其它的造影检查。CT可以显示腹部解剖,后腹膜的结构,肾脏的损伤。如果体格检查提示有尿路损伤,插导尿 管前应行尿路造影。怀疑有膀胱损伤可以通过膀胱X线片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并不常用。

创伤急救基础常识考试题附答案

创伤急救基础常识考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36分) 1.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指:( ) A。清创包扎固定搬运 B. 无菌清创包扎固定C。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下列哪项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指标:() A。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B。恢复自主呼吸 C. 瞳孔散大 3。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次数比列为:() A.15:2 B。30:2 C. 5:1 4。抢救伤员最常用的体位是:() A。俯卧位 B. 侧卧位 C. 仰卧位 5. 现场诊断伤员心跳停止的指标是:( ) A。呼吸停止B。大动脉搏动消失 C。血压测不到 6。当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应:( )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 心脏按压 C。清除口腔内异物开放气道 7. 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 A. 胸骨下段 B. 胸骨上段 C。胸骨左段 8。下面那些情况不适宜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A. 触电休克 B。溺水 C。 SO2中毒者

9。下列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卧硬板床 B.在胸骨下段按压 C。按压次数每分钟40—60次 D。按压时双肘伸直 E。按压时使胸骨下陷3—-4cm 10。人体四大生命体征指的是:( ) A.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 体温。呼吸.心跳.瞳孔 C。呼吸.血压.心跳.瞳孔 11.动脉出血时,血液从伤口向外喷射,其颜色是()。 A.红色 B.鲜红色 C.暗红色 12。电击伤伤员的现场救护,需立即:( ) A。注意保温 B.脱离电源 C。进行心肺复苏 13。创伤包扎的范围要求超过伤口周围:( ) A。 1—2 cm B. 3—6 cm C.5—10 cm 14. 下列哪项不是创伤包扎的目的:( ) A. 使伤口与外界环境隔离,以减少污染机会 B. 止痛,缓解伤员紧张情绪 C. 加压包扎可用以止血 D。脱出的内脏纳回伤口再包扎,以免内脏暴露在外加重损伤 15。关于骨折的固定正确的是(). A、必须使用夹板进行骨折固定 B固定越紧越好 C若骨断端裸露可将其复位 D若伤员存在休克,应先抢救再休克固定骨折 使用止血带止血时,应注意() A扎止血带时间不宜>2h,每30min 松带一次,间歇30s~lmin B扎止血带时间不宜>1h,每30min松带一次,

创伤急救技巧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 【培训课题】:创伤急救技术 【授课人】:成祚亮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员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在发生事故后或受到创伤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减小创伤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授课主要内容】:1、人工呼吸 2、心脏复苏3、止血4、创伤包扎 5、骨折临时固定 6、伤员搬运 【重点难点】:掌握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伤员搬运技术要领。 【授课内容及步骤】:按教材根据井下创伤的特点,结合井下创伤的救治经验详细编制本章节教学内容: 1、人工呼吸技术 2、心脏复苏技术 3、止血技术 4、创伤包扎技术 5、骨折临时固定技术 6、伤员搬运技术 一.现场急救概述 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及救护程序 1 、安全原则:作为第一反应人或救护员抵达现场后,首先必须评估现场情况,确保自身、伤病员以及在场人士的安全。 2 、无危害原则:确保救护人员的行为对于患者来说是有

益无害的,不会加重患者的损伤或病情。 3、寻求帮助原则:寻求现场的旁观者,协助处理伤病员或拨打急救电话。 4、生命支持原则:通过止血包扎,辅助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救护行为来进行。 5、争取时间原则:现场救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第一环节----早期通路:包括第一反应人在现场发现危重病人后,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基本评估、判断,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求援,这是患者得到专业救治的前提。 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第一反应人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是等待专业人员到达后实施心脏除颤、高级生命支持的最好措施。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的表现: 1 、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各种场合。 2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 、瞳孔散大。 4 、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出现全身肌肉松软,甚至有大小便失禁。心搏呼吸停止与否,应做综合性判断,因时间宝贵,可先判断意识,此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二.徒手心肺复苏(CPR)操作方法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一、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压包扎法: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这种方法急救中最常用。 2.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成四头带加压包,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常用于颈部、臂部等较深伤口。 3.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4.屈曲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窝内放置绵纱垫、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布带作"8"字固定。注意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能使用,因此法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止血带止血: 适用于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多或经其它急救止血无效者。常用气囊止血带或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急救时可用布带、绳索、三角巾或毛巾替代,称绞紧止血法。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止血带必须上在伤口的近心端,肘关节以下的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上臂,膝关节以下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大腿。 2.在上止血带前先包一层布或单衣。 3.上止血带之前应抬高患肢2~3分钟,以增加静脉回心血流量。 4.应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5~6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3~5分钟;松开止血带之前用手压迫动脉于近端。 5.扎止血带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好。 6.不可用电线、铁丝等作止血带用。

具体操作方法:橡皮带止血法:先在止血带部位垫一层布或单衣,再左手拇食中指持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绕肢体缠2~3圈,并将橡皮带未端压在紧缠的橡皮管下固定。 绞紧止血法:先垫衬垫,再将带系在垫上绕肢体一圈打结,在结下穿一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最后将棒固定在肢体上。 二、包扎 包扎在急救中应用广泛,其主要目的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敷料减少污染,固定骨折与关节,减少疼痛。常用的材料有三角巾、多头带、绷带,亦可用毛巾、手绢、布单、衣物等替代。 1.一般伤口包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迅速暴露伤口并检查,采用急救措施。 (2)有条件者应对伤口妥善处理,如清除伤口周围油污,碘酒、酒精消毒皮肤等。(3)包扎材料,尤其是直接覆盖伤口的纱布应严格无菌,没有时亦应尽量用相对干净的材料覆盖,如清洁毛巾、衣服、布类等。 (4)包扎不能过紧过松。 (5)包扎打结或用别针固定的位置,应在肢体外侧面或前面。 2.特殊损伤的包扎: (1)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包扎:用干净的碗扣在伤口上,或者有敷料或其它布类做成大于伤口的圆环;放在伤口周围,然后包扎,以免包扎时骨折片陷入颅内;同时保护膨出的脑组织。 (2)开放性气胸的包扎:如果胸部外伤且伴有气胸(伤口有气体进出),要紧密包扎,阻断气体从伤口进出,伤口先用厚敷料或塑料布覆盖,再用纱布垫或毛巾垫加压包扎。

创伤应急救护

创伤应急救护 一、创伤的基本判断和初步处理 1、判断伤情 判断伤情主要是伤员的心跳、呼吸和瞳孔三大特征,并观察其神志,正常人每分钟跳60-80次,而严重创伤,大出血的伤员心跳大多增快,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而垂危伤员多变快、变浅或不规则,正常人两瞳孔等大、等圆,遇到光线迅速收缩变大,严重颅脑损伤的伤员,两瞳孔可不一般大,用电筒光刺激,可不收缩或反应迟钝。正常人神志清醒,对外来刺激能引起反应,而伤势严重的伤员,神志模糊或出现昏迷,对外来刺激没有反应。 2、伤口的初步处理 伤员有多处外伤或复合伤时,先要使伤员呼吸通畅,止住大出血和防止休克,其次处理骨折,最后,才处理一般伤口。在现场处理伤口,应注意清毒,以防感染,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 伤口处理步骤是: (1)清洗: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去覆盖在伤口和周围皮肤上的污物。 (2)止血: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纱布,绷带包扎伤口,便可止血。大的静脉出血可用加压扎法止血,暂时性动脉出血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布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缠紧,并将肢体抬高。 (3)包扎:如何护理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减轻疼痛和固定敷料和夹板,在无法做清理创作的手术条件下,必须对伤员进行包扎。包扎的材料有胶布、三角巾、四头带。现场也可用手帕、毛巾、衣服代替。 3、骨折的临时固定 患者大都在患部出现肿胀、青紫、疼痛和局部压痛、功能障碍、肢体缩短、骨摩擦音,结合受伤史,就可以诊断清楚。 临时固定的材料有夹板和敷料,夹板以木质最好,也可用木板、木棍、竹篱代替。敷料为棉花、纱布、毛巾用作夹板衬垫。缠夹板可用绷带、三角巾或绳子。 4、伤员的搬运 伤员经过现场急救处理后,需要进一步到医院救治,拨打120。 现场常用的搬运方法有:

创伤急救试题_与答案

创伤急救试题 姓名:成绩:阅卷:时间: 一.单选题(30分) 1.现场急救的四项技术是指:( C ) A.清创包扎固定搬运 B. 无菌清创包扎固定 C.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D. 止血清创固定搬运 2. 下列哪项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指标:( C ) A.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B. 恢复自主呼吸 C. 瞳孔散大 D. 皮肤颜色.温度改善 3. 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次数比列为:( D ) A. 15:2 B. 10:1 C. 5:1 D. 30:2 4. 抢救伤员最常用的体位是:( C ) A. 俯卧位 B. 侧卧位 C. 仰卧位 D. 膝胸位 5. 现场诊断伤员心跳停止的指标是:( C ) A. 呼吸停止 B. 瞳孔散大 C. 大动脉搏动消失 D. 血压测不到 6. 当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应:( B ) A. 心前区叩击 B. 心脏按压.

C. 口对口人工呼吸 D. 清除口腔内异物开放气道 7. 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 B ) A. 心尖区 B. 胸骨下段 C. 胸骨上段 D. 胸骨左段 8. 下面那些情况不适宜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D ) A. 触电休克 B. 溺水 C. 心跳、呼吸骤停着 D. SO2中毒者 9. 下列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 平卧硬板床 B.在胸骨下段按压 C. 按压次数每分钟40-60次 D.按压时双肘伸直 E. 按压时使胸骨下陷3--4Ccm 10. 人体四大生命体征指的是: A A.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 体温.呼吸.心跳.瞳孔 D. 心跳.运动.呼吸.血压 D. 呼吸.血压.心跳.瞳孔 11. 煤矿创伤致残率最高的是: A A. 四肢伤 B. 腹腔内脏器破裂 C. 血气胸 D. 颅脑伤及多发伤 12. 电击伤伤员的现场救护,需立即: B A. 注意保温 B.脱离电源 C.包扎伤口 D.进行心肺复苏 13. 创伤包扎的范围要求超过伤口周围: C A. 1-2 cm B. 3-6 cm C. 5-10 cm D. 10-15cm 14. 下列哪项不是创伤包扎的目的: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