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新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汇报

杭州湾新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汇报
杭州湾新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汇报

杭州湾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地处沪杭甬经济圈中心,是长三角乃至中国沿海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发展要地。2009年,根据《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定》,宁波杭州湾新区定位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2011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又进一步提升新区战略定位,明确了打造“宁波北翼国际化新城区”和“产业转型新基地”的发展目标。宁波杭州湾新区规划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域350平方公里,托管1个镇、23个行政村。现有常住人口约15万人, 27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区块全面启动建设,一批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

“十一五”以来新区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在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杭州湾智慧城市将在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上,实施完成“135计划”即“一个平台、三种体系和五大领域”建设,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提升灵性服务和智能决策能力,实现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跨越。

一、“智慧杭州湾”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充分利用信息化作为载体,融合新型工业化、集约机动化来智慧地推进城镇化,使百姓生活更便利、更美好,使城镇投

资环境更宽松、更公正,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更加低碳节能和环保。其本质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是一种新的城市管理生态系统。

“智慧杭州湾”是数字城市的物联化、智能化,是数字城市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是现实物理世界与互联网虚拟世界、物联网智能世界这三个世界无缝连接、相互叠合构成的崭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和生活空间。它基于虚拟集群计算、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充分利用和调动一切可用信息资源,通过构架新型的服务模式或新的能提供服务的系统结构,对海量感知数据进行并行处理、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服务。建设“智慧杭州湾”的目的是让杭州湾更“聪明”,本质上是让作为杭州湾主体的人更“聪明”。

根据杭州湾智慧城市建设特点,从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智慧化应用等多层次考虑,“智慧杭州湾”体系总体架构设计主要分为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五个部分。

设施层:主要是基于整个智慧城市的需要,为各个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设施和基本环境,包括云机房建设(含防火墙、网闸、加密机、路由器等安全及网络设备,以及空调、机房监控等配套设施)、集群存储(采用资源池技术、虚拟集群技术等划分供多个行业或平台应用)、服务器(基于基础的服务器主机采用资源池技术、虚拟集群技术等划分供多个行业或平台应用)、有线/无线网络(基于千兆光纤网络、3G/4G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等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工作中心大厅(依据各单位实际建设其工作场地环境)、用

户终端(基于服务端的集群管理技术,采用桌面云技术来实现终端的无主机访问)。

数据层:实现杭州湾数据的集中存储,建立各个行业的专业数据库,如空间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建筑物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基于各行业专业数据库,根据其他行业或部门需要,提取公共开放数据,形成公共基础数据库,与专业数据库同步更新。

服务层: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平台由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呼叫中心平台、统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统一视频监控平台及相关的目录服务、数据挖掘服务、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维护服务等服务组成。

应用层:基于杭州湾智慧城市各行业的建设需要,有针对性的建设无线城市、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数字医疗、数字教育、电子政务、数字监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经济监测等行业应用,涵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

用户层:主要是指各行业/单位的各类应用系统使用终端用户,包括市级用户、各委办局/企事业单位用户、镇(办)用户、社区用户、网格管理人员等。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杭州湾”的总体目标和“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提高占比”的总要求,坚持统一、高效、共享、节约的原则,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

施、注重实效,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杭州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首要战略任务,推动城市信息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政务信息化、社会服务信息化和行业信息化为核心,推进基础数据公共平台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为重点,有效整合信息化资源,实现公共平台(大平台)与专业平台(小平台)及各小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方位推进杭州湾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逐步把杭州湾建设成为以数字化支撑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的示范新区。

五、建设内容

在2013~2020年期间,通过实施“一个平台、三种体系和五大领域”,逐步实现从数字城市到“智慧杭州湾”的转型。

(一)一个平台

“一个平台”指的是: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包括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两部分内容。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包括了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共享资源库。

杭州湾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将在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资源环境、城市管理部件及设施等数据源。整合各领域信息资源,梳理沟通交流机制,优化职能分割和功能划分,完善各类数据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资源共享政策,构建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分享机制,强化

共享数据源建设,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和信息封锁,把城市“信息孤岛”建设成为开放性的信息资源高地。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以统一的城市空间信息服务、数据共享与交换、智慧位置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综合体征评价、管理监督和辅助决策为核心,为杭州湾智慧城市各项应用提供公共服务,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汇总评价,为领导提供监督评价手段及辅助决策依据,并为各单位提供统一的公共信息发布支持,满足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和服务的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结合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和信息管理特征,制定横向跨部门,纵向到基层的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框架,构建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交换体系,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换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接口,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形成以平台为核心,部门县区协调统一,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流程效能整合优化的城市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指导和协调各职能部门按照自身的职能,开发相应的在线服务系统,形成全市整合规范的应用服务系统集群,由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统一支撑。把信息化数字化的服务范围扩展到乡镇、社区(村组),充分考虑并满足各基层部门和单位对信息资源的应用需求。。

(二)三种体系

“三种体系”分别是:面向领导的科学决策体系、面向政务部门的业务协同体系和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体系。

面向领导的科学决策体系

智慧城市的发展首先需要科学的决策,科学的领导决策对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的日常行政管

理中的决策工作可以按照行政决策的影响时间和范围,分为长期战略决策、日常管理决策和突发应急决策三类。

长期战略决策是针对具有宏观性、全局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等特征问题的决策,比如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政策、方案等,这种工作难以照章行事,即需要有长期跟踪研究的经验,又需要有符合时代的创造性思维。对此,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历史文件、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制定明确具体、现实可行的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等。

日常管理决策指政府在日常性、常态化管理中的决策,它需要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和推动这些制度正常运行的组织管理流程,如决策、执行、协调、绩效考核、督查等。对于此类管理决策需求,应按照业务流程组织决策、执行、协调、考核、督查等各类信息,以保障城市管理持续不断地运行,并通过长期而有效的改进,让城市日常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突发应急决策是指政府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对此,信息化可在事前事件报警、事发辅助决策、事中实时监控、事后善后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撑,以保证对突发应急事件进行决策的实效性。

面向政务部门的业务协同体系

智慧城市的建设,政府还需要协调的机制来实施决策结果。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城市,迫切需要解决发展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如城市运行管理、环境保护、智能交

通、流动人口管理、外籍人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公共卫生、土地房屋管理、中小企业服务、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城管执法、文化执法、卫生执法等。这些跨部门、跨层级的问题,是单个政务部门难以独立解决的,既需要同级部门间的跨部门合作,也需要上下级部门间的跨层级协同。

针对此类综合性问题,首先需要领导做出决策,同时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固化领导的决策,如果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撑,则决策结果难以落实。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协同体系,可以在领导决策的基础上,支撑现有政务部门之间的关联工作,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电子政务由“信息孤岛”、“信息烟筒”、“纵强横弱”到“纵横并行”,解决各政务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协同体系所支持的协同模式则有多种,如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基准数据、数据比对、数据核实、流程控制等。

典型的政务协同体系包括:智慧城管体系、社会化管理系统、智能交通体系等。

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城市的重要体现是智慧的公共服务。包括:

一是政府一站式服务:要真正实现政府面向公众的一站式服务,而不是公众到各个政府部门办事;

二是规范的办事途径:政府应规范办事途径,为公众提供办事咨询呼叫中心、物理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等合理、方便的办事途径;

三是由公众对政府服务进行绩效考评,由目前政府所提供的服

务大都由政府进行内部考核转变为由公众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应对政务部门的设置和经费有一定影响。

针对这些目标,可以采用信息技术集成、整合全市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可以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统一有效管理,让市民、企业轻松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一站式”信息和服务,提升政府服务使用率和满意度。

(三)五大领域

五大领域,杭州湾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了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经济建设领域、城市运行领域、社会管理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等方面。通过任务分解,杭州湾智慧城市涉及5大领域可分解为“夯实信息基础,促进基础集约共享”、“加强城区管理,助推社会和谐创新”、“强化融合服务,推动民生幸福美满”等三个主体内容。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现“夯实信息基础,促进基础集约共享”,包括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应用等顶层设计建设内容。不做好这些基础的工作,后期的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无法推进。这些要素缺一不可,务必高度重视。

城市运行领域、社会管理领域,实现“加强城区管理,助推社会和谐创新”,包括智慧城管、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智慧交通、数字环保、数字就业、城市市民卡、电子政务、平安城市、数字消防、应急系统、社会信用等建设内容。通过合理的城乡规划构建城市给排水、燃气、垃圾处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管理等系统,提升整个城市建设水平与管理能力使城市达到设施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环境优美生活宜居。

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强化融合服务,推动民生幸福美满”,包括服务热线、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社区、政府网站无障碍改造和城市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服务等建设内容。方便普通群众监督约束政府,达到社会良治的目的。

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首先我们引用一段网上的资料,包括对智慧城市和顶层设计的看法: 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特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几大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数据的自动采集.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越来 越多的基础设施将具备信息自动采集和迅捷采集的能力,使城市的信 息获取更加便捷和高效.第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破以部门为 分割的信息资源壁垒对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对城市主体范围内人、土地、能源、经济等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够保障智慧城市各应用之间的资源共享;第三,数据资源的充分挖掘.基于整合的信息资源,充分 利用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等手段,智慧城市将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数据智能化处理的特征,成为一切智能应用的基础;第四,智能应用。面向市民、政府和企业三类主体,实现战略性技术的深层次、创新型应用,智慧城市将最终表现为对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综上可见,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目前全世界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摸索过程中,亟需全面整体的技术模型来规范软件、接口、体系标准等关键要素,尤其在中国条块分割的行政体系下,智慧城市推进如果没有一个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增加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赛迪顾问认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对整个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城市政府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方法论,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赛迪顾问认为,可参考以架构(EA)方法论的顶层设计推进思路,包括体制机制架构、业务架构、绩效架构、信息架构和技术架构。 =========================================================== ====== 对于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是谈得最多的一个词,所有智慧城市后续建设或运营出现的问题往往都归功于智慧城市缺乏顶层设计导致。而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往往做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

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指引

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指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诸多挑战: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挤不堪、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度、安全隐患明显、各类事故不断发生……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城市病”正被逐个破解,但是如何整合这些分散的解决方案使城市运转更有效率更智慧,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了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在经济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为振兴经济的国家战略。在美国,奥巴马称“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清晰表明了其智慧地球战略;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的预计成果两方面,包括凭借ICT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ICT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日本在2009年8月将"u-Japan"升级为"i-Japan"战略,提出“智慧泛在”构想;韩国的松岛新市镇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希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宣扬韩国的通讯技术水准,发挥其对国际通讯领域的影响力。在中国,“感知中国”已经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推动国家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顶层战略。具体到各个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思维创新和虚拟手段的结合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智慧城市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认知。据赛迪顾问统计,到2012年,中国明确提出并已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有40个左右,已初步形成沿海地区聚集分布、中西部地区热点涌现的总体分布格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经兴起。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智能发展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智慧城市建设将逐渐改变着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 一、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指引 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特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几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工作的指南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工作指南 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战略紧密关联。如何搭建一个共性的城市管理平台,能够对接和整合上级推行下来的各种智慧应用,并整合当地的资源,遏制部门利益,形成部门间的整合,防止各自为政的局面发生,需要有高层次的决策机构统筹各垂直部门,整合强力资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项目要做好则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城市管理的一把手必须亲自参与和推动。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工作指南包括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方案、项目周期估算、费用预算三部分内容。 1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方案 1.1实施思路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设思路如下图所示:

修 订 任 务 内 容 图1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建设思路 1.2实施步骤 (1)组建智慧城市咨询规划工作组 组建智慧城市咨询规划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政府领导小组、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人员、智慧城市业务领域专家。其中,政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区委书记 副组长:区长、主管副区长等 统筹部门:科技和信息化局(需由组长授权)

(2)解读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其定位和重点方向 为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目标以及城市未来的整体信息化发展目标,需要搜集城市在国民经济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划、战略规划,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通过解读城市发展规划,以及与政府高层领导的深入交流,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和重点方向。 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广州南沙智慧岛建设战略规划》明确提出“探索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对现存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区等进行智慧化改造,使南沙成为互联网与物联网有机结合的智慧岛以及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滨海新城”的规划要求,智慧南沙的设计规划需符合此规划要求。 (3)任务分解,明确任务目标,确定关键任务 不同城市的智慧化建设中,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是共通的,但不同城市对这三个方面的侧重点和深入度的有所差别,这决定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对城市智能化建设的总体任务进行分解,并逐个制定任务的建设目标。结合城市的特色和燃眉之急,如旅游、交通或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筛选关键任务,差异化地围绕这些城市的特点和特色去推动项目。 (4)分析各子任务涉众,明确主导和参与单位 分析各子任务的所有涉众,包括实施主体、协作单位、系统用户等,进而明确各子任务建设涉及的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单位,以及各角色在系统建设中需承担的职责和提供的协助。对于不能明确政府主导部门的企业级应用任务,可暂由科信局统筹安排。 (5)深入调研与分析,了解现有资源和约束,分析目标可行性 制定《需求调研计划》,该计划需由工作组向所有涉及的委办局发文,由工作组、科信局、设计单位组成的调研小组按计划开展需求调研,调研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会、原型法、参观考察等。 通过需求调研,理清城市的基础条件,城市现阶段的信息化成果和资源概况,分析实施主体和用户的具体需求。在需求调研过程中,需要详细调研现有资源和现状存在的约束,包括调研数据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资源现状,未来的系统建设是否需要兼容遗留系统、利用已有设备等约束条件,以及资金投入限制、业务人员资源和素质限制等制约因素。通过需求调研,分析前期制定的任务目标的可行性,如果任务目标不可行或者与实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体方案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体方案

目录 一、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原则 (3) 二、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3) (一) 综合应用体系 (3) (二) 组织领导体系 (5) (三) 政策法规体系 (6) (四) 信息共享体系 (7) (五) 安全保障体系 (7) 三、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8) (一) 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 (8) (二) 城市平台与部门平台 (8) (三) 现有系统与新建系统 (9) (四) 横向系统与纵向系统 (9) (五) 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 (9) (六)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 (9)

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原则 智慧城市建设遵循四大原则:统筹(统一规划、集约建设)、共享(数据集中、资源共享)、协同(部门协作、集成应用)、服务(融合服务、便民惠民)。 二、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为“1+4”,即由一个综合应用体系和组织领导、政策法规、信息共享、安全保障等四个支撑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一)综合应用体系 综合应用体系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包括基础服务、行业应用、集成应用等三个层面,重点关注政务、事务、商务和服务。政务主要是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管理;事务主要是面对百姓、服务市民;商务主要是面对企业、服务企业;服务主要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在该体系中,基础服务层包括网络服务、数据服务、载体服务等三类服务,行业应用层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事务三大领域,集成应用层包括协同应用和交互服务。(如图所示) 1.基础服务层(政务云平台)

(完整版)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调研问卷

xxx新型智慧城市调研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是为xxx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专项调研问卷,请参与调查并仔细阅读相关问题,认真完成填写,力求准确。感谢合作!(此次调研结果将作为编制xxx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并存档) 一、问卷说明 1.本问卷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①填表人信息;②智慧城市现状与需求情况。 2.本次调查将完全遵守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影响;请各单位如实填报,我们将对涉及到机密的数据予以严格保密。 二、操作说明 1、记录方法:在□里打√或在题目后面的横线上填写选项。 2、需要填写数字或文字的表格,请用数字或文字作答。 3、开放性问题,请用文字作答。 三、完成时限 2018年8月10日前请将纸质版(加盖单位公章)及电子版……. 单位名称(公章)

第一部分填表人信息 1)基本信息 2)组织架构 需提供贵单位的组织架构图电子档版本,具体格式可参照下图。

第二部分智慧城市现状与需求情况 一、基本情况调查 1.1 贵单位是否有专门的信息化主管部门? □是,行政级别________,专职_____人□否,由____________兼管 1.2 贵单位信息化建设是否主要遵从上级的统一安排? □是□不是□主要是自己建设□上级安排+自主建设 1.3 贵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 □上级拨款□自筹□拨款+自筹□其他_________________ 1.4 贵单位截至目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 □硬件配置□软件系统□网络设施□其他_________________ 1.5 现有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机房_______平方米,机柜_______个,交换机______口,服务器______台 1.5 贵单位平均每百人拥有多少台办公电脑? □1-10 □11-30 □31-50 □51-80 □81-100 1.6 贵单位内部网的建设状况? □已建立运行□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暂无计划 1.7 贵单位是否已经接入电子政务网络? □政务外网□政务内网□未接入 1.8 贵单位Internet接入情况? □宽带□专线□其他______________,出口带宽_________ 1.9贵单位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__________ □上级部门支持□国家相关政策□资金□整体设计 □技术支持□部门协作□地域□专业人才 □其他问题(请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贵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得到那些支持? □政策上□财政上□专家的整体技术方案□企业的合作 □兄弟单位的优秀经验和方案交流□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 贵单位业务有否涉及到以下几类数据? □信用□公安□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建设方法论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建设方法论

目录 前言 (3) 一、体制机制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根本保障 (5) 二、业务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5) 三、绩效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检验标准 (6) 四、信息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资源基础 (7) 五、技术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实现手段 (7)

前言 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在经济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为振兴经济的国家战略。在美国,奥巴马称“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清晰表明了其智慧地球战略;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的预计成果两方面,包括凭借ICT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ICT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日本在2009年8月将"u-Japan"升级为"i-Japan"战略,提出“智慧泛在”构想;韩国的松岛新市镇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希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宣扬韩国的通讯技术水准,发挥其对国际通讯领域的影响力。 在中国,“感知中国”已经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推动国家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顶层战略。具体到各个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思维创新和虚拟手段的结合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智慧城市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认知。据统计,到2012年,中国明确提出并已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有40个左右,已初步形成沿海地区聚集分布、中西部地区热点涌现的总体分布格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经兴起。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智能发展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智慧城市建设将逐渐改变着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 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特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几大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数据的自动采集.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将具备信息自动采集和迅捷采集的能力,使城市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和高效.第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 摘要 :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对现有的智慧城市架构设计研究进行了归纳,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成熟的体系结构方法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借鉴意义,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过程模型,并提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几点建议,为形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系统工程;架构设计;应用系统架构

目录 一、引言 (3) 二、智慧城市架构设计综述 (5) (一)基于通信技术视角的架构设计 (6) (二)基于数据视角的架构设计 (6) (三)基于概念域视角的架构设计 (6) (四)基于城市系统视角的架构设计 (7) (五)综合视角的架构设计 (8) 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概念 (10) (一)系统工程领域的顶层设计概念 (10) (二)宏观政策领域的顶层设计概念 (10) (三)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概念和方法的思考 (11) 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 (12) (一)顶层设计常见方法 (12) (二)几种成熟体系结构方法及其借鉴意义 (12) 五、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过程 (16) (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运用系统思维方法 (16) (二)系统工程常见方法论 (17) (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过程模型 (18) 六、启示 (19) (一)理性借鉴成熟体系结构方法 (19) (二)重视数据的作用和软环境建设 (20) (三)加强智慧城市的评价和反思 (20) 七、参考文献: (22)

一、引言 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最早由IBM在1992年提出[1],2008年前后开始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关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先后开展智慧城市实践。目前在实践中对智慧城市并无统一的定义,从信息技术、经济社会、城市动态发展等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读。如Washburn等认为智慧城市是使用ICT技术使城市要素和城市服务 更加智能、互联、高效;Harrison将智慧城市定义为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城市[3];Nam和Pardo认为,智慧城市是通过建立参与式治理,提高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IT基 础设施的投资,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Harrison和Donnelly[5]认为,智慧城 市的本质是一个城市信息系统,在城市内部实现信息的产生、收集、传递、运用、反馈;Zygiaris[6]认为,智慧城市是对传统的城市特征和绿色、智能、开放、创新等新理念的概括,是以IT为基础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 自2013年以来,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逐步构建了有关智慧城市的宏 观政策体系(参见表1)。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国务院及各部委相继出台的关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宽带中国、电子商务、信息消费、信息惠民、智能制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PP(公私合作)的政策文件,大多通过城市开展落地工作,使得智慧城市成为新时期政策红利形成叠加、集中释放的重要载体,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和实现模式。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7]建设智慧城市既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新 常态、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也是积极

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在经济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为振兴经济的国家战略。在美国,奥巴马称“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清晰表明了其智慧地球战略;新加坡“智慧国2017”计划的预计成果两方面,包括凭借ICT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ICT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日本在2009年8月将"u-Japan"升级为 "i-Japan"战略,提出“智慧泛在”构想;韩国的松岛新市镇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希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宣扬韩国的通讯技术水准,发挥其对国际通讯领域的影响力。 在中国,“感知中国”已经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推动国家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顶层战略。具体到各个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思维创新和虚拟手段的结合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智慧城市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认知。据统计,到2018年,中国明确提出并已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有80个左右,已初步形成沿海地区聚集分布、中西部地区热点涌现的总体分布格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经兴起。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智能发展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智慧城市建设将逐渐改变着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

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特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几大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数据的自动采集.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将具备信息自动采集和迅捷采集的能力,使城市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和高效.第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破以部门为分割的信息资源壁垒对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对城市主体范围内人、土地、能源、经济等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够保障智慧城市各应用之间的资源共享;第三,数据资源的充分挖掘.基于整合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等手段,智慧城市将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数据智能化处理的特征,成为一切智能应用的基础;第四,智能应用。面向市民、政府和企业三类主体,实现战略性技术的深层次、创新型应用,智慧城市将最终表现为对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综上可见,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目前全世界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摸索过程中,亟需全面整体的技术模型来规范软件、接口、体系标准等关键要素,尤其在中国条块分割的行政体系下,智慧城市推进如果没有一个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增加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赛迪顾问认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对整个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城市政府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方法论,建立符合本地实

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调研问卷

xxx新型智慧城市调研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就是为xxx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所做得专项调研问卷,请参与调查并仔细阅读相关问题,认真完成填写,力求准确。感谢合作!(此次调研结果将作为编制xxx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得依据并存档) 一、问卷说明 1。本问卷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①填表人信息;②智慧城市现状与需求情况. 2。本次调查将完全遵守客观公正得原则进行,不受任何其她因素影响;请各单位如实填报,我们将对涉及到机密得数据予以严格保密。 二、操作说明 1、记录方法:在□里打√或在题目后面得横线上填写选项。 2、需要填写数字或文字得表格,请用数字或文字作答. 3、开放性问题,请用文字作答. 三、完成时限 2018年8月10日前请将纸质版(加盖单位公章)及电子版……、 单位名称(公章) 第一部分填表人信息 1)基本信息

l 2)组织架构 需提供贵单位得组织架构图电子档版本,具体格式可参照下图.

第二部分智慧城市现状与需求情况 一、基本情况调查 1、1 贵单位就是否有专门得信息化主管部门? □就是,行政级别________,专职_____人□否,由____________兼管 1、2 贵单位信息化建设就是否主要遵从上级得统一安排? □就是□不就是□主要就是自己建设□上级安排+自主建设 1、3贵单位信息化建设得资金来源? □上级拨款□自筹□拨款+自筹□其她_________________ 1、4贵单位截至目前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得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 □硬件配置□软件系统□网络设施□其她_________________ 1、5 现有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机房_______平方米,机柜_______个,交换机______口,服务器______台 1、5贵单位平均每百人拥有多少台办公电脑? □1-10□11—30 □31-50 □51-80 □81—100 1、6 贵单位内部网得建设状况? □已建立运行□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暂无计划 1、7 贵单位就是否已经接入电子政务网络? □政务外网□政务内网□未接入 1、8 贵单位Internet接入情况? □宽带□专线□其她______________,出口带宽_________ 1、9贵单位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遇到得最大问题:__________ □上级部门支持□国家相关政策□资金□整体设计 □技术支持□部门协作□地域□专业人才 □其她问题(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 顶层设计 2011.7

第一章概述 **位于中国省的中部, **市政府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要求,坚持走“创新引领特色发展、重点支撑、赶超跨越”之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初步形成了机电、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和风电、光伏、创新孵化产业链,成功打造了国家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自然优势,历史人文与科技环境、农业、工业及服务的发展基础、自主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动力等,但为了体现出**在长株潭城市群里独特的地位与作用、需要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需要引入新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高新技术和人类文明成果,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加快**城市的在中部的崛起。 要把**城市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智慧城市,需要同有国际化背景的公司合作,这不仅能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而且其成功的经验,能够节约大量的财力和时间,多快好省建设成为全国示范作用的智慧城市。 戴尔在国内外有众多行业顶尖的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在城市管理、政策咨询、能源管理、交通管理、城市应急事件处理、环保低碳事业、污水处理、信息化咨询与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提供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戴尔深信,多厂商合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而一个有能力的协调、组织者承上启下、统筹全局,将是催化这一模式成功实现的关键。戴尔在智慧**建设上具有强有力的协调和组织能力,希望能把全球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教训引入智慧**的设计、建设之中。 第二章**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1、**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三十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以及近期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瓶颈问题。**市政府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模板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

xx市xx区概况 位置规模 城区规划面积xxx平方公里,全区规划人口xx万人,地处xx市南部,是落实市政府“重点向南”战略的重要组成。 功能定位 行政、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 新型居住区,是区域协调和合作 发展的中心环节,xx未来城市形 象的集中体现区域。 产业概况 现代金融、智慧产业、总部经济 、现代商贸四大主导产业;文化 旅游、健康服务、社区服务、房 地产四大配套产业。 特色园区 科教城、金融城、世界之窗现代 农业示范园区、都市工业园、聚 龙湖文化产业集聚区。

智慧xx : 智慧xx 规划方案简述1智慧xx 建设原则及目标 3智慧xx 建设主要任务及特色4 智慧xx 建设总体方案5智慧xx 重点项目概述6智慧xx 建设相关保障措施 7 智慧xx 建设现状及需求2

一、智慧xx建设规划方案简述

1.1 智慧xx规划方案设计思路及依据则 设计思路设计依据 ?任务指标分解清晰明确?整体体系设计科学合理?重点项目布局合理?资金保障措施到位?运营模式保证长期发展?保障体系建立完整 民生 服务 城市 建设 智慧 xx 产业 经济 政务 管理 保障 体系 基础 设施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xx市十二五规划 ?xx市城乡发展规划 ?xx新区十二五规划 ?各专项十二五规划 ?调研分析报告 按照“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理念

1.2 智慧xx规划设计方法原则 ?现状调研阶段:从三方面收集 xx新区各类信息、需求及发展 趋势等,包括:针对政府、市 民、企业的需求调研,国内外 先进经验的分析研究,xx领导 思路及住建部指导文件。 ?分析汇总阶段:基于调研、指 导文件、领导思路等方面内容 ,从xx新区现状、发展趋势及 政策指引进行汇总分析明确建 设差距及需求。 ?方案编制阶段:结合分析结论 ,明确智慧xx建设目标、技术 框架、重点项目等,完成整体

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顶层设计v6.1.教育

1项目规划 1.1重点示范项目 1.1.1XXX市智慧教育应用公共服务平台 1.1.1.1建设背景 XXX市是XXX省的教育大市,中小学(含职业教育、教学点)3187所,教学班2.5万个,在校生110万名,在职教师6.7万名。目前,XXX市正致力于“三通两平台”的建设,XXX市班班通的普及率达100%,多媒体教室占学校总教室比例的平均值为19.77%。在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方面,XXX市部署了高招报名录取查询系统、中招报名录取查询系统、网上阅卷与成绩分析系统、学校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学前教育信息系统,XXX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果。 虽然XXX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国家以及XXX省的要求,以及XXX市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目前,XXX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健全,网络建设较为落后,尚未形成优质本地化、数字化教育管理与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尚未实现深度融合,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XXX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仍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 1

1.1.1.2建设目标 提升XXX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共建共享本地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长效的、健全的服务保障体系,促进教育信息产业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的本地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支撑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增强XXX市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应XXX市市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实现XXX智慧教育信息化发展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水平的总体目标。 1.1.1.3建设内容 XXX市智慧教育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XXX现有以及新型智慧城市统筹新建的计算存储设施;基于通用功能平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库和教育管理基础信息库等,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通过通用功能平台的核心服务,并调用视频监控服务、气象服务、安全服务和交通信息服务等通用业务服务,支撑智慧教育的“智慧校园”工程、“四统一四中心”工程、“六大空间”工程、“远程课堂”工程、“两平台”工程、“闽教之窗”工程、“三二五培训”工程、“双轨运维”工程和学业质量监测、诊断与质量提升工程等九项教育信息化业务应用工程。XXX市智慧教育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如图5-12所示: 2

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改进

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改进 来源:CIO时代网 一、为什么要提出新型智慧城市 1.适应全球信息民主化大潮流 信息技术大普及带来全球信息环境的大变化: 一是信息化新居民的出现,公众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已消除,公众要求政府数据开放,要求参与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并能够检查督促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对智慧城市建设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企业的增值服务能力迅速增长,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政府能力,很多企业已经在向公共服务的领域迈进,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公共服务能力共同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课题。 新型智慧城市将通过开放、共建、共享的建设方针来迎接这种变化。

2.支持新型城镇化战略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为支持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智慧城市将以服务的均等化、消除数字鸿沟为重要目标,帮助新居民融入新的社会环境,解决其居住就业问题、医疗社保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方面的困难。以往的信息惠民更多是面向原城市居民,那些文化层次高、信息能力强的居民会更多收益,而新型智慧城市将更多考虑对信息弱势群体的服务,以服务的均等化来支持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 3.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构化 由于缺少对智慧城市的充分理解,在智慧城市热的影响下,各地智慧城市规划仓促上马使得规划的同构性非常严重,这对于国家经济结构的配套、互补是不好的,产业经济的同构会带来过度竞争降低投资的效率并不利于创新的发展,信息智慧城市需要下力克服这一弊端,推动智慧城市的多样化,保持各地经济活力、促进创新的繁荣。 4.新型智慧城市的三大特点 (1)开放、共建、共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强调开放、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政府要开放数据,开放智慧城市规划,要让公众能够了解政府的整体规划并能够发表意见,形成社会共识。政府要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整合,不仅包含政府的服务还包含企业提供的服务,政企合作,共创智慧城市的繁荣。 (2)服务均等化以往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是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但是这些服务更多服务于拥有更高信息技能的用户,而对于信息技能不足的弱势群体关注不够,新型智慧城市将努力改变这一局面,尽力消除信息鸿沟,让弱势群体能够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支持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

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的思考

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的思考 2016年6月26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资深信息化专家、原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胡小明发表了题为《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的思考》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因为我发觉我们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这里头有很多概念不清晰,这个不清晰的概念对我们影响很大。我先把我的意见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咱们大家老是这么去说,但是并不是很精确。从不同角度去定义会引导你的思想。比如说从技术角度去定义,因为大家谈到什么是智慧城市,于是有人说了,用了互联网、云计算等等东西,这就形成了智慧城市。但是你这种定义方式就使执行的人自然的就变成了技术导向。那么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以这些方面来定义就会影响到另外一个方向。实际上做一个定义,它到底能够适用多长时间是有问题的。 第二个,我们所使用的技术会被更新掉,当技术被更新掉之后,你是不是就从智慧城市落入到不智慧城市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概念适应历史的过去、今天和未来。我认为能够贯穿一切的是组织化程度,各方面配合、分工合作的精细化程度,我们从这里认识它就发现它和信息化的概念是一致的。信息化的概念也是组织化,在大师们的脑子里,信息化和组织化是一致的,我们的城市将组织的越来越精细、配合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我们从这个角度认识它的时候,我们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就会更广阔。你不会老盯着IT,你会怎么从组织效率这方面来认识。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第二,大家都做了智慧城市,我们一直都这么想着,那么现在又来了一个新型智慧城市。这个“新型”到底怎么回事儿?杨部长今天说了,新和旧是连续的过程。是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个问题就会出现一点,我天天都可以说是新,也可以天天说不新,那我应该怎么样说呢?我自己觉得,什么时候需要换一个新名词了,那它是历史的环境。不是说大家用的好好的,你突然说“从明天开始一律换新名词”,这是不行的。之所以要换新名词,是历史环境的转折点。我们过去早期的智慧城市,大家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是什么呢?这些人思想背景是从电子政务过来的,把电子政务的思想延续到智慧城市上来。现在这个特点是什么呢?电子政务的考虑是政府的一项改革,当它变成了智慧城市的时候,其实这个背景已经变了,但是我们的思维还是把它放在一项政府任务来做,我觉得这里存在问题了。那我们也发现环境也发生变化了。这个环境变化是什么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改变使全社会出现了重组。那么这种信息技术大发展,冲破了原来一切的障碍。所以我们会发觉政府也受冲击。我们知道很多社会企业都在大改组,电子政务出现,很多公司都不行了。滴滴打车出现之后,出租车也受到冲击了,那么政府工作不会受到冲击?改革不会影响到政府吗?如果我们把智慧城市的思维仅仅限在政府提供的服务里去,可以说你肯定是不灵的,因为我们会发现社会的重大变化并不是政府做的。比如说大家都说信息共享,说了半天信息共享,十年还在信息共享。其实我们社会已经大大的信息共享了,是由谁做的呢?是由Google、百度他们做的。我们说电子商务建设,是由阿里他们来做的。我们会发现企业和全社会他们的冲击是大的,因此政府的工作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你就会发现企业和社会的信息服务能力正在超越政府。这时候怎么办?我们如果是封闭的智慧城市,我们也会被边缘化,于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智慧城市思维,那就是把政府的智慧城市的考虑、把和企业和公众他们创造性思维结合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大的平台、一个大的开放系统,共同来建设,这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所谓新型智慧城市,就是大开放、大共建、大共享,共同把政府的系统和企业创新的系统融为一体,这样的推进才能叫“推进智慧城市”,否则你只会推进政府的那点局部性的工作。而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