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燃物有哪些分类

合集下载

森林可燃物载量标准

森林可燃物载量标准

森林可燃物载量标准
森林可燃物包括树木、树枝、落叶、干草等容易燃烧的植物材料。

当这些可燃物聚集在森林中时,就会增加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并且火势会更加猛烈。

因此,制定森林可燃物载量标准是非常
重要的。

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森林类型、植被密度、气
候条件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出适当的可燃物
负荷限制,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旦确定了可燃物负荷标准,森林管理者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
施来控制可燃物的积累,例如定期清理落叶和树枝,进行森林疏林
和采伐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森林火灾的风险,保护森林资源和
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标准的制定也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消防人员可以根据可燃物负荷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灭火计划和应
对策略,提高灭火效率,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总之,森林可燃物载量标准的制定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森林
火灾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地降低森林火灾的风险,保护好我们宝贵的森林资源。

1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1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1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均属可燃物。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败北木、枯枝落叶以及隐藏层的腐殖质、泥炭等。

5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答:禁绝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磷寸梗;禁绝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禁绝在林区内烧火驱兽;禁绝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品;禁绝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遇到火灾,要迅速向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生;火灾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吸入有毒烟气窒息死亡;使用液化气或煤气,一定要养成先点火、后开气的习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极扑救火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家庭远离火灾是我们的共同的心声1。

家庭防火知识多火柴、火机、电子炉灶等明火;雷电、静电等的自然火源;家具、衣物、床褥等可燃固体;汽油、煤油、植物油等可燃液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发胶、空气清新剂等可燃气体。

2。

烟蒂火柴不乱扔不可随意将烟蒂、火柴杆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3。

电线插座勤检查不私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4。

离家要把电源切离家或入睡前,应对用电器具、燃气开关及遗留火种进行检查,用电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或拔下插头。

5。

煤气使用讲安全使用液化气,要先开气阀再点火。

使用完毕,先关气阀在关炉具。

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

煤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阀,开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切记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

编辑本段灭火常识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

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第5讲 森林燃烧环的五要素

第5讲  森林燃烧环的五要素
•(1)圆形:刚发生的火,地形平坦、无风条件下;
•(2)椭圆形:有风;
•(3)扇形:山地条件下,火向山上发展(有30-400之间不稳定风的变化);
•(4)凹形:在鸡爪地形条件下,火向山脊蔓延快,向山谷蔓延缓慢;
(5)T形:开始火向一个方向发展,随后冷锋过境风向转变形成900角。
•(1)风:直接影响火蔓延的速度和方向
(2).火旋风产生的原因:
•a、主要是地面受热不均所造成;
•b、两火相遇速度不同;
•c、火锋遇到湿冷森林和冰湖也可形成火旋风;
•d、火遇到地形障碍物或大火越过山脊的背风面或遇到重型可燃物时。
•山地条件下,昼夜风向交替转换。
由下山风转为上山风一般在上午9-10点,由上山风转为下山风则在日落以后开始。在山风的转换时间,一般有短时间的静风期。扑打火的两个有利时机。
(3)由火旋风将对流柱将燃烧物带到火头前方。
(1).火旋风的特征:
•a、直径大小不一,从几cm到100-200m;
•b、平地、山地均可发生;
•c、风速在0-17m/s均可发生;
•d、上升速度可高达80km/h,水平移动速度可达40km/h;
•e、转速,据美国人实验可高达23000-24000转/min。
不同可燃物燃点不同
•地衣和苔藓:180-250℃;
•杂草:250-300℃,
•一般木质:350℃
第5讲森林燃烧环的五要素
森林燃烧环五要素:
气侯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火源条件、火环境、火行为。
森林燃烧环五要素:
一、气侯区
二、森林可燃物类型
三、火源条件
四、火环境
五、火行为
一、气候区
(一)气侯定义
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综合的天气状况。一个地区的气侯状况是指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如30年或更长的时间尺度),表现出来的冷、暖、干、湿等气候要素的趋势和特点,既包括一般或平均情况,又包括极端情况。

森林燃烧三要素

森林燃烧三要素

森林燃烧三要素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

三者构成燃烧三象。

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边,燃烧就会停止。

1.1 森林可燃物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都属于可燃物,包括森林中的乔木、灌木、草本、苔藓、蕨类、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

1.2 氧气氧气是森林可燃物燃烧时的助燃物,没有氧气任何可燃物都不能燃烧。

在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

通常燃烧1kg木材约需3.2-4m2的空气,需要纯氧0.6-0.8m3。

当空气中的氧的含量减少到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

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氧气供给的程度不同,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燃烧。

1.2.1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经过燃烧后的产物不能再次燃烧,并能放出较多的热量,例如碳的完全燃烧反应式如下:C+O2→CO2+394.03千焦耳/克分子1.2.2 不完全燃烧氧气供给不足,燃烧后的产物能再次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

例如,碳的不完全燃烧后应式如下:C+1/2O2→CO+110.7千焦耳/克分子完全燃烧生成的三氧化碳和水,呈无色气体。

通常森林燃烧都产生大量的烟雾,这是处在缺氧的不完全燃烧时,形成可燃物挥发物(焦油)凝聚成细小的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在这些液滴的调围又凝聚着部分水气,形成白雾。

另外,森林可燃物在燃烧热解的过程中形成子微小碳粒子,随上升的气流而上升,就形成了烟雾。

1.3一定温度森林燃烧除了可燃物和氧气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

一定的温度可使氧活化并促使可燃物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

当外界对可燃物进行加温时,大量水蒸气蒸发,温度上升绥慢,出现大量可燃性气体,达到开始着火温度时,称为燃点。

各种森林可燃物的点差异很大,一般干枯杂草的燃眯为150~300℃,要达到这样高的温度,需要有外界火源,一旦可燃物达到燃点就不需要外界火源,依造自身释放的热能就能继续燃烧。

森林可燃物可燃因素及管理措施分析

森林可燃物可燃因素及管理措施分析

1森林可燃物的类型及特点1.1死地被物由枯死或凋落的枝叶、球果、苔藓、杂草等组成。

因其组成不同而使燃烧性能不同,例如,枯草、枯死苔藓易燃,针叶比凋落阔叶易燃,含油脂类阔叶比绿阔叶易燃,上层地被物比下层地被物易燃。

1.2地衣与苔藓地衣是易燃物,燃点低,引起树冠火的就是附着在针叶树冠枝条上的地衣。

苔藓的湿性较强,不易燃,只有天气连续干燥才会导致燃烧。

但是,生长在枝条或者树干上的苔藓,一般燃烧性较高。

1.3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中易燃植物主要有莎草科、禾本科及部分菊科植物,多数是阳性杂草,其植株比较高大,生长又很密集,在枯萎衰死后不易腐烂,但在干旱高热季节则非常易燃。

不易燃草本植物有酢浆草科、百合科、毛莨科植物等,其一般生长在土地肥沃的阴湿地带,植株矮小。

1.4乔木、灌木与森林枯死物乔木中一般针叶树比阔叶树易燃,但阔叶树中的桦木、含油脂类阔叶树也极易被点燃。

灌木中易燃的有榛子、胡枝子等;不易燃的有接骨木、冬青等常绿灌木。

森林枯死物指森林里的枯死木、枯立木等,通常都是易燃的。

2与森林可燃物燃烧的有关因素2.1可燃物的含水率正在生长的植物含水率高,一般不易燃烧。

当可燃物含水率大于30%时,不易燃烧;26%~30%时难燃;11%~25%时可以燃烧;低于10%时十几秒就能燃烧,且蔓延扩散的速度快,非常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2.2可燃物的载量(数量)可燃物的载量如果小于2.5t/hm 2时,极难燃烧;如果大于10t/hm 2时,就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

可燃物载量的多少,取决于凋落物的积累和分解速度,它与植被类型和环境有关,冬季过后,凋落物明显增加,可燃物载量增大,进入生长期以后,就会相对减少。

2.3林分的特性和类型与可燃物燃烧有直接的关系针叶组成的纯林极易发生火灾。

针阔混交林可以大大降低燃烧物的可燃性。

郁闭度大小直接影响林内燃烧物的数量多少,特别是稀疏的林分林内禾木杂草丛生,燃烧物大大增加。

郁闭度高的林分,林下杂草则很少,只有死地被物有所增加。

森林防火易损物品清单

森林防火易损物品清单

森林防火易损物品清单摘要:I.引言- 介绍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说明易损物品清单的目的和作用II.森林防火易损物品的分类- 可燃物品- 易爆物品- 有毒物品III.可燃物品清单- 树木、植被- 纸张、纸制品- 柴火、木柴- 干草、干枯植物IV.易爆物品清单- 烟花爆竹- 燃气罐、液化气- 炸药、火药- 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V.有毒物品清单- 农药、化肥- 油漆、涂料- 清洁剂、溶剂- 化学试剂VI.防止森林火灾的措施- 加强火源管理- 提高防火意识- 定期检查易损物品- 建立应急预案VII.结论- 总结森林防火易损物品清单的重要性- 强调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正文:森林防火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森林防火易损物品的清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和防范。

以下是对森林防火易损物品清单的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森林防火易损物品的分类。

根据物品的性质,易损物品可分为可燃物品、易爆物品和有毒物品三大类。

可燃物品主要包括树木、植被、纸张、纸制品、柴火、木柴和干草等。

这些物品在遇到明火时容易燃烧,从而加剧森林火灾的蔓延。

易爆物品主要包括烟花爆竹、燃气罐、液化气、炸药、火药和氧气瓶等。

这些物品在遇到火源时可能引发爆炸,对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有毒物品主要包括农药、化肥、油漆、涂料、清洁剂、溶剂和化学试剂等。

这些物品在火灾中可能释放有毒气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控制林区内的用火行为,消除火灾隐患。

其次,要提高防火意识,让广大群众了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森林防火规定。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易损物品,确保林区内的物品安全无隐患。

最后,要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扑救工作。

总之,森林防火易损物品清单对于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可燃物指标

森林可燃物指标

森林可燃物指标森林可燃物指标是指森林中可燃物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枯枝落叶、枯草、木质碎屑等。

这些可燃物的特性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描述,例如可燃物内特性,包括可燃物化学、密度、燃点,热值等特性,以及可燃物外特性,如可燃物的数量、大小、形状、含水及随时间变化等特性。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解释燃烧现象,影响火行为,从而影响森林火灾的发展和扑灭。

森林可燃物的特性也会受到树种的理化性质影响,例如燃点、发热量、挥发性油类、灰分含量、含水量等。

此外,森林可燃物的特性还会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森林防火和灭火过程中,需要对森林可燃物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和灭火。

常见的森林可燃物指标包括森林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含水量等,以及森林火灾的火强度、火蔓延速度、火行为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防火和灭火方案,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除了上述提到的森林可燃物指标,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用来描述森林可燃物的特性,例如:热值:森林可燃物的热值是单位质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可以用来衡量可燃物的燃烧能力。

热值越高,可燃物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就越多,对森林火灾的影响也就越大。

含水率:森林可燃物的含水率是指可燃物中水分的质量与总质量之比,可以用来衡量可燃物的干燥程度和易燃程度。

含水率越低,可燃物越容易燃烧。

挥发性:森林可燃物的挥发性是指可燃物在受热或受压时容易变成气体或蒸气的性质,挥发性越强,可燃物越容易变成气体或蒸气,也就越容易燃烧。

灰分:森林可燃物的灰分是指可燃物燃烧后剩余的不可燃物质,灰分越高,说明可燃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越少,也就越不容易燃烧。

纤维素含量:森林可燃物中的纤维素含量可以影响可燃物的燃烧速度和燃烧能力。

纤维素含量越高,可燃物的燃烧速度就越快,释放的热量也就越多。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森林可燃物的特性和燃烧特性,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森林防火和灭火方案。

森林可燃物测定实施方案

森林可燃物测定实施方案

森林可燃物测定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森林可燃物是指森林中的各种可燃物质,包括树木、草本植物、落叶等,是森林火灾的主要燃料。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对森林可燃物的测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准确的森林可燃物测定实施方案,以指导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测定工作。

二、测定对象1. 树木:包括立木、倒木、树枝等。

2. 草本植物:包括各种野草、灌木等。

3. 落叶:包括各种树种的落叶、针叶等。

三、测定方法1. 样地设置:根据森林类型和地形地貌,选择代表性样地进行测定。

样地应包括不同植被类型和密度的区域,以确保测定结果的代表性。

2. 测定工具:使用测量尺、刻度尺、天平等工具进行测定。

对于大型树木,可采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

3. 测定内容:对于树木,测定树高、胸径、树冠直径等指标;对于草本植物,测定植被覆盖度、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对于落叶,测定堆积厚度、湿重、干重等指标。

4. 数据记录:对测定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包括测定地点、时间、气象条件等相关信息。

四、测定注意事项1. 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做好防护工作。

2. 对于不同类型的可燃物,应采用相应的测定方法和工具,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植被造成损害。

4. 测定结果应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可燃物的平均密度、含水率等指标,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测定结果应用1. 测定结果可用于森林火险等级评估,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测定结果可用于森林火灾风险预警,指导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3. 测定结果可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六、总结制定科学、准确的森林可燃物测定实施方案,对于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测定工作,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可燃物有哪些分类
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

那么,森林可燃物有哪些分类呢?
有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明火,能挥发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占森林可燃物总量85~90%。

其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消耗自身的热量仅占全部热量的2~8%。

无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暗火,不能分解足够可燃性气体,没有火焰,如泥炭、朽木等,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

其特点是蔓延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消耗自身的热量多,如泥炭可消耗其全部热量的50%,在较湿的情况下仍可继续燃烧。

森林可燃物、气象条件和火源被称作森林火灾“三大要素”。

要发生火灾必须三大要素齐备,缺一不可。

火源:同森林可燃物的燃点温度各异。

干枯杂草燃点为150~200℃,木材为250~300℃,要达到此温度需有外来火源。

火源按性质可分为:①自然火源。

有雷击火、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起火等,其中最多的是雷击火,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呼盟和新疆阿尔泰等地区最常见。

②人为火源。

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用火不慎而引起,约占总火源的95%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约占21%。

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减少到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