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为依托 以低碳为方向(I)

合集下载

以技术为依托 以低碳为方向(I)

以技术为依托  以低碳为方向(I)

以技术为依托以低碳为方向(I)当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以此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低碳经济迫切而必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是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要求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

要求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 ~50%,这个规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同时也给染整行业产业升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气候变化的影响、产生原因以及我国面临严峻形势1.1气候变化给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据有关资料,近100 年(1906 ―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 ℃(全年气温平均值),特别是最近20 年比前50 年平均地表温度又升了 1 ℃左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气温变化也呈上升趋势,仅两个时期气温是下降的:一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工厂停产所致;二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部分工厂停产所致。

这符合当时的客观现实,也如实地反映了气候变化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

按气候变化和气温周期性规律,气候应该是向冷的方向发展。

但近几十年,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增,到2007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达到370ppm。

到2050年要求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控制在500ppm以内,即气温的上升要控制在2 ℃以内。

但由于过去的50 年里气温上升了1 ℃左右,就导致了喜马拉雅山冰川缩小了21%,并正以每年10% ~15% 的速度减退,照此计算,到2050年,我国西部冰川将减少27%。

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与创新策略

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与创新策略

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与创新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被认为是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和创新策略,旨在为我们达成环境友好型经济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能源领域的技术路径与创新策略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因此,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须从能源转型入手。

在技术路径方面,可持续能源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通过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排放,我们能够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

在创新策略方面,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以及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技术创新和交流也是关键。

只有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够使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落地生根。

二、交通领域的技术路径与创新策略交通运输是全球碳排放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为了推动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我们可以借鉴电动汽车的发展路径。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尾气排放,还可以通过智能充电和电池技术的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

在创新策略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购车补贴和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等,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此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创新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增加充电站数量,并提高充电速度,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

三、建筑领域的技术路径与创新策略建筑业是能源消耗量较高的行业之一,因此推动绿色低碳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路径方面,建筑节能技术是关键,包括采用高效隔热材料、智能照明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器等。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能够实现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

在创新策略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推广绿色建筑认证标准,激励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煤化工概念

煤化工概念

1 煤化工概念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

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和深度化学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等。

根据生产工艺与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和煤液化4条主要生产链。

其中,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中的合成氨等属于传统煤化工,而煤气化制醇醚燃料,煤液化、煤气化制烯烃等则属于现代新型煤化工领域。

2 煤化工技术2.1 煤焦化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也称做煤的干馏。

煤焦化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苯、甲苯等)、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精氨水等。

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农药和炭素等行业。

有些甚至是石油化学工业无法替代的,如吡啶喹啉类化合物和许多稠环化合物等。

2.2 煤气化煤在高温条件下借助气化剂的化学作用将固体碳转化为可燃气体(气体混合物)的热化过程。

用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作为气化剂。

它们与煤中的碳发生非均相反应。

此外,煤热分解出的气态产物如CO2、H2O及烃类等也能与赤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

依气化法、气化条件及煤的性质不同,气化气的组成也不同。

根据煤气发生炉内所进行的气体过程特点,可以将煤层自上而下地分为干燥带、干馏带、还原带、氢化带和灰层,在干燥带和干馏带中,煤受到高温炉气的加热而放出水分并挥发。

剩下的焦炭在还原带和氧化带中进行氧化反应。

煤经过气化后得到的是粗煤气,再经过净化和加工后,可以得到各种化学品。

常用于煤气化的方式有:固定床常压气化气,鲁奇加压气化气、考伯斯—托茨气流床气化气(K—T)、德士古流床气化气(Texaco)、改良型温克勒流化床气化气等。

2.3 煤液化所谓煤液化,是将煤中有机质转化为流质产物,其目的就是获得和利用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来替代石油及其制品,包括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两部分,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工艺、工程技术集中度高,是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简介

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简介

所谓低碳技术,广义说是指所有能降低人类活动碳排放的技术。

这些技术可分为三大领域:无碳或减碳技术,捕存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技术(负碳技术)。

今天韩正副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的三种技术。

其中,无碳或减碳技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绿色能源技术———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是传统化石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煤、石油、天然气开采及高效、清洁、综合使用,三是其他行业过程节能减排技术———制造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碳捕存和利用技术的核心是CCUS技术(Carbon Capture & Storage),即二氧化碳的捕集、储存和利用技术。

首先是源头控制的“无碳技术”,即大力开发以无碳排放为根本特征的清洁能源技术。

这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地热供暖与发电、生物质燃料、核能技术等,其最终理想是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彻底取代。

因为,化石燃料燃烧是主要的碳排放源,经由这一渠道每年进入大气的碳排放量约为80亿吨。

其次是过程控制的“减碳技术”,是指实现生产消费使用过程的低碳,达到高效能、低排放。

集中体现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

排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前5位的工业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已超过80%。

因此,这5大行业应该作为发展和应用减排技术的重点领域。

另外,在建筑行业,通过构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推进可再生能源与资源建筑应用、集成创新建筑节能技术等可减少电能和燃料的使用。

其三是实现末端控制的“去碳技术”,特指捕获、封存和积极利用排放的碳元素,即开发以降低大气中碳含量为根本特征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最为理想状况是实现碳的零排放。

主要包括碳回收与储藏技术,二氧化碳聚合利用等技术。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调查,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20%至40%,将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论上海建设低碳化国际大都市

论上海建设低碳化国际大都市

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 建设低碳化 国际大都市是 上海顺应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潮流 、 化解城市发展
大都市应是低碳化国际大都市 , 勇于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 , 承担共 同但 有 区别 的温室气 体 减排 的责任 , 厉 行 节能 减排 , 促进 低碳 发展 , 动从 重化工业 的高碳 推
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矛盾、 担当全 国可持续发展排
建 设低 碳城 市为 未来城 市发 展 的重要 目标 。上海 不
仅要顺应 、 而且要勇立当今低碳城市建设 的国际潮
流, 将低 碳城 市 建 设 纳 入 到 “ 二 五 ” 22 十 和 0 0年 发 展 目标 中 , 明确到 22 上海 基本 建成 现代 化 国际 00年
1 建设低 碳化 国 际大都 市是 上海 战 略性 抉
本文是 以“ 低碳 经济 与碳排放 权交 易” 主题的 “ 公党 苏、 为 致 浙、 、 ‘ 皖 沪 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论坛 ・ 0 1 2 1 …发言修改稿。
傅尔基 : 论上海建设低碳化 国际大都市
6 9
联” 业务量 , 将是“ 人与人通信 ” 业务量的 3 倍 。在 0 全球资源配置重点发生 战略性转变趋势 中, 上海未
究。E—m i fe i ao.o c al ur@yho tm.n : j
将达到 3 5 . 万亿美元 , 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
第一大市场。信 息产业方面 , M公 司预计 ,0 1 I B 21 年全球 内嵌 I c芯片、 传感器 、 无线射频 等 “ 智能物
件 ” 能 超 过 1万 亿 个 ; 22 可 到 00年 , 球 “ 物 互 全 物
应 当看到 和预见 , 自国 际金 融危 机后 , 低碳 新 能 源 、 术 和“ 慧地球 ” 成 为全 球 资 源 、 技 智 等 产业 、 技术 和市 场 的战 略性 重 点 , 碳 经 济 和信 息 经 济 正 在 引 低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_概述及范文模板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_概述及范文模板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概述和目的。

随着全球关注环境保护和减少碳排放的需求日益增加,绿色低碳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作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实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概述、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范围与内容、实施方案的重要性与挑战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文章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概述部分将详细描述该工程项目的定义、背景、目标和原则以及实施计划。

随后,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范围与内容部分将介绍该项目涵盖的技术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以及项目选择标准与流程。

在实施方案的重要性与挑战部分,将着眼于该工程的环境意义和社会效益、技术难点与风险因素的分析,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规划。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并通过阐述相关概述、范围与内容、重要性与挑战来提供读者对该工程项目的全面了解。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并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有关实施该项目所需考虑和关注的要点。

同时,希望能进一步探索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发展路径,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概述2.1 定义和背景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是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绿色、低碳的社会发展,以示范性项目为核心,通过创新技术和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能源消耗不断增加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重视。

这些示范项目致力于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并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绿色低碳技术是指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
日益严重,绿色低碳技术已经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课题,具有较广泛
的就业前景。

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可以涵盖多个领域,包括能源、环境、建筑、
交通、农业等等。

其中的就业方向如下:
1.能源行业:能源为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核心,可以涉及到现有
能源的转型升级和新能源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等职位。

2.环保行业:涉及环保技术、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管理等领域,
可以担任环保工程师、环境顾问等职位。

3.建筑行业:包括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研发、设计、建造、管
理等领域,可以从事工程师、设计师、项目经理等职位。

4.城市交通行业:绿色城市交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公共交通的
优化和发展,以及可持续的交通方式研究等职位。

5.农业领域:从事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种植、养殖和管理以及
推广等职位。

总之,绿色低碳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未来就业前景广阔,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不断更新和适应新兴技术的能力。

企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和发展战略

企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和发展战略

企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和发展战略关于《企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和发展战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引言企业低碳转型就是以战略转型为依托改变企业发展模式,是通过不断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主体。

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

一国经济技术指标的落后,实质是企业技术水平过时;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实质是企业发展模式高碳。

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金融危机的挑战,明智的企业正相继转向低碳发展战略。

了解和认清低碳经济与企业战略转型的关系,实现企业的低碳战略转型,对企业的经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 企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相对于欧美等国,我国现在仍处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这决定了我国的高碳地位。

过度地开发水资源、矿产和原油资源,破坏自然植被和乱垦滥伐,这使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

这是因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都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巨大,利用效率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也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国企业迫切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碳转型。

3 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战略战略转型是我国企业在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方向,以低碳经济推动企业战略转型是下一个经济发展周期的发展潮流和希望所在,这就需要所有的企业将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战略转变为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

企业通过将低碳经济的思维融入其经营战略中,以创造出源源不绝的价值,降低风险,增加收入,并建立强有力的品牌。

(1)促进企业的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优化能源结构.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及对煤电的使用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这些能源往往清洁、无污染,有些甚至更为廉价,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氢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技术为依托以低碳为方向(I)当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以此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低碳经济迫切而必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是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要求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

要求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 ~50%,这个规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同时也给染整行业产业升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气候变化的影响、产生原因以及我国面临严峻形势1.1气候变化给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据有关资料,近100 年(1906 ―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 ℃(全年气温平均值),特别是最近20 年比前50 年平均地表温度又升了 1 ℃左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气温变化也呈上升趋势,仅两个时期气温是下降的:一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工厂停产所致;二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部分工厂停产所致。

这符合当时的客观现实,也如实地反映了气候变化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

按气候变化和气温周期性规律,气候应该是向冷的方向发展。

但近几十年,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增,到2007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达到370ppm。

到2050年要求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控制在500ppm以内,即气温的上升要控制在2 ℃以内。

但由于过去的50 年里气温上升了1 ℃左右,就导致了喜马拉雅山冰川缩小了21%,并正以每年10% ~15% 的速度减退,照此计算,到2050年,我国西部冰川将减少27%。

这样发展下去,亚洲水塔将无水供应!(喜马拉雅山是亚洲水塔,也是供应我国的水塔,黄河、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都是喜马拉雅山冰雪融化形成的。

)由于气温上升,冬天的冰雪将大大减少。

科学家预计地表温度到22世纪(2100年)将提高 1.8 ~6.4 ℃。

温度升高1.8 ℃,海平面将增高20 cm;升高6.4 ℃则海平面就要增高60 cm左右。

届时很多陆地和岛国将要沉没,高纬度地区的冰川将会溶化,南北极冰川就要消融,生物链遭到破坏,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将受到灾难性打击。

气温上升所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破坏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其生长季节。

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会使世界很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因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而遭受很大的破坏。

气候变暖还将导致气候灾害的增加,如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高温等。

科学家依据气候变化的历史数据推测出气候变暖可能会破坏海洋环境,从而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带来可怕的气候灾难,严重的会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会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增加。

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很多国家的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或再次发生。

尤其在高纬度地区,传播危险会更大。

1.2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大气中自然或人力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吸收地球表面的大气和云层发出的热红外辐射光谱内特定波长的辐射,导致气温升高,地球变暖,形成温室效应。

如无温室效应则地表平均温度应为18 ℃。

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因素,如火山活动、地壳活动和太阳活动。

二是人为因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和气溶胶的大量增加(气溶胶是工业锅炉、汽车尾气、化学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没有燃尽的气体上升到800 ~900 m 的空气中变成固体。

由于比重轻,下雨时由上升的气流拉升,从而飘至空中形成气溶胶。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草地、森林变成了农用地、工业园区及大城市,导致地面的硬化,造成地表温度上升。

1.3我国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我国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在2003 ―2006年的4 年中,工业发展飞快。

4 年总能耗超过以前25 年的总和。

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了59.6 亿t,超过美国的58.2 亿t,居世界第一。

全球碳排放总量在过去的8 年里增长了1/3,增长部分有2/3 就来自中国。

就地方而言,如江苏省,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

2007年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8.24 亿t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排放量的7% ~8%;人均排放量达 2.95 t,已接近国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 2 倍。

2008年单位GDP能耗虽已下降0.803 t标煤/万元,却仍高于北京、广东、上海及浙江的水平。

2印染及整理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技术(1)前处理环节前处理方面的环保技术有:节能降耗烧毛工艺装备,短流程退煮漂工艺的更新,生物酶处理技术,湿布丝光工艺,节能降耗减排的松堆丝光工艺。

(2)染色环节染色方面的环保技术有:小浴比染色装备的技术进步,环保节能的气流染色,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技术,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技术,活性染料低盐和无盐染色工艺,织物变性涂料连续染色新技术,连续轧染互线工艺变量的侧接反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3)印花环节印花方面的环保技术有:还原染料二相法印花工艺,活性染料高效快蒸两相法印花工艺,泡沫涂料印花工艺,树脂预处理棉转移印花工艺,活性染料棉织物湿转移印花工艺,树脂预处理棉转移印花工艺,涤棉织物分散/活性两相法印花工艺。

(4)后整理环节后整理方面的环保技术有:织物含水率及排气温度的节能控制,后整理工艺液施加技术控制,烘燥落布回潮率的控制等。

(5)其他方面其他方面的环保技术有:高效水洗(逆流水洗、振荡水洗),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太阳能在染整厂的应用,蒸汽供热系统的节能(蒸汽的输送、蒸汽蓄热器的应用、供汽用汽的保温等),节能管理系统的加强。

3印染及后整理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3.1生物酶技术的开发应用抓紧生物酶技术的开发应用,以替代传统的碱氧工艺。

2000年5月在葡萄牙召开的生物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国际论坛会议上,有专家提出了采用生物酶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以替代传统的碱氧工艺,从而实现清洁生产这一课题。

但生物酶的核心生产技术主要集中在国外几家大公司(诺维信、拜耳、杰能科等)手中。

我国生物酶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国外还有差距,应用力度也不够。

所以,必须加快步伐,研发符合我国国情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酶生产技术。

当前急需开发能去除棉籽壳、麻皮、PV A浆料及漂白用酶制剂。

希望助剂行业能加强与生化部门的合作,在开发生物酶品种、降低酶制剂成本、稳定酶制剂质量等方面做出贡献,尽可能提高酶制剂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率。

3.2氧漂活化剂的开发应用当前已开发的氧漂活化剂是对双氧水漂白工艺的一次重大革新和发展。

国内已有不少染整企业在应用这项新技术并取得成就。

氧漂活化剂可以降低漂白温度、缩短冷却时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纤维强力损伤,并且在工艺过程中少用甚至不用烧碱和稳定剂。

使用氧漂活化剂有利于节能降耗,是实现清洁生产的有效方法,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目前国内已有生产(TAED已在浙江上虞染料化工厂生产,NBOS在广东中山汉科精细化工公司生产),但价格较高,为更好地推广这一新工艺新助剂,希望生产单位进一步扩大产能,降低价格,以保证这项新技术的实现和清洁生产的实施。

3.3清洁生产工艺的应用鼓励采用茶皂素进行退煮漂一浴法的清洁生产工艺;采用宽温酶DL,复合助剂欧诺兰CO,进行二步处理的欧诺兰清洁生产工艺。

目前,我国山西彩佳印染有限公司开发的酶氧前处理设备在生产上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理论上还有欠缺,建议对上述工艺和设备进行专家论证,并积极有效地推广。

3.4环保高效助剂的开发对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染整助剂如PVA染料、精练剂、净洗剂、匀染剂、氧漂稳定剂、螯合分散剂、APED等,其代用品性能不如原有助剂,价格还贵。

这就需要助剂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以解决这个突出矛盾,实现清洁生产。

在PV A浆料还未能全部被替代前,还应采用化学凝结法,回收PVA浆料,逐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4印染及后整理的新设备4.1国产染整设备的现状众所周知,染整设备对染整工艺的制定以及印染行业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染整工艺制定的基础,决定着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工艺实施的精确度。

因此选用具有高水平的染整新设备,对保证印染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染整机械行业和染整行业在纺织产业链中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但是,较之于国外产品,我国的染整设备仍处于竞争劣势状态。

中国纺机协会李毅高工在《中国纺织报》上发表的《关于印染机械使用状况问卷调查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国产染整设备存在着稳定性差、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严重等 4 个方面的老大难问题,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在创新性、稳定性、自动化程度与制造精度等方面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其制约因素主要是:(1)多年来粗放型的发展、以数量规模为主的增长方式造成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格局;(2)产品同化导致印染设备制造企业陷入低价格的竞争;(3)较多仿造,缺少创新,用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资金越来越少;(4)缺乏相关方面的人才。

由此导致我国印染设备制造业始终处于产业竞争下游。

4.2染整设备的发展方向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则》。

在染整设备的发展方面强调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染整装备自主化水平及染整装备的品质和性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满足染整企业能采用现代化机电装备和用高新技术的改造,促使传统染整企业的升级换代和工艺装备的更新升级来提高染整加工的整体化水平,并满足染整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2)为满足染整企业稳定可靠的生产要求,印染设备必须选用优良的材质、精细的制造加工技术和先进合理的配置,以保证生产稳定可靠,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要推进染整设备机电一体化进程,促进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信息控制技术的应用。

从测配色、染整工艺、参数的设定到自动检测与控制,染整设备管理网络的组成和发展将对染整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这就要求染整机械行业研发更多具有先进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新一代节能节水、自动化、数字化设备。

4.3染整新设备及应用近年来,国内外染整机械行业通过技术革新,生产制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节能减排的染整设备。

4.3.1电热接触式烧毛机济南燃烧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JD型及YM 602型电热接触式烧毛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