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与反萃取
第二章_萃取分离

③丙酮:半极性,与水互溶,可脱脂、脱水,易 挥发易燃。
④乙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⑤氯仿: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⑥石油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常用作脱 脂剂。 ⑦甲醇、乙酸乙酯等。
(4)常用浸取辅助剂 凡加入浸取剂中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制品 的稳定性或能除去或减少某些杂质的试剂称为浸取辅 助剂。 浸取辅助剂作用: ①促进有效成分溶解。 ②增加制品稳定性。 ③减少杂质。
轻相(有机相) 萃取剂 重相(水相)
杂质 溶质 原溶剂
浓度 C
有机相
水相
时间 t
(2)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如酸度和络合剂、 还原剂等),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 产物或便于下一步分离操作的实施。
对一个完整的萃取过程,常在萃取与反萃取之间 增加洗涤操作:使杂质由有机相反萃到水相,而被萃 物仍留在有机相,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进入有 机相中的杂质。
(3)扩散阶段 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后形成浓溶液具有较高渗透压, 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其溶解的成分。 分子扩散:完全由于分子浓度不同而形成的扩散。 对流扩散:由于有流体的运动而加速扩散。 实际浸取过程两种扩散方式均有,而对流扩散对 浸取效率影响更大。
4、中药浸取类型 (1)单体成分提取。指单一成分的提取、分离、
(3)渗漉法。原料上端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 药粉从下端出口流出,由此浸取出有效成分。
渗漉法的提取效果优于浸渍法。非组织结构药材 易软化成团、易堵塞,不宜用此法。
(4)水蒸汽蒸馏法。原料粉用适量水浸泡,加热 蒸馏或通过水蒸汽蒸馏,原料中具挥发性成分随水蒸 气而带出,经冷凝后分层,收集。
适于具挥发性、遇水蒸汽不破坏、难溶或不溶于 水的物质。
萃取 → 洗涤 → 反萃取
第五章萃取技术.课件

当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 反胶束时,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 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线性增大。
通过测定有机相中平衡水浓度的 变化,可以确定形成反胶束的最低 表面活性剂浓度。
反胶束的形成是表面活性剂分子 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是热 力学稳定的体系。
K a AH
(5-3)
其中,Ka为弱酸的解离常数;
[AH]和[A-]分别为游离酸和其酸根离 子的浓度。
如果在有机相中溶质不发生缔和, 仅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则游离的单分 子溶质符合分配定律,其分配常数为
Aa
AH
AH
(5-4)
其中,AH 表示有机相中游离酸的
浓度,Aa为游离酸的分配常数。
利用一般的分析方法测得的水 相浓度为游离酸和酸根离子的总 浓度,故为方便起见,用水相总
3.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
物理萃取
定义:溶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两相间 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间不发生 化学反应。
应用: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及天然植物中 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利用乙酸丁酯萃取 青霉素。
化学萃取
定义: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的化 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使溶质 向有机相分配。
应用:用于氨基酸、抗生素和有机酸 等生物产物的分离回收。
液体
双水相萃取
萃取剂
液固萃取(浸取)
固体原料 超临界流体
液体原料
2.反 萃 取
定义: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 转入水相的操作。
作用:为了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后续 分离操作。
洗涤:常常加在萃取与反萃取操作之间,目 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萃取到有机相的杂 质,提高反萃取液中目标产物纯度。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1.蒸馏:蒸馏是一种经典的分离和提纯方法,适用于具有不同沸点的有机物混合物。
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中沸点较低的有机物蒸发为气体,然后在冷凝器中冷凝为液体,从而实现分离。
常用的蒸馏方法包括简单蒸馏、真空蒸馏和分馏等。
2.萃取:萃取是利用不同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萃取方法包括常压萃取和反萃取。
常压萃取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与适合的溶剂接触,使其中一个或多个有机物溶解到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反萃取是从溶剂中将之前溶解的有机物重新提取出来。
3.结晶:结晶是通过控制溶液中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使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通过结晶可以实现有机物的纯化和提纯。
常见的结晶方法包括普通结晶、溶剂结晶和慢性结晶等。
4.纯化:纯化是指通过对有机物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使有机物达到较高纯度的过程。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重结晶、冻结干燥、溶剂萃取和分离纯化等。
5.凝固:凝固是指通过控制温度使有机物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通过凝固可以实现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常见的凝固方法包括冷却和冷冻等。
6.过滤:过滤是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过滤方法包括重力过滤、压力过滤和吸滤等。
过滤可以用于分离具有不同粒径和不溶性的固体颗粒。
7.分液:分液是利用具有不同密度的有机物在溶剂中的分层现象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分液方法包括漏斗分液和离心分液等。
除了上述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如层析、电离、扩馏和萃取桶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实验和工业环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有机物性质、分子量、溶解度等因素。
溶剂萃取化学 ppt课件

粉红
分液漏斗震荡
上层:煤油层蓝色(负 载有机相) 下层:无色(萃余液)
证明:钴被萃取到煤油 层(P204二(2 —乙基己基)磷酸煤油溶 液)
ppt课件 2
萃合物一般是配合物,以下反应可加酸使钴 重回水相,这称为反萃取。
Co 2HA CoA2 (O) 2H
萃合物
2
CoA2 (O) H 2 SO 4 CoSO 4 2HA(O)
HAo KD HAw H A
Ka
w w
[ HA]o KD [ HA]w
HC l
H 2O
反萃
H 3 PO4
ppt课件
7
b有机化工(烷烃、芳烃) 环丁砜—二甘醇 ③在生物制药领域应用相当广泛 a从发酵培养液中萃取产物 b从生物反应液或生物转化液中萃取产物
疏水性的青霉素 G和V酸性很强,其 pKa值为2.5~3.1,相对分子质量 分别为334和350,适宜用有机溶剂从发酵液中萃取,在pH 2.5~3.0 范围内,用乙酸戊酯和乙酸丁酯作为萃取剂的萃取效率高。 由于氨基酸和一些极性较大的抗生素的水溶性很强,在有机相中的分 配系数很小甚至为零,利用一般的物理萃取效率很低,需采用化学萃 取。可用于抗生素的化学萃取剂有长链脂肪酸 (如月桂酸)、烃基磺酸、 三氯乙酸、四丁胺和正十二烷胺等。它们与抗生素形成复合物分子的 疏水性比抗生素分子本身高得多,从而在有机相中有很高的溶解度。
第二章 溶剂萃取化学
ppt课件
1
一 基本概念和参数 1 萃取和反萃取 萃取:水相与一完全或部分不相溶的有机相密切接触后, 水相中的溶质转入有机相,并在两相中重新分配的过程称 为有机萃取或液液萃取。 例:
萃取和反萃取概念

萃取和反萃取概念一、萃取溶剂萃取简称萃取,它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液体之间的不同分配来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比如:采用Acorga M5640(美国CYTEC公司生产)萃取剂从含铜的水溶液中回收铜。
萃取剂和料液是不相混溶的两种液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萃取剂可以将铜离子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可简单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RH+ Cu2+ ⇋R2Cu+2H+上式中,RH代表萃取剂。
这个化学反应式是可逆的,萃取剂RH 可以与溶液中的铜离子Cu2+作用生成R2Cu,这是正反应,称为萃取过程;当用硫酸与R2Cu作用又可以将铜离子释放出来,萃取剂获得再生,可以复用,这是逆反应,称为反萃取过程。
二、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通常是由萃取剂和稀释剂组成的,萃取剂能够选择性地与被萃取的金属离子相结合。
稀释剂一般都用煤油,比重较小,属于惰性溶剂与金属离子不发生化学作用,其目的只是用来调节萃取剂的浓度,降低有机相的黏度和比重,这样有利于分相。
此处说明一下,一般萃取剂工厂用的煤油不是普通灯用煤油,而是磺化煤油。
磺化是用硫酸除掉煤油中的芳烃或不饱和烃的化合物。
因为这些不饱和烃的化合物在萃取时容易氧化,破坏萃取平衡及分相。
目前这种煤油是在石油裂化分馏时截取一定馏份而产生出的,如上海炼油厂所产的260#煤油含的芳烃小于10%,闪点70℃。
水相即为含金属离子的水溶液,比如含铜的矿坑废水或含铜的各类浸出液,当水相与有机相在一定条件下混合时,水相中的铜离子即被萃入有机相中。
当水相和有机相混合一定的时间后,静置、分相,此时的水相称为萃余液,含硫酸的水溶液与含铜的负载有机相混合一定时间后,静置分相,此时的水溶液称作反萃液。
三、相比与流比在萃取过程或反萃取过程中,有机相体积与水相体积之比例称为相比,通常用O/A表示。
O代表有机相的体积,A代表水相体积,在生产中有机相和水相都是连续给入的,此时有机相的流量与水相的流量(或反萃液)的比例称为流比,流量的单位是m3/h或L/min。
萃取和反萃取的例子

石超经验萃取总结引言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论。
本文将总结我个人的经验,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目录•沟通技巧•时间管理•问题解决•总结沟通技巧沟通是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团队合作。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沟通技巧:1.倾听:在沟通过程中,要注重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尊重对方的意见并认真倾听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2.清晰表达: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尽量简明扼要,确保对方能够清晰理解你的意思。
3.适当使用非语言沟通:除了语言表达,我们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沟通。
适当使用非语言沟通可以增加沟通的准确性和效果。
4.积极反馈:给予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对方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良好的工作氛围。
时间管理高效的时间管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时间管理技巧:1.设置优先级:学会识别和安排任务的优先级。
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2.划分时间块:将工作和任务划分为小的时间块,集中精力进行,避免分散注意力。
利用番茄钟等时间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时间块划分。
3.避免拖延:学会克服拖延心理,制定并遵守工作和任务的计划。
采取积极的行动,及时完成任务,减少时间浪费。
4.休息和放松:合理安排休息和放松时间,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专注力。
问题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1.充分了解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确保自己对问题有充分的了解。
仔细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2.寻求帮助和意见:和他人交流和讨论问题,可以获取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意见,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
3.分解问题: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逐个解决。
避免压力和困惑,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不断学习和改进: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萃取反萃取方程式

萃取反萃取方程式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化学里超级有趣的萃取和反萃取,这就像是一场化学物质的“搬家”游戏呢。
首先来说说萃取。
想象一下,溶液里的各种溶质就像是住在集体宿舍里的小伙伴们,有的时候我们想要把其中一部分小伙伴单独拉出来玩。
比如说碘(I₂)在水溶液里,就像一个小透明混在一群小伙伴中。
这时候我们加入四氯化碳(CCl₄),这就好比开来了一辆超级酷炫的专车。
碘在四氯化碳里的溶解度比在水里大多啦,于是就发生了这样神奇的反应:I₂(aq)+ CCl₄(l)⇌ I₂(CCl₄)。
这就像碘看到了豪车(四氯化碳),毫不犹豫地跳上去,从水溶液这个“大杂院”跑到了四氯化碳这个“豪华单间”里。
然后呢,反萃取登场啦。
这就像是玩腻了的碘又想回到水溶液这个大家庭。
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还原剂,比如亚硫酸钠(Na₂SO₃)。
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召回使者。
反应方程式是:I₂(CCl₄)+ 2Na₂SO₃(aq)+ H₂O (l) = 2NaI(aq)+ Na₂SO₄(aq)+ 2HCl(aq)。
这时候的碘啊,就像被召回的小宠物,从四氯化碳这个“小天地”又回到了水溶液这个“大怀抱”。
再比如铜离子(Cu²⁺)在水溶液里,我们加入有机萃取剂,像磷酸三丁酯(TBP),反应就像Cu²⁺(aq)+ 2TBP(l)⇌ Cu(TBP)₂²⁺(有机相)。
铜离子像是被有机萃取剂这个“大磁铁”给吸走了,从水相跑到了有机相。
要是想把铜离子再弄回来进行反萃取呢,我们可以加入酸,比如硫酸(H₂SO₄)。
反应方程式是Cu(TBP)₂²⁺(有机相)+ H₂SO₄(aq)= Cu²⁺(aq)+ 2TBP(l)+ SO₄²⁻(aq)。
这就像铜离子被酸这个“大力士”又给拽回了水溶液里,整个过程就像一场化学物质的奇幻之旅。
你看,萃取和反萃取就这么有趣。
就像是溶质们在不同的化学“住所”之间来回穿梭,一会儿在这个房子里,一会儿又被召唤到那个房子里。
第四章 萃取1

双水相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萃取方法,主要用于酶和蛋白质的萃 取。其特点是用两种不互相溶的聚合物, 如聚乙二醇(PEG)和葡聚糖(DX)进 行萃取,而不用常规的有机溶剂为萃取 剂。因为所获得的两相,均含有很高的 水含量,一般达70-90%,故称双水相 系统。
定义:双水相萃取法是指利用物质在不相容 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 的方法。 优点: (1):平衡时间短,含水量高,界面张力小, 特别适合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2):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连续操作 (3):易于放大
1、双水相系统
1.1 双水相系统的形成图
1.2 双水相系统的类型 双水相系统分为两大类: 1)高聚物/高聚物 如:PEG/DX,聚丙二醇/PEG,甲基纤维素/DX 2)高聚物/低分子 如:PEG/磷酸钾, PEG /磷酸铵, PEG/硫酸钠
2、双水相中的分配平衡和相平衡 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
3、影响分配系数因素(操作条件)
的综合考察
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 聚合物种类;聚合物的浓度;聚合 物的分子量;离子种类;离子强度; pH值和温度。
3.1 成相聚合物 1)分子量M: 若降低聚合物的M,则pro分配于富 含该聚合物的相中。如PEG/DX系统, 若降低DX的M,则m减小。这一规律 具有普遍意义
如果原料中有两种溶质,A(产品)与B (杂质),由于溶质A、B的分配系数不同, 这样经萃取后A和B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 产品的纯度提高。溶剂对溶质A、B分离能 力的大小用分离因数来表示。
mA y A / x A mB y B / x B
β为分离因数,或称选择性,β值的大小 反映了萃取分离的效果。
萃取过程
萃取剂S 原料液 A+B 1 图 11- 1 萃 取 过 程 示 意 图 1- 混 合 器 ; 2- 分 层 器 2 萃余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