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18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8年上海市宝山-嘉定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诉衷情》)
4、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5、……,而吾蛇尚存,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4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孤蓬”喻指的是_________,这和“____________”喻指的是同一人。
(2分)
7、下列对诗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描写了城外凄迷而美丽的景色。
B.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C.诗中寄托了作者难掩的悲哀。
D.诗的情感基调是缠绵悱恻的。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9分)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C卷(含答案)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C卷(含答案)上海市三级语言素质测试(C)(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00分)考生备注:1。
这张试卷有27道题2。
请将所有答案放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不要在试卷上打分。
1,文言文(40分)(1)默写(15分)1。
我们挥手道别,(李白的《送朋友》)2。
人们渴望伊拉克(刘勇的《梁祝》)3。
迎一水剑,(匿名“一路牵牛星”)4。
如果所有的旅行都是空的,那就没有根据了。
(柳宗元的《小石塘的故事》)5。
所以要有耐心。
(《孟子》生在忧患中,死在幸福中)(2)读下面的《元曲》并完成问题6-7 (4分)[A]古村的日落,轻烟和老树西寒鸦,在小小的洪飞阴影下青山绿水,白草如茵,红叶黄花[·B]枯萎的藤蔓、老树、昏暗的乌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和瘦马夕阳西下,心碎的人在世界的尽头。
6.这两首元曲的题目是,元曲的作者是[(2分)7。
以下两首元曲被正确理解为(2分)。
A。
两者都用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b。
所有这些都通过各种场景组合创造出深刻的意境C.所有人都通过欢快的场景表达他们的悲伤。
D.这首歌结尾的所有句子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8-10 (9分)(1)当森林缺水时,就会有一座山。
这座山有小开口,好像有光。
他放弃了船,从入口进入。
在极度狭窄的开始,只有通过人十步之后,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开阔,房屋看起来像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
路上的交通和鸡犬的气味其中,男人和女人穿的衣服和外人一样。
黄头发耷拉着,很开心。
(2)见渔人,大惊,问绝有一个答案我们必须回家,摆酒杀鸡吃。
听说村子里有这个人,咸就过来打听。
自从秦朝第一次避乱的时候,带领妻子城的人到了这种绝望的境地,没有回来;因此在外人看来我不知道谁是汉人,不管在魏晋时期。
这个人是一个接一个地说了又听了,个个慨叹其余的人各自延伸到自己的家里,全都没有酒和食物停几天,辞职中国有句谚语,“光是局外人是不够的。
2018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及答案汇编

2018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及答案汇编一、【杨浦区】曹玮用兵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⑤。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⑥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
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
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境重镇。
知镇戎军日:主管镇戎军队的时候。
②虏兵:敌军。
③部伍:兵士的队伍。
④縻:束缚。
⑤候:侦查。
⑥蕃军:吐蕃军队,即上文“虏兵”。
⑦少选,一会儿。
⑧痹:麻痹。
⑨阑:残,尽。
1、解释加点字。
(4分)(1)徐.谓其下徐()(2)比.其复来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3、请用原文中的动词填空,表现曹炜“一战大破虏师”的过程。
(3分)□敌→□敌→□敌→破敌4、请简述划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1、(1)慢慢地,缓缓地(2分)(2)等到(2分)2、(敌军)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贪图牛羊这些小利)而军容不严整,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3分)3、诱待痹(3分)4、本句交代了部下对曹玮下令携带牛羊而使军队不齐整的现状担忧,并予以劝解。
从侧面表现了曹玮巧于谋略,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分)二、【徐汇区】艾子讲道于嬴博之间,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
一日讲文王羑里之囚,偶赴宣王召,不及竟其说。
一士怏怏返舍,其妻问之曰:“子日闻夫子之教,于归必欣然,今何不乐之甚?”士曰:“朝来闻夫子说周文王,圣人也,今被其主殷纣囚于羑里,吾怜其无辜,是以深生愁恼。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君子去仁,?(《论语•里仁》)(2),燕尾绣蝥弧。
(卢纶《》)(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以“可怜白发生”与雄奇壮阔的梦境对比,写梦醒后悲凉冷酷的现实处境,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同样手法写同样情境的句子是:“,。
”三、标题2.(★★)小杰将参加表哥的婚礼,以下诗句适合小杰在婚礼上送给表哥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C.凤皇于飞,翙翙其羽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恰当的一项是()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 ],[ ],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A.反之,只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B.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C.从而,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消亡了D.因而,只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消亡二、阅读70分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面对技术的挑战①现代科技已经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它给人类提供的似乎是无限的可能性。
这让我们既充满希望,也充满恐惧。
如何面对科技,也就成为从大众、政策制定者到哲学家都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②我们首先区分“科学”与“技术”。
在人们心目中、尤其在那些对科技发展充满担忧的人眼里,科学家常常是不修边幅、不食人间烟火、勇于打破各种边界的创造者。
他们这种创造性,一方面让人敬仰,一方面也令人担心。
但是,科学哲学家库恩曾经指出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或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发明创造的重大差别。
他指出在常规科学时代,而非在很罕见的科学革命时代,对科学的学习是通过以共通的教科书为基础的严格训练实现的。
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套共用的科学范式,其所训练的,是这种汇聚的思维模式,而非发散的或是强调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宝山区2018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 10分1. 按要求填空。
(5分)(1)君子去仁,?(《论语·里仁》)(2),燕尾绣蝥弧。
(卢纶《》)(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以“可怜白发生”与雄奇壮阔的梦境对比,写梦醒后悲凉冷酷的现实处境,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同样手法写同样情境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小杰将参加表哥的婚礼,以下诗句适合小杰在婚礼上送给表哥的一项是()。
(2分)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C.凤皇于飞,翙翙其羽。
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A.反之,只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B.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C.从而,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消亡了D.因而,只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消亡了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面对技术的挑战..①现代科技已经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它给人类提供的似乎是无限的可能性。
这让我们既充满希望,也充满恐惧。
如何面对科技,也就成为从大众、政策制定者到哲学家都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②我们首先区分“科学”与“技术”。
在人们心目中、尤其在那些对科技发展充满担忧的人眼里,科学家常常是不修边幅、不食人间烟火、勇于打破各种边界的创造者。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B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试问卷帘人,。
(李清照《如梦令》)2.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3. , 尘暗旧貂裘。
(陆游《诉衷情》)4.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末句中“伊”字含义丰富,既可以理解为,也可以理解为。
(2分)7.对词中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A.“伫倚危楼风细细”写出主人公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无言谁会凭阑意”指因没有遇上熟识的人交谈,故没人理解他的“凭阑意”。
C.“强乐还无味”写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
D.“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仅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上海市宝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上海市宝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16分)1.终日不成章,《古诗十九首》2. ,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4. ,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5.幽美清雅的环境能反映主人淡泊宁静的心境。
《陋室铭》中“,。
”两句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12分)【甲】山居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芳歌,王孙自可留。
【乙】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霍开,云归而岩穴晖,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1)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 ;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_______(2分)(2)“山居暝”中,“暝”的意思是 ;“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7.下列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化之景。
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
8.上述两篇作品中,划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
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道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下项是()(4分)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B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试问卷帘人,。
(李清照《如梦令》)2.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3. , 尘暗旧貂裘。
(陆游《诉衷情》)4.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末句中“伊”字含义丰富,既可以理解为,也可以理解为。
(2分)7.对词中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A.“伫倚危楼风细细”写出主人公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无言谁会凭阑意”指因没有遇上熟识的人交谈,故没人理解他的“凭阑意”。
C.“强乐还无味”写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
D.“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仅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3.其切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枚《黄生借说》)
4. ,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
5.人知从太守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7题(4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雕弓如月,西
北望,射天狼。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
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两首词的作者,依次分别是、(人名)。
(2分)
7.对两首宋词理解有误的两项是()()(2分)
A.【甲】词首句中的“狂”字,贯穿并统摄了全词。
B.【乙】词首句中的“醉”字,引出的内容都是梦境。
C.两首词都描绘了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
D.两首词都表达出词人报国难酬的壮志。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一一10题(9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俟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
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
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