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原一般可以划为五个大区
中国自然区划看法

中国自然区划——赵松乔方案一、概述赵松乔自然区划分为等级单位5级: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
1983年发表的赵松乔方案,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作为一级区,自然区之下,又分出7个自然地区和33个自然区。
地区命名因区而异。
在东部季风区内依据水热状况命名,如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等,实质上体现了水热组合对划分地区的标志作用。
西北干旱区所属地区按热量和植被类型命名,如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自然区的命名采用地貌-植被法或热量-植被法。
二、划分依据:第一级自然大区:是根据我国地理环境中最主要的地域差异:纬度和海陆分布等地理位置差异;地势轮廓及新构造运动;气候主要特征的差异;自然历史演变的主要差异;人类活动及特征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向的差异。
自然地区是在温度、水分条件组合大致相同,并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反映有一定共同性的广大地域。
指标:温度、水分组合及各大区主导地域分异因素。
自然区的划分,按照气候—生物—土壤等地带性因素与地貌—地面组合物质—水文地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分异指标,较好地反映合理利用土地和改造自然的方向。
第四级自然亚区,在自然区之下,主要按照地貌、地面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特点及其在气候—生物—土壤等地带性因素的反映上,划分自然亚区。
同一自然亚区,在综合自然环境及其土地利用和改造方向上更为一致。
第五级自然小区,最低级区划单位—自然小区是在一定的自然亚区和自然区内第一级土地类型的组合。
自然小区可以与土地类型划分相结合进行,由土地类型分别组成自然小区。
三、总结与看法:首先,赵松桥方案首次根据我国地理环境中最主要的地域差异,对全国做出了三个大区的划分比较准确,很明显的突出了三个区域之间的差别,以后的许多自然区的划分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三个大区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上存在巨大差异,进而其各区的气候特征、植被状况等在大的地理背景下形成较大差异,如东部季风区,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干旱区则以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主;青藏高原区,由于自身的海拔因素,以高原气候为主。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和流域划分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和流域划分一、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华南丘陵地带、西南高原、青藏高原和新疆盆地等九个大区。
1.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江苏等省份。
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经济发展区。
2.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中国的粮食产区。
3.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该区地势平坦,气候寒冷,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产区。
4.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包括陕西、山西、河南等省份。
该区地势较高,土地贫瘠,气候干旱,是中国的旱作农业区。
5.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等地。
该区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6. 华南丘陵地带:华南丘陵地带位于中国南方,包括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份。
该区地势起伏,气候湿润,植被丰富,是中国的热带农业区和旅游胜地。
7. 西南高原:西南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等省份。
该区地势高峻,气候多样,植被丰富,是中国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景点。
8.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包括青海、西藏等地。
该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是中国重要的牧区和水源涵养区。
9. 新疆盆地:新疆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等地。
该区地势低平,气候干旱,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油田区。
二、中国的流域划分中国的流域划分主要分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和西江流域等八大流域。
1.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涵盖上游的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份和下游的湖北、上海、江苏等省份。
长江流域地势起伏,水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航运区。
中国地理大区与省份

中国地理大区与省份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和各具特色的地理大区。
这些地理大区又由不同的省份组成,每个省份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中国的地理大区和省份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与文化多样性。
一、华北地理大区华北地理大区位于中国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类型多样,既有寒冷干燥的气候,也有温润湿润的气候。
华北地区的农业发达,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
此外,这个地区还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古迹,如北京的故宫、长城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二、东北地理大区东北地理大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势较为起伏,气候寒冷且多雨雪,森林资源丰富。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为支撑,拥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如沈阳、大连和哈尔滨等。
同时,东北地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如满族、朝鲜族等。
三、华东地理大区华东地理大区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山东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势起伏较为平缓,气候温和湿润。
华东地区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较快,拥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商业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
此外,华东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苏州园林、黄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华南地理大区华南地理大区位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澳门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既有丘陵和山地,也有平原和海岸线。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园林产区之一。
此外,华南地区还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如桂林山水、珠江三角洲等。
五、西南地理大区西南地理大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山地和高原区域占了很大比例。
西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年降雨量较多。
西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九寨沟、玉龙雪山等。
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双列等级系统构成示意图
2.单列系统
含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统一的区划单位。 理论依据:根据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综合特征来划分综合性区划单位,并按其从属性关系建立统一的等级系统。 基本观点: 支持者:黄秉维、任美锷等
基本观点: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应当反映客观存在的两类起因不同、互不从属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从综合的观点出发,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应当综合反映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划分完全综合性的地域单位,并建立完全综合性的单位等级系统; 单双列系统并不互相排斥、截然对立,在一定意义上讲双列系统中的“联系单位”相当于单列系统中的区划单位,所以联系单位不是次要的,是主要或基本的单位; 双列系统可以作为得出综合性地域单位(联系单位)、建立单列系统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步骤。
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定义:根据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联系形 成的一定的区划单位等级系统。 特征: ①非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二重性 空间结构 等级单位系统: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1.大区
定义: 最高级的非地带性单位,往往占据大陆的巨大部分。它与基本的大地构造地势单元相对应,并有特定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纬度地带性结构。 划分: 主导标志法 非地带性属性
(2)划分标志:
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找出主导标志。 通常选取的主导标志是综合性气候特征及其指标参照其他自然标志。 自然带划分图式 寒带、亚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
前苏联土壤生物气候区划
∏.O.马克耶夫
苏联地理简明百科辞典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综合自然区划
寒(极)带
寒 带
极 带
亚极带
03.
便于推广农业生产经验,协调农业耕作制度,因地制宜。
中国植被区划

中国植被区划
中国植被区划包括亚马逊热带雨林、短期冷带针叶林、草原、高寒和低亚热带灌木林、高山植物园区等六大生态系统。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中国东南部并向东部辐射,覆盖市等地,是中国最丰富的多样性
植被区之一。
此外,亚马逊热带雨林还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其中,中国亚马逊热带雨
林被分为15个植被区,其中森林覆盖率高达51.9%。
短期冷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及华北石峰山的山脉脊条、低丘陵及山地等地,
以及山西太原周围的青白江口一带西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短期冷带森林植被区。
它覆
盖着森林类型的植被,其中木屰林覆盖率最高,占到植被总量的58.4%。
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平原及高原地区,以及祁连山一带。
中国草原分为大小不
等的几大植被区,其中蒙古草原植被区最大,覆盖着呼伦贝尔盆地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巴彦淖尔盟及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的荒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
高寒和低亚热带灌木林是中国最重要的植被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份,主要以灌木为主。
这些植被覆盖着山谷和山地路沿线,但覆盖率不高,仅占植被总量的3.3%。
高山植物园区大多分布在中国西南重点保护区,主要有云南西双版纳向天竺山、新疆
库车自治区重要保护区等。
这些植被区之间具有较大的不同,其覆盖的植物种类也有所不同,覆盖率最高的是高山草甸,占植被总量的40.1%。
中国最大的草原在哪个省份探索中国的地理之草

中国最大的草原在哪个省份探索中国的地理之草中国最大的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和过程的科学,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文将探索中国的地理,具体来说是中国最大的草原所在的省份。
二、内蒙古草原的概述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
其幅员辽阔,境内分布着广袤的草原,被誉为“草原王国”。
1.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北濒俄罗斯,边界线长达3033公里。
区内包含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其中草原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2. 草原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资源非常丰富,草原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被誉为“天然草原”。
这片广袤的绿洲拥有丰富的植被、独特的动植物物种和宜人的环境。
三、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被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分别是大兴安岭山地草原、大兴安岭山地林草混交带和大兴安岭山地森林区。
其中最大的草原集中在大兴安岭山地草原区。
1. 大兴安岭山地草原大兴安岭山地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草原区域,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
其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年均温低于摄氏零度。
这片草原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广袤的草原景观而闻名于世。
2. 物种丰富性内蒙古的草原拥有多样化的植被和独特的动植物物种。
草原上生长着茂密的草丛,如羊草、狼尾草等。
这些草丛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吸引了众多的动物种类生活在此地,如蒙古野驴、红鹿、白额长尾羊等。
四、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
1. 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内蒙古自治区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加强对草原的管理与监测,控制过度放牧和非法砍伐行为,以促进生态平衡。
2. 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致力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与保护草原生态相结合。
该区域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注重环境保护,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大牧区地图

四大牧区分布图
我国的四大牧区是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
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额济纳戈壁,面积88万多平方公里,草原面积13.2亿亩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4,全区生长着各种牧草近千种。
大小牲畜4000万头,居全国首位,牛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牛奶产量为全国第四,绵羊毛、山羊毛及驼毛产量居全国第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草原面积12亿亩,其中可利用的7.5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8%。
草场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给多种畜类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在本区最高饲养量为3590多万头,专门从事畜牧的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11.5%,年产值达6.9
亿元(不包括畜产品和畜产品加工),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
主要畜牧名种有:细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马、骆驼等。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草场面积约8亿亩,在全国居第三位。
由于自然条件高寒,草场质量以藏东南的山地峡谷较好,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羊、藏马等。
其中改良绵羊有10多万只,改良黄牛2000多头。
此外,本区在近年还引进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80多种,种植人工牧草近万亩,草场网围栏面积达40多万亩。
青海和甘肃是我国第四、第五大牧区,草场面积分别为10.8亿亩和6.8亿亩。
可利用的草场青海省为5亿亩,甘肃省为1.3亿亩。
两省牲畜存栏数都在2000万头以上。
其中青海有牦牛近50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40%,奶的乳脂率比一般奶牛高一倍多,是我国牦牛头数最多、质量最好的省份。
中国自然区划

中国自然区划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出地区的自然单元。
一、区划系统中国自然区划作三级划分:一级为区域,二级为带,三级为区。
(一)自然区域的划分全国分东部季风、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寒三大区域。
高寒区域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下,即以此和季风、干旱区域分界。
干旱区域除某些山区外,年降雨量在400 毫米以下,以此和季风区域分界。
这条线,是草原和森林的界线,也是以牧为主和以农为主的界线。
三大自然区域的特征主要差别列表如下:三大自然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东部季风西北干旱青藏高寒1.占全国总面积47.6 29.8 22.6 (%)(二)自然带的划分根据气温将全国分为14个自然带。
列表如下:自然带的划分指标(三)自然区的划分根据湿润状况(干燥度和降水量)、水文条件、地形高低、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等。
各区划分指标不一,以具有某一自然特色为准。
全国共划出44个自然区。
二、分区概Ⅰ0.东部区域自大兴安岭西侧,沿内蒙古高原南,顺黄土高原西和青藏高原、南侧的半个中国,为东部季风区域。
冬半年盛行源自大陆的干冷偏北,夏半年盛行源自海洋的湿热偏南风。
南北跨纬度49°多,经热带、亚带和温带,气候明显不同,自然景观和农业状况差异很大。
Ⅰ1.寒温在大兴安岭北端,冬季长而甚冷,土壤长期冻结,有落叶针叶林,无霜期不足100天,只能勉强种一熟喜凉作物,例如春小麦、马铃薯等,以林业、牧畜、狩猎为主。
Ⅰ2.中温带相当东北地区。
冬季很冷,植物不能生长;夏季暖和,一年一熟。
可种喜凉作物,如春麦、甜菜等。
也可种喜温作物,如玉米、水稻等。
但生长最好的还是对温度要求较低的喜温作物,如大豆、高粱等。
目前冷害频繁,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恰当地扩种要求温度较高的中、晚熟喜温作物。
因此,按气候区划配置作物及其品种,是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本带温度南高北低,降水东多西少,但地形对农业影响很大,兴安岭、长白山以林业为主,三江平原和松辽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草原一般可以划为五个大区: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
中国草原一般可以划为五个大区: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
、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
东北草原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北部,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
蒙宁甘草原区包括内蒙古、甘肃两省区的大部和宁夏的全部,以及冀北、晋北和陕北的草原地区,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0%。
本区大多为高原地带,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
本区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湿多雨,春秋气候多变。
其中的牧草种类丰富,优良牧草有200多种,如羊草、披碱草、雀麦草、狐茅、针茅、早熟禾、野苜蓿、冷蒿等。
牲畜主要有牛、马、绵羊、山羊和骆驼等。
内蒙古草原是本区的主体,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等。
新疆草原区北起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界山,南至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之间,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
本区距海洋十分遥远,周围高山环耸,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
牧草种类有羊茅、狐茅、鸭茅、苔草、光雀麦、车轴草等。
主要牲畜有新疆细毛羊、三北羔皮羊、伊犁马等。
青藏草原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北至昆仑山和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接帕米尔高原,包括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甘肃的西南部,以及四川和云南两省的西北部等,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2%,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草原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盛产牦牛、藏羊、黄牛等。
在中国南方各省,除了面积广阔的农田外,还有大片的草山草坡、林
、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
东北草原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北部,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
蒙宁甘草原区包括内蒙古、甘肃两省区的大部和宁夏的全部,以及冀北、晋北和陕北的草原地区,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0%。
本区大多为高原地带,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
本区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湿多雨,春秋气候多变。
其中的牧草种类丰富,优良牧草有200多种,如羊草、披碱草、雀麦草、狐茅、针茅、早熟禾、野苜蓿、冷蒿等。
牲畜主要有牛、马、绵羊、山羊和骆驼等。
内蒙古草原是本区的主体,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等。
新疆草原区北起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界山,南至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之间,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
本区距海洋十分遥远,周围高山环耸,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
牧草种类有羊茅、狐茅、鸭茅、苔草、光雀麦、车轴草等。
主要牲畜有新疆细毛羊、三北羔皮羊、伊犁马等。
青藏草原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北至昆仑山和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接帕米尔高原,包括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甘肃的西南部,以及四川和云南两省的西北部等,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2%,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草原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盛产牦牛、藏羊、黄牛等。
在中国南方各省,除了面积广阔的农田外,还有大片的草山草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