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社会工作是一门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的专业,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实践等方面。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工作。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2.具备广泛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技能开展实践工作。

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胜任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工作。

三、培养方案1.专业课程设置(1)社会工作理论基础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社会工作伦理学、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等。

(2)社会工作实践课程: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等。

(3)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律学等。

2.实践教学环节(1)社会工作实践:通过实地调研、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项目开展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工作实践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社会工作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进行为期数月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毕业要求(1)修满学分要求,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

(2)通过必修课程和实践环节考核。

(3)通过专业技能考核。

四、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方案符合社会工作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学生毕业后可参加全国社会工作专业认证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五、未来发展社会工作是一个发展迅速且充满挑战的领域,未来需求量大,市场前景较好。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为社会工作领域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以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为社会工作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

社工专项培养方案

社工专项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工队伍,特制定本专项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提高专业素养:使社工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强化服务意识:培养社工热爱社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社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 促进职业发展:为社工提供职业晋升通道,助力其实现个人价值。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理论学习:-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 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社会政策与法规。

2. 实务操作技能:- 案例分析及讨论;- 社会工作实务操作;- 沟通技巧与人际交往;-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

3. 综合素质提升:- 时间管理与自我提升;- 应急处理与心理调适;- 演讲与表达能力;- 持续学习与自我反思。

四、培养方式1. 集中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高社工的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

2. 实践锻炼:组织社工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 导师指导:为每位社工配备一名导师,指导其职业发展规划和实务操作。

4. 线上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社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五、培养评估1. 理论知识考核: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检验社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务操作考核:通过项目评估、案例分析等形式,考察社工的实务操作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估:通过日常工作表现、团队协作等维度,评估社工的综合素质。

4. 职业发展评估:跟踪社工的职业发展轨迹,评估培养效果。

六、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社工专项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2. 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培训、实践、导师指导等方面。

社工项目人才培训计划方案

社工项目人才培训计划方案

社工项目人才培训计划方案一、背景社工项目人才培训计划方案是为了满足社会对社工人才的需求,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强、专业素养高的社工人才,提升社工专业水平,助力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推进全社会的公益事业进程而制定的方案。

二、计划目标1. 培养社会责任感强、服务意识良好、专业素养高的社工人才;2. 提升社工项目的服务质量和水平;3. 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培训内容1. 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等内容;2. 社会调查与评估:学习社会调查与评估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技巧;3. 社会工作实践技能:包括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社会工作沟通技巧、社会工作案例处理等内容;4. 社会工作伦理:学习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社会工作中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等;5. 社会工作管理:学习社会工作项目的管理知识、团队管理技巧、项目进度监控等内容。

四、培训方法1. 理论课程学习:利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学习;2. 实践技能培训:通过实地实践、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社会工作实践技能的培训;3. 实习实训:安排实习实训机会,让学员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社会工作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4. 研讨与交流:组织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举办学术讲座与研讨会,促进学员之间的学习与成长。

五、学员选拔1. 学历:具有相关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2. 经验: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者优先;3. 素质: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4. 意愿:对社会工作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愿意投身社工项目。

六、培训导师1. 来自社会工作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2. 具备优秀的授课能力、指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对社会工作事业充满热情,愿意分享经验、传授知识。

七、培训评估1. 学员评估:在培训过程中,对学员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2. 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素养提升情况等。

本科培养方案(社会工作)

本科培养方案(社会工作)

武汉科技大学培养方案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Curriculum for Undergraduate of Inorganic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Majo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从事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观;2、能够独立开展社区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等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工作;3、能够在从事社会工作实务或管理工作中形成较好的工作能力和开展服务的素养,能成为复合型人才;4、具备扎实宽泛的社会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5、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并能融会贯通,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6、具备求真务实的创新开拓精神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Ⅰ.Training Objectives1.Have good occupation morals and ethical value of social work;2.Able to independently carry out social work, case work, group work, 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ocial welfare, social security, social governanc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related social work, etc;3.Can be engaged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or in the management working process to develop good working ability and better service quality, can make them becom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4.Have solid and broad basic/advanced knowledge about humanistic sociology such as social science, management science , to have that basic ability to enter into post graduate study;5.Hav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nd can be make them used together, to come into being the guidance of learning and practice skills in the future;6 .With pragmatic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spirit to serve our society.二、毕业要求1、熟悉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特别是同社会工作有关的内容。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编写说明 (4)1.2 社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4)二、社工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5)2.1 培养目标 (6)2.1.1 知识与技能 (7)2.1.2 职业素养 (8)2.1.3 实践能力 (9)2.2 培养要求 (10)2.2.1 学历背景 (11)2.2.2 专业技能 (13)2.2.3 心理素质 (14)三、课程体系设置 (15)3.1.1 社会工作理论 (17)3.1.2 社会心理学 (18)3.1.3 行政管理学 (19)3.2 专业课程 (20)3.2.1 个案工作 (22)3.2.2 小组工作 (23)3.2.3 社区工作 (23)3.3 实践课程 (25)3.3.1 社会实践 (25)3.3.2 项目策划 (26)3.3.3 团队协作 (28)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29)4.1 理论教学 (30)4.2 实践教学 (31)4.4 学术交流 (33)五、师资队伍建设 (34)5.1 师资引进 (35)5.2 师资培养 (36)5.3 师资激励 (37)六、培养效果评估与改进 (38)6.1 评估标准 (39)6.2 评估方法 (40)6.3 改进措施 (41)一、内容概要培养目标:明确社工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方向,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课程设置: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涵盖社工理论、实务操作、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社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环节: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师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加强与社工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所属学院:法学院标准学制:四年学科门类:法学专业代码:专业大类:社会学授予学位:法学学士适用年级:级专业负责人:焦玉良一、专业简介鲁东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于年,年开始本科招生,年省一本招生,培养毕业生近千人,现有在校本科生约人。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人,职称结构方面,教授人,副教授人,讲师人;学历结构方面,博士人,硕士人;年龄结构方面,所有教师均为岁的中青年教师。

本专业聘请长江学者、学部委员以及国外知名专家人担任兼职教授,聘请实践和管理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人担任行业指导教师。

本专业设有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教研室,成立省慈善事业研究基地、社会保障研究所和公益慈善研究中心个研究机构,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家,建有社会工作实验室,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善。

二、培养目标围绕学校“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及较强的学习发展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及宽广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特别关注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服务领域,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从事社会工作服务、咨询、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同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继续学习的意识。

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模块)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中文名称:社会工作专业英文名称:Socia1Work专业代码:0303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人文科学素养和专业伦理意识,掌握“助人自助”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巧,能运用专业方法协助老人、残疾人、青少年等弱势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障碍和实现自我转变,胜任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社区综合服务岗位需要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经过在本专业领域五年左右的锻炼,毕业生在专业和职业上预期达到以下目标: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人文科学素养及责任心、敬业和奉献精神,认同社会工作价值观,恪守社会工作伦理,保持对专业、性别和社会等边界的敏感性;培养目标23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调查研究等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评价与改进社会工作实务。

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掌握有关业务知识前沿;培养目标3,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方法评估老人、残疾人、青少年等等社区弱势对象的需求与问题,设计服务方案,链接社会资源,实现“助人自助”,并对服务过程及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与改进;培养目标4: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及五邑侨乡实际,具备沟通协调、文案写作、项目策划、团队合作、活动开展、以及管理统筹等方面的能力,胜任社工督导与项目管理等工作。

三、毕业要求经过在校四年以上的系统专业学习,本专业毕业生需要达到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毕业要求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理解、接受并运用接纳、尊重、知情同意、自决、保密等专业伦理原则;毕业要求2:掌握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国际视野、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前沿,具备国情意识,联系中国实际分析与评价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毕业要求3: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直接与间接介入方法,熟悉社会政策状况及趋势,在督导指导下结合老年、儿童、残障等社区弱势对象特点和机构情境适当运用理论与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对服务过程加以规范评价;毕业要求击掌握定性与定量研究逻辑以及文献述评、抽样、定性资料搜集、定性资料分析、问卷制作、定量数据分析等研究技术,提出本专业领域内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有效执行并完成研究计划;毕业要求51就本专业领域现象与问题与教师、同学、服务对象、同工、志愿者、社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毕业要求6,参与或负责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事,有效发挥个人作用;毕业要求71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毕业要求8:身体及心理素质良好,掌握适当的身心调节技巧,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一)专业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扎实、实务方法、技能熟练,政治觉悟高、职业操守好、专业素质过硬,能在各级学校、社区、企业、医院、部队、群团组织、社会行政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单位或领域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或管理的相关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工程师”重要作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及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及相关的基本知识,在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技能等方面接受系统教育和训练,具有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能力,能迅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2.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方法技能;3.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5. 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操作能力,并通过教育类二级国家统一考试;6.了解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7.在社会实践中能自觉践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理念,接触和了解社会现实,利用专业方法和技能,积极开展旨在提高社会公众福利水平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积极反思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经验,以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的成熟发展。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三、毕业要求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58学分,(必修课程 115学分,选修课程43学分),方能毕业。

四、授予学位要求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表(一)通识课程( 48 学分)2. 通识选修课程(学分,学生至少选修7学分)(二)学科基础课程(必修:16学分,选修:14学分)注:专业方向课程中的若干课程系列课程的学分可以互认,可以单选一个系列的课程,也可从不同系列的课程中进行组合选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树立社会工作价值观,掌握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公安、计划生育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工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规律;
.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实际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熟悉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国外社会政策、法规;
.具有广博的知识范围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从事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
.善于了解国情,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干学科社会学
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保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组织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策与法规
主要实践性教案环节专业综合实习、见习及毕业实习
标准学制年弹性学制年最低毕业学分学分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总学时总学分构成表
指导性教案计划表
注:根据每门课程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情况开展一种教案形式,包括网络性教案(学时门·学期)和研究性教案(学时门·学期),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形势与政策》课程学分,学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学分,学时,开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二下午。

注:《安全教育》课程学分,总学时学时,其中安全教育内容学时为学时,开课时间安排在学期。

每学期授课次,分别于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开设,每次学时,学期结束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测试,成绩录入学生总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时为学时,学时为教师课堂授课学时,学时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学时。

注:《公共体育》课程安排学期开设,总学时学时,其中学时为课堂教案学时,学时为学生自主拓展训练学时。

注:本专业学生应修满学分,其中要求学生需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类和艺术(或体育)类课程中分别选修个学分。

注:军事技能训练安排在第三学期,时间为周,分别于开学前一周和开学后一周进行。

注:专业综合实习安排在相关专业课程教案中进行。

注:创新实践学分指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科竞赛、学术活动、社会实践、行业证书考试取得成果,经教案管理部门认定而获得的学分。

具体学分认定详见《广西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管理办法》(桂师院教字〔〕号),学生毕业前创新实践应修学分不少于个学分(其中要求非师生必须获得个普通话测试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