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及解决路径_secre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及解决路径(赶快收藏)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及解决路径》。这是去年12月结题的课题,当时和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一同做的。上海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优化模式及解决方案。总共分三大部分:一、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分析,二、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推进模式,三、推进医养结合的路径选择

一、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分析

上海市养老机构631家,医保联网的92家,医保覆盖比例仅为14.5%。养老机构的医保覆盖率低,在尚未纳入医保范围内的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无法通过医保结算承担医疗成本,大大提高了入住老人的养老成本。经民政部门对本次调研的长宁区、金山区、闵行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的老人都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照料,护理费用较高,老人自行承担护理费。89.3%的老人生病需要家人陪同到医院看病,医院的绿色通道是集中在急危重症,主要为保障重大事故后或节假日期间市民的急危重症救治,对养老机构老人的便捷服务较少,老人出现看病难的状况。60%的老人无法享受本市65岁以上老人每年一次身体健康检查,没有居民健康档案。79.9%的老人表示对医疗服务的强烈需要

上海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三种优化模式

模式一“设”即内设医疗机构模式

养老机构内设“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全市135家。内设医疗机构按照《上海市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建设审核,标准中的诸多规定限制了内设医疗机构的批准流程,降低审批的效率。内设医疗机构没有补贴,导致推行医疗全覆盖的难度,有规模的养老机构不愿意内设医疗机构,

费用高无法支撑。养老机构的医护人才缺失严重,出现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出现瓶颈,卫生部门没有对内设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考核、监管和职业技能培训。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没有晋升的职业空间,造成人才缺少的严重,年轻医护人员不愿干,近90%的内设医疗机构不得不聘请卫生部门退休的医护人员。医疗机构的远程专家会诊、远程会诊和人才流程仍局限于医疗机构之间,养老机构尚无法享受医疗机构这些医疗资源的溢出效应。

模式二“并”即并设机构模式

养老机构同时设立护理院,实现院内双向转诊,像长宁区逸仙第二养老院。养老机构同时设立护理院和医院,实现医养护全面养老照护服务,像长宁区神州敬老院、虹口区建阳养老院。医疗机构设立养老院,像金山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设机构大大缓解了养老机构老人在医养护方面的需求,全市比例很低。并设机构申请办理涉及卫生、民政、消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申请周期长,运营管理费用高。

模式三“引”即引入机构模式

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服务协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基本医疗服务。90%的卫生服务中心没有把服务落地。没有针对增加养老机构服务而增加编制,无法实施跨区域行医,医护人员没有养老服务绩效考核,都是没有落地服务的政策、机制问题。

二、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推进模式

上海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卫生部门保障很重要,强调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资源的统筹整合、优化重组,强调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服务联动,强调养老服务管理的机制创新,是养老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这两大类资源的高效融合和良性循环。要实现上海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快速发展,达到100%覆盖,全力推广“设”、“并”、“引”三大“医养结合”优化模式。

三、推进医养结合的路径选择

结合我国实际,参照各地做法,推进医养结合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强化政府统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发展设置规划,探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支持政策,在科学界定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前提下,以整合

和利用现有养老和医疗卫生资源为重点,以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管理、家庭病床、老年病治疗方面的作用为基础,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协议委托等多种合作,合理引导养老机构、养老居住社区建设医疗机构,以及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康复院、护理院。

下面从四方面进行阐述:

•体制机制构建

•优化模式构建

•信息构建

•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一)体制机制构建

在体制机制构建上,需要以服务人群为导向,以服务需求为基础,以服务内容为支撑,对服务人群进行评估并分级管理,对服务机构加以实施监管。

(二)优化模式构建

1、结合我国实际,参考各地、上海各区地做法,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近距离规划,签订合作协议。医养结合并不是单纯地鼓励养老机构中设置医院或者医疗机构开办养老院,而是发挥二者优势,形成互补、互动、互助、互融的发展格局,充分合理有效使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有限资源的浪费。对于普通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的最佳途径是与临近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开通急救通道,当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突发疾病、大病时可以第一时间到临近的医院得到专业便捷的救治。同时,养老机构可以充任医院

的康复病房,由医院的医师到养老机构对患病老人进行诊治,提高照护水平。形成上海在医养结合模式构建过程中的优化模式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导模式,针对优化模式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建议。

1不得跨区域行医。

建议:全科医生对所管辖区域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管理,可执行新规,医生对于所管辖区域的老人签署服务合同,定期进入养老机构对老人进行体检筛查,对于有紧急医疗服务的老人可提供紧急救助服务,为养老机构的老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及医疗服务档案。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因为绩效考核的制度问题,工作没有积极性。建议: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管理制,给予绩效考核。养老院为民办非盈利企业机构,不属于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服务养老院属于合理范围,合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主任的专长接纳养老院的管理工作。合理的优化和整合管理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熟悉卫生系统的政策、资源和卫生经济学,对于协调、掌握、运营卫生系统资源有实战经验。对于建设和管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向内设护理院进行过渡的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建设医学理疗科,提高养老院的护理质量,满足老人对护理方面的需求,真正体现医养结合的效能。2、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医疗机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国办发[2010]58号)精神,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在养老机构中创办医疗机构,并给予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同等待遇。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至少应达到一级医院以上,才能较好解决慢性病老人、大病康复老人、绝症晚期老人的医疗需求,真正发挥医养结合的服务功能。具体来讲就是要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医疗设备器械以及一定数量的执业医师和护士。但养老机构建设医疗机构方式,一般只能解决老人急性医疗的问题,需要靠给老人看小病和取药来维持,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远非普通养老机构所能承受。因此,只有资金充裕的规模较大养老机构宜采取自建医疗机构方式解决医养结合问题。形成上海在医养结合模式构建过程中的优化模式之一内置医疗机构模式,针对优化模式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