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

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南海问题会怎样呢?对于南海问题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又是怎样?下面店铺分享了南海问题分析以及南海问题的现状,希望帮到你。
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
中国关于南海问题的声明

中国关于南海问题的声明
中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是多方面的。
中国声称拥有南海绝大部
分主权,包括南海诸岛及其附属岛屿。
中国主张南海诸岛的历史和
法理依据,并强调其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益。
中国还强调,南海
问题应当通过直接有关的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反对外部势力
介入。
中国主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通过与有关国
家进行谈判,通过协商解决南海争端,并推动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另外,中国还提出了一些倡议,例如“双轨思路”和“南海行
为准则”等,旨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还主张南海问题不应成为影响中外关系的主要议题,强调
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对全球和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至关重要。
同时,
中国也主张南海问题应当在国际法框架下解决,强调尊重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总的来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主张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维
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时坚持自身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益。
同时,中国也愿意与其他有关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推动南海问题的解决。
南海问题的实质及成因

南海问题的实质及成因近年来,由于南海自然资源的优越,加之美国、日本为首的外部势力的干预与驱动,基于利益的驱使,东南亚一些国家发起了与中国对南海主权的争夺,频频制造事端。
随着南海地区存在的一些岛礁主权和部分海域划界争议升温,国人对“南海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多。
从表面上看,南海问题是围绕国家主权及相关权利所展开的法律问题和历史问题;从实质上看,南海问题的核心是自然资源的占有和开发问题;从根源上看,南海问题是南海周边国家与域外大国相勾结、相互推动的结果。
中国绝不会放弃属于自己的任何一寸领土,但基于大国的形象和道义,中国在维护南海权益方面将讲究策略和方法。
当下网络上,尤其是对其成因的分析众说纷纭。
“南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三大方面给以归纳和分析,加深对“南海问题”的理解。
, ,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
摘要:南海问题,实质,成因,资源争夺正文:一.中国南海问题的由来1.南海丰富的自然及航道资源:南海,在国际上一般指南中国海;在中国或指南中国海或指中国南海。
南海为东北—西南走向,北边至中国,东北至台湾本岛,东至菲律宾群岛。
南海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是位居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
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报告指出,南海海域的石油储备约有350亿吨,其开采量相当于全球总量的12%,被称作是“第二个波斯湾”;而其中,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油气资源最为集中,约有200亿吨油气储藏量。
另外,据科学家估计,南海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储量也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南海同时也具备丰富的航运资源,根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
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
由此可见,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
2.南海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在军事上,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中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南海问题

对美国而言,南海地区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具有巨大“诱惑”。南海是东亚地区与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海上航行的必经之地,是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和大洋洲的重要国际通道。此外,南海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藏资源,其中油气资源尤为丰富。
自2002年1月起,美国开始部署600多名美军士兵到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为菲军提供军事指导和训练,并协助围剿阿布沙耶夫集团。这标志着美军重返菲律宾。此后,美菲每年都要举行“肩并肩”联合演习。近日,美太平洋舰队还向菲海军移交了6艘配置重机枪的美军舰艇,在当前中菲两国因南海问题风波再起时,美军此举充分让外界感受到了其“司马昭之心”。
3.解决海权争端,立法要跟上来。我国的相关法律比较陈旧,不太适应新的形势,执行度也比较小。美国和英国的船长都有执法手册,遇事不用请示,对照着做就可以了。而我们的规定是层层请示,等请示完毕,事情可能都过去了。
涉及领土和主权纠纷的外交原本就是最艰难的艺术,而这门艺术最基本的哲学就是,姿态不妨灵活,立场却要坚定;技巧可以“复杂”,底线却要“简单”,要把底线明明白白昭告天下,让他们很容易了解,哪些是可以商量的,那些是不容商量的。惟其如此,可以商量的问题才会变得容易商量,,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字国,许多邻国已通过立法、行政等不同手段,向所有国家阐明了他们的立场,现在中国也必须补上这一课。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我国的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南海问题的由来: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对于这一段历史经纬,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
事实上,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南海复杂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考虑到我国较长一个时期内尚无法彻底改变不利国际环境的客观现实,可以肯定地说,此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心、高超的技巧和坚定的意志。
首先,在策略上着眼于长远。
就目前而言,各方恪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主要原则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最直接、最现实、同时也是最务实的办法。
但从长远看应将南海问题的处理放入中国和平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去。
尽管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上述的美国行动与东南亚国家的举止有着必然的关联与“共谋”,但是如果结合二战以来的美国对中国南海的政策以及东南亚国家拿手的大国平衡战略,就不难看出南海这块平静水面的倒影中,实际上蕴含的是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美国乃至中国与整个世界关系的缩影。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之间在南海海域存在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资源分配等争端。
由于大多涉及南沙群岛主权及其海域争端,因此也称“南沙争端”。
长期以来,“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一直是中国处理南海争端的核心战略.这是1984年,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
那个年代,中国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圈,周边地区局势紧张,而内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经济发展落后,海军力量极其薄弱,根本无力顾及南海问题。
但,时过境迁,30年后的今天,综合国力已然雄厚的中国不思变革,依旧守着那顽固的政策。
殊不知,30年来,中国已经失去得太多了。
回顾历史,南海问题存在已久。
但在70年代以前,就没有这么多的领土争端和主权主张。
那时中国的外交是十分强硬的,无论是美国,印度,越南,柬埔寨,苏联。
任何一个敢于挑战中国主权的国家,都被我们给打回去了。
想想当时,中国仅有小米步枪都不怕美国的飞机大炮。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态度提出以后:大使馆被炸、飞机入境撞毁我战斗机、舰船侵入南海、在我南海岛屿升国旗、捕鱼、勘测石油等等。
而30年来,南沙群岛近乎已被东南亚小国割分完毕。
而如今我国在这方面的态度依然只有容忍。
这种容忍确实换来了经济高度增长,人民生活安康富裕。
但终究中国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在世界的地位。
近日的黄岩岛中菲对峙一个多月,菲方无视历史与中方的交涉,一再宣称黄岩岛是菲方领土,更使得中国颜面尽失。
菲政府千方百计想把黄岩岛问题国际化,甚至要求联合国介入。
这一切,都是菲律宾要在世界上强化和确定“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是中国承认了南海极其诸岛,从来就不是中国的固有领海和领土。
所以菲律宾以及南海周边所有国家,都可以对南海极其诸岛主张主权!中国政府不知道在等什么,对黄岩岛没有任何行动,几艘渔政船不过是表明一个不强硬的态度。
菲律宾说你不该欺负弱小,你就不敢动手,菲律宾说中国不会动武,中国就不动,中国是期望不战而屈人之兵吗?以菲律宾的所作所为,居然还能无动于衷,我们不得不佩服国家的忍耐力啊。
南海问题分析

材化1001
李卿鹏
一.南海的范围和历史
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世 界第三大海,所属的东沙、 西沙、中沙、南沙等4个群 岛,统称为南海诸岛。南海 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北靠中国华南沿海大陆,东 临菲律宾,西濒越南和马来 半岛,南连马来西亚和文莱。 南海海域总面积约360万平 方公里,域内包括海上通道、 岛屿、海峡水域。南海地区 北有台湾海峡,西南有马六 甲海峡,连接西北太平洋和 印度洋,形成具有重要战略 意义的海上要道。南海蕴藏 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 油气资源储量巨大。
二.与南海有争端的国家
日本. 二战后,日本被迫放弃了其在战争期间窃取的一切 领土。1951年9月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明 确规定日本放弃对南威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 。 1952年4月,日本在《日台和约》中宣布放弃对 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 权利名义与要求。 但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理由: (1)出于对海上通道安全的考虑。日本是个四 面环海的岛国,岛内资源匮乏,特别是石油等战 略资源严重短缺。(2)借南沙争端扩大日本在 亚太地区安全领域的作用。(3)借干预南海争 端以在中日东海争端中向中国施压。
菲律宾 1946年,菲律宾就对南沙群岛提出过主 权要求。1956年菲律宾“探险家”到 南沙一些岛礁活动,将这些岛礁命名 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菲律宾总 统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岛”归菲所有, 还单方面宣布海洋法,规定200海里 经济专属区,将南沙群岛东部41万平 方公里海域划入其领海。
印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印度是个与南海没有关系的国家,但却说“南海 有连接印度的海疆线 。”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 原因:一.是想在南海的油气争夺战中分一杯羮, 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马六甲海峡来威胁中国的海 上贸易和能源通道,达到在战略上制衡中国的目 的。虽然印度“窥伺”南海已久,但在过去很长 一段时间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没有付诸多 少实际行动,但随着近年来,美国的战略东移, 印度通过与越南进行所谓的“油气开发”找到了 进入南海的突破口。二. 是想通过南海问题对中国施压,从而在中印边境 问题上制约中国。
南海问题由来及南海的战略地位

南海问题由来及南海的战略地位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位于北纬4度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
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
此外,南沙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
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
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
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海问题
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中国海域约占200万平方公里,包括东沙,西沙,南沙。
中沙四大群岛,共有岛,礁,沙滩200余个。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
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
1951 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 ,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1982 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
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
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走出去,融入到世界舞台中。
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并努力寻求在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当然,南海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加入。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发展,已然成为一个不可轻视的大国了。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是如坐针毡,美国当然不希望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美国以拉拢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还围堵中国的海上通道。
有了美国的介入,中国方便则必须更加谨慎,妥善的处理南海问题。
(一)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
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二)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
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
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
(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
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
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
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
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
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
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