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张南海主权的历史与法理依据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南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南海问题
对南海主权的历史依据:
汉朝中期中 国人已经发 现经南沙群 岛到印度洋
的航线。
2021/3/2
唐朝时南沙 群岛划归琼 州府管辖。
清朝将南沙 群岛划入中 国版图。
5
2、南海问题的由来
对南海主权的法理依据:
国际法规定,岛礁的 归属有四大要素,第一谁 最先发现,第二谁最先命 名,第三谁最先对它实施 行政管辖,第四国际社会 是否承认。
浅谈浅中谈中国国南南海海问问题题
目录
➢南海问题的由来
➢南海问题的实质 ➢中国的应对之策
中国南海
我国是
一个陆海大 国,不仅拥 有960万平方 公里的领土, 还有300万平 方公里的海 疆。
2021/3/2
3
1、什么是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对中国南沙群岛 的主权争议和部分海域的管辖权争议。
2、南海问题的由来
东汉 《异物志》 三国 《南国异物志》 东吴 《扶南传》
历史证明中国 人民最早发现、 命名南沙群岛。
南群岛不是“无主地”,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021/3/2
6
中2、国南对海南问沙群题岛的拥由有来无可争辩主权
南海主权得到国际上承认:
《波茨坦公告》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 公告》及其它国际文件明 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领土 归还中国,这包括了南沙 群岛。
南海蕴藏5万亿吨以 上的锰结核、约3100亿 吨镁、170亿吨锡和铜、 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 5亿吨银、800万吨金、 60亿吨铀、250亿吨重水。
12
2、南海问题是对其资源的争夺
目前南海探明石油储 量位居世界海洋石油的 第五位,天然气探明储 量位居第四位,是世界 上一个新的重要含油气 区,被誉为“第二个波 斯湾”。

南海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应对之策

南海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应对之策

南海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应对之策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视,南海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南海问题也随之而来。

文章首先梳理了南海问题产生的由来,指出南海问题表面上是中国与沿海国之间的主权争端,其实质是中国与美国海权的较量。

针对这一看法,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措施,即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在南海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加强海上巡逻力度、加快实际开采步伐。

标签:南海问题;主权;海权南海,又称南中国海,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823000平方公里。

[1]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视,南海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南海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1、中国通过“先占原则”取得了南海的领土主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国家可以通过时效、添附、先占等方式取得领土。

中国自古代以来就依照国际法的“先占原则”取得了南海的主权。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后许多的文献中都有关于南海的记载。

例如三国时期万震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传》,都对南沙群岛的地理位和基本情况进行了记载。

中国历代政府也对南沙群岛给予管辖。

永乐年间,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南沙群岛的地理特征进行记载,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政府自古以来就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政府收回南海主权二战期间,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了中国南海。

1943年和1945年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则明确规定日本通过武力夺取的中国领土战后必须归还。

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基本未受到挑战。

越南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马来西亚等国也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这次活动发现南海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南海群岛领土主权纷争由此开始。

浅谈我国南海问题

浅谈我国南海问题

浅谈我国南海问题近年来,环顾我过边境,摩擦事件频频发生。

2005年的中俄边界,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纠纷。

中缅北段,中国承认缅甸对江心坡的主权,双方基本以高黎贡山脉分水岭为界。

与蒙古的边界问题,1962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

1963年与巴基斯坦的边界,坎巨提地区。

和日本的问题就是现在最大最突出的了有黄海的经济区矛盾、东海的经济区矛盾、还有最伤国人心的钓鱼列岛。

和菲律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印尼在南海诸岛有很多复杂的纠葛。

从上面的一些边界摩擦事实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边界状况实乃频频发生,那为何会有这些摩擦事件的发生呢?这背后又到底隐藏了什么目的?对此我国的立场和举措又是如何?在此,就以南海问题为例,浅谈下我国边界摩擦。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

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

由于其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如天然气,石油含量丰富,并且其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 70 年代,南海问题实质上是南沙争端。

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五国六方”。

西沙争议仅存在于中越两国之间,是由越南单方面挑起的。

越南把所谓的“西沙争议”引入南海问题,是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

因此,这里所探讨的南海问题实质上是指南沙争端。

南海问题的起因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其一,就是其本身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的“丝绸之路”。

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

此外,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海域资源量极其丰富。

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海上资源开发成历史必然。

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二,与《联合国海洋公约》存在的缺陷和制约力度不够有关。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

中国南海问题(二)

中国南海问题(二)

中国南海问题四、南海问题不少国家政府和国家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但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南沙军事活动现状:1、2003年以来,越军、菲军、马军加强了对占领核心岛礁的维修和建设。

2、越、菲、马继续频繁出动舰机赴南沙活动,加紧进行海区测量,并重点监视无人礁滩,以防止他方占据。

3、举行以南沙为背景的军事演习。

南海资源被盗现状:1、油气资源被采盗;2、水产资源被掠夺;3、旅游资源被开发。

中国在南海争议区的油气资源开发还是空白,至今尚无一口油井,未生产一桶原油。

五、南海问题成因1、我国海军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限制我国与发达国家海军在体现远洋能力核心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

国家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中国14000 6700 6500 6300 3700 3300 3000主战舰艇平均吨位其次,主战舰艇的比例尚不合理。

我海军战斗序列中,大中型作战舰艇数量、比例均过低,有的重要装备仍是空白。

第三,我国海军作战舰艇与保障舰艇的比例严重偏低,严重制约海上作战的范围和持续时间。

国家美国日本印度中国3:2 3:1 5:4 5:1作战与保障舰艇比例2、东南亚结盟因素影响南海周边国家不仅共同具备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南海问题上也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

3、美日因素的介入美日为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有利的战略态势,遏制和牵制中国的崛起,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拉拢东盟国家。

东盟因情就势,实行“以大制大”的平衡政策,在美日的介入与干预下,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4、台湾因素的掣肘台湾为了争取和扩展“生存空间”,企图与东南亚国家联手,达到理由东盟控制中国的目的。

东盟却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在南海主权要求的条件,并利用大陆与台湾的矛盾在南海问题上渔利。

六、南海历史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的主权不容置疑1、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证据第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第二、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第三、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进行管辖2、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法理依据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明确了中国对南海及南海诸岛拥有主权。

论中国的南海政策

论中国的南海政策
加抚rnatiolalPO 舫廿cs.
lt b朋 。毗 to acoNcIUslon肠atC七ina川1加a s a,e叮 肠.gwa y 恤
介,。Iv恤gS Ou伍 C创恤as ead臼P u忆 物.比 C川n a s ea脚UciOo f伪 加.彬U.“月
to 皿 lu扭inna眨姐al 加妞n污‘ ad aptdi幻r e比ntslt latio n a.d unceasing lyt o
因此 , 认 真研究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对于早日解决南海问题,乃至台 湾问题以及研究中美关系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南海诸岛地图详见附录二
一、南海在 中国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海 权 ” 是一个涉及海洋的概念。海洋是地球上除陆地资源外的最重要的
资源,这样就引申出海洋权利(从ari沙t)的概念,当主权国家出现后,“海洋权利”
pa v e t七ew a yforn比幻1村I,gsou山 C址na旋ap均blems团noo山l y .
Key,ord s: 肠朋伍 C七加.5比 歇.disp朋tie s 翻u比 C址皿
序言
南海 亦 称 南中国海 (SouthChina 女a),指的是在中国东南方向,位于北纬 23.27‘至南纬 3 ’ 、东经 9O10‘至 12O10’ 之间的广大海域。就广义范 围而言,其北部由中国的海南省、台湾省、广西壮族 自治区、广东省和福建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所组成;东部是菲律宾的吕宋岛、民都洛岛和巴拉望岛;南部 是马来西亚的沙巴与沙捞越州、文莱、印度尼西亚的纳土纳群岛和新加坡:西 部则从新加坡延伸到西马来西亚的东海岸,经过遏罗湾、泰国和柬埔寨,沿着
南海 周边国家都对南沙群 岛及其周 围海域提出主权要求,南沙群岛在 南海 的东

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

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

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请谈谈南海问题的由来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1.经济因素南海诸岛具有重大经济价值,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水产种类繁多,而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其他矿藏。

我国专家认为,南海诸岛的石油资源为367.8亿吨,天然气为75539亿立方米。

而美国专家则说道:“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由于军事和政治因素而未被钻探过的较大的大陆架之一。

”此外,南海还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鸟粪石、油气资源以及被视为未来能源的可燃冰资源。

南海地区还具有重要的地理价值。

南海诸岛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海上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东亚国家通向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和海上门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

2.历史因素传统国际法认为,国家可以通过对“无主土地”的发现和占领而获得主权,担任何土地,只要不是“无主土地”,都不能被“发现和占领”。

中国有充分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屿拥有主权,但随着南海的价值被发现,南海之争凸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家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提前是不得损害别国的固有领土主权。

如果在划界问题上发生矛盾,也应通过协议划定,按照公平原则,并考虑到所有有关的情况,达到公平的结果,任何邻国单方面确定海上边界线和实施单方面强制管辖的行为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3.时代因素冷战结束后,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调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迅速发展,让一些国家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戒备心理,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制约中国,平衡利益关系。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南海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南海问题实质上是南沙争端。

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一般称为“五国六方”。

一、中国南海及南海主导问题的成因(一)南海地缘政治及其重要地位南海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是东盟各国和东南亚各国等众多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

此外南海处于越南金兰湾与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南海海域西接印度洋、南抵大洋洲、北通南亚,组成四通八达的海上航运线。

南沙群岛的地缘政治地位与商业价值重大,是引发南海争端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尤以油气资源极为丰富。

越南沿岸及领近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及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海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导致周边国家加速抢占南沙海域资源。

南沙争端加剧。

(三)区域外大国介入美国等区域外大国,通过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对南海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并以多种方式介入南海。

由此导致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态势。

除美国外,日本等一些区域外大国为了扩展在东南亚的经济和安全利益,通过与部分东盟国家合作,将军事力量的触角延伸至南海,以此作为加强自身在东南亚影响了突破口。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1、有关声索国抢占岛掠夺资源与我国有岛礁争端的主要是越南和菲律宾。

越南是侵占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越南就使用各种手段,不断抢占南沙岛礁。

今年以来,越南与我国的南海争端逐渐升温,越南在南海动作频频,大幅扩充军备;应对中国,肆意助长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增强民间不满;要请美国等国干预,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邀请欧美,印度石油公司开采油气资源,捆绑其南海利益。

菲律宾是亚洲最早提出将本国的海洋管辖权扩展至领海以外的国家之一。

其利用军事行动占领多个岛礁。

南海问题-演讲模板

南海问题-演讲模板

13. 南海问题的未来趋势
南海问题的未来趋势是复杂而多变的,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国际政治、地区局势、各方 的行动和决策等。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南海问题将继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方面,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南海的行动日益积极,南海问题将继续成为中美关系中 的一个重要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将继续关注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并可能采取一些措施来 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另一方面,东南亚声索国也将继续关注南海问题,并可能采取一 些行动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权益
此外,南海问题还可能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声誉产生影响。中国作为南海周边的大国,其 对待南海问题的态度和行动可能会被国际社会所关注和评价,进而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 声誉
南海问题的国际法依据
南海问题的国际法依据主要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国际法规则。根据《联合国 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对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但必须考虑到历 史、地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规定了一些解决海洋争端 的机制和程序,包括仲裁、调解等方式
同时,南海问题也涉及到全球治理的问题。南海作为全球重要的航道和资源区域,其治理 和开发也涉及到全球的利益和权益。因此,南海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考虑全球治理的需求和 原则,以实现全球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总之,南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对话、协商 和合作等方式寻求妥善解决方案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需要尊重国际法和 国际规则,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南海问题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需要尊重国际法和 国际规则,维护地区的和平
稳定与繁荣
感谢您的聆听
(1)加强对话和协商。中国可以与东南亚声索国进行双边或多边对话和协商,就南海问题 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以寻求妥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主张南海主权的历史与法理依据中国国情-中国网 2012-04-11“复杂之海”其实并不复杂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动作频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大国的搅局,使得南海形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开发了南海岛屿礁滩,从历史与法理的双重角度看,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先民在南海就已经有了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

南海诸岛在唐代已列入中国版图。

明代也将南海纳入行政管辖。

二战中日本侵占南海诸岛,战后中国政府收回,并将其归入广东省管辖。

无论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的表述与行动,还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情况,中国对于南海以及所属岛礁都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权益。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出版的近200种地图集和权威百科全书,无不明确标明或承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南海的传统海疆之内。

直到现在,很多岛屿的名字都印证了那段历史。

从地理上看,南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北濒中国大陆和台湾,东临菲律宾群岛,南以连接西南婆罗洲到苏门答腊的一条线为界,西南是由马来西亚、马泰边界再到越南南端和越南南部沿岸,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

南海岛屿大都狭小,其中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约12平方公里。

西沙最大的永兴岛约1.85平方公里,而南沙最大的太平岛,也仅0.4平方公里。

中国1958年的《领海声明》、1992年的《领海及毗连区法》及有关“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主权”的外交声明为南海诸岛的归属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中国作为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享有九段线内沿陆地领海基线及符合条件的岛屿领海基线向外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最大不超过350海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及专属管辖权。

所谓九段线是我国在南海海域国界线的一种叫法。

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未定国界线。

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绘了这样一条线,而只是将11段断续线改为9段断续线。

这一条线通常被称为传统疆界线。

事实上,早在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发表南海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报告之前,南海的形势可以说非常平静,有关国家也承认南海主权属于中国。

但在这一报告发布后,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岛屿的主权要求,并采取行动占领岛屿,才发生了与中国的领土争端。

很显然,南海争端的发生缘于对资源的争夺。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本着和平友好、照顾大局的原则,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期望通过和平谈判、共同开发的方式,与有关国家解决南海争端。

但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东沙群岛归中国台湾省高雄市管辖,由台湾军队驻守。

西沙群岛与中沙群岛在我管辖之下,而南沙群岛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

南海所拥有的资源利益固然非常重要,但海洋对于沿岸国和航道使用国而言,战略空间和战略位置才是其重要性的本原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周边国家的垂涎,当然是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

在经济方面,南海各岛有一种天然资源——堆积如山的鸟粪,颇值得开发。

据估计,仅太平岛一处就蕴藏着10万吨以上的鸟粪、磷矿,它们是十分宝贵的天然优质肥料。

此外,南海海域的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

南海的海水温差大,因此热带和冷水性鱼类都能在这片海域生存。

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

石油地质储量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

更引人注目的是,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

专家称“可燃冰”是石油、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

蚕食和瓜分南海的高潮之所以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原因就在于20世纪60年代,在南海盆地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南海成为世界四大储油区之一,这是引发南海争夺高潮的实质原因。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已经不顾南海主权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的事实,以占领就是拥有的野蛮逻辑,侵占南海岛屿。

从战略上分析,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

南海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重要国际航道。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海,60%的外贸运输从南海经过。

美国在全球控制的16个海上交通“咽喉点”中,有三个都在南海附近。

作为世界上通航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南海是东盟各国、欧洲各国、美、日、俄、澳等主要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

经过这一海域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日本、韩国9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南海运输;南海地区出产的液化天然气75%运往日本;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九成左右要走南海航线。

显而易见,拥有南海诸岛,可有效控制这一重要水域和国际航线。

在“周期性”的南海主权争端中,外部势力的干预,特别是美国所谓“中立调停者”的姿态并不能掩盖其试图从中渔利的企图为了制衡中国,部分国家采取了拉住域外大国对抗中国的做法。

当前的南海已俨然成为大国全球利益的前沿阵地。

从当年的EP-3侦察机在南海上空对中国的情报侦察,到如今海上侦察船的魅影频现,南海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对华侦察和制约的前沿。

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上周边国家刻意以极为优厚的合作条件把众多区外大国拉入南海油气开采项目,让它们在南海拥有较重的利益,区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倾向和国际关注度都日益增大。

近年来,东盟国家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主张,更迎合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心理。

美国官员多次公开声称,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是“南沙争端的根源”,美国不能允许中国在南海地区取得“战略支配地位”,美国应与东盟国家一起“共同对中国施加压力”,以谈判解决南海问题。

事实上,美国在1995年以前对南海的基本政策是“中立”和“不介入”,表示“即使南沙发生冲突也无义务直接卷入战争”,提醒有关国家不要轻举妄动。

《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政策开始由“不介入”转向“介入但不陷入”。

除美国外,俄罗斯也在南海有所动作。

无论是俄对越军售还是俄试图重返金兰湾军事基地,都显示出俄罗斯不愿放弃在该地区的重要利益。

日本出于对自身未来安全环境的预测,认为只有保持“群雄割据”,南海的区域安全才可能不被中国一家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才不会握在中国的手里。

对南海,甚至连印度也表示“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

近年来,印度提出的“东进太平洋战略”,就是试图扩大在南海的发言权。

“和平崛起”不应、也不会成为对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束缚,周边国家更不要作出中国“和平崛起”就是蚕食中国权益良机的战略误判海洋水域的争端主要是指因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划界而产生的争端。

所谓“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以军事手段占领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

到目前为止,越南占领了南沙29个岛礁,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

菲律宾人把南沙群岛比做“抵在菲律宾腰间的一把匕首”。

目前,菲律宾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10个岛礁。

其中,第二大岛中业岛已被菲律宾设为南沙群岛的指挥中心。

此外,马来西亚还占领了3个岛礁,在所占岛礁上有驻军和简易的飞机跑道。

“六国七方”中,文莱虽未派兵进占,但对南沙油气资源的掠夺不甘人后。

目前已开采油田9个,气田5个。

印度尼西亚则宣布对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享有“主权”。

而我国目前实际控制岛礁仅9个,其中大陆8个,台湾1个。

对南沙争端,早在1984年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选项:“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

”基于睦邻友好的和平政策,中国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的选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使用武力收回被占岛礁的权力。

当前,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其主观诉求在于避免走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搞军事扩张导致全球性战争的老路,但这种理性选择并不意味着中国惧怕外部试图强加给中国的冲突。

长期以来,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局出发,从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地区利益出发,中国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并探索用双边协商的办法逐步解决岛礁和海洋划界争议,这是此前南海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的根基所在。

但是,近两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国一再将中国的理性、大度、忍让视为坚持和平崛起的中国的无奈选择,不断冲击中国的利益底线。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确实需要各方以合作的姿态、通过沟通和协商妥善处理。

只有相关各方真正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才能把南海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之海。

依国际法看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中国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可资佐证,而且早为世界各国所承认。

近来,越南主要以“历史主权”,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则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某些规定为由,谋求长期侵占我南沙岛礁。

从国际法角度看,上述国家所谓的南沙群岛主权依据站不住脚,相反中国对南沙群岛主权及权利主张有充足的法理依据。

在国际法上,“有效占领”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

在依据该原则取得某一土地主权时,有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被占领土地此前必须是无主地,在对无主地“发现”和“先占”后,对该土地要进行必要的主权行使和管辖,当然也包括一国政府和人民对该土地的开发与经营。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发现”权南海诸岛在被中国发现以前,尚属于“无主地”,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早在汉代之时,中国人就已开始在南海航行。

经过长期的航海实践,中国人先后发现了西沙、南沙群岛。

宋时,中国人把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命名为“长沙”、“石塘”。

明清时,南海诸岛被标示在中国官方的地图中,并且标出了南海航线和航程。

中国人在“发现”南海诸岛后就不断地来到这个群岛,不仅了解诸岛的分布、构成,而且还探索出航经诸岛的航线,创作了记载诸岛地理位置和航行路线并用中国式罗盘方位给部分岛礁命名的《更路簿》等航行手册。

《更路簿》据调查最早起源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是中国渔民祖辈遗传下来的,至今在中国渔民中仍保存有各种抄本。

其特点是简便易行,适合于中国渔民航行于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水域的需要。

尽管“发现”并不构成通过先占取得领土,但它的重要性不容抹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