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一段线到九段线的变迁

合集下载

南海地图上的“九段线”

南海地图上的“九段线”

南海地图上的“九段线”作者:李开盛来源:《百科知识》2011年第19期在中国出版的世界或中国地图上,人们可以看到南海区域上面有一条由九条短线组成的U 形断续线,俗称“U形线”或“九段线”。

有心人可能会注意到,类似的线不但在中国的黄海、东海并不存在,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极少看到。

那么,为什么在南海会有这样一条九段线?它意味着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还得从一个世纪以前说起。

历史由来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南海诸岛进行管辖,但进入近代,西方列强不仅屡屡入侵中国,还霸占越南等周边各国,进而觊觎地处边陲的中国海岛。

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西沙群岛巡视,每到一岛即勒石命名,竖黄龙国旗,以示该岛为中国领土。

占领越南的法国当时并未抗议,多年后却又宣称中国对西沙的主张“从未得到正式的承认”,公开显露其窥伺之意。

除西沙群岛外,法国还企图染指南沙群岛。

1933年4月,法炮舰“阿美罗德”号和测量舰“阿斯德罗拉勃”号侵入南沙群岛“考察”,以示“占领”。

同年12月,交趾支那(在越南南部)总督克劳泰默签署法令,把南沙群岛的这些小岛合并到安南的巴地省。

面对法国的侵略,当时的民国政府感到有必要固我主权。

1934年12月21日,在民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举行的第25次会议上,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礁的中英文地名。

1935年1月,该委员会编印了第一期会刊,上面较详细地罗列了南海的132个岛、礁、沙、滩的名称。

同年4月,该委员会又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度,曾母暗沙被标在疆域线之内。

这就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也就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U形断续线的雏形。

日本侵略中国后,强行占领了南沙群岛,并将其改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当时台湾为日本殖民地)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中国南海疆界“九段线”的由来

中国南海疆界“九段线”的由来

中国南海疆界“九段线”的由来打开中国地图,我们会看到在呈公鸡形状的中国领土版图下面,划出一个“U”字形的以九段虚线连成的海疆国界线。

这条线,通常也被人们称为“九段线”。

它是对中国南海疆界的标绘。

70年前,这条海疆国界线在中国地图上正式标出。

此前,虽然中国历代从宋朝起就已经将南海诸岛纳入了行政管辖的范围内,但一直没有对南海疆界有统一的标示界线,直到1933年,法国人侵占了南沙群岛的“九小岛”,当时的民国政府深感事态严重,出版中国南海疆域的确切地图已经迫在眉睫。

“九段线”:外国侵占逼出的主权意识中国最早开始对南海诸岛进行行政管理的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到宋代时,对南海诸岛的行政划分已经明确。

此后的明、清,南海不但被列入中国版图,而且进一步确认它属于琼州府的管辖范围。

进入20世纪,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高涨,1909年,由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的一支清朝舰队赴西沙进行了一次高调巡视,宣示主权。

1907年,日本商人西泽带领120名工人及各种器具材料登上了东沙岛(东沙群岛主岛)。

他们驱赶岛上的中国居民,拆毁中国寺庙,甚至将岛上百余座中国人的坟墓捣毁,将全岛占领,易名为“西泽岛”。

此后,西泽开始将岛上的磷质鸟粪等资源源源不断运回日本。

事件报到清朝廷,1909年,中国政府派两广总督张人骏照会日本驻广州领事赖川浅之进,交涉此事。

日方的回应是,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无主荒岛。

在中国政府拿出一系列包括中国、英国出版的图志等证明东沙岛一直是中国领土以后,日本方面又说,西泽如果要撤出东沙,必多损失,中国方面应该予以赔偿。

此后中日双方反复谈判,到了八月才达成一致:中国收买西泽在东沙岛上的物业,定为付广东银毫16万元;西泽缴纳赔偿款和税款3万元。

也就是说,这场纠纷最终以中国方面付款13万元宣告收回主权。

东沙岛的接收仪式,是在1909年的11月19日进行的。

而李准率领海军的西沙巡视之行,则是在当年的5月29日出发。

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感觉到,受到侵略威胁的,不仅仅是东沙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都已经出现危机的苗头。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来历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来历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来历中国南海断续线是在1933年法国占领南沙九小岛、二战后法国继续占领西沙群岛和菲律宾企图把南沙群岛并入其国防范围内的背景下由当时的中国政府划定的,其目的是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并向世界公布中国在南海的管辖范围。

在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约》草案中,美英故意不提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为之后的南海领土争端埋下了祸根。

中国南海断续线,指的是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标明的一条U形断续线,亦称“U形线”或“九段线”。

该线于1947年公布,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未提出异议,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从未提出过外交抗议,这等同于默认。

之后,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以此标绘,并注明归属中国。

然而,自1993年中国台湾“立法院”通过《南海政策纲领》,将断续线内的水域称为“历史性水域”后,这条断续线开始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甚至对断续线的性质及法律地位提出质疑。

为了弄清这条断续线的历史面貌,本文拟就其产生的背景、效力与作用作一回顾。

从1933年法国占领南沙九小岛谈起法国政府自1885年将越南占为殖民地之后,一直对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怀有侵占之心。

他们除了伪造“历史事实”,编造所谓“19世纪初期,安南(今越南——编者注)嘉隆王与明命王时,均曾出征西沙,现安南既归法国所有,则西沙群岛亦当归法国所有”的谎言外,还对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一行前往西沙群岛巡视,每到一岛即勒石命名,构建木屋,竖起桅杆,挂黄龙国旗,以示属中国领土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1930年3月,驻河内法国印支总督致法国殖民部的信中写道:广东省决定由华南当局出面声称他们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

1909年发生的巡视西沙群岛的重大行动,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倡议举行的一次正式的占领仪式,现在广东省政府的声称似乎是基于这个仪式。

这种占领对于法国来说,仅是武力的表现,从未得到正式的承认,如果要在法律上生效,只能假设西沙群岛在当时是无主地。

近代中国九段线的形成与争议

近代中国九段线的形成与争议
▶ 1980年,台内政部官员赴太平岛设“南疆锁钥”石碑
1947年起,内政部方域司司长傅角今召开了一系列关于西、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 公布会议,为此后的中国南海主权确定了基调和范围。 一是派军驻守南海诸岛。
二是有效的行政管理。国民政府于1946年7月将南沙、西沙群岛仍然改归广东省政府管辖。
三是公布南海诸岛全部岛屿和岛礁名称,出版地图。 四是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其 对于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
1907年,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派飞鹰舰管带黄钟英率 舰两艘前往东沙群岛实地勘察,证实“该岛上昔有我 国渔民所居住,并建有天后庙、大王庙。” 但是,同年8月8日,日本商人西泽吉次乘“四国丸” 轮船驶入东沙群岛,8月11日登岛,“树立日旗,建 筑宿舍,开采鸟粪”,更将该岛命名为“西泽岛”。
清政府外务部同日本政府几经交涉,终
界大臣所划红线向南接划,此线正过茶古社东边山头,即以该线为
界(茶古社汉文名万注,在芒街以南、竹山西南)。该线以东,海 中各岛归中国;该线以西,海中九头山(越名格多)及小岛归越
南。”
条约中标明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越南与广东交界之处,大约位于21°30′N,108°02′E。而中越海上边界,便以东经108度 零2分线(即中法两国勘界大臣所划线)向南垂直接划。 法国政府早在1887年6月26
佣人员全部驱离。
不过,日本对于南海诸岛肆无忌惮地实施占领,并未引起法国的武装反击,英 美等国也采取缄默态度。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在当 时就是不争的事实。 被日侵占时期,南沙群岛成为日军向东南亚侵犯的前进基地,日军在岛上修建 了潜艇基地、飞机场、电台、气象台、灯塔、浮标、修理厂等军事设施。太平 洋战争后期,盟军空军数度对南沙群岛实施空袭,岛上所有建筑和设施都被摧 毁。

林遵收复南海诸岛与“九段线”的由来

林遵收复南海诸岛与“九段线”的由来

林遵收复南海诸岛与“九段线”的由来南海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域面积达360多万平方公里。

作为联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咽喉要地,南海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除了拥有重要的战略航运线之外,南海海域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海洋水产和渔业资源。

1947至1948年间,国民政府出兵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划定了南海岛屿国界,出版了南海地图,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我们今天南海“九段线”疆界。

位于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170余人,乘坐3艘军舰前往西沙群岛巡视,每到一岛即勒石命名,构建木屋,竖起桅杆,挂黄龙国旗,以示西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

清朝以至中华民国,在西沙、南沙各个大岛上都有一些中国人住在那里。

此外,中国渔民在出海打鱼的过程中也去那几个大岛歇脚。

1933年4月,越南的宗主国法国派出一支“探险队”,强占了包括南沙主岛在内的西沙、南沙两个群岛的6个岛,后又扩大为9个岛礁。

此即轰动一时的“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开始引起了主权争端。

事件发生以后,国民政府迅速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并于1935年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

当时还有一幅《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其周围用国界线标示。

1935年4月,法国派遣军舰载运30名越南人长年移居南沙主岛。

当年在中国周边甚至境内,日本军队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成为心腹之患,中国国内又内战频仍,国民政府应接不暇,只能坐视不理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为推行南进战略,从1939年3月起,日军从法军手中夺占西沙群岛,3月底又攻占南沙主岛。

4月9日,日军为了杜绝后患,驱赶了占领南沙部分岛屿的法军和越南渔民。

不久,日军陆战队、气象情报组和通信分队进驻西沙永兴岛和南沙主岛(日军命名为长岛)。

南海诸岛命名和南海十一段线划线由来!

南海诸岛命名和南海十一段线划线由来!

南海诸岛命名和南海十一段线划线由来!南海诸岛命名和南海十一段线划线由来近代历史上我国政府为南海诸岛命名的情况转自:南沙群岛在线自清朝至民国,我国政府曾经三次为南海诸岛命名。

第一次是1909年李准巡海为西沙群岛15个岛命名。

第二次是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于1935年公布《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其中公布南海诸岛地名136个。

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由内政部于1947年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包括地名172个。

每次命名都绘有地图。

其中《李准巡海图》已散佚。

一、1909年李准巡海时的命名情况1909年5月(清宣统元年,旧历四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170多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艘军舰到西沙群岛巡察,测绘地图,查勘岛屿15座,逐一命名,勒石竖旗。

当时命名的16个岛屿是伏波岛、甘泉岛、珊瑚岛、琛航道、广金岛、丰润岛、邻水岛、霍邱岛、归安岛、乌程岛、宁波岛、新会岛、华阳岛、阳湖岛、休宁岛、番禺岛。

这是一次有意义有影响的地名审定,可惜《李准巡海图》已散佚,后10个岛屿不知具体指何岛。

1947年旧内政部审定地名时,沿用甘泉岛、珊瑚岛和琛航岛三个地名,伏波岛改为晋卿岛、丰润岛改为和五岛(现在的标准名称为东岛)。

二、1935年水陆地图委员会定名情况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成立于1933年,该会会刊第一期报道:“我国因向乏全国实测详图,故坊间出版书籍......类多抄袭陈编、以讹传讹,甚至翻印外国出版之中国图,不加审察,致国疆界域,任意出入,影响所及,关系非浅。

......并拟定水陆地图设查委员会规则草案......至(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各机关再复会商,决意依照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规则第二条规定,由关系各部分别派定代表,成立本委员会,于二十二年六月七日正式开始办公”。

1933年4月法国入侵南海九岛,全国舆论哗然,群起反对、抗议,这推动了委员会的成立和展开工作。

1934年12月21日第25次会议作出了审定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岛名的决议。

中国历史地图上南海_九段线_的国_省略__九段线_内岛礁和海域的管辖权利_徐志良

中国历史地图上南海_九段线_的国_省略__九段线_内岛礁和海域的管辖权利_徐志良
DOI:10.14015/ki.1004-8049.2013.02.010
第 21 卷 第 2 期 2013 年 2 月
太平洋学报
PACIFIC JOURNAL
Vol. 21,No. 2 February 2013
中国历史地图上南海“九段线”的国界意义
———兼论“九段线”内岛礁和海域的管辖权利
中国政府最早明确用断续国界线标绘南海 诸岛及其海域的地图是 1948 年 2 月“内政部” 审定、商务印书馆公开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 域图》。这是 一 份 四 百 二 十 万 分 之 一 比 例 尺 的 矩形挂图。该图右下角帖放着一副九百一十万 分之一比例尺,完整绘制了东沙、西沙、中沙、南 沙诸群岛中岛、礁、沙、洲、滩 的 基 本 形 状 和 位 置,并用十一条断续线标示海上疆界线的《南海 诸岛位置 图 》。 这 种 在 同 一 版 图 中 用 小 方 图 标 示远距离 国 土 或 管 辖 地,尤 其 是 海 岛 的 绘 图 方 法,早在殖民时代的英、德、法、美地图上就已出 现,且为之前大量的民国地图所采用。这表明, 以 1948 年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为标志,南
80
太平洋学报 第 21 卷
面积区划图》、《中华最新形势图》之《中华疆界 变迁图》、《中 国 南 海 各 岛 屿 图》、《中 华 建 设 新 图》中第二图《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以及《南 海诸岛位置图》和《中国分省区域地图》,等等。
1931 年 6 月 24 日,民国政府援引海牙国际 法编纂会 议 以 来,各 沿 海 国 纷 纷 提 出 领 海 权 的 做法,颁布领海范围 3 海里令,正式宣布中国采 用 3 海里领海宽度制度。3 海里领海的宣布标 志着民国政府领海制度的初步建立。①
1935 年 1 月,《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 第一期公布 了 审 定 的《中 国 南 海 各 岛 屿 华 英 名 对照表》,其中包括岛屿、沙洲、暗沙、暗礁的名 称 132 个。而在同年 3 月 22 日水陆地图审查委 员会第 29 次会议上,针对亚新地学社陈述的种 种困难,委员会作出四点指示,其中第四点就与 南海诸岛地 图 的 绘 制 直 接 相 关,“东 沙 岛、西 沙 南沙团沙各群岛,除政区疆域各图必须添绘外, 其余折( 注: 原文误书为‘析’) 类图中,如各岛 位置轶出图幅范围,可不必添绘”⑤。

中国对于九段线的解释

中国对于九段线的解释

中国对于九段线的解释
九段线,即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是中国对南海海域权益边界的一种画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中,在南中国海里有9条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通常称为九段线,[1] 线内区域为中国南海。

因此,九段线区分了南中国海(面积350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南海(面积210万平方公里)。

根源:历史上东南亚落后、人少而分散,中国人的南向活动发达,例如郑和下西洋时就任命吕宋岛华商许柴佬为总督并长期管理,明末张杰绪在纳土纳群岛建立延续数百年的王国(后被荷兰抢占)。

元爪战争时期元朝海军出行很远。

明末清朝和民国时期,用南沙和下南洋都是大风气,长期利用经营和管辖形成了对南沙群岛等的历史性主权,例如2015年10月28日公布的英美海军航海旧记录,以第三方立场证明:清代和民国只有中国渔民遍布南海各岛礁,并在有的岛上常年生活。

[2]
线史:1947年中国政府编绘出版《南海诸岛位置图》,以未定国界线符号标绘了十一段线。

这是继承历史主权区,长期统治东南亚的欧洲列强长期尊重线内区域的中国主权,二战后收回南海诸岛是国际认可的,因此断续线地图广被国际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中国地图继承了这条线,只是将11段改为9段,1953年取消海南岛与越南之间的两段。

九段线位置
九段线顺时针位置
1、巴士海峡;
2、北吕宋海槽;
3、马尼拉海沟;
4、南沙与菲律宾之间;
5、南沙海槽,原名巴拉望海槽;
6、南沙与马来西亚之间,曾母暗沙南面,是最南的一段;
7、南沙与印尼纳土纳岛之间,最西的一段;
8、南沙与越南之间;
9、西沙与越南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使确定的南海领土范围具体化,1947年12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重新审定南海诸岛地名172个,并进行公告。

原南沙群岛改名为中沙群岛,团沙群岛改名为南沙群岛。

同时还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在南海标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岛,并采用四群岛的最外缘岛礁与邻国海岸线之间的中线在其周边标绘了11条断续线,线的最南端标在北纬4°左右。

这就是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的U形断续线。

1948年2月,中华民国政府将此图收入《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公开发行。

因该线的形状像英文字母“U”,故称其为“U形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上这条断续线,只是在1953年将11段断续线去掉北部湾(原也称东京湾)2段,改为9段断续线。

民国时期的十一段线
共和国时期的九段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