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南海问题。非常详细】
南海问题

1、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渤海、黄海、东海加在一起还不如南海大。
南海面积近360万平方公里。
世界上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只有3个,南海排在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面积比较大、在涨潮时仍能露出水面的有11个岛和5个沙洲,但这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都不在中国大陆的实际控制下,除了太平岛,其他都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了。
2、中国对南海地区领土争端的方针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是中国和平友好对外政策的具体体现,但绝不代表中国软弱可欺。
“搁置争议绝不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也不是单向排我开发!现在南海周边一些国家还拉拢“域外国家”来参与南海资源开发,排斥了中国的参与.中国希望有关各方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应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如果一些国家不顾中国的严正警告,一意孤行,中国应该会在必要的时候宣示主权.关于应对措施,基本上就是用外交手段,军事手段目前只有演习而已,南海打不起来的,首先中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南海小国正是看准这点!从种种情况看,中国解决南海问题面对两大难题。
第一,如何应对美国因素。
菲律宾等国借美国之力抗衡中国,是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最大难点。
随着中美军事交流的进展和亚太安全磋商机制的确立,中国需要注意,不要把南海问题变成中美问题。
第二,如何防止东盟国家联合。
虽然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国之间在南海海域的归属上也有争端,但他们有可能选择在东盟这个平台上,合力对付中国。
3月,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分别对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进行了访问,希望在多边发展和南沙群岛的石油开采等问题上获得东盟的支持,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排除在外。
南海问题 。

目前在断续线内的中国领海领域,约有 10多个国家的100多家公司从事油气开采, 每年开采天然气和石油约有3000多万吨。 大国资本的介入使南海争端走向国际化。 南海周边各国纷纷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 以期武力维护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同时, 美、日、印等大国加强了向南海的军事渗 透,从而使南海问题进一步朝着复杂化、 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当前 的这种情况,使南中国海日益成为巴尔干 式的“火药桶”。
菲律宾于1970年和1971 年派兵占领3个南沙岛屿。 到1975年增至6个,截止 1978年菲律宾占领南沙岛 屿的海军陆战队人数已达千 人。 越南则跟踵而至,后来居 上,1975年统一后,越南 就派兵抢占南沙岛屿,并从 70年代末起,与前苏联石 油公司在该地区联合勘探开 采石油资源。 从80年代起,岛屿抢占日 趋激烈。菲律宾又占领了4 个。越南到1988年止抢占 了20个岛礁。马来西亚则 于1983年和1986年占领了 弹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
二 南海问题的由来
南沙群岛本无争议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何会 与别国形成主权争议,导致复杂的南海问题 形成? 原因有三:
(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 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 丝绸之路””陶瓷之路”, 南海北部的台湾海峡和西南 端的马六甲海峡是极具战略 价值的海上要道。国际上一 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 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 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 大陆。 。
(三)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实施有效 的管理
二战后,中国虽然收 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 但只在太平岛上驻军。 后来的内战是国民党败 退台湾,造成大陆和台 湾省无力全面管辖治理 群岛的尴尬局面。如果 祖国同意强大,他国就 不会染指南沙了。
南海问题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及问题:1,中国南海概况:我国成首个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国家,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是重要的航空通道,我国、韩国、日本与东南亚各地的航线,菲律宾与中南半岛各地来往的航线都要经过南海上空。
2,中国南海问题:所谓的“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三、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
此外,南沙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
-未来新能源-可燃冰,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二)南海争端的因素1.美日因素。
因为南海蕴藏丰富的石油矿藏资源,以及南海地处重要的战略地位,且是美日石油运输线的必经之地。
南海战略地位重要,扼住世界石油运输生命线!在国际海洋交通上,它是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世界最繁忙、最重要的海上航线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东盟一体化因素。
自东盟一体化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一个鼻孔出气的态势,导致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面对的力量从一个个小国变成了一个集团。
这在政治上造成不利于中国的态势。
虽然说美国南海政策是在遏制中国,美国为代表的地区外大国在南海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为南海争议添加了不安定因素。
南海问题PPT课件

(4)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南沙岛屿归属和海域划 界为核心的南海争议,与战略资源的攫取以及地缘安全 交织在一起,日趋复杂和激烈。
1994年5月,越南擅自在我南沙群 岛日积礁竖立了一座高42米、照射 距离16海里的海上导航灯塔,在西 礁擅自建起一座高22米照射距离 15海里的海上灯塔。
1991年越军侵占西卫滩; 1992年1月,越南、马来西亚 同意大陆架共同开发;
1993年4月,越南和马来西亚 合作在“大熊”油田开采原油。
1974年1月中越发生西沙海战,击沉南越海军炮舰 “怒涛”号,其余3艘敌舰在受伤后仓皇逃跑战爆发, 战斗共持续了28分钟,越军有2艘运输 船被击沉,1艘登陆舰遭重创,伤亡 400人,被俘40余人,我方仅1人轻伤。
3、南海问地题理的概现述状
◆东沙群岛完全被 台湾 军队控制;
◆西沙群岛完全由我军管 辖;
◆除黄岩岛由菲律宾 侵占外,中沙群岛其 余岛礁也由我军管辖。
◆南沙群岛情况复杂, 处于被瓜分状态,自然 也成了南海问题的焦点, 也成了国际关注的热点 问题。
西沙 群岛
东沙群岛
中沙 群岛
南沙 群岛
中国大陆控 制的南沙群 岛赤瓜礁。
菲律宾军方随后派巡逻舰和侦察机到美济礁上空侦察。2月8日,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就此 事发表讲话,对中国军舰出现在美济礁提出抗议。他指控中国军舰“侵入”菲律宾声称 拥有主权的南沙海域,并在菲律宾“所属”的美济礁建造军事设施。对于菲律宾政府的 这些指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陈健解释说,中国在美济礁上的建筑,是“为了保护在南 沙海域作业的渔民的生命安全,是一种“生产设施”。
从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初的几个月里,中国工人在海军舰船的保护下,在 美济礁修建了4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3层建筑,使该礁成为中国在南沙海域的 一个永久前哨。
南海问题

南沙群岛被各国侵占多少个岛屿:越南29个,菲律宾 8个,马来西亚 3 个;现状: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
一.争端的起因1.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资源,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金属的锰结核,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底矿产,是提炼核能的重要原料。
含有品质优良,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2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的关键所在,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
南海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区域内外势力争夺南海控制权的竞争逐步加剧。
.二.目前的形势1.大国的介入,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要是因为担心一旦中国完全控制南海,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同时也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
因此,这些大国不会坐视中国完全控制南海,会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对抗。
因此近年来,南海地区并非风平浪静,小的摩擦十分频繁,大的冲突也会时而发生(像近期又出现了印尼军舰炮击我渔船的事件)。
2.总体来说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实力还是有限的。
主要体现在:一、海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比较有限,特别是像南沙群岛,距离最近的海南的基地也有1000多公里,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即便能够占领南海诸岛,如何守住这些岛屿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但是中国迅速发展起来的航空母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
3,南海问题涉及到主权争议,海域划定问题的国家比较多,,相对于其他地区争端而言,已将演变成为国际问题。
4.我国于1974年经过“西沙自卫反击战”,一举收复西沙群岛的所有岛礁。
5。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南海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南海问题实质上是南沙争端。
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一般称为“五国六方”。
一、中国南海及南海主导问题的成因(一)南海地缘政治及其重要地位南海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是东盟各国和东南亚各国等众多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
此外南海处于越南金兰湾与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南海海域西接印度洋、南抵大洋洲、北通南亚,组成四通八达的海上航运线。
南沙群岛的地缘政治地位与商业价值重大,是引发南海争端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尤以油气资源极为丰富。
越南沿岸及领近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及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海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导致周边国家加速抢占南沙海域资源。
南沙争端加剧。
(三)区域外大国介入美国等区域外大国,通过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对南海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并以多种方式介入南海。
由此导致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态势。
除美国外,日本等一些区域外大国为了扩展在东南亚的经济和安全利益,通过与部分东盟国家合作,将军事力量的触角延伸至南海,以此作为加强自身在东南亚影响了突破口。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1、有关声索国抢占岛掠夺资源与我国有岛礁争端的主要是越南和菲律宾。
越南是侵占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越南就使用各种手段,不断抢占南沙岛礁。
今年以来,越南与我国的南海争端逐渐升温,越南在南海动作频频,大幅扩充军备;应对中国,肆意助长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增强民间不满;要请美国等国干预,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邀请欧美,印度石油公司开采油气资源,捆绑其南海利益。
菲律宾是亚洲最早提出将本国的海洋管辖权扩展至领海以外的国家之一。
其利用军事行动占领多个岛礁。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一、背景介绍南海问题是指围绕南海地区的领土争端及相关海上权益的争议。
南海地区包括中国的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以及中国的黄岩岛、钓鱼岛等岛屿,以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岛屿及其周边海域。
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区之一。
因此,南海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利益与权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南海问题的核心争议南海问题主要涉及到领土主权争议、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和海上安全争议等方面的问题。
1. 领土主权争议南海地区的岛屿及其周边海域的领土归属一直存在争议。
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声称对南海的领土拥有主权。
中国主张对南海拥有绝对领土主权,并称其基于历史依据。
2. 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南海地区的海洋权益划分争议主要涉及到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可以划定自己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但是,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各国之间的划界存在争议。
3. 海上安全争议南海地区的海上安全问题也是南海问题的主要争议之一。
南海地区经常发生渔船冲突、海上巡逻舰艇相遇、军事演习等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到各国的海上安全利益和领土主权争议,容易导致紧张局势的升级和冲突的发生。
三、各方立场和解决途径1. 中国立场中国坚决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认为南海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愿通过国际仲裁解决。
中国提出通过友好协商划定海洋权益的方案,主张各方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南海资源。
2. 越南立场越南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与中国的主张存在冲突。
越南主张通过国际法和国际仲裁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介入南海问题。
3. 菲律宾立场菲律宾也声称对南海的领土主权,并将南海争议提交到国际法庭仲裁。
菲律宾主张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他们的诉求。
4. 解决途径针对南海问题,可以通过双边对话、多边谈判和国际仲裁等方式来解决。
同时,各方应充分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
南海 解决方案

南海解决方案引言南海是亚洲重要的海上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位置。
然而,南海争议长期存在,涉及多个国家间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
为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各国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南海争议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争议核心问题南海争议的核心问题包括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安全问题。
主要争议方包括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以下是一些争议的主要焦点:1.领土主权:各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提出冲突要求。
例如,中国声称拥有南海主权,包括中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
2.海洋权益:各国就南海中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渔业资源利用、能源资源开发等问题存在争议。
3.安全问题:南海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安全局势。
军事演习、领土争端、航行和飞越自由等问题导致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升级。
解决方案为了在南海问题上达成和平解决方案,各国可以考虑以下策略:1. 国际合作南海争议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各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合作:•对话与磋商:各争议方应积极展开对话与磋商,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可以借鉴国际海洋法庭等第三方仲裁机构的经验,以中立公正的方式来解决争议。
•多边合作机制:建立南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通过协商和合作解决争端。
例如,可以成立南海倡议国家论坛,提供一个平台让各方商讨问题和达成共识。
•加强军事交流:通过增加军事交流和对话,减少误判和不信任。
可以建立南海沿岸国家的海上热线或军事磋商机制,及时沟通并解决可能引发紧张局势的事件。
2. 法治原则各国应遵循国际法和国际海洋法原则,通过法治方式解决争议:•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海沿岸国家应积极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他国际公约,建立规范争端解决的框架。
•通过国际仲裁:南海争议当事国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给国际仲裁庭,接受仲裁判决。
各方应尊重国际法的决定,并按照判决结果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的地缘状况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复杂”,如果用三个字形容就是“太复杂”。
复杂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手伸得有点长,或者说中国的地缘状况很难控制住这么一大片突出的海域。
不过既然当初把图画的这么大,而现在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又这么需要这片海,那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可能周边的那么小国会觉得很不公平,但政治就是这样,谁叫中国是这个区域唯一的大国呢。
中国南海问题的历史现在我们看到的南海边界俗称“九段线”(就是出版的地图中南海画的虚线分为九段),这条边境的主要作用是证明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控制过一片海域,或者说曾经在这一片海域频繁活动过。
并不是周围的国家就没在这打过渔、贩过货,只是中国比较喜欢做记录,所以古典时期对于这片海域的记录中国自然占优。
大国所具有的并非只是文化优势,在政治上也总是比小国更有敏感性。
尽管中国人的自尊心让我们一直希望中国是结束二战的决定性因素。
但作为政治家却会很清楚的看到,太平洋战场才是胜负的关键。
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国民政府”将目光投向海洋的深处也就很自然了。
其实也不能怪那些小国没有战略眼光,因为那时他们正忙着民族独立(独立时间:菲律宾1946年,越南1946年,马来西亚1957年)。
陆上的边界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渔民打渔的地方,好像自古以来也没人管过,谁又这么无聊会去关心呢?作为当时中国合法的政府——“国民政府”却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无聊的事,派船过去转一圈是必须的,既然日本人曾经在那些岛上挖过矿,那作为战胜国接收是顺理成章的。
不过以限于当时的条件,在太平岛上驻军已是所能做到的极致。
转是转过了,在地图上标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传檄四方是接下来要做的了。
鉴于那些小国正在纷纷独立,拖的长了难保会有人回过味来,所以时间有点紧。
不过好在那些绘图的专业人士并没有让政治家们等太久,1947,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为这片被命名为“南中国海”的海域划定了一条有11段线的边线。
两年以后国军无奈的退到了海峡的另一面,而做为继任者的共军似乎也很欣赏国军在地图上的开拓精神。
不过作为一个自认为更有朝气的政权,一成不变的接收前朝的遗产似乎不够有面子。
于是11段线变成了“九段线”。
从此“南中国海”变成了中国的“南海”,以至于一代又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有志青年们,想当然的认为这片海就是中国的内海。
事实上对于“九段线”的法律地位一直是模糊的,可能最初的绘制者也觉得画得过于霸道了,因此没有用实线而是用虚线画。
“九段线”的存在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历史(也可以说是历史的霸权主义),在地缘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历史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也好在当时画了这根线,中国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一直延申到爪哇国。
但对于不能容忍“九段线”内出现一点外国势力的有志青年们必须清楚一点,即使事情完全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即所有的岛屿归中国),中国也不可能将南海变成内海。
这一点以后会讲到。
既然所有的争议都是在这条“九段线”内,那么我们可以按照当初画图的专家们的思想往下想,为什么要这样划?事实上看过这条“边境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除了象征性的为周边国家留了点空隙以外,中国已经把南中国全部占完了(或者说划完了)。
有鉴于此,完全有理由相信,当时的专家们是完全按照周边国家的海岸线划出这条“边境线的”。
当然划完以后要做的事还很多,毕竟大国也不能不讲道理,海洋是陆地的延伸,如果没有合适的岛屿做为支撑点,把领海伸到别人家们口也说不过去(去转过了几个岛还不够)。
根据古老的“华夷五方”理论(也就是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地理学家们查数据,访渔民,在这片海域上找到了五个支撑点。
地理学家们在图上找到五个点后,占不占的住并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那是军事家要头疼的事(最终的结果是先抓最近的和最大的,于是共军抢回了西沙;国军就近占了东沙,并把势力伸到南沙中最大的“太平岛”)。
对于军事家们的作用有限(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可以预料到的,剩下的事情需要历史学家们去做了。
好在中国的史书够多,而勤劳的渔民和海商们也的确在这片海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这也成为支撑中国目前对南海主权要求的主要依据。
不过不管是军事的占有,还是依据历史对那些岛屿提出主权要求,都需要我们明确那些岛屿的地理状况。
而这一点却往往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下面就分别对东沙、西沙、南沙、中沙、黄岩岛做一个情况说明。
1. 东沙岛上机场2. 这就是黄岩岛真正的面目,哥几个没想到吧3. 北“南海”放大图4. 北部湾及白龙尾岛图5. 南沙太平岛东沙岛:细心的人肯定发现了这个称呼和平时听到的不太一样,官方的称呼应该是“东沙群岛”。
在说到岛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作为岛的重要特征是一定要有陆地露在水面上的,而做为群岛最少需要有两个岛。
而这个“群岛”唯一可以称为岛的只有一个——东沙岛。
事实上即使加上附近的两块水下滩头勉强称为滩头,并没有增加多少内水面积,这样命名的最大可能性是为了和其它几个群岛相对应(比较有气势)西沙群岛: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群岛”。
有25个露出水面的岛礁聚在一起,而且其中几个面积还足够大(可以有政府大楼、银行、邮政、商店。
)。
因此中国政府理直气壮了为它画出了领海基线,将其中包含的水域划为了内水。
南沙群岛:如果说西沙群岛很容易被认定为一个群岛,那南沙群岛的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
事实上在那么一大片海上分布着的100多个所谓的“岛礁”,只有 11个是可以住人的岛(也就是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还有12个也许N年以后可以住人的沙洲,再加上11个高潮时能露出水面的礁石。
这一共44个“岛”(最大的太平岛也只有0.432平方公里)分散在北纬12度线以南广阔的南中国海上,根本无法构成一个统一的群岛(《国际海洋法公约》意义上的)。
由于情况太复杂,具体的稍后分析。
黄岩岛:如果按照中国老百姓的看法,这就是一片乱石滩。
对于菲律宾来说他是不是岛无所谓,只要他有石头露在外头就有可能作为领海基点(关于菲律宾领海基线的事明天会细讲)。
但中国需要它是岛。
因为这是我们在东面所能找到的唯一支点。
不过这一个支点实在是太孤单了,所以我们决定将他和中沙的那些水下暗礁合在一起,称为“中沙群岛”。
也许两个先天不足的人在一起能让别人感受到他的强大。
至少可以壮壮声势吧刚才讲了一下南海“九段线”的来历,并大致说了一下那些支撑点的情况(岛礁)。
现在主要说一下这其中的法律问题。
先说说领海。
当初在画“九段线”的时候还没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生效),国际上并没有关于“领海”概念的国际法方面的规定。
只是那些以美国为首的老牌海洋国家有个“三海里”领海的习惯。
把领海弄得那么短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上的,据说最早的岸炮射程就是3海里,因此习惯性的把海岸线往外三海里定为防卫的范围;二是因为实力。
既然自己的实力够强,当然希望其它国家的领海少一点,自己走的方便点。
后来《公约》出来了,将领海定为了12海里,至今已经有150多个国家批准(中国也已加入)。
美国觉得公约让其它国家的海权增强了,会妨碍他的行动,所以至今不肯签约。
领海定义为:“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说白了就等于把陆地边界划出去12海里。
船只进了领海线进跟进了这个国家一样。
既然“领海线”就是边境线,那么鉴于海洋比陆地难管(陆地上还可拉个网),就有必要有外面再划一个缓冲区,当然不能当国土那样管,但还是有些权力的。
这就是“毗邻区”,范围是领海线再往外推12海里。
简单点说这块地方你可以随便进,但我已经有权力查你了。
毗邻区定义:是指邻海以外而又与邻海相连,由治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个海域。
先划了块海当领土(领海),再弄了点缓冲区(毗邻区),按说沿海国的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了。
不过海权可不仅包括自卫权,更重要的还有经济利益,比如水里的鱼,水底的宝藏,再下面的石油。
要是不划个区域,那些有实力的大国还不守在你门口抢钱。
于是“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应运而生了。
说白了意思就是这块地方就是我的,路过可以,抢钱的不行。
这个区域是离海岸线200海里(领海和毗邻区包括在内)需要说明的是“专属经济区”和“12海里领海”“毗邻区”的概念都是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确定的。
在此之前的并不代表大家就没有意思到海上的经济利益争夺海上的利益最主要的就是底下的石油了,鉴于以前的技术力量,大家主要盯着的是家们口浅海地区的石油,所就是所谓“大陆架”下面的石油。
于是1958年《大陆架公约》定立了,条约的定立主要是约定沿海国家有权开发大陆架上的资源。
这“大陆架”的概念就是说,你的陆地肯定是有一个角度缓缓伸入海洋的。
这块伸进海底的陆地深度一般不会超过200米,那么只要能认定是你的陆地延伸的你就有对上面的资源的专属权。
问题每个国家的大陆架长度不尽相同,特别是那些岛国的“大陆架”少得可怜。
因此大家觉得有必要统一一下标准,于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定出了个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概念,也就是说不管你大际架多长,大家的抢钱范围就是200海里。
当然,既然是新法,也就要把权力再扩张一下,不能光管地下的油,水里的鱼啊,环境啊一类的都包括进去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下面的油(当然也有其它资源)这样一定大陆架短的国家固然高兴了,但大陆架长的国家肯定不愿意了,于是〈公约〉为了平衡也肯定了“大陆架”的概念。
具体作法是先把大陆架的范围不管长短都先定在200海里(称为法定大陆架)。
为了照顾大陆架长的国家(长的一般都是大国,惹不起),再定一条就是“自然大陆架”可以延伸至350海里(一般最长也就到这了),200里以内是自己专属的,200海里以外的别人可以挖,不过要分51%的钱给你。
于是“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原则成了并立的了,这种和稀泥的方式注定了沿海国家会选择不同的标准为自己争取经济利益。
(中日东海问题我们就是用“大陆架”原则把脚伸到日本门口的)由于很多沿海国家都是相向的,在划分上述海域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矛盾。
对于领海问题还好说,毕竟只有12海里,有矛盾的毕竟少。
真要是挨得太近了就一人一半也问题不大。
但“专属经济区”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有200海里,还有个和稀泥的“大陆架概念”,最长能把经济利益伸到350海里。
如果说有领海矛盾的是少数,那么对于“专属经济区”有争议的则是大多数国家了。
象“中日韩”三国在黄海、日本海、东海上的划界问题就是典型,讲完了南海可以继续这个话题(附带也会讲朝鲜有没有可能倒向美国)。
前面有朋友提到台湾问题,这个毕竟算内政了,可能另外开个贴讲国内的情况更好。
由于涉及专属经济区的纠纷太多,《海洋法公约》也没办法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所以只是约定“希望本公约任何规定均不损害任何缔约国于任何时候协议用自行选择的任何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有关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争端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