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长宁区中考语文二模
2018年上海市嘉定、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嘉定区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于我如浮云。
(孔子《论语七则》)(2)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周邦彦《》)(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达“得意忘筌”意思的诗句是“,”2.按要求选择。
(2分)(1)小明即将高中毕业,想用诗句表达与同窗惜别之意,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东方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清明”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发现身边日常中的奇景和诗意。
①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在艺术家眼里都可能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清明节期间在各地采风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风物、礼仪礼俗到人物情态活动,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里一个生动的短篇故事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林少雄①所谓“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与音结合了汉语语意创造的一个新词,主要指当代社会酷爱科技、富于创意、热衷实践、立志创业的特定社会人群。
以创客为主体的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
上海市15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

议论文阅读专题虹口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9分)①常见有消息说“越来越的青年人将偶像明星当作自己的榜样”。
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的哀叹,说如今的年轻人心里没有榜样只有偶像。
②榜样的背后,是价值的取向。
难道我们年轻人,真的只是简单地将偶像当成榜样的代名词了吗?③我不同意。
“偶像”这个词,因为含有“虚幻”“肓目”的意思,容易使人联想到明星,而“榜样”则是指“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二者含义并不对立。
④况且,当下中国有責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榜样比比皆是。
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四点四秒....仍试图挽救飞机重伤牺牲;80后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我就不撤岗”;特警张劼保护居民楼二百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场、自己却被烧得“像个烂桃子”……其实,榜样一直在我们身边.他们恪守和实贱着这些宝贵精神品质,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⑤当历史进入我们这个大发展、大繁荣、大变革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方式、人生追求也呈现多元化,对榜样的看法也变得多元起来,但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
⑥这个时代,谁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榜样?⑦明星可以吗?如果他德艺双馨、言行一致,醉心艺术、孜孜以求,不是碰运气、靠脸蛋炒得大红大紫,当然值得引为榜样。
⑧普通人可以吗?有一位51岁的父亲和他19岁的女儿考上了同一大学同一专业,女儿说,爸爸是最好的榜样。
身边的人,反而更能言传身教。
⑨“失败者”可以吗?当柯洁以一己之力代表人类与人工智能对战,却负于阿尔法狗,谁又能说他的勇气和坚持不值得被称为榜样?⑽其实身边的人谁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什么?是羡慕他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还是钦佩他的奋斗之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是眼红他的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还是崇拜他的废寝忘食、心无旁骛?这一点,你心里一定得有答案。
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
⑾一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一次行动胜过二十次感动。
2018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练习题

2018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练习题在面临即将到来的考试的时候,我们学生应该做出怎么样的复习准备呢?多做一些试题就是很好的复习方法。
让我们来做一做试题卷来锻炼一下吧!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2018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8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的国家统治制度的设计有两个中心目标:一是保证赋役的征收,二是保证国家政权安全。
乡村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各项制度安排中的重要环节,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平稳地从农民手中取得赋役是乡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出发点。
明初的里甲综合功能体、明中后期和清前期的里甲、保甲、乡约、社仓“四合一”以及晚清的团练、保甲相结合等制度设计中的社会保障功能,无一不是围绕这个出发点来安排的。
在传统社会中农村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饥荒对农民生存的威胁、赋役负担过重造成的编民逃亡、贫富不均造成的贫民生计困难、佃农抗租造成的业佃关系紧张以及礼教废弛造成的宗族不睦、以众暴寡、好诉健讼等方面。
与之相对应,中国传统社会的备荒仓储制度、灾难赈济制度发育得很早,这些制度到明清时期已相当完备,明代还创立了颇有特色的预备仓制度,以重点防备乡村地区可能出现的饥荒。
传统城市生活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城市资源比较集中的优势来保证统治阶层安全地享受城市相对优越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这一目标也正是传统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出发点。
妨碍这一目标实现的障碍主要是流民、乞丐、物价暴涨、失业、偷盗、抢劫等城市社会问题,因而对这些问题的防范、救助和缓解就成为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侧重点。
在城市中,大多数社会保障机构本身就是官方统治机构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社会保障机构以社会问题调和者的面目出现,用常平仓平抑物价、设棲流所以安流民、开粥厂以活饥黎……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承载了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
2018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2.,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3.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4.问今是何世,乃,。
(《桃花源记》)5.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初平”的意思是;“春芳歇”的意思是。
(2分)7.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律诗。
B.都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C.颔联和颈联都是工整的对偶句。
D.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相传此书的作者是鲁国史官。
2018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记叙文阅读汇编(15区全)

宝山嘉定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21分)跟着父亲读古诗潘向黎①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②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
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
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③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
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
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繼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
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④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
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
”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
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
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⑤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
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⑥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
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
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⑦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B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试问卷帘人,。
(李清照《如梦令》)2.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3. , 尘暗旧貂裘。
(陆游《诉衷情》)4.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末句中“伊”字含义丰富,既可以理解为,也可以理解为。
(2分)7.对词中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A.“伫倚危楼风细细”写出主人公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无言谁会凭阑意”指因没有遇上熟识的人交谈,故没人理解他的“凭阑意”。
C.“强乐还无味”写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
D.“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仅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2018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课外文言文汇编(15区全)

2018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课外文言文汇编(15区全)宝山嘉定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齐君使.治阿()(2)遣使.追()(3)乃起兵.击之()(4)以私兵.战()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
(2分)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阿县大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14.根据选段内容,推测与“遂败魏师”原因无关的一项是()(2分)A.子奇善于听从长者的建议。
B.子奇拥有料事如神的本领。
C.子奇得到民众的拥戴。
D.子奇得到齐君的信任。
答案:11.(1)派遣(2)使者(3)军队(4)兵器(4分,每空1分)12.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的人决断政事,一定能管理好阿县(2分)13.发展农业救济穷人(4分)14.B(2分)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2018届上海市长宁、嘉定区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长宁嘉定卷)(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建筑:“此地人”的文化生态场景①城市建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
目前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景观发展水平仍不平衡。
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建筑,怎样体现既往与当今、时代与地域的关系?这是当下中国城市建筑文化生态演进的重要思考点。
②“现代性”促成了合理的城市化和建筑现代化,也导致了文化断根的城市化和城市、建筑的千篇一律。
于是,面对历史空间,便有两种倾向:标榜逻辑合理的“新陈代谢”和诉诸历史价值的“怀古恋旧”,而前者占压倒性优势。
观察中外城市与建筑演变进程中呈现的差异,可以对上述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一是以巴黎19世纪的“奥斯曼计划”为例,法国近代旧城改造虽然颇具争议地拆除了大半的中世纪建筑及街区,但是也留下了有着较高建造质量并仍适应当代发展的近代历史城市景观。
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城镇包括重要历史城镇都经过了初级改造,却留下了很多问题和遗憾,低质建造比例大、地域风土特征保留少、景观相似度甚高等现代城市建筑通病随处可见。
第二个差异是,当代西方城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工业时代为背景,已经面临“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问题,城市的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已从相对立走向相交融,而中国如何在社会和人文意义上,同时实现从农耕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有机更新”,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这就使我们看到了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影响下,传统城乡的改造有必要坚持反思现代性的历史主义观念和保持各地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地域主义立场。
③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我们正在失去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说过的“使居者能有‘此地人’切身感受”的地域建筑特征。
面对此种挑战,虽然当下很多城市采用“再现”古城、古建已逝风貌的重建对策,但是这种被动的历史“再现”很难成为城市演进的主导方向。
④城市空间并非是一元性的,即使在全球化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文化生态上有魅力、可持续的城市,不仅是“与古为新”拥有历史厚度的城市,还拥有质感的山水、建筑和人文环境,是有“此地人”感受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宁区2018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贺《雨晴》)3.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5.草色烟光残照里,。
(柳永《蝶恋花》)(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山居秋暝(王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初平”的意思是;“春芳歇”的意思是 (2分)7.对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的律诗。
B.都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C.颔联和颈联都是工整的对偶句。
D.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相传此书的作者是鲁国的史官。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是:()(3分)A.“必以分人”的“人”与“民弗从也”的“民”意思不同,表现了庄公对“人”的亲近、依靠和对“民”疏远、漠视。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中的“视”与“望”意思不同,写出了曹刿视察敌情并做出准确判断的过程。
C.“何间焉”、“何以战”中的“何间”与“何以”都是倒装句。
前者显示了乡人对国事的冷漠,后者显示出曹刿的“远谋”。
D.“公将战”和“公将鼓之”都可以解释为“将要”。
前者表现出庄公不惧强敌敢于接战的勇气,后者则证明庄公急躁冒进缺乏军事指挥才能。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宋)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
楚人未济①,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
”公不听。
已济,未陈②,又曰:“可击。
”公曰:“待其已陈。
”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
公曰:“君人不困于厄,不鼓不成列。
”子鱼③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④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注释】①济:渡②陈:同“阵”,阵势③子鱼:宋国大臣④常言:指不切实际的常谈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彼众.我寡()(2)宋师.大败()12.下列对划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不围困陷入厄运的敌人,不击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B.君子不围困陷入厄运的敌人,不攻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C.君子不围困厄运的敌人,不攻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D.君子不围困厄运的敌人,不击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13.子鱼认为战争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宋襄公自诩为“君子”,实际上也有人称他是“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个君子”,但也有人嘲笑他“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述你对此公的评价。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4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说“尊严”①人是万物之灵!“灵”在哪里?②如果按照《圣经》中描述的那样,人类的祖先和其他动物没有任何区别。
使人类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的,是那枚禁果——亚当和夏娃偷食了伊甸园中知耻识羞的禁果,从而被注入了荣辱观,得到了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尊严。
③尊严的有无构成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
动物界中,最聪明的莫过于我们的近亲猩猩,它们有语言、会思考,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但是唯独不知道尊严为何物。
它们没有荣辱观羞耻感,即使被当作玩物,()能得到一根香蕉,就可以视牢笼为天堂。
这使它们终于没有迈出成为人类的关键的一步而被留在了动物界。
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诠释了尊严的重要性:吃喝拉撒睡,这是人类最低层次的,和动物没有区别的生理上的需求;第二第三层次的需求也基本上和动物所共有;变化来自于第四层——尊重的需求,尊重产生尊重,这是人类所独有的需求,无关身份地位,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被认同,渴望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渴望自己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是的,尊严的有无丰富了人类生存的意义。
⑤尊严的有无还使人类的生存价值得到了升华。
战国时代的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春秋时齐国那个宁可饿死“不是嗟来之食”的饥民,他们敢于对没有尊严的生活说“不”,使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的文明史中熠熠生辉,没有了尊严,意味着身为人的价值被否定;没有了尊严,苟活的躯体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了尊严,你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没有了尊严,你将什么都不是!⑥维护尊严应健全人格,首先要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要由客观的自我定位。
资深望重者,不可小视后生晚辈;满腹经纶者,不可忘记山外有山;家有万贯者,不可抛弃诚实守信;位高权重者,不可忘却义务责任;家境贫寒者,自当奋发图强;才疏学浅者,应当刻苦钻研;人生低谷者,应当力争上游;遭遇挫折者,应当奋勇前行,正确认识自己,是维护尊严的基础。
⑦维护尊严,还要能够悦纳自我,能够自我接纳的人,做事往往遵从内心感受,会更积极乐观,容易获得更多的自信。
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林肯,由于他的相貌丑陋,常常被政敌所讥笑。
有一天,他的一位政敌遇到他,开口骂道:“你长得太丑陋了,简直让人不堪入目。
”林肯微笑地对他说:“先生,你应该感到荣幸,你将因为骂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能够自我接纳的人更能保持平等而开放的心态,形成积极和正向的认识,这事维护尊严的必要条件。
⑧除了依靠个人的努力,维护尊严更要依靠众人的努力和社会的进步。
一个好的社会,一个人性的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尊重个人尊严的社会。
尊重个人尊严,也就是尊重社会和国家的尊严,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尊严遭到践踏而无人问津的时候,那只践踏尊严的脚就有可能落在每个人的身上。
因此,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能够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尊严,无论是执政掌权者,还是普通公民,都应为此不懈地奋斗。
15.填入第③段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B.就 C.才 D.只要 16.文章第①②段的作用是:(2分)17.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夏娃和亚当偷食了禁果,得到了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尊严。
B.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人类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
C.能够自我接纳的人,一定能维护好个人的尊严。
D.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尊严遭到践踏而无人问津的时候。
1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的填空。
(8分)尊严的有无构成了人类和其他动物根本的区别(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严的有无使人类的生存价值得到了升华(3)__________________ 健全人格 悦纳自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两个论据,选择拿一个证明第⑤段的观点恰当?请说明理由。
( )(5分) 【论据一】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梭【论据二】没有尊严就会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马克思(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1分)西墙①砌新屋的时候,只记得高兴,没想到日后会有那么猛的雨。
墙是土墙,又支楞得特别高,住进后的第一场雨就把一家人吓坏了,来雨时阵风强烈,风夹着雨像个披头散发的泼妇,一头一头往东墙上撞,只一会,墙上就有大片大片暗红的稠液顺着墙面流下来,别以为是雨撞破了头,雨才伤不着呢,受伤的是土墙。
雨像受了谁的唆使,说土墙的土站得太高太显,就联合风想把墙上的土重新带回地面。
可墙上的土才不在乎站高站低呢。
真正受损的是我们,一场雨就把墙弄成这样,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正在我们担心东墙的时候,西墙被另一场雨同样撕得遍体鳞伤。
②紧邻东墙的还有一块空地,是二狗家的屋基。
为了给东墙找个蔽护,父亲就跑去找二狗,要他早点把屋砌起。
二狗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父亲的心思,就老拖着说自家的劳力还没长齐,没有砌屋的实力。
父亲一咬牙,就说,只要他尽早砌屋,我们全家都去帮衬。
二狗要的就是这话。
我们全家在二狗的屋场里整整做了半个月工,二狗的新屋就砌起了。
我家东墙的问题总算解决。
③但西墙的问题更加突出了。
④房子西边是一丘稻田,就算父亲有心帮工,也没有人家来傍着砌屋,西墙的问题就这么一直悬着。
风雨一场一场地刮,西墙的泥一层一层剥下,眼看西墙很快就不能承负屋梁的重量了。
某个早晨起来,屋盖下一家人竟有好几个夜里做梦,梦见屋子倒下来把一家人压在下面。
父亲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赶到山那边买回一车石灰,把土墙粉刷了一番。
以为这样就成了。
可几场雨过后,石灰就一块一块大面积逃离,没过完那个冬天,墙上就只剩最后几块贴心的石灰了。
父亲不得不另想办法,一家人就选了几个放晴的日子,织了很多草帘张挂起来,把西墙遮住。
西墙突然像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农的背影,一下子老了许多。
但这样也不管用,风太霸蛮了,还没来得及等到一场雨,风就先个儿把稻草一绺一绺扯下来往空中撒得纷纷扬扬,剩下的就是一些光杆帘篙了。
⑤春天来到南方,整个村子都回潮返湿,什么东西都在发芽,连空气都带着芽绿色,湿润的西墙上居然也生了几根小草。
那天早晨小妹把这个发现告诉父亲,父亲一拍脑袋说,我找到西墙不受雨劈的办法了。
⑥等一场斜雨过后,父亲在粘乎乎的西墙上大把大把撒上草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